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9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登山与金钱(登山启示录之一)转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8:0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登山之路是由金钱铺就的,海拔高度是由银子垫起来的。

当我列出这个主题的时候,先别急着作悲愤装,以“呸”或“哼”,作为评语;或是二话不说抄起板砖直接拍来。

除非你的目标是三山五岳,或是家门附近那些风景区带缆车的名山大川。你可以用旅游或健身的心态来攀登游览。一旦你开始向往雪山,并怀着持续向上的意志,请先掂量一下你的存折。

第一笔费用,是攀登的直接费用。6000米的山峰,费用通常上万;7000米以上的山峰,慕峰算是最便宜的了,直接费用也要接近两万;8000米以上的山峰如卓奥友峰,友情大酬宾,也该有七八万的基础费用。随着通货膨胀加剧,珠峰的攀登费用大概已涨到了三十多万。这是游戏的最后一关,精神和地理上的最高点,绝对的稀缺资源,你爱来不来。从5000的雪山起步,到达8844的最高峰,乐观一些,准备个50万吧。



第二笔费用,装备。这个东西的确可深可浅。烧起银子来,谁知道什么是底?况且,进入高海拔后,对于体质一般,既无神僧王天汉的信念,也没有温州风子体魄的人,投靠高品质的装备,似乎更显得对生命负责一些。一般人烧几万块的装备,能够到达慕峰已经非常不错了。如果再拔高一些,一套连体羽绒服的价格大约在七八千的水平,一双像样的高山鞋应该在五六千的水平。出于对零下30度气温的恐惧,六七千元的MHW睡袋是值得考虑的。如果海拔8000以上的山峰是你的目标,我看装备的费用10万左右应该是正常的支出。

第三笔费用,也是最昂贵的费用,职业。攀登一座7000以上的山峰至少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8000山峰需要一两个月。爱上登山的人,除了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谁有这么多空闲的时间?那么,自由的代价便是职业本身。你必须做好放下自己事业的准备。如果还有家庭,那么维持家庭的费用也是一笔间接的支出。

攀登不仅是体能的艰辛,还有金钱的铺垫;登山不仅仅触及灵魂,还触及钱包。商业登山为我们这些普通人开辟了一条通向高峰的道路,但没有金钱铺就的台阶,我们到达不了顶峰。毕竟,阿式的攀登和轻量化的装备,不是我们普通登山者可以企及的。我们需要完备的后勤协作和长长的路绳。在购买装备时,首先想到的是对生命安全的投资,在这方面购买名牌,跟购买ZegnaFerragamo是两码事。



但事情远远没有登山需要钱那么简单。我们面临的怪圈是,一个人力求通过攀登去追求精神的自由,而精神自由的基础是财务自由;想拥有财务的自由,就必须汹涌于职场,汹涌于职场,就必须投身混乱,投身混乱就必然消耗巨大的内心力量,内心力量用光了,便要到户外去涅磐净化,到户外感受最简单的自己后,却更加渴望精神的自由。这不,又绕回来了。生活就像海德格尔所说的,一圈一圈地绕着,在没有止境地亵渎和祝福中轮回。

不富有,无自由。这其中包括攀登的自由,和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经过理性的分析,得出一个多么俗套的结论。即使你对雪山充满狂热,热爱生命,渴望精神在高处,也无法回避这物质世界最基本的规则。

我绝对无意对朴素登山的观点提出挑战。就像我们成都,2007年,青城山的年票为160元,极低。鼎盛时期,山路上同时又数万成都人攀登。男女老幼非常朴素地将这样的攀登视为健身的一种方式。每到周六,数千辆汽车云集山脚下,群众性的户外登山运动蔚为壮观。但他们中95%的人不会再去问津更高的山峰。攀登对大家而言,是降低脂肪、调整心血管、增强体质的一项趣味运动。或许,将此类攀登定义为一项时髦的户外健身活动更妥贴。

不可否认,登山足以调动起登山者全部的生命意志。但登山的危险不仅仅在于山路,而且在于它危及了我们整个的生活方式。毕竟,除了当世登山界的顶尖高手,没有人能靠登山养活自己。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登山的瘾君子。大概,在我们这样的年纪,对生活的其他内容已经没有太多的乐趣。对于这样一项危险的运动,玩高球的朋友,认为我们疯狂,我们却对那痴迷于18个小洞的朋友表示同情。他们有绿色鸦片,我们有雪山白粉。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有一条截然不同,高球是他们事业的一部分,是一种娱乐与社交相结合的东西。而登山却总会让人认真地思考什么时候跟职场决裂。

