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99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经籍通考(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1:5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谦按:是书脱稿,友陈冰岚代为录入,助力甚巨,特此说明。





易 类

《王弼易二系注》


南朝·齐·顾欢撰。欢,字景怡,一字玄平,吴郡盐官人。好道术,嗜儒、道之书。母亡隐遁不仕,于天台山聚徒开馆,受业者常近百人。齐太祖辅政,欲征为扬州主薄,辞不就。
《南齐书》本传云:“注王弼《易二系》,学者传之。”又云:“欢于高帝践祚时进《治纲》一卷”,“东归,上赐塵尾、素琴。” 朱彝尊《经义考》云佚。

《易总》十五卷

唐·王远知撰。此书见《龙城录》、《赤城志》、《经义考》、《浙江通志》、《两浙名贤录》。书久佚。
远知(530~635)一作“远智”,字广德。祖籍琅琊临沂,后徙扬州。其祖景贤为梁江州刺史,父昙选为陈扬州刺史。少聪敏,博综群书。弱冠师事宗道先生臧矜。道书说他曾师事陶弘景,传其道法。南朝陈宣帝闻其名,召入重阳殿,“令讲论,甚见嗟赏”。隋开皇十二年(592),晋王杨广镇扬州,使王子相、柳顾言相次召之,乃出山谷,旋复还归。大业七年(611)炀帝杨广遣崔凤举迎请,见于涿郡之临朔宫,炀帝亲执弟子礼,请教神仙之事。后于京师洛阳置玉清玄坛以居之。唐高祖以其曾密告符命,授朝散大夫,赐金缕冠、紫丝霞帔。武德(618~626)中,唐太宗为秦王时,与房玄龄微服谒之,从其受三洞法。太宗即位后将加重用,远知固请归山。据《旧唐书·王远知传》称,太宗李世民曾降诏书云:“先生操履夷简,德业冲粹,屏弃尘杂,栖志虚玄,吐故纳新,食芝饵术,念众妙于三清之表,返华发于百龄之外,道迈前烈,声高自古。非夫得秘诀于金坛,受幽文于玉笈者,其孰能与此乎!朕昔在藩朝,早获问道,眷言风范,无忘寤寐。近览来奏,请归还山,已有别敕,不违高志,并许置观,用表宿心……”乃诏洛州资给人船,并施法服。贞观九年(635)又于茅山为其造太平观(《旧唐书》作“太受观”),并度道士二十七人,观未毕,即逝世。调露二年(680),追赠太中大夫,谥曰升真先生。中宗嗣圣元年(684)又赠金紫光禄大夫,改谥升玄先生。唐玄宗时,令道士李含光于太平观造影堂,写真像,以旌仙迹。其弟子以潘师正、徐道邈等最著名。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谓其著有《易总》十五卷。谦按:是书久伕,自《旧唐书·艺文志》以下诸正史典籍均不著录。《茅山志》卷九《众真所著经论篇目》有王法主撰《易总》十五卷,然未详刘大彬尝阅是书。又《龙城录》载:
上元中,台州一道士王远知善《易》,于观感间曲尽微妙,知人死生祸福。作《易总》十五卷,世秘其本。一日因曝书,雷雨忽至,阴云腾沓,直入卧内,雷殷殷然,赤电绕室。暝雾中一老人下,身所衣服,但认青翠,莫识其制作也。远知焚香再拜伏地,若有所待。老人叱起怒曰: “所泄者书何在,上帝命吾摄六丁雷电追取。”远知方惶惧据地起,旁有六人,青衣,已捧书立矣。……所取将书,乃《易总》耳。远知志颇自失,后闭户不出。
此文虽不可尽信,然远知著有《易总》则不必疑难也。


《易解》
宋·石牧之撰。(1015—1093),字圣咨,越州新昌(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试校书郎,移天台县令“春秋释奠,入而行礼,生徒与事,品物如制。”时王安石知鄞,陈襄知仙居,号江东三贤。后历知江宁、盐城、雍丘三县,通判温、湖、舒、建四州。入为越王宫太学教授。后以尚书都官郎中知温州,赵清献尝次韵见寄。哲宗元祐八年卒,年七十九。事见《苏魏公集》卷五五《石君墓碣铭》。
此书《绍兴府志》作《易论解》。《经义考》云佚。

《易说》

宋·罗适撰。适,(1029—1101),字正之,别号赤城,宁海人。英宗治平二年进士,为桐城尉。历知泗水、济阴、陈留、江都、开封五县,提点两浙、京西北路刑狱,官终朝散大夫(《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三。有《赤城集》十卷,已佚。事见清光绪《台州府志》卷七二附宋舒亶《朝散大夫罗公墓志铭》,同书有传。事迹详《台州府志·儒林传》。
是书一作《易解》。是书见舒亶所撰墓志宏志云其家尚有钞本,此书见嘉定《赤城天台志》。《经义考》云佚。


《朱氏易(传)》
宋·朱玠撰。玠,字宝仁,临海人。元丰五年进士。事迹详《台州府志·文苑传》。《经义考》云佚。
梅尧臣《送朱玠户曹之广德军》:“南方小儿才读书,往往得官呵路衢。君今五十始作掾,手板青袍非壮图。况来桐汭水上城,折腰强颜休叹吁。城西古祠能致雨,岁不有旱民无逋。民乐未央君可娱,旧俗不与吾乡殊。”晁说之《钱德载以临江朱玠笔见赠以诗谢之德载与李先之亦相善》:“清江长官空书来,朱玠妙笔空悠哉。恐是怕上万言书,恶嫌并命憎不才。”



《周易集解》
宋·石墪撰。墪(11281182),字子重,号克斋,南宋临海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任桂阳县主簿、武进知县。善断案,勇于为民请命。迁尤溪知县,扩建学校,置学田数百亩,以充经费,学风大振。累迁太常主簿,代朱熹知南康军。子重警悟不群,究心理学,与熹友善,晚年同讲学于鼓山书院。熹名其所居曰克斋,及卒,为之铭墓,又尝称其论仁之体要甚当,学者称克斋先生。所著有《克斋文集》10卷,《周易》、《大学》、《中庸》集解10卷。
此书《经义考》云佚。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1:52:48 | 只看该作者
《周易讲义》一卷
宋•商飞卿撰。此书载《宋史•艺文志》。《经义考》云未见。按《宋史》:“商飞卿,字翚仲,台州临海人。淳熙初,由太学登进士第,任无为军教授,累官至工部郎官。时韩侂胄柄国,气焰薰灼,飞卿既至,未尝辄一造请,逾月即丐去,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事。擢监察御史,以言事迕侂胄,罢为奉常。请外,以秘阁修撰为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后改司农卿,总领江东、淮西军马钱粮。金陵故有帅、漕治所,合戎骑二帅、留钥、内侍,号六司,宴饮馈遗,费动万计。飞卿以身率俭,节缩浮苛,粮饷时敛散,稍稍以裕闻。开禧中,就擢户部侍郎。侂胄将举师,尝问饷计丰约,飞卿以实告。比调遣浩繁,不克支,属有旨俾飞卿军前传宣抚劳,值金兵大至,几不免,以忧卒。”  


