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遨游大西北,我心飞扬(连载) [打印本页]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0-30 15:31
标题: 遨游大西北,我心飞扬(连载)
遨游大西北,我心飞扬(连载)
过六奔七的年纪,自驾游大西北,看似荒唐,自以为理由充足:其一,世居东南,偏安一隅,人生格局有如南宋小朝廷,腻了。“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宋·林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宋·王观)我辈庸夫俗子,长于升平之世,虽不能如张骞、班超或盛唐边塞诗人那样横绝大漠建功立业,此去见识一下大西北的壮阔与豪放,或可多少弥补一点生命的苍白和贫乏。其二,人到这世界,个体生命始终面临着与环境的抵触和冲突,而融合、适应的过程正是一个不断自我贬损、自我压抑的过程。老了,心态愈益逼仄、空虚、焦虑,许多同年伙伴碰到就说自己“什么想法都没有了”,我却仍有冲动,欲作最后一次挣扎,寻找一点刺激,汲取一点活气。对各种反差极大的生存环境和生命方式作一实地比较,不指望就此实现自我精神的突围和升华,对于避免心灵过早的干涸、僵死,或许有好处。
总之,大西北之游是我畜之已久的夙愿。该启程了,趁现在尚有余力,再过几年连车都开不动了。
说走就走。在网上做点功课,带些干粮、矿泉水,备了车用机油。这季节正是时候,杭城暑热未尽,大西北或正以其一派
清凉和清新等候我光临呢!

[attach]242032[/attach]**********[attach]242033[/attach]


[attach]242034[/attach]         [attach]242036[/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0-31 08:21
9·19·2两天纯属赶路。第一天跑了920公里,宿南阳。人的能力有极限,但极限范围有弹性。过去自驾游的日行纪录是650公里,这次跑上900多公里也不过如此。南阳有武侯祠,有伏牛山,不玩了,留待将来再看。意在保持此行观赏目标景物的一致性。
第二天,由南阳直奔天水麦积山,也有将近800公里。经过秦岭山区,隧洞一个接一个,限速8060,时而急踩油门,时而急踩刹车,反而比头天更累。幸而有电子狗,没吃罚单。进入陕西商洛地区,遇上一件倒霉事:出南阳时,油表显示还可跑300多公里,就没去加油站。眼看只剩100公里了,拐入金丝峡服务区(这名字好听),不料只有93号没有97号;再赶到下一个服务区,关闭;捱到商洛服务区,表上只剩了20公里,不料又是闭门羹——才知道凡属商洛地区的路段都无油可加。为什么?中石油与高速公路两家公司闹翻了!加油站产权归高速公路,租给中石油,中石油办了10年亏了10年,不干了,商洛地区所有高速公路加油站全部关闭。也许是沪陕高速这一段过往车辆少的原因,但高速路和中石油都是国家的公司,这样的做法也太损啦!给人的印象就是,越是落后的地方,国有部门扯皮的事越多,令落后的地方更是雪上加霜。只能下高速转到商洛市区去加。油表指针落到了10公里,那个心急啊,不知损失了多少细胞!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加油站,也是只有93,没有97。再打听,从城南绕到城西,终于找到一家有97号的加油站,进站时,油表正好掉到了0!
绕过西安,发现这个城市扩张的恣肆和迅猛,到处是新区,到处是工地,天空灰蒙蒙,唯有蓝田、灞桥、雁塔、白鹿塬这些地名还保留着这座废都的印记,那些千篇一律的高层建筑与国内其它城市没有任何分别。
进入甘肃,明显感觉:天特别蓝,云特别白,阳光特别亮,空气特别清。
    [attach]242039[/attach]      [attach]242041[/attach]


[attach]242038[/attach]      [attach]242040[/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0-31 09:07
沉钟 发表于 2014-10-31 08:21
9·1-9·2两天纯属赶路。第一天跑了920公里,宿南阳。人的能力有极限,但极限范围有弹性。过去自驾游的日行 ...

民间创作的麦积山石窟







游麦积山石窟,感觉甚好。说来也是全国四大石窟之一,名气虽不如敦煌大,其实在这里可看的东西更多,这里大多数石窟都开放,有的隔着一层纱罩,也能看出个大概。除了石窟里的泥塑、壁画,还有东西两崖的露天大佛,均高十数米,十分壮观。西崖三尊大佛为北魏所造,形瘦,可惜佛祖左边的迦叶整体脱落了,只留下背后的印迹;东崖三尊大佛系唐代作品,形肥,但中间佛祖的下半身泥胎也已剥离。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0-31 09:11
沉钟 发表于 2014-10-31 09:07
民间创作的麦积山石窟



请了个导游,50元。小姑娘首先为我们释疑:麦积山属丹霞地貌,“望之团团”,就像农家的麦垛,故名。麦积山不同于其它三大石窟,它是民间自发营造的。那么高的悬崖峭壁,一层层石窟是怎么开凿出来的?硕大的佛像是怎么塑上去的?当地民谣称“先有南山的柴,后有麦积山的佛”,就是说先把柴叠上去,叠到山顶,再由上往下,一层层开凿石窟并雕塑佛象。在栈道上看到一些残破泥塑的痕迹,里面所用多为麻丝和泥,所以能如此坚韧,历千年而不坠。有一尊北魏皇后的塑像,被称为东方维纳斯,据说当时北魏文帝与柔然国和亲,娶了柔然公主,不幸难产而死,柔然国王挟势逼迫文帝杀死原配皇后以泄其恨,皇后本在麦积山戴发修行,为保国家平安,遂自缢而死,其子“凿麦积崖为龛而葬”。美丽、优雅、沉静的背后,链接着一段凄恻的故事,令人为之动容,情不自禁激发出一种甘愿为护花而献身的男儿勇气!还有一尊“供养人”的塑像,是个青年女子,纯一标准的美人坯子,但眉眼向上横挑,便把一身佳韵给破坏了。据说是因为这位姑娘脾气丑,惹恼了工匠,工匠使坏,遂给她造就了这个形象。
麦积山的佛象造型表情生动,或庄,或谐,或喜,或嗔,或憨,或顽,一点不死板,正是民间创作想象力丰富的见证。据说这一带的农民年年祈望麦子丰收,堆得像麦积山一样高,所以特别热衷于塑佛,富人塑大佛,穷人塑小佛,“供养”有大小,佛性无等差。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4-10-31 09:19
老前辈的文章,必须顶啊!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0-31 09:21
沉钟 发表于 2014-10-31 09:11
请了个导游,50元。小姑娘首先为我们释疑:麦积山属丹霞地貌,“望之团团”,就像农家的麦垛,故名。 ...

回头翻检相册,这一路看过的佛窟图像,还数麦积山留下的多。不知何故,这里的石窟并不禁止拍照。不是说拍照对壁画塑像都会有损害的吗?好多佛像的彩绘都变黑了。如此开放程度,可以满足游客(包括本人)私欲,但毕竟不是好事。麦积山由于周围植被气候因素,石窟还存在渗水现象。如何保护这座历经十余朝代千六百年的“大雕塑馆”,恐怕还需要国家层面给予指导和抚持。

[attach]242042[/attach]



[attach]242044[/attach][attach]242045[/attach]

作者: 孺子牛    时间: 2014-10-31 09:43
雄风仍在,勇气犹胜壮年!
作者: 风中劲草    时间: 2014-10-31 12:43
还有呢
作者: 孺子牛    时间: 2014-10-31 14:37
风中劲草 发表于 2014-10-31 12:43
还有呢

连载,得等~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0-31 20:32
从麦积山下来,到天水城里匆匆看了伏羲庙,下午赶赴兰州。
天水到兰州,感觉就是从江南到塞北。天水北段山梁上就秃光了,渭水上游基本断流。就沟底有点树木和庄稼的绿色,村庄人家都猫在沟里。天水、定西等城市布局有似这村庄的扩大版,两山夹一沟,城市就在这有限的空间中伸展,形成狭长的一条。无非城市座落的沟更宽,沟变成了谷地,变成了河谷平原。说来这一带还是汉民族最早的发祥地,先民们来到这块土地,拓殖,繁衍,生息,中间交织着与自然、与异族人类的无休止的空间争夺,争夺的结果,显然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双输,没有哪一方最终胜出。
意想不到兰州的城市规模如此之大,高楼林立,一眼望不到头,比一些南方省会城市更宏伟。夜赏黄河大桥,灯光灿烂,波光粼粼。桥对面的塔山公园夜间关门,但山上建筑同样流光溢彩。亮灯工程不失为塑造城市形象的巧妙手法,可以掩饰不少白天让人看了不爽的缺陷。由西安到兰州,这一路上看到的城市扩张令人吃惊,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经济十多年来的高速成长主要建立在房地产和“铁公基”之上。是为路径依赖,这种路径依赖一旦形成并固化,短期内很难跳得出来。所以近期房地产出现调整,各地政府便如热锅上蚂蚁,从悄然放松到公开救市,无非顺风扯帆而已,中央政府亦一改之前的严厉态度,不得不予以默认乃至放任。无论如何,造了这么多房子,总得消化了才是,正在盖的房子,也得让它盖成“房子”后才卖得出去。否则,这损失就太大了!
次日到西宁,西宁明显不如兰州繁华,但同样满目是高楼大厦,满街是拥挤的车子。看来西部的富人也不少,而且西北的富人都住到了城市里,这或与他们多系矿主的背景有关——凡采矿的地方都不适宜人居。后来经过青海茫崖看到一片石棉厂区(矿区),方圆数十公里笼罩在一片白尘黄雾之中,方才领会到“钱从矿来”这句话的残酷含义。

麦积山泥塑彩绘的线条有多柔美
[attach]242053[/attach]

天水伏羲庙(伏羲是华夏老祖宗哦)
[attach]242054[/attach]

一晃就到西宁塔尔寺了
[attach]242055[/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1 16:28
下午去看了塔尔寺,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规模比一般的汉传佛寺大,先有塔,后有寺,结构也复杂、曲折得多。看到善男信女匍地长拜的虔诚一幕,导游说,此种仪式,一轮的基数就是10万次,一般要连续坚持半年左右才能完成。我插嘴:那算是一个疗程吧?导游白我一眼,不屑作答,继续着她的讲解:“人活着,要吃五谷杂粮、牛羊猪鱼等等,就有罪过,佛教讲究前世来生因果报应,拜佛做功德就是消灾祛祸、求福祈善……”在这点上,无论大乘小乘、藏密汉禅,可谓大同小异,所以汉人到此也纳头便拜。除了信徒烧香叩头、转经幢、绕塔行之类,还有和尚坐着,一手拿个铜盆盖,一手将布袋里的大米、玉米等五谷不断捧撒在盆盖上,撒上,散落,散落,撒上,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地重复着一个动作。于是陡生邪念:生命消耗在这类无意义的动作中,只为消除心头的欲念;而人到世上,便有欲念,不容发生一丝欲念,与草木无异,人何以为人,岂非白来世间一趟?有游客帮导游自圆其说: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办法。

[attach]242061[/attach]

[attach]242058[/attach]

[attach]242059[/attach]

[attach]242060[/attach]

作者: 琥珀    时间: 2014-11-1 22:46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2 14:05

