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463|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台话修真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7:5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盏天灯照天台 于 2014-3-27 10:45 编辑

提要:天台话天人合一,古典的语言,是普通话的老祖宗,可追本溯源。普通话必将穷途知返!


天台话用词古典

普通话      天台话
晚      晏(及年岁之未晏兮。——《楚辞•离骚》)
中午     日昼
天      日
想                忖 (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吃                啜 (啜,尝也。——《说文》)
漂洗             汏 (汏,淅涧也。——《说文》)
提                挈(挈,县持也。——《说文》)
捏握            搦(舟子于是搦棹。――晋•郭璞《江南赋》)
抓抽取         撷(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抽拉            揠(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孟子》)
按                捺
捂                扪
抱                挟(“夹”的浊音清化,表亲切之意)
细夹            搛(你把茄鮝搛些喂他。——《红搂梦》)
扔                掼(劈手把鸡夺了,掼在地下。——《范进中举》)
砍      斫(因拔刀斫前奏案。——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穿裹住       著(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金刚经》)
搭理             恤
看      相(相,视也。——《尔雅》)(也读/muo/,为“目”的紧喉读法所得)
玩      嬉(追渔父以同嬉。——《文选•张衡•归田赋》)
喜欢            中意
跑                逃
睡                困
蹲      跍
跪      踞
站     徛(徛,立也。——《广韵》)
洗澡            洗浴
下雨            落雨
满出来    潽
熔化     烊
逐渐磨损     勚(汉语拼音yi)
脏      歪剌(“污啊啦”快读得词)
聪明听话   儇(儇,慧也。——《说文》)
蛤蟆             虾蟆
贝                蜬(贝,在水者蜬。――《尔雅》)
猪     彘(彘,猪也。――《小尔雅》)
猴子            猢狲
风筝            纸鹞
冰棒            棒冰
霉干菜        菜干(构词法同“豆腐干”)
粉丝            面干
筷子            箸(停杯投箸不能食。——唐•李白《行路难》)
浮萍            漂(古江东谓浮萍为漂)
热水    汤(唐代称热水为汤)
家里    屋里
酒窝            酒靥
后脑勺         后司靥
脚指分叉处  脚指头丫
屁股             胯臀
肩部     胛/肩胛头(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灵枢•经脉》)
客人     人客(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唐•杜甫《遣兴》)
老婆            月客(“女”读轻声后变“月”)
老公            老倌(“公”读入声入到紧喉就变“倌”)
老头            老倌蹉(“蹉”形容走路时一冲一颤)
舅妈     娘妗(儿少受舅妗抚育,尚无寸报。——《聊斋志异•公孙九娘》)
年轻人         后生(这后生不是别人,只是柴进。——《水浒传》)
大人            大老人(“老”为小的紧喉音独立衍生出来,相当于普通话的儿化音)
小孩            小老人
男孩     细佬
女儿     囡(“女”读入声入到紧喉)
他                渠 (“其啊”的快读)
我                吾 (吾,我自称也。——《说文》)
你                尔 (吾无隐乎尔——《论语》)
不                弗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吕氏春秋•察今》)
这么            偌(快读“geo”成“ga”)
好的            诺(天台人发声成OPQ的O,据《切韵考》为江姜韵余声入调。看日本大河剧时听到过这个音!中国的古装剧用古代字却发普通话的音,弄得不三不四的)
是的唉         嗨(天台话里嗨鞋行音差不多了)

       记得以前背诵屈原的《离骚》时,我感觉用普通话读得很不爽,于是就用天台话读了下,结果没想到读得很顺口,还很快就会背了呢。有人说古吴语是楚人灭越后推行雅言时形成的,怪不得靖康南渡时定居天台的宋朝乐府诗人曹勋说“儿皆楚语”——
宋?曹勋《思归天台》:“山中小筑枕溪流,却踏红尘笑拙谋。鬓点吴霜今已才,儿皆楚语只堪愁。猿惊鹤怨事偶尔,燕语莺啼春罢休。每与儿曹话归计,一帘清梦绕沧洲。”
       曹勋的《山居杂诗》中有“年来则知喜,岁歌颇不鉴。螟蜮则曰蠖,不实乃言有”句,自注:“台州方言禾黍不实曰有,音喊上声。”曹勋这帮南渡宋人从台州人这里学楚语,同时有没有也将中原雅言带入了台州话呢?
寒山诗与天台方言
http://churulue.bokee.com/viewdiary.31873353.html
寒山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瑰宝,以语言通俗,近乎白话而为人称道。又是一位善于在严格的规矩中运斤成风的斫轮大匠,出口成章,必合法度。正因为他心真出语直,信手拈弄,故能较好地将唐代语言真实地展现在一千多年后的人们眼前 …… 但他的三百多首诗,是写在树间石上,用的当然是书面语而不是口语录音,所以其中跟我们台州土话一样的就找不出几句,绝大多数还是官话。即使与我们现在说的口语相符,也不排除是我们的家乡父老们继承了唐朝古话,唐朝官话在天台没有变,而在其他地方已经变了 …… 温岭松门、石塘,玉环鲜迭方言,不与黄岩话相象,却与天台话相象。香港、澳门的标语口号,离普通话远,而与天台话反倒很接近。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8:00: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盏天灯照天台 于 2014-3-27 10:41 编辑

《(吴语)上海话的文化价值及普通话的文化缺陷》:自东晋天马渡江之后,中国文化中心就开始逐渐南移,南宋以后的中国文学创作主要是在吴方言区完成的。以四大名著三言两拍为代表的大量名著是江浙人写的。施耐庵、罗贯中、毛宗岗等本是说书艺人,冯梦龙、金圣叹等是苏州才子,大多数名著原来是苏州评书的脚本。仅《水浒全传》中吴语词汇就不下两百多,了解这些词汇可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层次。纵使官话区人也未必不用吴语词汇,因大量北方籍的文学家有长期江浙生活的背景,如:马致远等。……为弥补文化不足,以官话方言为底版的普通话大量吸收吴语词汇。这样的词汇有“标致、便当、尴尬、像煞有介事”等等,不胜枚举。仍有大量生动的吴语词汇无法用普通话达意 ……
《明清吴语词典》
http://www.pkucn.com/thread-142533-1-1.html
《红楼梦》吴语初探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LMX199401027.htm
【批注:看《胭脂斋重评石头记》时看到了写英莲有个“胭脂[病字旁的计]”(不过网络上的《红楼梦》都把它改写成“胭脂痣”了),病字旁的计让我想到了天台话把“伤疤”说成“波ji”的那个“ji”字】
《红楼梦》里吴语多
http://tieba.baidu.com/f?kz=429768925
【批注:看看《石头记》里被涂改掉的吴语,连袭人说的“我”都被改成“奴才”了,可恨】
“翠樾埭”及《红楼梦》书中越语研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93fc720100iriz.html
兰陵笑笑生是浙江黄岩人?——《金ping梅》之台州黄岩方言
http://bbs.cnlangs.com/read.php?tid=1930&skinco=wind
第二十五回644页 “怪倒路死的囚跟子”,“倒路死”意思大家都明白,是骂人的话,黄岩至今都还在用。
【批注:“倒路死”=“讨了你妈龙死”。天台人讲话有时喜欢用读重音的方式把长句变成短句,像把“神经病找死”变成“神死”,把“退一日啊”变成“theinia”(音近“天亮”,表示“明天”),把“这样子甚矣(这样厉害)”变成“gese”(表示“出息”的意思)】
丁启阵:《水浒传》中的家乡方言
http://dajia.qq.com/blog/196434039572177