《古易补音》
宋•赵师珙撰。师珙,字共父,宋宗室,临海人。绍熙元年进士。事迹详《台州志•儒林传》。楼钥与论是书义例,称其取吴棫《补音》之说以补《古易》之音。《经义考》云今佚。


《周易程朱先生传义》附录二十卷     
宋•董楷撰。楷,字正叔,临海人。宝祐四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其学出于陈器之,器之出于朱子,故其说《易》以洛、闽为宗。是书《四库》著录。
提要略云:“是编成于咸淳丙寅,合程子《传》朱子《本义》为一书,而采儿子之遗说附录其下,意在理数兼通。又引程、朱之语,以羽翼程、朱,亦愈于臆凿空,务求奇于旧说之外者。”
此书《四书》及《通志堂经解》均作十四卷,书名即题《周易传义附录》,今北京图书馆藏有元至正二年居敬堂刻本,书名与卷数均与《四库》及《同志堂本》不同,并有附刻三种,题为“董楷辑”。此为存世之最早最完之本,故据以著录。


《学易记》九卷   
宋•李简撰。简,字敬可,宁海人。嘉定十五年特科。历任莱芜、东平、泰山丞。此书即在官时所作。自序谓:“居莱芜几二载,节取籽言凡三度,心有未安,夜以继日,有所得即书之。及移东平,积缪说百余段。及得各家《易解》读之,暗与前贤相合者十之二三,私心颇自信。几未岁承乏倅泰山,遂取向之所集《学易记》加去取焉。”《四库》易类存目谓其书“仿李鼎祚《集解》、房审权《义按》之例,采《子夏易传》以下六十四卦之说,间附己意。诸家之书,十不存一,其佚文赖此以存。”见《经义考》及《台州经籍志》。
李简,里贯未详。《学易记•原序》:“壬寅春三月,予自泰山之莱芜,挈家迁东平。……己未岁承乏倅泰安,山城事少,遂取向之所集学易记观之,重加去取焉……它日必有能辨之者。中统建元庚申秋七月望日信都李简序。”“中统建元”乃忽必烈改元1260年,前之“壬寅”为蒙古乃马真后元年(1242)。完颜氏金朝亡于1234年,其时山东已在蒙古统治之下。据“之莱芜挈家迁东平”语考之,李简似为山东莱芜人。又“己未”(1259年)当蒙古宪宗蒙哥执政末年,而清代四库馆臣谓“己未为延佑六年,盖仁宗时人也”,将李简退后六十年,本误。

《学易记》九卷,采《子夏易传》逮刘肃易学著作凡六十四家之说,仿李鼎祚《周易集解》和房蕃权《周易义海》之例而成一书。其中卷首“学易记图说”本刘牧《易数钩隐图》、《道藏.周易图》和朱熹《易学启蒙》、《周易本义》之图列有本图或衍图。有九数《河图》、十数《洛书》等多幅易图。曰:“朱文公曰,近世说易者,于象数全然阔略,其不然者,又太拘滞支离,不可究诘……文公此说甚惬愚意,然仆所取之图,则亦不能尽同也。”李简之《先天则河图》,异于前人。

朱熹本邵雍“乾坤纵而六子横”说所出《伏羲八卦方位》图,是“天地定位”的乾南坤北,东南方之兑与西北方之艮相对为“山泽通气”,东方之离与西方之坎相对为“水火不相射”,东北方之震与西南方之巽相对为“雷风相薄”。而李简则就图而曰:“先天乾一位在南方,兑二位在东南,离三位在东方,震四位在东北,巽五位在北方,坎六位在西北,艮七位在西方,坤八位在西南。《系辞》自‘天地定位’至‘坤以藏之’,明先天也。”
李简此图所配八卦数与朱熹相同,然而由于变更了巽、坎、艮、坤四卦的方位,李简图数为一○形,就与朱熹图数为∽形不同。
《学易记》又列《后天则洛书》图,曰:“后天八卦出于洛书,以震代离,盖取木之生数也,故‘万物出乎震’,东方又有木之成数,故巽得次震而代兑也,以离代乾,火之成数七也,以兑代艮、以乾代坎,取四、九金生成数也,以坎代巽者,水生成之数在北也,以艮代震,取土生成之数,位乎东北,终始万物也。六子从乾变易方所,独坤居西南不动者,亦阳动阴静之意也。”还列有《易有太极图》(为采《道藏•周易图》之《太极图》,即杨甲所谓的“旧有此图”)、《伏羲八卦图次序图》(为采朱熹《伏羲八卦次序》黑白块图),图说:“其法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其叙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首乾尾坤,以阴阳先后为数也。”)、《重卦图》(为将朱熹《伏羲六十四卦次序》黑白块图分为八宫之衍图)、《洪紫微迈六十四卦生自两仪图》(图说:“八卦之中分列五十六卦,亦皆首尾相错。夬与复相错,睽与革相错,其余相次至于谦、剥,皆相错。又非只此也,乾与坤相伏故相对,夬于剥相伏又相对,其余相次至于复、姤,悉皆两两相伏。阳根与阴,阴根于阳,阴阳之精,互藏其宅。洪紫微此图,其自然之理盖出于伏羲八卦次序图,因而重之而为六十四也。此图传世始于洪迈邪?其亦有所受也邪?是因见尧夫乾南坤北之先天,遂更而为此图邪?)、《六十四卦方图》(此图本前《先天则河图》之八卦方位,又“八卦之中分列五十六卦”,用以说“相错”与“相伏相对”之意。
李简所出衍化易图,有其本身的特点,即其所谓的八卦“先天卦位”是本朱熹的《伏羲八卦次序》小横图直接首尾相连围成圆图,所调的六十四卦“先天方位”亦是本朱熹《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大横图直接首尾相连围成圆图,而不是中分‘‘拗转’’后围成大小二圆图。他又把邵雍《先天图》中的六十四卦方图“取出放外”,谓“六十四卦方图盖因推广河图而得之也”。李简如此作为,皆是本朱熹之说而来。朱熹有“先天图曲折”、“方图则一向皆逆,若以圆图看,又只一半逆,不知如何”、“圆图自有些子造作模样,如方图只是据现在底画便是,就这中间拗作两截,恁地转来底是奇,恁地转去底是偶,便有些不甚依他当初画底”等说(见《文公易说》),又曰:“若论他太极,中间虚者便是,他亦自说图从中起。今不合被横图在中间塞却,待取出放外。”(见《朱子语类》卷六十五)。时至元初,李简完成了朱熹未竟的事业。特别是“拿出放外”的六十四卦方图,由李简从“河图”中找到了出图的“根据”。这一六十四卦方图是绝无仅有的,虽称为“六十四卦方图”,但其中却寓有八卦圆图,与邵雍《先天图》中的六十四卦方图不同。
李简《学易记》集有六十四家之说。今天,其中许多家之原本著述已不可见,能得赖于《易图说》而了解这些家原说的本义,应该说这是李简的功劳。其“学易记图说”归纳刘牧、邵雍、朱熹之说,又有取于汉代易学家京房的飞伏说,从而演绎出有自己独立见解的易图和图说,由此可见其独立思考的学风。他不取《周子太极图》,而采出于《道藏》的《太极图》和洪迈《六十四卦生自两仪图》,可见其主朱熹“子在母外”以图中虚处为太极的观点。
李简生活于金、元之季,从其所引江南郑东卿、袁枢、朱熹、张栻、杨万里、王宗传、真德秀、魏了翁、郑汝谐等诸家之说来看,当金、宋和谈相安之际,大江两岸还是有文化交流的。
李简的易图大体上是宋代易图(特别是朱熹的易图)的继承和演变,只是他的演变并不新奇,又有后来朱熹易学立于学官的形势的限制,所以对后世的易图学发展并没有产生大的影响。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1:53:23 | 只看该作者
《周易荟粹》
宋•杨明复撰。明复,字履翁,号浦城,临海人。少从瓮丹山学,郡守王华甫聘为郡学正。此书据弘治《临海志》及《台学源流》。今佚。


