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沧海一声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生存技法大全(推荐)

[复制链接]
13#
发表于 2007-12-30 10:37:25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7-12-29 16:01:3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这个贴太实用了!赞一个!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9 14:25:14 | 只看该作者
黑夜迷路自救
  ·如有月光,可看到四周环境,应该设法走向公路或农舍。
  ·如果身处漆黑的山中,看不清四周环境,不要继续行走,应该找个藏身之处,例如墙垣或岩石背风的一面。
  ·如果带有维生袋,应该钻进里面。几个人挤成一团能保温暖。这样,即使没有维生袋也能熬过寒夜。中间位置最为温暖,因此应该不时互相易位。
  雪地迷路自救
  雪反射的白光与天空的颜色一样时,地形变得模糊不清;地平线、高度、深度和阴影完全隐去。爬山运动员和探险家称这种现象为“乳白天空”。
  ·此时,最好停下来,等待乳白天空消失。如等待时有暴风雨来临,应挖空雪堆做个坑,或扩大树根部分的雪坑,然后躲进去。

  ·如有维生袋,在背后垫上树叶枯草,以隔开冰冷地面,然后躲进去。
  ·尽量多穿几层衣服,若最外层衣服有钮扣或拉链,先扣好、拉上,然后套在上身。
  ·在衣服内交叉双臂,手掌夹于腋下,以保温暖。
  ·如必须继续前进,可利用地图和指南针寻找方向。一边走一边向前扔雪球,留意雪球落在什么地方和怎样滚动,以探测斜坡的斜向。如果雪球一去无踪,前面就可能是悬崖。
  雾中迷路自救   
  ·拿出地图,并转至与指南针同向,然后决定向哪个方向走。
  ·循指南针所指,朝自己要走的方向望去,选定一个容易辨认的目标,例如岩石、乔木、蕨叶等。向目标走过去,再循指南针寻找前面的另一个目标。
  ·连续使用这个方法,直至脱离雾锁。
  ·如果没有地图或指南针,应该留在原地,等待雾霭消散。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9 14:20:23 | 只看该作者
    每年都有不少的野游者、猎人、渔民或其他旅游者被困在没有标记的森林小径或偏远的运输道上,变得茫然无措。他们迷路了。
  通常,人们迷路是因为不能将自己所处的位置同一些确知的因素,包括自然的或其他的,联系在一起并用作向导。同时,还因为缺乏观察力和较系统的离开与返回预定基地(如小径、道路、河流、高压线、溪水或湖泊等)的野游知识。出游时只是把一个特殊点(如帐蓬、猎人小屋、小屋、小船、汽车等)记在心上,这些往往便是造成人们有时会迷路的部分原因。
  这里的内容是介绍一些直接的、依靠步行的、非专业性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求生者或迷路者确定方向更容易、更快速,它会把他们带至离目的地最近的地方,使用这些方法,即使您没有指南针、地图,不具有天文地理的专业知识,也可以确定自己所处的方位。 
  怎样避免迷路
  除非选择了固定的目标作为向导,否则,人们是会迷路的,因为弯曲的道路、茂密的森林、遥远的距离会遮住目的地。为此,您须记住以下避免迷路的方法:
  ·你必须随时随地观察周围的地形,以确定方向。在你离开自己的帐蓬、汽车、独木桥、小船等物之前,要仔细观察周围地形,尽可能远地目测一下这一地区,确定左右各种固定的目标向导,如山峰、绝壁、寺庙、大树等。
  ·出发前要对你营地周围那些突出的目标有个清楚的记忆,以使在你返回时,能用这些目标作向导。
  ·当你离开一条道路,一条小溪,一条小径,一条河流,一个山峰或一座寺庙时,要记住是从哪一边离开的,把这些作为基本路线。
  ·记住来时与返回时你经过了多少溪流,旅途经过了多少山峰,多少叉道。将自己走过的路画一个线路图。
  迷路后怎么办   
  ·如果发现自己处于一个陌生的地域,并难以找到返回自己营地的道路,此时不要说自己迷了路,至少现在不是你也许就是几分钟内的迷惑。
  ·如怀疑自己迷了路,应该立即停下来估计一下情况,盲目地继续前进,处境会更糟。不要惊慌,请坐下来,放松一下。做做深呼吸,抽一支烟,嚼块口香糖,仔细回忆一下经过的房屋、溪流或其它地理特征,以追寻自己曾经走过的路线。静静地坐上几分钟。
  ·当野游者刚发现他难以确定自己的方位时,一般情况下他并未走多远,不会找不到路。麻烦的是大多数迷路者继续盲目前进,在森林中乱窜乱钻,使自己的处境更糟,一些迷路者甚至完全走出了搜寻地区的范围。
  ·有地图的话,先查一查图例,看看每个符号代表什么,并且找出自己立足处大概在地图上哪一区。看看周围有没有与地理标识相符的地理特征。在地图上找出迷路前的位置,然后回忆一下经过的房屋,溪流或其它地理特征,以追寻自己曾经走过的路线。
  ·查看地图上的等高线,以了解周围的地形。等高线彼此相距较远表示山势平缓,没有等高线表示平原或宽阔山脊,等高线绕成指纹状则多是山顶比例尺1:50000,就表示图上1公分代表实际长度50000公分(0.5公里),用小尺子计算自己与目标物的距离。如果没有纸笔,可用手指粗略测算距离,一般来说,成人的食指从指尖到第一个关节约长2.5厘米。
  ·转动地图,使图上标的与它所代表的地理特征在同一方向,然后按图选取某个方向走到大路或有人烟的地方。
  ·从地图上看清楚前行的路线上有没有障碍,例如悬崖、宽阔的河流等。如果有,应另觅一条路线绕过去。利用地图与实地同一地理特征作为引导。边前行边留意两旁景物,参看地图中估计走了多远。
  风雨中迷路自救
  ·如有维生袋(能容纳整个人的防水塑料袋),或其它维生装备,可留在原地等待雨过天晴,如没有维生袋装备,切不可留在原地,应迅速离开。
  ·如带着地图,查看有没有危险地带。例如,密集的等高线表示陡峭的山崖,应该绕道而行。  
  ·溪涧流向显示下山的路线,但不要贴近溪涧而行,因为山上流水浸蚀河道的力量很强,河岸都非常陡峭。所以,应该循水声沿溪流下山。
  ·下山时留意有没有农舍或其它可避风雨的地方,小径附近通常都可找到藏身之所。
  ·别走近长着浅绿、穗状草丛的洼地,那里很可能是沼泽
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9 14:10:37 | 只看该作者
三大纪律

