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纪念忘却的纪念 [打印本页]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8:40
标题: 纪念忘却的纪念
本帖最后由 周则江 于 2013-8-29 08:48 编辑

-------转自宁波志愿者笔记

严格来说,这称不上是一次完整地记录。

  2013年8月25日,星期日。在8月15日过后的第十天,我跟随宁波关爱抗战老兵群的热心网友们在天台当地志愿者林华强,平淡优雅(注:第一次参加关爱老兵志愿者)的引导下,探访了四位老兵,四位抗战老兵。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8:43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8:44
对抗战老兵的认识,最早是源自《年代秀》节目,2012年8月31日的那一期,主持人赵屹鸥在节目高潮时段引出了孙冕从事关爱老兵的故事,至此,中国远征军曾经的壮烈事迹、抗战老兵们如今的悲惨遭遇开始敲击我的心灵。

  一段段视频影像,极度震撼人心。电视里,纪录片中,现在还活着的老兵,一个个皆90多岁了,最年轻的也有89了。关爱老兵的工作,是在与时间赛跑。今天还精神矍铄的老人,说不定在哪一次安逸的小憩后,便与世长辞。


  8月25日,探访的第一家:

  老兵-张礼许(91岁)

  张老年轻时曾在宁波集训,知道我们来自宁波,言谈间还讲起那时在宁波,晓得有“新江桥”和“老江桥”。

  老人的居住环境,如图展示的那样。

  我是最后一个步入张老的卧室的,往里面走才发现,这原来是一个灶间。灶台上还铺陈着锅碗瓢盆,有一锅浅浅的锅巴饭。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8:49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8:44
对抗战老兵的认识,最早是源自《年代秀》节目,2012年8月31日的那一期,主持人赵屹鸥在节目高潮时段引出了孙 ...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8:50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8:49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8:51
同去的天台当地的志愿者说,这已经很好了。他们刚来老爷子家的时候,老人吃的是已经馊掉的、发臭且看不出具体形状的“东西”。

  临走的时候,老爷子说,他还能活着,并且真的还活着,他觉得这就够了,“蛮好的!”。

  张老曾经患白内障,看不见东西,在当地志愿者以及深圳的台州商会热心商人的帮助下,动了个手术,成功了!志愿者华强说,老人家重见光明后曾经蹬着一辆三轮车来找他,带了几棵白菜。这天底下再朴素不过的食物,包含了老爷子最深的谢意吧,我想。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8:51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8:50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8:52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8:51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8:52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8:52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8:53
最后,离开时,张老的老伴儿在我们走后,撑着拐杖慢慢走进小屋里去,拿镜头对着她,我很不忍,但还是按下了快门。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8:53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8:52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8:55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8:53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8:57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8:55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8:57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8:57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8:58
8月25日,探访的第二家:

  老兵-施仁政(92岁)

  施老的名字,很特别。或许,父辈对他的期望就是这样的直白——施 仁 政!

  老爷子住的屋子很不起眼,走进去,有一股味道。

  或许,这对志愿者来说,已经算不了什么了。至少,施老还能睡在床上,能摸索着喝牛奶、吃饼干。听志愿者说,曾经见过躺在地上睡觉的老兵,那是真的惨,前两年也过世了。

  我想,生而为人,要的东西会有很多:食物、健康、财富、水、子女、配偶、乐趣、期许、成就感等等。对老兵而言,或许现在只剩下食物和水了,只要能维持生命基本所需即可。但是,老人要的恐怕还不只仅是这些,我相信。还有一样东西,他们心心念念了很多年,一直没得到。他们至死都在乎的东西。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8:58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8:58
8月25日,探访的第二家:

  老兵-施仁政(92岁)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8:59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8:58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8:59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8:59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00
曾踏上战场的双脚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01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8:59