《周易正义》                                            
宋•戴希贤撰。希贤,字与斋,台州人。淳祐特科。任馆职。《台州经籍志》云书佚。


《易象》二卷                                          
宋•李桂老撰。桂老,黄岩人。嘉熙二年进士。官秘书。是书见《台州府志》及雍正《浙江通志》。今佚。
又有《纫兰集》五卷。亦佚。


《易解》                                             
宋•叶皆撰。是书见嘉定《赤城志》,《经义考》云今佚。按皆,字孟我,临海人。庆元二特科。官终宁国主簿。陈耆卿《以新凉入郊墟为韵简叶孟我丈》:“警夜听鸣蛩,聒午闻啼醬。不知谁使令,万态俱悠扬。宋玉辩已非,欧阳赋何忙。正念有冰壶,日日如此凉。”


《易志》十卷                  
宋•刘庄孙撰。庄孙,宁海人。字正仲,号樗园,吴子良门人。全祖望《胡梅涧藏书窖记》:“宋之亡,四方遗老来庆元者多,而天台三宿儒预焉:其一为舒岳祥,其一为先生,其一为刘正仲庄孙,皆馆袁氏。”
事迹详光绪《台州府志•文苑传》。此书一作《易书》。《经义考》云佚。又有《诗传音旨补》二十卷、《周官集传》二十卷,见袁桷撰墓志。亦佚。


《讲易会要》二卷                                    
宋•贺一正撰。一正,字定伯,号东野,临海人。咸淳初为本邑教谕。《临海著录考》云今佚。


《易象占》                                          
宋•周敬孙撰。敬孙,字子高,临海人。太学生,入元隐居不仕。事迹详《台州府志•儒林传》。此书见《元史》一九〇卷《周仁荣传》。《赤城新志》云今佚。
谦按:初,金华王柏讲学上蔡书院,敬孙从之研习朱学,遂得性理之旨,故其言易当近于朱子。


《周易通义》二十卷、《周易或问》五十卷、《周易释蒙》五卷、《周易发例》三卷  
    宋•黄超然撰。超然,字立道,号寿堂(一作云),黄岩人。师事王柏。宋末两与乡贡。入元不仕,晚年筑西清道院以居。英宗至治初卒,年六十二。事见明万历《黄岩县志》卷五、《宋季忠义录》卷一三、光绪《台州府志•儒林传》。
谦按:超然学出于王柏,为朱子三传弟子,故论《易》有本原。所云“上古之书,莫大于《易》,中古之书,莫大于《春秋》,《易》有吉凶,《春秋》有刑德。《易》例圆通,深明其意,谨严与《春秋》等。”其说颇新颖,上海图书馆藏有明抄本,惜诸书多有阙失,今收入《续四库全书》第2册。卷次作《周易通义》八卷、《发例》二卷、《识蒙》一卷、《或问》三卷。


《懋翁玩易》十卷                       
    宋•方仪撰。仪,字仪父,黄岩人。性冲淡温厚,沈思于《易》,至老无倦,有《懋翁玩易》、《候樵存稿》五卷,均佚。事迹见《宋元学案》,及光绪《台州志•儒林传》。
 

《易学直指本原》
元•盛象翁撰。《经义考》云今佚。按:象翁,字景则,黄岩人。游车若水、黄超然之门,二人并邃于《易》:车主明象,黄专析理;象翁会而通之,溪南应氏谓其有功学者。又师王柏,累官昌国州判官,学者称圣泉先生,有《圣泉集》。


《易义指归》四卷
元•陈廷言撰。廷言,字君从,宁海人。以进士官集贤侍讲。光绪《台州志•宦业》有传。是书见《千顷堂书目》、《经义考》云未见。又有《贻笑集》,载光绪《台州志》。今佚。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1:53:43 | 只看该作者
《易心》三卷
元•王恺撰。恺事迹无考。黄虞稷曰:台州宁海人。见菉竹堂、千顷堂二书目。《经义考》云未见。


《易学直指本原注》
元•盛侍道撰。侍道,字希曾,号通源,黄岩人,象翁之孙。尝取象翁作《直指本原》注之,阐明天人之蕴。见《台州外书》。今佚。


《河图洛书说》   
元•牟楷撰。楷,字仲斐,号九溪,王柏再传弟子。笃志于正心诚意之学,学者称为静正先生,父老称其政为不可及,后通判梓州卒。
《宋元学案》:“牟楷,字仲裴,黄岩人也。学者称为静正先生。刻志正心诚意之学,以养母不仕。时天台方行王鲁斋(即王柏)之学,先生不知师传所出,要亦其私淑也。所著有《九书辩疑》、《河洛图书说》、《春秋建正辩》、《深衣刊误》、《定武成错简》、《管仲子纠辩》、《致中和议》、《桐叶封弟辩》、《四书疑义》。门人称曰‘牟氏理窟’。(补。)”《台州府志》载:“先生号九溪,教授生徒至数百人。”
是书今存二篇:一曰《河图洛书总说》,一曰《河图洛书议》,载《黄岩志》。
另有《九书辩异》、《辨深衣刊误》(见柯劭《新元史》)。


