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1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掠夺式经济使中国中产阶层迅速消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4-4 21: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掠夺式经济使中国中产阶层迅速消失<p></p></P>
<p> </p></P>
<p> </p></P>
中国政府似乎总是习惯于以夺取一个或数个阶层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得一个阶段的经济发展,毫不例外的是,国家政策的掠夺目标总是指向那些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缺席的阶层。建国后的前三十年,中国政府以广大工农阶层创造的所有剩余价值为代价,建立了新中国现代工业基础。时间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历史还是惊人的相似,这一次的掠夺对象是整个中下层国民。  <p></p></P>
1994年,朱镕基总理看到一方面是庞大的居民储蓄额,另一方面是萎靡不振的国内市场。他决心刺激消费,于是就有了教育改革、医疗改革、房地产改革。因为这些都是必要消费,弹性小,所以人民必须买单。消费是刺激上去了,但后果更严重。由于基本生活保障昂贵,人民生存压力巨大,金融保险又没有跟上,使得民间消费和投资返而变少。从中国股市99年大跌可以看出,民间资本大量流出,返回银行。一般来说,工业化过程中,储蓄率下降才对,但由于中央政府政策错误导致储蓄率畸形攀高,一方面,投资萎缩使得工业部门融资困难,利润下降,政府必须调低利率以维持工业生产,导致利率低于通胀率,人民因为没有理想的投资渠道而导致存款白白损失。另一方面,企业利润下降,还款能力低下,由于通胀高于利率,使贷款有利可图。大量贷款以不正当方式流入非工业领域,特别是房地产业,最后由于开放个人住房贷款,使相关产业所占贷款额极高,造成积重难返。由此,中国又一次财富转移开始了,从人民萎缩的存款,从衰败的工业,流入房地产开发商手中,从上一届政府开始,“甩负”就成了中央政府的主要工作。政府要甩掉国有企业的负,于是不惜单方面撕毁与中国产业工人几十年的默认契约,致使百万国有企业工人下岗。政府要甩掉教育的负,财政对教育的支出大幅度减少,于是学校只好自己想办法,教育收费越来越高,中国教育便向穷人关上了大门。政府要甩掉医疗的负,于是医疗收费越来越高,穷人便越来越看不起病。政府要甩掉住房的负,于是取消福利分房,商品房房价在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的合谋操纵下,渐渐成了老百姓的噩梦。  <p></p></P>
中央政府甩负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增收。两税制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央政府直接对地方征税,地方税收分开征收,这与过去由地方税收上缴不同。这样,中央财政的口袋迅速鼓起来,而地方税收却大幅度减少,且中央财政对地方的反馈却不成比例。另一项所谓的"改革"是财政下放包干。这包括县级和基层政府一方面必须上缴上级政府定额税收,而县级和基层政府的财政预算必须自己解决,上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是不管的。由於政府规模急速扩大,基层政府为了维持自身运转,就对农民任意征税,残暴压榨农民,这是导致广大农民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急剧贫困的直接原因。内地经济的空心化,农村的荒漠化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本质上就是对低收入的一种掠夺,大量的财富被掠夺,使得地方政府根本不足以支持自身的发展,存活都成了一种奢望,事实上就是从那时候起,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财政收入,把自己放在了社会的对立面。  <p></p></P>
财政下放包干的另一个后果是,地方政府既然自己解决财政预算,便理所当然地可以自行开征税费。而上级政府既然不管它们的财政,自然对它们的控制能力减弱。政令不行,各自为政。便成了那以后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一个特色。  <p></p></P>
和古代司马光、苏轼等名臣“藏富于民”的思想不同,我们的政府实行的是王安石的“夺富于民”的政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忘记了自己“公共服务机构”的本质,纷纷以创收为目的。把国家当企业来做,把政府当赢利机构,各地政府都市场化运作,才有了卖地这种蠢行,医改毁了一批看不起病的人,房改坑了大部分中国人,教改祸害了百年人。最主要的是,教改堵死了穷人家唯一的出路,中国为何千年来无真正的长期分裂而能保持大面上的一统,这跟穷人家有科举这个改变生活的途径密切难分。而现在,这唯一的出路也被堵死了。  <p></p></P>
