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驿外寒梅 于 2010-7-29 11:18 编辑
济南风情
济南的最初印象是从舒先生的文章中得来的,只是心中始终藏着一丝疑惑,总觉广袤的北方平原怎会有如此秀丽雅致的地方,似乎更像山水江南,这次有机会前往济南印证心中所惑,心甚喜之。
踏上济南这片土地时,这座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差强人意。典型的北方式建筑,被钢筋水泥堆砌地毫无生气,缺乏活泼的绿意,怎么也难以和舒先生笔下诗意的景致联系起来。或许是我来的太晚,现代的工业发展在创造了文明的同时,却也吞噬了许多的“美”,让我们今天只能在想象与文字中寻找那些本不该失去的东西。
清人刘凤诰曾有两句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形容的便是“大明湖”。一座城市若能有个湖装点的话,其形象犹如镶嵌了颗明珠般闪耀。这种衬托最到极致的当数西湖,杭州也由此被誉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大明湖虽无西子般颜色,然北方城市能拥有这样像模像样的湖也实属不易。
我由北门而入,触目所及的便是撩花人眼的满湖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诗用在此间确是极为贴切。修长挺拔的莲荷亭亭玉立在水面上,一阵风拂过之际,满湖的荷叶摇曳晃动,像是一群笑的花枝乱颤的婀娜佳人,让人直欲一亲芳泽。荷出于水,也因这水而更加纯洁,水中长荷,水也被这荷渲染成一片碧绿清凉,于是满眼的绿意扑面而来,浓得都有些化不开了。这万绿丛中再夹杂着朵朵或含苞、或怒放,大红的、粉色的、纯白的千娇百媚的荷花,就这光景都足已令人醉倒在这大明湖畔了。
跟着漫步在堤坝上。垂柳依依,不时扰人脸颊,颇有西湖边“柳浪闻莺”的味道。放眼望去,偌大个湖面平滑如镜,若非偶尔泛起几丝微澜,倒让人怀疑整个湖是凝固的。时值黄昏,晚霞似火,倒映在水中仿佛天上地下都在燃烧一般,有种虚幻的意境。堤坝上散落着许多亭台楼阁,行不多时便能见到一座,名字大多比较风雅, 若得暇时心无挂碍地在其高处吟风赏景,可算是些好去处。走马观花之际我心下寻思,舒先生在《大明湖之春》中对此湖颇有微词,言其“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大约在当时这湖是被糟蹋了的,而现在的湖虽然由于城市的需求而得到保护、雕琢,却也因为这需求而变得俗气、功利,恐怕再也难以回复清人刘鄂笔下那种野趣妙生、淡雅无暇的大明湖了。
济南是“泉城”,有名可循的便有七十二名泉之多,其余更是不计其数。只是随着城市建设对地下水的过度开发,使得地下水位下降,曾有过的“户户垂柳,家家清泉”的景致再难重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现在能够去观赏的也只有那些重点保护起来的名泉了,是故号称“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当属不可不看之列。济南有四大泉群,趵突泉群居其之首,小小十七平方米的土地上居然遍布着大小三十七处之多,确实蔚为壮观。进入景区之内只见处处清泉,泉泉相望,称得上是一步一景,这时的水澄澈晶莹,透明如无物,为我所见之水至清者。目不瑕接之际,我决定径自寻往趵突主泉。
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其泉“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历城县志》描绘为“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殷雷,冬夏如一”,果不其然。站在趵突泉前,只见四周雕栏回廊,游人如织,泉池呈长方形,当中有三孔泉眼相涌,引起满池涟漪,虽无传言中“趵突腾突”之胜,却也如煮沸之水般不停翻涌,跳跃旋转着,放纵出一团团白浪出来,泉涌处隐隐有雷鸣之声,实可算一大奇景。水中有锦鱼游动,因水质纯净明澈,这些鱼也越加显得明白、可爱,充满着灵性。
在水边啧啧观赏一阵之后,我循路往周边迈进,却不料寻到一个意外之喜,原来易安居士的故居也在这景区之内。李清照号称“别是一家”,其词清丽婉约,向来为我所喜,宋王灼在《碧鸡漫志》中推崇她“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沈谦在《填词杂说》论及“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称得上是女中大家。她的故居建在泉群内的“漱玉泉”边,有诗云“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相传李清照年少时常在这漱玉泉边梳妆濯足,顾影自怜。遥想当年窈窕佳人,赤足倚水所坐,该是何等旖旎风光,也唯有这等好地好水方能滋养出这才倾千古的才女吧!故居内室安放着四组关于易安居士生平的蜡像,廊壁四周镌刻着居士所作的诗词,庭院中花卉草木繁多,假山奇石遍布,有点江南园林的味道,不知是否后人凭据臆想建造起来的,若本来面目便是如此的话,那居士少时也可算是享尽清福了。
济南两日很快便过去了,总觉有些不舍,却也无可奈何,毕竟我只是个匆匆过客,难以深入的去了解这个城市。不过我已来过了济南,看到了济南,感受了济南,也可算是偿了夙愿,所谓游历之乐该尽在此中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