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5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诗之路”申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2:5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唐诗之路”申遗


www.shaoxing.com.cn 绍兴网  2008-01-17 07:24

    一条千年古道,如今隐没于荒草野地,以及时代的变迁之中。但是,在当时天下读书人心目中,却是一条比如今的“十一”黄金周还热的旅游热线,成为千年的文化精神求索之路。
    这就是“浙东唐诗之路”。
    它始源自钱塘江,上溯到绍兴镜湖,沿浙东运河、曹娥江,然后南折入剡溪,经沃洲山、天姥山直抵天台山石梁飞瀑,这条古老水路全程约190公里。
    历尽沧桑,它却仍然依稀可辨。由于难以言说的山川之美,由于诗人放达的人生脚步,由于熠熠生辉的传世名篇,由于无数的历史遗产及其千古传说等等,总之,由于文化的点化,更由于时代发展对文化精神的回归,这条从唐朝起步的“文化之路”,穿越千年走到今天,将努力走向申遗,走向世界。
    申遗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浙东唐诗之路开始参加一场千余年来极为艰辛的“科举”——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从倡导者到参与者,无不翘首期盼着能早日“金榜题名”。
    根据地理位置和对浙东唐诗之路的研究成果,新昌率先成立了“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
    2007年9月26日,新昌县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新昌的“唐诗之路”申遗工作正式启动。
    当年10月,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惟一授权永久使用其标志的刊物,《中华遗产》杂志以“中国文人的山水走廊——唐诗之路”为封面标题,专题介绍了浙东唐诗之路。
    “唐诗之路”由浙江新昌学者竺岳兵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华书局联合主办的“中国首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的。目前,学术界认为浙东唐诗之路的概念应该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的是浙江东部地区唐代诗人往来比较集中的古代旅游线。它始自钱塘江,经浙东运河过绍兴、上虞,再溯剡溪,经嵊州、新昌,到天台华顶峰,再经国清寺北回过儒岙至新昌,这是干线。还有支线,如浦阳江、东阳江、好溪、奉化江、甬江等。第二层含义中的“唐诗之路”则是形象思维的思路,是诗人凭借浙东山河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的感性材料,通过想象、联想和幻想,伴随自己炽热的感情,进行概括和集中而喷发为诗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形象思维的思路。
    在竺岳兵眼中,“唐诗之路”并不单是一条唐诗铺设起来的路,而是一条承载着诗意和精神求索的文化之路,这条路山水秀丽,分布着汉魏六朝的文人、高僧和隐士游历隐居的众多遗迹,但在唐代以前,这些遗迹只是一个个的风景人文名胜,在浙江东部的山水中若隐若现。在唐代,四百多位诗人纷至沓来,用他们的双脚把这些分散的胜地连成一线,而他们自己,也成为这条路上的独特风景,这条线路曾经对中国山水诗、书画艺术乃至宗教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条举足轻重、绝无仅有的道路。
    竺岳兵将自己的观点总结成“唐诗之路”申遗的七大理由:一、“唐诗之路”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二、“唐诗之路”是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三、“唐诗之路”是佛教中国化时期的中心地;四、“唐诗之路”是中国佛教化时期的中心地;五、“唐诗之路”是道教巩固充实时期道教徒的活动中心地;六、“唐诗之路”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圣地;七、“唐诗之路”是士族文化的荟萃地。
    “唐诗之路”涉及浙江多个县市,沿途各地已经达成共识,将整体包装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联合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争论
    如果时空可以穿越,相信泛舟剡溪的唐代诗人们已经听到这场争论了,从申遗活动开始,新昌本地反对的声音就没有停止过。
    最先受到质疑的是效果
    就在申遗活动刚刚起步的阶段,新昌本地一位网名为“咕叽”的网友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申遗没有必要,也很难取得效果。他认为,从新昌发展现状来看,旅游产业才刚刚起步,主要还是观光阶段,而且观光的东西都还没有挖掘开发好,比如天姥山就还是一片空白,申遗对新昌目前的发展并不十分迫切。此外,他还分析,即使申遗成功也没有什么效果,从其他一些地方申遗的效果来看,对经济效益来说并不见得很好,按照联合国的要求基本上是要保护的,不能搞开发。而新昌的旅游正是要抓紧开发。去申遗,等于自缚手脚,如果影响经济发展,效果未必就好。
    还有人认为,“唐诗之路”正式提出已经10多年了,但几乎看不到把“唐诗之路”当成旅游主打线路。景区里的商业气氛越来越浓,但基本上是重复建设,雷同照搬,少有创意,游客都产生了审美疲劳,而且很多时候,都以生态植被的破坏为代价。浙东这块土地,到处都是山水加人文,新昌的特色并不明显,“唐诗之路”周边地区共同遗产,绝非新昌一家所有。因此,真的要保护“唐诗之路”还是情愿保留原生态,少作些开发。
    更有人提出,并不是所有申遗项目都会有一个美好的“钱”景,毕竟我国在短短20年时间内已经有了35处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仅次于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世遗大国”。在这种情况下,“世遗”已经不再可能产生当初经济上的轰动效应,况且“世遗”这块“蛋糕”再大也已经被分割成了小块。有报道说,重庆大足石刻申遗后就陷入了负债近3000万元的境地。其他遗产地是否都能“钱”途光明,还难有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申遗成功后“打碎牙齿往肚里咽”,或者只顾面子不顾里子的肯定也有。
