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040|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台古刹散记——通玄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10:3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台古刹散记——通玄寺

       对于连绵的天台山来说,通玄寺只不过是一座不显眼的小寺。可它却是五代时法眼宗大师德韶来天台缔造的第一座古刹。我无法揣摩这位大师为何会选中这里,开始他在天台山的传法历程。岁月沧桑,我已无法从史志中想象它当初呈现于世时的面目,仅以今天的眼光看,这里并不是一个十分理想的营造佛家丛林的地方。
      通玄寺是在德韶大师那段随口而出的偈言开始名气大噪。
      公元936年暮春的一个早晨,雨后初晴,德韶大师站在佛殿石阶上,极目远望,只见寺前的山岗上郁郁葱葱,初升的太阳,柔和地给那片翠绿山林投泻下暖暖的桔黄,草木间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光芒,湛蓝而高远的天宇上有几抹淡淡的云片,大师不禁地随口呤出:
     “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这首短短的十六字,言简意赅的禅偈,堪称佛教法眼宗的经典之作。意即学禅到达顶峰,自然异于俗世;由于心外无法,则禅境(青山)随处可见。这首禅偈开始在弟子中流传,很快就传到他的师父文益的耳中,躺在病榻上的文益大师听了这段偈言,病身倾刻间痊愈,眼中闪烁着欣喜,不禁叹道:“仅有这一偈言,法眼宗就可大兴!”那年,德韶大师45岁。的确,法眼宗在此后的日子是一路走红,到了他的弟子永明禅师手里,已是红透了大半个中国。永明禅师撰写了《宗镜录》一百卷。法眼宗成了宋初禅教影响力最大的一宗。德韶大师被钱弘叔王赐于“大禅师”,尊为“国师”。这首禅偈也是广为流传。此后,读过这禅偈的有多少人来通玄寺朝觐,没有记载,也许后来人都没有大师的那份灵感,那份谙受,反正后来就再也没有出现如大师那样的禅偈了,也许有过,或不及大师那高深的睿智和悠远的意境,而颤抖地不敢在众人面前抖落。因为大师并不是面对通玄寺前景色而引发,而是在那一刻他的禅思的厚积薄发。尽管这首禅偈在人们手中竞相抄传。但通玄寺并没有因为它的风光而风光,它如朝露一般在初升的阳光下激动地一闪,便平淡了下来。
      德韶大师建好通玄寺,留下这段炙手的偈言之后,又忙着去创建护国寺、天宫寺、普门寺、华顶寺……去了,在钱弘叔王的巨大财力扶持下,他一口气在天台山的创建了12座寺院,最终圆寂在离通玄寺不远的莲花峰。
      寺后的通玄峰,也因通玄寺而得名。德韶大师给通玄寺带来片刻的辉煌。而这种辉煌却没有能如滚滚的清泉一般一直延续下去,在此后的日子里,通玄寺如是过小农日子,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平淡、朴素而没有波澜,它成了一座时常被人想起,又常常被人遗忘的寺院。
       明代万历年间的一天下午,宁静的通玄寺来了一位带福建口音的禅师。他就是禅理高深的临济宗大德“圆悟禅师”。朝廷闻知他的名声竟数次下诏要他去京。可他就是不接奉诏,而安心在天台山这座不起眼的寺院。数年后一个炎热下午,一位法名叫“隐元”的禅师。他仰慕圆悟禅师的禅学,于是赶来拜谒。几年后,他乘船去了东瀛岛国,开创了日本黄檗宗。1642年夏,圆悟禅师在这座偏远的通玄寺永远地瞌上了双眼。他留下了12卷的《语录》,他的“棒打启悟”的禅学思想,对明清之交时的禅宗各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青灯清香,晨钟暮鼓的轮回中,通玄寺默默的守着时光。清末有一位很有才气的文人名叫齐周华,他从万年寺徒步来到这里。在他日后那部洋洋洒洒《台岳天台山记》中,也只留下廖廖几个字:“渡罗汉岭,访通玄寺,系天童密云国师示寂处。”
       如今的通玄寺,简陋得如是山中的一座小庙,没有山门照壁,没有前殿后堂,只有寺前那两株削劲的古杉,透映着几分古韵。然而这古杉也并不五代留下的,而是宋代的僧人栽下的。
       大殿的后面是开垦出的耕地,土里掺杂着许多的不知何朝何代留下的的片砖碎瓦。如今的寺僧净昌已是年旬七十有余,十分的消瘦,身骨却硬朗。他领着我在寺址绕了一圈。他指点着哪一块是方丈楼遗址,哪一块地原先法堂位置,只是没有提到那首偈言,也没说到法眼宗。这位在这里居了20多年的老僧,说起通玄寺只是满怀的艰辛,这位来自舟山海岛的僧人,固守在这里,修建了大殿和寮房,还化缘募了些钱赎回了寺四周的山地,种点蔬菜和杂粮。不时地有几位来自远方的僧尼在这里挂单修行,但最终还是离去。
      在大殿的前而有一座六角开形的经塔,刻着是一段经文;原先的照壁,已被拆了而砌作了梯田的梯坝;放生池也改造成了农田。对面那座曾唤起大师灵感的山岗,栽着的是茶叶和梨树,只是远处的山峰在飘浮的白云中显得有一些诗意。
       风微微地吹拂,山上的泉水潺潺地流过寺前。太阳很好,僧人净昌在大殿前的篾簟上晒谷子。他仍旧过着简单而平凡的日子。他不仅固守着是一座法眼宗大师创建的古刹,也固守着一座曾经有过的辉煌。


