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32|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启 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11:5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启  潮
   
    在天台教育界,有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被同仁们尊称为“潮哥”、 “老大”,更被群众和教师们传为“神奇”。他化勇气为奇迹,不但亲手缔造了三座学校,而且创出了“启潮模式”教育,更建起了一座耀眼的“育青精神”的大厦,成为天台教育界的“教父”式的人物,从而开启了天台教育的潮涨时代,他就是现育青中学校长、省优秀教师余启潮。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余启潮,只见是一个中等身材,浓眉大眼,一张刚毅的脸,苍劲有力,话儿不多,却总是句句掷地有声,充满情趣,又富含哲理,让人不得不为之折服。这是怎样的一个人?我走上了一条探寻之路。

    一、点石成金,建起的不仅仅是一座座大厦。
在余启潮的手中,曾诞生了三所学校。天台县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县、乡镇财政一直是“吃饭财政”。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办事业没有钱,难于上青天。而在启潮手中,却创造了巧妇能为“无米之炊”的神话。在没有“米”的情况下,通过找“米”下锅,通过点石成金,白手起家建成了三所学校——白鹤镇中学、赤城中学、育青中学。

    翻开启潮的履历表,他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任义宅中心校校长,1987年任白鹤镇中学校长、书记,创办白鹤镇中学。1993年任赤城中学校长、书记,创办赤城中学。1998年任育青中学书记、校长,创办育青中学。启潮有什么秘方,在他的手中能够创办起三所学校?
   

    今年52岁的余启潮,1956年10月出生在白鹤镇头基岩村,那是个开门见山的小山村,就是读书也要走很长很长的山路。幼时的苦难生活和艰难的求学历程,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性。他出身在一个农村干部的家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直是“红色”革命的年代,政治挂帅,又红又专,作为那个时代的农村干部,对子女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甚至是苛刻的,启潮又是长子,他从七岁读书就开始了独立生活,独闯天下。他一边上学一边砍柴,靠卖柴读完小学、初中、高中。1974年高中毕业后,他在农村务农2年;1976年因其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而被推荐为民办教师;1979年考入台州师范学校仙居教学点读书;1981年分配入白鹤区校教书;1986年由于出色的管理育人和教学业绩,余启潮从一名县优秀班主任被提拔为义宅中心校校长,从此走上了一条“既当战斗员,又当指挥员”的路。

    走马上任后,启潮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从小养成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性,开启了一条通向成功的路。义宅中心校位于下宅村中心,校舍是由解放前的祠堂改建而成,他1986年的8月到任,当时正值台风肆虐天台,学校的教学楼、宿舍、食堂都被台风刮倒,校园一片狼籍。同时,学校因为在村中心,由于历史复杂原因,一直没有围墙,而用作学生吐故纳新和户外教学用的学校操场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长期被少数村民当作自家的庭院,有放猪、放牛,有当作石板行、停车场、晒谷场等等,不但扰乱了学校正常教育秩序,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安全。启潮迎难而上,没有钱修校舍,就去集资。他依靠自己是白鹤人,在白鹤有很多亲戚朋友、同学的人脉资源,很快筹集了资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建起了当时堪称全县一流的教师宿舍。同时他又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千方百计解决学校围不起围墙的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真诚和不懈的努力得到了村两委的支持和村民的理解,他们不但同意给学校圈围墙,而且村民们还纷纷慷慨解囊,捐资给学校,学校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87年,正值举国上下大力发展义务教育时期,县教委、白鹤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创办一所镇中学。由于在义宅学校的出色表现,启潮被任命为白鹤镇中学校长,并负责筹建工作。但白手起家,创办新学校谈何容易,面对组织的决定,启潮二话没说地挑起了创办白鹤中学的重担。农村集镇建学校,首先是资金问题,而白鹤镇中学是为了解决山区农村孩子入学难问题,按照当时划片办学精神,在山区农村筹资更是难上加难的工作。启潮8月份到任后,采取破釜沉舟的办法,首先进行了两项行动,自加压力。一是立即招生。在空址上招收了四个班的学生,都是来自白鹤镇的山区失学儿童。没有教学楼,就去租用鹧鸪畈村的集体屋,租期是一年,也就是在一年内必须建起新校舍。教师办公没有房子,就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当作教师办公房。同时,发扬山村教师艰苦奋斗办学精神,自己和老师肩挑扁担扛义务做小工,置办教育用具和清理好场地,从而使学校按期开学;二是立即造房。考虑到造房子有一个建设过程,学校采取蚕食政策,涉及教学楼的土地先征,教学楼先造。没有钱怎么办?启潮就与镇干部、学校教师一起去筹资,他凭着他那顽强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满腔的热情和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不辞劳苦,挨家挨户去宣传发动,从8月份开始,一边教学一边下村,不管是艳阳酷暑,还是严冬大雪纷纷,一个山村,一个山村地去发动、去宣传、去做工作,不怕走破脚皮,磨破嘴皮,咬定青山不放松,连续作战,从而取得了当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但落实了本学区每人每年集资10元连集三年的筹资行动,更是全面发动了社会各界人士、企业家们和先富起来的社会各界的能人们纷纷加入人民学校人民建的行列,慷慨捐资,在一年后建成了一幢拥有18个教室的教学楼,并投入使用……。一所崭新的学校在白鹤镇的黄土地上建起来了。

