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3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清阁谈屑(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00:5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因为要去香山养病,对那里的人事便多了几分关注。看到什么,就抄在下面吧。——题记

                                        一 、那些风雅



    三十年代初,林徽因患肺病在北京香山养病,徐志摩常去看她。徐志摩一来,梁思成就让林宣陪他上山。香山环境清幽,有小径山涧,有满目红叶,有明月秋风,不时触发林徽因的诗作灵感。据说,她写诗常在晚上,且极为浪漫,还要点一炷清香,再摆上一瓶插花,身穿一袭白绸睡袍,面对庭中一池荷叶,在飘摇清风中吟哦醇制佳作。林宣说:“我姐对自己那一身打扮与形象得意至极,曾说‘我要是个男的,看一眼就会晕倒’”。梁思成开玩笑说,我看了就没晕道,把林徽因气得要命。有时她穿着打扮好,摆好姿势,只留下几根蜡烛,在摇曳的烛光里,支使梁思成从不同角度观察,产生不同的美感。梁思成领悟体会往往不合她意,她就嗔怪梁思成太理性了,不会欣赏她。林徽因很在意穿着的高雅,形体的优美,就连在香山上养病,也还是穿高跟鞋。走下坡时,就常由林宣和徐志摩左右搀扶托举着下来。
   
   有一回,沈从文去她,随身带着一本自己的作品,原准备题赠给另一位女诗人,扉页上写着“送给诗人……”,还没写完被林徽因见到,沈从文看出林徽因极想得到他这本作品,随即将没写完的题词改成:“与其送给诗人,不如送给诗一样的人。”

   那时,丁玲和胡也频也在香山猫着。沈从文也常去走动。他发现二人生活实在拮据,除了一张床,别无值钱物件。后来连雇来的奶妈也因主人太穷而换主。尽管如此,二人依然浪漫,往往是胡去山下买东西,两人反复吻别后,丁还是奔去与丈夫同行。回来时,两个人会跑到什么地方去疯玩一阵,像一对小男女。

    


[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07-12-20 01:4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 街币 +30 魅力 +1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1 + 30 + 1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02:06:12 | 只看该作者
周作人:西山小品

我觉得非常的寂寥。那时在塔院下所见的浮着亲和的微笑的狡狯似的面貌,不觉又清清楚楚的再现在我的心眼的前面了。我立住了,暂时望着他彳亍的走下那长的石阶去的寂寞的后影。

一、一个乡民的死

  我住着的房屋后面,广阔的院子中间,有一座罗汉堂。它的左边略低的地方是寺里的厨房,因为此外还有好几个别的厨房,所以特别称它作大厨房。从这里穿过,出了板门,便可以走出山上。浅的溪坑底里的一点泉水,沿着寺流下来,经过板门的前面。溪上架着一座板桥。桥边有两三棵大树,成了凉棚,便是正午也很凉快,马夫和乡民们常常坐在这树下的石头上,谈天休息着。我也朝晚常去散步。适值小学校的暑假,丰一{1}到山里来,住了两礼拜,我们大抵同去,到溪坑底里去捡圆的小石头,或者立在桥上,看着溪水的流动。马夫的许多驴马中间,也有带着小驴的母驴,丰一最爱去看那小小的可爱而且又有点呆相的很长的脸。

  大厨房里一总有多少人,我不甚了然。只是从那里出入的时候,在有一匹马转磨的房间的一角里,坐在大木箱的旁边,用脚踏着一枝棒,使箱内扑扑作响的一个男人,却常常见到。丰一教我道,那是寺里养那两匹马的人,现在是在那里把马所磨的麦的皮和粉分做两处呢。他大约时常独自去看寺里的马,所以和那男人很熟习{2},有时候还叫他,问他各种小孩子气的话。

  这是旧历的中元那一天。给我做饭的人走来对我这样说,大厨房里有一个病人很沉重了。一个月以前还没有什么,时时看见他出去买东西。旧历六月底说有点不好,到十多里外的青龙桥地方,找中医去看病。但是没有效验,这两三天倒在床上,已经起不来了。今天在寺里作工的木匠把旧板拼合起来,给他做棺材。这病好像是肺病。在他床边的一座现已不用了的旧灶里,吐了许多的痰,满灶都是苍蝇。他说了又劝告我,往山上去须得走过那间房的旁边,所以现在不如暂时不去的好。