9.5
出兰州赴西宁,迎面就是大红山——山上寸草不长,全是裸露的赭红色岩石,鸟不拉屎的地方。到河口,猜想应是黄河的一个埠头,才见谷底一片绿洲,有村庄人口聚集。公路在此与黄河分离,又遇一支流,由地图看出是湟水,水浅,流急,浑得近乎泥浆,但凭这股水流,又涂抹出一片白杨和玉米的绿荫,足见水与人类的休戚相关。当地农民似乎并不在意上苍对他们的悭吝,还在光秃秃的山坡盖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庙宇,还有香火。接近西宁,谷地渐渐展开,越来越开阔,汇成一片平原,于是便有了城市。沿途有些大工厂,如中铝兰州公司,还有就是水泥厂。
    走甘肃,转道西宁赴张掖,是那天在麦积山听了一位山东朋友的建议后临时做出的决定——这位山东朋友偕妻女自驾游,那天从山东莱芜一口气跑到麦积山,跑了1300公里,比我狠多了。当然也比我年轻,大概才五十出头。显然他跑的地方不少,这次准备经四川再去云南。据他说,由西宁到张掖的227国道,号称中国最美的国道,值得一走。
果然如此。出西宁过大通一段,白杨夹道,沟渠纵横,公路两边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穿镇过村,渐入佳境。此地农家尤有特色,家家安装了太阳能,还有专门用来养花的玻璃阳光房。到一村口,停车,妻就近参观一户人家,和女主人聊上了。主人是一对50来岁的回族夫妇,朴质而好客,请我们进屋、上楼,介绍他们家的阳光房,告诉我们这里冬天冷,花在外面种不好,只能种在暖房里。楼上阳光房里还种了一棵葫芦,长了好大几个,形似大肚酒瓶,男主人说是儿子从新疆买来的种子。他们有两儿一女,小儿子在新疆打工,大儿子自己盖房住开了。看来这里的回族老乡懂得生活,特有爱美之心,也爱整洁。男主人还说明年打算在院子里再多种些花,他们种花是供自己欣赏的,不是拿来卖的,这很难得。妻请女主人一起留了影,主人请我们喝茶,我们要赶路,谢了。
[attach]242143[/attach]

[attach]242144[/attach]

[attach]242145[/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2 14:13

穿过祁连山隧洞,又翻过一座标着3700米的山峰。起初还是蓝天白云,骤然间起了雾,穿过雾区,已到谷底,眼前一马平川,正是著名的“门源油菜花”产地。网上看过图片,门源油菜花盛开季节,面积近百万亩,绵延上百公里,那景象极为壮观。可惜花季已过,无缘眼福。不过,此际也有看点,菜籽渐老,青稞黄了,没有油菜花的娇艳,却有着秋光秋实的深沉,大幅的青稞恰如层层黄云铺向蓝天。穿越人烟辐凑的河谷,接着就是祁连山草原。进入草原深处,已看不到固定的居民点,只有一些临时搭建的白色帐篷,形同蒙古包,帐篷旁通常都停着摩托车和轿车,除了羊群,就是牦牛群。看到一位扎粉色头巾穿大红外套的妇女骑着马在驱赶牦牛群,英姿飒爽,格外亮丽;遇两小伙在路边宰杀一头牦牛,正开膛剖肚,热血翻滚,场面恐怖,问知牦牛肉22元一斤。走国道的好处,就是可以近距离接触当地景物和居民。一路开开停停,不时抓拍镜头,感觉很爽。
又翻越一座高山,有“景阳岭垭口”,标注3767米。下山,便接近甘肃地界了。



[attach]242149[/attach]

[attach]242151[/attach]

[attach]242147[/attach]

[attach]242148[/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5 09:56
傍晚赶到张掖临泽丹霞地质公园,乘坐观光车兼短程爬坡,看了二个多小时,十六字印象:千姿百态,千奇百怪,予取予舍,造化莫测。此丹霞与南方闽粤赣等地的丹霞地貌有所不同,全然是自然风化的作品,色调斑烂,五彩缤纷,岩石节理变化多端,层次尤其分明。坡地积有浮土,导游说60年长一公分,是要保护的,不可轻易踩踏。凭高眺望,群峦奔腾,咫尺千里,彩绘舒卷,意象流转。或藏或露,或明或暗,或争妍斗胜,或孤芳自赏,于无声处透出欣欣生机。如此不毛之地,却出奇不意给人以另一种无价的奉献,造化相反相成之机理令人惊叹。巧遇两位在当地营商的小老乡,其中一位居然与我还沾着点表亲,据说在此经商已20年,十几岁就出来了。异乡遇乡亲,乡音分外亲,一同游玩之际,了解他们在外营商的情形,听来,还只是一般的小老板,把老家的五金、橡胶制品搬过来经销而已。但他们已完全走出故乡的熟人社会,步入异地的陌生人社会,并在陌生人社会中建立起了熟人的圈子,与他们同道的一个生意伙伴就纯是本地口音。显然他们很能适应西北的水土,子女也随他们在此地生长,据说家乡观念很淡薄了。可见,人的适应性其实是很强的。老家的俗语是:“处生处落,生在树孔镂木勺。”如今时代开放了,人的活动空间大了,哪里有机会就奔哪里去,在哪都可以存活,人的一生命运轨迹于是变得多曲折、多线条了。萍水相逢,虽是乡亲,道声别,也就各自东西。

[attach]242158[/attach]

[attach]242159[/attach]

[attach]242160[/attach]

[attach]242161[/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5 10:08

9.6嘉峪关没有想像的好,太新。妻10多年前跟团来过,居然一时找不到那座标志性城楼。主要景点都看了,关城、悬臂长城、第一墩。第一墩旁留下的那堵泥垛,才是真正的明长城。想来凋敝如此与满清康熙大帝停修长城的国策有关,长城本来用于御胡,满清以异族入主中原,一统边疆各族,自然无需长城设防,300
年废弃,风雨剥蚀,明长城于是销毁殆尽。当年康熙帝说出一番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来,如“民心得而邦本固,而边境自安,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其实,修不修长城,“非圣人意也,势也”。悬臂长城虽然也新,但因其高而雄壮,我们还是坚持爬到了山顶。从山顶的墩台四望,除了背后裸露的群山和城下一块连着城市的绿洲,远眺,就是无边无际的戈壁滩了。

第一墩
[attach]242162[/attach]

第一墩下的河道
[attach]242164[/attach]

悬臂长城
[attach]242163[/attach]






作者: 琥珀    时间: 2014-11-5 18:33
继续...
作者: 琥珀    时间: 2014-11-5 18:35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6 10:27
下午赴瓜州。此前酝酿西北行,夜间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来到了天和地的边缘,那里,天和地一样大、一样广阔,蓝天白云和地平线重叠,两者合而为一,我在天地之间游走,如一条小小的菜虫。此刻,置身戈壁深处,眼前突然一亮:这不正是我梦见的一幕么!茫茫大漠,除了这条高速公路上不时经过的大货车,和一排电线杆,再看不到有生命活动的迹象。而此时的我,尽管只是一条小青虫,却与天的脸庞贴得很近很近,与大地的心脏贴得很近很近——不,这大漠里哪会有青虫?连蚂蚁都不可能。我只是风吹来偶而飘过的一朵微渺的蒲公英,旋即就会化为无形。但此时此刻,我还是真切地感觉到了天与地在交会中发出的深深的呼吸和叹息……

[attach]242183[/attach]

[attach]242184[/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6 10:33
9.7不急于去敦煌,先看瓜州的榆林窟和锁阳古城遗址。榆林窟号称莫高窟的姐妹窟,其唐宋壁画尤为精美,绿眉红唇,隆鼻紫髯,融合了中外汉夷诸多民族特色。塑像亦奇伟,10号窟弥勒佛象高24米,是唐武则天时的作品(武则天自称是未来的弥勒佛),因百年前榆林河一场洪水,损毁了佛像底部,上身保存完好,日内洞窟里正搭着脚手架进行修缮。据说另有一些塑像在清代因信徒做功德重新上彩,狗尾续貂,反而受到破坏。所有洞窟的壁画色彩鲜艳如新,因为用的都是矿物质颜料(据说有的还是经当时丝绸之路从波斯、西亚等地运来的),今天的化工品达不到的这样的效果。唯有一窟,因73年造水库工人住里面烧饭,烟火熏黑成片的壁画,损失惨重。女讲解员讲得很细腻,我们对佛教没研究,记不得许多,印象较深的是,“飞天”原来在佛教中地位很低,相当于后世的艺妓,流传到中土,特别是唐代,将其艺术化了,成了美的象征。感兴趣的还有古代“佛窟供养人”的心态。据说榆林窟的主要供养人是晚唐张义潮归义军的继承者曹氏家族,八世纪河西走廊至西域一度被土蕃占据,在与唐中央政权完全隔绝的情况下,张义潮发动起义,经过连年奋战,最终将河西十二州“完璧归赵”,其英雄伟业成为晚唐衰落中一抹㶷丽的夕照。但在张身后,由于唐王朝的腐朽,加之归义军内讧迭起,回鹘等少数族进占,河西一带再度瓜裂,曹氏接手归义军后,虽勉强维持百年之久,但已孤掌难鸣,名不副实。也许,正是恶劣的时代政治环境、随时迫临的生存危机,有如大漠风沙吞噬城郭人家之不可捉摸,让曹氏这样的地方豪族深感人世无常,惴惴自危,促成其一心向佛,希冀通过开凿佛窟雕塑佛像以求神佑,摆脱现世噩运的困扰。这种地方政治首领的供佛心态与麦积山的平民供养人显然是有区别的,具体如何反映在雕塑壁画作品风格上,则有待专家剖析。
与莫高窟建在山上不同,榆林窟建在沟两边的岩壁上,所以要走近了才能看见。榆林河水很急,由祁连山雪水融化而来(路上拍下了远处祁连山的雪峰),沟里的树木很茂盛,但出了沟,就是荒漠。这一带均属戈壁滩,路旁有碑题曰“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

去榆林窟途中远眺祁连山
[attach]242185[/attach]

榆林窟外景
[attach]242186[/attach]

榆林窟,只能拍外景,窟内禁止拍照哦
[attach]242187[/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6 10:43
锁阳城则是平生初次看到的原汁原味的古城遗址。以前没听说,见了便有一种震憾,那种苍凉,空阔,寂寞和孤独无援,穿越历史,直击人心,是在嘉峪关或其它古城感受不到的。有一段传说,唐代名将薛仁贵镇守此城,遭遇番邦重重包围,粮草吃完了,战马也杀吃了,几至山穷水尽,此时,有士兵挖野草充饥,意外发现有一种野草吃了很补力,于是薛元帅发动士兵都来挖食,靠了这种野草支撑,终于等来了援军。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中药锁阳,有滋阴壮阳功效,遂改城名为锁阳。如今英雄去矣,城墙剩下了一道道断壁残垣,墙上有许多洞孔,据说是造城时掺入的木头(相当于今天的钢筋)腐烂后留下的。古城的标志是一高耸的敌楼残墙,中间有门洞穿,远远看去就像是薛大元帅魁伟的身姿。城中尚有塔尔寺(原名开元寺)残址,有一尊圆形砖泥结构主塔,没了顶,兀自高高屹立,背负蓝天,不坠凌云之志。另有几支残破的小塔,塔身只剩半边,裸露出里面层层叠叠的砖块,恰似菩萨心肠。据说当年玄奘大师西天取经归来曾在此讲经月余,此刻在耳边微微风声中隐约听到了玄奘大师在天之灵的深深的叹息。塔旁一地残砖断瓦,还有破碎的陶罐片,拣了一小块陶片,拭去浮尘,上面还有点点蓝色的漆痕,带回家留作纪念,让我垂老时仍可触摸到一段大漠风沙中的消逝的历史。
回头查阅资料:锁阳城原名苦峪城,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汉唐古城之一,集古城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古垦区等多种文化为一体。而呈现在我眼前的却是一座死去的城。据说此城的废弃是在元代,离今天也就700多年。除了地球的风沙,或也与蒙兀民族的主动撤防有关,因为大漠民族没有军事上的御边需要。站在土墩上远望,古城外沙海茫茫,烟尘靄靄,曾经的良田沃野不留一丝痕迹。我向天叩问,历史的过客匆匆来往,它在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

