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912|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2222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4:3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11-2-25 20:24 编辑

2222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4:38:14 | 只看该作者
概括来讲,趁势而上,喧宾夺主,炒热炒糊,正本清源,参拜高潮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4:45:32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tt1818.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1

鉴真与天台宗新考

                        作者:卞孝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07-03-14   



                          对于鉴真的研究,大多数人只注意到他对律宗以及对医药,佛寺的建筑,佛像的绘画、雕塑方面的贡献;极少数人推测过他与天台宗的关系,但缺乏充分的论证。已故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过,研究历史,“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靠此“残余断片”,怎能“窥测”出历史真相呢?他提出:“必神游冥想”,才可以“真了解”,“而无隔阂肤廓之论”①,甚为高明。志磐《佛祖统纪》是天台宗所撰之佛教史,该书卷二十四《佛祖世系表》中无鉴真之名,但鉴真于唐天宝十二载(753)从扬州东渡时,携带了天台宗的经典,这个事实,值得注意,可惜没有直接的资料能够说明鉴真与天台宗的关系,我运用陈先生所提出的“神游冥想”的治学方法,试为论证如下:
                          李肇《唐国史补》卷上《佛法过海东》云:“佛法自西土,故海东未之有也。天宝末,扬州僧鉴真,始往倭国,大演释教,经黑海蛇山,其徒号‘过海和尚’。”这是人们都知道的一条材料,可惜没有对“过海和尚”这个称呼作进一步的研究。
                          据《全唐文》卷四八○崔恭《唐右补阙梁肃文集序》:“言僧事,齐律仪,作《过海和尚塔铭》……”将李肇、崔恭二文对照起来看,《过海和尚塔铭》即鉴真塔铭。作者梁肃,字敬之,一字宽中,郡望安定,籍贯陆浑,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梁肃是何时何地撰鉴真塔铭的呢?
                         《全唐文》卷五二三崔元翰《右补阙翰林学士梁君墓志》云:“淮南节度使、吏部尚书京兆杜公表为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管书记之任,非其所好,贞元五年以监察御史还台”。
                          据《旧唐书》卷十二《德宗纪上》:“(兴元元年十二月)庚辰,以刑部侍郎杜亚为扬州长史、淮南节度使。”卷十三《德宗纪下》:“(贞元五年十二月)辛未,以淮南节度使杜亚东都留守、畿汝州都防御使。”将崔元翰文与《旧唐书》联系起来看,杜亚是梁肃府主②。贞元五年(789)杜亚、梁肃都离开扬州,杜赴东都,梁入西京。可见鉴真塔铭是贞元五年前梁肃在杜亚幕中应扬州僧俗之请而作。《过海和尚塔铭》这篇文章虽已失传,梁肃为鉴真撰塔铭这个事实,为我们提供了考察鉴真与天台宗关系的线索。
                          梁肃幼年随父避乱于江南,长大后,信仰天台宗。天台宗的创始人是智顗,智顗传灌顶,灌顶传智威,智威传慧威,慧威传玄朗,玄朗传湛然,湛然传元浩。梁肃受教于湛然、元浩③。崔恭称赞梁肃“早从释氏,义理生知,结意为文,志在于此,言谈语笑,常所切劘,心在一乘,故叙释氏最为精博。”崔元翰称赞梁肃“尝著释氏《止观统例》,几乎《易》之系辞矣。”
                          赞宁《宋高僧传》卷六《义解篇·唐台州国清寺湛然传》甚至说:“其朝达得其道者唯梁肃学士,故摛鸿笔成绝妙之辞。”叹息“吾徒往往有不知然之道,……梁公深入佛之理窟之谓欤!”在天台宗中具有崇高地位的梁肃,肯为律宗鉴真撰塔铭,这件事不寻常,值得深入探讨其原因。
                          真人元开《唐大和尚东征传》云:“其父先就扬州大云寺智满禅师受戒,学禅门。大和上年十四,随父入寺,见佛像感动心,因请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许焉。是时,大周则天长安元年有诏于天下诸州度僧,便[就]智满禅师出家为沙弥,配住大云寺(后改为龙兴寺)。唐中宗孝和[圣]皇帝神龙元年,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传中称智满为禅师,道岸为律师,表明二僧属于不同的宗派。律师显然属于律宗,禅师呢?
                          考如下:灌顶《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时有慧思禅师……”。
                          又:“陈少主顾问群臣:释门谁为名胜?徐陵对曰:瓦官禅师……”。
                          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七《习禅篇·隋国师智者天台山国清寺释智顗传》:“又诣光州大苏山慧思禅师,受业心观。”
                          又:“禅师佛法雄杰,……”。
                          又“陈暄奏曰:瓦官禅师……”。
                          思托《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上鉴真传》:“和上便云:……其智者禅师是南岳思禅师菩萨戒弟子也。惠思禅师乃降生日本为圣德太子也。……”