《周易爻变义蕴》四卷     
元•陈应润撰。《四库提要》云:应润,天台人。始末未详。《黄溍集》有是书《序》,称其字曰“泽云”。又称其延祐间由黄岩文学起为郡曹掾,数年调明掾,至正乙酉调桐江宾幕。首卷应润《自序》题“至正丙戌”(案《经义考》载此《序》,题至治丙戌。至治有壬戌无丙戌,干支不合。且黄溍《序》题至正丙戌,《序》中称“延祐间余丞宁海,又数年余为越上盐运,三年余乞老金华”。溍延祐二年进士,下距至治壬戌仅六年,安有乞老之事?此必《经义考》刊版之讹,非此本传写之误也。谨附订於此),则是书成於桐江也。
其书大旨谓义理玄妙之谈,堕於老庄,先天诸图杂以《参同契》炉火之说,皆非《易》之本旨。故其论八卦,惟据《说卦传》“帝出乎震”一节,为八卦之正位,而以“天地定位”一节,邵氏指为先天方位者,定为八卦相错之用。谓文王演《易》,必不颠倒伏羲之文,致相矛盾。其论太极、两仪、四象,以天地为两仪,以四方为四象,谓未分八卦,不应先有揲蓍之法,分阴、阳、太、少。周子无极、太极、二气、五行之说,自是一家议论,不可释《易》。盖自宋以后,毅然破陈抟之学者,自应润始。所注用王弼本,惟有《上、下经》六十四卦,据《春秋传》某卦之某卦例,如“《乾》之《姤》”曰“潜龙勿用”、“《乾》之《坤》”曰“见群龙无首,吉”之类,故名曰“爻变”。其称一卦可变六十四卦,六爻可变三百八十四爻,即汉焦赣《易林》之例。盖亦因古占法而推原其变通之意,非臆说也。每爻多证以史事,虽不必其尽合,而因卦象以示吉凶,以决进退,於圣人作《易》垂训之旨实有合焉。在宋元人《易》解之中,亦翘然独秀者矣。
郭彧《续四库提要辩证》案:金华黄溍为陈应润书所作之序曰:“泽云以书来曰……今幸爻变易蕴粗完,使二三十年勤苦之志,一旦有成,未知果合于爻变之义、易之蕴否乎?子其为我订正之”,又陈应润自序曰:“大传曰‘乾坤其易之蕴耶’,夫易之蕴散在诸卦,岂独乾坤二卦而已哉。……易之诸爻,皆以变动取义,乾之用九,坤之用六,爻变之蕴也”。由此可知,陈应润之书当名《周易爻变易蕴》,监生依浙江吴玉墀家藏本誊录之书亦作“周易爻变易蕴”。《四库全书总目》做“周易爻变义蕴”,非是。
陈应润是书除以出于《说卦》之《八卦方位图》为“八卦之定位”而外,又自作《易有太极图》,谓“濂溪先生自是一家议论,释易之大传,恐初学者不可晓,今重画此图,则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之义,粲然复明”。又有《爻法图》、《卦变图》、《逆顺图》等。应该指出,是书列有十数《河图》和九数《洛书》,并于“序图说”中曰:“易之有图,尚矣。河图洛书,有象而无文,不图不可也。”如此,四库馆臣所谓“自宋以后,毅然破陈抟之学者,自应润始”,就是不实之评论。其实破刘牧黑白点图书之学者,北宋时期已有宋咸、陈希亮、叶昌龄等人,岂是自仍列黑白点《河图》和《洛书》之陈应润始?

谦按:是书自序曰:“乾之用九,坤之用六,爻交之蕴也……汉魏以来,诸儒注释奚啻数百余家,往往皆于本卦取义,而用九用六之说不明。好奇过高傅会舛凿玄妙者,则涉乎庄老,衍虚无者,则流乎异端。《太玄》拟《易》也,而《易》为之破碎,《潜虚》拟《玄》也,而《玄》为之散灭。甚则假老子之学,以创无极太极之论,变妒火之术,以撰先天后天之图。自是以来,谈太极者,以虚无为高,讲大衍者,以乘除为法,强指阴阳老少为四象,而四象之说不明,妄引复姤逆顺为八卦,而八卦之位不定,《易》之蕴愈晦矣。由是谈玄之士,承讹踵謬,画图累百,变卦累千,充栋汗牛,初无一毫有补于《易》。”由此而言,陈氏似乎是一位反对易图书学之人,然而他却列十数《河图》与九数《洛书》,曰:“'河图洛书有象而无文,不图不可也。”又列《八卦方位图》(准《说卦》所言八卦方位),曰:“伏羲所画八卦方位本如此,文王因之,夫子系辞,然后言其方位,使人易晓。”列《易有太极图》,曰:“周濂溪作太极图,不言两仪、四象、八卦之名,又加‘无极’二字于太极之上,杂以老子之学,失《大传》之本旨,故其图不容于不改也。”又出“爻变之法”和“顺逆图”,曰:“古无此图,因说《易》者不知爻变之义,故此图不容于不作。”陈氏谓“《易》之有图,尚矣”,原来他只是不满意周敦颐、邵雍之原图而已。其《易有太极图》以乾坤为两仪,其实是本是邵雍之说,又以四季为四象,亦不出周敦颐图之外。至于以“二十八宿,分布于四方”为“在天成象”,亦是出于汉儒之悦。显然,陈氏所出《易有太极图》是以周敦颐《太极图》合朱熹《文王八卦次序》》图衍出。
5#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1:54:14 | 只看该作者
《易说》
明•徐森撰。森,字宗茂,黄岩人。洪武间以荐官徐闻教谕。事迹详《台志•儒林传》引杨荣撰墓碑铭。今佚。又有《书义》、《诗义》、《礼记义》、《四书辨疑》见雍正《浙江通志》。俱佚。

《易说》
明•郭樌撰。樌,字德茂,原籍仙居,徙居黄岩,后居太平(温岭)。元末隐居教授。洪武初用荐知饶阳县事。是书《经义考》云佚。


《大易枝辞》     
明•方孝孺撰。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正学,宁海人。建文中官侍讲学士。事迹具《明史》本传。
此书据《逊志斋集》有《与苏先生书》云:“《周易》颇厌近时传注繁复附会,欲为枝辞十余卷,发圣贤君子大意,使人不惑于众多纷纭之论,历时已久而未能成书。”卢演《正学先生年谱》则谓:“洪武二十四年,先生年三十五,在缑城著《大易枝辞》成。”《经义考》云佚。又有《大学改本》。亦佚。


《周易传疏》     
明•王启撰。是书及其所著《周易疏义》载《两浙名贤录》、《千顷堂书目》及《经义考》。俱云未见。
启(1465~1534),字景昭,号学古,黄岩人。6岁因家贫充递铺差役,一事失误,当受笞刑。知县郑达见其貌出众,询问家境。王告祖父王钦中进士未授职而逝,家贫辍学。郑面试后赞叹,资助继续就读。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任霍丘(今安徽)知县。有兄弟争财,诉讼不息,王启令二人立大厅朝夕相对,诵吟宋诗《兄弟吟》,数天后,二人悔悟,相让财产。弘治间,任南道御史,弹劾皇亲张鹤龄纵奴掠民,及内官董让不法等事。后任江西按察司佥事、按察副使。修葺白鹿洞、濂溪两书院和文天祥祠,毁淫祠400余座。正德四年(1509),宦官刘瑾毒焰甚炽,王启与其相触,被降为广西容县知县,罚米500石,继而免职候命于梧州。次年刘瑾被诛复官,任四川蓬州、南雄知府,山东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上疏弹劾宁王朱宸濠私贡新茶、新笋数事。正德十六年,任广西左布政使,与右参政黄衷上疏说,广西税粮42万,而宗藩及军队禄粮超过35万,地方财税负担过重。朝廷发布政司盐银5万接济。同年,少数民族起义,朝廷派兵镇压,王启督饷有功,进俸一级,升都察院副都御史。嘉靖元年(1522),巡抚云南,妥善处理汉人与少数民族关系,边陲安宁。嘉靖三年,任刑部右侍郎。六年,刑部审理山西李福达勾结武定侯郭勋一案,遭“议礼诸臣”张璁、桂萼、方献夫等干涉。刑部尚书颜颐寿、侍郎王启、刘玉,与御史马禄、聂贤、刘文庄,大理寺卿汤沐、徐文华等人,执法不阿,直言抗上。嘉靖帝利用此案巩固皇权,同年九月,构成冤狱,40多人被革职、流放。王启出狱时62岁,隐居乡里,日事田园,足迹不到公府,人称东瀛先生。嘉靖十三年(1534)十一月卒,终年70岁。30年后,李福达案大白,刑科给事中吴时来请诏复王启官,钦差到黄岩追赐祭葬。
著述另有《赤城会通记》20卷、《古文类选》10卷,以及《元鉴年统》、《抚滇翊华录》、《宋元纲目续修》、《柏山文集》、《东瀛遗稿》等。


