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沧海一声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生存技法大全(推荐)

[复制链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5:55:11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户外常识贴子全为转载
 走溪谷的登山活动,通常在夏天进行为宜,当然也并非一定要在夏季才行。
  如以水温而言,这个季节最恰当,但如要进入水量丰富的大溪谷时,就以水量较少的秋季为宜。而一般说来,8月中旬以后水量就渐渐减少。所以走水量丰富的溪谷,以水量即少又不太冷的8月中旬到9月上旬最为理想。
 初学登山者走溪谷时,如果碰到瀑布的小湾无法通过,最好另找路迂回走较安全。虽然采取这种办法似乎不必选择水量较小的季节,夏季就可愉快地去走溪谷。但实际上,雨季仍不适合走溪谷,因为不但溪谷沼泽边雨后路滑,而且水量一增加就会淹盖了溪谷的路。所以初学登山者要从事溪谷登山活动,还是选择水量少的干季最适宜。
 (一)溪谷登山法的装备   夏、秋两季沿溪谷而走时,最好穿草鞋或布鞋,登山鞋反而不适宜,当然,有溯溪鞋更好。只穿防滑的胶底布鞋爬滑溜溜的岩石是很危险的,一定要在布鞋外面套上草鞋。草鞋在涉水弄湿后易断,所以要选择特别坚韧的,并多预备几双。一般不惯于穿草鞋的人,赤脚穿草鞋往往很容易被刮伤,应该先穿上旧袜子再穿上草鞋。
  登山者若背着重装备涉水,很容易失去平衡而招致危险,所以装备愈轻愈好,背包的口袋愈少愈好。
  当登山者打算沿溪谷而走时,装备中也需有登山钢索。如果只准备攀登瀑布,则钢索用不着太粗太长,只需长约10米,细而坚韧就行了。
 登山的服装要考虑质料问题,裤子最好穿干得快聚脂质材。不要穿毛袜,毛袜易吸水增加重量。
 除裤子需注意的是,在溪谷徒步涉水时,背心、衬衫等上衣钮扣一定要扣好,否则蹲下时,东西易掉到河里。
  (二)徒步涉水渡河的技术   走溪谷时最重要的技术就是徒步涉水,它的难易与水流速度、山谷宽度、水深有密切的关系。
  溪水的透明度通常都很高,所以乍看之下似乎很浅,实际上却很深,一般水深过腰部(肚脐线)即为危险深度,况且很多人因溪水温度太低容易引起抽筋。一般而言,溪流中心是水温最低、流速最急的地带。
 水愈深浮力愈大,身体就愈难保持平稳。因而纵使水流再慢,一旦水深达肩部,其浮力就足以使人失去重心。
 了解徒步涉水的技术与水速、谷宽、水深的关系后,接着要谈的就是徒步涉水的技术。
  徒步涉水技术在走溪谷时是非常重要的,而涉水地点的选择恰当与否,则直接影响体力消耗。
  在常有人走的溪谷里,往往有人工堆砌的石堆,指示可涉水的地点。但人迹罕至的溪谷,则缺少这种石堆,此时登山者只能尽量选择水流较慢、溪水较浅、河谷较窄的地点以涉水渡河。这必须有明确的判断力,否则将徒增麻烦,浪费体力。
  选定涉水地点后,就可谨慎地渡河,但一定要顺流斜渡,否则会增加许多困难。更切忌进入水深超过腰部的地方。
 在水中不可抬高脚部,否则重心会不稳。而是要拖着步伐,慢慢地移动脚步,尽量将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上。溪中的大石头上往往长满滑溜溜的青苔,一定要避免踏在大石上。
  涉水渡河技术与登岩的蛇行技术大同小异,现在要提醒大家的是,涉水时一定要一步步地侧跨,不可以前跨,以减少水流的冲力。
 冰镐、手杖(有时可用临时捡来的粗树枝代替)等是徒步涉水的重要工具。手握冰镐时,可把柄端的金属部分插进溪中的砂砾间,以增加身体的平稳。手杖也有类似的用途。
  登山者除保持个人身体的平稳外,更要注意团体的安全。所以可利用钢索、锚桩、钓环、安全吊带或救生用绳索等登山用具,以便安全渡河。
  在涉水渡河途中,如果身体失去平衡,甚至不慎滑倒,而水流又很急时,就很容易招致不幸。因此一定要万分沉着才行,千万不可慌乱。不论如何,首先要尽力在溪底站稳,然后才能冷静地想办法爬上岸。
  如果溪谷中的水因雨而加深,不可能徒步涉水时,通常就得采取迂回攀岩的方法。可是这种方法很消耗体力,因此在行走之前要慎重地侦察实际的情形。
  如果一旦采取迂回攀岩方法,登山者有时虽明知是野兽常出没的“兽径”,却也不得不走,而走“兽径”又常会误中猎人的埋伏发生意外,所以应尽量避免。另外,走迂回的山路时,也常会到达分岔的沼泽地带而迷路,甚至走到断崖前而遭遇到不测。
  总之,走迂回的山路易迷途遇险,最好不要轻易尝试,宁可等溪谷水量减少后再渡河。此外,迷途者也可详细察看溪谷周围的地形,或找寻有标识的地方,另觅其他出路。
  登山者遇到不能涉水渡河时,如果溪谷不太宽,也可利用倒下的大树干,架设独木桥。这虽是安全可行的好办法,但倒木往往已腐朽,因此事先一定要查看清楚,否则人走到中间,独木桥突然断了,后果将不堪设想。
  除此之外,也可利用钢圈(Karabiner)、橡皮艇等登山用具,尽情地享受夏日山水的乐趣。如能在溪旁垂钓,那就更令人流连忘返了。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5:53:10 | 只看该作者
夏天在野外活动有时遇到雷鸣闪电,目前还没有完全能够避免被雷电击伤的最可靠办法。但如果在山上被即将打雷的云团围困时,有下列办法可以尽量降低被雷击中击伤的可能:
   首先,要避免走进被淋湿或已经有水的地方。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这里最易受到雷击;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高树林子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它庞大的金属物体近旁,山顶、制高点等场所也不能停留。
   如在野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能够避免被雷电击伤的地方,一般来说,是在离开山脊较低的台地或茂密的树林内,大岩石下也较好。但是,等到地面被淋湿之后,再开始移动就很危险。必须在下雨之前,迅速找到避难场所。如果要躲在大树或大岩石旁时,要避免躲在它的正下方, 而要稍微离开这些隐蔽物。 根据研究,身高在这些树木和岩石高度的1/5~1/10以下时,效果最为显著。
  要注意的一点是,把带在身上的一切 金属物拿下放在背包中,尤其金属框的眼镜一定要拿下来。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尽量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手机。
  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如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就更好。
  注意当您头发竖起或皮肤发生颤动时,可能要发生雷击了,要立即倒在地上。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地加以处理。
   此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大家不要集中在一起,以免万一受灾时造成更大灾害。     [转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2 19:25 , Processed in 1.0644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