    除了效果,竺岳兵的申遗理由也成为一些人质疑的对象。
    反驳者认为,既然是“唐诗之路”申遗,研究的重点应该是以唐诗为核心,重点是唐诗诗论和代表性的诗人研究,而不能拉扯来儒释道琴棋书画打包,外面看看挺厚实,其实缺乏核心价值,恰恰淡化最该突出的独特性。最明显的就是他所举第六条把书法艺术罗列到所谓“唐诗之路”遗产里来。书法艺术是座发展千百年的高峰,是属于全中国的遗产,如果一定要放到“唐诗之路”中,明显属于牵强附会,现在国家已对文房四宝及中国独特的书写艺术书法立项申遗。申遗的理由中还提到,天姥山是中国的第一幅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这样的观点不够严谨,与中国古代绘画史有比较大的出入。此外,佛教中国化时期的中心地和道教巩固充实时期道教徒的中心地两种说法也都被认为缺乏依据。
    困顿
    赞同与反对的声音就像剡溪边挺立的山峰,引人关注,却默默注视着“唐诗之路”申遗一如既往的前行,直到与最现实的因素激烈碰撞,不得不徘徊。
    “申遗工作出现了错位。”竺岳兵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申遗的最大受益者是新昌,许多文本制作、照片资料、影视制作等等工作都应该由政府出面完成,但现在却卡在资金上。”
    位于新昌县城关永安巷6号的这处老房子确实有些破旧,这里就是竺岳兵的工作室,也是“唐诗之路”研究社的所在地,三台电脑,一台饮水机,这里几乎没什么像样的家具,除了几大柜子的书
    “申遗首先要通过省里和国家的审核,每年中国只有两个名额,国家审核通过后,就需要到国际上去申请,一般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每年的4月1日前申报材料,7月,联合国相关组织就会将材料发给世界各地的理事,12月份会有一个基本结论出来。”竺岳兵介绍说,“申遗需要准备各方面的资料,包括各种文本、照片资料、幻灯片、影视制作、地形图、航测图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必须由政府出面才能完成。现在第一个申遗周期已经耽误了,最快也要到2009年才能准备好申报材料。”
    与竺岳兵急切的心情相比,新昌县更愿意将“唐诗之路”申遗看作一项长期的工作。
    “县政府对申遗工作是相当支持的。”新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潘岳梦说,“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首先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规划方案和阶段性目标,2008年最主要的工作应该是继续深化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各种资料,积极与周边县市沟通协调,以争取各相关县、市的支持,争取由省里的相关部门牵头,具体的工作可以由新昌来做。”
    据了解,京杭大运河申遗目前因为无法协调好沿线数十个城市的利益,已经放慢了申遗脚步,对外宣称先摸好家底,没有时间表;而丝绸之路申遗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统一协调下进展比较顺利。
    其实,新昌旅游界对“唐诗之路”申遗也并不着急,尽管申遗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推动当地旅游的重要手段。
    “到目前为止,我们新昌旅行社对‘唐诗之路’的开发只有一次,就是2006年搞的夏令营。”新昌旅行社有限公司的业务经理吕六第说,“当时我们和宁波一个学校合作,让这些学生先到兰亭,再到新昌来旅游,晚上请老师来给他们上有关‘唐诗之路’的课,当时效果很好,但后来问的人多,来参加的人却一个也没有。”
    他分析说,“唐诗之路”文化气息比较重,消费群体比较窄,而且黄金旅游时间是夏季,但是地处丘陵的新昌是丹霞地貌,夏季气候闷热,并不适合旅游,加之现在“唐诗之路”沿途地貌变化比较大,保护得比较好的也只有一小段,所以它本身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大,但因为名气比较大,他们在推介的时候都会提到。
    在日前召开的“人文境界旅游品牌”专题研讨会暨浙江省旅游“金名片”颁奖大会上,嵊州、新昌荣登浙江县域城市人文旅游十强榜,“唐诗之路”都被两地写入旅游名片之中。
    输血与造血功能的双重虚弱,让“唐诗之路”申遗不得不略作停顿,它需要重新找寻方向,甚至回到最初的起点。
    前景
    “唐诗之路”申遗需要多长时间,估计谁也说不好,但一个比较靠谱的说法是,起码5年内没戏。
    “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仿佛上世纪80年代的高考,要申遗成功,何其难也。”这是一位申遗专家对记者发出的感慨。
    几乎所有人都明白世遗金榜题名的威力。世界遗产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地区的金名片,是一个地区对外宣传的“身份证”,上榜《世界遗产名录》具有巨大的旅游、经济和文化国际声望潜价值,是一件让世界各地趋之若鹜的事。
    平遥古城申报成功后,旅游收入从以前每年18万元猛增到当年500万元;黄山申报成功,旅游收入也从以往每年数百万元激增至2亿元。这些让人眼热心跳的数字使不少地方政府不惜一掷千金试图把地方景点变成世界遗产。所以各地对申请世界遗产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虽然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对《凯恩斯决议》作了修改,将每年入选遗产每国1个名额增为2个,即从2006年起,每个缔约国能申报两项世界遗产,其中至少一项应是自然遗产。但对于中国来说,还是“僧多粥少”。
    浙江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正官说,申遗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不能为了申遗而申遗,不能根据旅游市场的需要而改变项目本身,不能为眼前的利益放弃标准,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划指导建设和开发,要重视省里、市里、县里所有的遗产保护工作,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府的管理力度,这才是申遗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