《学易记》五卷   
明•金贲亨撰。贲亨字汝白,临海人。初冒高姓。正德甲戌进士题名碑之高贲亨,即其人也。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光绪《台州志•名臣》有传。
是书据光绪《台州志•艺文》,为晚年读《易》时所记。今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哲學類第0424冊,據惜陰軒叢書本排印。
卷一本《周易本义》“论卷首九图”,其论“河图洛书”引《易纂言外翼》之说,谓吴澄马背旋毛、龟背坼甲之说为“草庐此说,亦似有见”;论“先天图凡四图”引朱熹“先天乃伏羲本图”之说,谓“横图是画卦自然次序,故可见其数之逆,若圆图本列方位,而数之逆顺,非所重矣”;论“后天图凡二图”曰:“先天非无用也,而重在体,后天非无体也,而重在用”,谓朱子、邵子、胡玉斋、蔡西山、李隆山、项平庵之论“皆是”;论“卦变图”曰:“窃疑此图而未能究其义”、“本义所指者十九卦而已,不知圣人何独取此数卦之变,而他不复言也”、“谓无卦变不可也,谓某卦变自某卦不可也,谓某卦变某卦不变不可也。盖易道无穷,圣人观象取义,并非一例,随其卦之所重与象之易见者,各指以示人,非特以其变而言也”,此说亦为有见。又论《周子太极图》曰:“周自太极图,深明易道,得群圣之心,而所谓无极而太极者,尤足以发明孔子未发之旨。”我们应当注重金氏认为周敦颐《太极图》“深明易道”、“发明孔子未发之旨”之说。由此可见,时至明代中叶尚无所谓《周子太极图》源于异端者。
《明史•艺文志》谓贲亨另有《学庸记》二卷、《金贲亨文集》四卷、金贲亨《道南录》五卷,《台学源流集》七卷等。《道南录》,即《萧山道南书院录》,存。《台学源流集》,即《台学源流》,《四库提要》云:“是书叙述台州先儒,自宋徐中行迄明方孝孺、陈选,凡三十八人,各为之《传》。其疑而莫考者又有十五人,各以时代类附姓名於《传》末。其《传》虽多采《晦菴文集》、《伊洛渊源录》诸书。然贲亨当明中叶,正心学盛行之时,故其说调停於朱、陆之间。谓朱子后来颇悔向来太涉支离,又谓朱子与象山先异后同云云,皆姚江晚年定论之说也。”余未见。

       
《周易传义存疑》一卷   
明•应大猷撰。是书专取程传、朱子《本义》所未安者论之;《系辞》以后程子无传,故亦止六十四卦。同安洪受校评,临海陈锡序,被秦鸣雷誉为“造理精深,铸词雅则”之“不朽”杰作。今存。
按大猷(1487—1581),字邦升,号容庵,仙居人。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任南京刑部主事。平宸濠之乱有功,升兵部职方司,旋任稽勋郎中。为官“谢苞苴,杜请托”,“士有片善,急为揄扬;家有余资,乐于赈施”。嘉靖六年(1527)出任广东参政。后擢云南右布政。二十三年,任广东左布政,后又两度巡抚云南、广东。两地盛产明珠、象牙、犀角等珍宝,从不染指;每次卸任,“官行一担书,民送两行泪”。不久任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山东,回京复任吏部右侍郎。三十一年十一月,任刑部尚书。任内持法平恕,平反诏狱。友好进言,以为将得罪朝廷,他正色曰:“吾为命官,只知守三尺法耳,不知其他!”严嵩专权,户部郎中孙绘被谗下狱,曾力为申救。为此亦遭嵩子世蕃诬陷,于嘉靖四十年被迫告老。归居讲学不倦。闲时潜心易学,老而益勤。著述还有《容庵集》10卷,近人王舟瑶有校本。


《读易杂钞》   
明•林天爵撰。天爵,字进修,太平人。由岁贡官吉安训导。此书见嘉靖《太平志》及雍正《浙江通志》。未见。

《易义系图》、《启蒙通释正误》   
明•章文禄撰。文禄,字秉道,号百可,黄岩人。嘉靖初,以贡至京师。王启序此书略云:“文,有言者也;象,无言者也。文之所示者浅,象之所示者深。百可先生有契于此,时出己意别为新图,发阴阳之秘,俗学所不到者。”


《周易义丛》十六卷、《周易发蒙集解》、《易纬》无卷数   
明•叶良佩撰。良佩,字敬之,号海峰,太平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南京型部主事,撰《刑法论》两篇。后隐居家乡,专意著述。自称少年攻文学词章之学,壮年治经世济民之学,晚年专养心修身之学,学凡三变,而更接近于道,还著有《嘉靖太平县志》、《天文便览》、《地理粹言》、《韵语类编》、《海峰堂前稿》等。
《周易义从》,《四库提要》云:“是编用王弼本,采辑古今《易》说自子夏《传》迄元龙仁夫,凡一百七十七家。或自抒己见,则称“测曰”,以附於后。诸家皆有去取,惟程《传》全录;诸家皆以时世为次,惟朱子《本义》则升列众说之首:其大旨可以概见也。”
谦按:是书卷首“图说一”列《河图》(十数)、《洛书》(九数)、《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黑白位大横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即《先天图》)、《河图序数图》、《洛书序数图》、《先天则河图生数图》、《先天则河图方位图》、《先天合洛书图》、《先天变后天图》、《周易反对卦变图》、《周易爻变图》、《太玄准京氏卦气图》,计十三图。其图多本朱熹《周易本义》而出,所据十数《河图》与九数《洛书》衍出之六图,自注“皆出玉峰车氏宇宙略纪”。此六图可视为后来李光地、江永、胡煦、张楚钟等人推衍“河洛”图书的先驱。其图所谓“序数”仅取个位,如“河图序数”:“一生三、三生九、九生三十七为七”,“二生四、四生八、八生十六为六”。《反对卦变图》则准李挺之《变卦反对图》衍得,《爻变图》则谆朱熹变占图而衍得。《太玄准京氏卦气图》之出处,则自注:“右图见唐王涯纂释太玄经”。此图以《易》卦与《玄》之方、州、部、家合为一图(见图一百五十六),图说:“说者曰,卦气起于中孚,京房传于焦赣,焦赣得之隐者。以四正卦分主四方为方伯,监司之宫用坎、离、震、兑者,是二至二分之日,四时专主之气,以复、临、泰、壮、夬、乾、姤、观、剥、坤为十二辟卦,卦主十二月,且分四十八卦为公、侯、卿、大夫,而六日七分之说生焉。卦气以中孚为冬至之初,颐上九为大雪之末,太玄仿之,亦以中为阳气开端,冬至初也。养有 奇赢二赞,大雪末也。皆以京氏谱图为次序,特变其名称尔。”因其谓此图出自唐代,录而存之可资易图研究之参考。
《发蒙集解》、《易纬》二书据光绪《台州志》云佚。又有《读书记》、《洪范图解》载《太平志》及《经义考》。未见。


