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驿外寒梅 于 2011-9-1 11:09 编辑
听雨
不知不觉间秋天已经到了,这几日受热带风暴“南玛都”影响,一直是秋风又秋雨。这种天气最宜入眠,昨夜十点未到便既睡下,酣梦正浓时却突然被雷声惊醒,时值凌晨两点,续梦不成便索性静静地卧床听雨。 窗外雨声阵阵,时如春蚕噬叶,“飒飒”作响。忽又急如万马奔腾,宛如天地间战鼓轰鸣。待得缓时淅淅沥沥,声声慢,声声紧,仿佛岁月深处的低唤呢喃。听雨是种美妙的享受,这些年我有过不少关于雨的记忆,低吟浅唱之际也曾在笔尖流淌过许多夜雨的情怀,偶尔翻阅,那时、那景、那心便跃然纸上,令人不禁莞尔而笑。只是韶华易逝,现在总觉着自己的心性已不如以前那般敏感了,想写点什么,却鲜少能有一点新颖涌现。这份麻木大约是因为自己已经老了许多的缘故吧!开始变得蝇营狗苟,不再那么看重精神的回归了。 偶然间想起一首听雨词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不同的年纪听雨有不同的境界与情怀,年少的心总是放荡不羁的,听雨时也是满腔的浪漫,只是那时不谙世事,仿佛这雨般对这世间充满摸索的新奇与喜悦,却又有着不知会落到何处的惶惑。而随着年纪的增长,听雨时渐渐开始有种“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惆怅,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确实,光阴易逝,逝者如斯夫,从风华正茂的少年,转眼间,“鬓已星星也”!时光悄然远去,在我们曾经青春的脸上,在我们曾经狂放的心里,刻下永不磨灭的印痕,撒下或苦或甜或遗憾的种子扬长而去。 一场秋雨一场凉,这雨该是秋的迎宾使吧!自然的总是最好的,这几天不用空调制造出的凉爽让刚渡过盛夏的我有些许不习惯,但确实很舒适。刘禹锡的《秋词》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于我而言诗情是谈不上的,只是喜欢写写字的人都会喜欢这个季节,盖因秋天是个让人多思的季节。如果可以我愿选择永远活在初秋,初秋时节神清气爽,草木尚未斑斓,如洗的碧空有云淡风轻的从容,有皎月清辉的诗意,仍是一派“秋风起兮白云飞”的勃勃生机。深秋就过于感伤,“悲者,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那时的秋风秋雨会愁煞人。所幸今夜是初秋的雨,我可以怀着闲适的心境小楼一夜听雨,遥想明朝花圃里的绿肥红瘦。 静静地躺着、听着,今夜,一切都沉睡在雨的摩挲之中。雨总是能够轻易地湿润掉我们的心,勾起心底的一些往事,一些醉了的岁月。“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在写下这千古名句之时大约也是在一方小屋当中对着潇潇夜雨倾诉着离别的惆怅吧!张爱玲听雨:忆昔繁华与耀眼,那其中夹着的几分落寞与沧桑。最后,让一切的留言、传奇,化成“沉香屑”,转身离去。假使过去的生活没有太多的无奈,就不会有这样的感慨与抉择了吧。戴望舒《雨巷》中的姑娘,丁香般愁怨。究竟是那把油纸伞的泪珠儿纷落还是本人的迷惘感伤?终究,雨的记忆如此深沉,而我们是否该庆幸这记忆因了雨的相伴才让自己得到一丝清凉和慰藉,因了雨的相伴才能使这记忆一如雨般缠绵久远。
一壶清茶,几本旧书,三两知己好友聚桌而坐,点上一只浮蜡,摆好茶杯,缕缕茶香与幽幽的烛光,伴着窗外雨声,想象着“山中一夜雨,树抄百重泉”的美景,这样的雨夜该是最惬意的时光。可惜旅居寓所,只好在心底怀想“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快意,重温那往昔的欢趣。人生得意须尽欢,那些关于雨的欢乐时光虽已远去,记忆却已永留心底,时不时还能在某个相似的场景里带给自己些许的温暖。浮华的一生,总有得意与失落,苦闷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借着雨的晶莹透亮,去冰凉躁动的自己,然后告诉自己不管多么胆怯、多么痛楚也要拼命去跑,永远朝着那一个方向。
雨夜听雨,变的是心,不变的是那淅淅沥沥的声音。若真能物我两忘,静心听听自然的呢喃,感受片刻的安宁,也是一场莫大的福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