    1993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中期,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我国正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历经80年代的整整十多年努力,很多人都先富起来,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我县也一样,县城人口在急剧上升,特别是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县城人口的扩张,造成城关读书难。同时,我县城关教育网点布局极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由于东部教育发达,好的学校都在东区,造成城关居民“房屋两边造,户口东边移”等,对此,天台县委、县府、决定在城区西边再办一所初中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又把建设县赤城中学的重担落到启潮的肩上。
   
    在九州通衢的县城的土地上办学难度更是可想而知。启潮是一个山沟沟里的孩子,可以说在城关是举目无亲,没同学、没亲戚,而办学首先是要过征用土地关,征地就必须去做“皇城”脚下村干部、村民的工作。启潮也没有被困难吓倒,更是老问题新办法,新问题新思路,趟水过河,不断摸索,不断前进。他首先找到自己兄弟一个朋友的一个村干部开始,向村干部、向有经验的领导和同志们学习,深入村干部、村民家中做大量细致的工作,“真是什么事情、什么场面都见识过”,就凭着他那倔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毅力,通过一年多的艰难努力,终于在村居、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募集到了资金,征用到了土地。记得1993年那年年底,在赤城中学召开的天台赭溪以西村居、单位的办学恳谈会上,很多单位和村民们纷纷在会上说,我们是被余启潮那办学精神感动了,大家你一元,我一元,一下子捐了20多万元钱……。1994年8月,一所征用土地47亩,拥有24个教室,4个实验室的崭新学校,又在启潮手中建成了。赤城中学诞生了。
   
    1998年前,天台县的初升高比率仅为32%,32%就是100个初中毕业生只有32个学生能够继续享有学习教育的机会,而68个学生就要面临失学。要使天台教育上去,高中段教育成了瓶颈。为此,为了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天台县委、县府在1998年又决定在县城再创办一所高级中学——育青中学,并把新建育青中学的重担又一次地落到余启潮肩上,让启潮身兼两职,既当赤城中学书记、校长,又当育青中学书记、校长,筹建育青中学。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从小溪到大江再到大海,好比田径赛跑,60米、100米,你拿了冠军,教练一下子要让你跑千米、万米,其困难的程度更是可想而知。育青中学规模大,规格高,光征地就要500多亩,而摆在启潮面前的依然是“无米之炊”,这副重担真可说是比千斤还重,无人敢挑。
   
    启潮又一次没被困难吓倒,又一次地鼓起勇气迎难而上,不过这次他更大胆,更解放思想,他充分运用十几年积累的丰富的办学建校经验,更大胆地拓展思路,更大步地去趟着水摸着石子过河。他凭借在赤城中学借来的十万元钱启动育青中学,办学采取个人集资、抵押贷款、多渠道筹资、多元化融资办学。为解决建校的巨额资金,他更是赤膊上阵,赤手空拳去打天下,更进一步地采用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手段,寻求社会各界社会力量支持办学、参与办学。他千方百计地通过融资甚至为解决前期征地费用,用自己和亲朋好友的房产去抵押贷款,他千辛万苦寻找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无数次的往来洽谈,调研论证,甚至去借鸡生蛋,用里石门水库和龙溪电站作抵押,并以德示人用自己敬业爱岗、不怕苦不怕累的人格魅力感召别人,终于吸引了钱江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前来合作投资办学。他千言万语做广大群众的思想工作,为取得当地干部群众的理解支持,他夜以继日地奔波在干部群众的家里,甚至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哥们或长辈、晚辈,喝酒、划拳、比武、聊天……真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按期征用了500亩土地,涉及群众上千户,至今没有一例信访户,破了天台县单项项目征地之最。在启潮的不懈努力下,一所崭新的教育大厦又一次在天台的土地上矗立起来了。所有这些崭新大厦的建立,彻底地扭转了天台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而启潮那点石成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的本领,也被天台教育界传为“神”力资助的佳话,他也被教师和群众们传为“神奇”。

