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8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 郑秉琩先生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21:0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余小华

      7月份,我回天台老家探亲。在游天台山国清寺时,于斋堂侧廊意外地发现有几块宽大厚重的大木块,上面刻着一首观音菩萨赞。首先吸引我的是其出神入化的书法,只见字字飞动,一气呵成,点划变幻无端却又不失规矩法度,字态洒脱飘逸而又见大度沉稳。用笔大胆,常有出人意表之处,结体随意,时见神妙难测之笔。神气勃郁,天韵自然,精气英发,心光朗照。临字凝眸,但觉神光洋溢,意态万千,令人荡气回肠,胸海翻滚。我在字前静观细赏,久久不忍离去。因不见落款,不知出自何人手笔,遂向和尚打听书者,但不得结果。我的表妹正好在国清寺工作,我就请她好好打听,知道书者后及时告诉我。我回京后于9月份接到了表妹打听到的消息。书者叫郑秉琩,是天台有名的奇人怪杰。他长年茹素,独身不娶,身无长物,家徒四壁。工伤退休后,一心向佛,勤修苦炼,醉心书道,一腔痴情。曾云游天下,遍览名山大川,广交四方大家,探求人生真理,参悟艺术真谛。只因生性直率,出口无遮,行事乖僻,不合常规,常为人诟病,目为狂人。他却不为世俗所动,依然我行我素,独来独往。

      1991年我回天台老家时就慕名拜访过他。当时他曾出示一幅书作“道法自然”,一看果然神妙异常,非寻常书家可比。他说他写的字人见会惊,狗见会叫,夜里看会发光,倒着看也可赏。他说他从未临过碑帖,也未模仿过他人的字体。古今书家,他说张芝的尚可一观,其它的他都不屑一顾。他认为自己的字千古以来无人能出其右。人们一方面对他的字大加赞赏,一方面又受不了他诸如此类的“狂言乱语”,于是将他视为奇人异士,另眼相看,或赞之,或贬之,或敬之,或鄙之。而我则更看重他真诚、直率的一面,他对我也是畅所欲言,倾囊相授。

      我一得知他的电话就给他打了一个长途。他说“观音菩萨赞”是某位法师请他写的,因他很喜欢这首赞辞,有想写的冲动,但因毛笔一般由兽毛制成,他觉得写之不敬。灵感驱使下,他用筷子夹起一团棉花书写,没想到却写得更加得心应手,挥洒自如,运笔如有神助,观者无不叹奇。他说书法之妙,关键在于境界,心中名利一点不留,寂然心空,一旦达到无为状态,下笔便不假安排,无需经营,自然神妙,浑然天成。

      弘一法师年近六十岁时曾说,“朽人写字时……于常人所注意之字画笔法、笔力、结构、神韵,乃至某碑某帖之派,皆一致屏除,决不用心揣摩。”弘一法师这里说的也是指以无为状态书写,但法师早年于各碑各帖各派都曾力学深究,功成后才一无所执,诸法归空,自立风范。不知秉琩先生是否下过此等功夫,但据他自己所言,他从不临字,那么他所走的书道当是佛家顿悟法门了。

      他虽不临字,但每天打坐炼功夫。他曾说一手能抱起三百斤重的石墩,出外旅游行李常背二百多斤,手指不接触琴键能凌空弹出琴声。后来不知何故,功夫不如从前了。我没有去考证他所说的真伪,但10月份他从天台来京时就随身带了泉水、茶叶、蜜桔等行李,重达一百二十斤。在白云观我见过他给赞赏他的书法(他说他的字应该叫法书而不叫书法,书法是有为法写的,法书是无为法写的)的道长表演过二指禅。我陪他去石窝村看大理石时,石场用铁链拴着一条大狼狗,那狼狗威猛异常,一见我们便跳脚狂吠,拽得铁链哗哗响。我不禁感到心里发毛,不敢*近,而秉琩先生却毫无惧色,他面带笑容,一边说“这是条好狗”,一边径直向狗走去,而且伸手轻轻拍打狼狗的脑袋,那狗却不再嚎叫,安安静静地享受着他的拍打。我突然明白罗汉为何能伏虎了,心里对他那坦然的无畏不禁深表赞叹。

