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余启信
父亲离开我们,已有47个年头。
父亲余虞廷(余仁峰),笔名庸夫、虞廷、金近等。1900年12月16日出生在天台县三里宋村。因家境贫困,父亲在他的伯伯和叔叔们的资助下,13岁才开始读书,但勤奋好学成绩优秀。1917年17岁时,考入临海省立六师,在六师就读于朱自清先生门下,成绩总在前三名。读书期间参加了五四运动。
1923年,受正在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就读的同乡好友曹天风的影响,父亲也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上海大学当时是南方革命摇篮,校长是于右任,邓中夏主持日常工作,教师有蔡和森、瞿秋白(兼任社会学系主任)、任弼时、恽代英、萧楚女等。深受上海大学众多导师革命思想的熏陶,1925年父亲参加了五卅运动。
1927年秋,父亲与徐鹏翔、齐幼民等组织“台州读书社天台分社”,对外称“醒社”,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7年11月底,蒋如琮(三门善岙蒋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与林迪生(又名林攸绵)一起来到天台,他们以乙丑读书社成员为发展党员的主要对象,先后介绍陈康祚、余虞廷和袁定贞(女)3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共天台特别支部,以蒋如琮任书记,直属浙江省委领导。这是天台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从此,天台的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见《中共天台地方史1919—1949》)。父亲任南区区委书记,在石塘徐小学教书,发展党员徐世翰、徐启文、徐帮基、徐度、陈方球等二十多人,开展反对政府增加粮税。
1928年5月26日三门亭旁起义失败后,起义的总指挥包定(三门亭旁人)来到天台,住在父亲工作处近两个月,帮助开展工作。父亲后在三里宋村建立党支部,发展党员有虞运见、虞仁田、虞仁元、虞仁广、虞小木、丁允标、陈立印、陈建川等,并发展了塘下丁村的支部,期间以余虞廷家、石虎殿、湾塘山,麦田等处为活动据点,领导布置开展“二五”减租斗争,引起当地土地大户们的不满和伪乡政府的注意。中共党员邱康土受组织的委托通知父亲必须马上转移,大年三十夜离开天台远赴南洋,与蒋如琮、许杰等同志取得联系。父亲在苏门答腊岛棉兰市任《新中华报社》编辑、在爪哇创办《新中华时报》,继续宣传进步思想,被当地政府驱逐出境回国,到上海与陈康祚、曹宝选等取得联系。
1932年,天台党组织遭到破坏,损失惨重,父亲被迫离开天台到上海。
1938年,父亲在大公中学任教。在中共天台县委书记齐德夫的领导下,父亲与戴介民、王育和、许杰等在天台大公中学发动组织学生参加民先,组织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大公中学被国民党查封后,父亲转入天台中学教书时,秘密联系中共其他党员与天台县国民党参议长王定锐等展开斗争。
在上海期间,父亲以文字为武器,继续斗争。1933年他在上海《生存月刊》第四卷第五号发表《囚徒之歌》,揭露当时社会之弊端,剖析了劳苦大众贫困的根源后,提出只有对旧社会的腐朽统治进行反抗斗争才能翻身。“到了不能生活下去的时候,谁还幻想你们欺骗的怜悯?为自己要跳出痛苦的深渊,只有走上这条斗争的血路。”
1938年,他在《大众抗敌》发表《今年的五卅》。1938年中华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时刻,为唤醒广大民众民族意识,父亲在国内大声呼喊:要把全民武装起来,站在抗日的同一战线上,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