来源: 绍兴网—绍兴日报 作者: 记者 伊旭松 文 许文豹 摄 编辑: 杨昕

相关链接:   在“唐诗之路”申遗座谈会上的发言(竺岳兵)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3:38:19 | 只看该作者
网友 同三线:
 老早就想对楼主的文章发表点个人观点,想来想去还是不说。因我先前已对新昌是中国茶道之源略有微词过,接下去对唐诗之路的审遗再发通歪论,岂不是让人看作《海港》中向亚非拉人民输出粮食的麻包中拌玻璃碴子的钱守维,《青松岭》中老给生产队的红马使绊子的钱广不成了?我们新昌要建文化大县,要向世界输出我们的文化,我到来拌碴子,使绊子。但想想现在这世道不是以前以言治罪的时代,连姓个钱姓,也好象天生有犯罪的细胞基因。就拉杂几句,张光斗,潘家铮这等水利工程学阀不是说三峡工程功劳最大的是哪些反对最历害的人,于是至今让人最想念的还是黄万里的诤言。我没有诤言,建言。先为自已来通除罪化,发表点看法。                                          岳兵有草根读书人的优点,也有草根读书人的弱点。比如要编制,要预算。来一个居民户口罩场护盘。要是只给一个名额。给哪个?答案是显然易见的。所举七大理由,硬伤多多,有的更是信口开河。知道黑是什么吗?就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成。硬凑的七大理由一说把唐诗之路的特异性就更无从谈起,越描越黑。要亮就要亮唐诗的肌肉,对唐诗诗论的研究呢?对有代表性的诗人的研究呢?能同李长之,闻一多等人的成果比吗?等等全处在一种低层次的层面上。最多只能算完成了一种称为“獭祭鱼”阶段,只能嘘嘘蛮荷佬。你想一咕脑儿扯拉来儒释道琴棋书画打包,咋看包包厚实咕,其实全是芦花塞的,你老家芦墅,想演一出障人眼目的文化《芦花记》?再者岳兵对唐诗之路的研究,一道以贯之犬儒二字,没一种大格局,对新昌的天姥山等无限拔高,对天台山恨不得跺平它。其实对所谓诗路的研究应以天台山为中心展开,新昌只不过是一种“大车店一夜”的角色,可就是来路上的大车店一夜,新昌人就发挥想象力,把诗人们的情怀,自我设局,精神上的银子全部要输在我们新昌的口袋里。其实天台山有独立申报世遗的本钱,可以另起炉灶,没必要让你们新昌人打包胁裹。天台山有的是霸气的理由。就象他所举第七条把书法艺术搅和罗致到所谓唐诗之路遗产里来,要是把书法艺术这座发展千百年的高峰,中国独特的遗产,要披上唐诗之路的霞披羞答答地小媳妇般地过日子,你老真是喝高了。仅此一例这说明什么?说明唐诗之路的特异性不足,申遗的理由更是牵强符会。第二点什么天姥山是中国的第一幅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更是一个错误,去看看中国绘画史史实吧。犬儒当然得予取予舍,但这分明太严重了。真实才能产生力量,遥想九十八年前的巴黎,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所在地,中国年轻的外交家顾维钧博士就有关山东问题向列强的说帖。刚说完,英国首相劳尔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走上前来热烈祝贺,真是说得太好了。连敌国的代表西园寺公望,牧野申显也感叹万分。这是中国第一次向世界列强说:不!我们要是没有扎实的用功,事实。这样的松松跨跨,不要说说服不了我们自已,还能向世界理直气壮地说:是吗? [ 本帖最后由 同三线 于 2007-10-26 18:10 编辑 ]

