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3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鸣谦作客千龙网,漫谈传统与时尚(2004年3月1日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a href="http://medianet.qianlong.com/7692/2004/03/01/33@1913472.htm">http://medianet.qianlong.com/7692/2004/03/01/33@1913472.htm</a></p><p>&nbsp;&nbsp;&nbsp;&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f70909" size="4">偶然看到这个东西,图中穿唐装的似乎就是“郑鸣谦”,从对话的主体“小郑”看来,应该没什么疑问。</font><font color="#f70909" size="4">挂在这里,以验正身。</font></p><p><font color="#f70909" size="4"></font></p><p></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60" border="0"><tbody><tr><td width="150"><img height="70" alt="" src="http://medianet.qianlong.com/images/home_logo.gif" width="150"/></td><td id="viewAd" align="center"><iframe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http://ad.qianlong.com/adfile/ad.asp?kind=content&amp;id=1913472&amp;title=文化热线:传统与时尚的对话&amp;url=http://medianet.qianlong.com/7692/2004/03/01/33@1913472.htm&amp;date=2004-03-01 16:07:14&amp;channelid=7692&amp;subjectid=8187" frameborder="0" width="468" scrolling="no" height="60" bordercolor="#000000"></iframe></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60" border="0"><tbody><tr><td class="navThis"><a href="http://medianet.qianlong.com/index.htm">传媒</a>&nbsp;&gt;&gt;&nbsp;首页&nbsp;&gt;&gt;&nbsp;资料区 </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60" border="0"><tbody><tr valign="top"><td width="599"><div class="Function"><a href="http://medianet.qianlong.com/7692/2004/03/01/33@1913472.htm#">推荐</a>  <a href="http://medianet.qianlong.com/7692/2004/03/01/33@1913472.htm#">我要说说</a><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iv><div class="Heading"><strong><font color="#0008ff">文化热线:</font><font color="#000400">传统与时尚的对话</font></strong><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iv><div class="Source"></div><hr width="96%"/><div class="Date"><a href="http://www.qianlong.com/">http://www.qianlong.com/</a>  2004-03-01 16:07:14 </div><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class="Content"><p align="center"><strong>传统与时尚的对话</strong><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4/03/01/sadfasdfesdf.gif"/><a href="http://qlmms.qianlong.com/mmsSend.aspx?imageURL=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4/03/01/sadfasdfesdf.gif&amp;subject1=千龙图片" target="_blank"><img alt="此图作为彩信发送!" src="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sms.gif"/></a></p><p>  黎园:不可否认, <table align="left"><tbody><tr><td><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ad2.qianlong.com/cgi-bin/script?acc=16CDEF4219&amp;spc=263&amp;width=300&amp;height=300"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td></tr></tbody></table>今天传统和时尚有所排斥,主要是时尚排斥传统。那是因为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里,我们没有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尤其是里面的精髓,特别是我们民族文化里所特有的价值观念,在我们的教育里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人没有价值观,就失去了评价事物的标准。开始我们是照搬苏联的教育体系,现在又是西方的,可想而知,年轻人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那么现在他们又是怎样看待传统文化的,我们这些受过多年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又是怎样来看待"现在的"时尚呢?客观的说确实存在差别。不容否认,不同的年龄和阅历,对文化的认知、认同和需求是迥异的,却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更非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应该是互相统一的。上一辈与下一辈的,在文化的发展中是一种顺延的关系,过去与现在的我也是累积前进的,一横一纵虽有"代沟",但多一分责任,多一分理解,就不难填平了。因此,如何切入传统与时尚的结合点,发挥这两者的积极作用,就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普遍关心和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不排除和否认时尚,年轻人也不是不喜欢、不接受传统文化,因为传统与时尚的结合应更多的体现和落实到一种观念上来,今天我们就这一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话题作些有益地探讨。 </p><p>  王成:其实现在每个年轻人都曾经或多或少的受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影响。