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2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文郁旧居的建筑及地名初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13:2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度予亭 于 2015-6-11 13:26 编辑

张文郁旧居的建筑及地名初析
      张文郁旧居,位于城关镇赤城街道的华光巷,始建于明代末年,是明代工部侍郎张文郁晚年的读书处。旧居原有的建筑规模很大,齐召南称:宅第之盛冠台邑,东自文明巷,西接杏庄巷,广阔几及里许。十八道地之称,庭院内还点缀有假山、鱼池、小桥等,是一处融合园林风格的明代传统民居建筑。随着岁月流逝,各房所居半更他氏,其确切范围已很难查定,现存建筑的占地面积为2143平方米,由度予亭、来紫楼、三逸阁等组成,2005316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原建筑遭受重大改变和破坏,加之历史文献大多已散佚无存,一些熟知历史的老人如张玉坡、张立道、张兆栋等先后辞世,原来的建筑及地名多已失记,给考证工作带来较大困难。现就少时的记忆及最近所收集的资料整理如下,作为抛砖引玉之用。
      度予亭,由太素公建于崇祯七年甲戌(1634年)桂月谷旦,时值祝徽丁丙艰旋里,服将阕,适友人邀其游台山诸胜。至石梁,谒见同年太兄太素公,握手倾倒,叙生平欢,留宿于家。园有亭,翼然新落成,命其扁其额。因忆往事,不觉忻感交并,而知今日之得获聚首者,孰非太兄苇筏之所普度也。题其上曰度予,比之谢傅东山焉,并作《度予亭记》。太素公同榜状元文震孟先生题匾。
        祝徽还赠联曰:横空说度看度人度物度你度我总无缘不度
        太素公则对曰:直截称予视予强予弱予拙予能纵有力非予
      度予亭位于文明巷和杏庄巷中间,与华光庙邻壁。系高高祖太素公致仕后游憩之所也。栽花垒石,豢鱼饲鹤,往来宾客作诗论文于其中。有花树池沼岩石,前映书窗,四方士友,至台必访。公子主政九夏先生,公孙介靖先生,往还唱和,无虚日积。析分各房,后转售数手。乾隆丙子,从祖张于蕃(学名张仁安)日三公力图恢复,方赎得之。念先人游憩是亭虽殁,而其精神灵爽必有。乃造正堂七间,改是亭为总宪公专祠,虔奉太封君以下本支七代神主及像。堂之外建亭,亭之外有池,中跨石虹,栏干映碧,游鱼跃浪,桂树石笋,总宪公手泽犹存。亭上楹联有假山真石垒,新草旧根生之语,系高祖菊人公手笔,而南则内门五间,大门一间,连以行廊。更植松梅竹柏,芝兰桃柳,名花异草,争奇献瑞,四时之景略备。自此岁时祭祀,朔望焚香,元宵请主悬像,设案挂灯,敬肃观瞻,躬亲礼拜。日三公作《改度予亭为总宪公专祠记》。民国期间一半作为天台县商会会所,解放初曾为天台县工商业联合会会所。
      从心所,度予亭门外客厅,鲍汀先生题额。
      三逸阁,在度予亭之西,即太素九夏菊人三公遗址,杨思蟾先生有三逸传及序,2003年毁于火灾年毁于火灾。菊人公所作《登善楼记》可能就是指该楼。在菊人公作《登善楼记》中描述其位于旧第之南,且斯楼也,玲珑轩敞,翼然凌空,举琼台赤城诸名胜,尽收诸几席间。以左右望其东,则妙山之麓蓝田,旧为贾秋壑第宅,·······。其西北则桐柏岭下福圣观·······”。该文中又说:予父时偕二三知己,洎海内骚人达客,日夕啸咏其中,赋诗酌酒,披风邀月,无一不足以志宴赏之巨观,而鸣登临之乐事。在日三公作《改度予亭为总宪公专祠记》中说岁幸登善楼之西北,有亭曰度予。可见《登善楼记》可能就是指该楼。在日三公同一文章中提及心拟更建三逸阁,惜今将老,兼又多病。倘天假之年,得健饭行,且再咸斯举,庶无负此志云。时在乾隆丙子年正月。到底后来有没有重建无处查证。
      半山房,三逸阁别称,因在三逸阁照墙上书《半山房》匾额。张抱义著有《半山房诗钞》等,今已佚。张抱义学名茂林,字聿怀,号崇山,别号知非子,又号小萍子(1778-1841),郡廩生。
      集鸾楼,建于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荷月,在县治西杏庄巷,张文郁建并作《集鸾楼记》。是否就是俗称的前沿头,从谐音来讲很有可能。1995年毁于火灾。