二、“启潮模式”开启了一个潮涨时代。
    温州市江心亭有一副这样的对联:“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它说明了潮涨潮落是大自然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潮涨必须有引力作用才会涨潮,大海的浪潮是太阳、地球和月亮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而天台教育的潮涨是一大批天台教育人无私奉献、一心向上努力的结果。天台教育高考上线率万人比一直在全市遥遥领先,近十多年来几乎年年得第一;在全省也逐年向前移位,今年又前移到35位。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了解的人都会说,这是天台教育界运气好,穷则思变,天台经济欠发达,天台人相比椒、黄、路南边发达地区会读书,所以高考分数就上去了,不值得奇怪。了解教育的人却知道,会读书还要能读书,更要有书读。教育不仅是学生素质的较量,更是教师素质的较量,教育的发展其实质是一个地方文化综合因素的较量。

    所以,办教育不光靠造几座教学楼,请几个老师教就行,关键是需要理念更新,需要文化的支撑。启潮当老师还是当校长都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理念,在他的理念影响下,经过长时间的熏陶、沉淀、演变,学校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氛围。也正由于这种文化氛围开启了一个学校乃至整个天台教育的潮涨时代,而启潮的这些理念和方法就被教师和群众们誉之为“启潮模式”。

    “启潮模式”之一: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就是融人、待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留住人,留住心,让教师安心教育,让学生安心读书。早在义宅乡中心校当校长时,启潮就开始践行这种模式,真诚待人。尽管他当时只是乡村学校的校长,但他把老师、学生放在第一位,校舍破了,没有宿舍,没有围墙,就去集资去拆旧翻新,改善了学校硬环境,建起了当时堪称全县一流的教师宿舍,解决教师们来乡村教学的实际困难。同时,他在调查中发现,当时社会上煤油紧缺,而教师普遍用煤油炉做饭很不方便,断油时连饭也吃不上,他急教师所急,利用天台县“全国百个小水电试点县”之一,电费低廉的优势,千方百计筹集经费,在一个月内就给全校教师配置了电饭煲,实现了“电气化”。这不仅使学校教师没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而且在当时全县各学校中亦属首创之举,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到育青中学后,启潮针对为了提高县初升高比例,育青中学扩展过快、教师数量相应猛增、造成青年教师比重过大。因此他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培养。在教学管理上,他大力倡导和强调竞争意识。在校内建立了新老教师提挂钩制度、每周定期学习培训制度、学期与年度考核工效挂钩奖惩制度等,并积极创造条件与杭州外国语学校联合办学,每学期派几位英语老师去该校培训学习,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并为使教师尽快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又不惜斥巨资在全县率先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每人配备一台手提电脑……。

    启潮在近20多年的校长生涯中,总是牢记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就是融人、待人,他每天、每月、每学期、每年总是办出几件实实在在有益于教师安心教学、学生安心读书的实事,从而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他主帅的学校,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教师愿意教书,学生快乐读书,教学质量明显上升,受到社会各界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启潮模式之二:学校教育不仅是教书,而更重要是育人,学校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用人所长,融人所短。启潮在白鹤镇中学当校长时就开始积极倡导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当时正值白鹤镇中学初创,由于资金有限,只建成最基本硬件设施——教学楼,其他的宿舍、操场、食堂尚未建成。面对这样残缺不全的办学条件,启潮为了多让一个少年儿童能接受义务教育,就把仅有的教室“多功能”使用,即白天作教室,三餐当食堂,晚上是寝室。“一室多用”却不能“一室混乱”,启潮专门组织学生进行有序训练,力求在这“多功能变换”中做到齐整又迅速,到白天上课时教室后叠放的被子、摆放的脸盆、牙杯等如军营般有条不紊。同时,面对学校建起来了,硬件上一时不完善,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教学上的管理与要求。针对作为一所在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辛苦建成的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大量来自农村,且有70%左右的学生在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的现实,他提出了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有所得,学有所长”的教育理念,率先在全县初中实施“分流”教学。即除了抓好常规教学外,还在校内开设了自行车修理、摄影、书画、电器修理、服装缝纫等专业课程,使升学无望的学生能学得“一技之长”。这一改革不仅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而且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在台州市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当时,学校不但开出市场分流教学的公开观摩课,并且吸引了省内许多县前来参观、取经。更为喜人的是,当分流教学结出硕果的同时,中考成绩也捷报频传,经过短短五年的努力,白鹤镇初中在1992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学校”(当时获此殊荣的全市仅有八所中小学,也是全县唯一一所中学)。

