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85|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易被误读?友邦惊诧? 上海专家吴友富建议不再以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8: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class="tablebody2" width="90%" border="0"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tbody><tr><td width="100%"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20pt;"><img alt="发贴心情" src="http://www.1911.cn/bbs/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8.gif" align="absMiddle" border="0"/>&nbsp;<b><font color="#ff0000">易被误读?友邦惊诧?&nbsp;上海专家吴友富建议不再以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font></b>
                                        <hr size="1"/><br/><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class="box-title-treecontent"></td></tr><tr><td class="box-content"><div><img src="http://202.205.177.9/edoas/include/edithtm/showimage.jsp?imageid=679&amp;imagetype=image/jpeg" style="CURSOR: pointer;" alt=""/><br/>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教育研究会副主任吴友富<br/><br/><br/>  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br/><br/><br/>  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然而,“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br/><br/>  考虑到包括“龙”在内的一些中国形象标志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招致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吴友富建议,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可以在空间上分块,在时间上分段。在顾及历史因素的同时,考虑当代的时代特色,考虑到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不同文化特色与特征。此外,还要有所考虑到民族、宗教信仰和地域文化等因素。 <br/><br/>  吴友富指出,西方世界对东方佛教和儒家文化是心存偏见的。而其实中国的儒释道三家,追求的是修身养性,倡导的是以民为本,天人合一,充分体现出了人性。因此,在重塑和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时,应该非常重视和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面形象和积极元素,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重塑出能够真正代表当今中国形象的标志物和载体。 <br/><br/>  就中国国家形象品牌构建的实现途径,吴友富表示,要通过大力宣传、挖掘和阐释类似“龙凤呈祥”、《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中国历史上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来形象化地表达出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追求美好、祥和的理念与民族文化底蕴。 <br/><br/>  据悉,这个课题如果完成,所塑造的中国国家新的形象标志,很有可能将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br/><br/><a href="http://www.tynews.com.cn/index/2006-12/04/content_2812442.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http://www.tynews.com.cn/index/2006-12/04/content_2812442.htm</font></a></div></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8:54:00 | 只看该作者
<p>评论:</p><p>“瓷器”这个形象“友邦”一定不“惊诧”,英文小写也令洋大人们可以得到历史上的愉快回忆,干脆用瓷质茶壶代替龙好了。不过西方世界对黄种人也有“偏见”,这个怎么办好呢?呼吁上海学术界研究开发出黄种人漂白技术,黑眼睛漂蓝技术,黑头发漂黄技术,以及体毛漂多技术。西方世界对汉语汉字也有偏见,建议废除汉语汉字,但是暂时保留汉奸,以便可以帮助日本韩国把太阳旗太极旗等“容易招致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的可能诱发西方世界“偏见”的东西都统统换成寿司和泡菜。</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8 11:02:46编辑过]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9:04:00 | 只看该作者
前些日子也有个不知叫啥明的学者呼吁着取消中医,他的理由是:中医不符合现代医学理论,所以中医是不科学的。啥是现代科学理论?现代科学理论说白了就是西医理论。两种医学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凭啥叫咱们大中华传统医学腆着脸去靠他西医的谱?你咋不说黑猩猩根金丝猴个体上有差异把黑猩猩给取消咯?还专家学者呢,说话一点逻辑都没有,还跑出来到处根人得色,结果被广大人民群众一顿狂拍,最近是没了言语。 <div><font size="3">&nbsp;&nbsp; “龙”对中华民族来说那是图腾!说起来是中华儿女对龙这一图腾的崇拜!什么叫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一种最原始的宗教形式。譬如以色列的六芒星,中间的六角星星是代表大卫之星,也是犹太人的传统象徵;蓝与白色是犹太教高僧的披肩用的颜色;蓝色代表是巴勒斯坦的天空;白色表示洁净之心,代表的涵义就是进步与独立之意. 大卫之星与犹太教紧密相连,是最为常见的标志。据说它是大卫王的盾牌的标志。除了以色列,世界各族人都有不同的图腾作为自己民族的崇拜对象。这种图腾崇拜与其说是对动、植物的崇拜,还不如说是对祖先的崇拜。那些不肖的东西不知道,废除龙图腾那是对祖先的亵渎!中国的龙旗,据考证,夏族的旗帜就是龙旗,一至沿用到清代。世界上的图腾这么多,还没见过有人傻到说要废除自己图腾说是为了什么避免外国人对“龙”的误解。加强交流,增进互信的方式很多,难道废除自己的传统文化就是一条最好的解决方法吗?我看这帮专家学者是脑子进水了,趁着这几天天气好,赶紧拿出去晒晒,还闲不够丢人呐。</font></div><div><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中国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之下一直都在节节摆退。当人们在“父亲节”“母亲节”给父母送礼物的时候早已忘记了“清明”“重阳”。当人们对“圣诞”“万圣”趋之若鹜的时候韩国人已经将端午节悄悄的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历法不足以让这些东西流传下去…若干年之后,我们的传统文化还能剩下些什么?</font></div><br/>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9:26:00 | 只看该作者
威尼斯的标志是狮子,柏林的标志是熊,罗马的标志是狼。这些凶猛的动物大概也会把吴先生吓一跳吧。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19:27: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5">我觉得“神龙”正好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最好象征:包容性,超越性,崇高性。一帮“牛鬼蛇神”就怕这些!所以必欲取消而后快。</font></p>
6#
发表于 2006-12-8 19:40:00 | 只看该作者
<p>什么逻辑?屁话连篇。为什么我们老是要削足适履,才觉得与世界接轨了?</p><p>龙就是龙,干嘛是“Dragon”,吴友富等人学英语学傻了,觉得无友也无富了,就出这种馊点子。我们对外语教育所投的精力和财力,无异于劳民伤财。外国人来中国,我们凭什么要用外语与他们交流,要是为了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有一批专业人才就够了,干嘛要全民学英语,学得3岁的孩子都失眠,这样下去连冬眠的蛇都要失眠了。听说,连考中医证书都要考英语,考他个NN的。</p><p>民族的才是世界的。</p><p>我们永远是中国人,永远是龙的传人!</p><p></p>
7#
发表于 2006-12-8 19:51:00 | 只看该作者
什么叫上海滩?我们笑笑,也包容一下么。
8#
发表于 2006-12-8 20:01:00 | 只看该作者
<p>海说的有道理,我一直反对对外国文化和社会过渡崇拜,江泽民说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有中国的生存方式和国情,对于经济我们可以一体化,但是文化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根本,盲目引进国外的东西来逐步替代中国传统,让下一代产生迷惑,难怪连台湾人都嘲笑大陆人忘本。</p><p>顺便BS一下车行天下和济公网的什么圣诞晚会,我最讨厌过这种洋节,特别是带着红帽子跟我说:Merry X'mas的。</p>
9#
发表于 2006-12-8 21:54:00 | 只看该作者
<p>唉,中国就是有这么大批人</p><p>感觉老外放个屁都是香的,真替它妈悲哀</p>
10#
发表于 2006-12-9 00:51:0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29 05:32 , Processed in 1.1058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