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36|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司空巷与大司空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15:4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劳动路(以前称文明巷)靠劳动大厦的一条小巷直通杏庄巷,现在叫新华巷,以前叫大司空巷,它是为纪念明末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张文郁而命名的。大司空是古时的官名,称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大司徒、大司马并称三公,明清时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张文郁在明天启年间被晋升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在鲁王监国时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后又被任命为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虽然未去上任,但总有那么一回事,所以无论从都察院右都御史来讲,或从工部尚书来讲,张文郁就被称为大司空了。
    大司空巷两侧大都是张文郁的故居和张文郁后裔(即度予亭宗)的聚居地,东自文明巷,西接杏庄巷,广阔几及里许。中间分布有度予亭、三逸阁(原名积善楼)、集鸾楼、养真楼、从心所、苕霅别墅、菊隐居、名臣坊、假山、百岁坊、华光庙等等建筑。张文郁专祠-原张氏宗祠就在原文明巷大司空巷口,当时也是天台县城内首屈一指的大祠堂,解放后被拆建为和平剧院,后又拆建为现在的劳动大厦。
    大司空第,顾名思义是大司空张文郁的故居,为张文郁的老屋,位于大司空巷中段新华巷六号,原城关镇政府的北面。大门门庭装饰华美,远胜于华光巷的张文郁故居的大门。进入大门是一个小院,再穿过一个堂屋(天台叫堂前)是一个二层的四合院。院内正中和两侧都有堂屋,堂屋两边是房间,四角是六顶,比较典型的天台民居,宽敞完整,形制别致。在每一间堂屋的木门的中部都有木刻图画,虽经多年风雨和破坏,各种人物形象仍然栩栩如生,千姿百态,非常难得可贵。张文郁及其后人崇尚读书学文,大司空第后来改为书塾,专用于教育培养人才。
    张文郁的后人云槎甫曾作四绝描述大司空第的景况:
    丁丑春日,送小儿友钦至大司空第书塾,见院宇倾坏,花木荒凉,犹记昔年读书于次,不无盛衰之感,因率成四绝并呈   许愚山夫子
        书塾从前额古春,同堂都是少年人。光阴迅速成前辈,为遣男儿步后尘。
        枉读诗书苦十年,名场未得附群贤。痴心还望儿勤学,占个功名了我缘。
        小园荒废草成林,剩有闲花树到今。曾记主人留赏菊,索题诗句赋黄金。
        题诗粉壁墨犹留,儿辈重登旧日楼。莫学乃翁狂不改,又将拙句奉名流。
    这里的许愚山夫子可能就是当时的书塾老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为书塾后的大司空第曾经非常兴盛,多少学子曾在这里为了考取功名,前赴后继刻苦学习,熬受十年寒窗苦。至于它到底培养出多少人才,又有哪些人曾在这里就学,那就不得知了。但是张文郁的后人确实也出了一些人才,光从宗谱记载有诗文著作留传下来的就有九十五人,其中不乏有佳作之篇。他们有的还有专著,如张文郁著有度予亭集、文雅约、文昌化书等书;张元声著有桐柏吟、养疴吟、度予亭草、捉刀集、兵燹拾余;张亨梧著有琼台草、宛鸣草、省身编,感物吟(诗三百篇)、八反歌,与父九夏公合刊鸣鹤集等书;张利璜著有自吟集、秋蝉吟。近代张燮道著有逊敏斋诗文集;还有书法名家张元功。可惜的是由于天台僻在一隅,不在中原,无以广为发表;加之历经沧桑巨变,流传下来的只是凤毛鳞角了。
    由于张文郁之后几代不仕,后代又不精于它业,于是家道日衰,经济上逐步走向贫困,许多房屋出卖给他氏,大司空第也是其中之一。所幸大司空第总的来说保存得还比较好,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 本帖最后由 度予亭 于 2008-6-9 19:1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35 魅力 +1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35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08-6-9 15:57:51 | 只看该作者
上小学时经常流窜于此庭院
板凳
发表于 2009-8-6 02:25: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度予亭 于 2008-6-9 15:46 发表
...大司空第,顾名思义是大司空张文郁的故居,为张文郁的老屋,位于大司空巷中段新华巷六号,原城关镇政府的北面。大门门庭装饰华美,远胜于华光巷的张文郁故居的大门...
...所幸大司空第总的来说保存得还比较好,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晕哦.如此说来这房子该有400个年头了,那起码也得是国家级重点文物啦...但咋看咋象是民国时期的捏?
地板
发表于 2009-8-6 10:48:51 | 只看该作者
我小时候就住这条小巷里面。
5#
发表于 2009-8-6 11:00: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6#
发表于 2009-8-6 14:17: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拂墙花影 于 2009-8-6 02:25 发表


晕哦.如此说来这房子该有400个年头了,那起码也得是国家级重点文物啦...但咋看咋象是民国时期的捏?


称国清寺为隋朝古刹,但也不是非得是隋朝时留下来的。
不知道梁妃塔是不是也是梁时留下来的
7#
发表于 2009-8-6 14:24:05 | 只看该作者
梁妃塔是上世界70年代重修的,哪本书上看到过。
你现在看看塔身,都是钢筋水泥抹的,时间能长久吗
8#
发表于 2009-8-7 11:26: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scom 于 2009-8-6 14:17 发表


称国清寺为隋朝古刹,但也不是非得是隋朝时留下来的。
不知道梁妃塔是不是也是梁时留下来的


小流骑士差矣.

楼主说得很清楚:
这处早于张文郁故居的张文郁"老屋",
虽经张氏后人出售仍保存尚好(根本未提及重建或整修).

其实此事的关键点是:
张文郁是莪园人,
辞京还乡后于县城置业,
地点在今中山路以北新华巷以南、华光巷以西杏庄路以东这片区域,
现部分遗存已被确认为省级文物,称为“张文郁故居”。
楼主此帖指认在新华巷以北尚有门面更为气派且保存相对完善的张文郁老屋院落,不知是否有史料佐证?
(一般来说,隔巷造屋有悖常理)
9#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22:2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拂墙花影 的帖子

其实,从张氏后人的聚居地来看,张氏故居并不限于今中山路以北新华巷以南、华光巷以西杏庄路以东这片区域,例如规模宏大的张氏宗祠(解放后和平剧院,今劳动大厦所在地)就在新华巷以北,而且连着一大片的地方也住着张氏的后裔,包括张燮道老前辈的故居(解放后更胜越剧团原住地)。华光巷以东也住着张氏的后裔,如老乾元堂(后来的食品公司所在地)。
10#
发表于 2009-8-22 22:57:2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也是张氏后人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6 05:31 , Processed in 1.06046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