旭松君,因我<对新昌唐诗之路申遗的看法>一文是新昌新闻网百姓话题版的跟贴.这篇虽发表在我的个人博客里,不免也带点网络辩论的语汇,语境,因我也得捎带对后续几楼兄弟的言论作点说明.
至于唐诗之路曾得到过启老,傅璇琮二先生的嘉许,这诚然不错,但启老的四句诗,傅先生的站台,并不表示为岳兵终身所有结论背书,如影随形地保驾,如泰山石敢当,如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般地解厄.妨且在我们绍兴小百姓得到过大人物嘉言的很有一些,如马蹄疾同郭沫若,杨木水同马寅初,吴世庆同周汝昌...大师的成色不如傅璇琮等辈能比的.我还去看了傅先生,还有一个俞先生的建言,皆患了同样的错误:如研究易经的人,眼中所见样样万法归易.俞锦标要搭申遗便船,竟把绍兴地区的冰川景观也拉进申遗景愿.傅先生也把什么二零零五年才野外作业的嵊县小黄山遗址,一九七四年发掘的河姆渡遗址等等同唐诗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也拉扯进来,作为填充物来凑数.当然患了"万法归易"式错误的,数岳兵最厉害,在后面我将会着重谈谈.因为恩格斯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门科学,哪就是历史的科学.既然是科学哪就要经得起批评,考验.同样中国人历来有历史是天下人的共业的传统,是共业就人人有份,人人可评.还是马克思说得好啊.我们不但要有批判的武器,还得进行武器的批判.
首先简评一下岳兵.岳兵据说腊夏二十有年,但法腊不过尔尔.浸淫了二十多年的唐诗,养成功夫不行,也不会填词作诗,没多少唐诗的养成.偶也没见过他半句诸如"只见天空一闪电,是否玉皇在点烟"之类的唐诗.按理研习了怎么多年的唐诗,得有别开生面,推倒一时,有新时代新视野的诗论的新成果,也是一片空白.有所学,得有所识,而诗论就是研习诗者的有所识.缺少思辩逻缉,每每见他的文章,就象诗歌的所谓诗眼.精要的话,精要的部份往往是这样反映的:共出现几次.累计几人次.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二十多年时间了,还没达到邃密和深沉的阶段,往往他的文章也是<百家姓新编>缉录类,<张三家的五服之亲>索隐类,诸如此类的.这也是他的一大不足.当然,岳兵的优点也是人所共见的,有理想,有追求, 有梦就要去追.很早就知道动员社会力量办穷书生们的学术研讨会等等.在此简评他几句,各位也不要祭出悲情:他年纪是你的一倍大,你能说他吗.这其实是攻错若石.
再谈谈他的所谓申遗七大理由.我一向对穿凿深恶痛疾.看了他的申遗七大理由,有的只能冠之丑闻二字.俗话说如夫人,同进士低人一等.岳兵为了转正.简直用上了登峰造极的造假本事.说中国的第一幅山水画是画天姥山的.反正偶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也找不到这样的史实.这比天姥山,新昌挖出黄帝的骨殖还来得让人震惊.戈培尔博士看来也要对你的造话三千,发昏章第十一的本事自叹不如了.看了这样令人发笑的事情,新嵊二县的读书人,居然没人站出来.要是这样的申遗报告送上去,简直丢光了偶们读书人的脸.比周正龙的虎照还令人不齿.