收入字典的与天台有关的词汇:
天台路迷、前度刘郎、牙签锦轴、比肩接踵、典章文物、仙风道骨、丰干饶舌、多闻强记、圆融三谛、三千……


绝对经典的天台词汇:
厉害——天台话sege(“甚矣啊这”的快读)——日语suke(加语气词变
sukeyi → 给力)
       ——绍兴话撒克——杭州话撒招
       ——苏州话jegun
一会儿——天台话嚎稍(“好了少刻”的快读)——朝鲜语aosao
          ——苏州话aosao
【注:在看日剧和韩剧时,你会时不时地听到一些词汇说得很像天台话,像日本人将“忍者”读成“ningjia”,韩国人把“中国”读成“jionggu”……】
没一会儿——天台话meh gi(“没一计”的快读。“计”为提手的动作“契”的变读所得,跟“动作一下一下”的“下”意思一样)
一点点——天台话ngeniy(尔耳,有成语“不过尔耳”)
很多——天台话“maeh多”(“maeh”音近“毛万”,疑为由表示很多的“万”变读而来~~英语very和many)
谁——天台话nuogo(哪个)——朝鲜语nuogoning(哪个人)
   ——四川话nago
   ——粤语binggo
什么——天台话sogo(“么”跟“勾”都有那个,普通话读me,音也差太多了)
干嘛——天台话juogo(“做什么”的快读。因Zsj连读时舌头不断松离牙齿,所以zs连读后就索性缩读成了j ) ——衢州话tsogo se——杭州绍兴话sa tsi(啥事)
       ——天台南山东乡三门临海话samu或gamu——仙居永康金华话gamai
垃圾——天台话勒色(“落哦扫哦”快读后再变调得词)——闽南语lese
       ——东阳话勒穑
捉迷藏——天台话囿猫(“囿”疑为“阴”的入声紧喉读法,表示隐藏进阴暗处喽。“阴”的入声读法则为[i ],天台话意思为陷进去~~英语in)
          ——南方话躲猫猫
          ——北方话藏猫儿
肏——天台话龙/'long/(跟英语fork一样主元音都是/o/。好好地on就好了,普通话加个a音,太娘了吧)——安徽蚌埠话/long/
   ——官话日/ri/(天台话用紧喉音,英文加r表喉音,你咋卷舌了呢)
摔跤——天台话博诰(扑跤)——蒙古语博赫
嚣张——天台话抖擞——东北话得瑟
我——天台话吾/'oh/——朝鲜语/coh/
   ——粤语/ ngó/
   ——吴语偶/ ngou/
   ——晋语额/ nge/
   ——官话俺/an/——泰语国Ch'an ~~犹太语Ani,英语I ,俄罗斯语Ya
我们——天台话'ohlah(“吾搭渠”的快读)——宁波上海话阿拉
       ——天台话'ehdeng(“吾搭尔”的快读)
山里——天台话山哈(一木“木”,二木“林”,三木“森”,四木“bfong”,五木“ha”,“山哈”的“ha”。天台人用转门的声音/a/来表示绕转。/a/变音得“哈”字,有绕着到里面的意思)~~南方畲族自称“山客”
人 ——天台话/nyin/——官话银/yin/
    ——苏州话/nei/——普通话/ren/
    ——金华话侬/non/——温州话/naeng/——闽南语/laeng/(《六书故》:“吴人谓人侬,即人声之转。瓯人呼若能。”)
玉米——天台北山话包芦——金华话苞芦——客家话包黍
       ——天台南山话渡芦
       ——天台平镇话夭芦
       ——天台白鹤话六谷——杭州话六谷或蒲黍
                                      ——绍兴话六谷或泥黍
                                      ——宁波话六谷或米粟
                                      ——舟山话六谷
       ——天台城区话谷灯笼
       ——台州市区话珍珠米——上海话珍珠米——无锡话珍珠米
       ——温州话玉麦——苏州话御麦

《天台县志?方言》:
http://wenku.baidu.com/view/624b940590c69ec3d5bb75f3.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8:01: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盏天灯照天台 于 2013-11-14 18:20 编辑

天台话音素丰富,学什么都更逼真

'niphon日本-→riben/霓虹国 (普通话不会紧喉舌头音/'n/,于是就把舌头卷向里面发成了卷舌音/r/。普通话不会发/ph/,于是就改发成了/b/)
Turkey突厥-→土耳其 (普通话把“突”拆分成 “土”和“耳”,因为他们读不来“凸”“突” / tueh/这个音。就像周朝姬姓的鲁人读不来曹姓人的国名“邾”就改读成了“邾娄”或“邹”一样。又因为没有“厥/khioe/”这个牙音,于是就把牙音变成了齿音“其/qi/”。受普通话的污染,好像现在有些台州人也不会发kh这个介于牙音g、k和舌面音ch(q)、j的音了,把“俱”和“仙居”的“居”都读成了jǖ,却不知北宋的《广韵》里写着“俱,举朱切”和古、居聲同類。讲普通话会眼盲的,连“高句丽”的“句”都会读成“勾”,明显字都不一样)
tibet吐蕃——大番-→dafan (宋人洪迈在笔记里说唐朝人为了蔑视大番人,就把“大番”写做“吐蕃”。天台话“大”声母/th/比普通话/d/更接近/t/,番韵母/aeh/比普通话/an/或/o/更接近/et/)

