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590|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山那村】张思:乡土建筑的不朽魅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21:5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14-5-4 14:42 编辑


(后新屋里民居)

明成化三年(1467)早春,居天台城内四方塘圣旨门的陈广清做了个梦,梦中有一位高人告诉他,往西四十里,有一处风水宝地,遇一土墩可止,在那儿安家,必人丁兴旺。次日,陈广清与侄子陈嘉赠沿始丰溪西上,至四十里处,果然遇一土墩,周围的景致与梦中一样。四周坦荡广平,前有始丰溪如眠弓,后有玉带湖环绕,于是,陈广清与陈嘉赠在此安家,从此务园陈氏迁居于张思村,叔侄俩人分别被尊称为下陈与上陈高祖。
据《天台地名志》记载:“张思距城西三十四里,属积习乡三十一都,以村昔张、思两姓居住而得名。”现在的张思村为陈氏所居,原张、思二姓已迁居它处。张思村源于梦中的那个土墩,这座土墩居村的中心位置,在村民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上世纪九十年代,村民在这座土墩处建造了一座亭台,称“墩头台”,台两侧的石柱上挂着一幅楹联:“自婺迁务园置山口书田书香不断;由清溯宋代开墩头基地基业无疆。”联为陈子贞所拟,陈子贞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总监部少校督察官,书写者为书法家林美文先生。从楹联中,我们不但能知道张思村的渊源,也可感受到陈氏耕读传家的传统。从婺州迁至天台城里的务园,那时宋代的事了。陈氏家族重视的是族中子弟读书明理,于是在白鹤山口购置了一些书田,专门资助北上赶考的陈家子弟,这些书田保证了陈氏家族书香不断。
张思村前后有二条溪流环绕,南有榨树砩,北有泉湖砩,这二条溪流也成为了村民日常洗涤与灌溉用水,至今还在使用,进出村庄必要过这二条溪流,于是溪上就有了数座石桥,最有名的是石矴桥,旧时村中有“无桥别进村,进村必过桥”的说法。二水相拥,使得张思村成为一只船的形状,如同一只停泊于始丰溪畔的帆船,所以村也有“船地”之称。
古老的村落,朴实的民风,张思村留下了三座祠堂,也留下了十多幢明清风格的院落,还有数幢民国年间的民居,张思村乡土建筑被列为了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透过这些建筑,我们不但能读懂村庄的历史,也能感受隐藏于背后那些人与事。
张思陈氏宗祠,又名上陈宗祠,位于村中心墩头西北面,为务园陈氏第十三世祖浙峰公为其始迁张思高祖所建之祠,祠堂始建于明末,乾隆五十四年(1789)和嘉庆十九年(1814)有过二次的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五年(1879)修建。门楼为民国十七年(1928)重修,大门上的“陈氏宗祠”的匾额落款为“民国戊辰裔孙重修”。宗祠建有戏台和正厅,两旁建有厢房,为四合院形式。正厅称“永慕堂”,面宽三间,进深八檩,硬山顶。正厅与戏台之间有四米宽的石板皇道街,戏台为歇山顶,四边发角。以前祠堂中挂有多块匾额,“大夫第”和“宋进士”说的是陈氏读书人的荣耀,而中间道光年间的“钦褒纯孝”匾额褒扬的是陈氏家族纯孝的传统美德。
村中另一座祠堂为陈氏下祠堂,位于张思村东边。浙峰公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捐出自家的桑园,初建了这座祠堂。之后有过三次的扩建,康熙年间造中堂,与陈氏下祠堂一样,也取名“永慕堂”,乾隆初增建北庑三间,于门内建造戏台。嘉庆十四年(1809)又在后门扩建南庑基址。经过这三次的扩建,陈氏下祠堂在规模上比上陈祠堂还要大。
晚清时期,村中就开办了文昌阁书院,成为了陈氏子弟读书的场所,书院就设在陈氏下祠堂。民国年间,改为益智小学。民国十六年(1927),村民陈贤桷首倡捐资作为益智小学基金,解决贫穷之弟的上学之难。他的善举使得许多族人之弟有了读书的机会,至今村中老人还时常说起他所做的好事。出身贫困的陈贤桷,在父母俱亡之后,跟兄长生活在一起。后来与兄长一起赴闽经商致富,回村后,购置了许多田产,并建造了一座宅院。宅院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作为新中乡公所的办公用房,至今村中的老人都称这座宅第为“乡公所”。
村中的龙光陈公专祠位于墩头台之南,它是张思陈氏十八世祖龙光公专祠,陈龙光于清乾隆初曾议叙监运司知事,其孙陈慕诚于道光十九年(1839)钦授台州府知事。为光宗耀祖,族人商议为祖父龙光公建造专祠。专祠始建于道光十九年(1839),那恰好是陈慕诚任台州府知事的第一年,那一年他已六十九岁。转年专祠建成,陈慕诚看了一眼新建的专祠,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完成了人生最后一件大事,他在颐养楼安详地合上了双眼。
