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46|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皤滩依旧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22:0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万竹山中数十家,重重流水绕桑麻。
饱餐果腹成何事?桃李春风任自花。
——南宋.薛昂《万竹山词》
对于皤滩,我不过是千百年来匆匆过客中的一员。不得不承认,我无法走进古镇的内心。我想捕捉它沉积在历史中多多少少的故事和弥漫其中的恬澹清静,却显得笨拙而力不从心,前者已如落叶随风而逝,后者如气质从骨子底里自然渗透,像我这样的外来者怎能在一个短暂的时间里面把握和辨识呢?
某一年的初秋午后,我趁工作之便,走进这座古镇,但已无缘遭遇小镇昔日的繁华,雕台楼阁在飘零的风雨中剥蚀了颜色,杂草在砖缝墙隙间芜蔓叠生,述说着一个远去的图景。午后的阳光懒散地抹在身上,伴着街角老人悠远的眼神,我竟生出了些许晕眩,如同在微醺中捧阅一本久远的线装书,一种虑尽尘埃的归宁气息向我袭来。
古镇皤滩位于浙省东南灵江上游的永安溪中段,三面临溪,依偎着逶迤连绵的括苍山脉和苍岭,古道由此止步,水路到次驳岸。由于是水路孔道,物资川流之地,皤滩过去估樯麇集,由唐宋及至明清,渐次成为灵江与浙西商业运输的中枢。然而到了民国,浙赣铁路贯通,成为浙江东西交通的动脉,取代了皤滩所依靠的古道、水路的作用,古镇的集散功能迅速萎缩,不多久后终至彻底中断。失去商业功能后的皤滩人去楼空,繁华荡然无存。这个镇子一下子老去,如同曾经的明星走到耄耋之年,只能在岁月的回眸中打量过去的辉煌,这份带给当地人的失落是长久的。当春天,当黄昏,当野花荒草在夕阳中惨淡开放,当翩翩归燕依旧衔泥筑巢,皤滩在回望中化作一种符号,关乎于岁月、记忆、文化及生于斯的感情。在游客的感喟、政府的规划、文人的想象里,这个古镇也许还会依稀恢复一点年轻时候的活力。

