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6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寂静拉普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16:1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很久很久以前,拉普兰大地上狂风肆虐。北风、东风、南风、西风从各个方向刮来,萨米人无处躲避。后来,来了一个聪明的老萨满……”
    十九岁的米娜坐在火堆旁,毫不矫饰但却娓娓动听地给我们讲述萨米传统四角风帽的来历——她手里就拿着这样一顶帽子,但头上戴的则是另一种,和她身上蓝红相间的萨米传统服饰搭配得完美无瑕。
    故事的结尾是狡猾的老萨满设了个圈套,把四个风神骗进了他的大帽子,迫使他们答应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只刮一种风、每次只刮同一个方向的风,然后才把这几位可怜的神祇放了出来。“这四个帽角就是他们困在里边左冲右突时留下的,看,像不像?”米娜比划着问道。


       这里是罗凡涅米,比北纬60°更北的拉普兰森林。

    除了偶尔从远处传来的雪橇犬的吠声,四周一片幽微宁静。没有电灯,萨米小木屋里光线昏暗,几块木头在火焰中噼噼啪啪地烧着,不时爆起几个明亮的火星。米娜的脸被火光映得通红,而我则和几个同伴一起围坐在火堆旁,喝着水壶里煮出来的一杯热茶,舒服地听着这些有趣的古老故事。我忽然记起了《伊则吉尔老婆子》,十余年前,我的老师也是在野营的篝火边上把高尔基的这个短篇小说演绎得精彩无比。但米娜显然不是皱纹满面的伊则吉尔老婆子,她正值青春盛年,明艳动人,睡梦不可能把她征服。


    也许,这时候再来一段《骑鹅旅行记》也很应景。“到拉普兰去”是勾引大白鹅从农家小院飞上天空的最大诱惑。虽然尼尔斯和阿卡的大雁家族飞往的是塞尔玛·拉格洛夫的老家,瑞典的北方,但它们都属于同一个拉普兰。事实上,我就是读这本小说时才第一次接触到拉普兰这个地名。“我们远远就望见你了,拉普兰!大雁的家乡,敬礼,拉普兰!”尼尔斯骑在大白鹅背上得意洋洋地唱的就是这首歌。拉普兰不只是大雁的家乡,也是萨米人的老家。谁也不知道这个带有蒙古人种特征的民族是从哪里搬迁而来,即便是萨米人自已也不清楚——大约一万年前他们就已经在这里和风神签下了条约,但他们是乘着风从哪个遥远的远方来的呢?没人知道。





    上百个世纪过去了,萨米人退缩到越来越北的北方。在芬兰的萨米人目前不足一万。据说法律规定,只要会说萨米语,就可以被承认为萨米人。他们当中只有极少数人仍然坚守祖先的生活方式。其他人要么选择成为城市居民,要么是部分保留着萨米人的传统,譬如饲养驯鹿。大部分拉普兰地区的驯鹿都是萨米人饲养的家畜,耳朵上都留有主人故意切开的细小而独特的缺口(这是归属的依据,好比马身上的烙印)。它们经常像野生般在针叶林中自由漫步,甚至大摇大摆地穿越危险的公路,无所畏惧。我才来了一天,就在路上碰到了两三次。在萨利色尔卡的拉普兰农舍吃着汁浓味美的烤驯鹿排时,脑子里还在恶作剧地想着这件事。


    米娜家的驯鹿就放养在林间,懒懒散散地吃着草,对于我这样的来访者丝毫不感兴趣——除非我主动递给它们一把美味的干草。大多数驯鹿是灰色或棕色,但其中一匹却是讨人喜欢的纯白,脖子上系着红绳,在温婉的下午阳光下就那么静静静的站着,一动不动。这情景不禁令人想起拉斐尔前派画家William H. Hunt的《替罪羊》,眼前这匹白驯鹿身上也有那么一种不可捉摸的美妙气质。
    “养驯鹿至少提醒我还是个萨米人的后代,”米娜说。她身上有一半的萨米血统,和父母一起操持着这个驯鹿场,为过往的游客提供驯鹿观赏和试驾体验服务。和一箭之遥由格林兄弟经营的雪橇犬越野农场一样,这里已经成为罗凡涅米特色旅游的推荐项目。


    我驾着驯鹿雪橇在跑道上整整兜了三圈,最后拿到了由米娜颁发的驯鹿雪橇驾驶资格证。嗨,这可真不容易。跑前跑后帮忙的小孩保罗是米娜的弟弟,他的名字暗示了萨米人在过去几百年中信仰的逐渐改变——在基督教长期不懈的努力下,萨米原始宗教已经几近消亡。
    离开时,我认为只有在篝火的烈焰前敲打着萨满鼓,低声吟唱Joik歌曲时的米娜,才让我开始想象那些隐没于时光之后的萨米符号:巫术、精灵、自然、神明,动物、生命,等等。我跟她挥手告别,但记住了她穿着萨米袍子的形象。




[ 本帖最后由 abracadabra 于 2009-9-26 16:14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沙发
发表于 2009-9-26 17:06:42 | 只看该作者
AB又出门了
板凳
发表于 2009-9-26 20:23:39 | 只看该作者
而且还很远!
地板
发表于 2009-9-26 20:40:39 | 只看该作者
真好,真远,真羡慕!
5#
发表于 2009-9-26 20:53:18 | 只看该作者
真羡慕楼主啊
这么好的工作
出去玩
还有工资拿
6#
发表于 2009-9-26 20:56:17 | 只看该作者
看到题目,想起韩剧【雪之女王】里面的拉普兰多,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同一个地方。
7#
发表于 2009-9-27 16:20:07 | 只看该作者
相对于鄂温克来说,萨米人是幸运的,他们至少还可以饲养驯鹿,继续过着无忧无虑,野性十足的雪域丛林生活。
春节时候读了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古老部落的人纷纷走出丛林,被文明社会所同化,萨满鼓被当作旧物束之高阁,驯鹿被圈养,只觉得有点叹息。
8#
发表于 2009-9-27 18:06:17 | 只看该作者
土著被城市化,这在全球都是趋势。只有在非洲有些地方还不是,因为那里还没什么像样的城市文明……
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8:53:1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少数民族处境不能不说是很尴尬,当然汉族最尴尬。
当年一口气生造了几十个民族出来,只不过是为了一个多民族的称号。
真正的少数民族文化都在消亡中,只是汉族文化已经消亡得差不多了,还不能说。
10#
发表于 2009-9-28 09:11:17 | 只看该作者
拉普兰这地名,好像听到过。看了楼主的文章,极其向往。芬兰,遥远的国度,幅员不广人口稀少,却对对世界产生不小的影响。世界100个哲学家有6名出自芬兰,而我们只有1人上榜。惭愧。现在我们也在提倡文化,但在许多约束下诸多雷区下,所谓的文化复兴值得怀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2 18:16 , Processed in 1.0874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