在这里我要说诗歌只能说是一种历史注脚,一种文化的傍注,诗本身有受体和客体说,诗本体和诗主体说.在历史,文化面前再怎么堆砌也只能是一脚傍注.竺可桢先在在他的雄文巨制<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的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引用了白居易的唐诗<游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觉转入此中来.来说明物候现象.描写物候现象的诗很多,假若竺可桢先生引用了几十首,不能说成物候学就是诗,不能说成唐诗物候.只能说明诗是物候学的傍注.话再说到唐诗之路申遗理由上来.什么佛教中国化时的中心地,道教巩固时期道教徒徒的中心地二种说法还有点大言不惭,问题是诗加持反映了这种情况,傍注了这种情况有多少?是诗造成了这二种思想的邅递吗?既然口口声声说天姥山是当时道教徒的活动中心地,哪为什么没有见史载的规模宠大的教团存在?为什么没有见史载有以天姥山开宗立派的教宗人物?哪为什么没有见史载的以天姥山为原创地的教义流传后世?既然是道教徒活动的中心地,为什么天姥山没有祖庭之说呢.你想拉扯来洞柏宫张伯端是另外一回事情.即使把天姥当作道教神祗,在道教神祗的排名中也只位列第四,既使把以后成书的<云笈七签>等书中提及,天姥山的地位排名也是不高的.唐时代高道,高士活动的范围遍布全国,活动中心地也在政治中心地北方长安.(旭松君,家中佛道经典有一些,但我不屑寻章摘句找资料,只凭记忆写文章,这方面的论述你去花功夫,佛道经典家中有上百种).妨且不是道教徒活动的中心地,就是是.说明的只是中国哲学思想在江南的流变.思想是活的,能为佛道二种思想的流变申报成遗产吗?天台宗的创立在陈时就已完成了,<童蒙止观><摩珂止观><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立教四大著作在陈朝就在湖北荆州,江西庐山,江苏南京写就了,能说佛教中国化是在你所称的所谓唐诗之路完成的吗.在这里我要正告岳兵,天姥山是中国唐时道教徒活动的中心地,水帘庵是中国佛教化时期的中心地,二个你杜撰,捡来的凳下屁,不要吃得噎塞.一切要以史实为依归,以事实为依据.
写到这里,我在担心竺岳兵之类是不是得了阿Q的梦游症呢,箱子打开要什么就是什么,金条,元宝,洋纱衫,秀才娘子的宁式床,.....李白好杯中之物,绍兴产黄酒,是东方的酒都.以唐诗之路的名义强行捆绑上黄酒当申遗条件,穿凿牵强起来是不用下酒菜的.杜甫写过越女天下白,签湖五月凉的诗句,强征西施民女入征,把诸几的西施文化绑上战车当作申遗理由.在这里我要为大书圣王羲之叫屈.按岳兵最擅长的作派:几次写到,几人来到的瞎子爬山法的学问路径.王羲之在唐朝诗人的诗中.李白只在答贺知章的诗中有一句:应写黄庭换白鹅.提到他,别的诗人,按诗歌受体论的说法,真的没有啊.为什么要看中他老先生啊.因为岳兵学问上用的是瞎子爬山法,还有一招就是学术不够政治凑不算.还要象毛主席的诗<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所写的"赣水哪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哪样.用了一招借重法.所谓的唐诗之路申遗本身没多少货色,异化成偏诗借重王羲之了.好在国家已对文房四宝,中国独特的书写艺术书法立项申遗.我也在心中暗叹:绍兴的读书人啊,书法爱好者啊,祖师爷就这样被人看上,卖了还在替人家数钱.真值得深思.


