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5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冯骥才《俗世奇人》之二:刷子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00: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font size="3">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采,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br/>&nbsp;<br/>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别不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 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br/>&nbsp;<br/>  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楞说不信。<br/>&nbsp;<br/>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br/>&nbsp;<br/>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br/>&nbsp;<br/>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font></p><p><font size="3">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font></p><p><font size="3">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乍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 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font></p><p><font size="3">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br/>&nbsp;<br/>  “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br/>&nbsp;<br/>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 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 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br/>&nbsp;<br/>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br/>&nbsp;<br/>  “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br/>&nbsp;<br/>  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font></p>
沙发
发表于 2006-11-23 00:55:00 | 只看该作者
<p>人物虽小,任务却不简单哦</p>
板凳
发表于 2006-11-24 15:56:00 | 只看该作者
<p>看了冯骥才系列奇人,真是很高兴,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小说界的大腕,很多年没读他的小说了,知道他现在在做文化遗产的保护,精力都化在那去了。看了这个系列,有继续他的如《神鞭》的叙述方式,笔墨不多,极其传神。谢谢香帅。</p>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4 18:27: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我极喜欢这种短而精的小说,言语干练,诙谐幽默又带着浓厚的本土气息,也是我的学习榜样。</font></p><p><font size="4">冯骥才也是少有的通才,早些学画,工宋画,临摹过范宽等众多名家,后来从文弃画,后来搞民俗文化,最后又拣起中国画。我看过他很多作品,虽称不上大家,但是基本功也很扎实,再配上精妙的文字,也绝对是很好的作品。</font></p><p><font size="4">我发这个系列,本意是抛砖引玉,天台能人辈出,奇人异事甚多,不知有哪位深居天台,了解民俗典故,也能做这么个系列出来,那真的就是意义深远了,也为天台文化传播作了一件大实事。</font></p>
5#
发表于 2006-12-3 06:49:00 | 只看该作者
<p>“赛”是天津土路吗?</p><p>好多“赛”……</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8 12:24 , Processed in 1.0770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