      养真堂,张文郁建于崇祯九年丙子(1636年)仲春谷旦,在度予亭之北,高高祖总宪公致仕后息神栖静之所也。时同年祁豸佳撰写《养真堂记》。康熙岁已巳腊月侄孙德夫农夫思祖遗养真堂,将就倾圮,二侄孙鸠工修葺,焕然复新。张元功呆庵公题匾额念祖,并作《念祖处记》。后其屋析分各房转售他氏。乾隆己卯由张仁安日三公渐次赎复,在改度予亭为专祠同时,并升是堂为楼,次第匾如旧,桂月吉旦日三公作《升养真堂为楼记》。大门上书资政大夫之第匾额尚存。现该楼已部分倒塌,亟待修复。
      名臣坊,在光即门(上书资政大夫之第)前约十余米,原为木结构,康熙岁已巳张仁安日三公重建,以木以石,仍书曰名臣正治上卿。齐召南作《复起名臣坊记》。大跃进年代为修建菜场拆毁。
      张氏宗祠,在县治文明巷大司空巷口,由高曾祖和庭公及从祖澹园公、心斋公、秀斋公、各出已资,鸠工庀材,大兴土木。始乾隆乙巳,迄嘉庆丁巳告成。栋宇巍峩,规模整辑,陈俎豆荐,馨香敬奉,太素公上溯封君二代,以隆祭祀。光绪癸卯张燮将祠后店屋改造后透大堂,两庑三曹,概行修辑,又竖造后祠三楹,东西庑二楹,历经五年告成,并于宣统三年十一月吉旦作《重修太素公端祠兼造后祠落成记》。解放后该祠因修建和平剧院被拆毁。        
      菊隐居,又名苕霅别墅,民国壬申陬月由裔孙燮陶庵氏修建,以纪念高祖张亨梧菊人公。位于太素公庙旁西首隙地,建造楼房正室三楹,附屋二间,东西两廊,前面照墙。有认为菊隐居俗称前沿头恐为不妥。因为一是位置不对,俗称的前沿头在度予亭之南,而这里指的是太素公庙旁西首隙地,应该是在原张氏宗祠的西首,也就是原和平剧院的后部。二是修建年月不符,菊隐居建于民国壬申,而前沿头则应该在清朝中期之前,如果它就是集鸾楼那更是在崇祯九年丙子(1636年)。
      大司空第,当然是指张文郁的宅邸,但是究竟指哪一处建筑?有说是原县第二招待所,但那好像是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否是外姓购去后重建?二说许昌渠先生在《大司空第》一文中说:现《卧雪遗风》是张文郁赠送给他倒水赖舅舅,并改为现名,不知他有何确实证据。就当它泛指张文郁旧居。张文郁及其后人崇尚读书学文,大司空第后来改为书塾,专用于教育培养人才。张文郁的后人张修堂,一名如澜,字惟济,号云槎,又号秋波(1831-1893),丁丑春日,送小儿友钦至大司空第书塾,见院宇倾坏,花木荒凉,犹记昔年读书于次,不无盛衰之感,因率成四绝并呈许愚山夫子:
      书塾从前额古春,同堂都是少年人。光阴迅速成前辈,为遣男儿步后尘。
      枉读诗书苦十年,名场未得附群贤。痴心还望儿勤学,占个功名了我缘。
      小园荒废草成林,剩有闲花树到今。曾记主人留赏菊,索题诗句赋黄金。
      题诗粉壁墨犹留,儿辈重登旧日楼。莫学乃翁狂不改,又将拙句奉名流。
      这里的许愚山夫子可能就是当时的书塾老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为书塾后的大司空第曾经非常兴盛。
      大司空巷,它是为纪念明末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张文郁而命名的。东自文明巷(现劳动路),西至杏庄路,解放后改名为新华巷。有人质疑张文郁怎么称之为大司空。大司空是古时的官名,称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大司徒、大司马并称三公,明清时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张文郁在明天启年间被晋升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在鲁王监国时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后又被任命为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所以无论从都察院右都御史来讲,或从工部尚书来讲,张文郁就被称为大司空了。
      华光庙,位于养真楼大门即光即门南侧。原华光大帝神座下面找出来两条木条。木条上用墨水分别书写了两行字,一块木条上书写明都察院右都御使工部尚书张文郁建造,另一块木条上书写清乾隆甲午境人生员张仁安修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合境重修。这两块木条应该是民国二十一年华光庙重建时书写并存放的,它们记录了华光庙三次修建的历史,应该是比较真实的。解放后华光庙毁于劫难,神像被毁,庙宇被卖给个人并最后倒塌。2012年由杏庄老年协会集资组织重建。
