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10-12-29 09:27 编辑
一扇门最显眼的地方是绦环板,它刚好位于木门的中间,与人的视线最为接近。真因为如此,绦环板决不会素面朝天,其实它是主人的脸面,从中显现的不仅是主人的财力,也折射出主人的意趣与追求。绦环板上一定要雕上一些图案,才显完满,于是,雕花板的出现也就非常自然了。 天台堂前的木门通常为八扇,八扇木门,就会有八块绦环板供木匠施展手艺。木匠首先想到的是以连环的形式来表达传统故事和戏曲场面。图案中,有人物和背景,同样也有情节和内容。其实,故事中的细节从小就已听说过了,《三国演义》中那几个跌宕起伏的章回,雕在花板上,却是另一种扣人心弦。戏文中的唱腔也是余音绕梁,《西厢记》的人物定格于花板上,却是另一种悲欢离合。八块雕花板足已描绘一个完整故事,雕花板上的故事也就雅俗共赏起来,八块雕花板也能尽情表现戏文的喜怒哀乐,雕花板上的戏文也就深入人心。故事戏文的雕花板,只所以深受百姓的喜爱,是在于它的世俗,在于它的喜闻乐见。 在那些文人雅士们的眼中,踏雪寻梅是一件雅事,风雪中,老人骑着驴子,悠然自得地赏梅归来,童子拿着采摘的梅花兴高采烈地跟在后头。这种景致于雕花板着实也是风雅得可以了。此外还有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还有岁寒三友的松竹梅,这些幽雅,挺拔和傲寒的植物都是文人追求的品格。当这些花木移情于雕花板时,文人们相信自己就是立于秋风间的一枝竹了,他们也从雪中那一朵寒梅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些博古的八仙,也以器物的外形出现在雕花板上,虽然他们与文人的心境不是那样的直截了当,但终竟因染上了一丝人间烟火,与现实生活近了许多。 对于每一位读书人,独占鳌头是梦寐以求的,身穿官服的文人双脚踩着鳌头上,左手攀着桂花枝,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是读书人心中不变的景致。读书人都认定雕花板上的那位文人就是未来的自已。与此相同的还有蟾宫摘桂,还有五子夺冠,这些雕花板装饰了木门,装饰了木床,同样也装饰了读书人的梦境。 天台木门中的雕花板,大多采用浅浮雕,并施以桐油清漆,露出木的本色。这对于工匠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浅,所以下刀也就需要格外的仔细,一旦下刀过重,就很难弥补。同样,因为施以清漆,一丝瑕疵都会暴露无遗。木床中的雕花板则以深浮雕为多,因为深,画面也就更富有层次,更具有真实感,工匠对于构图也更加的敏感。木床多施以本山漆,暗红色的本山漆家俱,会随着时光,越来越光彩夺目。木床中的雕花板会按主题施以不同的色彩,红花绿叶,格外的艳丽。人物的衣冠都细描出相异色彩,五彩缤纷。 木门的下部为裙板,裙板有较大的面积,按理说更能表现丰富的内容,但天台的裙板却多为简洁明朗,用的也是比浅浮雕还要浅的清水雕。兰花的枝叶就这样随意的在木板上抽出,空灵而不失韵味,人物的衣饰飘逸而灵动,双眼依然是那样的传神。清水雕花板,与其说是木雕,还不如说是一幅水墨丹青。 天台雕花板的图案大多传统,在晚清年间,妙山新花楼堂前木门的绦环板上,出现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天台山八景雕花板,这是一种新颖的图案。桃源的春意、赤城的栖霞、琼台的秋月、断桥的积雪对于木匠来说,是首次的尝试,但是松弛有序的构图,圆润流畅的刀工让人们在民居中,感爱到了家乡青山绿水的魅力。
雕花板装饰了木门,也装饰了居民的生活,有了这一块的雕花板,平淡的生活也就无端地充实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