残存的敌楼
[attach]242188[/attach]

老城
[attach]242193[/attach]

残墙
[attach]242190[/attach]

古寺遗影
[attach]242191[/attach]

古塔残肢
[attach]242192[/attach]





作者: 果果小盆友    时间: 2014-11-6 11:05
这婀娜的树   挺好看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7 10:36
9.8头天傍晚赶到敦煌,一鼓作气去看了月牙泉和鸣沙山。月牙泉很小,比从前更小,站在高处俯视,因沙山倒影呈黄色,几乎看不出水面。但在泉边观赏,四周沙山包围下有这么一汪清泉,夹岸垂柳、芦苇,清光可鉴,的确称得上奇迹。赤脚登沙山,细沙如水流,做脚底按摩,爽。脚跟踩着云梯的木杠,脚板陷入流沙,登高如履平地。在山梁上小憇,四顾沙丘逶迤起伏,如走龙蛇,夕阳投射,切分出明暗金赤二色,远处沙峰背托蓝天,基调极为纯净。下山时,高处坡度尤陡,有些年轻人是滑下去的,我们不想灌一身沙,选择步行,妻始有怯意,幸好置有牵绳,拉着绳走,安全。其实双脚深陷沙中,上身并不会往前倾,倒觉得像是有人推着你走,特省力。一番脚底按摩,一次心灵沙浴。回到山下时,看到中秋前夜的月亮悬在沙山上方,晚霞片片,映出一支驼队的剪影。

[attach]242203[/attach]

[attach]242204[/attach]


[attach]242205[/attach]

[attach]242206[/attach]

[attach]242207[/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7 10:45
走敦煌西线,往返360公里,虑及路况不熟,包了一辆出租车,司机开价400元,立马成交,上路。司机姓肖,26岁,来自敦煌当地农村,很朴实,一路聊聊他家的情况,还没对象,父母在家种棉花,当地还出产玉米、甘草,和瓜州一带差不多,总之是缺水,只能种些耐旱作物。头天去锁阳故城路上访问一农家,主人是个三十多岁的青年,告诉我们当地用水全靠地下水,这十来年,地下水位越来越深,从前挖五六米就见水,现在要挖十三十米。据他分析,还是人口增长的原因,以前10个人用的水,现在要30人用,水少了。出敦煌城西,迎面就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间或有些丛生的红柳、杂草,就是所谓“湿地保护区”了,但不见有水。
此行首先看魔鬼城,即雅丹地貌。妻曾在北疆看过雅丹地貌,这次看了感觉不同,敦煌的魔鬼城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形象也更丰富。纯是大自然“风匠”的杰作,有的像一条条街区,有的则如舰队出海千舟竞发,整体上又好比茫茫大海上的岛群。风的走向颇有规律,就像在鸣沙山之间的回旋形成了月牙泉,此处平沙旷野的风长驱直入,狂飙突进,将那些大大小小的岩体剥蚀、切割,塑造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独行侠”。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对阵,胜负早已事先敲定,也许有一天,整座魔鬼城都将成为一堆颓泥,埋没于沙尘。眼前,已有倒下的不屈的身躯,一头栽在沙堆里,正如渴死在沙漠里的探险者。出于造化的玩弄,亦有许多精品,如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大气,如孔雀岩,盆景,逼真,唯妙唯肖。正午,在沙堆里跑来跑去拍照,燥,热。地上没一只蚂蚁,天上没一只飞鸟。

金狮迎客
[attach]242208[/attach]

狮身人面
[attach]242209[/attach]

孔雀开屏
[attach]242210[/attach]

千帆出海
[attach]242211[/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8 20:13
返程再看汉长城、玉门关,只觉得大地和天空中萦回着无尽的历史的苍凉。历经2000年风沙,敦煌汉长城就像切割而成的雅丹地貌,凹凸分明,层次结构极为显著。据介绍,玉门关西面长城为我国目前汉代长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当年造城并未用砖石,而是就地取材,用当地生长的红柳、芦苇、罗布麻、胡杨树等植物,和着泥土、砂砾石,一层层夯筑而成。沙堆上屹立着一段胡杨树残躯,如一匹仰天长吼的饿狼,莫不是当年长城卫士的化身?远眺,断断续续,绵延不绝,城墙的痕迹依稀可辨。镜头拉近,还可清晰地看到几处残存的烽火台。
玉门关则只剩下了一座“小方城”。走进城门可见当初还是一座瓮城,此为汉时通往西域的门户,当年出关就如今天出国,可见这土城的意义。不难想见,古代这里还是适合人居的,疏勒河流经此地,孕育了大漠中的一方绿洲,水草丰美,农耕畜牧皆宜。眼下在周围的荒漠中,土城外仍然保留着一片湿地,中间还有水。当然,现在都列入了保护区范围,没人住了。“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之四》)其实,此地为汉代的玉门关,不同于唐时的玉门关。唐代已将玉门关移至瓜州东面,现已湮没于水库之中。不过,王昌龄将玉门关与楼兰国联系一起,地理上,汉玉门关倒是更接近一些。敦煌魔鬼城西面即与罗布泊接壤,楼兰故城就在罗布泊西侧。那是我此行计划将要经过的地方。
路上还顺道看了西千佛洞,据介绍是佛法东传入关后开发的第一个佛窟,早于莫高窟,原先规模更大,因土质关系,后来大部分被洪水冲毁了。现存16个洞窟,只开放五个,里面损毁严重,总体感觉形制规模和艺术水准均比榆林窟略差。因为都是北魏等早期作品,壁画中的飞天皆形丑陋,印证了飞天在早期佛教中地位低下的说法。


[attach]242246[/attach]

汉.玉门关
[attach]242247[/attach]

[attach]242248[/attach]

西千佛洞
[attach]242249[/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9 15:39
9.9上午看了莫高窟,终于如愿以偿,亲眼见识了中国古代石窟艺术集大成的辉煌!我们运气好,早一天中秋小长假,游客多,门票还要预订,今天上班族回去了,买票不必排队,反而为凑足30人一组需要稍等。而且今天是个截止日,从明天起,游客就不能自己驾车进入景区,必须由新建的集散中心转乘观光车过来,估计要多花个把小时。
据讲解员介绍,按近年来游客数量,敦煌壁画再过100年就全毁了。窟内禁止拍照,居然还有人偷拍,让讲解员批评了,也遭到众人指责。好在旅游部门引入了新技术,在每个洞窟门口设置了二维码,有意者只须用手机照一下,带回去即可翻看,比碟片效果更佳。现场只是听,确也记不了多少,作为外行,与此前看过的几处也难以分别。有点感触的还是藏经洞和王道士。

[attach]242436[/attach]      [attach]242440[/attach]
之前读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王道士圆箓作为一名愚蠢、贪婪之徒的形象,已成先入之见。此番听讲解员的介绍,王道士守护莫高窟有功,但因卖经一节,过大于功,最终留下骂名。回头又看了敦煌博物馆和敦煌研究院网站所载沙武田先生的文章,觉得对王道士这个小人物仍须给出适当的评价。首先,王道士发现藏经洞有功,而且,尽了极大的保护之力。这一点不应抹煞。王道士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官方报告了藏经洞之事,为他们送去了经卷样本,可是,从县令到省抚,没有一个官老爷给予真正重视,即便有个别识货者,也只是几句空话敷衍而已,自上而下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如此看来,莫高窟文物的散失,首先应该谴责的是当时腐朽的清政府而不是王道士这个小人物。其次,据分析,王道士之所以把经卷卖给斯坦因等外人,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求助官方,逐级上报,但无人过问,致使他心灰意懒;二是他作为文盲,并不真正懂得经卷文书的价值,卖经卷的动机,部分的是为了完成他清扫洞窟、修建寺观的弘愿;三是他信唐玄奘,斯坦因等唐玄奘式的探险家精神令其感动。最终还是官府的态度让他失望,遂使其变卖经卷文物的行为愈加随心所欲。而在事后看来,敦煌卷子虽然流失国外,伤害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但今天这些流散于国外的敦煌卷子都由国家级博物馆、图书馆收藏,并得到妥善的保护,无一损毁,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未尝不是好事。反观当时国内的现象,当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之时,清朝官员们才如梦初醒,但不是考虑如何去保护它,而是千万百计窃为己有。一时间偷窃成风,导致敦煌卷子流失严重,有人拿着求官,有人拿着卖钱,可以说,这是敦煌卷子自发现以后最大的劫难。1910年清政府作出决定,把剩余的敦煌卷子全部运往北京保存,在运送途中,几乎每到一处都遭部分失窃。大量经卷的散失,亦使王道士深感痛心,因为藏经洞是他发现的,《斯坦因西域考古记》记述,当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到莫高窟后,王道士对他说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说到官府搬运他所钟爱的中文卷子致受损伤,他表示后悔当时没有勇气和胆识,听从蒋师爷的话,受了我那一笔大款子,将整个藏书全让给我。受了这次官府的骚扰之后,他怕极了,于是,将他所视为特别有价值的中文写本另外藏在一所安全的地方。”当然,从王道士其后的行为看,频遭浩劫之余,他亦已丧失起码的信念和责任心,收受一点蝇头小利后,竟任由华尔纳等文物窃贼粘剥壁画和盗走彩塑,对莫高窟造成无可弥补的破坏。说白了,正是一个愚蠢、昏愦的朝廷官府,造就了一个无知、短视的愚民。王道士晚年成了疯子,兴许是装疯,据19261226日华尔纳给斯坦因写的信透露:“我曾经给王道士赠送了一点银钱,只有75两,可是这个数字也被夸大到10万银圆,村民们因此去找王道士,要求和他分享这笔钱。王道士当然拿不出这笔现金来,于是村民们就以死来威胁他。王道士只能装疯卖傻,才躲过了这场灾难。”这里的“村民们”,何尝不是一个个王道士的集合。