  我听了略有点不舒服。便到大殿{3}前面去散步,觉得并没有想上山去的意思,至今也还没有去过。  这天晚上寺里有焰口施食{4}。方丈和别的两个和尚念咒,方丈的徒弟敲钟鼓。我也想去一看,但又觉得麻烦,终于中止了,早早的上床睡了。半夜里忽然醒过来,听见什么地方有铙钹{5}的声音,心里想道,现在正是送鬼,那么施食也将完了罢,以后随即睡着了。

  早饭吃了之后,做饭的人又来通知,那个人终于在清早死掉了。他又附加一句道:「他好像是等着棺材的做成呢。」

  怎样的一个人呢?或者我曾经见过也未可知,但是现在不能知道了。
  他是个独身,似乎没有什么亲戚。由寺里给他收拾了,便在上午在山门外马路旁的田里葬了完事。

  在各种的店里,留下了好些的欠账。面店里便有一元余,油酱店一处大约将近四元。店里的人听见他死了,立刻从账簿上把这一页撕下烧了,而且又拿了纸钱来,烧给死人。木匠的头儿买了五角钱的纸钱烧了。住在山门外低的小屋里的老婆子们,也有拿了一点点的纸钱来吊他的。我听了这话,像平常一样的,说这是迷信,笑着将他抹煞的勇气,也没有了。             
--一九二一年八月三十日作

二、卖汽水的人

  我的隔壁有一个卖汽水的人。在般若堂院子里左边的一角,有两间房屋,一间作为我的厨房,里边的一间便是那卖汽水的人住着。

  一到夏天,来游西山的人很多,汽水也生意很好。从汽水厂用一块钱一打去贩来{6},很贵的卖给客人。倘若有点认识,或是善于还价的人,一瓶两角钱也就够了,否则要卖三四角不等。礼拜日游客多的时候,可以卖到十五六元,一天里差不多有十元的利益。这个卖汽水的掌柜本来是一个开着煤铺的泥水匠,有一天到寺里来作工,忽然想到在这里来卖汽水,生意一定不错,于是开张起来。自己因为店务及工作很忙碌,所以用了一个伙计替他看守,他不过偶然过来巡阅一口{7}罢了。伙计本是没有工钱的,伙食和必要的零用,由掌柜供给。

  我到此地来了以后,伙计也换了好儿个了,近来在这里的是,一个姓秦的二十岁上下的少年,体格很好,微黑的圆脸,略略觉得有点狡狯{8},但也有天真烂漫的地方。

  卖汽水的地方是在塔下,普通称作塔院。寺的后边的广场当中,筑起一座几十丈高的方台,上面又竖着五枝石塔,所谓塔院便是这高台的上边。从我的住房到塔院底下,也须走过五六十级的台阶,但是分作四五段,所以还可以上去;至于塔院的台阶,总有二百多级,而且很峻急,看了也要目眩,心想这一定是不行罢,没有一回想到要上去过。塔院下面有许多大树,很是凉快,时常同了丰一,到那里看石碑,随便散步。

  有一天,正在碑亭外走着,秦也从底下上来了。一只长圆形的柳条篮套在左腕上,右手拿着一串连着枝叶的樱桃似的果实。见了丰一,他突然伸出那只手,大声说道:「这个送你。」丰一跳着走去,也大声问道:
  「这是什么?」  
 「郁李{9}。」
  「哪里拿来的?」  

 「你不用管。你拿去好了。」他说着,在狡狯似的脸上现出亲和的微笑,将果实交给丰一了。他嘴里动着,好像正吃着这果实。我们拣了一颗红的吃了,有李子的气味,却是很酸。丰一还想问他什么话,秦已经跳到台阶底下,说着「一二三」,便两三级当作一步,走了上去,不久就进了塔院第一个的石的穹门,随即不见了。

  这已经是半月以前的事情了。丰一因为学校将要开始,也回到家里去了。
  昨天的上午,掌柜的侄子飘然的来了。他突然对秦说,要收店了,叫他明天早上回去。这事情太唐突,大家都觉得奇怪,后来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因为掌柜知道了秦的作弊,派他的侄子来查办的。三四角钱卖掉的汽水,都登了两角的账,余下的都没收了存放在一个和尚那里,这件事情不知道有谁用了电话告诉了掌柜了。侄子来了之后,不知道又在哪里打听了许多话,说秦买怎样的好东西吃,半个月里吸了几盒的香烟,于是证据确凿,终于决定把他赶走了。  