                          梁肃《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并序)》:“陈朝崇之,置寺曰修禅。”
                          赞宁《宋高僧传》卷五《义解篇·唐荆玉泉寺恒景传》:“后入覆舟山玉泉寺,追智者禅师习《止观门》。”
                           卷六《义解篇·唐处州法华寺智威(慧威)传》:“亲灌顶禅师求请心要。”“闻缙云大威禅师盛行禅法。”
                          又《唐苏州开元寺元浩传》:“寻为荆溪湛然禅师嘱累弟子。……大比丘尼识微、道巽、志真、悟极,此四人者高洁之伦,深练禅观。”
                          卷十一《习禅篇·唐黄州九井山玄策传》:“赴天台山光明会,乃隋朝智顗禅师立教。”
                          卷十四《明律篇·唐扬州大云寺鉴真传》:“登便就智满禅师,循其奖训。”
                          卷十五《明律篇·唐越州称心寺大义传》:“义因与大禹寺迥律师同诣左谿 朗禅师所,学止观。”
                          卷二十六《兴福篇·唐东阳清泰寺玄朗传》:“后依恭禅师重修观法”。
                          从上引文献看出,慧(惠)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等天台宗的祖师、大师,都被称为禅师,而且与修禅、禅观相联系,这是有理由的。自北齐慧文创立“心观”(一心三观),天台宗开始萌芽。慧文传慧(惠)思。慧(惠)思取大小乘中定(禅定)、慧(义学)等法创立学说,意在定慧双修,因定发慧。慧(惠)思传智顗。智顗正式创立天台宗。天台宗提倡止观,止即是定,观即是慧,定慧双修,可以见佛性,入涅槃。禅,梵语禅那,意谓坐禅或静虑。僧徒一般都能坐禅,天台宗所提倡的止观,也就是禅的一种。
                          鉴真之父就智满禅师“受戒,学禅门”,“禅门”一词,也见于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七《习禅篇·隋国师智者天台山国清释智顗传》:“(智顗)在瓦官寺,创宏禅法,……一代高流,江表声望,皆舍其先讲,欲启禅门。”“(智顗)讲《智度论》,肃诸来学。次说禅门,用清心海。”对照起来看,鉴真之父就智满禅师“学禅门”,即学习天台宗;鉴真“循其(智满禅师)奖训”,亦即接受天台宗之教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鉴真在天宝元年(742)接受日僧荣睿、普照邀请,决心东渡弘法时,首先想到的是“昔闻南岳[惠]思禅师迁化之后,托生倭国王子,兴隆佛法,济度众生。”④
                          可见鉴真对创立定慧学说的慧(惠)思之崇敬。《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尚鉴真传》中也有宣扬天台宗祖师慧(惠)思、智顗神异事迹的内容,如:其慧思禅师于一目中,[处分岳]寺三纲,可扫路开堂敷座迎接,今日有大菩萨[将来]。诸人出迎,只云不见菩萨,只见一年少[沙]弥。[彼众]却还报和上,无有菩萨,但见一少沙弥。于是禅师[告云,此是]菩萨,众并迎屈入寺。禅师把手言,好在以不,灵山一别,迄至于今。经停,明日即令上座讲《法花经》,智顗冥然,不知所趣。思禅师乃云,昔佛在世,与弟子灵山听,可不忆耶?智顗便乃朗然大悟,当即宣吐弁,若悬河写浪。此即顿悟一乘之妙法也。智顗犹被思禅师作其忆念,玄忆一乘。故知思禅师本来诵持法花,味深禅定,悟《法花》三昧。又天台智者大师,隋帝和上,卅余年唯著一衲,度僧万余,造八十三寺,书十九藏经,读十五遍,造诸经论[疏]合七百卷。《法花》玄文及疏各十卷,《大止观》十卷,《四教》十二卷、《小止观》一卷、《禅门》十卷。故知二圣觌颜,遁相显发,广兴佛事,利益四生。
                        南岳衡山者,属衡州,其衡山五岳之一数也。其山有五峰,一般若峰,二住括峰,三慧日峰,四嘱融峰,五紫盖峰。一峰各有禅房静室,有思禅师六生于此山修道,一生各立一塔并盘,一石。其三石存般若台佛殿前,三塔在般若[台南]二百步。山中灵仙异果消利,经于千载,时有得圣果者,其梨乃生子。思禅师亲吃此梨,其梨甘美,世间无疋,大如钵许。自尔已还,更未生子。其思禅师临将无常时,于般若台北石室中,举《法花经》,钵、孟、锡杖语弟子云:吾灭度后,向无佛处受身,[教]化众生。至今便岳寺,见有素影立堂,上足弟子二人同时素影。其弟子并是圣人:其二弟子,一名智顗,在天台山及京州[玉]泉二寺,来去住持。一名智勇,在南岳衡山修道也。慧(惠)思、智顗的神异事迹,显然是鉴真生前常向思托等讲述,思托耳熟能详而笔录于鉴真传记中的。于此可见鉴真信仰天台宗之虔诚。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4:47:47 | 只看该作者
明乎此,才能理解天台宗信徒梁肃为鉴真撰塔铭之原因。一个僧人信仰两个宗派,在当时有无例证呢?考如下:智
                          顗先学律,后创天台宗。灌顶《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云:“投湘州果愿寺沙门法绪而出家焉,绪授以十戒,导以律仪,扔摄以北度诣慧旷律师,兼通方等,故北面事焉。”湛然也是先学律,后入天台宗。赞宁《宋高僧传》卷六《义解篇·唐台州国清寺湛然传》云:“遂往越州昙一律师法集,广寻持犯开制之律范焉。复于吴郡开元寺敷行止观。”余不多举。\
                          唐代僧人,兼学律、天台二宗者甚多,见于《宋高僧传》卷十四至十六《明律篇》者就有:
                          《唐扬州龙兴寺法慎传》:“从瑶台成律师受具戒。依太原寺东塔,体解律文,绝其所疑,时贤推服。……谓‘天台止观,包一切经义,东山法门,是一切佛乘。色空两亡,定慧双照,不可得而称也。……(缁素弟子)其上首曰会稽昙一、闽僧怀一、南康崇睿、晋陵义宣、钱塘谭山寺惠鸾、洛京法瑜、崇元、鹤林寺法励、法海、维扬惠凝、明幽、灵祐、灵一等,罔不成乐说辩才入《法华三昧》。’”