      华光巷,因华光庙而名,南自大街(今中山路),北至大司空巷。解放后曾改名为光明路,文革后恢复旧名。
      五世同堂牌坊  钦旌张尚义五世同堂,坊建于文明巷侍郎公专祠西首,今美食城南。张尚义,学名献廷,字季吕,号渭南(1771-1851),岁贡生,候选训导,敕授承德郎,寿逾八旬,堂偕五代。
      迎旭楼,朱国诈题额并记,记载:天台张氏自邑徙居茅园,及大中丞太素年翁获第后,与胞弟主事张翁太符,复卜筑于县治之西。予奉命假归,慕赤城名胜,驱车过访,见其堂朱甍逼汉,画栋连云,晴光熌烁。太翁出见,蔼然晋接,善气迎人。其子弟森森,亦彬雅有礼,予心卜其有寖昌之势。时太符翁请予额其堂,因题之曰:迎旭,盖取瑞日初升祥光未艾之意也。现无从考证指何处建筑,迎旭匾额也无处查找。
      宛鸣草堂,张文郁宦成后建的书斋,位于文明巷内,崇祯庚辰子元声作《宛鸣草堂记》,记载吾父宦成,后构一书斋于文明巷内,率子若孙朝夕督课,命其名曰宛鸣。盖于诗之小宛有取尔也。
      逸圃,在百岁坊前,大中丞第后透也。系六房附贡鸿钧公讳利苍建,间为学使道府按临公馆。孙曾转售他姓。后为玉坡昆季所居。玉坡居所在文明巷靠十字巷,解放后曾作为更胜越剧团住所,是否这就是逸圃待考。
      来紫楼,楼在华光庙南,自成一院,院内原有紫气东来匾额,故名。楼内有书斋小院,小院内有假山,书斋侧墙上书有清风来故人匾额,小院墙上有“幽人清趣”匾额。
      容膝轩,熊卜公有《容膝轩记》。
      书种堂,嘉庆十一年张正淦三山公作《书种堂记》,记载:书种堂者何,吾祖省溪封君所建,以与少司空太素公暨弟学博麟生公读书之地也。故邑志云:焕文门三里有茆园张氏书种堂焉。是堂也,构于玉笥峯之麓,廊庑周遮,垣墉四绕,不宽不窄,且敞且淸,半郭半郊,亦素亦雅,壁悬图画,架插牙签。群山围软绣之屏,文溪展菱花之镜。平畴交翠于万顷,百卉争妍于四时。窻开卍字疎棂,野张天然画帧,洵学古之精庐,养素之胜地。
      聿修书塾,《天台县教育志》载明天启二年,张文郁为主创建。后张氏后人更新为聿修斋。淸咸丰二年又扩建为聿修书塾。清末改为公立书种堂,民国三年改为莪园初等小学校
      辉玉堂,在县南茅园,以堂对玉笥峰故名,侍郎公为诸生时授经地,许别驾鸣远记。康熙乙酉岁菊月谷旦岁贡生候选训导许明经君罗续记。
    大科塔,位于天台城南大科山上,五级高六丈砖塔,与赤城塔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万历九年(1582年)由教谕朱应遇始建,万历十八年(1591年辛卯)坏于雷。 1608年(戊申)由张文郁重建,并题台南伟观,现存原塔残缺石碑上书有该题词的残部及张文郁造字样,该残碑现保存在茅园老人协会。淸乾隆丁亥年崩坏,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由张仁宓(1710-1783)(字思默,号淡园)重建,文革中被毁。
沙发
发表于 2015-6-12 14:13:0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有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6-13 19:0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6-13 22:10:54 | 只看该作者
一些熟知历史的老人如张玉坡、张立道、张兆栋等先后辞世,

张兆栋 先生 辞世了吗?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6-14 20:53:31 | 只看该作者
桃源 发表于 2015-6-13 22:10
一些熟知历史的老人如张玉坡、张立道、张兆栋等先后辞世,

张兆栋 先生 辞世了吗?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张兆栋先生已去世二三年了,很可惜,不然可以多向他请教,他知道的事还是蛮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1 22:44 , Processed in 1.0970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