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51|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楠溪三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00:1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楠溪三题(一)
9月2日,随团去了趟楠溪江。
三百里楠溪江迤逦曲折,有“36湾、72滩”之称,水秀村古滩林美之誉。在滩林背后和公路近旁,分布着许多古村落、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可使人们在沉醉于秀丽自然风光的同时,了解浙南农村由耕读文化向宗族文化发展的轨迹。

楠溪江
汽车从永嘉县城沿江一路北行,约1个小时,来到景区入口处。路边有书法泰斗沙孟海先生题写的“渐入佳境”四个笔力遒劲的大字。昭示着一路风光将愈来愈旖旎。果不其然,因潮水最多只涨至这里,景区内外江水的清浊之分,可谓天壤之别。
隔江望去,见一江绝壁,绿树成荫,奇峰林立,怪石峥嵘。寺宇飞檐翘角掩映在绿荫间,前临清流、后倚峭崖,仿佛神仙居府,世外桃源,令人心驰神往。据说,此为太平岩景区,寺宇为胡公殿,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现存建筑系清光绪十八年(1894)重建。在此又见胡公殿,可见清官到处受人尊敬。惜乎我们的行程不包括该景区,与之失却交臂。
午饭后,我们乘坐竹筏在楠溪江上漂流,竹筏漂流较皮艇漂流不同,少了几分刺激,多了几分悠闲。坐在竹筏上,头顶蓝天白云,脚踩清凉江水,远眺两岸青山绿树滩林缓缓后移,近观无数竹筏排成一路长龙随波逐浪,聆听轻涛拍筏、一溪欢声笑语,这种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
一个小时的漂流结束,我们已到了狮子岩景点。狮子岩在岩头村前的清潭中。二座一大一小的岛屿,怪石嶙峋、林木葱郁,秀美绝伦。大屿酷肖雄狮,昂首张口,迎流而踞,小屿状若绣球,名“狮子球屿”。站在岸边远望,万顷清流中一“狮”一“球”,酷似狮子挪球,是楠溪江的天然盆景。遐想旭日东升之时,朝霞万朵,狮子岩倩影倒映如镜清潭中,雄姿顾盼,仪态万方,令人着迷;皓月当空之际,竹筏队队,鸬鹚抲鱼,渔灯点点,映照江面,碧波下灯火阑珊,织出亦真亦幻的水中世界。其景之美,当无以言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千古名言。然而当时光流逝到21世纪,这千古名言却非改写不可。考楠溪江水绿如蓝的真正原因,除了源头有活水之外,更重要的却在于沿江几百里的滩林湿地未遭任何破坏,使江水有极强的自净能力。来到楠溪江,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的始丰溪。那时的始丰溪与现在的楠溪江一样,溪边滩林茂密、水草蓊郁,溪水清澈见底,卵石历历可数,天鹅、大雁在林中栖息,石斑、将军在水中遨游……而如今,这些都已成了脑海中难忘的回忆。心想,尽快消除我县因前期治溪筑堤造田、垒坝拦水发电等人为因素毁掉滩林、湿地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让始丰溪水变得与楠溪水一样,成为鱼儿的偿园、游客的天堂,当是当前我县生态县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 街币 +50 魅力 +1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1 + 50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00:16:06 | 只看该作者