网友 贤士无名:

浙东这块土地,到处都是山水+人文,新昌并无特色.唐诗之路周边地区共同遗产,绝非新昌一家所有.论佛道新昌远不及天台.若新昌具备申遗条件,天台岂不更有资格?像天台这样的地方 山水,佛宗,道源,围棋之乡,和合文化之源,桃源胜境,济公故里,韩日茶源。。。什么都有却始终归于沉寂。。。 “大名不肯齐方岳,别号东南隐者山”。。。 天台山或许就该这般隐忍。。。假若旅游业不是天台经济的重要支柱。。。我倒情愿保留原生态。。。少作些开发。。。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化"的开发就等于破坏...

相关链接:   
     XX有草根读书人的优点,也有草根读书人的弱点
                  XX为了转正.简直用上了登峰造极的造假本事
                                  XX认识造假的石碑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3:59:18 | 只看该作者

天台三认识(一)-------转

认识许尚枢先生

韦彦铎

上世纪80年代,许尚枢先生在天中语文组,我任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两人开始认识。他热情,有干劲,彼此关系不错。

1982年5月,许杰先生回乡,教育局与天中合办欢迎会。那天中午,东道主未作邀请,许先生坦然参加拍照、宴会,谈笑自若。这种超越常人面子观念的胆识、善抓机遇的心算,令人惊奇。城府之深,初露端倪。“为贤者讳”,20多年未尝点破;公之于世,表示旁观者记忆犹新。

1990年,天台广播新设栏目,每周播送一些乡土信息。王振勇(栏目负责人)、陈瑜、陈邦设等先生负责组稿。1991年,广播稿编辑成书,即《天台风物》。首发式上接书一看,许先生居然是主编。后来得知,他向王先生要去稿子,在别人文章的什么地方变动几句,署上自己大名,算是合作,又塞进许多自己的篇什。曾问王先生怎么会这样,只道稿子经过他手,印出来就成这个样子。未经会议通过,标出8个主要撰稿人,许先生名列第一。出书经费盈亏,概不公开。这个经验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后来合作撰书,都套用类似办法。许多打过交道的人,懒得说穿,他以为得计,屡屡搬用老把式。