《易图解》   
明•秦谦撰。谦,字光表,号慕溪,临海人。嘉靖四年举人。官金华教谕。此书载光绪《台州志•艺文》,未见。


《易经申义》   
明•林兆贵撰。此书载雍正《浙江通志》及《台州府志》。今未见。
按兆贵,字道行,号白峰,太平团浦(今箬横)人。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选任江西都昌知县,以正直廉洁得誉。时赋役繁重,不满于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叹道:“我岂能为若作鹰犬耶!”为官九月,即解印归里,著书讲道,以德感化乡人,门生尊为文贞先后。年82岁卒。著《正志稿》、《知我轩近说》。
6#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1:54:42 | 只看该作者
《易义》  
明•吴时来撰。此书久佚。据林一焕所撰行状,时来以劾严嵩遣戍横州,后起为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在院中每夜注《易》至三鼓;有劝其就睡者,时来以戍横州时未了事答。
按:《明史》卷二百一十,列传九十八:吴时来(1527—1590),字惟修,仙居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松江推官,摄府事。倭犯境,乡民携妻子趋城,时来悉纳之。客兵犷悍好剽掠,时来以恩结其长,犯即行法,无哗者。贼攻城,骤雨,城坏数丈。时来以劲骑扼其冲,急兴版筑,三日城复完,贼乃弃去。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兵部尚书许论、宣大总督杨顺及巡按御史路楷。皆严嵩私人,嵩疾之甚。会将遣使琉球,遂以命时来。三十七年三月,时来抗章劾嵩曰:“顷陛下赫然震怒,逮治偾事边臣,人心莫不欣快。边臣朘军实、饶执政,罪也。执政受其馈,朋奸罔上,独得无罪哉?嵩辅政二十年,文武迁除,悉出其手。潜令子世蕃出入禁所,批答章奏。世蕃因招权示威,颐指公卿,奴视将帅,筐篚苞苴,辐辏山积,犹无餍足。用所亲万寀为文选郎,方祥为职方郎,每行一事,推一官,必先禀命世蕃而后奏请。陛下但知议出部臣,岂知皆嵩父子私意哉!他不具论。如赵文华、王汝孝、张经、蔡克廉以及杨顺、吴嘉会辈,或祈免死,或祈迁官,皆剥民膏以营私利,虚官帑以实权门,陛下已洞见其一二。言官如给事中袁洪愈、张墱,御史万民英亦尝屡及之。顾多旁指微讽,无直攻嵩父子者。臣窃谓除恶务本。今边事不振由于军困,军困由官邪,官邪由执政之好货。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时张翀、董传策与时来同日劾嵩。而翀及时来皆徐阶门生,传策则阶邑子,时来先又官松江,于是嵩疑阶主使。密奏三人同日构陷,必有人主之,且时来乃惮琉球之行,借端自脱。帝入其言,遂下三人诏狱,严鞫主谋者。三人濒死不承,第言“此高庙神灵教臣为此言耳。”主狱者乃以三人相为主使谳上。诏皆戍烟瘴,时来得横州。隆庆初,召复故官。进工科给事中。条上治河事宜,又荐谭纶、俞大猷、戚继光宜用之苏镇,专练边兵,省诸镇征调。帝皆从之。抚治郧阳。佥都御史刘秉仁被劾且调用,时来言秉仁荐太监李芳,无大臣节,秉仁遂坐罢。帝免丧既久,临朝未尝发言,时来上保泰九答刂,报闻。寻擢顺天府丞。隆庆二年,拜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移巡抚广东。将行,荐所属有司至五十九人。给事中光懋等劾其滥举。会高拱掌吏部,雅不喜时来,贬云南副使。复为拱门生给事中韩楫所劾,落职闲住。万历十二年,始起湖广副使。俄擢左通政,历吏部左侍郎。十五年拜左都御史。诚意伯刘世延怙恶,数抗朝令,时来劾之,下所司讯治。时来初以直窜,声振朝端。再遭折挫,沈沦十余年。晚节不能自坚,委蛇执政间。连为饶伸、薛敷教、王麟趾、史孟麟、赵南星、王继光所劾,时来亦连乞休归。未出都,卒。赠太子太保,谥忠恪。寻为礼部郎中于孔兼所论,夺谥。”
著有《江防考》六卷,《四库提要》云:
“《江防考》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吴时来撰,王篆增补。时来,仙居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左都御史,谥文恪。篆,夷陵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隆庆二年,时来以南京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创为此考。六年,篆奉命继其任,以时来书度之,形势微有不同。因仍其体例,增损重订。盖明代以南京为根本重地,专设操江都御史,与勋臣一人同领其事。所辖水操军以万计,上自九江,下抵苏、松、通、泰,缓急咸责成之。是考於形胜、营制、官兵、沿革颇为详备。盖当时积习废弛,其立法特密云。”


《易原》一卷   
明•陈锡撰。锡,字元之,又字南衡,天台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官礼部主客司主事。光绪《台州志•文苑》有传。是书系忤严嵩罢官后所作,辨阴阳象数之旨,证以古今事变,识者谓远过杨诚斋。明万历间有重刊本,前列邹元标序,今收入《续四库全书》經部易類第10册。
锡又有《千古辨疑》七卷,《四库》杂家类存目,《提要》云:“明陈锡撰。锡字南衡,天台人。嘉靖丙辰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其书皆辨证经籍疑义。凡天文一卷,地理一卷,诗一卷,书一卷,律吕一卷,春秋一卷。大抵务博好辨,而仅凭虚臆断,考证之处十不得一,非根柢之学也。”


《易经原古》   
明•黄绾撰。是书为《五经原古》之一。自序谓:“予因忧患得之,学之不易,今敢定之。以先天诸图有图无书为伏羲《易》,以《彖辞》为文王《易》,以《彖辞》为周公《易》,以《彖传》、《小彖传》《系辞传》、《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为孔子《易》。其《文言》之错于《系辞》者则归之《文言》;其《系辞》之错于《说卦》者则归之《系辞》。凡错者皆正之,详于各节。敢以平生所得之艰难者释其义。或先儒之说有不同者,亦不敢废。谓之曰《易经原古》。”见《黄岩县志》及《台州经籍考》。《两浙名贤录》作《五经、四易原古》。《经义考》作《四易原古》。
按:绾(1477—1551),太平人。字宗贤、叔贤,号久庵、石龙,黄孔昭之孙。父黄俌卒后,受母命承祖荫,任后军都督府都事。明正德五年(1510)经友人引见,结识王守仁,称门人。次年,与闽南十才子、户部主事郑善夫结为知友。不久因病归家,迁址江北新宅,于紫霄山樊川书院旧址办石龙书院,研究王守仁哲学。为捍卫“王学”,经常与人辩论,王守仁说:“吾党之良,莫有及者。”嘉靖元年(1522),任南京都察院经历。嘉靖三年二月,连上二疏,赞同“议礼”,四月,又与桂萼、张璁、黄宗明联名上疏争大礼。次年,何渊要嘉靖帝父母入太庙,被黄绾、黄宗明斥为荒谬。帝不悦,将黄绾调任南京刑部员外郎,黄称病辞官。嘉靖六年六月,帝念“议礼”之功,授黄为光禄寺少卿,升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参与编修肯定“议礼”的《明伦大典》。次年,升詹事锦衣佥事,南京礼部右侍郎。时王守仁率军平息广西田州八寨少数民族起义,殁于归途,遭首辅杨一清、桂萼诬陷。黄绾2次上疏辨冤,表示“今萼毁师,臣不敢阿友以背师。”将女嫁王之子王正亿,携至南京。
       嘉靖十二年(1533),郎中邹守益敢于直谏,得罪权臣,称病归去,吏部尚书汪熔弹劾黄绾与邹结党,调京降级。次年,山西大同兵变,黄绾力主安抚,受命急赴大同,逮首恶数十人,树木栅,设保甲,创社学,民心安定,还京增俸一级。嘉靖十八年,任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安南(越南)内乱,帝命黄绾为正使安抚,黄恐惧此行不测,称病不赴。次年,因奏请为父母谥赠,受帝怒责,降为礼部侍郎。嘉靖二十年,以年老辞官归家,在石龙书院研究中国哲学。晚年威重而倨,纵容子弟、家奴横行乡里。嘉靖三十三年(1554)九月卒,终年75岁。
        黄绾晚年对王学产生怀疑,说:“予始未之信,既而信之,久而验之,方知空虚之弊误人非细。”批判王学“良知说”和“程朱理学”,反对士大夫空谈理性耻于言行,主张经世反对弃世,成为中国思想史上较早全面对王学批判的人物。著有《明道编》12卷、《石龙集》30卷、《久庵文选》16卷、《庙制考义》2卷,以及《中庸古今注》、《思古堂笔记》、《石龙奏议》、《云中疏稿》,还有易经、诗经等著作。《明道编》为中国哲学名著。


