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看着又是夏天了,回味去年婆婆作的"榛子豆腐",突发奇想的去网站上搜索了一下,哈!还不少呢!有一篇博客写的尤其详细,原文引用一下.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当然如果你要吃的话,可以到我家来哦!
小时候,偶尔某个夏日的傍晚,会听到窗外小路的尽头传来叫卖声:“卖~~榛子豆腐咧!卖~~榛子豆腐咧!”于是母亲就会吩咐,叫我拿上一个大碗,捏上五角钱,跟叫卖的买上一碗榛子豆腐。小心翼翼地端回家中,又巴巴地看着母亲将这一大碗榛子豆腐分作几小碗,放上一勺砂糖,再浇上少量的茶水,就可以吃了。每次我一端上这碗榛子豆腐,不一会儿碗里就空空如也了,于是母亲就会笑着再递上一碗。这夏日的一碗榛子豆腐,和着其他种种稀奇古怪的孩童玩物,构成了我彩色梦幻的童年。
每至盛夏,闲来无事的人们就会三三两两地进山采摘榛子。这里所谓的“榛子”,和外地通常所说的榛子并无雷同。本地所谓榛子,是一种灌木上生长的坚果,指头大小,椭圆形,头上长着一个小帽子,外面包着一层坚硬的光滑外壳,呈棕色,揭开帽子,便露出里面的白色果肉。本地小孩子尤其喜欢跟着大人甚至自己约上伙伴上山摘榛子,摘到的榛子用作袭击“敌人”的子弹,或者将榛子的“帽子”揭下,仔细地挖开其中果肉,就成了一个好玩的哨子,声音清脆响亮。
但是这榛子主要用途还是制作做榛子豆腐。摘得榛子回家,把它碾碎,捡去外壳,把白色的果肉晒干,就是制作榛子豆腐的原料。待到来年夏天,拿出存放的榛子粉,备用。先在锅中放入适量的水,烧开,然后慢慢地放入榛子粉,不能急,要掌握好节奏,同时用一根木棒不停搅拌,使榛子不至于凝结成块状。渐渐地,榛子的颜色会变深,等到了深棕色,就可以起锅了。待成型的榛子豆腐凉却,就可以放心地享用了。
制作成功的榛子豆腐,外形和普通的豆腐完全一样,不过呈深棕色。想要吃的时候,从井水中盛放的榛子豆腐上切一块下来——以前没有条件冷冻,就放入井水——就像切豆腐一样,再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此时,榛子豆腐的模样像极棕色的凉粉。放入碗中,撒上小勺砂糖,浇上凉茶水——凉开水是不行的,略加搅拌,其后是小口小口地慢慢品味,还是痛快淋漓的一气灌下,就悉听尊便了。
虽然榛子豆腐名为豆腐,其实它的味道和普通的豆腐完全不同。榛子本身并没有什么气味,制作出来的榛子豆腐也是如此。它的好处,全在于一个“凉”字。这种特殊的植物果实,生来带有清热解火的功效:相比于外地,夏日里的驱热之物,本地的祖辈也就多了个榛子豆腐。只有吃在嘴里,才能感觉到榛子豆腐的异处:凉茶的清香微微地围绕在面前,使得本来没有味道的榛子豆腐也变得诱人无比;一块块滑软的榛子豆腐在茶水中缓缓游动,轻轻地碰触着口腔和舌头,味蕾不由变得敏感起来;凉丝丝的茶水,包容着带着些特别的凉意的榛子豆腐,舌尖轻轻一动,灵动的水流就遍布了整个口腔,只觉有一丝纤细的寒气爬上头皮;不急不徐地咽下口中的美味,就感到有一绵软香甜之物从喉咙滑到胃里,继而从体内深处散发出一阵令人抚慰的清凉,透向每一寸发肤。此时,性急的人总是会把碗中剩余的榛子豆腐一口气尽吞于肚中。如果浇于榛子豆腐之上的茶水并不是用茶叶而是用义乌本地所产的一种野草“六月仙”烧成,那么,一碗榛子豆腐过后,恐怕果真是飘然欲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