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资料] 陆蠡高中时作文《还乡》 [打印本页]

作者: 天台子    时间: 2007-7-25 20:10
标题: [资料] 陆蠡高中时作文《还乡》
还乡


第一幕


  背景——一条石子铺成的路,傍着水边;有几株老杨柳,枝条几及水面。清风吹来,将溪水吹绉;细弱的柳枝,随风飘荡。不多远处,隐约有炊烟缕缕。——苏秦背包袱上。

  十载芸窗,空把经书研;年来漂泊,依旧书生面!看那黑貂裘敝,黄金化散;叹这皇天无情,世人没眼!想那家中老母,倚门倚闾;料那结发恩妻,登楼望返。可恨我功名未就,对人真赧颜!春草芳霏,春水平堤,柳枝纤细,桃花红绮。这十里长堤,曾与他数年作别,却增加了许多妩媚。春色依依,留人欲住,只是我无心赏玩,反平添了许多愁绪。看前面炊烟起处便是我的家闾。谁想到青衫褴褛,重回旧处?谁希望青衫褴褛,见我朋侣?呵,好不伤心也!不过在外作客,总不如家中厮守。我的亲骨肉,总不会有冷热面孔。你看行进家门,待请父母的安,见了嫂嫂的礼,再慢向妻子道别离风味。

  进门介——母闻声而出,见苏秦转首不顾介。我以为你曾用过功夫,读过诗礼,也有黄金千两,貂裘一袭。指望你衣锦归来,辉祖宗,荣妻室,欢老母,炫亲戚。谁想你依旧这般穷酸味,反较前无生气?你在外数年做了甚把戏?

  嫂见之,亦不礼;妻方织,亦不下机治膳。指望夫君功名立,好戴官诰,称太太;却仍是这般嘴脸,你自应羞煞。

  苏秦放下了包裹叹介。
  毋怪世情冷淡,毋怪君王无识,毋怪战乱如麻,毋怪纷争不息;原来世人都是营营为名为利,却湮没了人生面目。我苏秦也被若辈轻视,好羞恨也。

  奋袂起,仗剑兴,想那些当朝名士,历代贤臣,名垂竹帛,位列封侯,都是萤窗苦志,诗书中磨练得来。总是我欠才乏学,苦功未到;何能怪别人!来待我将辫悬梁,锥刺股,丢下功夫,不信我便没有出头日,老死里闾,王侯将相,宁有种耶?

  上小楼翻书看介。

第二幕


  背景——过了好几年,仍旧在这条路上,二三月天气。苏秦已经拜了六国丞相,此际高车驷马,扈从前后拥簇而行。苏秦叹介。唉!又到了了溪边旧迹,忆起了那年今日:春寂寂,形影只,踽踽叹息。何曾想相拜六国,位忝首列,仆从如云,趋迎莫及?方知道,书中不我欺。望碧绿树林,人烟历历,待我停舆拢马,瞻望旧都邑。左右经过前村,为我停舆者。

  众答晓得。——车马至乡里。

  村长上
  今日何日,大官员经我敝邑。待齐集我村众,官来休躲匿。装齐整,跪向官道,作恭打揖毋怠慢,被他看见是不得了的。

  秦母上
闻人说,我苏秦竟相拜六国,今朝将过旧乡邑。我不信,我有这样洪福,却悔前日,当他无出息。且前来,好看明白。一一看介——呵!真是苏秦,我心真快活。

  苏秦之嫂及妻上
悔前日,不该将他奚落!如今我侪何面目,驷舆前来,少不得要跪接。——跪介——怎做了官,便和前两载,威仪无匹,声音洪烈。只好低着首,屏着鼻息。——俯伏介。

  苏秦见状叹介。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我真不想贫穷富贵有这样分别,堪叹息!我将丢了宰相冠,锦绣服,捐弃了万顷膏腴,盈仓金帛,远世人,离尘俗,可叹呵!



                                               录自蔡庆生<陆蠡传>

[ 本帖最后由 abracadabra 于 2007-7-26 12:20 编辑 ]
作者: 天台子    时间: 2007-7-25 20:12
此文作于1924年,陆蠡就读于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三年级,时年16岁。老师在作文后面有两行批语:“情节无奇而唱白自工,妙在各人口吻均能恰合。”
作者: 鸦片与梅毒    时间: 2007-7-26 10:51
王以喧的作品,也可以挖掘发表一下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7-26 18:50
学习!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7-27 09:30
我有本老版的《中华精选散文》,王以喧有一篇入选,很多天台方言和生活习惯,很亲切。
作者: ketty7200    时间: 2007-7-27 12:52
要看王远喧的
~~
作者: 皇都老人    时间: 2007-7-27 13:42
王以喧,在天台也算得上个人物了
作者: 王远暄    时间: 2007-7-27 14:06
大家想我了?
多谢各位,过了这么多年,大家还惦记着我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7-7-27 17:47
有没搞错,王以仁好伐?你们在这开玩笑不打紧,小孩子真以为是楼上这位仁兄了。
作者: 天台子    时间: 2007-7-27 21:02
嘿嘿。。。王以喧没听听说过啊。就知道王以仁