楠溪三题

楠溪三题(二)
芙蓉村
在楠溪江边的古村落中,芙蓉村是颇具特色的一座古寨。因村西南有三悬石摩天,赤白相映,宛若芙蓉而得名。该村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是陈姓族人聚居的血缘村落,其始祖名陈拱,至今已历千年。据说,南宋末年,村子曾遭元兵焚毁,现存建筑系元至正元年(1341)重建。另有村民传说,唐末,有陈氏大妻,为避乱世从永嘉城北徙,沿楠溪江到深山坳里,至芙蓉峰下,只见此处:“前临腰带水,后倚纱帽岩,三龙捧珠,四水归心。”是一个难得的风水宝地,于是在此筑屋定居。
芙蓉村整个面积约 200 多亩,拥有 500 多户人家,近 3000 人口,全村有设计周密的街巷网和沟渠网。
进村的东门楼为砖木结构,底层用砖石砌成,中间是拱形的城门洞,二层仅几根木柱子撑起楼檐,檐下悬几盏大红灯笼,线条简洁明快,气氛喜庆热烈。门楼下,或站或坐着七八位芙蓉村的老者,他们安闲地看着我们走进村子,又看着我们穿过门楼,径直踏上了卵石间以青砖铺成的村道——如意街。如意街又称长塘街,东连东门楼,伸向村中心,西头直对芙蓉峰,全长二百多米,村内其他街道的街面都是卵石铺地,唯有如意街的街心用青砖铺地,两边铺以石条。这显然是后入重新铺过的,但从那经磨损而高低不平的青砖来看,很可能是明末清初时修的。如意街可谓全村最繁华的地方,是村民闲暇时聚集闲逛的好地方,当地有首民谣说:“天上天堂,地上芙蓉,有吃没吃,长塘街逛逛。”
芙蓉村虽属楠溪江流域,却与楠溪江有一定的距离,从人们聚居的角度而言,这似乎不是一个很理想的选址。但妙在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在计划建造村寨时就已开始挖掘绕村的河流了,一个本无水源的村子一下子就显出了山环水曲的美丽。村寨四周,建有卵石围墙,苍苔斑驳;寨门上有供了望的谯楼,颇如古代的城堡。更为奇妙的是,整座寨子的布局体现 “七星八斗”的星宿形态。即在村中道路交汇处建七座高出地面的方形平台,谓之“七星”;在水渠交汇点修筑八座方形水池,谓之为“八斗”,体现出芙蓉村独有的特色。眼前的如意街南侧就有一长方形水池,是“八斗”之一,这也是如意街又名长塘街的由来。池水清澈见底,池中建一亭子,重檐歇山顶构架,四围有“美人靠式”的座椅供村民和游人小憩,并各以一条石板为桥连接池北、池南。渠水从村西边潺潺而来,在池中歇息一会儿,又从池东的水渠汩汩而去。一头大水牛沉浸在水池中,悠闲地戏水,泛起层层涟漪,一切是那么的宁静与安详。
走在村内的小巷里,地是卵石,墙是青石,卵石间有无数湿漉漉的草,墙顶上还种着一行行的花,花未开,叶子已是绿得醉人了。不一会,我们来到了村南,见到了难得一见的用卵石垒叠的颇如古代城堡的南寨门和藤蔓緾络的南寨墙,墙内外各有一水渠,渠水清澈如许,渠岸隔丈许就有水埠头,村民洗涤十分方便。一座亭子翼然,卓立在南门外不远处,踞此,可远眺西山巅的芙蓉峰,领略芙蓉村命名的缘由。
绕村而转,巷子一条连一条,天井一个接一个。走着走着,就走进了一个大天井,门前残留一座破败的石门框,墙也有些陈旧了。天井地面系白卵石铺就,边角和中心用黑卵石镶嵌蝠、鹿图案,象征福禄绵长。这座深宅大院建于康熙年间,院内有居民,但对我们的到来无动于衷,他们大约已经习惯于陌生人的来访。我走在廊下,穿过三进宅第,十八个中堂,二十四个天井,又见古井、池塘、花园、月洞门、镂花墙,猜想如此深宅非豪富莫属。据说,南宋晚期,芙蓉村曾出过18位在京同朝为官的,世称“十八金带”,毋庸置疑,这“十八京带”中,这座大宅院肯定会分得一二的。      
尽管村寨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但也有一些现代的水泥房子立在村子的中间,很煞芙蓉的风景。从前,是元兵焚毁了芙蓉,现在是建一些不伦不类的房子作践芙蓉,倘若陈拱晓得了,大概一定会流泪的。
思考这种“作践”,在我们天台可谓比比皆是,城墙被拆,学士第被毁,三逸阁、文林第惨遭火焚……这些都已成为过去,且不去说它。值得一提的是:在当然的新农村建设中,不知能否避免这种“作践”的发生,否则,几十年后又会生出无谓的后悔。
陈桂芬