                          《唐杭州华严寺道光传》:“于时夏浅德崇,坛场属望,……光持《法华经》,创塔庙,没身不怠也。”
                          
                        《唐洪州大明寺严峻传》:“后抵荆州玉泉山兰若,遇真禅师,示其禅观,入城泊大云寺。峻秉持戒印,……众请临坛,复举律之宗主,俛受命。忽逢观净禅。忽逢观净禅师,顿明心法。”

                          《唐吴郡东虎岳寺齐翰传》:“颛门相部《义疏》,精敏罕俦。明《法华经》。主苏湖戒坛,每当请首,则今时所谓坛长也。”

                          《唐越州称心寺大义传》:“从吴郡圆律师受具。复依本州开元寺深律师,学《四分律指训》。义因游长安,……乃抠衣法华寺玄俨律师,其俊迈出伦。俨云:‘于今传法,非子而谁?’……义因与大禹寺迥律师同诣左谿朗禅师所,学止观,而多精达。”

                          《唐苏州开元寺辩秀传》:“事灵隐之谋禅师,……所闻指训,如凉风入怀,醒然清悟。天宝四年,受戒于东海鉴真大师,传律师于会稽昙一。”

                          《唐襄州辩觉寺清江传》:“礼昙一律主为亲教师,……江有禅观之学。”
                          《唐吴郡包山神皓传》:“通《律钞》于昙一。后十讲《律钞》,五升坛场。……末年工于圆宗,别置西方法社,诵《法华经》九千余部。”

                          《唐湖州八圣道寺真乘传》:“西上京师云华寺,学《法华天台疏义》,大著声望。……八为律学座主,四为临坛正员。……忏法之余,撰《法华经解疏记》十卷。……乘精于律法,长于演说。”
                           《唐吴郡破山寺常达传》:“专讲《南山律钞》。后求《涅槃》圆音,《法华》止观,……”
                          《唐天台山国清寺文举传》:“以《四分律》为学,……次通《法华经疏义》,得智者之膏腴焉。”
                          