    启潮在办学中坚持学生发展需要为基础,根据“长兴趣,增智能,扬特长”,积极开设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选修课。在比如,到育青中学后,他充分利用学校天文台,开设“嘹望太空”地理选修课,重视实验教学和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绿色教学的教学目标。学生从课堂走向了社会,通过社会这本大而深邃的书,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近年来,育青中学学生的活动能力,参加省学科竞赛,在全县、全市一枝独秀,仅2007年获省一等奖6人,省二等奖30多人,省三等奖40多人。

    启潮模式之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要规范管理,要向管理要质量,没有最差的学生,只有最差的校长。校长要身教重于言教,要公开、公平、公正。在几十年的校长生涯中,启潮抓学校都是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经济、抓基础设施,一手抓教学、抓管理。他当的尽管都是新建学校的校长。新建学校没有原有的文化,但他总是极力打造先进的文化,以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启潮办学以“严”著称,对自己严以律己,对别人严格要求。他不但从“细处着手,大处着想”制定一整套严格的学校管理制度,而且在他所管理的学校里,没有特殊的老师、特殊的学生。他要求别人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就说学校推广普遍话。他首先是从自己做起,他讲了许多年的天台土话,而且从小就在天台山区长大,方言味重,普通话功底差,但他为了保证在校园里全部讲普通话,硬着头皮把讲了一辈子的土话方言给改了,重新学习普通话,上了年纪,有些口音改不过来,但他在大会、小会上不怕别人笑话,总是认认真真地讲着天台普通话。启潮总是这样,对要求老师、学生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去做到,以身作则,率先示范,身教重于言教,长此以往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去管理学校。同时,启潮积极在校园里倡导一种平等待人,公开、公平、公正的氛围,无论评职称还是评先进,一切以量化的硬条件为标准,没有随意设定的“小九九”,没有可以自由裁量的软条件标准,启潮总是说如果评先进只有10个名额,你第11名想要,那前10名怎么办。校务的公开、公平、公正在教师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走关系少了,讲实力竞争多了,形成教师们刻苦钻研教学,安心教书的良好氛围。

    启潮管理的学校内还有一整套特殊的管理模式,在他学校里,没有慢班,也没有创新班,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他在全县率先采用了“寄宿制军事化”管理模式,把学生学习、生活、课外活动全部纳入教育管理体系,使广大学生有较为集中的学习时间,同时也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他率先在全县采取封闭化管理开放式教学以及酒店式管理校园,每天要求老师和学生总结昨天、提出明天,学以致用、学有所长等等……比如就任赤城中学校长后,通过顽强的努力,教学楼是落成了,却面临着激烈的生源竞争和教学难题。该校校址在城关西片,且学校新建名声小,不但学区生源数量少(每年仅100来名),而且优质生源户口往老校、名校学区转移,生源大量流失。启潮就在这夹缝中求发展。在第一届生源明显劣于他校的情况下,他与全体教职工一起负重拼搏,刻意管理,狠抓教学质量。对在当时赤城中学的老师们来说,一天24小时,晨曦微露时,他们已匆匆地赶往学校;暮色落下时,他们仍然还在校园里忙活。有志者事竟成。在第一学年的全县通测中,该校取得了遥遥领先的出色成绩。这一下,赤城中学立即由“鲜为人知”一跃而为“声誉鹊起”。就这样由于年复一年地狠抓教育质量,赤城中学目前已成为全县高质量、上规模的初中之一,因其业绩斐然,被评为“台州市示范性学校”……。

    记得在闻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扬名世界的墓碑。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就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这些墓碑告诉我们,要想撬起世界,它的最佳支点不是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不是别人,而只能是自己的心灵。

    于是,我想启潮肯定是看到过这块墓碑的,或者肯定知道这块墓碑,因为这些年来,启潮的工作作风一直是从我做起,通过改变自己的思想和处世风格,然后去改变世界。在筹建育青中学中,在学校施工期间,恰逢余启潮父亲病倒了,可是从老人生病卧床直到去世的几个月时间里,他回家探望老人的次数屈指可数。父亲出殡后的第二天,他又强抑悲痛出现在工地上了。因为追求一流的超前意识,他更是吃了许多的苦。如在出现建校资金极其困难,建筑工人工资无法支付,难以回家过年的严峻局面时,他毅然带头并发动学校班子成员用自己的房产证抵押贷款,发放工资渡过难关。又如在建筑外墙涂料的选用上,他曾四下椒江,试用了10多次才定下规格。正是在这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态度严格要求下,学校建筑工程质量优良,多幢建筑被授予“台州市括苍杯优质工程奖”……