[attach]242442[/attach]     [attach]242443[/attach]
另据高尔泰先生回忆:19629月,文化部一行到莫高窟开会,参观洞窟时,议论清代塑像,都说丑陋难看,竟在会上议决,把它们全部砸毁,从洞子里清除出去。高尔泰亲眼看着雇来的农民抬着一件件被砸下来的塑像的断肢残躯往牛车上扔,拉到戈壁滩上倒掉,一任雨打风吹,变成泥土。对此,高尔泰感叹,“一条历史的曲线,就这样被切掉了尾巴。”文革期间,不少流散于民间的敦煌经卷被抄出后付之一炬。有人设想,王道士发现藏经洞的事若是发生在十年动乱中,结局是否会比王道士卖文物更好?196610月,江青在接见首都红卫兵时就说:“敦煌艺术没什么可以继承的东西。敦煌艺术是精神鸦片!”霎时间,莫高窟的管理者和专家学者们,全被揪出批斗,并关进牛棚。
王道士为湖北麻城人,一生坎坷,青少年时代都在饥饿与凄楚中度过,中年浪迹天涯,兵营偷生,后无奈出家为道,来到莫高窟,只为寻求一栖身之所。而凭着他的勤快和狡黠,居然成了莫高窟的“主持”。以他的禀赋、阅历和见识,仅仅一凡夫俗子而已,谈不上信仰,但良心未泯;有的是功利心,也不是全无责任心。若没有发现藏经洞,在那个乱世中,他或许是莫高窟的一名默默无闻却尽心尽职的守护者。时代赋予了他过于沉重的使命,历史阴差阳错地让他扮演了一个尴尬的小丑角色。但比起朝廷和达官贵人们,他其实没那么丑恶,甚至身上并未尽失人性之真。
    小人物如蜉蝣寄居于天地之间,微末的生命也各有各的追求,但往往无法抗拒来自强权世界的凌辱、压榨和扭曲,最终被迫放弃自我,沦入泥淖,遭世人唾弃,却没有权利和机会发出一丝微弱的申辩。人与世界的冲突,王道士是为一例。

[attach]242444[/attach]        [attach]242447[/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11 12:15
9.10夜宿哈密。哈密也有景点,如雪山林区,就不玩了,直奔吐鲁番。途经火焰山,看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始建于公元前一世纪,十三世纪毁于战火,前后持续一千三百多年。与锁阳古城比,高昌故城的建筑遗存更为宏富而密集。城墙保存基本完好,局部还可看到城堞。城北正中尚有宫殿遗址,即北凉时期(公元五世纪)所建的“可汗堡”,因当地气候炎热,宫殿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下部分用以避暑,现存地下部分结构完整。外城西南角有唐玄奘住过的大佛寺,主体穹窟建筑经过修缮,周围的遗址均保持原貌,有大量类似民居的断墙残壁,据说是围绕寺庙的商业区和手工业作坊,房子排列整齐有序。这里无论城墙或庙宇、宫殿、民居,全由夯土筑成。由于一旁就是火焰山,终年干旱无雨,而因山脉阻隔,风似乎也较小,这些泥土建筑得以历千数百年而不摧,比锁阳古城更耐久。而城市毁灭的缘由和过程,则大体一致,给人的苍凉感、虚无感也一样。高昌城在其存续期间,经历了汉、魏、晋、唐等中原王朝以及前秦、西凉、北凉、土蕃、回鹘、蒙古等少数族政权的无数次更迭,成于权力,也毁于权力。它是权力的依托,也是权力的弃物。城市是人的集合,既然作为个体的人不得自由,城市作为人的集合体,其盛其衰,其生其死,也是身不由己啊!大佛寺遗址前,有一维族老人手持冬不拉席地而坐,妻给他几块钱,请他弹唱一曲,他拨动琴弦,亮开嗓门,声音亢扬而浑厚,是一支维族歌曲,虽然听不懂词,但能感受出那种穿透历史的锋芒。
唐玄奘西天取经路过高昌,高昌国王盛情款待,两人结拜为兄弟,留下一段千古佳话,被吴承恩写入了《西游记》。这是当地旅游部门著意宣传的亮点。正午时分,气温37度,乘观光车绕一圈,拍了些照,个把小时,已是满头大汗。导游说这里夏天气温可达50多度。想见当年玄奘大师穿越火焰山的万般艰辛,适逢一对青年情侣顶着烈日步行游览,尤为人类征服环境的意志力所折服。

[attach]242583[/attach]


[attach]242584[/attach]

[attach]242585[/attach]


[attach]242587[/attach]

[attach]242588[/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11 13:50
葡萄沟还是值得一看。葡萄沟是火焰山西侧的一条沟谷,就像一条绿色的丝带,飘逸在四周荒漠和秃山之间,这种独特的地理风貌正是水的杰作。一条从天山流下来的渠水,滋育了这一片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2公里的葡萄园。正是葡萄收获季节,葡萄架上果实累累。徜徉在葡萄园里的小路上,宁静而清凉。遇到一群小男孩,有维族的,也有汉族的,玩得开心,给他们拍了个照,各自摆足了PS,让他们自己看,嬉笑连连。沟里人家大都是维族,遇到我们这些汉族客人也很热情。妻在路边一个摊子上买了一公斤马奶子鲜葡萄,又买了一公斤葡萄干。摊主是个中年男子,俯卧在一张木床上,腰部盖了被单,我问他这么热还盖被,才知他十三年前因车祸成了残废,我问他有几亩葡萄园,够不够生活开支,他说有二亩七分,日常花销够用了。他负责看果摊,秤秤收钱都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打理,儿子是个小帅哥。葡萄沟的维族朋友显然更专注于自己的生计和生意,不太关心那些与己无关的政治话题。
从哈密到乌鲁木齐,沿途都是大片大片的荒滩,其间又不时穿插着一方绿洲。有水就有绿洲,有绿洲就有人家。水是天山上的雪水,过水的渠道就是坎儿井。坎儿井顺着天山雪水的流向一字儿排开,从荒滩上一簇簇排列有序的土堆可以辨认。据说从前葡萄沟的坎儿井是最有名的,现在却改成了明河,那河水尤为湍急,但也清澄。

[attach]242589[/attach]

[attach]242590[/attach]


[attach]242591[/attach]

作者: helloketty    时间: 2014-11-11 19:56
拜读前辈美文!我也呆过西北,美文重温我的西北旧梦。。。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12 21:43
此去伊宁,距乌市近700公里,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连霍高速尽头,中国的西北边陲了。途经一些著名的农垦区,如石河子、奎屯、独山子,读地理时早已耳熟能详,果然这一带水土条件相对优越,在连续数日看倦了荒漠之后,顿时有柳暗花明之感。途中可看的景点有赛里木湖,本来公路沿湖而行,但我们还是花70元门票进入湖边去绕了一程。赛里木湖是个高山湖泊,湖面海拔2000多米,面积有四、五百平方公里。下午云层里洒下淡淡的阳光,湖面波光粼粼,近处呈翠绿色,远处碧蓝碧蓝,湖对面就是一座雪山,山上白雪皑皑。路上气温由245度骤降至11度,风又大,一下车,急忙穿上棉衣。来到湖边,风从西往东吹,眼前波涛汹涌,如同海潮澎湃。这么大的湖,周围却是一片荒滩,不长草木,趁浪头卷来时伸手抢一把水舔舔,微咸,猜想这本是咸水湖,因雪水稀释才逐渐淡化,脚下稀疏的杂草上凝结着盐花,已经说明植被不兴的原因。湖边有坝,隔出一湾浅水区,看到两只浮游的天鹅,摄入镜头。传说赛里木湖为一对因爱殉情的年轻恋人的泪水汇集而成,这对天鹅或许有些来历的哦。

赛里木湖
[attach]242638[/attach]

天鹅,可惜了,此处无法放大
[attach]242640[/attach]

回到高速路上,继续驱车沿湖前行,才发现这湖确实大,刚才只是看了一个湾,而湖水茵蕴草木的作用也终究得以证实,左边山峰的阴面开始出现云杉丛林,且愈行愈茂密,山下则呈现大片草场,有聚集的蒙古包村落,大群大群的牛羊扑面而来。穿过一隧洞,告别赛湖,进入了另一境界。过一大拉杆桥,俯视深沟,两边山上的树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转至谷底,气温由山上的9度回升到15度,峰回路转,弯弯绕绕,沿沟一路匍行,小心翼翼,车如甲壳虫,足足跑了二十余公里,才到路口见有村镇。晚间查阅资料始知此沟名果子沟,大有来头: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西征,命次子察合台率军,劈山凿石,刊木为桥,始成车道。为我国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丝路北新道的咽喉,有“铁关”之称。如今则被旅游界誉为新疆西部最美的山谷。
出沟,接近霍城,看去这一带草木庄稼是进疆一路来最为丰茂的,已是深秋,玉米已收获,秸秆还留在地里,成片的向日葵叶绿花黄,正是生长佳期。只可惜熏衣草花期已过,无缘眼福。据介绍这里可是全世界第二大熏衣草产地哦。田地上还长满高高的白杨,村庄掩映在树围中。农家居住条件也是进疆来所见最好的。伊犁不愧为新疆的江南。次日由伊宁赴库尔勒走国道,看到伊犁河边大面积湿地,草树连绵,河水涟涟,群鸟翔集,白鹭扑翅,如此风光,很难想象是在遥远的北国边陲。经过那拉提草原,森林茂密,草场舒展,羊群有如蓝天的白云,传说成吉思汗的军队在疲惫不堪之际来到这里顿时群情鼎沸齐声高呼“那拉提,那拉提!(即“太阳、太阳”)。伊犁的一幕,与大西北浩茫无际的荒漠、荒原、荒滩,适成鲜明对比,两者意象存在巨大的落差,却比邻而居。

边城的乡村傍晚
[attach]242641[/attach]

伊犁河
[attach]242643[/attach]

伊宁市郊的小镇
[attach]242642[/attach]

赶到伊宁市,已是晚八点半,幸好时差关系,与沿海差2个多小时,天还没黑。找了一家维族风味饭店--阿依乌丽美食城,建筑装饰全是土耳其风格,里面灯光暗淡,充满异域情调,客人不多,很安静,唯有低回的音乐轻轻荡漾,大概也是土耳其音乐,有一种淡淡的忧伤,非常迷人。在这家店里吃到了正宗的维族抓饭,烤羊肉串也特别鲜嫩。服务生的态度不错,规范,彬彬有礼,但不苟言笑。前台收银XX可真是个美人哦,那种美,是汉族姑娘少见的轮廓鲜明而深邃的美,令人销魂。维族少男少女大都长得漂亮,别具风韵。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13 22:01
9.12早上10点离伊宁去库尔勒。如前所述,在伊犁境内,风景独好。过“哈萨克第一村”,不时遇到骑马放牧的哈萨克牧民,大群牛羊挡住车子去路,车子只能等它们慢慢通过。顺路观赏了那拉提草原,事先没有计划,也就没有进入景区。接着穿越天山。天山山脉很长,从哈密一路过来绵延不绝,此处亦是天山一段。进山口子有告示牌写着修路请绕道,但有大货车径直进入,我们也就跟着去了,幸好没听它的,这条路已基本完工,路况甚好。最是两岸连峰插云,深沟大壑,一面阳坡寸草不长,另一面阴山郁郁葱葱,相距不过百十米,判若地球两面,自然之道亦如此偏颇,令人无语。谷底河流跌宕,声若奔雷,此河为喀什河,流入伊犁河,流向邻国哈萨克斯坦和遥远的西伯利亚。爬坡了,都是U字型弯道,好在路是新修的,车跑得平稳。到了山顶,回首山坡上有几片残雪,前方远远有一排雪山横向天际,壁垒森严。停车拍照,风吹得车门都推不开,车外气温7度,套上棉袄,被风刮得站不住脚,匆匆取了两个镜头,赶快回到车内。俯瞰走过的山道,蜿蜒起伏,神龙藏头见尾,亦足观瞻。下山,有指示牌警示连续50公里下坡,气温逐渐回升至十几度,到谷底就有23度了。山东面已不属伊犁地区,而是巴州的和静县。这边的山再看不到一点绿色,生得形相峥嵘、丑陋,如同各种怪兽。到巴轮台,河水东流,谷地里有村子,农民正在收大白菜,有卡车收购装载。村庄位置不错,背山临河,村前有一片适宜耕种的土地。但这里的农民天天起来抬头就是四面光秃秃的石山,想必也感到压抑。后来知道这山上有铁矿,曾经开采,现在停了。整整跑了一下午,还没跑出和静县。有百来公里路在修,架桥,把路挖断了就丢在那里,车要绕行,辅道被大卡车压出一道道沟坎,担心擦着底盘,小心翼翼,精力高度集中,累得要死。到库尔勒已是9点,整整跑了11个小时,还得不时提防电子警察探头,这一带一弄就是限速40公里、30公里,把前半段欣赏美景的好心情都破坏了。

