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亲圆梦故乡——《在京花甲老人求助寻亲人》报道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6: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京花甲老人求助寻亲人》报道续
2008年11月14日 09:39  www.ttxw.cn   [ ][打印
         在乡间弯曲的道路上,两位两鬓斑白的老人搀扶着蹒跚前行,她们不时叮嘱着彼此,偶尔相互凝望……11月11日中午,在我县三合镇王村,千里寻亲的奚杏素老人终于与自己日夜挂念、从未谋面的亲姐姐郑连枝团聚了!响彻整个小山村的爆竹声,也像在诉说着这无尽的喜悦之情。
       “真是太巧了!怎么那么巧,打电话的就是二姐的女婿洪昌金。那天,二姐夫在医院住院,他的女婿相陪,闲着无事,就随手拿起病房内的一张旧报纸,没想到一翻就翻到了那篇报道。洪昌金就在想,都是养育堂、年龄又一样,要找寻的人会不会就是丈母娘啊?他就和你联系了,哪知会这样巧,就对上号了……”奚杏素老人一边紧握着姐姐郑连枝的手,一边激动地跟记者说。



   10月9日,本报2版上刊登了一则《在京花甲老人求助寻亲人》的新闻,讲述了原籍我县三合镇,现居北京的奚杏素老人,希望通过家乡的媒体和市民找寻被父母抱送养育堂的亲生姐姐的事情。新闻刊登后,就有不少热心市民打电话来为奚杏素老人提供线索。灵溪村的奚增兵老人告诉记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灵溪村是没有养育堂的,村里养不起的女婴会在天还没亮时抱送到临海养育堂。所以他认为奚杏素老人的姐姐应该是被抱送到临海养育堂。为此,记者特地与临海市民政局社会救济科联系,被告知临海养育堂早已不复存在,也未保存任何档案。记者也曾去临海养育堂原址打听,由于部分当年的养育堂工作人员已经去世,寻亲线索查找困难。就在寻亲工作陷入僵局时,就是这个来自我县王村的电话,让奚杏素老人燃起希望。

   10月25日,奚杏素老人从北京赶到舟山,看望病重的二哥,并着手准备来天台寻找亲人。到舟山后,奚杏素老人让在天台舅舅的女儿和女婿到王村与洪昌金的丈母娘郑连枝先接触一下。奚杏素的亲人见到郑连枝老人的第一眼都惊呆了,回去“汇报”说郑连枝老人和他们的父亲长得太相像了。得知这一消息后,奚杏素老人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11月5日,她和两个弟弟一起来到天台拜访这位与自己的舅舅十分相像的郑连枝。在聊天中,郑连枝老人介绍,她被送到养育堂时,怀里揣了一张写有“正月初四”字样的小纸条。这与奚杏素二姐抱送养育堂的时间相近。随后郑连枝老人化验出来的O血型,与奚杏素老人的血型相同。这些细节让奚杏素认定眼前这位郑连枝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二姐。

   “起先,二姐不肯见我们,她怪爸妈扔了她不管,又说这么大年纪,还认什么亲。”奚杏素老人说,“我知道二姐虽然现在子孙满堂,但毕竟以前是受苦熬过来的,她说的一定也是气话。后来在得知我的寻亲经历,又知道二哥现在病重,二姐想认亲的心情就和我们一样了。”

   据奚杏素老人介绍,父母在天台育有两儿两女后,在舟山又生下一女三儿,兄弟姊妹共7人。除大姐在幼年因病去世,大哥、二哥、二弟和她留在父母身边外,二姐、大弟和三弟都因生活贫困抱送养育堂或他人。其中三弟张明康出生后,因母亲生病而不得不由邻居抱养。大弟忻鼎勋在1971年元旦从上海奉贤农场找回。皇天不负有心人,现在独缺的二姐也找到了,七个兄弟姐妹四个姓。这半个多世纪的寻找总算有了回报,兄弟姐妹最终可以团圆了。

“现在,我们和二姐以及二姐的子女、孙子等前往舟山,去看望病重住院的二哥,同时拜祭父母。除了已故的大姐,我们剩下的六兄妹在有生之年终于团聚了!”在采访结束后,奚杏素与亲人向记者道别。他们也希望借助本报感谢为他们提供寻亲线索的媒体和社会各界朋友,并祝愿天下失散的亲人都能团聚。


                                                                                                                                                                         (奚珍珍)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6:58:01 | 只看该作者
在京花甲老人求助寻亲人
来源:天台新闻网    作者:奚珍珍


     近日,本报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寻亲求助电话,寻亲者是66岁的奚杏素女士,她希望能找回自己失散多年的姐姐。
   据了解,奚杏素女士祖籍我县三合镇灵溪下湾自然村,现随子女居住在北京。奚女士介绍,她的父亲叫奚圣亮。父母成家育有一儿一女后,又生一女。因生活所迫,父母不得不将出生才四五个月的二女儿送进某养育堂。她的二哥出生于1937年,当年父亲为谋生,离开天台去舟山普陀的朱家尖织布。1942年母亲将大哥寄养在三合镇山头洋村的舅舅家后,便带着二哥到了舟山,并在舟山定居下来。自己最小,1943年出生于舟山。
   奚女士说,小时候自己以为只有一个姐姐、两个哥哥,直到懂事后,才听母亲念叨起还有个女儿,比自己大8岁,因生活所迫被送进了养育堂。当时养育堂负责人见姐姐长得漂亮,收下时甚为高兴。母亲十分思念这个被送出去的女儿,时常惦念着姐姐是否还活着,身在何处,过得好不好。在1982年母亲离开人世时,依旧无法放心不下这个女儿。所以,多年来寻找二姐的念头一直在奚女士心头萦绕。
   但经多方打听,奚女士还是无法得知任何关于养育堂的信息,加之条件有限,奚女士的寻亲之事也就搁置了。而今奚女士已退休在家颐养天年,念及骨肉亲情,寻亲之愿愈发强烈。每每在电视上、生活中看到外貌相似、年龄相仿的老人,奚女士总会特别关注。尤其是在电视上看到一段段关于认亲的故事以及亲人分离多年后团聚的节目,她的心就会起伏不定,总会想到自己失散多年、未曾谋面的二姐,寻亲之念更为强烈。奚女士说,她深信自己的姐姐还健在。她推算二姐应该出生在1935年,现年74岁。
   奚女士表示,她现在已过花甲之年,二姐也是古稀之人,如果能在有生之年相认,全家兄弟姐妹团圆,是她今生最大的愿望。虽然她也知道年代相隔之远,寻亲难度很大,但她还是希望能借助家乡的媒体和市民,为其找到些寻亲线索。
     读者朋友,如果您愿意为奚杏素女士的寻亲提供帮助,您可以与本报记者联系。
     联系方式:手机13575836576(移动短号596576)电子邮箱:xizhenzhen2005@163.com(奚珍珍)
板凳
发表于 2008-11-18 19:01:02 | 只看该作者
大蒜有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9 03:34 , Processed in 1.0737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