    这些年来,启潮总是从通过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学校的老师,改变自己的身边的亲朋好友着手,从而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命运。在目前天台教育界,有一支虎虎生威的白鹤军团,他们或者曾经是启潮管理学校的老师,或者曾经是启潮身边的亲朋好友,或者就是经过义宅中学、白鹤中学、赤城中学、育青中学等启潮模式教学理念洗礼的教师,他们一个个像在黄埔军校里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全县各地的学校,主政一方的教育事业,这样通过从一到十再到百到千甚至到万人不解的努力,从而开启了天台教育的潮涨时代……

三、“精神不死”,让勇气创造出奇迹。
    在目前的天台县育青中学,有一种“育青精神”,激荡着育青的师生们,正因为育青精神,才使育青中学每天每时每刻上演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大家知道,天台育青中学是一所新办的学校,从1998年开办走到现在,仅10年时间,育青中学的学生,也都是天台中学、平桥中学录取后剩下来的学生,应该说学习的底子不是很好,但为什么育青中学历年稳步上升,教育成绩辉煌。从2001年首届毕业生取得高考开门红后,到今年575人参考,上重点45人,超指标300%,上二批103人,上本科线334人超指标160%,上线率达97%,在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学校于2001年在通过省A级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后,2003年12月又通过了省三级重点中学的评估验收……,2005年12月又通过了省二级重点中学的评估验收,现正准备向省一级重点中学迈进。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育青精神”创造的奇迹。
   

    在育青中学,有一个类似于“百家讲坛”的讲坛,在那里,校长余启潮经常会给师生们讲一些小故事。

    “汤姆•克鲁索与比尔•盖茨曾是小学同学,并一直保持着友谊。有时候,汤姆•克鲁索也会和妻子谈论起比尔•盖茨的事情,汤姆常对妻子说:“快看,亲爱的比尔又给慈善机构捐款了。上帝真不公正,要知道,在小学的时候,他真的不如我啊。”在小学上学时,几乎所有老师都喜欢乖巧的汤姆,而汤姆的同桌比尔•盖茨却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盖茨很早就体现出一种不惧权威、乐于挑战的精神。上课时,他非常喜欢提问,老师有时会被他问得哑口无言。对于家庭作业,盖茨也不仅仅是按时完成而已,他更喜欢做那些还没有学过的习题。有一年夏天,学校举行为期一周的50英里徒步行军。那一次,盖茨穿着一双不太合脚的新筒靴。第一天,走完8英里后,他的脚后跟磨破了,脚趾上也磨出了不少水泡。第二天,他的伤口开始红肿,老师劝他不必再继续行军,但半途而废可不是盖茨的性格。第三天,他坚持前行,跋山涉水,伤口流出脓血已经染红鞋袜,大家只好通知他的母亲来说他回家。至于汤姆,他每次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而且完成得非常好,不过没有一次超越老师的要求。至于那自找苦吃的徒步行军,他可不想在炎热的阳光下背着重重的行李走那么远的路……也许,这就是为何比尔•盖茨可以突破一个又一个人生障碍最终达到顶峰,而汤姆•克鲁索一直都默默无闻的原因”。