古代佛经的译本,只有用吴语念才能准确。普通话单音素才37个,而上海话单音素有50个,其它吴方言只会比上海话音素更多!
《(吴语)上海话的文化价值及普通话的文化缺陷》:
北方话、英语、法语分别仅有送气和不送气清音、送气清音和浊音、不送气清音和浊音的对应;而这三组音在吴语中都有,不送气清音'拨(给)[p]、德[t]、革[k]'、送气清塞音'泼[ph]、忒[th]、克[kh]'、浊音'渤、突[d]、搿[g]'。吴语有最完善的语音体系,且音素都较实用,吴方言的音素几乎每个都在常见外语中得到使用。而没短音、音素少、无浊音、大量音素除了说北方话以外几乎没什么用处(包括翘舌音等)的普通话,为外来词译音常是赶鸭子上架--勉为其难,译音也多不准确。因此常见的外语中,吴语对得上号的音素常比普通话、粤语等多一倍;法语三十五音标中,有三十余个和上海话中相应音素一致,普通话不及其半;日语片假名基本可以用吴语读准,北方话是万万不能的;英语等其它外语情况也大致如此。比如:英语'VCD'三字母,相当吴方言的‘微西地[visidi]西是尖音’,北京人多读为普通话的“微西地[wei?iti]西是团音”。
人在12岁以前学发音较易,反之较难,故而以吴语为母语者学外语咬音一般较外省人准确。比如,我有位同事的儿子从小受普通话教育,成了不会讲吴语的土生土长吴地人,他吴语'麦'的韵母读不出;吴语'麦'的韵母和英语'[倒v]'是一致的,那么他讲英语时当然也发不出该音。又有,有位京籍朋友在吴地多年,称自己吴语的'茶'声母'[z]'发不出,他读外语时也是将'[z]'发成汉语拼音的'(z)[ts]',比如将字母'z'读为普通话'在[tsai]'。
“行者无疆877”:北方大部分人最容易发出搞笑的字母是:C,F,H,J,L,M,N,Q,R,V,X,Z。我是研究英语语言文学的,且走过中国北方所有省份。北方同学可以试试我列的字母你发的怎么样?
“怒风宝宝”:我记得我一个陕西人老师把M读成"埃姆"N读成"艾妮".
“巴巴鸟92”:非吴语区很多人讲CCTV是say say t way
“zhengyicn91”:央视,L念矮老,刚才央视新闻里看到的!还有H念矮吃的,N念嗯的。
“z200052b”: 央视主播念英语字母,就是个奇葩。而且还成了个规矩,连上海的主播也跟着学样。一个语种的字母表是有规范的,连这个也给推普一番,就显示了傲慢而又无知。前两年还出了个“叉屁(XP)”的笑话。
“晏殊第七子”:
如果你掌握了吴语的全浊辅音(如白、洞、轧的辅音),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罗曼语支(源自拉丁语)的浊辅音b、d、g的标准发音(北方官话里没有全浊辅音)!
如果你会吴语“热”“人”“肉”的发音,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法语gn、意大利语gn、西班牙语n(上带波浪线符号)的“软腭音”(北方官话里没有这个音)!
如果你会用吴语区分“做”和“坐”、“子”和“字”,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dz]和[z]的发音区别,你学任何西方语言就不会被字母Z的发音所困扰了,你就不会像北方人那样把Z说成硬邦邦的普通话的“贼”了!
如果你会用吴语说“华”“湖”“红”,感觉喉部微微振动,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基本掌握了法语或德语的小舌音r了!
如果你会用吴语说“哀”,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世界绝大多数民族语言里都普遍存在的单元音[e],要知道北方官话区的大多数人生来就没有这个单元音,所以他们把英文字母L说成[ailo],把M说成[aimu]!
…… 其实用吴语对外语进行音译会更准确,如加拿大、新加坡等等早期翻译的地名,就是用的吴语(因上海开埠较早,接触外来文化也较早),而现在用普通话念“加拿大”“新加坡”,外国人听了也不像。
“dsyzen”:
拿最通用的英语来说:英语的浊音北方人也发不好。正如北方人把GDP发成Keeteepee。
日语、韩语也一样,北方人搞不清日语单词词中音节的た和だ、つ和づ、て和で、と和ど、ぱ和ば、ぴ和び、ぷ和ぶ、ぺ和べ、ぽ和ぼ的区别(か和が有鼻浊音问题,北方人同样发不好鼻浊音)。
元音[æ]官话区发不出。苏州话没问题。
会说苏州话的“碗”[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发好德语的ö、法语的eu、日语的う。
会说苏州话的“阿”(阿姨的阿)[α],可以很好的发法语的后a,英式英语的后a(如pass);当然前a也没有问题,苏州话“阿大”的阿是前a。
会说吴语的促音节:类似吴语中“黑[her]”“白[bar]”“德[ter]”“屋[or]”等等词尾带有辅音音节的(传统汉语语音学叫做入声),那么你就不会发出北方人的笨重的带有e音色的CV结构的本来应该是纯辅音的音节了。
当然吴语的语音优势远远不止这些!同时吴语所具有的语法特性(吴语的语法是粘着性的,和汉语孤立性不同)对于学习外语语法、还有培养富有逻辑性的思维方式来说,对吴地居民长久以来创造出的文明不无影响。
最起码我们不会说“满屋子都是水”这种没有逻辑的句子(缩句是“屋子是水”)
吴语的说法是:“Orlëshian zek zï sät”(屋里厢才是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8:02: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盏天灯照天台 于 2013-11-14 18:22 编辑

天台话语音存古,可追本溯源

天台话声母中保留了中古汉语全部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音的辅音声母。天台方言56个韵母,入声韵母与古入声韵母全面对应。
天台话拼音方案
http://wu-chinese.com/romanization/tiantai.html
补声母和韵母
http://wu-chinese.com/romanization/shaoxing.html

天台话拥有古汉语的四声八调。古汉语众多的韵母可分出平、上、去、入四种基本声调,根据声母的清浊又可把每个声调分为阴阳两个调。举例:
阴平 东
阳平 同
阴上 懂
阳上 动
阴去 冻
阳去 洞
阴入 督
阳入 毒