[ 本帖最后由 寂然 于 2007-9-14 08:2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 街币 +50 魅力 +1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1 + 50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39#
发表于 2008-4-5 10:13: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人山人海 于 2007-9-14 21:28 发表
散文还有大小?咩叫大散文?咩叫小散文?


为你的率真鼓掌!!!

谁能解答一下人山人海的问题,也好学习一下?

[ 本帖最后由 ttwyf 于 2008-4-5 10:16 编辑 ]
38#
发表于 2007-12-18 22:13:00 | 只看该作者
佛法无边,物物是佛.
              宇鹰老师等天好时空之日,叫上我们这帮迷恋山水者,一起神飞天宇间,饱览天台野景好风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7#
发表于 2007-12-14 15:35:23 | 只看该作者
连贤师岗也知道啊,厉害。偶那村有亲戚
36#
发表于 2007-12-14 15:24:27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寂然老师会不会写到猴丁寺?听说以前风水极好的,被什么江西人谋风水时破了风水,所以败落。

就在宇鹰老师写过的那个中国无双的双曲拱桥边上的。另外,那次走的时候,听一老农说,那边上的贤师岗上,以前听说也有过一座不小的寺庙的,
35#
发表于 2007-12-3 23:13:44 | 只看该作者
真替天台的旅游担心,现在是宁愿一点也不动,也不要小家子气弄的不伦不类。好多景点破坏的太厉害了
34#
发表于 2007-12-3 22:27:24 | 只看该作者
寂然写的都是已经消失了的寺院。
另,天台三百寺,并非寺院都是想象中的高楼大殿,象国清寺这样规模的很少,大家心里不要用固定框架去套。其实很多寺院,都是很小,包括建筑物,塑像,风景区等。毕竟僧人注重修行,而不是为了旅游考虑,情况各不相同。
其实在天台的乡间,仔细打听一下,你就会发现身边有很多诸如寺、庙、庵之类的建筑,其实那就是宗教场所,可以归纳到天台寺院集合中去。
33#
发表于 2007-12-3 22:23:50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听说过这个寺院
32#
发表于 2007-10-19 21:45:36 | 只看该作者
在北山集云铁钱湖村不远处,那边的签挺灵的说,正月初一没事我都会去下
31#
发表于 2007-9-27 11:18:47 | 只看该作者
通玄寺
坐落在天台石梁镇岩头墩村,离龙皇堂10里左右,那里最有看头的是寺院前面的一个老杉树,n年前村里几个放牛娃在树洞里烤火(树中间原来有个小洞,据说也放牛娃挖的),引燃了整棵树,把整棵树烧空了,这棵树也因此死了几年,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棵树又活了,嘿嘿,有点邪门,村里人都说是菩萨显灵。
偶小时候就去过好几回,第一次去时候还是好奇怎么很远的山头有寺庙,一不小心步行好几十里赶到那里。现在公路能通到那里,骑摩托车应该还是很方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2 13:27 , Processed in 1.0949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