      听到秉琩先生用棉书创作的第二天上午,我也忽然来了灵感,用筷子夹起一团棉花,蘸上铁罗汉泡的茶水,然后蘸墨写了几幅字,发现在无心状态下写的字特具神采,棉笔虽软,但内力却更显突出,因为如此棉软的笔头逼得书者不能用力用劲书写,而只能用神气来写,因为棉书不重人为控制,字体的笔画形态就显得丰富多变而又自然,而且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象形性极强、神态极生动的笔墨形象,秉琩先生说这叫“出神”。晚作诗“初试棉书”:
       竹筷夹棉团, 落墨生云烟。 心入无为境,神韵妙天然。

      秉琩先生传的是以神写字法,或可称之为“禅书”。他对自己的书作十分珍爱,轻易不示人,也不轻易为人题写,我跟他接触时,他说已封笔几年不写了。他的看法是书作是书者的“丹”,一旦写出,其能量永久不散。如果将好作品送人,就是将道场转移,自己的功力会减弱,好长时间会写不出好字,而别人得到后却会因此增福。他也从来不写招牌字,认为招牌字是招徕顾客的,如店主不道德,书者也要承担一份罪。谈到运笔,他说不要使劲压笔头,否则容易加进人的东西。应笔随神走,不要以人意为之,不要人为地去研究笔法与章法。灵感来时不要马上就写,要冷却一下,待灵感化为己有时再下笔。对书法作品要敬,不能在上面跨过去,任何对作品不敬的行为、语言与念头都会对作品的生命造成伤害。纸也有灵性,字上有神。自己写的不要的作品不要乱扔,要烧掉。不要在报纸等有其他文字的材料上书写,否则是对别人的字不敬。一个人对文字本身如不敬,说明道行不深,书法的境界也不会高。还谈到写字前要入静,他说念到无时法自生,只有完全进入定的状态才能出佳作。

      他夸我写字的天赋与灵性都挺高,有几幅字,表面上看笨笨的,但有入定的感觉,已开始脱出人的境界,这样的字可以称为“法书”。另外,他还跟我谈起他曾悟到 “功不虚动,神不走失”的道理,不要轻易动笔,神一疲就不要再写再写就耗。写字时边上不要有人走动,否则人家功比你高会牵动你,功比你低会扰乱你。书房要清净,不要放置太多的杂物,书桌的前后左右不要有东西阻挡,否则会扰乱阻碍字的气场。

      秉琩先生先后来京三次,主要想在潭柘寺与白云观立碑刻写他的书作,但因他不通人情世故,说话容易触犯他人,此事最终未能承办。白云观的邱道长对秉琩先生的字很赞赏,他说秉琩先生很有修为,如出家会是个高道。如能注意修口,境界还可提升几层。后来神通大失是做了不该做的事,要他注意一个“隐”字。邱道长的话应当说还是比较中肯的。

[ 本帖最后由 abracadabra 于 2008-12-26 00:05 编辑 ]
沙发
发表于 2008-12-25 21:07:35 | 只看该作者
还真是个奇人
板凳
发表于 2008-12-25 21:16:28 | 只看该作者
是山头郑那个吗
地板
发表于 2008-12-26 00:00:59 | 只看该作者
山野出奇人,奇人多狂傲……
另,这篇读起来很有古文的白话翻译版的感觉
5#
发表于 2008-12-26 20:12:4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村口有他的书写的“福德门”,非常不错。
6#
发表于 2008-12-28 10:41:46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秉昌老兄体现天台山人的云水精神.下载了

余小华是天台平桥人,搞哲学和翻译的.文笔很美.
邵燕祥和林贤治编的<散文和人>某一辑有他的译作.
曾编辑了文集<做人之道>
7#
发表于 2008-12-28 13:12:08 | 只看该作者
做文明人的束缚太多,自己给自己太多的套。
8#
发表于 2009-4-27 15:42:46 | 只看该作者
山海经
9#
发表于 2009-5-14 14:55:40 | 只看该作者
嗦日头讲拉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2 03:49 , Processed in 1.0726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