                      这是曾经保家卫国的双手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01
老兵施仁政的眼睛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看不见了,医治不好,据说是青光眼。老爷子就这么一个人,伛偻着躺在还算宽敞的床上,旁边放着马桶、溺器。床上凌乱不堪,被子泛黄了。我还是拍了照,无意冒犯,只是每个人都会老,不晓得我们老去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向施老这样,一个人在夏季的中午,在路边的一栋房子里,孤零零地躺着,没有空调,不开电扇。就这么躺着,他甚至没有电视、收音机作伴。至少,他还有一位养女,留下了满满一锅粥,还有了第四代,或许,这也是一种幸运。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04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01
老兵施仁政的眼睛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看不见了,医治不好,据说是青光眼。老爷子就这么一个人,伛偻着躺 ...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04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04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05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04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05
这位黄埔老兵,多才多艺,雕刻、绘画,能文能武。老屋里的手工床,精美的雕刻都出自他本人之手,我有幸看到了他与好友的私信,其实,不应该。但我想,老爷子应该不会介意。对不住了。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06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05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06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06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07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06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07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07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08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07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09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08

8月25日,探访的第三家:

  老兵-袁祥彬(
93岁)

  这位老兵在网络上的信息较之前几位多一些。有生之年,我竟然还能见到在世的中国远征军,亲触历史,何等有幸。

  老爷子精神不错,也比较爱讲、会讲,得知我们来自宁波,老爷子时不时地叨念:“我还有几个黄埔的同学是宁波人,不知道在哪里了。”是啊,不知道在哪里了,不敢想象,无法想象,我们也不知道。

  在网上找到一篇袁老的自述,也不知出处是哪。姑且借来一用,这些当年出生大户人家、有着高学历、高智商,俊朗外表的年轻人,就是时下典型的“高富帅”啊~~~人生的道路千百重,一个选择,一段人生,一种际遇,一辈子。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10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09
8月25日,探访的第三家:

  老兵-袁祥彬(93岁)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10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10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11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10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11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11

老人自述:

  我天台中学初中毕业后,一直在育青中学读高中。全国抗战爆发后,天台也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我在辛亥革命志士陈钟祺(我的舅公,即奶奶的兄弟)的家里,看到了《东南日报》上刊载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招新生的广告和陈老当年同科秀才、保定军校二期毕业生、时任五省招生办主任应西少将要求协助招生的信函。我当即要求参加应试,后来闻讯一起去的有20多位青年,这年我17岁。

  我们先是乘汽车到金华,然后转火车至江西上饶,在敌机骚扰高炮射击声中完成了考试。之后,我们随着苏浙闽皖赣2000多人的队伍,开始了为期数月的长途跋涉。行军队伍避开敌我交火的南昌,取道临川、新余、分宜、萍乡、醴陵,绕道至长沙,接着乘火车到广西桂林,再辗转贵州贵阳、重庆,最后到达成都。由于日军到处狂轰烂炸,一路上艰苦备尝,苦不堪言。

  由于我当时年纪太轻,在军校复试后被分到学生队学习,后编入第17期第二大队。当时在成都的就2 个大队,一大队设在草堂寺,我们二大队设在青羊宫,二大队队长叫张建冲(东北人,黄埔14期)。军校毕业后,我被分到重庆防空司令部(住朝天门),长官是美国留学回来的临海人,名字记不清了。时流传“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有志青年参加中国远征军,有好多大专院校毕业或未毕业的学生响应参加,那时我也积极报名并参加了中国远征军。

  我们从成都乘飞机经喜马拉雅山到印度丁江机场,每架飞机只能坐30来个人。到印度后,我被编入中国远征军新6军军部情报队,担任区队长,军长廖耀湘。我们情报队的任务是作战时负责侦察敌情,整训时保护军部驻军的安全。在印度作战有雨季和晴季之分,雨季时天天下雨,到处是水,还有虫子猛兽,不适宜打仗;晴季才是打仗的好时机,此时溪滩基本没水,就成了我们穿越丛林的路道,许多给养车都是沿着溪滩前进的,不过大都的给养运输,是通过美国工兵造的枕木公路运输,几十公里的路全是枕木铺成。那时部队给养实行尉兵给养制,即尉官和普通士兵的伙食一样,每天吃的是罐装的牛、羊、猪等罐头肉,蔬菜也全是罐装的干菜、白菜干、土豆干、干豆等。要想吃新鲜蔬菜,必须拿半成新的衣服、鞋子或米跟当地的野人(未开化的人,我们叫其为山头人,他们都居住在山头上)交换。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13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11
老人自述:

  我天台中学初中毕业后,一直在育青中学读高中。全国抗战爆发后,天台也掀起了抗日救亡 ...

探访间歇,老人看到电视里凤凰台的新闻。



  说了你们可能不相信,我们都是住在树上的,每个人身上都涂满防蚊药,每个人除了一个背包外,还有一把独特的开路刀,枪是美式冲锋枪、卡宾枪或者步枪,我当时携带的是卡宾枪。特别要提一下的是每人一件的雨衣,既可以避雨,夜里宿营时可以当帐篷,还可以吊在树上当吊床睡觉。那时前边有鬼子,身边有毒虫猛兽,有一种吸血的蝗虫特别多,在水里追人吸血,蚊子是成群成群的,野兽就更多了。如果尸体当天没能抢回来,第二天就别想见尸首了,我们战友间都互相留了遗言,如果谁能活着回去,就是骨头也要帮忙带几根回祖国去。

  我在印度2 年多时间,经常进行军事训练,主要训练森林战术。44年春天左右,我们部队从印度开始反攻,先后打下克老缅、孟拱等地方,再打到密*****(敌军总指挥部),我们几乎把密*****炸平,日本人退走。那时重庆告急,我们被紧急召回,从印度丁江空运到云南沾益军用机场,之后再空运到湖南芷江机场,到芷江后,我们一个营奉命接防当地一个团的驻地,该团长起先不肯交出驻地,当他看到我们将装备开进去时,都傻眼了,才将驻地交接给我们。日本人投降后,我们又空运到南京去接收南京,在南京新街口地方,举行了日本人投降签字仪式,我们部队负责警戒。

  在南京几个月后,部队调到上海港湾接防日本海军司令部,又几个月后,接到上级命令,说是部队要调往沈阳,那时廖耀湘被任命为沈阳集团军司令。几个战友一起商议,都认为日本人投降了,没必要再打下去。经历过那么多苦难,我也不愿再打仗了,于是就请假回家。

  回家后,曾在家学过裁缝,开过裁缝店,因生意不好到上海谋生。解放后,我被套上了历史反革命的罪名,家里房产被分光,那时几乎一年一个运动,吃尽苦头。1958年我被送到青海湖农场进行劳动改造,直到*****才回到天台。(完)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16
8月25日,探访的第四家:

  老兵-叶继全(注:身份证名字是叶季全)
  自述(仿)

  我是一名老兵,抗战爆发后,被拉了壮丁。

  但我知道,这是同日本鬼子打仗,我是中国人,我应该打。

  我只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我不是黄埔毕业的,那又怎样。

  我的工作是挑子弹。我在余杭和日本人打,后来,胜利了,我们还接收了日军的装备。

  再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现在,我的儿子在照顾我,我97岁了。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16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16
8月25日,探访的第四家:

  老兵-叶继全(注:身份证名字是叶季全)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17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16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17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17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18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17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18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18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19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18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19
周则江 发表于 2013-8-29 09:19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3-8-29 09:20
后记:此番出行,网友“东白山探索者”携家带口前往,无论精神还是物质,都显现得极为热忱。对年幼的孩子而言,意义重大,对老人家来说,更显得可贵。钱的多少不能用来衡量感情,但还是向这样的行动致敬!



作者: 我心依旧    时间: 2013-8-29 16:30

作者: 岛主    时间: 2013-8-30 14:48
携家带口的不多,赞。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