       骆宾王的诗《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用普通话朗诵是不押韵的,用天台话朗诵就押韵了,因为“歌”和“波”的韵母都是/ o / 。
《上海话(吴语)的文化价值及普通话的文化缺陷》:大量古诗词用普通话读不出韵脚、韵律(尤其是讲究舒促结构的词曲),影响赏析,用普通话也不能讲解词曲格律。《唐诗三百首》中的前十首中有五首,用普通话读影响韵脚,包括:第一首《感遇》的韵脚:“洁、节、悦、折”,第七首《佳人》的韵脚:“谷、木、戮、肉、烛、玉、宿、哭、浊、屋、薄、竹”,第八首《梦李白》的韵脚:“恻、息、忆、测、黑、翼、色、得”,等在古汉语和现在吴语中都是入声字;另外,第二首《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之酒》的韵脚:“微、扉、衣、稀、机”,第九首《送綦毋潜落地还乡》的韵脚:“薇、非、衣、扉、稀”等在古汉语和现在吴语中韵母都是“i”。 掌握入声、浊声母和一些古汉语音韵对学习古汉语有重要意义,这是吴语能提供的便利。

       有人说用天台话读唐诗像在念咒语,我想那是因为读的人不懂得古代的诗词都是用来吟咏的,没必要一个字一个字读得那么的爆破的缘故吧——
宋•沈括《梦溪笔谈》: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凡曲止是一声清浊高下如萦缕耳,字则有喉唇齿舌等音不同,当使字字举本皆轻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磈,此谓“声中无字”,古人谓之“如贯珠”,今谓之“善过度”是也。如宫声字,而曲合用商声,则能转宫为商歌之,此“字中有声”也。善歌者谓之“内里声”。不善歌者,声无抑扬,谓之“念曲”,声无含韫,谓之“叫曲”。

普通话除掉了入声,虽然读唐诗宋词元曲轻快了,但是同音字的大量增加是不是使得中国人交流时反应变迟钝了呢?因为听者要像猜谜一样地猜对方发的音到底是指哪个字,表达啥意思,所以普语者讲话要想把信息传达得准确就会啰嗦起来,除非对方跟你超默契!英国人会用多音节词来啰嗦清楚表达的意思,但写个说明书很费页面的,而且许多平民百姓还难意会许多新科技词呢。这是字母使用者的烦恼!朝鲜经“训民正音”废除汉字,使用几个拼音窗口字,结果导致许多人看着一个个窗口却意会不准那些窗口表达的意思,所以,到现在,朝鲜民间还是很难割舍跟汉字的关系的。中国人你们能用一个音表达清楚一个意思,为什么要学斯密达弄懵自己?
普通话连西(xi)/shi/、溪/khi/、嬉/hi/这三字的读音都分不清,真可怜!
某四川网友:從多音字看滿韃普通話的胡音
http://hi.baidu.com/chilisama/bl ... 83b503314e1570.html
普通话把“仇”读作“Chou”,可是当“仇”字当作姓氏时却又保留了近雅音的“qiu”。
“叶公好龙”的“叶”过去要读“SHE”,现在可以读“YE”了,那为什么“摄”(SHE)就不能读“镊”(NIE)呢?
“音乐”的“乐”是多音字,可为什么“热”就不能呢?
普通话“都去”的“都”和“皇都”的“都”读音咋差那么多呢?

      《上海话(吴语)的文化价值及普通话的文化缺陷》:有人称不少成语无法用吴语讲;事实是,我们今天使用的大量成语来自明朝苏州才子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而当时不带入声调的北方话还没完全形成。其实,吴语比较合乎古汉语音韵结构,再生辟的字也可按古音推出读法;而北方话不符合古汉语音韵结构,比如入声的字在普通话中分派四声并无规律,全浊音字母或归入不送气清音,或归入送气清音,若非普通话经过多年规范化的话,有些字就很难读了。

       有人说汉语是模糊语言,还原真实信息相对困难。像领导说:“你真行!”然后,你就会想他是在夸你,还是在讽刺你。那是因为普通话太死板!像天台话,如果是讽刺你,就会把句尾的字读成轻声,这样就清爽了。普通话没有这种用法,严重影响普语者的表达!台湾版普通话虽然语气丰富,但没有入声就显得太娘了

“鳳凰天駆”:一般来说,其他语言仅两个音,一高一低,对应乐谱中的C跟G,频率比为2:3。如果像普通话的四声,则是加入了两个音,一升一降,刚好也是从C升至G,从G降至C。中国北方及西南官话中的声调也大致如此。若把双调语言里的头高(降调)及尾高(升调)也算在这里面,其实也差不多是对应这种声调。然而古汉语8音感染过的语言,音调则复杂很多。先把8音中的阴入阳入两声去掉,因为这只能算是尾音。而其他6调则是频率上发生过变化了。最典型的就拿广东话来举例吧。比如六声的音调分别为G,EG,E,C,CE,D。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多了带E的音调,最后还出现了D的音调。根据十二平均律可得出,C:E:G=4:5:6,理论上说也算是很好找而且很容易发准的音调了。而C与E之间即为D,也是很好找的音调。若用中国古代的音乐来说,这四个音刚好对应宫商角徵(CDEG)……看来汉语还是一种很讲究的语言。
明•朱载堉《乐律全书》:「尧谣、舜歌、夏训、商颂,凡在周诗三百篇以前者,真乃太古遗音,而琴家不识也。」
会讲天台话,再了解下古代乐律,自会把古诗词读得很有韵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8:04: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盏天灯照天台 于 2013-11-14 18:21 编辑

天台话正,可作为标准向全世界推广

宋元动乱导致了北方人讲话不正,所以明朝取代元朝以后,就制定了《洪武正韵》以恢复中原雅音。《洪武正韵》的编修朱右和预评定者陶凯是台州临海人,编定者宋濂是金华人,都在浙东天台附近。本人在看隋唐宋明的古代韵书时,发现天台话的读音是基本符合里面的规则的。不过,一些不常用的字,我们晚辈一般会去用普通话来推移出读音,以为是对的,结果错了。我感觉天台的有识之士还是多推广下古代的韵书好!其实,许多陌生字的读音我们天台人是能很容易就意会准的,不要受普通话误导!
《洪武正韻》(中原雅音)
http://tieba.baidu.com/f?kz=153802344
明朝取代元朝以后,制定了《洪武正韵》以恢复中原雅音,特别是恢复了入声,把韵分成平、上、去三声各二十二部,入声十部,共七十六部。入声十部分别是屋(quk)、质(cjit)、曷(hat)、辖(hrat)、屑(set)、药(yak)、陌(mrak)、缉(chip)、合(kop)、夜(jah)。
【注:括号内为西方人注音】
明朝末年利玛窦汉语拼音方案
http://tieba.baidu.com/f?kz=679576457
从利玛窦寻找明朝“官话化石”
http://www.pinyinbao.com/news_view.asp?newsid=661