那拉提
[attach]242671[/attach]

[attach]242672[/attach]

[attach]242673[/attach]

穿越天山
[attach]242674[/attach]

[attach]242675[/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15 19:41
9.13,晚间因劳累过度反而没睡好。刚买的电子狗失灵,早上去电脑城升级系统,没升成,干脆花300元买了个新的。临近中午出发去轮台看胡杨林和沙漠公路,有高速路,单程160余公里,以为好轻松,谁知下了高速还远着,找到沙漠公路入口,跑了一段,一打听,离胡杨林公园还有30多公里,来不及了,看看路边也有成片的胡杨林,有枯死的也有新鲜的,背景同样是茫茫黄沙,对这一特殊物种的顽强生命力已有所体认,拍了些照,便掉头折返。胡杨树有“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烂”之说。它是自然界的“刑天”--“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在严酷的沙漠面前,它抗争,坚持,沉默,百折不挠,最终还是归于失败,当然,失败了还是英雄。人与环境的磨合,以这样一种方式结局,毕竟是一种悲剧,为常人所不乐取。只是没得选择,命运注定,生来便被置于险恶之地,遭遇无法规避的困境,又该如何对待?主动也好,被动也好,不学胡杨,难道还想做娇花艳草?
库尔勒香梨出尉犁。今晚宿尉犁,途中买香梨,摊主是位来自四川的老头,说在这里几十年了,全家种梨,今天卖了10箱,卖完了,只剩四五个,硬要我们品尝,果然甜。旁边有一青年男子,说自己是南阳人,来这里帮朋友办红枣厂。晚饭在县城找了一家川菜馆,店主自然也是四川人,一家人在此开饭店,据说生意还可以。想到古代朝廷强制移民屯兵拓殖,上世纪中叶政府动员城市青年支边军垦,而市场经济时代则是民众自发、自愿来到新疆,哪里有钱赚就去哪里。各时代不同政治经济制度安排决定人类不同的生存方式,孰利孰弊,一目了然。

轮台胡杨
[attach]242689[/attach]

轮台沙漠公路
[attach]242690[/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15 19:56
9.14从尉犁赴若羌,走218国道,沿途经农区(主产棉花、香梨等)、胡杨林(绵延上百公里,那种生与死、荣与枯、兴与衰的交织,均在咫尺之间,强烈的反差令人震憾。其间还穿插着大片的红柳,给荒漠注入了一缕柔情。看来,昨天跑轮台来回4百公里有点冤。)、沙漠、干涸的湖床(应是罗布泊残存的痕迹吧),景观多姿多彩。由31(新疆一些地方都以兵团番号为地名,如伊宁有86团,今天一路上有313233等团,团部驻地就是一个新型的小城镇)向右拐,沿着一条小路,可直达塔里木河边,河这边有胡杨、红柳,河对面纯是黄色沙丘,如敦煌的鸣沙山。塔河远离村镇,阒无人迹,如同一默默潜行的旅人。我依稀感觉得塔河的深深的孤寂,为自然和人类共同促成的沧海桑田而叹息:据说,正是塔里木河的改道和断流,才造成了罗布泊的枯涸以致楼兰古国的灭绝。
出来经过农家,妻又去家访,主人是个四川老妇,说她一家居此也有几十年了,住宅旁就是她家的香梨园,还有枣园。想必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号召移民支边过来的,与昨天遇到的卖梨老汉情形类似。或许大规模的知青返城后,留下的农垦资源都承包给了原有的老职工,让他们反而从中得到了实利。老妇很热情地请我们尝香梨、鲜枣,临走还要叫我们带些路上吃。我给他9岁的小孙子拍个照,那孩子很认真地整整身上的衣服,奶奶让他笑笑,他却一脸严肃的样子。果园里有些从河南信阳来采摘香梨的女工,大概河南妇女每年都会过新疆来采棉花、香梨打短工。都是内地人,有些人过来安家定居了,有些人过来打工。人就像草木种子,随风飘散,着地生根。在如今交通及通讯技术愈益发达的时代,“乡关”的概念已经淡漠,古人个体流动与时空的纠结不复存在。

塔里木河
[attach]242691[/attach]

[attach]242692[/attach]

塔河边的人家
[attach]242694[/attach]

[attach]242695[/attach]

[attach]242693[/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15 20:07
下午4 点抵若羌,今天跑的路不多,不到400公里。入住帝豪大酒店,放下行装就去看楼兰博物馆。看到的是一部先民与自然的抗争史,馆里陈列着多具古人干尸,枯干深凹的眼眶里似乎还透出倔犟不屈的眼神,分明就是死了也不肯倒下的胡杨啊!
楼兰古城在罗布泊西北侧,离若羌220公里,查过网上资料,我的小车根本去不了,越野车都很难进入。
楼兰国在西汉时就有。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而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东汉以后,由于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尽管当时的人们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极大努力,但在四世纪后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上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重新注入罗布泊,湖水面积尚达2000多平方公里。19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迅速干涸,最终成为“死亡之海”,与浩翰无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连为一体。楼兰国与罗布泊的消亡过程,固然有周围生态环境发生巨变的原因,为人类所无法抗拒,但恰恰是人类的盲目自信,自诩“人定胜天”,过度垦伐、过度索取乃至一系列为补救采取的积极行动,加剧了生态恶化的过程。日内有外媒报道:世界第四大内陆湖、位于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之间的咸海或将于2020年完全消失。咸海湖床及周围地区的沙质平湖平原正在沙漠化,湖边盐沙肆虐,植物枯萎死亡,造成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的食物链土崩瓦解。这样的生态灾难,已经使咸海迫近为生物的“死亡之海”。记者视线可及处,无法看到咸海的湖面,茫茫沙海无边无际,与蓝天交融消失在天际。科考队在湖床中搜索了近一个小时,才找到了一处半个足球场大小很浅的水洼,宛如咸海湖面不断萎缩中落下的一滴泪。科学家介绍,1960年前,咸海水面面积约6.6万平方公里,水体总量l万亿立方米。上世纪60年代后,由于流入咸海的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被大量用于农业和工业,加之70年代以来气候持续干旱,导致湖面水位下降、湖面面积急剧缩小和湖水盐度增高。目前,咸海水域面积已不足2万平方公里。
——纯属罗布泊死亡的翻版,远比罗布泊更大的悲剧。
而当我行经罗布泊的时候,放眼天地之间的浑茫和空旷,心头漫溢着层层悲凉,耳边萦绕着云朵那曲《我的楼兰》:“想问沙漠借那一根曲线,缝件披风为你御寒。用肺腑去触摸你的灵魂,我就在那只火炉边取暖……谁与美人共浴沙河互为一天地,谁与美人共枕夕阳长醉两千年?从未说出我是你的尘埃,但你却是我的楼兰!”楼兰已远离人类而去,无法再回来。地球的本性就像人类一样,一旦恶的一面得以释放,要想把它装回魔瓶或指望它浪子回头绝无可能。哪怕可以用金钱堆出迪拜,也不意味着沙漠化的进程就此逆转。人类最好不要去撩拨地球的火爆脾气,有道是“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逭。”天与人互为仇雠,结局只能是玉石俱焚。


尉犁赴若羌途中的胡杨林
[attach]242696[/attach]

红柳
[attach]242697[/attach]

胡杨林中小憇
[attach]242698[/attach]

水库是罗布泊的泪痕
[attach]242700[/attach]

罗布泊西侧风吹来的沙堆
[attach]242699[/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17 19:27
9.15若羌到格尔木,走国道,打听当地驾驶员,有说800公里的,有说1000公里的,反正准备赶一整天路。途经罗布泊入口,远望大漠深处,灰蒙蒙一片,似有湖面未尽、烟岚升腾的形迹,拉近镜头,却不是水,全是荒滩。路标有省道入口,看去就是些散落在沙石间的弯弯扭扭的越野车轮辙。竖着“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的牌子,未知何处有野骆驼,脚下却连一只虫子也找不到。前后还有多座以罗布泊命名的桥,下车观察地形,看到桥下宽阔的河床,南面有山脉横贯,可见从前曾有多条河流汇入罗布泊,按理说每年南山上还会有雪水下来,为何这些河流变得滴水不剩,河床全成了荒漠?不明白地理气候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只感到人在造物主面前的无奈。沿着罗布泊一直东行,道路平直,车跑得欢。穿越阿尔金山,无需爬坡,但多弯道,有红柳沟一路伴行,沟里尚存一线水迹。到依吞布拉格,为新疆最后一站,有武警设防检查。过去不多路,就到青海茫崖镇了,又有武警检查站。路过一石棉厂(或矿),满天是灰白色烟雾,荒漠上复盖了厚厚一层,似霜似雪,污染如此严重,不知那里的工人是怎么干活的。

罗布泊入口
[attach]242906[/attach]

茫茫罗布泊
[attach]242907[/attach]

阿尔金山
[attach]242908[/attach]

  青海一段国道不如新疆的宽,不时有交会的货车,跑不快。又是修桥,绕行辅道,一绕就是数百米,跟在大货车后面,尘土蔽天。前面有一大货车转弯时卡住了,挡了路,见一侧有越野车压过的痕迹,便欲冒险走捷径,妻说还是跟人家后面走吧,不听,一意孤行,不料才开出二十来米,前轮就一头陷入了沙窝里,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强踩油门,后轮空转,卷起冲天沙柱!这一下慌了手脚,要是真的出不来,在这荒天大漠里找谁去,那些货车司机自顾不暇,没准能帮你,但不到不得已不想求人。稍事冷静,下来察看,发现方向盘偏了,越是发力,前轮在沙堆里卡得越深。于是试着校正方向,往前挪挪,再沿着过来的轮迹使劲一脚油门,总算退出了沙窝,妻指右侧一块地面似较硬实,便掉转车头,再向前猛然一脚,一下子窜出四五米远,硬是冲出“包围圈”,回到了货车道路!惊出一头汗,想想都后怕,自此老老实实尾随货车走。经过一番折腾,接着一段国道又不平整,油耗明显上升,看油表,只剩300来公里了,也不知走到了哪里、前面还有多少路,连个路标都没有,又开始担心油够不够了。大意失荆州,本来就有网友提醒,在这一带行车,但有加油站,就把油加满,不管还剩多少,刚才经过茫崖时生了个侥幸心,错过了。一旦进入无人区,再见不到加油站的鬼影子。心里愈不踏实,脚下路愈长,跑不出头的大漠啊!妻之后透露,她当时也在发愁,甚至准备今晚就在车里露宿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来到一个叉路口,左边国道通大柴旦,400多公里,而大柴旦到格尔木还有好几百公里;右首则是一条新开的省道,直通格尔木,只有327公里。一阵惊喜,迅速拐入捷径。哈哈,这条省道比高速公路还好!路直,一眼望到天尽头,不见一辆车子,因是新路,也无监控,瞬间速度提到了150码,平均保持130-140,油表指针迅速回升到了400多公里,跑了上百公里,指针居然一动不动。这下悬着的心才放下了。临近格尔木,终于遇到个加油站,有97号,赶快去加满。