专祠规模并不大,但建筑有其独特的风格,祠堂的石制门楼极具独色,石制斗拱承支石板门盖、飞椽和屋顶。石制雀替为夔龙福纹图案。正面石匾镌“龙光陈公专祠”,内门石匾为阳刻楷书“晴山拱秀”四字。祠堂内的木雕同样精致,柱头雀替分别雕有梅、兰、竹、菊图案,有着读书人的那种气节与品味。专祠内原有“敕封褒善”匾额一块,高悬于堂内。褒扬的是龙光公乐善好施的善举。
下新屋里与上新屋里两民居近在咫尺,中间隔了上陈宗祠,下新屋里位于宗祠之东,上新屋里位于宗祠之西,这样的选址宅主是费尽心机的,他要生活在祖先的庇佑之下。
上新屋里民居为陈保相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陈保相,字希剑,号龙光。民居由一个主天井和二个小天井组成,为传统二层木结构楼房。大门门楣上有“霁景凝辉”四字,边门又有“杏苑春深”的题字,这其中透出的是浓浓的诗意,雨后晴朗的天空,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清新,对于宅院而言,这是全新生活的开始。初春杏花盛开之时,是繁花似锦生活的象征,一枝从墙头伸出的杏花,让人感到春天的明媚就是宅院日后生活的色彩。杏花每年初春盛开,之后结成丰硕的果实。上新屋里楼名为世昌楼,世代昌盛是宅主的希望,如同杏花那样年年繁花似锦。
世昌楼现还存有二方匾额,一方为“节峻寒松”,另一方为“冰心雪操”。“节峻寒松”匾的落款处字已不怎么完整,但我们还能认出时间为光绪十四年(1888)。匾额赞美的是宅主高尚峻伟的气节。“冰心雪操”匾额授予的是节妇吴氏,她的丈夫陈梁韶二十二岁时,就去世了,当时她也只有二十五岁。之后的岁月中,她就一直待在夫家,扶养孩子,孝敬老人。因她的娘家在塘里村,所以人们就称她为“塘里太婆”。在当年县政府建县大堂时,塘里太婆一人捐了四百大洋,此事在西乡轰动一时。县长张宝琛特送来了这方匾额,以赞美她高尚纯洁的品德,那时民国二十一年(1932)小春。匾额的上款写道:“天台县政府为褒扬事查节妇陈吴氏禀性幽闲,宅心慈善,急公好义,救苦恤贫,青年守志,操如铁石之坚,白发全贞,节比冰霜之洁。”这二方匾额曾高悬于世昌楼,宅主的品德也就是宅院的风貌,上新屋里不但有诗意,也有气节。
上新屋里大门外的西南面有一幢二层的小院,与主院相连,但有独立的门头进出。这幢小楼是当年主人的书房,小院清静而雅致,是读书的佳处。它避开了家中琐事的打扰,可清静地待在楼中品茶读书。
下新屋里民居为陈慕诚所建,他是陈保相的孙,清嘉庆十五年(1806)他营建了这幢民居。下新屋里中轴线由门楼和前后两个院落组成,建筑极有气势。民居的中堂称颐养楼,取颐养天年之意,表达了希望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之愿。然而,宅主毕竟是一位读书人,那种风雅之情并不是岁月所能磨灭的,得月楼是后一院落的楼名,对着月色,喝一盏茶,吟一首诗,这样的生活,才有滋有味。东侧边门的门楣上有“瑞气东临”石匾。
张思村最为完整的三透九明堂建筑是后新屋里,它的建造要晚于上新屋里和下新屋里民居。道光十年(1830),陈钦泽建造了这座宅院,他曾入太学,后从事药财生意,厚德节俭的个性使他在生意场上一帆风顺。宅院由一个大四合院主天井和八个小四合院组成,左右抱屋各有鱼池一口,后天井建有佛堂。大门上有“灵山拱秀”四字,左右两边门分别题“纳翠”和“迎熏”,纳翠意为迎新纳翠,迎熏也就是熏风南来之意,这一切吉祥之语都昭示着宅院的欣欣向荣。谷饴楼的楼名有着浓重的乡土气息,期待着年年的五谷丰登。宅院后天井的佛堂表明了主人的信佛之心,佛龛内奉供的是观音菩萨,慈悲的观音时刻都在帮助世人摆脱困境,佛龛内也供财神和红面将军,左侧还有土地堂,供奉着土地公和土地婆。
此外,在张思村东南面还有三幢民国年间的民居,那是西花楼、俭德楼和新明楼。三幢民居都是坐北朝南,俭德楼在西花楼前面,新明楼在西花楼的东边。这些民居更加的精雕细刻,尤其是石窗的图案更是美轮美奂,一根藤的石窗更显天台地方特色。石窗中间的图案既有戏文人物,也有花卉,四周盘缠一根藤的图案。三幢民居建筑风格也是十分接近,匀为四合院格局。大门二侧都另有边门,门楣之上也都题有文字,有些已不可辨认,从中可感受到宅主的内心向往。新明楼大门门楣上有“景物增辉”四字,字端庄而厚重。西花楼二侧边门上分别题有“居仁”、“由义”,俭德楼的大门门楣上有“春辉长凝”四字,边门上则是“竹青”、“松茂”的题刻。
三幢民居的门楼都非常讲究,石板门框显得厚重,精致的石雕也显示出主人的品性和财力。西花楼的石板门框两侧雕有一对倒挂狮子,中间有太极八卦的图案。新明楼的门楣上的一组八仙人物石雕也是栩栩如生,门框上门栓的石槽也是精心设计,有狮子、蝙蝠和凤凰等图案。正房花窗拷条为二只大花瓶,寓意平平安安。正房廊下与两厢房各有拱形过门连接,可至两侧小跨院。
此外村中还有陈钦选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的明善楼,门楣的石板上刻有“颖水渊源”四字。继善楼为陈孝灿建于乾隆年间,院中的雕花木窗尤其精彩,二扇木窗分别雕有“如松初盛”和“似兰斯馨”。曾出过武举人的新德楼依然还保存着举人习武时的石锁,当年马房内的石槽也还在房中。益华楼前有砩水萦流,门楣上有“南山拱秀”石匾,为陈阜成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
从张思村这一组古民居中透露出的是乡土建筑的悠悠古韵,不朽的魅力深深打动着后人,这番魅力不仅来自门楣上的那一方方题刻,更源自那一个个口传的故事。