复旦大学教授“polyhedron”:
臨海的方言感覺很規矩。部分像古官話,但也基本保持吳語應該有的特點。以下的國際音標如電腦安裝Charis SIL等字體會更好看一些。
聲調未仔細調査,因連讀變調比較複雜,但至少四聲基本是分的。以下不注聲調了。

韻基本跟北吳一個路數,不像上海高化那麼嚴重,和官話還是類似的。
麻二[a],如“家”/ci̯a/、“瓜”/ku̯a/(但一般的見系二等開口還是未齶化的。)
麻三的“車”/tsʰo/
果攝是/o/
遇攝是/u/, /y/ (疑母純鼻音音節,如“五”、“魚”)
流攝的一等侯韻低、前化爲/ə/,三等尤韻是/i̯ɯu̯/
效攝是/ɔ/
咸、山攝也有/ɛ/、/ø/、/i/、/y/等,似乎鼻音完全脫落,和最新派上海話一致。
止攝/i/未觀察到類似上海話非最新派的擦化現象。(好在“米”、“麪”聲調還不同。)
蟹攝的/a/和/ɛ/的分野似乎也和上海話一致。(未注意蟹攝和咸山攝的/ɛ/或/e/有無區别。)

聲母上,尖團音明確區分。其中,尖音讀/tɕ tɕʰ dʑ ɕ ʑ/,團音讀/c cʰ ɟ ç j/。知章組三等保持細音,和精組一等不同,而和尖音混合。如“走”/tsə/≠“酒”/tɕi̯ɯu̯/=“周”/tɕi̯ɯu̯/ ≠ “九”/ci̯ɯu̯/。“雪”/ɕy̯eʔ/≠“血”/çy̯eʔ/。莊組未及仔細調査。
知、莊、章組字似乎在宕攝有對立。知組同尖音,章組同精組一等,莊組均不同。有不符合以下規矩的,但似乎應視爲例外。
藏/zɔŋ/ = 章/tsɔŋ/ ≠ 莊/tɕi̯ɔŋ/ ≠ 張/tɕi̯aŋ/ = 將/tɕi̯aŋ/ ≠ 姜/ci̯aŋ/ ≠ 江/kɔŋ/ = 剛/kɔŋ/ (例外:商/ɕi̯aŋ/)
知、章組魚、虞韻基本爲/y/,僅“豬”發現爲/tsɿ/而非/tɕy/。水也是/ɕy/,櫃是/ɟy/。
“不”意常用/fəʔ/,不知是“不”還是“弗”字。
一 i̯eʔ
二 n̩nə (讀/ni/似乎也可以,“廿”也讀/ni/。序數詞用“二”很多,“兩”較少,同官話,不似北吳。)【批注:天台话正相反,“廿”讀/n̩nə/,“二”读/ni/】
三 sɛ
四 sɿ
五 ŋ̩
六 li̯ʊʔ (有可能記錯)
七 tɕʰi̯eʔ
八 paʔ
九 ci̯ɯu̯
十 ɕi̯eʔ (確定是清音,但稍有摩擦的感覺)

再說特别規矩的(或者說特别廣韻的):
廁所/tsʰɿ su/,“所”是遇攝而非果攝的。
家譜/ci̯a pu/,不送氣,很靠譜。
【批注:普通话虽然把“廁所”的音变了,但在读“东厕”时仍保留雅音,以致让“厕”变成了多音字】

“老实的狗熊”:知章組三等保持細音,和精組一等不同,而和尖音混合。这是宁波地区和台州地区很多方言的特点。就此一点,我就不同意把所谓甬江小片和台州片分开。临海是这些方言中变化较慢的。天台和宁波的果摄已经变成了ou,但是遇摄还是u。宁波的声母更快一些,团音也混入尖音和知章组(除去止摄)三等了
“qaanlid”:據傳教士台州資料 麻ô 果o 遇u(ps: 效ao)
現代天台音个記錄基本符合 麻o 果ou 遇u,現代臨海音則僅為 麻果o 遇u。我以為對於此類天台音系不算什麼o變到ou,倒是新派出現了ou-->o个文讀。
考慮下南部台州溫嶺音,果攝 基本為u,但是保留歌韻白讀ou[ɯ]。例字如 麻mo 果ku
kou 模mu。而 歌韻 个文讀為o,如 可(文)kho。
【批注:看来,还是天台话最正宗,临海话改用了新派文读,温岭话乱读!】