若羌赴格尔木途中
[attach]242909[/attach]

无人区
[attach]242910[/attach]

看到草场了
[attach]242911[/attach]

这一路,除了沙漠,就是草场,见多了,不以为奇。天下起了小雨,头顶阴云密布,远处有雪山,雪光与乌云交融,相斥又相吸。经历了有惊无险,放松下来,才有心情拍照。在格尔木郊区,见识了枸杞子生长状况,是一种灌木,枝条上挂满一串串深红的细果,或可作盆景栽植,好看。——看到村庄了,其中传递的暖意,尤其令人亲切。人就是个矛盾体,为躲避人群来到大荒之野,才发现自己其实离不开人群,十分惧怕独自面对那个生于斯、寄于斯、是为生命之本的自然之父。

乌云笼罩的雪山
[attach]242912[/attach]

村庄的温暖
[attach]242913[/attach]

枸杞子
[attach]242914[/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20 15:57
请教版主,我接着要发西王母瑶池图文,怎么老是显示说“含有不良信息”,我这可是纯而又纯的哦。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20 16:10
试发多次,均失败,不明所以。昆仑山西王母瑶池之游可是我此行的高潮哦,可惜无法与网友共享了。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20 21:15
车子绕到宫后,顺着一条沙石小路深入山沟,坑坑洼洼,路况很差,路面只有一些越野车碾出的轮迹,跑惯了城里道路的出租车颠波得格外厉害。李师傅嘴里哦哟哦哟叫了几声,却没有二话,只是放缓速度,谨慎驾驶,尽量避开一些石头和沟坎。好在就我们一辆车,不愁交会,慢慢开就是了。山口两边的岩壁别具一格,有如天然的城墙,还有“城堞”。沟底一条河流,从草甸和沙滩中蜿蜒而来,水量相当丰沛。回头查了,才知此处即“昆仑山门”,河即“昆仑河”。倏忽间,我们已经来到了昆仑山腹地。庄周梦蝶,栩栩然也,知蝶不知周也,觉来还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那一片刻的我,真有点魂魄出窍的感觉!不相信自己已经置身于想望许久的灵山宝地。
但心里又不踏实,网上说格尔木到瑶池有250公里,据此推算,似乎不对,那两位军人怎么说进山只有40公里?果然,跑了一个多小时,差不多有40多公里了吧,仍不见踪影,也没个路标指示,愈加疑虑重重,担心如此路况果真还远的话,司机会打退堂鼓,万一车子出毛病或油不够,那可惨了!终于遇到一牧羊人,他说还有一半路。而行程记录已经有五十多公里。我都有些犹豫了,看到前面一片干涸的湖面,河水从湖面一侧流过,便说似乎有点像,是否枯水期的缘故?这时,才发现李师傅实在是个厚道人,他说没看到路标总还没到,继续走吧。竟无一句怨言。妻和我都十分感激,说,我们这辈子也只来一次,让你辛苦,我们不会亏待你的。他则说,只要你们玩好,不说钱的事。又跑了半个来小时,见到一块导游图示牌,仔细看了,找到了目的地,离瑶池还有35公里,瑶池就在路尽头!李师傅说,心里有底,就不怕了。咬了几口干粮,继续赶路。我们庆幸今天遇到了一位好司机。其实李师傅才35岁,性格乐观、健谈,一路上,妻和他拉家常,他问杭州的情况、沿海打工的机会,看了妻在AP上保存的照片,说,杭州真美,有机会也去旅游一下。他很喜欢听妻说些家务事,也很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他去过西藏,却没去过沿海地区。他其实很满足自己现在的生活,说自己的妻子模样儿挺俊,性格很温和,在家种枸杞子,一年也有几万元收入,有个儿子,9岁,读书很好,也听话。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20 21:21
这一路看过来,发现这条旅游线路真是选对了。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观赏过雪山!在格尔木城里就能看到远处的雪山,而进了这条山沟,两边雪峰连绵不绝,近在咫尺。尤其是南山背阴雪更厚,雪峰连天,白雪与白云相偎相拥,与蓝天碧空交相辉映,那种高洁、华贵、超凡脱俗,令人心驰神往!右边向阳山峰雪少一些,山势却常有突兀之处,有的岩体就像盘根错节的老树(李师傅别出心裁地比之为敦煌的“飞天”)。道路呈缓坡向上,两侧草甸渐行渐宽,雪山愈形高远,雪山外面还有雪山,浩茫中藏着深邃。不可思议的是,在一面深厚的雪坡上,居然还有一条弯弯扭扭的足印,是人形还是兽迹,不得而知……仅凭这一路雪山的气象,此行的景观价值就物超所值绰绰有余!没有遇到一个游人,只有问过路的那位牧羊人,是藏民,守着一大片羊群,问他有多少头,他说有1200头,能卖1000多元一头,届时会有人来收购。算算,这群羊价值上百万。当然,养大一头羊不是一年,通常需要二三年。李师傅说这里的藏人有钱,但都喜欢把钱往庙里送。想象得出牧羊人的生活是极其枯燥乏味的,成天对着这些不会说话的牲口,一年到头看到的就是雪山、草甸,尽管这里的雪山草甸对我们这些远方的游客充满魅力,对牧羊人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所以,那位全身包裹着皮衣只露出半张脸的藏民见到我们居然灿然一笑,很乐意回答我们的问题。草甸深处还见到几处白色帐篷,有牦牛群。归途中遇到进山的越野车,装满食物和日常生活用品,显然是牧人从城里购物回来。据说,如今年轻的藏民也住城里了,放牧的大都是老人,年轻人只负责定时往牧场送生活补给。
“看,前面有野驴!”李师傅指点。果然两头野驴跑得飞快。我急忙下车,拉近镜头,刚好它们站住了,拍得很清晰。驴通常都笨,野驴却显得天真烂漫,跑一阵,就停下对着我们看。不一会又遇见了四只藏羚羊,比野驴更敏捷、灵巧,也是飞奔一阵,站住,直直地盯着我们。李师傅停下车,让我们尽兴拍。之后,藏羚羊一群一群出现,多的有十来只。
李师傅还看见一头狼,急忙招呼时,那狼已一瞬而过,来不及拍了。路上还拍到一只秃鹫,停在荒滩上凝神注目,一动不动,忽而振翅飞腾,那张开的翅膀特别宽大。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20 21:26

青藏公路上看雪山
[attach]242946[/attach]

格尔木河
[attach]242947[/attach]

[attach]242948[/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20 21:29

雪山、草甸和羊群
[attach]242950[/attach]

近距离观赏雪山
[attach]242951[/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20 21:32

野驴
[attach]242952[/attach]

藏羚羊
[attach]242953[/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21 14:48
经过一段过水路面,有许多乱石和高低不平的泥堆,幸亏是李师傅的出租车,换作我的奥迪很难过去。此时,居然遇到一辆迎面而来的越野车,窗口探出个头来,原来是道士,告诉我们就5公里了,见有来客,他便调转车头随我们回去。
哈,看到了,终于看到了货真价实的西王母瑶池!“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西王母瑶池藏得也真够神,谁会想到一颗明珠会遗落在浩渺无涯的昆仑山里呢。仙境啊,奇幻莫名的仙境!四周雪山环抱,银装素裹,平地上居然也是白皑皑的积雪,雪光更衬出蓝天之蓝,蓝天更衬出白云之白。雪地边缘便是波光粼粼的湖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湖对面沿山脚浮动的一线碧绿——那是一种翡翠一般的绿,沁人心脾的绿!近处湖面由淡绿而至深蓝,延向湖心,则是一层蓝、一层白、一层墨,在阳光下线条分明。可惜波纹密集,雪山的倒影都被微风吹散了。好长的瑶池啊,我们站在靠东头的位置,湖面向西一直伸展到雪山的腹地,看不到头。由于差不多站在同一水平面,也估摸不出这湖有多宽。背靠着雪山,面对的却是一幅宽广的盆地,盆地两侧依然是雪山,这样一种风水地势,真的只配天上的王母娘娘享受啊。

雪地、雪山无界
[attach]242957[/attach]

这就是西王母瑶池啊
[attach]242958[/attach]

[attach]242959[/attach]

[attach]242960[/attach]
一下车,我们就大呼小叫着奔向湖边,迫不及待朝四面八方拍照,拍景,拍人。一阵剧烈活动,全然为忘却了要提防高原反应,事实上似乎也没什么感觉。湖边有石碑标志,这里可是有海拔4370哪。再静下来看水、看山、看雪、看云、看天,感觉真的来到了一个梦幻世界,上下天光、云影、雪色、水声如星河流转、交融,似在太空中奏起一曲无声的交响乐。那是天籁,那是哈达,那是西王母美丽的素颜!想像亿万斯年来,这水、这山、这云、这天、这地长相厮守,相知、相得而默默无语,那一份安祥,那一份宁静,那一份与世隔绝的清高,那一份天地合一的空灵,令人陶醉,令人迷失,令人不知心之所终。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李商隐《瑶池》)《穆天子传》载:“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周穆王当年为何没能偿愿与西王母再会于瑶池之畔呢?他真傻呀,作什么帝王之尊,与有情人缠绵于如此仙境,岂不比困守普天之下的王土更快意人生?
…………
昆仑山西王母瑶池之游,堪称大西北之行的高潮。有幸在景区开发前一探秘境,这样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据说国内称作西王母瑶池的地方有好几处,包括青海湖,但此处的瑶池更接近记载和传说,因为西王母就住在昆仑山里。目前除了那条简易公路,瑶池基本上处于原生状态,就是湖边立了块石碑,有一间临时搭建的小屋权充道观。老道途中折回,就是来为我们开道观的,我捐了100元,他替我敲了几下铜磬。李师傅作为当地人,也是初次见识瑶池真面目,从来只送游客不观景的他此刻也很兴奋,与我在刻着“西王母瑶池”的石碑前合了影,还十分虔诚地到小道观里跪拜叩头,拿了几块钱捐上。老道说自己是河南焦作人,是瑶池及附近玉虚宫的道长。他来这里已7年了,说家里也有孩子,是离婚后才出家为道的。
老道告诉我们,瑶池最深处有 110(事后查对资料,最深处为107米,长12公里,宽5公里)。这里的雪山常年不化,我们来得巧,昨晚刚下了一场雪,所以平地也成了雪原。
我以为格尔木的西王母瑶池很值得开发,凭其一路的雪山、草甸、河流、蓝天白云更有这高山湖泊,加上昆仑山的背景,相信其价值不亚于九寨沟等全国著名景区。不过,我又有一点私心,担心一旦开发,路上的藏羚羊、野驴等野生动物就看不到了,而我的“独家报道”也将随之失去意义。回来与几位去过格尔木的朋友交流,有到过昆仑山口的,却没一个到过瑶池的。还是让它作为神仙畛域留着吧,人类不要涉足,不要去冒犯它、打破它,那样更好。

