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4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年时报]成都公车燃烧案背后的网络追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20 23:2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网络侦探辨析诡异视频


■一段2分钟视频引爆网络追查
■警方开始关注网络证据
■真相未公布前 网友誓将调查进行到底



◎文/青年时报记者 张薇 张卓 ◎供图/IC


  成都公车燃烧案发生十几天,一场由网民自发组织的调查行为正在网络愈演愈烈,网络调查焦点是事故发生后一个不明身份的目击者发布的2分10秒视频。

  一位名叫“其实我只是发帖”的网友调查视频拍摄者的地理位置,分析视频音轨等手段把这2分10秒的视频抽丝剥茧,并在天涯发表调查结论帖,引发论坛热议,被网友追捧为“成都公车燃烧案”中最理性的分析。本报记者通过采访这名发帖者了解到,自案件发生后,他除了吃饭,一天时间全部用于跟踪案情。

  “不要谎言要真相”成为以“其实我只是发帖” 为首的一干网络福尔摩斯们践行网络调查的态度,对网友而言,只要谎言继续,谜局不解,这样的追踪就将继续;而对警方而言,网友们一些对案情的理性分析也成为他们破案的“灵感”。



一段视频
网络点击率最高的证据


  这是一段2分10秒的视频,从6月5日发布至今,在优酷上已经有上百万的点击率。

  画面从成都9路车刚一停下开始:公交车已经冒起了白烟,浓烟滚滚中,一名中年妇女一路哭喊着从公交车方向跑过来,全身并无受损,但喊声声嘶力竭;远处的公交车内不断传来乘客拍窗声、哭喊声;30秒时,那个奔跑的中年妇女跑出视野,但哭嚎声一直伴随着镜头画面始终——视频一直对准着那辆熊熊燃烧的公交车,画面里不断出现路人救援、幸运者逃出车厢的惨烈画面。

  2分10秒——但足够触目惊心。“纯古龙香水”是一名天涯的网友,6月5日,他老婆打电话第一时间告知成都有一公交车自燃,当时他正在上班,马上去各大门户网站,但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段现场视频。“看完后,我发现事情闹得很大,我无法想象那些困在车里的人面临着怎样的绝望和煎熬。”“纯古龙香水”立刻在天涯发帖分析案情。他并非是第一个做出这样反应的网友,在这段视频被疯狂转载后,从新浪到网易,无数网友发帖分析案情。

  视频是网友们唯一在第一时间能触及的最真实的现场概况,也是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很多媒体获知6月5日成都公交燃烧现场情况的第一渠道,所有看过这段视频的人第一印象几乎是:灾难来得太快太惨了。

视频发布者
销声匿迹的目击者


  很快,有网友转移了焦点:到底是谁发布了那段长达2分10秒的视频?

  这段视频被网友称为是所有事发当天视频中,“最完整,最清晰,最稳定的视频,并且无明显角度和焦点的偏移。”跟其他现场视频相比,它似乎拥有作为一段视频能够被广泛传播的优秀素质:第一时间被发布在视频网站上;镜头出奇地冷静和沉稳;镜头外的哭声出奇地悲惨;画面完整贯穿事发当天从冒烟到燃起的全过程。

  而这样一段向我们提供了第一现场的视频,发布者却始终销声匿迹。

  按照有迹可寻的“网络痕迹”和网友们对这段视频的线索收集,这段视频在以下两个网站上于6月5日当天“首发”。

  其一:题为《成都9路车燃烧全过程》,上传时间显示为6月5日,发布于优酷网,视频发布者为afasdftrtwerw。

  其二:题为《成都9路车燃烧全过程》,上传时间显示为6月5日,23:54:16,猫扑网,视频发布者为三月又三。

  据记者查证,两个ID几乎都为一次性ID,发布视频后再无踪影。

  而第一个ID更是引起了网友们的探寻,“这个ID(指afasdftrtwerw)一看便能看出是胡乱注册的,字母没有任何意义,键位全集中在键盘左方,可见只是用左手胡乱搞出的。”

  对这个消失了的视频上传者,网友们心存疑问,“拥有这样的完整现场资料,为什么不去发帖子和网友讨论介绍现场呢?”甚至有网友疾呼:“视频拍摄者有重大嫌疑,找到他,案件真相大白。”