政府想尽一切办法,从民众并不充裕的腰包里掏钞票,可惜,在中国只有公务员才能全额享受社保医保住房等保障制度时,能指望民众大肆消费吗?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大学生,毕业后家底基本已经被教育产业化掏光了,大部分农村大学生毕业后开始替家庭还债,在本科起薪800元的年代,能指望民众大肆消费吗?在不吃不喝二十年才能买到一套小房的年代,能指望民众大肆消费吗?在一次感冒就要花去半个月工资一场大病足以让一个家庭倾家荡产的年代,能指民众大肆消费吗?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住房改革这些都不够了,政府使出最后一记狠招,水电油气煤全面涨价,彻底刺激消费。当然现在还只是苗头,但是,这是迟早的。  <p></p></P>
于是便有了如一个叫“网上行1976”的网友所说的言论:  <p></p></P>
用房子把你的钱掏空,没钱教育下一代生了儿女还打工!    <p></p></P>
用房子把你的钱掏空,没钱治病毁灭人口计划才能成功!    <p></p></P>
用教育把你的钱掏空,没钱住房子让资本家当你的房东!    <p></p></P>
用教育把你的钱掏空,没钱治病让你横尸太平间中!  <p></p></P>
用医疗把你的钱掏空,没钱住房子让你浪荡不得片刻安宁!  <p></p></P>
用医疗把你的钱掏空,没钱去读书让你不懂啥是精英!  <p></p></P>
对于处于中国社会中层的工薪阶层而言,我们必须准备承受越来越昂贵的住房、教育和医疗,必须承受越来越多的税,必须承受在政府垄断下的水电油气等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必须承受我们的住房公积金和养老金早已被贪官蛀成了空帐户或者转移到了海外,必须承受由于储蓄利率低于物价膨胀率而导致的财富不断缩水。<p></p></P>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今天一个上海的白领,当他以十万的年薪,穷毕生的积蓄而买不起一套房子的时候,我们要问一句:我们中国的中产阶级在哪里?  <p></p></P>
关于中国已经诞生中产阶级的欢呼刚刚开始便偃旗息鼓了。或者也可以说,中国中产阶层刚刚出生便夭折了。而这时,中国社会的荒漠化才刚刚开始。  <p></p></P>
当一个社会的中下层人民被政府的政策强制赶向社会底层,当这个社会所谓的白领也因为买不起一套房子而不得不荒谬地归入贫困阶层的时候,社会就真正的荒漠化了。整个社会只剩下两种人:受到体制保障的既得利益阶层,体制外的作为掠夺对象的无保障阶层。  <p></p></P>
煤气要涨价,养老金要全部由个人支付,买个旧房子要交二手房交易税,房贷利率要不断上调,……面对所有的这一切,整个中国沉默不语,因为没有哪个人的声音大到足以让国家机器听见。也许冥冥中有一道冰冷的目光在注视着中国,看着这个国家颁布的一道又一道奇怪的法令,看着它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p></p></P>
中国已经没有经济上的所谓“中等阶层”,当这个社会的一少部分人公开地掠夺大部分人并且同时奇妙地使大多数保持沉默的时候,甚至有没有“公义”也成了一个问题。对于这种现状,我想我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用一个网友的言论来结尾:  十年前,中国是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国度,每一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然而现在去问一下,还有谁对中国有信心?无数的财富,不是被转移到国外,就是消耗在夜总会、豪华酒席上,人们争先恐后地逃离这块大陆,就象抛弃一艘将要沉没的巨轮,逃不掉的每一个人都在做末日的狂欢,拼命压榨和拼命挥霍构成了整个中国,有谁曾想过,中国的明天在那里?</P>
沙发
发表于 2006-4-4 21:51:00 | 只看该作者
是的,中国这几年经济增长,不是基于社会财富的增加,需是掠夺大多数特别是农民阶层资源的过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5 10:33:41编辑过]

板凳
发表于 2006-4-5 01:22:00 | 只看该作者
<P>这是种社会肛裂,是改革的阵痛,只是痛是一阵一阵的来.</P><P>既然裂了,直肠的功能还是健全的,无非是大号时稍有痛苦,就暂时忍忍,药总会有的.</P><P>既然裂了,这条路也得走下去.到时用压路机压压就平了</P>
地板
发表于 2006-4-5 04:53:00 | 只看该作者
<P>改革,总有成功与失败!</P><P>改革,是双韧剑。</P><P>不过,现在有许多改革是决策层没有深刻调研的政绩工程?!!</P>
5#
发表于 2006-4-5 18:24:00 | 只看该作者
<P>据说“纺锤型”的结构比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目前中国中间阶层小,贫困和富裕特权阶层大,“哑铃型”的结构,非常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长远发展。按理说,下一步需要大力发展中间力量。</P>
6#
发表于 2006-4-6 04:18:00 | 只看该作者
<P>藏福于民 利于经济长久发展 利于社会稳定</P><P>现在 这些改革失败是必然的</P><P>说句反动点的 目前 核心政治问题不解决 其他的改革不管出发点什么都是变成掠夺百姓的</P><P>我们只希望可爱的党要不自己革自己 脱胎换骨</P><P>要不就无能些好让百姓革他</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27 16:50 , Processed in 1.0762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