                        《唐会稽开元寺允文传》:“师授《维摩》、《法华》二经,……就中京攻相部律宗并《中观论》,……于嘉祥、静林、今大善三寺,讲《相疏》二十七座,大经二十五座。”

                          以上都是唐代律宗之高僧而兼学天台宗者:有先学律,后学天台止观;也有先学《法华经》,后入律宗。可以用两句话概括这种风气:“性非局促”⑤(一个宗派)的僧人,“余力则通”⑥(其他宗派)。可见鉴真兼学律、天台二宗,是符合时尚的。最后说明:真人元开《唐大和东征传》云:“于西京实际寺登坛受具足戒。荆州南泉寺弘景律师为和上巡游二京,究学三藏。后归淮南,教授戒律。”
                          从上下文看出,鉴真向弘(恒)景学习的是戒律。弘(恒)景又属天台宗,志磐《佛祖世系表》以弘(恒)景为章安(灌顶)弟子,无鉴真之名。但鉴真追随弘(恒)景“巡游二京”期间,除学律外,未尝没有可能聆听到天台宗之学说。志磐不载鉴真在日本弘扬天台宗这件大事,是疏漏。
                          天宝三载(744),鉴真曾至国清寺。《唐大和上东征传》云:“日暮到国清寺,松篁蓊郁,奇树璀璨,宝塔玉殿,玲珑赫奕,庄严华饰,不可言尽。……和上巡礼圣迹,出始丰县。”真人元开只说鉴真“巡礼”国清寺之“圣迹”,未说他与国清寺僧人交流学习天台宗之心得。
                          有人认为天宝十二载(753)鉴真东渡时所携带的天台宗经典,是这次在国清寺所得到的,不但缺乏证据,而且经过天宝七载(748年)的失败东渡,难保经典没有损失,何况天台宗经典并非国清寺独有。
                          据《唐大和尚上东征传》,天宝十二载鉴真东渡时,除携带律宗经典外,还携带《天台止观》、《法门玄义》、《文句》、《四教义》、《次弟禅门》、《行法华忏法》、《小止观》、《六妙门》等天台宗经典。又据《唐招提寺缘起略集》:“从(天平宝字)三年八月一日,初讲读《四分律》并疏等,又《玄义》、《文句》、《止观》等,永定不退轨则。兼(鉴真)和上天台教观,禀法进僧都、如宝少僧都、法载、思托等和上化讲天台,代代相承,而于今不绝。”这都不是偶然的,必须联系到上述鉴真对慧(惠)思、智顗的崇敬,对智满、弘(恒)景的师承,梁肃为鉴真撰塔铭,以及唐代僧人兼学律、天台二宗的风气,才能理解鉴真和弟子们在日本弘扬天台宗这件大事。

                        注释:
                        (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
                        (2)《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传下·梁肃》:“杜佑辟淮南掌书记,召为监察御史,转右补阙、翰林学士、皇太子诸王侍读。”今案:《全唐文》卷五一九梁肃《通爱敬陂水门记》云:“岁在戊辰,扬州牧杜公命新作西门,”戊辰是贞元四年(788),扬州牧是杜亚。此为梁肃在杜亚幕府之证。据《旧唐书》卷十三《德宗纪下》:“(贞元五年十二月)壬申,以陕虢观察使杜祐[佑]检校礼部尚书,兼扬州长史、淮南节度使。”杜佑于贞元六年始能到任,而梁肃已于贞元五年入京。此为梁肃不可能入杜佑幕府之证。《新唐书》杜佑为杜亚之误。
                        (3)《全唐文》卷五一七梁肃《天台法门议》:“天台湛然大师中兴其道,为予言之如此。”卷五一九梁肃《常州建安寺止观院记》:“沙门释法禺,启精舍于建安寺西北隅,与比丘众劝请天台湛然大师转轮于其间,……小子忝游师门”。卷五二○梁肃《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并序)》:“左谿门人之上首今湛然大师,……尝谓肃曰:……汝吾徒也。”此为梁肃尊湛然之师之证。《全唐文》卷四八○崔恭《唐右补阙梁肃文集序》:“今天台大师元浩之门弟子也,抠衣捧席,与余同焉。”但《全唐文》卷五一八梁肃《送沙门鉴虚上人归越序》云:“东南高僧有普门元浩,予甚深之友也”,称元浩为“友”而不称为师。
                        (4)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
                        (5)赞宁《宋高僧传》卷十七《护法篇·唐越州焦山大历寺神邕传》。
                        (6)赞宁《宋高僧传》卷十六《明律篇·唐江州兴果寺神凑传》。
                        文章录入:拙堂    责任编辑:拙堂
5#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4:50:39 | 只看该作者
电视剧《鉴真东渡》分集梗概(1-5集)