网民调查中最理性的“福尔摩斯”
诡异视频和一个律师的抽丝剥茧



■隐藏身份 多次拒绝接受采访

  在无数质疑视频发布者的帖子中,一个名叫“其实我只是发帖”的网友无疑是最强悍的。

  6月8日,他在天涯论坛发表了一则名为《6·5事件中的疑点以及现场地形勘察,结合视频分析,同时还原事件过程》的帖子,帖子以无比冷静的笔调把这段2分10秒的视频分析得入情入理。到目前为止,它已经有了313810的浏览量,盖了足足17层楼,无数网友在底下回复“楼主厉害不是一般!”“楼主是个搞刑侦的料!”

  记者多次发站内消息联系“其实我只是发帖”,他一方面承认这个ID的确是为了这起案件注册,一方面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采访,几经沟通后,他只给记者留下了一个邮箱。在三四个回合的邮件交流后,他才勉强同意在6月15日接受记者的QQ采访。

  采访正式开始前,他用一句闲话开场,“你在朝阳区朝阳北路的金泰国益大厦办公?那里的楼盘价格怎样?比如大厦正后面的晋江花园?(金泰国益大厦是本报的办公大厦)。”当记者告诉他,金泰国益大厦附近并无这个楼盘时,QQ那边的他才告诉记者,他有意虚拟了一个楼盘来确定记者的身份,以防万一。

  “有人在查你吗?”记者问。

  “没有,但有一些可疑的人。给我发站内消息,问我相关情况,还有给我发邮件或者是消息,表示莫名地亲热,急于知道我的相关情况,我一般不搭理。 ”屏幕那边的他打字的速度很快。

■调查数日,发现视频N多疑点

  “24岁,律师。”他轻描淡写地解释着自己的身份。从6月8日开始,他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分析事件的进展,“现在我对这个案情的调查时间一般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半,中间一般就是吃个饭,晚上是七八点到凌晨二三点。”

  律师的职业敏感,加上警方频繁的信息发布,让他有能力和空间去推进对事实真相的探寻。案件刚开始发生时,并没有很多资料,他仅仅是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他看到了电视台的官方视频,“并没有什么分析价值”。

  两三天后,他才发现了优酷上的这段视频,这是他认真看的一段视频,他在第一时间产生了N多疑点:比如视频里有一个女人的哭泣声音为什么很突兀?路人对拍摄者为什么视而不见?”

  这些疑点,让他觉得,这不是简单的偶然目击,再加上警方已经宣布不排除蓄意纵火的可能性。“我当时就认为人为袭击的可能性非常大。尤其是发布视频的人为什么会那么冷静,他的疑点很多。”

  接下来,他对视频发布者的追查结果让网友震惊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6-20 23:29:08 | 只看该作者


于是,对这个视频的调查展开了,从分析地形开始。他动用能动用的网络资源,比如通过实景地图找到公交车燃烧地点的实景照片,“当时我认为要分析一些疑点的话,就要自己去找材料,对于一个案件来说,分析地形和分析动机一样重要。”通过实景照片和视频位置的对比,他判断,视频拍摄者所在的地理位置,是最有利于拍摄现场情况而不会被嘈杂的人流遮挡。

  而接下来,通过强大的搜索引擎,他发现其中就包括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视频中一辆经过镜头的三轮车斗篷上的字完全是镜像效果!而这一发现,推进了视频的镜像翻转论。这个发现很关键。在帖子里,他推论,拍摄者制造镜像翻转的动机是: 故意做了一个镜像翻转,来给人他在公交车右端的错觉,以此来隐瞒自己的位置。“再加上拍摄者一声不吭从未移动自己的位置和冷静沉着的拍摄态度,我觉得他有最大的嫌疑,也不合情理,说不定是纵火犯纵火后刻意拍摄的‘战果’,因为我没有调查权,只有自己收集有利用价值的资料以后,再慢慢地抽丝剥茧。”