世外之纯
[attach]242961[/attach]

[attach]242962[/attach]
赶上好天气,昨日格尔木还有雨,本以为瑶池海拔4千米以上会很冷,谁知晴天丽日,微风徐拂,带来的棉衣根本用不上。在雪地里跑来跑去,也没有丝毫高山反应。妻又用IP视频拍了一圈,还自作解说,只是稍稍有些气喘。
感谢淳朴的李师傅,不辞辛劳把我们带到了仙境。出山一路下坡,速度比进山时快得多,仍跑了两个半小时。半途,天空一块阴云飘来,居然下起雪来,车窗上沾了点点雪花,一会又洒下了串串雨滴,而乌云四周依然是阳光灿烂。李师傅说昆仑山里的气候就是这样变化多端。一百多公里的山沟,里面手机没信号,直到山口,李师傅的手机才响了,是他老婆打来的,说从1点多打起,打了三个也没回音,都急了,本来说是到昆仑山口的,那里是有信号的。昆仑山口来不及去了,看过瑶池就满足了。妻和我商定,表示一点心意,给他1000元。他倒是没推辞,但明显很开心,口口声声夸我们好。我们说这也是缘分,给他留了电话,请他有机会到杭州来。他说过些天会打电话问我们是否到家了。快到市区,进加油站加油,发现一个轮胎破了,好险,没坏在山里。李师傅动作利索换上备胎,送我们至宾馆,已是8 时。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21 14:54
西王母瑶池游全文重发一次:
9.16到格尔木,就想看两个景点,一是昆仑山口,一是昆仑山里的西王母瑶池。昆仑山乃万山之祖,中国古代神话的摇篮,亲临其境可是我的夙愿哦。
头晚向酒店咨询,有一男青年推荐一辆七座面包车,开价1000元,嫌贵,对这种社会车辆也不放心,婉言谢绝了。早饭后就在街边叫住了一辆出租车,车主是个黑黑胖胖的汉子,说到瑶池来去400元,去昆仑山口再加200元,共600。与我在网上看到的价码差不多,觉得这汉子还憨实,成交。9点半出发,这里出租车出城规定甚严,还要办理出城通行证,司机除了出示驾照、行驶证,还要什么资格证,乘客也要复印身份证。想来这是对驾驶员和乘客的保护,添点麻烦也能认可。
车行一小时,到纳赤台(地图上见不到的小镇,实为进藏车辆的补给点),司机说这里生产雪山矿泉水,妻去买,却没货,买的还是我们浙江的“农夫山泉”。沿青藏国道继续前行, 路上遇到的都是进藏的大货车、油罐车。到一山口,路边有一座新建的道宫,司机说到了,果然有牌子写着西王母瑶池景区,但除一道宫,别无所有,连一片池塘大的水面都没有,这怎么会是瑶池?与我网上看到的图片完全不同。正好遇上两个穿迷彩服的青年军人,上前打听,他们说瑶池还在山里面,沿宫墙外沙石路进去40公里,就到了。司机没听说过,道是以前都是送到这里为止的。我和他商量,再加100元,送我们跑一趟。司机姓李,倒是爽快,说钱没关系,你们这大年纪老大远地赶来,总要让你们玩得高兴。
车子绕到宫后,顺着一条沙石小路深入山沟,坑坑洼洼,路况很差,路面只有一些越野车碾出的轮迹,跑惯了城里道路的出租车颠波得格外厉害。李师傅嘴里哦哟哦哟叫了几声,却没有二话,只是放缓速度,谨慎驾驶,尽量避开一些石头和沟坎。好在就我们一辆车,不愁交会,慢慢开就是了。山口两边的岩壁别具一格,有如天然的城墙,还有“城堞”。沟底一条河流,从草甸和沙滩中蜿蜒而来,水量相当丰沛。回头查了,才知此处即“昆仑山门”,河即“昆仑河”。倏忽间,我们已经来到了昆仑山腹地。庄周梦蝶,栩栩然也,知蝶不知周也,觉来还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那一片刻的我,真有点魂魄出窍的感觉!不相信自己已经置身于想望许久的灵山宝地。
但心里又不踏实,网上说格尔木到瑶池有250公里,据此推算,似乎不对,那两位军人怎么说进山只有40公里?果然,跑了一个多小时,差不多有40多公里了吧,仍不见踪影,也没个路标指示,愈加疑虑重重,担心这样的路况果真还远的话,司机会打退堂鼓,万一车子出毛病或油不够,那可惨了!终于遇到一牧羊人,他说还有一半路。而行程记录已经有五十多公里了。我都有些犹豫了,看到前面一片干涸的湖面,河水从湖面一侧流过,便说似乎有点像,是否枯水期的缘故?这时,才发现李师傅实在是个厚道人,他说没看到路标总还没到,继续走吧。竟无一句怨言。妻和我都十分感激,说,我们这辈子也只来一次,让你辛苦,我们不会亏待你的。他则说,只要你们玩好,不说钱的事。又跑了半个来小时,见到一块导游图示牌,仔细看了,找到了目的地,离瑶池还有35公里,瑶池正在路尽头!李师傅说,心里有底了,就不怕了。一同咬了几口干粮,继续赶路。我们庆幸今天遇到了一位好司机。其实李师傅才35岁,性格乐观、健谈,一路上,妻和他拉家常,他问杭州的情况、沿海打工的机会,看了妻在IP上保存的照片,说,杭州真美,有机会也去旅游一下。他很喜欢听妻说些家务事,也很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他去过西藏,却没去过东南沿海地区。他其实很满足自己现在的生活,说自己的妻子模样儿不错,性格很温和,在家种枸杞子,一年也有几万元收入,有个儿子,9岁,读书很好,也听话。
这一路看过来,发现这条旅游线路真是选对了。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观赏过雪山!在格尔木城里就能看到远处的雪山,而进了这条山沟,两边雪峰连绵不绝,近在咫尺。尤其是南山背阴雪更厚,雪峰连天,白雪与白云相偎相拥相融,与蓝天碧空交相辉映,那种高洁、华贵、超凡脱俗,令人心驰神往!右边向阳的山峰雪少一些,山势却常有奇特之处,有的岩体就像盘根错节的老树(李师傅则别出心裁地比之为敦煌的“飞天”)。道路呈缓坡向上,两侧的草甸逐渐宽广,而南面的雪山愈形高远,可以看到雪山外面还有雪山,山更高,峰更奇——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一面深厚的雪坡上,居然还有一条弯弯扭扭的足印,是人还是兽迹,不得而知……仅凭这一路雪山的气象,此行的景观价值就绰绰有余!没有遇到一个游人,只有问过路的那位牧羊人,是藏民,守着一大群绵羊,问他有多少头,他说有1200头,能卖1000多元一头,届时会有人上门来收购的。算算,这群羊价值上百万。李师傅说这里的藏人有钱,但都喜欢把钱往庙里送。而一头羊养大通常需要二三年。设想牧羊人的生活也是极其枯燥乏味的,成天对着这些不会说话的牲口,一年到头看到的就是雪山、草甸,尽管这里的雪山草甸对我们这些远方的游客充满魅力,对牧羊人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所以那位全身包裹着皮衣只露出半张脸的藏民见到我们居然灿然一笑,很乐意回答我们的问题。草甸深处还见到几处白色帐篷,有牦牛群。归途中遇到进山的越野车,装满了食物和生活用品,显然是牧人从城里购物回来。据说,如今年轻的藏民也住城里了,放牧的大都是老人,年轻人只负责定时往牧场送生活补给。
“看,前面有野驴!”李师傅指点。果然两头野驴跑得飞快。我急忙下车,拉近镜头,刚好它们站住了,拍得很清楚。驴通常都笨,野驴却显得天真烂漫,跑一阵,就停下对着我们看。不一会又遇见了四只藏羚羊,比野驴更敏捷、灵巧,也是飞奔一阵,站住,直盯着我们。李师傅停下车,让我们尽兴拍。之后,藏羚羊一群一群出现,多的有十来只。李师傅还看见一头狼,急忙招呼时,那狼已一瞬而过,来不及拍了。
路上还拍到一只秃鹫,停在荒滩上凝神注目,一动不动,忽而振翅飞腾,那张开的翅膀特别宽大。
经过一段过水路面,有许多乱石和高低不平的泥堆,幸亏是李师傅的出租车,换作我的奥迪很难过去。此时,居然遇到一辆迎面而来的越野车,窗口探出个头来,原来是道士,告诉我们就5公里了,见有来客,他便调转车头随我们回去。
哈,看到了,终于看到了货真价实的西王母瑶池!“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西王母瑶池藏得也真够神,谁会想到一颗明珠会遗落在浩渺无涯的昆仑山里呢。仙境啊,奇幻莫名的仙境!四周雪山环抱,银装素裹,平地上居然也是白皑皑的积雪,雪光更衬出蓝天之蓝,蓝天更衬出白云之白。雪地边缘便是波光粼粼的湖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湖对面沿山脚浮动的一线碧绿——那是一种翡翠一般的绿,沁人心脾的绿!近处湖面由淡绿而至深蓝,延向湖心,则是一层蓝、一层白、一层墨,在阳光下线条分明。可惜波纹密集,雪山的倒影都被微风吹散了。好长的瑶池啊,我们站在靠东头的位置,湖面向西一直伸展到雪山的腹地,看不到头。由于差不多站在同一水平面,也估摸不出这湖有多宽。背靠着雪山,面对的却是一幅宽广的盆地,盆地两侧依然是雪山,这样一种风水地势,真的只配天上的王母娘娘享受啊。
一下车,我们就大呼小叫着奔向湖边,迫不及待朝四面八方拍照,拍景,拍人。一阵剧烈活动,全然为忘却了要提防高原反应,事实上似乎也没什么感觉。湖边有石碑标志,这里可是有海拔4370哪。再静下来看水、看山、看雪、看云、看天,感觉真的来到了一个梦幻世界,上下天光、云影、雪色、水声如星河流转、交融,似在太空中奏起一曲无声的交响乐。那是天籁,那是哈达,那是西王母美丽的素颜!想像亿万斯年来,这水、这山、这云、这天、这地长相厮守,相知、相得而默默无语,那一份安祥,那一份宁静,那一份与世隔绝的清高,那一份天地合一的空灵,令人陶醉,令人迷失,令人不知心之所终。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李商隐《瑶池》)《穆天子传》载:“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周穆王当年为何没能偿愿与西王母再会于瑶池之畔呢?他真傻呀,作什么帝王之尊,与有情人缠绵于如此仙境,岂不比困守普天之下的王土更快意人生?
…………
昆仑山西王母瑶池之游,堪称大西北之行的高潮。有幸在景区开发前一探秘境,这样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据说国内称作西王母瑶池的地方有好几处,包括青海湖,但此处的瑶池更接近记载和传说,因为西王母就住在昆仑山里。目前除了那条简易公路,瑶池基本上处于原生状态,就是湖边立了块石碑,有一间临时搭建的小屋权充道观。老道途中折回,就是来为我们开道观的,我捐了100元,他替我敲了几下铜磬。李师傅作为当地人,也是初次见识瑶池真面目,从来只送游客不观景的他此刻也很兴奋,与我在刻着“西王母瑶池”的石碑前合了影,还十分虔诚地到小道观里跪拜叩头,拿了几块钱捐上。老道说自己是河南焦作人,是瑶池及附近玉虚宫的道长。他来这里已7年了,说家里也有孩子,是离婚后才出家为道的。
老道告诉我们,瑶池最深处有 110(事后查对资料,最深处为107米,长12公里,宽5公里)。这里的雪山常年不化,我们来得巧,昨晚刚下了一场雪,所以平地也成了雪原。
我以为格尔木的西王母瑶池很值得开发,凭其一路的雪山、草甸、河流、蓝天白云更有这高山湖泊,加上昆仑山的背景,相信其价值不亚于九寨沟等全国著名景区。不过,我又有一点私心,担心一旦开发,路上的藏羚羊、野驴等野生动物就看不到了,而我的“独家报道”也将随之失去意义。回来与几位去过格尔木的朋友交流,有到过昆仑山口的,却没一个到过瑶池的。还是让它作为神仙畛域留着吧,人类不要涉足,不要去冒犯它、打破它,那样更好。
赶上好天气,昨日格尔木还有雨,本以为瑶池海拔4千米以上会很冷,谁知晴天丽日,微风徐拂,带来的棉衣根本用不上。在雪地里跑来跑去,也没有丝毫高山反应。妻又用IP视频拍了一圈,还自作解说,只是稍稍有些气喘。
感谢淳朴的李师傅,不辞辛劳把我们带到了仙境。出山一路下坡,速度比进山时快得多,仍跑了两个半小时。半途,天空一块阴云飘来,居然下起雪来,车窗上沾了点点雪花,一会又洒下了串串雨滴,而乌云四周依然是阳光灿烂。李师傅说昆仑山里的气候就是这样变化多端。一百多公里的山沟,里面手机没信号,直到山口,李师傅的手机才响了,是他老婆打来的,说从1点多打起,打了三个也没回音,都急了,本来说是到昆仑山口的,那里是有信号的。昆仑山口来不及去了,看过瑶池就满足了。妻和我商定,表示一点心意,给他1000元。他倒是没推辞,但明显很开心,口口声声夸我们好。我们说这也是缘分,给他留了电话,请他有机会到杭州来。他说过些天会打电话问我们是否到家了。快到市区,进加油站加油,发现一个轮胎破了,好险,没坏在山里。李师傅动作利索换上备胎,送我们至宾馆,已是8 时。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21 14:57
呵呵,总算找出了被屏闭的关键词!天哪!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23 19:01
9.18青海湖还是值得一看。万顷碧波,浩瀚无垠。湖边有广袤的草原,牛羊遍野。远处祁连山脉的雪峰,虽然不及昆仑山雪厚雪白,衬着湖光,不失为一道壮观。这个季节,大片的青稞黄了,荞麦尚青。意外的是江西沟一段居然还有盛开的油菜花,面积虽不大,在秋阳映照下却分外灿烂,引来许多过往车辆停车拍摄。有主人前来要求收费,显然这种迟开的油菜花是特意栽培的,可是无人搭理,更无人主动付费,这种全方位开放的景点的确也不适合收费,明年这时候是否还有油菜花供人欣赏就难说了。而我的最大收获还是拍到了湖边的鸟群——远远看到湖边有些白点,用相机拉近,以为是天鹅,就赶过去看个究竟。踩着湖边草地、沼泽,一脚深、一脚浅,大约走了上千米,听见了各种不同的鸟叫声,抓拍了许多镜头。再凑近些,看得愈加真切,似有大群的白天鹅,还有灰天鹅,有两只扑腾着翅膀,但没飞起来。再要往前走,沼泽地成了连片的水洼,只得作罢。想想真不该去打扰鸟类,它们选择这地方落脚,正是因为人迹罕至,才有它们享受的自由。正往回走,妻叫我快回头看,转过身,只见一群白天鹅已经飞上长空,赶快拉出相机把这珍贵的一幕拍了下来。真是上天的眷顾,那么多来往的游客错过了,却让我看到了!——可是,回来放大图像,却发现摄取的并不是天鹅,而是大雁,还有野鸭、鸳鸯之类。不过,也很好看,特别是野鸟不受人类惊扰的悠游自在的快乐情态,让人好感动。
青海湖虽是咸水湖,而每时每刻蒸发的水气足以滋养一方水土,这里的土地不长树,却长草、长青稞、长油菜。这里的牧民(多系藏人)牛羊养得多,经济富裕,家家都有越野车、摩托车,牧民穿的藏袍颇为华丽。

