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月份信贷再创天量 是否流入股市楼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08:0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网上海7月9日电(记者 姚玉洁)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53万亿元,这是二季度以来月度新增贷款首次超过万亿元,也使得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接近7.4万亿元,远远超过年初确定的5万亿元的年度贷款规模。



上半年新增信贷走势图

    业内人士认为,6月份信贷再创天量,除了商业银行固有的季末放贷冲动因素外,前期下调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本金比例,也是重要原因。信贷高速投放对促进经济增长、鼓舞市场信心功不可没,但也应关注信贷高增长可能带来的风险。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08:09:31 | 只看该作者
  季末放贷冲动?

      6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达到1.53万亿元,仅次于1月份的1.62万亿元和3月份的1.89万亿元。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这与银行季末放贷冲动有关。

      一位熟悉银行内情的人士说,受商业银行季度考核因素影响,每季度最后一个月往往成为其冲击业绩的关键时点。“今年以来,央行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差,各家银行必须把钱大量放出去才能维持赢利水平。信贷资金是上边压,下边抢,谁抢到手就是谁的。各大银行自然希望尽量把钱放出去。”

      此前,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要求取消对存贷款时点指标的考核,防止商业银行月末、季末贷款“冲规模”现象,表明商业银行季末贷款冲动已经为监管层所关注。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国务院5月份下发《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通知》,对房地产等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作出下调。这使得中小银行分到了地方项目的第二杯羹,导致信贷“二次开闸”,以前受制于资金不足的一些行业或者项目,其贷款量增长会比较快。

      此外,楼市回暖也为信贷增长添了一把火。一方面,银行加大了房地产开发贷款发放力度,另一方面,受楼市成交量迅速攀升影响,居民个人住房贷款增长也比较快,拉动6月份信贷快速增长。央行上海总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上海个人住房贷款增加78.7亿元,同比多增64.6亿元,创近4年来单月增量新高。6月份数据虽未出炉,但考虑到6月楼市成交依然火热,当月住房按揭贷款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08:09:56 | 只看该作者
是否流入股市楼市?

    统计数据显示,在贷款高速增长的同时,6月份我国新增存款规模高达20022亿元,较5月份的1.33万亿元增量有大幅攀升。这也使人产生疑问:高额新增信贷是不是有相当部分又回到了银行体系?

      对此鲁政委表示,如果是企业的活期存款新增较多是正常现象,如果定期存款增速更快,那就说明企业扩大再生产意愿不强,信贷高增长并没有起到刺激实体经济的作用。如果是居民储蓄存款增加较多,就说明居民对经济前景、收入预期仍存忧虑,消费意愿不足,将成为实体经济复苏的最大考验。

      市场更大的担忧则在于,如此天量信贷,有多少流向了股市、楼市,进而催生资产泡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企业由于对生产前景不看好,肯定会把部分资金用于非主业投资,其中不排除一些大型企业把信贷资金放入集团“资金池”后投入股市和楼市。

      “一些大企业很‘牛’,银行要来查资金使用情况,他就不在你这里开户。所谓客大欺店,现在银行客户竞争这么激烈,银行往往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说。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08:10:40 | 只看该作者
应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分析人士认为,货币信贷的迅猛增长对保增长功不可没,但是也存在诸多风险,包括产能过剩、通货膨胀预期等。因此,在未来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基调不改变的前提下,应对货币政策适时适度作些微调。

    央行8日晚间公告,9日在公开市场发行500亿元的一年期央票,这是央行逾七个月来重启一年期央票发行。此前,央行正回购利率和央票利率双双出现攀升,市场将其视为央行适度回笼资金的信号。

    除了流动性调节,监管部门也提出了加强信贷质量和信贷管理的要求,要求关注信贷投放对经济支持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领域,防止个别企业利用票据贴现套利等造成信贷资金“空转”。

    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银监局将引导和督促商业银行关注贷款快速增长过程中风险隐患的积聚和暴露,切实做好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贷款“三查”工作,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为了防止贷款被挪作他用,监管部门也在探索长效机制,如从“实贷实存”改为“实贷实付”。同时,也要引导银行完善考核机制,考核重点从贷款规模、市场份额转向增长质量、风险抵御和控制能力,引导银行更重视服务类考核指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1 05:07 , Processed in 1.0743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