■对一个嫌疑人的取证和推论

  “我一开始的动力就是,牵头,联合众多网友的力量,把事件还原,给死者以及在此事件中受到创伤的人一个交待。” “其实我只为发帖”说。

  的确,当“其实我只为发帖”把抽丝剥茧后发现的疑点一一陈述在天涯上时,这个客观分析视频的思路也让很多网友们的讨论理性起来。这种同步讨论中,不乏有对“其实我只为发帖”的板砖和反驳。而他的态度是:“别人说我是对的还是错的,我不去理会,除非拿出了有力的证据,不然我是不会采信的。”

  比如,他提到的在诡异视频第28秒处出现的可疑人物,一个穿着白色T恤的壮汉。这个人先是朝镜头方向跑来,然后突然急转身迅速离开画面。而镜头也在此刻大幅度晃动了一下,在“其实我只为发帖”眼里,这是拍摄者唯一镜头晃动的一次。“基于拍摄者的身份可疑,所以我也开始注意了这名白色衣服的男子。”

  因为这条证据仅限于推论而没有事实证据,有些网友指出,“也有可能是视频拍摄者被其他交通工具撞击刚好晃动了镜头啊!” “其实我只为发帖”无法对这个疑点提供更有利的证据支持,一个叫“骑驴追马”的网友在6月9日的建设性留言帮了他: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视频的28秒时有个‘往左走’ 的声音,然后那个白衣壮汉就换方向走了。” “骑驴追马”的一句话让“其实我只为发帖”展开声音分析。他特意提取出28秒时的这个“向左走”的画外音,并且在天涯上新开设了一个专门分析声音的新帖子。“稍微认真听一下就可以听到,这是一个很慌乱、很急促的声音。显然,这个画外音提示白衣壮汉要转方向,再加上拍摄者晃动镜头的行为,我觉得白衣壮汉也有重大嫌疑,他是刻意往左走,躲开镜头。”


  “网友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大家都有时间,都有精力来做,会加速真相的公布。”“其实我只为发帖”说,在网友们的互相扶持下,现在他的调查基本进入了尾声,“差不多了,我认为已经形成了证据链,通过这段视频,我已经得出,视频拍摄者、28秒处白衣男子是嫌疑,那个一直哭的妇女只是暂定嫌疑。剩下就依靠警方去做了。”

  “你希望你的调查被官方注意到吗?”记者问。

  “我不好说,我希望有,又希望没有。说有是希望众多网友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价值,说没有,是因为希望如此明显的疑点,警方早已发现。 ”

链接

“其实我只为发帖”的调查结论
对诡异视频的四大质疑


◎拍摄者的位置为什么始终没动?

  正常的做法是会尽量靠,或者随时调整位置,找出更好的角度,会有特写拍一下伤者和抢救者。在这段视频里,没有拍摄人的评论、感叹的声音留下,一句话都没有,不正常,更没有旁观者对摄像镜头对视一眼,显然,摄像设备是隐蔽的。

◎视频背景声音为什么只有妇女哭喊声?

  事发之时,其他视频里面包含的背景声音,远比这一视频要丰富和真实,人们的呼喊、发动机的声音等等,而诡异视频却显得很单调,贯穿首尾的妇女哭喊声,此外基本没有很显著的声音。

◎视频为什么要镜像翻转?



  拍摄者上传的视频经过了镜像翻转,很少有人用到这一功能,有网友说有的手机拍摄的视频拷贝到PC后会发生翻转,但是基本上不可能出现镜像翻转。所以,上传翻转视频的目的是为了不暴露位置。

◎对视频中可疑人物的分析:


  可疑人物之一,一直哭喊的中年妇女。她并非从公交车里跑出来的乘客,逃生者的衣衫褴褛的情况在她身上完全不存在,而她的哭喊声却是整个视频的主打声音。

  可疑人物之二,此人在第28秒出现,同时,冷静的视频拍摄也出现了大幅度视角改变。显然不太正常。这个人穿白色T恤、胸前有红色的印记,过马路后先是朝镜头方向跑来,但突然急转身迅速左拐离开画面。而镜头也在此刻大幅度晃动了一下。