《明史·黄绾传》里记载有杨一清以台州黄岩人黄绾“南音不令与经筵”的事。
台州灵江以北与仙居、天台、三门等地的方言,硬朗高亢,称上乡话;灵江以南与温岭、玉环、椒黄路等地的方言,口音柔软,对得起“吴侬软语”四个字,称下乡话。
【批注:黄岩、温岭等地的台州下乡话太柔软了,是否是南方气候更温暖导致南音柔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8:08: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盏天灯照天台 于 2013-9-30 12:56 编辑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因说四方声音多讹,曰:‘却是广中人说得声音尚好,盖彼中地尚中正。自洛中脊来,只是太边南去,故有些热。若闽浙则皆边东角矣,闽浙声音尤不正。’”
ruxcloud 但粤语以iu为尾韵的一些字,现已演变成i->eiu->ou韵(如”tei”tou等等),在iu尾韵方面而言,不如普通话和客家话那么完整符合古韵。广东梅县客家话(文读音)接近唐宋语音程度略差些,梅州话中含有不少现代普通话话音,基本上是北方官话与赣语或粤语的混合物,不足的地方主要是出现前后鼻音相混的现象(长江流域的发音特点)如eng韵母并入ening并入in,同样入声韵母ek并入et,ik并入it等等。部分中(央)元音的韵分化为与前元音i相关的韵(如en->inem->im等等,与中古时期有偏差、同现普通话,如古代”“都属平声韵,但阴沉客家话已分化成两个前中主元音不同的韵),此外含“ou”的韵分化成“iu”“ou”(古代同属平声ou,而现在客家话分化为,”iu”ou,上声韵的,这同普通话一样),受北方官话的话影响,部分入声缺失(如”“入声字等)(又如古代数字”“”“”“”“”“”“亿是入声字,而梅州客家话只有读入声)等等,此外客家话现声调与古声调的对应关系也有较明显偏差。
【批注:看来,南方的粤语和客家话都染上热带风情,讲话喜欢拖腔拉调了,连“体”都会读成/tei/了或该读入声的都不入了】
\
shenyileirob[温州话和粤语所谓相似,主要指的是元音格局的推移。粤语的推移是和壮语共同进行的(但十足的必然的联系不得而知),温州话的推移是独立进行的。不过注意到,天下的元音推移大抵是同一个模式(我们熟悉的英语也是如此。别的不多说,补充一点:find, found从当初的/find, fund/变成了今天的/faind, faund/u-/y/, ou-/u/的用法是从法文的,和日耳曼习惯不同,需特别注意。):从a开始,前元音和后元音高化;到了i, u,如果不出位,就央化裂化,再回到a(纯元音一般是ai/au)。推移的缓急和行止各不相同,但由于路径是相似的,在某个节点上元音格局相似也不足为奇。宁波的ei, ou两个复韵母,甬城作/ɛɪ, ʌʊ/,其它地区如舟山城,已经到了/aɪ, aʊ/,颇有些温州的意思了。追本溯源这两个韵是19世纪下半叶从/e, o/推移过来的。
mandarin”:闽语历史仅次于吴湘,粤语小阿弟啦。形态上也对应早期官话,属于汉语大家庭中的新小盆友。
日语汉字音与汉语汉字音的对应关系
【批注:音传着传着就变了,元音一推移就成了温州话、粤语和壮语等语】
\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现代汉语方言,除了闽语之外,都从《切韵》演化而来。”
《闽越人与古汉语》:…… 以上这些动物的词头跟德宏傣语的动物名词词头[ka]非常接近,这些很可能就是古闽越语的底层沉积。泉州方言中还有一些动植物名词的构词成分和构词方式也保留古闽越语的特征。例如:泉州称一种常见的鱼叫“巴*”[pa44la?44]。今壮、侗、傣语均谓鱼为[pa]。巴la?44即la?44鱼。又如“荸荠”,泉州叫“马荠”[be44tsi24]。这第一个音节也是古越语果子类名词的遗存。古越语称果子一类词为[ma],“荸荠”今武鸣壮语叫[matai]即“地下的果子”,广州话叫“马蹄”[mat*I],正是用的古越语词。而泉州方言中的“荠”则是汉语成分。这是汉越二语的全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词素的词序排列也同于“巴la?44",均为修饰语后置。它反映了汉藏语系古越语和古汉语语法上的一些共同特点。
北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刘昌言,泉州人,…… 乃谓昌言闽人,语颇獠,恐奏对间陛下难会。太宗怒曰:‘我自会得。’”
《明史·李延机传》:“闽人入阁,自杨荣、陈山后,以语言难晓,垂二百年无人,廷机始与叶向高并命。”
\
周志锋:宁波话里文白异读现象比较普遍。所谓文读,指读书音、外来音;白读则指口语音、本地音。…… 这类文白异读现象还有地域性,即有的字在某个地方没有文白两读,在另一个地方却有文白两读。20年前,笔者到台州温岭上函授课,听到学校老师称他们校长为“号长”,一开始以为是“行长”,煞是不解。后来才明白:“校”字宁波话只有文读音,但是温岭话可以文白两读,按照对应规则,“校”的白读音正是“号”。
【批注:看来宁波话已成普通话式吴语!忘了本字的读音,只会拿普通话的音进行推移了】
\
zist”:“三门口音比较平缓,有别于天台话的生硬。接近于普通话,三门现在走出两名电视主播:央视新闻章伟秋,浙江新闻梁微。”
【点评:靠,三门话也向普通话话靠近了】
王寒《最硬不过天台话》:“临海人讲话糯搭搭,天台人讲话硬呛呛。”
东越木香:临海城关北吴化或者说是官话化特别明显。即使在临海都有些异类。
与台州或者说跟临海城关以外的周边地区差别有三条。
1.临海城关同宁波,上海地区一样。ie已并入到i.这在台州其它地区找不到。
2.临海城关的中新派,见系已腭化,包括撮口呼。这在台州其它地区找不到。
3.临海城关iao--->iae,如:表读piae,条读diae.同北吴的苏州。这在台州其它地区也找不到。
词汇系统临海城关较其它地区要官,台州一般不能在名词后面加子。
如:房子,桌子,桔子等等,只能说成单词的,屋,桌,桔等等。
但是临海城关话就不同了,如:桔子中新派就说成了tcioh tsy。而临海周边地区的kion显得格格不入。
【点评:临海像北吴一样越来越普通化了,怪不得临海话变得糯搭搭】
\
《世说新语·轻说》:“支道林入东,见王子猷兄弟。还,人问:‘见诸王何如?’答曰:‘见一群白颈乌,但闻唤哑哑声。” “人问顾长康:‘何以不作洛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
【批注:支遁说王羲之的儿子学说古绍兴话就像乌鸦在那哑哑地叫,而作为无锡人的画家顾恺之则说洛阳话浑浊,一如老婢。天台话保留中原雅音!声音浑浊才够男人味】
\
明·陆容《菽園雜記》:书之同文,有天下者力能同之。文之同音,虽圣人在天子之位,势亦有所不能也。今天下音韵之谬者,除闽、粤不足校已。如吴语黄王不辩,北人每笑之,殊不知北人音韵不正者尤多。如京师人以步为布,以谢为卸,以郑为正,以道为到,皆谬也。河南人以河南为喝难,以妻弟为七帝。北直隶山东人以屋为乌,以陆为路,以阁为杲,无入声韵。入声内以缉为妻,以叶为夜,以甲为贾,无合口字。山西人以同为屯,以聪为村,无东字韵。江西、湖广、四川人以情为秦,以性为信,无清字韵。歙、睦、婺三郡人,以兰为郎,以心为星,无寒侵二字韵。又如去字,山西人为库,山东人为趣,陕西人为气,南京人为可去声,湖广人为处。此外如山西人以坐为剉,以青为妻,陕西人以盐为年,以咬为裹,台、温人以张敞为浆枪之类。如此者不能悉举,非聪明特达常用心于韵书者,不能自拔于流俗也。
【批注:关于“台、温人以张敞为浆枪”,天台人讲的还是有区别的,“张敞”的声母为清送气塞音,而“浆枪”的声母为清不送气塞音。关于“吴语黄王不辩”,天台人讲的也是有点区别的,“黄”为清音,“王”为浊音,后者气力要多用点!不过,有时候为让别人听到而加重了“黄”的发音,有时候又为省力方便而减轻了“王”的发音,所以平时为了需要而换用清浊音也不需辩得那么清了吧!成书于隋朝的《切韵》在序里说得好:“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