  一 :切忌单独进入未经开发的原始森林。

  以免迷路、失踪,遭遇饥饿寒冷或野兽的袭击,导致人身伤害。

  二 :不能在林区或自然保护区内随意采集标本、摘尝野果。

  有些种类的植物,它们的汁液、花朵或果实鲜艳惹人,但很可能有毒,如果随意采摘,很容易导致中毒。

  三 :在林区或自然保护区内,不能随便砍伐、狩猎、野外用火、遗弃垃圾等。

  当第一棵树被砍倒的时候,人类的文明开始了;当最后一棵树被砍倒的时候,人类的文明就结束了。爱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义不容辞。

八项注意

  一: 弄清目的地最佳旅游季节。一般说来,北方森林公园的春、夏、秋三季,景观特色比较明显。尤其当地举行登山节、山会的前前后后,是最佳旅游时节。

  二: 提前制定游览路线,科学安排游览时间,以免到了目的地手忙脚乱,耽搁行程。

  三: 如果要去比较偏僻的林区或未开发的原始森林,需要找当地向导带路,以免发生意外。

  四: 在森林中穿行,鞋子要防水防滑,同时要戴上帽子或头巾,穿长衣长裤,防止被树枝挂伤或被毒虫毒蛇咬伤。

  五: 在茂林里穿梭很容易迷路,除要带备指南针外,还要留意溪流的走向,顺水觅路,不失为上佳寻路法。

  六:在山里要懂得求生之道,多留意动物的出没,鸟雀及猴子吃的野果之类,人类基本也能食用。

  七: 若在山里遇上暴风雨,首先要认清方向,找一处较开阔的坪子,既不致迷途也可避开雷击。

  八: 随身携带手电、哨子、军刀、绳子等物品,会有意想不到的用途,同时,急救药品带上备用,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8#
发表于 2007-12-28 20:51:2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又长知识了
7#
发表于 2007-12-28 16:25:18 | 只看该作者
好招!实用!管用!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6:14:53 | 只看该作者
疲劳防护和恢复疲劳