众手成书,作者署名必分先后,他对做主编、争第一已习惯成自然。1990年9月,出了一本《教坛星群》(全国首批中、小学部分高级教师名录,民间举措),他接上关系,负责天台部分,共56人,每人出资10元,毫无疑问位居第一。(按文件排名第十二)他主编的不说,其他合作的,即本来居后亦能超前,不得手求其次。如《国清寺志》,他从撰稿人上升为副主编,又在3个副主编中居首,据传搬用了小聪明。巧取虽一时笑话,多少年后谁知道当时的笑话,眼光远大就在这等地方表现出来。

他借用到政协文史委,接着又任天台山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后升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一种文史“大腕”的架势出现了。1993年,首届天台山文化研究会,我递交两篇论文:《“唐诗之路”商榷——新昌、天台古驿道》和《修禅道场碑铭译注》。《东南文化》发表时,他是首席责任编辑,第一篇不发,道理我懂,与他“扬帆直指石梁”观点矛盾。第二篇,他妄加糟塌后发表,用意是让读者看看,这算什么文章,做法恶劣。原文(见《乡情散记》253页)和糟塌的样子(见《东南文化》1994年第二期170页)细心核对一下,真是用心良苦。我去政协办公室查问,他推说不知,在事实面前胆子不大。1993年6月,首届研究会分发《通信录》,我被除名,个中原因彼此心中明白,他把我看成障碍,必扫除而后快。

许先生还要治人。从此,他在权限范围内,不准我与会,不准我发文。权限之外,惯用谗言,借助他人达到同样目的。我不在乎他的惩罚,照常吃饭、喝茶。暗喜官儿不大,如果是皇帝,我辈无遗类矣。有一种迹象一直延续到今天,那些乡土文章,凡属他圈子的都是天台山文化;圈外的,即使出书也不算天台山文化。何以见得?读一读他的总结和有关的“研究动态”便知。他有一个错误观念,只有他的东西才是正宗的天台山文化。他对上恭维,对下利用,中则按需结交,造就了事业。对我这个不上、不下、不中的人,以惩罚使我服贴,我不服贴;他怕提荒唐往事,我认为做人不可欺诈。抱歉!许先生感到头疼。

许先生见不对劲的人出书,一下子心里不舒服。1996年6月,朱封鳌先生出版《中国佛学天台宗发展史》,有个署名“见闻”的人在《台州佛教》(1997.4)搞批判,说这本“小册子”否定国清寺的天台宗祖庭地位,其实书还没读懂。以“护法”姿势出现的见闻,申言要为国清寺“正本清源”。见闻就是许先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又策动僧人将“小册子”逐出佛法流通处。整个过程是闹剧,俗家人迷糊出家人

许先生的学术思想,对人严,对已宽。上世纪末,他发现一块岩头,侧影像老太婆,亲自命名“天姥岩”,考证出李白写梦游天姥诗的根据就是这块岩头。闻者骇然,唐朝的李白怎知1998年发现的岩头?“一石解开千古迷”,千古难解之迷独先生能解。他荣膺“台州市藏书状元”,读书多,一般人不懂他的考证。他在劳动路墙上题诗《九遮山访范增》,稍不合律,以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上列名)衡量,似不够格。
许先生看重资料,擅长获取同人的成果。《天台风物》、《天台文史资料》(约10册)都成为《天台山旅游文化丛书》的猎物。从1991年的《天台风物》到2004年的“丛书”,15年来资料越收越多,只有分本才能容纳。完成“丛书”有功劳,应该肯定,而提供资料的大批人被踢开了。厨师炒作佳肴,作料拿人家的。天台山文化包括景观、游记、诗联、宗教、人物、民俗等方面,兼收并蓄是单行本(如《天台风物》),补充分开就成“丛书”。有一种驾轻就熟的办法,那本《天台山诗词曲赋选 注附楹联》(非法出版物,出版日期、出版社都假),这回已变成“丛书”里的《天台山诗联选注》。