歐洲關於中國語言文字的討論
莱布尼茨:“漢語書寫的本質意味著這門語言應該作為世界性語言。”
\
“讲普通话,做文明人”讲话娘儿们化就是文明?
普通话还能说出像下面这样有气势,抑扬顿挫的话来吗?
《特斯拉、爱迪生说唱对决,交直流电史诗大碰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8:10: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盏天灯照天台 于 2014-3-27 11:08 编辑

天台话天人合一,讲天台话可强身健脑
婴儿刚出生时“ngIngI”的哭,“ng”音变浊成“'ng”(尔)指代“你”,“I”音变浊成“'oh”就指代“我”了。
妈妈:“姆妈”,由小孩的进食声“妈姆妈姆”倒读而成,有乞食的意思。
爸:音近“畀我”,有给予我的意思。
哥:音近“加我”,有加我教我之意。
姐:音近“带我”,有带我之意。
弟:音近“递”,有接续之意。
妹:音近“美”,有唤起魅力之意。
赶走动物:quququ(“出”)
唤鸡来啄食:zuozuozuo(“啄”,入声)
吆喝狗:'lueh'lueh'lueh(“来”,紧喉音)
叫动物立住停下:lv(“立停”的快读)
赶彘:nioh niu或Nǘ(模仿猪发出的声音,我想Nǘ是“豚”的正确发音吧!而“猪”应该由猪的嚼食声jiawujiawu的jia而衍生)
悄悄话:YIWUYIWU
议论:DILIBOLUO
哭天喊地:YILIYALA
声音一微调就产生了不同的意思:
魂、文、one(天台人喊名字时把末尾字变成轻声,表情切)
土、吐/兔、two,大、多、
嘶、丝/思、丝(后缀,表形状),四、撕、死
鲜、西、齐(听话很乖)、贱、细(名字后缀,表示男孩)
饥、奇、健、徛(站)、鸡
嬉、喜、戏、蜬(贝壳),
圆、县、悬(“旋”的后半音,旋起来后就悬了)、圆(圆形粉团)
捏、业、孽、nie(表示对对方感到无法理解的一语气词)
尔(你)、儿/吴、洪、鱼,
哟、育(体育)、育(育钞票=存钱),有、幼、油、又
吹、qǖ(发霉)、趣、呿(赶东西时说)、?(疯子)
水、尿/输/须/书(“书”跟“尿”同音,但“背书”里的“书”读轻声)
朱、住、锄/诛、珠,
搂、捞(韵母变得近all了,表动作幅度大多了),撩、挑、舀(韵母是齐齿呼后开口呼,示范水涌过来的动作,表示有波动性吧)
lili肩(同“搭肩”,li由“连”字读入声得,表连在一起,有向里之力),
龙龙马(龙韵母On,上颚压气之声,虎啸声,有征服的意思)
龙、龙(龙塘=弄堂)、拢、龙(入进一根状物)、龙(接接龙,草名)、龙(龙龙马=骑马)
花(名词)、花(动词)、火、虾,华、夏/画(名词)、画(动词)、丫(由惊叹词“uoh”变调得各种字。读轻声就变成疼痛声“a uoh”的简说了,表示像有东西丫入身体一样的疼了。天台把“丫”读入声来表示挤入有开口的物体,读轻声来表示物体的开口处,像“树丫”的“丫”读轻声。“丫”韵母里插入个a的因素,开口大了下,就表示“锅”了)
喏、学,若/像、弱,解、偌,惹(天台讲的“不要zuo渠”的“zuo”难道就是这个字?毕竟都有o韵),
刀、daoh(锄地的动作)/逃、掏、到、桃(读入声表示桃子)、倒
我(入声入到紧喉) wo(轻声,表示蛋黄) 黄 王(声音比黄拖长点) 皇(声音再拖长点)(“我思故我在”,盘古得以理性思考,“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鸡子里wo居中,我是盘古造的wo,王是我们中的wo,皇是王中的wo……)
    根据宋代易学家邵雍的理论,象数语音系统中应该有天声(韵类)160位,地音(声类)192位,两数相乘可得30720个音。
周易的伟大!汉语言的伟大天人合一!(8四上)
http://daozhongdao.blog.china.com/201005/6358391.html
ia呀(大脑惊讶) ua蛙(植物神经调动大脑惊讶)               
                 uo窝(植物神经调胃)
ie耶(脑归肾阴不升阳,西方的欢快的发音太伤人【导致心脏不跳动】)
                 üe 约(明白事情后归肾阴不在好动)
                uai歪(植物神经太过幻想导致大脑想歪了)
                uei威(植物神经调胆以生能【胆汁分解脂肪】)
        iao腰(发于脑调肾阴【肾阴为弱酸以吸碱性能量物质】为要东西)
        iou忧(大脑解决不了问题调动植物神经,为忧虑)
        ian烟(大脑有疑问是还安心,为烟烟一吸将死)
        uan弯(植物神经调心脏,心脏将衰竭,为完结)
        üan冤(肾阴调心脏,必死无疑,太不合常理)
        in因(大脑和肝脏同调心脏以硬气)
        uen温(植物神经和肝脏同调心以升高体温)
        ün晕(肾阴调肝脏不生能量,必晕倒)
ang(老虎叫声,由脑激心脏)iang央(大脑激心脏为统帅八行)
uang汪(狗的叫声,植物神经激心脏有活力)      
eng(调肝归脾)ing英(调肝脏归脾调和八行,英姿勃发)
ueng翁(蚊子叫声,调心归脾,搅乱心神。老人脾胃不好,听ueng则有益)
ong(发于胃调肝脾,以助肺)
iong雍 (大脑调肺脏(肺好性功能好),不调心脏,少动多淫,不长智慧!)
###################################################################
清晨 发【b】音调胆,胆以起肾阳,发【p】音以调肾阳,肾阳以起植物神经。
     发【m】声调植物神经,以起大脑,发【f】以调大脑,以起心脏。
上午 发【d】音调胆,以起肾阳,发【t】音调肾阳,肾阳起肝脏。
     发【n] 音调肝脏,以起心脏,发【l]音调心脏,以起脾脏。
中午 发【g】音调脾脏,以起胃,发【k】音调胃,以起肺阳。
     发【h】音调肺,以起肾阳。
下午 发【j】音和脾脏,以缓胃,发【q】音和胃,以起肺阳。
     发【x】音调肺阳,以起肾阳。
傍晚 发【zh】音调胃,以起肺阴,发【ch】音调肺阴,以起肾阴。
     发【sh】音调肾阴,以起生殖功能。****晚上养肾阴,助性功能******
     发【r】音调生殖功能,以起植物神经,即调【弱酸性】生长,修复的物质
            人体才能健康生长!
夜晚 发【z】音调肾阴,以起植物神经,发【c】音调植物神经,以起大脑
     发【s】音调大脑,以起大脑。
举个例子:ang(昂)是老虎的叫声,刺激心包收缩,起到振幅人心的作用,
          人的心脏就活跃,人就要起床。
          z,c,s(老鼠叫),喵(miao)猫叫调植物神经,对人体生长发育好
          miao——m 起与植物神经,调大脑,i 起大脑(调节大脑神经),
                  ao 归于肾阴,以促进植物神经的活动。。。。。
          ji ji zha zha(鸟叫),起脾胃,调大脑,听鸟叫可以使大脑清醒。。
十二生肖动物和人体健康相合,天人合一,人类越天人合一,身体越健康!
*************************
中医伟大:听话语能看出病【八行人(十二行人)】交流都相互影响达到治病作用
#######################################################
…… 当下雨时候,人听到噼里啪啦的雨声时。。。。p对植物神经有益处
i和a的发音对大脑有益处,l对心脏有益处。。。会让人身心愉悦,轻松惬意!!
…… 三字经为适合幼儿的成长(以后谈),四字适合人体共鸣,五字适合表达明了透彻!
六个字适合情感的抒发。。。七个字更能传递出自己的话语中缺少的一个器官对应的感情【中医中每个器官对应一种感情,极为科学,有兴趣者可以自己研究】。。。
八字(四字为地,四字为天【八行中的天五行,和地五行相合的形态】)最适合思想明了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
“拉屋马泥”:
我猜测汉语特定的四声其实是一种意义的象征,代表着人生的四种境界。第一声代表平安悠闲或平庸,第二声代表雄浑豪情或艰难,第三声代表坎坷苦楚或委曲,第四声代表壮阔气势或没落。
第一声代表平安悠闲或平庸,比如安、甘、中、书、……
第二声代表雄浑豪情或艰难,比如男、爬、墙、头、人、神等。神高高在上。
第三声代表坎坷苦楚或委曲,比如死、苦、鬼、狡、美、女等。……
第四声代表壮阔气势或没落。比如吓、毙、剑、顺、势等。剑代表着一种气势。
天地有五行,而乐有五音,在高亢低回之间,诉说着许多熟悉或陌生的故事,辗转铿锵,余音悠长…… 宫-典雅之音,商-热血之声,角-爱情之律,徵-思乡之曲,羽-青春之歌。
【批注:在天台话里,宫发喉音,商发齿音,角发牙音,徵发舌音,羽发唇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8:1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盏天灯照天台 于 2013-9-30 12:47 编辑