  基于以上几点,“其实我只为发帖”建议警方把嫌疑人锁定在:视频拍摄者、一直哭喊的女子、白衣壮汉。




真相未公布前 网络追查将继续
被推翻和被证实的网络推论



■被排除的嫌疑犯

  我们无法确定警方是否已经注意各大论坛网友讨论而成的证据链,但至少,网络上有关这场案件日益激烈的讨论已经被警方关注。

  天涯上一个叫qiaodanjiejie的网友在6月5日00:46发了一个名为《成都人都进来看看,出大事了,别的就别来了,你不会懂的》的帖子:

  “大家好,其实也没出什么大事,就是我下周要来成都考试。考试时间也就一天,准备在成都再耍几天,我对成都一点都不熟悉。……说哈,年轻人耍的东西,还有成都动物园好玩不?”“出大事”、“动物园”等敏感字眼,让qiaodanjiejie在事发后进入了网友质疑的黑名单中。

  显然,警方也注意到这条网络线索,这点从qiaodanjiejie在天涯论坛发表的声明里我们可见一斑:

  我已经被成都公安局调查了。成都公安局一行若干人于6月11日 下午2点从成都来我单位找到我(其实我发帖子的当天中午,警方已经留意到这一线索,当时只是没有作为主要路线进行调查)。警察询问了我领导、我同事,包括我的父母,然后还上了我家,把我电脑的移动硬盘带回成都用作分析调查,我也跟着去了成都。录了大概2个小时的笔录,当然对于我帖子上那么多的巧合,我再说一次,那真的仅仅是巧合。警方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走访也相信我不是知情者更不会是凶手,只是个乱说话的倒霉鬼。

  “看到qiaodanjiejie提到了他被调查,为了证实他说的是不是对的,我已经主动向有关人员核实了。” “其实我只是发帖”告诉记者,“声明是真的,我基本推翻了对qiaodanjiejie的怀疑。”

■被证实的说谎者

  尽管像qiaodanjiejie这样的一些网络嫌疑人被推翻,但另外一些网络线索却被网友挖掘后,证实了。

  事发后,一名叫李利群的女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多次“提醒公交车司机车辆已经冒烟,并参与了抢救行动”。很快,这个女人的言论受到了网友的质疑。天涯论坛上的网友“猴哥你胖了”对比了《潇湘晨报》的电话采访和成都本地媒体的现场采访,发现李利群的说辞根本不一致。

  很快,6月14日,官方证明,李利群说谎了。很难说官方对李利群的怀疑是否出自网友的推理,但至少在这场网络调查中,网友们向真相靠拢。


  近日有媒体指出,盛传在民间的有关公车燃烧案的五大猛料全部是谎言,一些不明所以的公众言论在干扰警方办案。真相到底是什么?现在没有人知道,但唯一敢肯定的是,在政府尚未公布成都公车燃烧案的真相前,这场弥漫在网络的调查事件仍旧继续,且不断更新上演。

  不要矛盾要真相。这几乎成了以“其实我只想发帖”为首的网友们践行网络调查的态度。对他们而言,只要有谎言继续,谜局不解,他们的网络追踪就继续。这一次,他们的追踪行走在有证据、有推翻和有证实的路线中,显得格外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和成熟理性。

  在截至记者发稿前,也就是6月15日。天涯论坛成都版块又有一则帖子被论坛版主置顶,一名叫happymud的网友说出了这样一番耐人寻味的话:

  公众事件中的公众,应该如何扮演正确的角色,是每个有良知的人应该思考并践行的……网友们有没有想过如何过滤谎言?如何拒绝谣言?这不仅是我们智慧的表现,更重要的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对于公众关注的调查进度,政府能否能够择时择度地公布?不要让公众在猜测中无所适从?

  每一次公众事件的处理,都是市民和政府共同成长的过程。一座城市的成熟,是政治智慧和正义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
板凳
发表于 2009-6-20 23:52:54 | 只看该作者
你辛苦,不错,这种公众所关心的大事件应该关注。下次再发些各地的趣闻轶事,
地板
发表于 2009-6-21 10:17:04 | 只看该作者
网络力量真强大
5#
发表于 2009-6-21 11:38:20 | 只看该作者
各位驴友,朋友们,敬请推荐一下小学六年级毕业生,提供英语辅导。
小班化形式,每班不超过10人
09年7月6日开始授课
强调语法、音标的学习,做好小学升初中的 过度衔接。
联系电话:139676098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9 07:04 , Processed in 1.0684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