[attach]242972[/attach]


[attach]242973[/attach]

[attach]242974[/attach]

[attach]242975[/attach]

[attach]242976[/attach]

[attach]242977[/attach]

作者: 群培旺堆    时间: 2014-11-24 19:41
沉钟 发表于 2014-11-20 21:32
野驴

好多藏野驴和白屁股羊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26 15:37
9.19为了次日少赶点路,宿乐都。小县城,街上尘土飞扬,找了一家庭旅馆,将就一夜。门前倒是正对着湟水,浊流滚滚。
500来公里,下午230赶到平凉崆峒山,索道登山,爬坡主要是“上天梯”,360级石阶,很陡,但比武当山省力多了。景区精华是山顶的皇城,保留了较多古建筑的原貌。总体感觉,此山的道教宫观依山就势,坐拥形势之妙,大宫小观,各具特色。“上天梯”后是“朝天门”,路从岩洞中穿过,俗云此即崆峒山名之来历。其实,按《史记》等古书说法,“崆峒”即“空同”,是人名,为周时一个强大氏族部落的首领。
文献中颇有影响的是黄帝登临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的故事。《庄子·在宥》:“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要?’广成子说:‘尔治天下,云不待簇而雨,木不待黄而落,奚足以语至道哉!’黄帝退,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见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从下风膝行而前,再拜,请问治身奈何而可长久?广成子蹙然起身曰:‘善哉问乎!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岁吾形未尝衰’。”看来,这位广成子是个通晓治国兼养生之道的神人。山上还真有一处广成子曾经栖居的岩穴。
而我对广成子的兴趣,更在于当地民间的一个传说:崆峒山上有个玄鹤洞,洞内住着一对仙鹤。相传广成子在此修炼时,随身带有一对童男童女,两个少年天天耳鬓厮磨,日久生情,把师傅交待的工作也耽误了。广成子发现了,叫来斥问:“你们还要不要修炼成仙?”两个童子又是羞愧,又割舍不下私情,广成子见状,就说:“既然你们凡心不死,难成大器,你们就留在山上过凡夫俗子的生活吧!我给你们一个机会——”随手一挥拂尘,悬崖上便现出一洞天福地,广成子说:“你们从此要化为一对仙鹤,这洞里吃的用的什么都有,但你们不可只顾自己吃喝玩乐,要多多帮助山上山下的穷人,世间有什么不平之事,要及时向我报告。”说毕,踩着云朵上天去了。两个童子对着师傅拜了又拜,从此结为夫妻,天天在美丽的崆峒山上飞翔,并为游人指路,为山民送水捎药。
广成子是神仙,却通人性,解风情。他是研究养生的,主张清静无为,但知道常人事实上做不到,而生命本来有着比长寿乃至长生不老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他不强人所难。
此次大西北游,有意结笔于崆峒山,我心默默亦寓寄托。人生忽忽,汨余若将不及兮,而我于生命之道依然懵懵。那种对环境的不适感,转而表现为内心的自我冲突,总是使我不能自拔。旅游让我暂时放松、放下,但毕竟未能达道、悟道,无法破茧而出。无缘得见广成子,今生今世,想必只能以一具凡俗之躯了此残生了。
夜宿平凉,洗车店老板告诉我:崆峒山古建筑文革中破坏严重,盖因当时红卫兵大串连,东上延安,西上六盘山,都要经过平凉,红卫兵朝圣激发的革命热情,一举倾泄到崆峒山的宗教建筑上。只是由于“上天梯”太累,才算保存了山顶的一块。或也是广成子的两只仙鹤在冥冥中护佑的结果吧。

崆峒山玄鹤洞
[attach]243118[/attach]


[attach]243119[/attach]


[attach]243120[/attach]


[attach]243121[/attach]


[attach]243122[/attach]


[attach]243123[/attach]

作者: 沉钟    时间: 2014-11-30 19:27
  9.20归途。早晨7点半从平凉出发,当天赶到信阳。
9.21下午3时回到杭州。闻到满城桂香。
运气真好,一路过来,天天好阳光,等我们转出甘肃,天气预报说新疆、甘肃刮大风了,气温下降10几度。到家当晚,杭城有台风凤凰来袭,下雨了。
有一种由天外回到尘世的感觉。先给老爸打个电话问安,老爸老妈近日都还好,放心了。给小孙子做生日,看着鲜活的小生命,忽然忆起自己是怎样由小到大又忽然变老的。现代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可是活百岁又怎样呢,还不是弹指一挥间么,放到宇宙的尺度,任何界限均可泯平,一切归零。念兹在兹,无非忧老忧小,不免怏怏。
数日间,脑海里还不时盘旋着这一路上的情景:
茫茫大漠,地老天荒,唯有公路上偶而驶过的大货车,还有铁路、电线杆,透露出人类活动的痕迹和些许人气。
有人总结一句:到了新疆,离天近了。
世上各种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样式是如此距离遥远,昆仑山里那个成天默默对着雪山草场和羊群的牧人,他此刻在想些什么?他头脑里有没有想法?塔尔寺和罗布泊沙漠公路旁长跪卧拜的佛教信徒,只是在用身体机械地丈量大地吗,还是在检测人类灵魂的维度?还有那个在无边荒漠中独自踽踽而行的汉子,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没有目标,能否抵达终点?
路人告我:人生是没有几个圈好转的。
最遗憾是没去南疆。南疆有许多地方可玩,那可是古丝绸之路的中心哦,张骞和玄奘们都去过的,那时的人是骑骆驼去的,我居然到了旁边却没去成。对于维族集聚生态的好奇,终于未能敌过那种怯懦的安全考量。偶然起兴去了一趟轮台,孰料返杭第二天,媒体就报出轮台发生连续爆炸案死了6人的消息。没去南疆,究竟是对是错、值还是不值?内心终究有所不甘,一个新的念头又在悄然萌生:早晚还得再去跑一趟!

[attach]243141[/attach]

[attach]243142[/attach]

[attach]243143[/attach]

[attach]243144[/attach]


[attach]243145[/attach]

[attach]243146[/attach]

[attach]243147[/attach]

[attach]243148[/attach]

[attach]243149[/attach]



作者: 五哥    时间: 2015-1-13 15:23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5-1-25 11:10
楼主运气好,在青海湖天气好
偶们上次去的时候,灰蒙蒙的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5-1-26 13:00
拜读完毕,沉钟兄威武
作者: super俏    时间: 2015-2-27 15:46
漂亮
作者: jimyou    时间: 2015-4-26 21:36
有浓烈历史感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