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7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登明:简评奚珍珍《心华发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27 00:3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简评奚珍珍《心华发艳》

                                 
     北京大学  刘登明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艺应该是一种“衣锦夜行”式的不事张扬的个体事业,只与生命的感动以及性灵相关,最烦时下以评论的名义相捧臭脚的恶劣风气,以为文艺因此而大坏。所以,我向来不写违心文字,怕欺世,也怕自辱。
   
前天,郑鸣谦送我奚女士之书,大有以台州老酒诱我啧舌之意。我读书的习惯是先信手一翻,看其中有无让我眼前一亮,拍案称奇之处。以此确定是否可读。但见副标题是“学术文化随笔”,口气颇大,便有些不以为意了。北大著名教授王岳川主编过一套《学术文化随笔》,所收皆为朱光潜、宗白华等大家。以之为题,或受启发。心想何必如此吓人,不过小女子的一堆小零碎而已。再者,“心华发艳”虽语出佛典,恐怕也太顽艳了一些。鸣谦看出我的犹疑,微笑道:“看看吧,八万字小品,费不了您老多少时间。”于是静心细读,才觉出自己的孟浪与偏见了。



诚如前辈朱封鳌先生所言,本书内容十分广泛,神游古今,辐射中外,举凡诗论、文论、小说、电影,尽收囊中,视野可谓开阔,所论也有些深度。尤可贵者,其文学评论往往能以女性特有之感性体悟出之,不囿于成说,不卖弄“药匣子”,不经意间触及到人性的深度,字里行间皆有其性情在。附于文后之学术小品中规中矩,十分规范,用“两支笔”平行写作,一支笔保持性情的敏锐与洒脱,一支笔指向科学之严谨与平实,可见其收放裕如,修养全面,亦称难能。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也许是一颗李子,李子就有李子的味儿,李子就有李子的世界。如果你想让它成为香蕉,那么,只能是永远的二等品。而实际上它可以成为最出色的李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囿于所见,倘若是原创,作者可谓善取譬矣。压抑个性的教育无疑是最失败甚至可以说是恶劣的教育,而更可怕的是,这种恶劣就在我们身边发生并且为人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不知有多少本可以成为出色的李子的李子最后变成了二等香蕉。失败的教育往往看起来是成功的,因为它可以使人更容易适应“金笼子”,更容易做稳高等奴隶。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多家长和孩子毕生努力的目标无非是做一个高等奴隶,以之为一件风光而有面子的事情。这次第,又怎是悲哀二字可以了得?

尽管女权主义运动一度轰轰烈烈,如火如荼,但在阳性强势的目光中,女性依旧处于“被看”的尴尬地位。女性何以成为女性?女性的自由之路何在?女性幸福的含义又是什么?从这个视角,作者对文学经典的《简·爱》进行了重新打量。(《夏洛蒂·勃朗特:追求幸福的青鸟》)这种振聋发聩式的提问是建立在长期的思考基础上的。也许作为女性之一的作者并不能回答上述带有终极意义的问题,但问题本身已然比答案更具意义。

作为男性,也许永远不能清楚女性作家的细腻是怎么回事,她们的叙述又为何那样别致。在《城市中的旧影子》一文中,出现了一个火柴盒套火柴盒式的有趣现象:王安忆在观照她笔下的王琦瑶,王安忆又在被奚珍珍仔仔细细地观照着,细致到了其小说的叙述角度以及独特的语言方式。正如卞之琳的“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对于语言的关注与感觉也许是女性与生俱来的天赋。作为科学文体的论文,作者的选题也是语言,只不过这一次是古汉语。由此可见作者的兴趣所在。

我一直以为,缺少古典文学的修养,一个作家的文字是不可能有隽永的味道的。现代文学史上以张爱玲为代表的各位才女概莫能外。从本书收入的三篇研究古典诗歌的文章(《浅谈王维山水诗中的意境》、《浅析王昌龄宫怨诗》及《浅论顾况政治社会类题材诗文》)来看,奚珍珍的古典文学修养也是极好。不怪其文字读来典雅有余味。尤其前一篇,作者将王维的诗歌意境与中国画、音乐之关系分析得头头是道,令人信服。且能旁征博引,随手拈来皆能圆融无碍,足见其平日用工之勤与思考之深。

现代文学研究中,对于鲁迅的研究已然相当成熟,几乎很难找到新的“生长点”,但才女还是从鲁迅对传统的态度这个角度提出了新见,以为“鲁迅对传统批判的态度是非常激进的,但是在激进的同时,仍在用逆向批判的方法在整理古典优秀遗产。他对传统的看法,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价值重估’,即从文化转型角度,对传统重新评价,重新批判,这是鲁迅的一种情感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冷静、严谨的态度。”从文化转型这一角度,鲁迅思想中的矛盾一面可以得到解释。鲁迅是在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他没有向胡适那样采取“矫枉过正”的方式,而是表现得很冷静。这正是鲁迅之成为鲁迅的独特之处。对于另一位浙江同乡风流才子郁达夫,作者则通过对其《沉沦》和日本作家佐藤的《田园的忧郁》的个案比较发见中日文化的不同特征,也是别具慧眼,从而使文章虽短而充实,有裨学界。

平常看多了水分十足穿靴戴帽的高头讲章,偶然读到这样的清新自然之作,顿觉一片清凉。作者在后记中交代了写作动机:“参加工作将近三年了,依然怀念那段纯粹学习的时光,想要尽量用文字把它记录保存下来,于是想到了将那时候写的论文整理结集。但由于本人自身文学功底的不足,思想深度的欠缺,以及研究水平有限,本书权当一次阶段性的总结,也是对今后工作学习更好的鞭策和激励。”谦逊之意溢于言表。窃以为小荷初露尖尖角,虽尚不足以称风致,但其清新正是最可爱处。据作者之简介,有散文集曰《玉能定心》即出,拈出一“玉”字,正与吾旨趣同归。




4
24


                                                                                 于北大图书馆

[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08-4-27 00:42 编辑 ]
沙发
发表于 2008-4-27 21:29:53 | 只看该作者
新鲜出炉!
板凳
发表于 2008-4-27 21:35:06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8-4-29 08:36:44 | 只看该作者
刘登明是谁?
5#
发表于 2008-5-1 08:36:45 | 只看该作者
葱白几
6#
发表于 2008-5-1 12:26:19 | 只看该作者
能取这么个书名
说明作者也蛮发艳的!
7#
发表于 2008-5-2 01:45:43 | 只看该作者
郑才子推荐的,是好东东错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2 02:48 , Processed in 1.0831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