    “从出生到18岁,我一直生活一个小村庄。我家东边有一座50米高的小山。爬上这座小山,长江就可以一览无余。于是我就开始好奇,天的那一边到底有什么?如果我坐上船能够到哪里?我的心开始渴望旅行。长大后我要走出村庄,到更远的地方去。我第一次坐火车是到北京去上大学,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火车。我考大学考了整整三年,自己也没弄明白是什么让我坚持了三年。现在想来,是心中那点模糊的渴望,走向远方的渴望。这种渴望使我死活不愿意在一个村庄待一辈子,而走出村庄的唯一出路就是考上大学。在大学的生活是孤独的,一个农村孩子走进大城市之后的转变是深刻而痛苦的。四年大学生活对我来说最大的安慰就是周末可以走出校园,到郊区去爬山。我曾经无数次坐在香山山顶看夕阳西下,看群山连绵。大学三年级时,我得了肺结核,被送进了坐落在北京西郊的结核病疗养院。医院的门口有一座小山,山顶上有冯玉祥写的“精神不死”四个大字。我几乎每天都去爬这座小山,对着这四个字发呆。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安于现状。大学毕业后,我留在北大当老师,收入不高但生活安逸,于是娶妻生子,柴米油盐,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梦想就这样慢慢被遗忘。直到有一天。我回到了家乡,又爬上那座小山,看着长江从天际滚滚而来,那种越过地平线的渴望被猛然惊醒。于是,我下定决心走出北大校园。在出国留学的梦想被无情粉碎之后,‘新东方’终于出现在我生命的地平线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带着我的梦想,‘新东方’从一个城市走向另一个城市,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这尽管是比尔•盖茨,尽管是新东方总裁俞敏洪的故事,但经启潮娓娓道来,教师和学生都很明白启潮分明是在讲他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着启潮的影子;有着育青中学的影子;这就是育青的精神--每个人只要“精神不死”,就会有奇迹。启潮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有勇气就会有奇迹”,他常常说:“我们一辈子走在两条路上,心灵之路与现实之路,这两条路相得益彰——心灵之路指引现实之路,现实之路充实心灵之路。当我们的心灵不再渴望越过高山大川时,心灵就失去了动力和营养,当我们的现实之路没有心灵指引时,即使走遍世界也只是行尸走肉”。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所以育青中学每天都生产着“精神不死”,有勇气就有会奇迹的精美故事。早在1998年建校初期,钱江水利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投资的1100万元钱只够用来征地前期费用,学校建设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工程无法上马。在许多次洽谈失败后,学校已陷入了困境,如果不注入新的资金,学校将面临无法建成的危险。老师们记得那天天下着朦朦的细雨,启潮背起行囊,孤身一人出征杭州,其场面的壮烈正如“壮士出征”。全校老师含着泪把启潮送上汽车,启潮自己也心情沉重一言不发,到杭城他直接游说钱江水利集团的高层领导,他首先抛出一句话:“你们钱江水利这么大的企业,一个人才也没有”。他的话一下子镇住了企业的高层领导,而后他又娓娓道来:育青中学是钱江水利集团第一个教育投资项目,现在育青碰到了困难,你们不去拯救,证明你们当初没有眼光,投资失败,而后他又介绍了自己如何办学的打算,老师们如何敬业的情况,并介绍了自己多年来清正廉洁、一心一意办事业,育青中学的领导班子是高素质班子,钱江水利投资育青中学是双赢的项目等等,启潮的勇气,启潮的人格魅力终于感动了钱江水利的高层领导,从而使钱江水利集团立即召开董事会,研究对策,第二天下午就重新给育青中学注入资金本1000万元,同时再借钱1200万元,从而创造出了奇迹……。

    有启潮这样的校长就会培养出一大批这样的学生,今年参加高考的洪东升、陈雅娴同学,高中入学时在全县排名都在千名之后,通过三年的努力,今年高考取得理科636分,文科591分,在全县排名分别理科第10名,文科第7名,分别被中国科技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录取,象洪东升、陈雅娴学生在育青中学比比皆是,这都是育青精神,都是勇气创造出的奇迹。……

    所以,“育青精神”其实是“启潮模式”的延伸和升华。正如世上本没有路,人走多了就成了路。育青无论基础设施、无论教学管理模式都是从无到有,而这个从无到有日积月累的过程,就产生了育青特有的理念,特有的文化,就产生了“育青精神”。“育青精神”原天台县委书记现台州市委副书记朱贤良概括八个字是“极力打造,刻意追求”。育青中学校训的八个字是“博学,笃志,崇德,求真”。

    其实,育青精神包含着许多内容和更深刻的内涵。她不但是作为校长余启潮的办学理念,更是全体育青人的精神支柱。今天当你走进育青中学,你就会被这里优美的环境所折服,这里不仅是花园式的学校,一年四季鲜花烂熳,一流的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更为一流是学校里的清洁卫生,随时随地校园总是比五星级宾馆还要整洁,尤其是学校里的公共厕所,没有一丝异味。启潮经常说:“管理一个学校,尽管要从大处着眼,但细节往往决定成败。一个学校,人家找厕所,用鼻子嗅,这个学校就要垮了”。在他“极力打造,刻意追求”下,学校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起,把清洁卫生明细化、简单化。学校在管理上也从注重细节管理做起,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上至校长办公、行政管理,年级主任、教研、教职工、处、室、级、班主任、学校接待、教职工考勤、请销假,学期、年度教学考核,德育工作、奖励制度、教科研制度,下至学生生活指导、每天工作规程、公寓管理、卫生管理等等应有尽有,一目了然,认真实施。