声音与身体的互动——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 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隋·智者大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治病第九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659》:“有师言: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等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之中,想心方便,转侧而作,绵微而用。颂曰: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藏热来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其次明以观对治诸病。上言以止治病,其法非一,今以观行治病,亦多多无量。有师言:‘但观心想,用六气治,即能治病。'所谓观其能,不观其所也。言六气者:谓吹、呼、嘻、呵、嘘、呬之六也。然此六气,但取呼吸带声,出气为治,不全用字体为义也。治五藏者,应于牙齿唇舌调停而出,全以想心方便,转侧而作,勿令有粗暴气息,绵绵密密,微细而用耳。当知此六气,力用最大,能遍治四大五藏一切重病。若身冷则用吹,如吹火法;热用呼,如呼冷风然;百节病痛用嘻,考摩诃止观乃用熙,其字音同也,用此亦能治风;若心烦胀,上气用呵;若痰痼用嘘;若身体劳乏,则用呬。若六气治五藏,则嘘治肝,呵治心,呼治脾,呬治肺,吹治肾。又六气可同治一藏,藏中有冷用吹,有热用呼,有痛用嘻,有烦用呵,有痰用嘘,有倦乏用呬,余四可解。用六气者,谓以口吹去冷,鼻徐内温,安详而入,切勿令其冲突,于一上坐时,则须七过为之,然后安心,安心少时,复更用气,此是用气之治病意义也。若约五行各各相克,用六气而治者,详如摩诃止观病患境中,阅者往寻可也,故颂曰:‘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藏热来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
《从林黛玉的病想到的》
http://wangyaxing2003cn.blog.163.com/blog/static/115356575200941911115185/
《解读红楼:宝黛钗关系"五行"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d965e010009tu.html
文字五行
http://www.zhitaige.com/item/show.asp?m=1&d=38
【批注:经过观察,我发现名字里带“浩”的人比较俊气,带“雷”的人比较可爱,带“峰”的人比较威严,带“凯”的比较爽朗,带“杰”的人比较怪,带“春”的人比较搞。】

正确的发声可见微知著——
邵康节《梅花易数》:[四字占]四字为四象。平分上下为卦。又四字以上,不必数笔画,只以平仄声音调之。平声为一数,上声为二数,去声为三数,入声为四数。

《语言基因 让人类的语言和文明得以发展》:“FOXP2”基因上的变异明显改变了相关蛋白质的形态,因此,某种程度上使得变异基因赋予人类祖先更高水平的控制嘴和喉咙肌肉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发出更丰富、更多变的声音,为语言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FOXP2”基因关键的片断上共有715个分子。其中,老鼠只有3个分子和人类不一样,黑猩猩则更少,才2个。别小看这极其微小的差别,它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科学家们曾指出,这种变异正好发生在20万年前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出现的时候,之后,现代人就取代了原始祖先,并排挤掉其他原始的竞争对手,主宰了地球。
中国语言与基因多样性的关联
http://www.ranhaer.com/thread-25388-1-1.html

吴语区的人平均智商高
2006年,理查德·林恩教授出版了名为《种族智力的差异:一种进化分析》的新书,总结出不同地区人种智商的差异排位以及原因,并据此绘制了IQ世界地图。在林恩教授绘制的IQ世界地图上,东亚人(包括汉族人、日本大和族人、朝鲜族人)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平均智商,平均值为105,其中,河南山东、江浙汉人更是高达108。
高智商思维模式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7133341#247545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9-29 18:26:45 | 只看该作者
/qiang/qia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9-29 18:4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2-3 00:38 , Processed in 1.0756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