  户外活动是一项体育运动,疲劳在所难免。怎样避免因疲劳而导致的意外伤害,是每个参与活动的人值得注意的。

  引起疲劳的原因比较多,疲劳发展的速度和程度也因人而异。防护疲劳要根据所处的环境、运动项目的难易程度及兴趣大小,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依照身体健康状况来进行。

  1. 平时加强身体体能训练。

  2. 合理负荷。负荷一般不应超过体重的1/3,最多不要超过体重的45%,尽可能根据体力状况来衡量可负担的重量。

  3. 长途徒步出发前应先做热身运动,然后再开始行走。领队者掌握好行进速度,尽量避免时快时慢,维持自己的自然步调,过快或过慢都会增加疲劳。

  4. 适当休息。休息的时间因运动量和海拔高低而有区别。海拔较低或走平地时,一般情况下,行走50分钟应休息10分钟。无论有无疲劳感都要休息,这是避免疲劳的最佳方法之一。行程达到全程的3/5时,应大休息两个小时。大休息时要卸下装备充分休息,有条件的可在大休息时烫脚或擦澡以达到充分休息的效果。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行走,行走10分钟就要休息10分钟。在超高海拔(5000米以上)行走时,可能要走两步就要休息,以消除疲惫感。当然,休息时间的长短不是死规定,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气候和着装。

  5. 保证充分睡眠时间。一般情况下,每日要保证八小时睡眠。

  6. 充分的营养、合理的膳食。户外活动消耗热量每日可达4000卡,在山路、崎岖不平的地方行走,体力消耗比平地行走大16倍。如果没有充分的营养支撑,会加大疲劳程度,延长恢复体力的时间。补充能量的方法是多吃蔬菜,适量补充蛋白质、糖和脂肪,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要合理,不可暴饮暴食。

  7. 足够的饮水。每天至少4升水(不包括饮食中含的水分),在热区或夏季,出汗量大,每天需要补充6升—7升水。最好在出发前及大休息时将水喝足,并带上足够的水随时补充。由于出汗会带走大量的盐份,可以通过咸食或汤中适当加盐来补充。

  一旦发现户外活动中有人颜面潮红、呼吸急促、大量出汗、身体摇摆或昏倒,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就地让其安静平卧,松解装备和衣领、皮带,补给水分。有条件时,可补充葡萄糖和生理盐水。刺激合谷、人中、少商等穴位。天热时注意通风散热,寒冷时注意保暖。急救时,要体现人文关怀,时刻安慰伤者,注意观察体征变化(呼吸、脉搏、体温),如出现心跳呼吸困难或有血尿发生,应立即呼叫急救中心。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6:14:19 | 只看该作者
疲劳的危害

  千变万化的自然界中,不可预见的灾难随时都可能发生。当我们走进大自然,在较恶劣的环境中活动时,受自身体能限制及情绪波动的影响,极易产生一些损伤,而疲劳会加大损伤发生的概率。所以,在进入野外环境进行探险活动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真地看待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

  疲劳是一种生理心理状态,是人体适应内外环境改变的防御机制的一种生理反应,是主观感受,是人体自身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当人体无法平衡内外环境时,疲劳体验提醒我们尽快休息,并通过适当休息得到缓解,而极度的持续疲惫会造成体力、脑力劳动能力的降低,且休息后不能缓解。

  人在长时间活动状况下,机体内部能量逐渐耗减而产生疲劳。在疲劳状态下,生理和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往往会降低人的反应能力和机动能力。就是说,疲劳状态直接与人的健康和劳动效果密切相关,比如在疲劳状态下,因单位肌纤维的收缩力下降,运动速度和准确性随之下降,疲劳时心理发生的变化也往往造成工作能力下降等。
  及时发现疲劳

  疲劳是缓慢而隐匿地发生的,常常被人们忽视。当我们感受到疲劳时,身体已经到了必须休整的地步。为了及早发现、避免伤害,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感受来判断自己是否已经疲劳。一旦出现下列状况之一,建议立即休息,给身体一个恢复的机会,哪怕只有几分钟都行。