    在完善有关制度的同时,在育青中学还有很多不成文的制度规定,或者说是至理名言:在育青中学在学校管理层面“有问必答;站着能办的事,不能坐下来办;坐下来能谈妥的,不需要进会议室;条子能解决的不需要下文件”。“每个岗位都重要,每个人都平等”。“这里没有领导,大家都是同事、朋友”。“学生能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办;教师能做的,中层干部不能代劳;中层能做好的,副校长不能包办;副校长能办的,不需要校长去办;”层级管理责任到人“一个下属只对一个上司负责,一个上司也只管理几个下属,每个人汇报有关事项,必须带思路带问问题,并必须站在你认为怎么办的角度去汇报”。“老师不要进校长家里的门,校长也不要老师来家里坐,要复杂人际关系简单化处理,每位老师把工作做好,就是对学校对校长知人善任最好的回报”。“要苦校长管理层、老师先苦,学生后苦,要让学生住好吃好”,“能走路,不能跑步”,“能赏花,不能摘花”,“没有围墙,视作有围墙”。学校用人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受年龄、工作经验限制,关键是用之所长,融人所短,任人唯贤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育青精神的内涵。

    记得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启潮经常讲:“有红队和绿队两个划艇队,两队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划艇比赛。第一年,绿队以1英里的优势取得胜利。经历过初次失败的打击后,红队并没有气馁,他们仍然充满希望。红队的教练试图找出与绿队的差距。经过几周的观察与数据搜集后,他发现绿队有7个划手和1个队长,而他们却有4个队长和4个划手。思索之后,教练决定将人员职位按照绿队的来安排。第二年,绿队依然以0.8英里优势取胜,教练有些不解。再次观察之后,他发现绿队的划艇是用上等的木材制成,而且形状犹如一条奔腾的龙。意识到差距之后,教练立刻请来划艇设计大师照着绿队的划艇设计了一只。第三年,绿队以0.6英里的优势赢得比赛。教练迷惑了,这一次经过仔细的观察与私下了解之后,他发现绿队队员的年薪比往年提高了1000美元,而且如果他们获得冠军,则每人有额外1000美元的资金。教练与投资方进行商讨之后,也终于决定将队员的薪水提高到绿队的水平,并且也有比赛奖金。第四年,绿队以0.5英里的优势取胜。教练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不明白为什么和绿队的差距依然这么大。一天,副教练告诉他:“我好像知道了我们和绿队真正的差距”。“是什么?”教练急急地问道。“您没发现我们始终在绿队后面吗?”副教练解释道,“知道人员的分配不合理时,我们便进行人员再分配。发现他们的划艇设计与我们的不同时,我们便也重新设计。知道他们队员的工资比我们高时,我们便也提高工资来激励队员。可是这样我们一直在他们的后面啊。”教练恍然大悟。第五年,红队终于以0.1英里的优势取得了冠军。原来,红队在划桨上设计了一个桨鼓,每当队员划桨之时,鼓声便“咚咚”作响,队员的士气一浪高过一浪”。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想另辟捷径,不步人后尘,超常规思维、超常规发展,也是育青精神的内涵。启潮经常说,比较确实能发现差距,但是难以找到真正的差距。按照对手的步伐前进,可以有所进步、缩短差距,可这也只能缩短差距,如此,只会陷在对手的影子里,永远无法超越对手。超越从来都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只是往往难以找到自己对手真正的差距所有,无法发现超越对手之路。所以育青中学从一开始就不步人后尘去办学,而是超常规去思维,也正因为超常规的思维,才奠定了超常规的发展,才产生了这些与众不同的行政管理第模式,才在短短十年间,学校完成投资上亿元,教职已近二百人,达到了36个班,在校生2000多人,建筑面积53000多平方米,称省内一流的硬件设施,才使学校内功能分区合理,校园建筑格调高雅,园村绿化环境宜人,成为天台教育的精神窗口学校。

    离开育青中学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启潮这个人,育青中学这所学校留给我的印象太深刻、太深刻了,以至有一个念头在我心中定格,我一定要把育青精神,把启潮的故事写出来,告诉给我们的父老乡亲们。但短暂的相识,我了解到的可能只是育青中学启潮故事的冰山一角,而更大的谜等待着我们进一步去挖掘、去破解……