有朋友说,世界是圆的,别总是直线式的思维,非要悲壮地将登山与职业对立。我热烈地拥护登山与事业齐头并进的思路,真是两全其美,皆大欢喜。不过,近于幻想。大家都希望能像王石那样,作为一个企业的精神领袖,平日主要的工作就是去完成“7+2”,而作为董事长那份薪水和分红,一分不能少。不过举目望去,天下有几个王石?

于是,登山者的悖论产生了。登山是一项昂贵而危险的运动,一方面必须依赖金钱,另一方面却又必须抛弃既得利益。王石、王秋扬是事业成功后的登山者,虽没有广泛的代表性,却指出了一条逃离这个怪圈的通道:先成为一个家产万贯的成功者,再成为登山者。不过对普通人而言,这一条道路可能比攀登珠峰更为艰辛。所以,在你没有家财万贯之前成为登山爱好者,真是一件不幸。



登山者开始面对两条道路,一条是在追求金钱的道路上迷失自己,另一条是在登山的世界困守孤独和清贫。这两条道路不停交织,相互诱惑,正像博尔赫斯所形容的小园分叉的小径,前面的道路在不停地分叉缠绕,最终变成了迷宫。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早就迷路了。登山原本为了精神的愉悦,却一不小心却更深地跌入金钱的怀抱。自己在变成一个热爱登山的精神修行者同时,也成为了一个长出獠牙攫取利润的犹太商人。

所以,我经常对着广阔的天空抱怨,上苍既然让我爱上了登山,为什么不顺手扔几千万来花花,也好让我清高到底?不过,云端里没有扔下启示,也没有扔下准头极差的闪电。大家都忙,我的祈祷无人理会。

看来,我们还得继续攫取财富,继续在山路上自我救赎,继续在人世的迷宫里不断迷失并寻找自己。





[ 本帖最后由 皇家斗牛士 于 2009-1-14 13:2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沙发
发表于 2009-1-13 20:03:14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板凳
发表于 2009-1-13 20:29:27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任何一样痴迷,多烧钱的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3:50:45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是我从中国驴友论坛看到的一篇野驴的日记,觉得深有所悟,却又迷茫......
“登山触及灵魂也触及钱包”
“但事情远远没有登山需要钱那么简单。我们面临的怪圈是,一个人力求通过攀登去追求精神的自由,而精神自由的基础是财务自由;想拥有财务的自由,就必须汹涌于职场,汹涌于职场,就必须投身混乱,投身混乱就必然消耗巨大的内心力量,内心力量用光了,便要到户外去涅磐净化,到户外感受最简单的自己后,却更加渴望精神的自由。这不,又绕回来了。生活就像海德格尔所说的,一圈一圈地绕着,在没有止境地亵渎和祝福中轮回。
"梦想,自由,金钱,迷失,救赎,轮回”

看样子只有投进佛的怀抱,用“心”去爬山,才能脱开这个悖论。
  
“佛说,平常心是道。用一颗平常心去看世界,我们会发现天原来可以那样蓝,树原来可以那样绿,生活原来可以那样安宁和美丽。我们不能选择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选择生命的宽度;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面容,但我们可以选择笑容;我们不能选择天气,但我们可以选择心情。
    佛心是放下,放下才能得解脱:佛心领悟: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这些烦恼与压力,使很多人生活得非常艰苦。佛陀叫我们“放下”,实在是最好的解脱之道。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3:58:25 | 只看该作者
转摘:
揭开登山情感的画皮(登山启示录之二)
我一直困惑于登山与事业冲突的问题。

前几天看了《画皮》的影碟,忽然豁然开朗起来:

“登山犹如周迅般寂寞妩媚的从良妖精,事业如同赵薇般端庄美丽的将军夫人”。这两个比喻单独来看毫无意义,但如果你移形换位在男主角王将军身上,问题就严重了。这个男人对夫人情深意重,不惜生死相随;对小妖精也难以割舍,魂牵梦萦。影片结尾,妖精羽化飘逝后,将军空洞射向远方的目光代表着魂已失落。这人世间的爱存在太多的暧昧。或者说,深不可测的人性跟理性压根就不在一条路上。