秦自然不愿意出去,非常的颓唐,说了许多辩解,但是没有效。到了今天早上,平常起的很早的秦还是睡着,侄子把他叫醒,他说是头痛,不肯起来。然而这也是无益的了,不到三十分钟的工夫,秦悄然的出了般若堂去了。

  我正在有那大的黑铜的弥勒菩萨坐着的门外散步。秦从我的前面走过,肩上搭着被囊,一边的手里提了盛着一点点的日用品的那一只柳条篮。从对面来的一个寺里的佃户{10}见了他问道:   
「哪里去呢?」

 「回北京去!」他用了高兴的声音回答,故意的想隐藏过他的忧郁的心情。
 我觉得非常的寂寥。那时在塔院下所见的浮着亲和的微笑的狡狯似的面貌,不觉又清清楚楚的再现在我的心眼的前面了。我立住了,暂时望着他彳亍{11}的走下那长的石阶去的寂寞的后影。
    --八月三十日在西山碧云寺

  这两篇小品是今年秋天在西山时所作,寄给几个日本的朋友所办的杂志《生长的星之群》,登在一卷九号上,现在又译成中国语,发表一回。虽然是我自己的著作,但是此刻重写,实在只是译的气氛,不是作的气氛。中间隔了一段时光,本人的心情已经前后不同,再也不能唤回那时的情调了。所以我一句一句的写,只是从别一张纸上誊录过来,并不是从心中沸涌而出,而且选字造句等等翻译上的困难也一样的围困着我。这一层虽然不能当作文章拙劣的辩解,或者却可以当作它的说明。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五日附记 
--选自《过去的生命》

【注释】
{1}丰一:周作人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于一九三一年生下的长子。
{2}熟习:了解得很深刻。
{3}大殿:指大雄宝殿,主要供奉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
{4}焰口施食:焰口本是一饿鬼名,源于唐代翻译的密教典籍。据说一次夜里,阿难正在修行时看到口吐火焰的饿鬼焰口,为免自己堕入饿鬼道,及使诸饿鬼解除痛苦,向佛陀请示。佛陀说出此种施食的方法。后人称向饿鬼施食的仪式为「焰口」。
{5}铙钹:乐器名。铜制呈圆盘状的合击乐器,小的称为「铙」,声音较响亮。大的称为「钹」,声音较浑厚。音 (又音 )。
{6}贩来:买进。
{7}一口:形容数量很少。
{8}狡狯:诡变多诈。亦作「狡猾」。音 。
{9}郁李:蔷薇科樱属,落叶灌木。分布于我国沿海各省及日本、韩国。高一公尺余,小枝纤细,叶有柄,呈卵形,边缘为尖锐重锯齿,背面平滑或于叶脉上生有短柔毛。果实近球形,熟时呈红色,可食。亦称为「棠棣」、「常棣」。
{10}佃户:租借他人土地耕种,按期纳租的农家。
{11}彳亍:彳,左步。亍,右步。彳亍指缓步慢行。音 。

【作者简介】
周作人(一八八五~一九六七),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一九○六年东渡日本留学,一九一七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十多本,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等,另有多种译作。
板凳
发表于 2007-12-20 09:43:40 | 只看该作者
香山养病,待遇不低啊,那里好像是政府疗养院吧。
地板
发表于 2007-12-20 14:09:25 | 只看该作者
楼上有所不知,香山有很多民房出租的……
5#
发表于 2007-12-20 15:48:50 | 只看该作者
佩服佩服
文化人就是不一样
养个病都这么有诗意!
6#
发表于 2007-12-20 16:02:52 | 只看该作者
嘎子啊,真是革命爱国片看多了,记得那里都是部队站岗,大狼狗放哨的地方。
7#
发表于 2007-12-22 01:16:16 | 只看该作者
喜欢大蒜的文字
8#
发表于 2007-12-24 02:21:51 | 只看该作者
但愿大蒜今次在香山,过不久也能天天抬着个美人下山……

PS:沈从文如此解得风情,怪不得不是当兵的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6 13:58 , Processed in 1.07321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