[ 本帖最后由 陈邦杰 于 2008-10-1 21:2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35 魅力 +1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35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08-10-1 13:15:0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板凳
发表于 2008-10-1 14:07:09 | 只看该作者
说的都比唱的好听,现在的共产党说的话只能将信将疑。

为官者为民办事天经地义,楼主的文字让人看了就象一个专门为其量身定做的撰搞。

公务员或领导的载歌颂德我想老百姓心里自有公断,现在以不是七、八十年代,对于某领导的颂歌文字在我们看来就是好笑。一个校长就写成这个样子,那教育局长、县长或县书记岂不更神气,如果当了省领导什么的更不是要写上天了?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身在其位,必尽其职。或许你说的他在他的位置上已经做好了本职工作,但被你说成是天台“教父”还开启了天台教育的潮涨时代。我不禁要问了,天台的教育的成熟,稳进,难道不是千千万万普通教师在幕后默默奉献的成果吗?

现在已经过了个人英雄的时代,讲究的是团队,就算这位校长能做出点业绩,但后面肯定有一匹人替他铺路的普通教育者。我不是有意抹掉别人功绩,对我来说,谁在什么职位该做什么事都是应该的,做不到就自己退让其位。至于像这样歌扬领导的文篇,我想更适合发到党报或天台报去。

个人观点,不针对其人。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16:56:27 | 只看该作者
事实上,这篇稿我写好后,就发上来,是想征求一下大家意见,万年法师的观点我有些难接受,以我的性格,我还为一个校长去歌公吗?启潮他确实以他的精情感动了我,真是领导,我倒不一定去写,尽管以他的能力可以当局长,县长,但他至今乃草根阶层,这不值得我们去歌公吗?不值得我们去思考吗?
5#
发表于 2008-10-1 17:52:4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写某一个普通教育者,我想大家更能接受,对一个领导用天台“教父”。还教育的开启者。这样的用词怎么也难逃马P之嫌。

也许你们领导习惯在讲话开头就以什么什么围绕着某某领导下,以什么什么代表为中心、坚持什么什么为依据、最后完成什么什么伟大突破。 哎~这种在新闻联播耳朵都听痒了。

其实中国最失败的败笔就是医改和教改,现在居然有人歌颂中国当代教育,不过我说的是体系,底层的普通的教育者还是伟大的,他们做的比谁都辛苦,得到却只有那些领导的几分之一。

那些载歌颂德的我们在电视里听到、看到的太多,共产党愚民教育下,我们被欺骗的太深。前段时间看到小学时候写的作文,大概内容就是-------看到一个老奶奶在马路上走,我马上跑过去扶她过马路,老奶奶眼含热泪问我是谁,我看着胸前的红领巾,边跑边喊,我叫红领巾。。。。

当然故事版本各有不同,其中概念恒古不变。请问论坛有几个小时候没写过这样能掉一身鸡皮疙瘩的作文?我们中国的教育从小就教育人撒谎,写不诚实的文章。而且撒的越离谱老师给的分数越高。我想各位谁都深有体会,小学的作文、乃至中学,有几篇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完成的?

[ 本帖最后由 純屬虛構 于 2008-10-1 17:54 编辑 ]
6#
发表于 2008-10-1 18:01:59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只看到黑点而沫了白点,在我看来,领导身在其位,都是应该的。就象我当农民就应该把地种好,我铁匠就应该把铁打好,都是各尽其份,刻意的歌颂某人,都是没有必要的。他做的好,就算不用写老百姓也心里也会惦记着他。

天台教育界的“教父”。呵呵,我刚和天台几个当老师朋友聊,我问他们天台教育界的“教父”是谁,十个八个都不知道,所以这个天台教育界的“教父”头衔。我想也是楼主自己放上去的吧!
7#
发表于 2008-10-1 18:03:0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可以做个调查,问问身边从事教育的朋友,老师,直接问天台教育界的“教父”是谁,我不知道有几个能知道。
8#
发表于 2008-10-1 18:05:3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看了你写的文字,我还是觉得你很有笔力,但我想你要是有时间写点诗歌、散文、随感发到这里,比这种替人载歌颂德更有意义。

[ 本帖最后由 純屬虛構 于 2008-10-1 18:07 编辑 ]
9#
发表于 2008-10-1 20:09:1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好领导对于一个教育机构来说是很重要的,关键是学生毕业以后对于母校和领导的口碑,这比什么都能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成功的例子,当然还有极为反面的典型。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21:40:0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法师.我无话可说,还请法师仔细看看文章,我是否有虚假夸张的成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0 17:19 , Processed in 1.0932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