皤滩之所以在今天声名重振,得益于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在商贩骈集的年代,皤滩店铺林立,举凡酒肆、茶室、典当、客栈、赌场、青楼、药铺、布庄、米行一应俱全。白驹过隙,一些主要的建筑如宗祠、宅院、商铺躲过了世事的冲击、岁月的洗练,幸运地走到了今天,虽然斯人已去,却仍给我们提供了凭吊的载体。而青光可鉴的鹅卵石路、枝叶繁茂的苦槠树、香火不绝的胡公殿,至今还荫泽着当地人的生活。
我轻轻地走在九曲迂回的街上,打量着两边斑驳黯淡的招牌和门面。这些商住合用的建筑大多闹中取静,用天井在喧嚣的闹市中隔离出一个寂阒的寓处。只是现在,闹市也无,房间更显空荡,街上行人寥寥,偶尔游掠过几只漫无目的鸡狗。几位老人,难于舍弃过去的生活和自己的影子,仍然居留在老宅中,每天安静地坐在门后,或者天井后的中堂,透过绽放的月季和葱绿的兰花草,淡然地注视着东瞧西看的外来游客,任由手上的卷烟在午后的阳光下袅袅升起烟雾,若隐若现慢慢地化开。
不知古镇的开发是否打乱了老人的生活。按照保护规划,孩子们都搬到镇子外头去住了。他们自己也垂垂老矣,已经不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留下了的老人在坚守自己的过去,但这份坚守多少显得无力。做点简单的旅游纪念品倒是可以打发孑身的寂寞,但是重复着单调的日子却始终无法挥去。一切仿似复制,看着这些游客按照既定的线路反复游览,张开雷同的欣喜的眼神,时间变得诡谲。往常,我们可以用某某出生那年某某结婚那天标记关于时间的记忆,如同植物一样,对应于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但现在,在数字化计时的背后,我们失去了记忆。作为一个标本的古镇皤滩,之于生活在这里的老人而言,即便熟悉,也已渐渐变得陌生、冷漠而无意义。走在整洁的古镇小街上,我突然觉得日子变得和钞票一样,我们似乎拥有它,可是每一张都很陌生,它们没有表情、没有语言、式样雷同,走进我们的日子,却始终和我们保持着距离,如同没有过程的结果,我无法用它填注满内心的空荡。
作为一名步履匆匆的游人,我试图透过建筑的细节去追忆、想象当时主人的生活脉络,但历史像一把扫帚,把一切都埋进了泥土,年代愈久,沉积愈厚,即便努力挖掘,恐怕也难以寻找到当时的蛛丝马迹,哪怕是一点点的气息。
也许我的努力是徒劳的。
如果我追求相像,企图在与现实相似的真实中构建关于这个古镇的意识,面对岁月的无情,我难免失望。到皤滩实地观察、触摸,可以让我形成直观的印象,了却一直未能拜访这个在省内小有名气古镇的遗憾。但我如果另外一种方式进入皤滩,会不会同样可以通到罗马?就像理性是追求和实现目标的一个有力手段,但非唯一一样。F.佩索阿(Pessoa)说:他更愿意游历第八大洲,即蜗居斗室里的个人想象,终其一生他都不过是“不动的旅行者”,除了独自的幻想,连出生地里斯本以外的地方都很少去。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一辈子就写家乡那邮票大的一块地方”的福克纳一类的人。这类行径需要独立的智慧、勇敢的担当和对世间的博大关怀,对此我力有不逮。但我相信空间还有另外一种展开方式,现场的缺席并不代表人-景关系的改变,单纯的几何学意义上的距离仅仅是精神对于物质空间状态的反应,而我们其实可以突破形体的局限:太平洋可以在眼前,在寒潭中,在涧水里;孔子可以在大成殿,在《论语》里,在你愿意的任何时间现身;同样,皤滩也可以在仙居、在杭州、在任何一处你可以随手携带的行李中。——只要我们随便找个地方,蹲下来,坐下来,放松下来,抛弃效率和省时的观念,恢复悠然的心境,借助凝视和想象,就可以坐地巡游,举杯邀月,神驰古今,实现与任何空间、时间的握手。
当地送我一本《皤滩千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作者是一位出生、成长于皤滩的青年才俊,年尚未及而立。在《后记》里面,作者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乡,这种家乡的概念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某一地方,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与少年时代的成长记忆有关。……皤滩古镇近几年来倍受外界关注,使很多人不远千里而来,但他们绝大多数是来去匆匆的游客。……几年以来,皤滩的今日和历史互相重叠的图景在我的生活中潜行。远离家乡的时候,分不清究竟是皤滩的历史图景吸引我还是因为她是我的家乡而让我魂牵梦绕。”我猛然意识到,作者并非出于一种廉价的恋旧情绪。一种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苏醒,一种追求和把握人世无限感和永恒感的对象化表现的自觉,酝酿了作者浓得化不开的乡土情结。作者已经离开家乡,外向负笈,可是皤滩已经如同精血,深深地根植于他的骨髓中,内化为身体的一部分,永难割舍。每一次回望,空间又会呈现出另外一种表现的方式。
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我想起了与之毗邻的我的家乡。
2007-9-9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 街币 +50 魅力 +1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1 + 50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07-9-9 22:30:32 | 只看该作者
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乡,这种家乡的概念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某一地方,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与少年时代的成长记忆有关。……皤滩古镇近几年来倍受外界关注,使很多人不远千里而来,但他们绝大多数是来去匆匆的游客。……几年以来,皤滩的今日和历史互相重叠的图景在我的生活中潜行。远离家乡的时候,分不清究竟是皤滩的历史图景吸引我还是因为她是我的家乡而让我魂牵梦绕。”
板凳
发表于 2007-9-9 22:31:25 | 只看该作者
被楼主这么一勾勒
偶对这个古镇充满了向往!
犹如偶对凤凰的向往!
地板
发表于 2007-9-9 22:34:23 | 只看该作者
同向往!
5#
发表于 2007-9-10 08:21:45 | 只看该作者
多写写天台,哈哈,就是积德行善,广为宣传
6#
发表于 2007-9-10 10:18: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诺千金 于 2007-9-9 22:30 发表
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乡,这种家乡的概念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某一地方,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与少年时代的成长记忆有关。……皤滩古镇近几年来倍受外界关注,使很多人不远千里而来,但他们绝大多数 ...


一直以为石头是个深沉的人,石头是个深沉的人。
7#
发表于 2007-9-10 11:24:31 | 只看该作者
皤滩这个名字恁地这么熟悉……
8#
发表于 2007-9-10 14:31:5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认识皤滩是从祝勇的那本《蓝印花布》一书,

其中的二篇写的就是皤滩,

记得祝勇写皤滩从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入手,很是传神。

其中的“青楼红粉”一篇写的就是一位天台男子如何从皤滩的青楼绵情中逃脱的故事。

读小丁此文,让人再次感受到没有永久的繁荣,

兴与衰,如同天际的那朵云,来去自由,

也就没有了那无名的愁绪。
9#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7:1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闲云散人 的帖子

祝老师节日快乐!!!
学生顿首
10#
发表于 2007-9-10 20:26: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华顶归云 于 2007-9-10 10:18 发表


一直以为石头是个深沉的人,石头是个深沉的人。



一看就是不看贴回帖的人!
偶是引用了文章的一段文字
而这段文字也是阿桑引用人家的
嘿嘿
打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5 17:57 , Processed in 1.0746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