  1. 活动中,发现原来可以轻易完成的动作,现在因体力不支无法完成,但对有兴趣的活动,仍然可以用主观意志完成想完成的动作。这种情况在初次参加户外活动的人群,比较常见。不要小看这个细节,出现这种状况时,事实上已经产生轻度疲劳。可惜,很多人却不以为然。此时不要试图强迫自己完成动作,应立即休息,很快就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如果硬性在这种疲劳状态下长时间坚持活动,会引起疲劳爆发,造成伤害。

  2. 活动中反应迟钝,心情变得很糟糕,不耐烦,失去原本雄心勃勃参与活动的决心和欲望;失去应有的注意力转换和分配的灵活性,动作准确性下降,无法用主观意志力和客观刺激改善现状。一些人怨天尤人、歇斯底里、辱骂同伴,甚至趴在地上拒绝行走,还有一些人仅仅表现为恶心呕吐,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登山或长时间负重行走时,旁观者应明白对方至少已是中度疲劳,所表现的过激行为是疲劳所致。由于心理和生理处在不正常状态,此时极易发生意外伤害。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不要与对方发生争执,让对方彻底宣泄,等候其自然恢复冷静,然后安慰对方,并给予充足的饮水。经过较长时间充分休息后,会恢复正常。

  3. 严重疲劳时,表现比较突出的是运动能力失调,步态不稳,身体摇晃,手脚动作不协调。这种状况对于负重行走和登山都是相当危险的。

  4. 极度疲劳时,典型的表现是睡眠欲望极强,甚至站、坐、行走都能入睡。对于从事野外活动的人来说,这是最危险的状况。强烈的睡眠欲望是身体向你提出的严重警告,说明此时身心已经受到伤害。如若不停止活动立即睡觉,可能会发生各种事故,甚至导致精神崩溃。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6:01:11 | 只看该作者
(场景:小五台之巅。狂风呼啸,乌云翻卷。这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经过一天雪中“游泳”的师傅和徒弟正准备睡觉。徒弟突然发现自己放在帐篷外的袜子和鞋都被冻住了!)


徒弟:“哦,买嘎得!!!师傅,明天我可得打赤脚了!您带锯子没有?万一我给冻在雪地上,您可不能不管我呀!我可是您的开山大弟子呀!”


师傅:“呵,冻得还挺结实。别担心,从今晚到明早,我们还有8个小时能来挽救你的袜子和鞋,保证它明天早上就能和平常一样了。来来来,听师傅告诉你。”


师傅:测谎仪,江湖人称老测。注意,是此“测”,而非彼“厕”哦!此君身高体阔,膀大腰圆。仗着一身横练功夫,拳打青海玉珠峰,脚踏四川雪隆包,国家第一批职业高山向导,某户外俱乐部掌门人是也。


徒弟:小良,天真淳朴的户外店店员。其特点就是一个“圆”字:眼睛圆,脑袋圆,待客热情圆满。闲来跟着师傅踏遍青山,鞍前马后,任劳任怨。


妙用第一招:


睡袋就是一个天然的“烘干机”!把袜子塞在睡袋里,甭管有多臭,干燥才是最主要的,总比冻伤好吧! 你看小良那个高兴劲儿,边拿出来还边得意的说:“嘿,袜子终于干了!”


妙用第二招:


鞋子湿了,有办法!晚上睡前把卫生纸塞进去,最好中间还能更换一次,虽然不及塞在睡袋里捂效果好,但总比冻成一块皮革好吧?


妙用第三招:


这就是网上广为流传的秘方了! 谁说男生不用卫生巾?你看,用它来吸水不是挺好嘛!听说打伊战的时候士兵们还把它们放在头盔里吸汗呢!用完了可以洗,洗完了可以晒;晒干了还可以当口罩……师傅,I 服了 YOU!!!


妙用第四招:


要睡觉了。衣服都用来塞睡袋了,没有枕头怎么办?用鞋当枕头可是一个好办法。硬硬的,还能治疗颈椎病!你看,人家都开始打鼾了!不过,在这样做之前,最好还是拿个袜子套着,你不嫌脏头发还嫌呢!


