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干不了的,请说谢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5-30 16:3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当然不是原创
  
      胡适在1917年《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提倡“真文学”和“活文学”的白话文,摈弃“假文学”和“死文学”的“文言文学”。对于建设新文学,他主张:一,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  二,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  三,不用典。  四,不用套语烂调。  五,不重对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  六,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  七,不摹仿古人。  八,不避俗话俗字。

      在次年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他把这“八不主义”都改作了肯定的口气,又总括作四条,如下: 一,要有话说,方才说话。这是“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一条的变相。  二,有甚么话,说甚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是二、三、四、五、六诸条的变相。  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这是“不摹仿古人”一条的变相。  四,是甚么时代的人,说甚么时代的话。这是“不避俗话俗字”的变相。

      “三不来”教授黄侃(湖北蕲春人,师事国学大师章太炎,曾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金陵大学等校教授)素与胡适不睦,反对胡适提倡白话文。他曾当胡适的面说胡适如真身体力行就应该别叫“胡适”而改名“往哪里去”。有一次,他在讲课中赞美文言文的高明,举例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而用文言则仅需‘妻丧速归’4字即可,只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

      胡适一代大师当然不是笨伯。1934年秋在北大上课时,有学生问难道白话文就没有缺点吗?胡答没有。学生问那打电报的时候呢?胡适说:“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打电报邀我去做行政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事,电报回复,白话文写的,也很省事,在座诸君不妨用文言看如何回复。”在座学生各自筹划,字数最少的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我的回复是:干不了,谢谢!

      “干不了”就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之意;“谢谢”既对友人费心介 ------ 绍表示感谢又暗示拒绝之意。由此看来,语言的精练与否,不在白话与文言的差别。胡适这样解释说。

     胡适创作许多白话诗歌实践着自己的文学主张。他写的《朋友》,据说是我国第一首白话诗,发表于1917年2月号《新青年》杂志上,诗题改为《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首诗,一贯的评论是“讲平仄,讲对偶,行文自由,意象清新,诗意浅露,在古诗今诗的交界处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我印象最深的胡适的白话诗之一是《十一月二十四夜》:老槐树的影子,在月光的地上微晃; 枣树上还有几个干叶,时时做出一种没气力的声响。 西山的秋色几回招我,不幸我被我的病拖住了。 现在他们说我快要好了。 那幽艳的秋天早已过去了。

      用最无奇不过的白话文写出真实的情感和内含的诗意,是胡适提倡的“平淡而自然”的文字境界。
对于曾经或者仍正在故作着奇崛、晦涩、深沉范儿的文学青年(或者伪文学青年),要是老胡站在眼前,我想他可能会说,“干不了的,请说谢谢。”     
沙发
发表于 2007-5-30 16:53: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5 12:41 , Processed in 1.07316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