(上新屋里民居)


(下新屋里民居木门)


(新明楼门楼)

(陈氏宗祠戏台)


(龙光公专祠)

(冰心雪操匾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40 魅力 +4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40 + 4

查看全部评分

28#
发表于 2015-1-19 21:13:03 | 只看该作者
前不久,我曾经到过张思,回来后再看闲云兄的文章,我还是有许多地方没走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4-5-6 16:13:41 | 只看该作者
闲云散人 发表于 2014-5-6 15:20
继善楼的建造时间及建筑特点,在《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资料》中有记载,
资料的内容估计来自宗 ...

哦,谢谢,我知道了,那就是口传的,我们亲份里就是有这样在传,说继善楼是孝灿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5:2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14-5-6 15:22 编辑
独孤狼爷 发表于 2014-5-6 14:54
闲云先生,您好。复初堂和继善楼是同一亲份的,我们称复初堂为老屋,继善楼为新屋,我很想知道这两个四合 ...


继善楼的建造时间及建筑特点,在《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资料》中有记载,
资料的内容估计来自宗谱和口传,
《悠悠古村张思》一书的建筑部分也是在申报资料基础上的改写。
复初堂建筑的情况我也不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4-5-6 14:54:59 | 只看该作者
闲云散人 发表于 2014-4-30 14:53
继善楼为陈孝灿建于乾隆年间,
宅院非常有味道,双个门头。
院中的雕花木窗尤其精彩,

闲云先生,您好。复初堂和继善楼是同一亲份的,我们称复初堂为老屋,继善楼为新屋,我很想知道这两个四合院到底是谁建的。 我查了宗谱,也查不到继善楼是陈孝灿建造的记载,更查不到我要查的复初堂是谁建的,不知道您是从哪里查到的,行传里吗?我也看过,好像没有。请指教一下具体怎么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4-4-30 16:2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14:53:43 | 只看该作者
独孤狼爷 发表于 2014-4-17 14:18
谢谢您的答复,我家的四合院应该早于乾隆年间的继善楼,不知道宗谱里会不会有记载,我周末去看看。

继善楼为陈孝灿建于乾隆年间,
宅院非常有味道,双个门头。
院中的雕花木窗尤其精彩,
二扇木窗的拷条为汉字:“如松初盛”和“似兰斯馨”。




另外还有二窗雕有五个福字,和五个禄字,
也很精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4-4-29 21:04: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胡明刚 于 2014-4-30 01:12 编辑

收到了徐永恩先生主编的《悠悠古村张思》,对这个村庄有了全面的了解

点评

徐永恩这本书编得很详细,是一本很好的村史。  发表于 2014-4-30 14: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4-4-29 14:42:16 | 只看该作者
陈晓波是张思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4-4-17 14:18:23 | 只看该作者
闲云散人 发表于 2014-4-15 14:54
许多住户都知道是哪位老祖宗起的,
因为民国时期的屋子也就是爷爷辈起的。
具体的时期在宗谱中能查到。

谢谢您的答复,我家的四合院应该早于乾隆年间的继善楼,不知道宗谱里会不会有记载,我周末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9 00:24 , Processed in 1.06109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