对于一个有事业基础的登山爱好者,事业犹如贤妻,离开她自己什么都不是;登山就仿佛是那个妖精,钩着魂魄,欲罢不能。人世间的事终究是难以两全。解决之道,仿佛只能舍弃一端。

登山者原来是被妖精迷住了。以这个比喻作为结论立即让我心安理得。人怎么可能跟妖抗衡呢?况且是周迅那般妩媚动人的妖精?为什么明知危险,却还要乐此不疲地去登山?妖迷心窍而已。

登山者并不拉动GDP,一切攀登的苦乐仅仅指向自己的心。所有面向雪山的爱恋,那种强烈的生命体验,早已超出了平凡生活的领域。人的情感,总是强烈的覆盖平和的,张扬的挤兑冲淡的。所以,相比于登山这种强烈的生命体验,其他的人生体验变得淡而无味。正像美貌的妖精充满了魅惑,带着邪气的美更加惊心动魄,这样一段阴阳边界的体验才有刻骨铭心的力量。

当攀登走出最初的强身健体,不停地向着更高海拔和更高难度挑战。它便露出了可疑的妖魅迹象。高寒地带的孤独与寒冷,让攀登者痛苦不堪,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仍然在所不惜。一旦离开雪山,他会变得失魂落魄,无法安心生活在尘世间。仿佛始终有一种魅惑在控制登山者的灵魂。

仔细研究迷恋登山的那拨人,就会发现,他(她)们大都是面朝大海,阅历万千的人。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心里基本有数;街市上的吃喝玩乐,一概视为寻常。他们会经常问自己:生活的乐趣在那里?目的是什么?人世间的汹涌波澜,经历他们的内心,也仅仅被浓缩为深夜里的一声叹息。在被沉闷的生活弄疯之前,他们忽然看到了生命在山野中耀亮的光芒,知道灵魂原来可以燃烧,而不仅仅是腐烂;知道如果让鲜血生锈,不如让它沸腾;知道与其让情感麻木,不如交给妖精去折腾。这样一拨人,不迷妖精才奇怪。

然而事业毕竟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尤其是在这个飞速前进的社会,沉船侧畔千帆过,停滞不前就意味着被世界遗忘。荣誉、物质、身份都是最基础的生活资源,离开了它们,我们便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基础。我们不想到庙里当和尚。想要四大皆空,只须投资中国股市就行了。遁入山林就能找到真的自己么?或许不会。面对现实的繁华与喧嚣,那种户外简单纯净的世界仿佛是被虚构的一则寓言,一个童话。每每听到从纯净的雪山回归混乱城市后的那种困惑:是庄生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生?我们的精神在哪个世界是真实的?

我们向往遥远的冰雪,也眷恋着人间的舒适。每次攀登前,顶峰便是灿烂的梦想;每次从山上下来,家里的大浴缸就是天堂。没有人希望登山与自己的事业对立,但妩媚的妖精和端庄的夫人对立着,隐身在她们身后的那两种生活方式对立着,攀登的自由和职场的艰辛对立着。

《画皮》的结尾是妖精和浪子都远离了将军夫妇的生活;《大话西游》的结尾是孙悟空告别隔世的情人,带着使命和责任的金箍西渡流沙。现实的规则是,必须有一方要退出。

登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段精彩际遇。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总怀一颗不甘庸常的心,总想有一段超凡脱俗的际遇。但经历轰轰烈烈之后,一切终究会归于平淡。王石最后说,登山只是玩玩而已。他登上了珠峰,解脱了。所以才能以游戏结束的心态,这么潇洒地面对那曾经痴迷不已的山路。

我们都会老去,终有一天会像凯鲁亚克那样,当心中的力量熄灭,独坐在夜幕降临的河畔,遥望大熊星座,无限怅惘地追忆着那些在路上的日子。

但现在,宿命般的攀登还在召唤着我们的灵魂,那个妖娆的身影还在让我们魂牵梦萦。我们别无选择,仍然在催促着自己:

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
发表于 2009-1-14 16:20:48 | 只看该作者
说得是很有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5 12:35 , Processed in 1.11715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