《周易卦义》二卷  
明•徐奇撰。奇,字国章,天台人。嘉靖间岁贡,官卢州府学训导,升赵府长史。是书见光绪《台州志》引《明史•艺文志》。未见。


《易经中说》  
明•郭振民撰。振民,太平人。是书及《四书中说》、《鱼目集》见康熙《太平志》。俱佚。


《周易解》   
明•金孚兑撰。孚兑,字吉所,太平人。万历十九年举人。官瑞州同知。嘉庆《太平志》称其读《易》自抒所得,大约宗述程、朱,略于象数。所著《周易解》及《存笥稿》均佚。
《义(易)经笔授》   
明•徐人文撰。人文,字子奎,奇之孙,天台人。万历间岁贡。历官青田、孝丰训导。此书见康熙《天台志•文学传》及光绪《台州志•艺文》。今佚。


《易通》、《易说》、《河图广说》  
明•朱之任撰。之任,字公巽,号兑庵,天台人,诸生。明亡遁入欢山,与姜如农、陆丽京、柴虎臣、蔡九霞、韩公俊、恽正叔辈结契。事迹详《台州志•隐逸传》。
齐召南《觉庵遗集》序称《易通》尚存大半。《台州经籍志》云后二书俱佚。
又有《春秋述》十五卷、《史林》、《史娱》六十卷。今佚。


《周易要言》   
明•葛承杰撰。承杰,字鼎生,黄岩人。崇祯时县学生。甲申后决意遁迹,与王瑞彬结密契。事迹详《黄岩志•余逸传》。是书及《礼记别解》、《四书新义》,据《经义考》云未见。
7#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1:55:03 | 只看该作者
《易经手授》   
清•朱元胤撰。元胤,太平人。字长孺,号月岩,明举人。顺治十六年授武强知县。事迹详《台州志•宦业传》。
此书见《太平志》及雍正《浙江通志》。今佚。


《易律通解》八卷   
清•沈光邦撰。光邦,字廷飏,临海人。康熙十七年举人,官至漳州同知。尝精求《易》说,取河、洛象数以探先后天成卦之由,参朱子启蒙、三角、六角、乘除、勾股之法,配以天文、律吕,在星象设作三圈,在律管分作八支,适与六十四卦纵横上下自然相生。积二十年始成。宋世荦甚称之。
《四库总目提要》云:“光邦,临海人。雍正中官中书舍人。《易》道阴阳,律吕亦本阴阳。《易》为天地自然之数,律吕亦本天地自然之数。故推而衍之,其理可以相通。然《易》不为律作,律亦不为《易》作,无容牵合而一之也。是书引律以合《易》,以天地五十有五之数画为三角图,与算家开方廉率立成之法相类。所用过揲之数以九八不以九六,策数以五不以五开方十,於经义颇多牴牾。至律管不同围径,又以十二律之外,增小吕、含少二律於无射之後,亦自我作古也。”
此书《清史稿•艺文》、《杭州府志•艺文》,作八卷,今存清钞本四卷,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第185册。


《周易通解》   
清•秦钦亮撰。钦亮,字益少,临海人。康熙时廪生。此书据《台州著录考》。今佚。


《周易参义》   
清•朱溥撰。溥,字济叔,号螺舫,天台人。康熙间岁贡。光绪《台州志•文苑》有传。
此书未见。
《河洛图考》四卷   
清•阮培元撰。培元,字廷材,号笃庵,黄岩人。乾隆二十四年举人,官嘉兴训导,光绪《台州府志•宦业》有传。
是书载《台诗三录》及《黄岩新志》。未见。
又有《四书题解》载《黄岩新志》。亦未见。


《易经要览》十二卷   
清•齐世南撰。世南,字英风,号孙圃,天台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宁波府学教授。光绪《台州志•文苑》有传。此书未见。
又有《左传便览》十六册,见光绪《台州志》。


《易经解》二卷      
清•梅人鉴撰。人鉴(1732~1811年),字文衡,号苏庵,天台人。诗文气格遒上,工草书,宗孙过庭《书谱》,而有所变,自称“古有草圣草贤,吾书在不圣不贤之间。”以岁贡终,著述甚丰。尝编序叶蓁之《十栗堂诗钞》。《台州志•文苑传》有传。此书据《台志》云未见。


《易经精义锥指》   
清•潘采田撰。采田,字如玉,一字元文,宁海人。乾隆五十四年拔贡,官新城教谕。此书见光绪《宁海志稿》。未见传本。又有《淵(去三点水)鉴述旨》。亦未见。

《三易发凡》一卷   
清•金鹰扬撰。鹰扬,字叔骥,号西溪,黄岩人。乾隆时恩贡。是书王棻有跋,称卷数未详。今所存者,自乾卦至小畜九卦完好无损。其余另篇断简,或一卦而不全,或数卦而 不接,且多杂门人之说,不可识别。其说不分汉、宋、魏、虞、程、朱,择善而从,自有心得,往往发前人所未发。今录九卦为一卷,刻入《台州丛书》续编。


《周易启蒙笺释》   
清•王嘉玉撰。嘉玉,字辉山,号石坪,宁海人。贡生。著有《周易启蒙笺释》藏于家。今未见。据《三台诗录》。《台州经籍志》又有所作《篆体辨误》、《篆字汇》。亦未见。


《易经古本证解》十二卷加  
清•华祝撰。祝,字金山,宁海人。嘉庆九年钦赐举人,《宁海志》有传。是书以朱子《本义》为主,每条各引史事为说。光绪《宁海州志稿》载有自序,谓其嗣孙庠生观家有藏稿,并云有钞本。