出书有名无利,如何双赢,他运用经济头脑。他狠抓捐资、广告诸环节,白拿人家照片,再加书费收入,相当可观。经手出书,一向不给或少给稿费,《东南文化》的几期“天台山文化专号”,始终不知谁中饱稿费。他与撰稿人关系,类似老板与打工仔关系。他与曹志天先生合作的《天台山民俗风物》,曹一人撰稿,许的《后记》转弯抹角地提示读者是他指导完成这本书的。事先说定曹第一署名、不出资。待书印出,向曹要去4700元(包括书号、打字、第一署名、添印)。该书印数3000本,每本定价16元,2750本归主编所有。“丛书”出版了,主编进帐,撰稿的还要掏腰包。

他遇到截然不同的反映。当苦心经营、坐定地盘、忘乎所以时,赢得了不明真相者的崇拜、领导的器重。好心的朋友把文化掮客当真正的文化人,模糊了是非。身受其害而洞察的人唾骂了:文痞。

他有一个念头:跻身名人,传书后代,光耀史册。这念头使他产生巨大的动力,也使他干出愚蠢的动作。他是人才,其人其事可以传世。不过那些失实的东西应该去除。例如,他拔高祖父,《天台风物》(412页)这么记载:辛亥革命时最先攻入浙江藩院、领兵光复南京天堡城、章太炎推荐为孙中山理财、亲聆列宁演讲,帮助朱德学习德文结情谊、与鲍罗亭(苏联)过往甚密、与鲁迅结成至交,等等。我曾写信质疑(见《乡情散记》304页),无言对答。2000年,他出版《天台山历代名人传》,把谎话重复一遍(见270页),已近似无赖,不管羞耻了。他与乃祖同登天台当代百位知名人士行列,一门两名人,便宜了。照理,单凭说谎一条就不配当名人,而他说了谎仍为名人,又高人一着。

我与许先生的争论希望解决,如可否“扬帆直指石梁”,至今相持不下,尚有其他质疑没有解答。我多次写信向他请教,也曾托人转话当面谈谈,可惜均无回应。后来逐渐明白,凡是名人都很忙,也不轻易接见人。另有可能,别人抬他,我刺痛了他的旧伤疤。

此文平淡无奇,但写的是名人,侥幸将随名人一道流传。麒鳞皮下露出马脚,也算一种人文景观。


相关链接:    读《乡情散记》有感
                      一路唐诗到石梁
                          一石解千古之谜 天姥倚万马之渡──天姥山得名漫议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4:07:12 | 只看该作者
先自己顶起....是时候睡觉了
5#
发表于 2008-1-18 07:34:13 | 只看该作者
先自己顶起....是时候
6#
发表于 2008-1-18 10:00:08 | 只看该作者
天姥山是新昌的还是天台的都搞不清还搞其他什么啊
7#
发表于 2008-1-21 22:57:05 | 只看该作者
跟帖居然发不上?试试
8#
发表于 2008-1-23 20:43:29 | 只看该作者
我与许先生的争论希望解决,如可否“扬帆直指石梁”,至今相持不下,尚有其他质疑没有解答。我多次写信向他请教,也曾托人转话当面谈谈,可惜均无回应。后来逐渐明白,凡是名人都很忙,也不轻易接见人。另有可能,别人抬他,我刺痛了他的旧伤疤。

韦彦铎偶在此告诉你,扬帆直指石梁的景况在解放前还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三五支队马坑等战役后,国民党伤兵就是坐茅洋村撑排匠的竹排到新昌县城疗治的.经历过马坑等战役的老人还在,见证过哪条水路的水运能力的老人现在还多多.新昌茅洋村不要几里就可以到石梁了.嘿嘿嘿

[ 本帖最后由 路客与刀客 于 2008-1-23 20:48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7 06:05 , Processed in 1.0673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