妙用第五招:


谁叫我又输了呢?我哭哇!!!


妙用第六招:


发烧了!急需要做冷敷,可是手头没有毛巾,怎么办?用袜子啊!把它浸湿了放在额头,除了味道大点,跟毛巾有根本区别吗?(小良在拍摄时一边躺下一边满头大汗地对我们说:我没病也被你们弄出病了……)


妙用第七招:


冬天露营多冷啊,有了COOLMAX袜子就不怕了!临睡前灌上一壶开水,用袜子一套,一个完美的热水袋就诞生啦!晚上睡渴了,拧开瓶盖还能喝两口。不过,切记切记,要用干净袜子!否则你会做恶梦的哦!


徒弟:师傅,说了这么多,我明白了,你是不臭死我不罢休啊!


师傅:少废话,你是师傅还是我是师傅,快,躺睡袋里烘袜子去!对了,顺便把师傅的这双也给烘了!


徒弟:啊?!……


(每次被我们折磨,小良总是越来越配合,证明了他有着与生俱来的、沾满了大自然气息的纯朴性格,每次拍的时候他还配合地问我们:下张照片我要用什么表情?看来小良直逼如花的时间指日可待了!)


好鞋好袜走天下


一天24小时里,你有8个小时睡在床上,却有16个小时站在鞋上。大多数人都有过长途或短途的旅行经历,欣赏了一天美景返回旅馆时,你可能会感到来自身体各方面的疲倦感,尤其是脚。事实上,对于旅行者来说,鞋袜的确是最重要的装备。


抛弃湿漉漉的旅游鞋


运动鞋或者旅游鞋是许多旅行者的第一选择,因为它们不贵而且能适应低难度旅行。但它们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不防水。一旦遇雨或雪就会让你叫苦不迭。在户外,一双湿脚很容易冻伤或受到其他伤害。另外,湿鞋的重量要远远大于干鞋,为行走增加了负担。而我们要推荐的徒步鞋不仅鞋底设计更合理,防水透气的功能也远远比普通旅游鞋好的多。


近年来,徒步鞋有两项重要的面料技术突破:防水、透气的Gore-Tex;耐磨、耐用的Vibram材料制成的鞋底,能稳固地抓稳任何地形。普通徒步鞋600元就能买到,2000多的高档货也有不少,在面料和耐用性上自然是一分钱一分货。


你至少要有两双徒步鞋。一双用来应付崎岖的山路,一双用来应付湿滑的路面。鞋的设计差别迥异,业界通常用耐磨较厚的鞋底和高帮的设计来应付路况较差、布满碎石或起伏较大的山地环境,帮助你的踝部缓冲来自四面八方的冲击。买鞋最好下午去买,要穿上一双厚袜子(针对整天的徒步旅程而导致脚肿的情况),试鞋时看剩下的空间是否够插进一根手指。尽管有些品牌口碑相当不错,但它不见得一定适合你的脚型,所以不要冒然找朋友代买,鞋子是一定要亲自去试穿的。


好鞋也要好好保养。穿过后,用软刷子将鞋面上的脏东西清理掉,然后用鞋类护理剂保养。保持鞋内的干燥,避免太阳直射。


好鞋配好袜


你也许从来都没讲究过袜子,抽屉里的袜子永远都是普通的棉袜或毛巾袜,你有没有想过一副特殊设计的袜子将会带给你更舒适的脚底感受?


徒步袜的材料,除了我们最熟悉的棉以外,羊毛、COOLMAX和THERMOLITE是现在市场上最常见的。全棉的吸湿性很好,排汗功能却很差,因此在潮湿的夏天进行跑步、长途跋涉时棉袜就不是很好的选择了,你一定不会想脚湿乎乎的一路前行,所以你会需要一双含COOLMAX或THERMOLITE(吸湿排汗纤维)的运动袜,它基本会是这个样子:毛巾袜底,弹力纤维的袜筒,加厚的袜跟和袜头。而如果你爱好滑雪或是从事冬季野外运动,一双羊毛袜子会更适合你。


户外袜子通常是按照用途,比如徒步、长途徒步、滑雪等来分类。一般规律是,自虐度越高,袜子越厚,温度越低,袜子越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2 18:18 , Processed in 1.06357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