第一集

  江淮大德高僧鉴真应徐州开元寺住持之邀建塔弘法,恰逢徐州大旱,鉴真当机立断先打井后修佛塔以解百姓燃眉之急。唐开元二十一年,日本遣唐使多治比广成受命来华访问,随行的留学僧荣睿、普照、玄朗等同时也肩负礼请大德高僧赴日整顿佛仪的重任。鉴真打坐时隐约梦见南岳慧思大师自言转世日本弘法,似有隐喻,灵佑进前回禀:寺内有一个日本僧人前来挂单……

  第二集

  鉴真会见日本僧人智行被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抄录中国佛经的行为感动,开启藏经楼任其观取。日本遣唐使携带大量大唐文化典籍、器具返回日本,不料途中遭遇飓风,官船所载日僧智行抄录的典籍全部沉入大海,全船百余人丧生。日本留学僧荣睿等四人得知先前赴日的唐僧道璇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整顿戒律心中愁苦,正在为难之际,鉴真的徒弟道航前来献策……

  第三集

  道航引荐荣睿等去扬州大明寺请鉴真选派高徒赴日弘法,并恳请李林甫之兄李林宗帮助日僧出海,李林宗与道航商定默许日僧出海并写信交待侄子扬州仓曹参军李凑备办船只。荣睿等到扬州向鉴真请求派徒弟东渡,鉴真竟欲亲自前往日本。祥彦遇见灵佑告诉他鉴真欲亲往日本的决定,灵佑劝鉴真不要冒险渡海。荣睿、道航等谋划私渡出海事宜,不料如海在门外偷听……

  第四集

  如海偷听道航与众僧谋划渡海,闻知自己无缘跟随,激愤之下冒名向采访使诬告道航等与海盗勾结,准备血洗扬州。采访使班景倩发兵包围寺院查抄物资,逮捕了道航、荣睿和普照。道航严刑之下未露实情,以李凑手中李林宗书信作证谎称从海路去天台山国清寺颂功德,班景倩信以为真放归道航却扣留荣睿、普照,海船也予以查没。鉴真亲自向班景倩求情,从轻发落如海,又派遣棒伤初愈的道航回长安联络,搭救在押的日本僧人荣睿和普照。

  第五集

  道航前往长安请求晁衡向朝廷求情搭救荣睿和普照,自己却因如海诬告倍受打击,对东渡日本心灰意冷。得救的荣睿与玄朗对何时回日本发生分歧,玄朗独自返回长安。岭南道采访使刘巨鳞出卖官船,鉴真为刘母治愈顽疾,刘感激之至将官船赠送鉴真。鉴真再备物资人员准备东渡,琼花追随鉴真,女扮男装躲进了货舱,满载着寄托与希望的巨轮缓缓启航……
6#
发表于 2007-4-6 15:00:50 | 只看该作者
嘿嘿
好好炒
这个年代
不炒不行!
7#
发表于 2007-4-6 15:11:38 | 只看该作者
大蒜这个帖子有新意,大力支持。
1、电视剧我再看,第一集鉴真大和尚出场,在看天台的《法华玄义》,说梦到了天台宗二祖慧思祖师,不过就如大蒜说的,他的读音念错了,应该是第一声;这一点应该向电视剧制作单位和播出单位提出修改意见。
2、可以到天涯,新浪,搜狐等论坛去撰文质疑,指出该剧的一些问题,不过需要浏览整部电视剧才可以系统的,真实的挖掘一些问题,否则文章难有说服力。
3、学术界和国清寺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我们也就组织摇旗呐喊一下即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此事将考验国清寺和天台县政府的公关能力,拭目以待。大蒜利用你的关系呐喊一下。
8#
发表于 2007-4-6 15:51:2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严重支持!
9#
发表于 2007-4-6 20:34:2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10#
发表于 2007-4-6 23:07:3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5 13:01 , Processed in 1.0644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