《易章句述》八卷   
清•李诚撰。是书发明焦循《易章句》之义,每节先引章句,次引通释,次案语,以宋儒之义理,阐汉儒之象数。原稿残缺。又有《易备》一书,存佚不详;《周易解》四卷,路桥杨氏崇雅堂藏有稿本。
按:诚(1778—1844),字师林,号静轩,黄岩(今路桥石曲)人。少从戚学标及乃父李秉钧习经学、训诂。清嘉庆十八年(1813)二等拔贡,初任云南姚州通判、同知,后任新平、顺宁知县。两县贫穷,土豪横行,历任知县难以治理。执法无私,严惩豪绅;引种贵州橡树,栽桑育蚕;劝士绅置田设“义役法”,减民负担;筑桂香书院,修成《新平县志》8卷。去任时,士民攀辕不绝。
精于经学、地理、历算,旁通医学,著《医学指迷》一卷,多尊《内经》及张仲景,对张介宾之温补,则大加非议。诚久官州县,深憾地理之书不足,谓:“记水之书,自郦道元而下不乏其人,而言山者无成编”,“齐氏《水道提纲》虽富,不无讹误”。于是编成《水道提纲补订》28卷,补齐召南之阙。继又编《万山纲目》60卷,将全国山脉分为三大干,叙述详尽,非寻常山志,颇具实用价值。后人谓之:“古今之绝作,舆地之津梁。”云贵总督风闻其名,聘为纂修。居云南通志馆5年,《云南通志》220卷,十有八九出于其手。还著有《十三经集解》260卷、《微言管窥》30卷、《云南水道考》5卷等。喜藏书,家有“敦说楼”,藏书万卷。撰有《敦说楼书目》1册,分经、史、子、集4卷,仅经、史二部有评语,其余仅记书名。去世后,稿本被火烧或糊墙壁,藏书亦典卖给他人。
8#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1:55:24 | 只看该作者
《周易同人录》二卷   
清•夏鼎撰。鼎,字宝田,黄岩人。嘉庆中岁贡。
是书皆纠正先儒说《易》之失,曰“同人”者,谦词也。殁后,门人姜文衡为校定。今未见。

《周易省彖》一卷   
清•黄濬撰。濬,字壶舟,晚号四素老人,太平人。道光二年进士,历任彭泽、萍乡知县。
是书亦名《周易井观》,有咸丰元年自序。其邑林氏海沧阁藏稿本,近归新河中学。


《周易参变》十卷   
清•林琨撰。琨,字琢亭,黄岩人。道光二年岁贡,光绪《台州志•文苑》有传。
是书用王弼本为注,凡上经四卷,下经四卷,上系一卷,下系至末为一卷。其说依象数以释义理,不废互体之法,盖权衡于汉《易》、宋《易》之间。有王棻家钞本。未见。


《周易观象》二十一卷、《周易爻变相推说》一卷         
清•汪度撰。度,临海人。《周易玩象》初名《统笺》,亦名《周易观象集义》,光绪《台州志》作十六卷。项士元从沈维哲明经家中得其稿本,已佚不全。后项氏又从同邑林春辂明经家得其所著《元雨堂丛稿》。二书以外,又有《数雅》四卷、《说文经传异字录》四卷、《古今姓氏考略》十二卷、《四书求是》一则、《鸣琴举要》及《劝学条目》各一卷、《砖甓考》一册。
又从沈氏得其《台郡文献补》一册,《双帻屏轩诗钞》及杂文各一册,皆捐献台州文管会。又据《元雨堂所著书目》尚有《诗经传笺》、《四书补注》、《元雨堂经解》、《国朝经学考证》诸书目录,《续台考》、《续三台诗录》等稿。今皆未见。

《易学辨说》二卷  
清•葛晚园口授、王树祺笔述。晚园,临海人,居巾子山麓,卖菜自给,喜读《易》,带经而锄者数十年。咸丰初,王树祺从之讲《易》,因其口授,笔为是书。大旨以十翼诠彖象,以彖象铨卦画,颇得要领。有树祺及黄以周序。钞本未刻。
树祺字庆云,号苇村,临海人。著有《易错综杂说》,载光绪《台州府志•儒林传》。未见。


《学易筌蹄》三卷、《附录》一卷  
清•姜丹书撰。丹书,字世铭,黄岩人。廪生。此书一卷经文古义,二卷大传古义,三卷外传古义。以大象归经文,以彖传、象传、文言、系辞、说卦为大传。经文字句多从古本,与注疏、《本义》不同。附录一卷,则孟氏卦气、郑氏爻辰、荀氏升降、虞氏纳甲、京氏世应,皆汉儒专门之学也。有黄棻家钞本。


《读易铭心编》一卷   
清•丁枚撰。枚,字则韶,天台人。同治岁贡生,举孝廉方正,署泰顺训导。是书成于同治四年,取每卦中字义,联以偶语,藉以自警。见光绪《台州府志•艺文》。
又有《鉴略》一卷,取纲鉴节录,上自三皇,下迄朱明。钞本存。


《易笺》一册   
清•王咏霓撰。此书稿藏于家,见《函雅堂藏稿》、《台州府志经籍志》。
咏霓(1839~1916),名仙骥,又名蜺,字子裳,号六潭、旌夫、鹤叟等,兆桥人。清同治九年(1870)举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授刑部主事,签分河南司行走。光绪十年随侍郎许景澄充出使法、德、美、意国随员,历经香港、南洋、印度洋、地中海诸地,抵柏林。驻外三年,曾协购北洋海军舰只,助许景澄辑《外国师船图表》。光绪十三年回国。经英赴美,再经日本抵上海,沿途考察各国政治习俗,辑《道西斋日记》纪行。二十一年署安徽凤阳知府先后三任。三十年,督漕和州,创设简易师范学堂,培养新学师资,为安徽首创。次年署池州知府,于郡城筹建池郡中学堂,亲拟《池州中学堂章程》和《私塾改良章程》,均为全省所仿效。三十三年任安徽大学堂总教习,高等学堂、法政学堂编纂,皖政辑要局、存古学堂提调。宣统二年(1910)任安徽太平府知府,次年长江繁昌、当涂诸堤崩决,竭力督修。辛亥以后引疾还乡,从事著作。
    咏霓诗文沉雄博大,诗作跌荡而含蓄,善于随事赋物,其欧美之行纪事诗中,尤以西洋地、物名词入诗,熨帖自然,毫不雕琢,且音节铿锵,文声卓著。著有《函雅堂集》等,并为《光绪黄岩县志》总纂


《俞氏卦气匡谬》   
民国•曾士瀛撰。士瀛,字菉洲,号又僧,临海人。清副贡生。民国二年,主笔《之江日报》,对袁世凯行径多有抨击,于是北洋政府传话:“此报不变言论,即行查禁。”又僧闻讯,拂袖而去。
是书匡俞樾卦气之谬,稿藏于家。见《台州经籍志》。
9#
发表于 2007-6-6 13:54:0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呢?快传上来,让咱养养眼啊!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6-6 16:12: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林华强 于 2007-6-6 13:54 发表
还有呢?快传上来,让咱养养眼啊!



这本书的缺陷在于,只截止到民国前期,尔后著作基本不录。
当目录可,但治学门径也可。
如果要搞台学研究,必看此书,不然很难下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1 17:10 , Processed in 1.0653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