[ 本帖最后由 天台子 于 2007-7-27 21:05 编辑 ]
作者: 胡明刚    时间: 2007-7-28 00:50
标题: 王以仁就是王以喧的兄弟,是时势的捉弄
王以喧是可以成为王以仁的,但是可惜

去搜一下,可能有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7-7-28 08:05
王以仁(1902-1926)是与陆蠡同时代的天台文人,

但私下认为陆的成就在王之上。

王以仁与王以喧是不能搞错的,尽管他们住的是同一个道地。

他们应是同族人,

王以仁的故居在城内华光巷1号。

王以仁故居:

[attach]23738[/attach]
作者: 胡明刚    时间: 2007-7-31 10:29
标题: 没拆掉?很幸运
天台象这样有文化的老房子很少了,听说许杰的房子也没了,齐召南的也没有了。
可惜可惜啊。
比陆蠡的破房子好。我以前去过,门窗是雕花的,柱子也很大,房子也很高,
比北京的四合院要气派。

王以仁的孤雁去看了,很清苦的那种,也是很痛苦的那种,是不得志的地层文化人所寄托的那种情感,缺少陆蠡那种爱国,爱DANG,爱社会ZHUYI。
所以。陆比王要好
作者: 胡明刚    时间: 2007-7-31 10:32
标题: 但是他是心无依靠的人,是一个漂泊者。
内心是苦的,文章就是他的命。
文气与命运是一样的,性格就是命运
短命的人,可惜可惜的啦。假如是个书记或者局长,他就不跳海了,也就不牢骚了。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7-31 10:44
哦,我搞错了,是王以仁。
作者: 天台子    时间: 2007-8-3 10:54
百度里搜索“王以喧”,就找到后司街发的几个帖子,真有这人吗?有的话提供些资料啊
作者: 霜红庵    时间: 2007-8-3 11:19
一个为情,一个迂执(算是为国吧),
何高何低着实难说。
按现在留下的文字,王确实高于陆。
不过,王走得是郁达夫这一路。

但终究都是书生。
作者: 霜红庵    时间: 2007-8-3 11:29
时代的困苦,个人的遭际,使自卑占据了他的心灵,由自卑而益觉孤独,但这一切并不被周围的人理解,于是,他焦灼的呼唤,渐至于灰心低头,喃喃自语。或许是内心不干,冷泪盈框,忽而抬头失望的看几眼天空,这眼神饱满着绝望的希望,但最后他还是从码头站起,奋身一跃,骑鲸去了。我在读王以仁的作品,落下了这一模糊的印象。在他的生命里,个体已觉醒,渴望人理解恰恰得不到应有的理解,这可能是王以仁悲剧的因由吧。


唉,零余者。

[ 本帖最后由 霜红庵 于 2007-8-3 11:33 编辑 ]
作者: 霜红庵    时间: 2007-8-3 11:31
王的主要文章有《孤雁》、《落魄》、《流浪》、《还乡》、《沉湎》、《殂落》,书信体小说六篇及《我的供状》。
作者: 霜红庵    时间: 2007-8-3 11:39
王以仁是文学研究会作家而专写抒情体小说者,1926年自杀失踪,留下的主要作品是一部8万字的《孤雁》。全书展示一个时代青年落魄,流浪,还乡,沉沦,终于死去的生活路程,情绪极为凄清,低沉,但也蕴藏有对黑暗现实进攻和反击的精神。

小说由六篇书信组成,分开来每一书信是一独立的短篇,合则成为前后连贯的中篇。这种样式便于作者充分抒发情怀,信笔所至,毫无隐讳。

小说的情节基本上是作者所经历的生活记录,带“自叙传"性质。其中坦率的自我暴露和大段独白,病态的心理描写和伤感的格调,可以看出郁达夫的影响。所以郁达夫曾将他称为自己创作风格的"直系的传代者"。(注:郁达夫《新生日记》(1927年2月26日)。)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8-3 11:41
上海原来那一帮学者对王以仁都还是熟悉的,24岁好像,跳海了。
作者: 霜红庵    时间: 2007-8-3 11:42
王以仁的《孤雁》(我的供状)
说他喜欢在深秋的傍晚
独自出没于芦苇丛中
喜欢在寂静的
黑夜
独自在田野中漫步
并且从这种凄清的景色
和孤独的生活中升华出丰富的诗趣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07-8-4 10:54
王以仁的侄子还健在的,现住在国清寺院旁,号五峰居士。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