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9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语讲读(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6-6 20:2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而第一
  1.1 子①曰:“学②而时③习④之,不亦说⑤乎?有朋⑥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⑦,不亦君子⑧乎?”
  【注释】
  ① 子:男子之通称,《论语》中言“子曰”者皆指孔子。《邢疏》:“书传直言‘子曰’者,皆指孔子。以其圣德著闻,师范来世,不须言其氏,人尽知之故也。”
  ② 学:篆文“斆”的省文。《说文》:“斆,觉悟也。”《白虎通·辟雍》:“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未知也。”
  ③ 时:《说文》:“时,四时也。”指春、夏、秋、冬四时,也引申指一日之早晚。王肃云:“时习,学者以时诵习之。”
  ④ 习:《说文》:“习,鸟数飞也。”本义是雏鸟在教导下练习飞翔,引申为实习、演习。
  ⑤ 说:“悦”的本字,喜悦。王肃:“讲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怿。”
  ⑥ 有朋:古本或作“友朋”。朋,《包注》:“同门曰朋。”宋翔凤以为即指“弟子”。
  ⑦ 愠:怒。
  ⑧ 君子:《白虎通·通号》:“或称君子者,道德之称也。”《礼记·哀公问》:“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译注》: “《论语》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有德者。”
  【问题分析】
  问:“学而时习之”为何“悦”?“学”在孔子思想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答:“习”,不仅仅是今天“温习”、“复习”的意思,更指“练习”、“实习”、“演习”,强调的是将所学付诸人生实践。从师长、书本中学习到的知识要及时地在生活中加以练习和实践,如此则不但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验证,更重要的是,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会不断体悟到所学知识的真谛,掌握它的真正精神,从而用以指导自己的人生。这是“学、习”的真义,它的快乐正源于此。从《论语》中可以看到,孔子所教给学生的,并不仅仅是如今天所理解的书本知识,它里面固然有具体的《诗》、《书》文本传授,也有具体礼仪的学习教导,但最核心的则是以养成“君子”人格为核心的人格养成。这是需要一个人用终生的实践去完成的。在这一人格养成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收获,正是人生最大的愉悦。由此看来,“学”在孔子思想中,可谓占有相当关键的地位,“学”是直接与人之成为一个“君子”关联在一起的。学不但是一生的行为,而且也远非学习书本知识,孔子的弟子子夏曾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见本篇第七章)子夏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贤贤易色”以下四者,即使没有学习过书本知识,他也会认为这已经是在学了。子夏的这段话可谓非常清楚地揭示了孔子思想中“学”的涵义与地位。
  【文化史扩展】
  五等爵与子的由来 顾炎武《日知录》认为,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爵的制度,“子”作为五等爵之一,本是专称,即使是“大夫”也不敢称“子”。春秋时期鲁僖公、鲁文公之后,执政的卿大夫才开始称为“子”。此后普通人因为学识得到人们的宗奉,也称为“子”,如老子、孔子等。
  汪中《述学别录》也认为“子”是五等爵之名,但他认为古代“孤卿大夫皆称子”,并非自鲁僖公、文公之后才如此。单称“子”不成辞,则称“夫子”,凡是大夫以及承袭其位的嫡子,都称为夫子。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司寇,他的门徒就称他为子,或者夫子。
  此后“子”多沿用为对师长的尊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许多思想家开创了各自的学说,有许多门徒,通称为“诸子百家”。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公孙龙子等,《论语》中,孔子的弟子有若、曾参也分别被称为有子、曾子。宋代著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张栻、朱熹也都被尊称为“子”。
  除此以外,因为“子”包含有尊敬、敬重的意味,历代帝王在征求贤才时,也用它来称呼那些征辟来的士人,在求贤和策问的诏书中就称他们为“子大夫”,而实际上这些士人多属于尚未入仕者。
  学与时 古人认为“学”要及时、适时。皇侃《论语义疏》云:“凡学有三时:一是就人身中为时,二就年中为时,三就日中为时也。一就身中者,凡受学之道,择时为先,长则扞格,幼则迷昏。故《学记》云‘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是也。既必须时,故《内则》云:‘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八年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学书计,十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十五年成童,舞《象》。’并是就身中为时也。二就年中为时者,夫学随时气则受业易入,故《王制》云‘春夏学《诗》、《乐》,秋冬学《书》、《礼》’是也。春夏是阳,阳体轻清,《诗》、《乐》是声,声亦轻清;轻清时学轻清之业则为易入也。秋冬是阴,阴体重浊;《书》、《礼》是事,事亦重浊,重浊时学重浊之业亦易入也。三就日中为时者,前身中、年中二时,而所学并日日修习,不暂废也。故《学记》云‘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是也。今云‘学而时习之’者,‘时’是日中之‘时’也。”“学”既要及时,则“习”更要及时。


[ 本帖最后由 归于宁静 于 2007-6-6 20:30 编辑 ]
沙发
发表于 2007-6-6 22:54:4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版本我爱看!
板凳
发表于 2007-6-7 22:19:22 | 只看该作者
偶也是!
地板
发表于 2007-6-9 17:15:26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里,想起了中学语文课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1 02:25 , Processed in 1.0669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