在芙蓉村,我们重点参观的是陈氏大宗祠。芙蓉村共有大小宗祠18 座,其中规模最大、最为气派的就是陈氏大宗祠。大宗祠坐落在东门内如意街的北侧,坐西朝东,格局严谨,形制完备,是典型的礼制建筑。前面有一个大院子,院子南北各有一门,分别名“光宗门”和“耀祖门”。院子前方有一方小池,曰“相承池”,池东岸照壁上雕有“八仙乘槎图”。大宗祠主体建筑为七开间,正厅两厢为宽敞的廊间,与大堂正对着的是宗祠中最为精美的大戏台,它向院内凸出,三面开敞凌空,便于观众于三方向看戏,戏台的屋顶为歇山顶,檐口高耸,翼角飞扬,木结构上雕有神仙人物的斜撑,还有花篮柱,覆莲式悬柱等均十分精致,只是未经修葺,显得陈旧些。
宗祠正厅柱上有许多楹联。其中一联云:“地枕三崖,崖吐名花明昭万古;门临四水,水生秀气荣荫千秋。”说的就是美蓉村的鼎盛文风和好风水之间的关系。大堂上方高悬着许多功名牌匾,十分难得的是,在这诸多牌匾中,有一方陈桂芬的亲笔题匾。众所周知,陈桂芬是我们天台人,清同治七年(1868)的武状元,其旧居位于县城东门里的状元巷内,年少时读书习武的龙山武书院就在天湖景区。殊料在几百里外的楠溪江芙蓉村中,却能目睹陈桂芬的亲笔题匾,着实令人兴奋。
匾额系竖匾形制,红底金字,高高悬挂在芙蓉村陈氏大宗祠大堂正中的最上方。此匾结构十分考究,估计是用合抱粗的大樟树锯成的一块厚厚的木板精心制作而成,中间镂进寸许深,上鎸“状元及第”四个大字,两旁有“同治七年岁次戊阳月吉旦”“裔孙陈桂芬敬立”字样。字上方浮雕龙腾青云图案,左右与下方是云彩图案,寓“青云直上”的含义,耐人寻味。
导游和芙蓉村人对陈桂芬知之甚微。村民对十分简单的问题——陈桂芬为何未列入“十八京带”而百思不得其解,有个名叫陈统江的芙蓉村文人甚至在网上发出问题征答。导游更是津津有味地讲述了一个令人发笑的传说,言陈桂芬在京邂逅六王爷,六王爷看中陈桂芬正在喷云吐雾的烟盅,派手下向其索买。此烟盅是陈家的祖传之物,尤其是翡翠琢成的金鱼烟嘴,不仅雕工精细,更妙在烟不是经鱼嘴而是通过两只鱼眼喷出,十分罕见。如此珍贵之物,陈桂芬当然不肯割爱,当即予以拒绝。后来六王爷多次派人前来游说,陈桂芬最终还是将烟盅送给了六王爷。六王爷得到自己百般中意的烟盅后,大喜过望,将陈桂芬收进王府中饲养老虎。秋后武举开考,恰好六王爷任主考,于是出了个“与虎搏击”的新颖考题,这测试的老虎便出自六王爷府中。陈桂芬因整日与王府中的老虎为伍,用不着搏击,老虎便臣伏了,因而理所当然地成了该科的武状元。
对于导游的讲述,大家一笑了之,因为这种真作假时假亦真的传说,仅起到增加旅游乐趣而已,不足为凭。陈桂芬为何未列入“十八京带”,则根本不是问题,试想清朝同治年间的武状元,能成为几百年前南宋皇朝的“十八京带”么?退一万步说,即使“十八京带”出现在同治年间,与陈桂芬同时代,天台人陈桂芬能成为芙蓉村的“十八京带”么?倒是陈桂芬的亲笔题匾为什么能在芙蓉村出现,值得品味,除了说明天台陈氏与芙蓉陈氏通谱之外,是否还有另外更深的渊源呢?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00:20:26 | 只看该作者

有点可恼

因为整篇文章发不上,说什么超过规定字节,只得分二次发上,有点可恼,片片么,则更不敢发了,哈哈!

[ 本帖最后由 宇鹰 于 2007-9-10 00:22 编辑 ]
地板
发表于 2007-9-10 01:52:40 | 只看该作者
烟盅头换武状元 在天台也是口口相传滴————这一点很奇怪
5#
发表于 2007-9-10 07:54:21 | 只看该作者
照片要发的!
6#
发表于 2007-9-10 08:18:33 | 只看该作者
又见宇鹰,亲切的文字
7#
发表于 2007-9-10 11:27:35 | 只看该作者
陆老师好久不见了哇
8#
发表于 2007-9-10 11:32:2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1:59:42 | 只看该作者

楠江狮子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2:04:37 | 只看该作者

芙蓉村陈氏大宗祠中陈桂芬匾



[ 本帖最后由 宇鹰 于 2007-9-10 12:0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8 05:40 , Processed in 1.0655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