比如每个人小的时候在家里父母总是会说"要孝顺老人、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在学校里,老师又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应该说现在的年轻人小的时候都曾经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里。不过说到时尚与传统的结合却从来没有想过,因为时尚毕竟是市面流行的、是五光十色的、是强烈的突出的,而传统文化却似乎总是不引人注意的、在角落里的、平平淡淡的,不能迅速引起年轻人的兴趣和热情。然而,虽然说年轻人都喜欢时尚,但如果说到底什么是时尚、哪些是时尚,又似乎并不能真正的了解。 </p><p>  <font color="#ff0000">小郑:时尚,就是一时的风尚,也就是一时的追求,因而是短暂的、肤浅的,虽则流行、却似烟花,自然不能成为支撑我们追求的价值理念和道德底线。如果一味的追求潮流,就会迷失自己。在追求时尚的同时,应该考虑要用一些传统的东西来约束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固守我们的精神世界,并把遵守这些传统的东西作为一种时尚来鼓励年轻人,引导年轻人正确的消费和行为。特别富于理性的传统精神,比如大乘佛学的超越自我,普济众生的济世情怀,儒家的"仁"、"耻"观念,"仁者,爱人"是肯定的、是追求的;耻,就是负面的价值,知耻则不承其辱,知耻则不受嗟来之食。耻就是是非,就是自尊。"知耻近乎勇","行已有耻"。(孔子)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一百年多来,中国社会一直处在动荡不已的变迁中,导致社会的价值观念分崩离析,是非标准晦昧不明。培养出一种无耻的文化。特别在士夫(即所谓知识精英)中,育成一种无耻的人格。没有恒定的是非观,没有尊严感,没有自尊感,没有恪守之道,只有私己的好恶,与时浮沉,及时行乐,眼前利益,取巧投机。"为机变之巧者"多,而有耻有格,敢于执着地恒守一种价值者少。例如最近听说有人在互联网上造出一个新词,叫"爱国贼",这是小人无耻的又一标本。有人就是要搅乱一切是非标准,使无耻的文化可以登堂入室。黎总,您看这"爱国贼"似乎也是时尚的名词呀。 </font></p><p>  黎园:我理解的时尚应该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时尚里也有高尚的、美好的事物,因此不能单纯、一味的排斥和否认时尚。它毕竟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存在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的吸收予以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生发出时代的气息来,也就是说我常说的传统也时尚。我们要搭建好传统与时尚的平台,让传统与时尚,年轻与长者,进行交通,达到观念上、思想上、认识上的统一,来拉近年轻人与老年人在对待文化认识上的距离。目前欧风美雨,日流韩潮洗刷着我们的年轻一代,存在就是合理嘛。我们还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时尚,市场再大也是人家的。因此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必须要考虑市场因素。市场总是冷酷的,甚至是残酷的,怎样才能将相对而言比较厚重典雅的传统文化变换一种时尚,让我们的孩子和年轻人喜闻乐见,孔流孟流,哈梅(兰芳)哈李(小龙)起来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谁说传统的就不时尚?我们的民族服装不就在法国巴黎"国际时装节"上获奖了吗?你看,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不久前还说:"在服装这个行业里,对于欧洲人来说,中国始终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外国人时尚逛长城、游故宫、探敦煌、稽秦陵,四大古典名著也通过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时尚起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和时尚,而无一例外的又都是将自己的传统文化经过改良和包装,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跟上历史前进的脚步后推向市场的。不管你是什么文化,它不是一天就创造得出来的,新的怎么能否认旧的?新是旧生出来的,饮水思源,树高千尺还得有个根哪。 </p><p>  目前正在流行的时尚,如果它出自于传统的母体,承传了好的基因就是我们时尚的,但是再过十年、二十年后也会变成传统了,反之就得审慎。曾几何时,我们也追求时尚,当年穿军装、戴军帽就是时尚;听京剧唱革命歌曲就是时尚;把字一个一个整整齐齐的写在格子里就是时尚,现在这些都变成传统了,这就是一种观念的改变。 </p><p>  现在很多人认可新加坡的治安、人文、道德环境,殊不知他们所崇尚的就是我们儒家的传统文化,政府还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发展、改进和传播,积极努力的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比如新加坡每个家庭的橱房里,尽管冰箱、微波炉等现代化的设备应有尽有,但却不约而同的都在显要位置摆上一个砂锅,而且经常用砂锅给孩子们做菜,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孩子们记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其实不是年轻人就不喜欢传统,而是没有人去培养和营造这种环境、是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和方法的问题。 </p><p>  王成:也就是说时尚和传统是不相冲突的,时尚只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和烙印,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现在二十一世纪的每个年代都有属于它自已的时尚。它的时尚是有阶段性和时代特征的。推崇时尚并不是对优良传统的抨击和否认,应该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让年轻人更加喜欢的就是时尚。 </p><p>  <font color="#f70909">小郑:黎总说到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问题,让我想起一个事来。动漫是时下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用动漫这种流行而时尚的媒介对传统文化中的人物解构和重组,不失为一种文化探索。毕竟文化是流动的,用青少年接近的形式,有利于把历史和古人的智慧传承下去,其作用一定比枯燥的照本宣科好得多,更易于让孩子接受。最近网上流行的日本动画片《一骑当千》,把曹操、孙权等三国人物设计成穿着暴露的少女。对三国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还可以鉴别。但是我们的孩子呢?我们的小动漫迷如果看到这部动画,会不会认为动画里描述 </font></p><p><font color="#f70909">  的人和事就是真实的历史?会不会混淆?这种以动漫颠覆传统成时尚,却是我们要警惕的。对传统的颠覆我们要有有原则,说到底,人物形象可以变,故事情节也可以变,但真正内在精神的东西是不能变的。 </font></p><p>  黎园:所以说,如何正确的引导和指引年轻人,传媒人责任重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也有其难处,首先是生存问题。但无论如何,在传播文化价值观方面,对公众、尤其对年青一代的影响,传媒的作用无可替代,当然这里我不能代表传媒人。其实对孩子而言,孩子自己不会定位,你让他唱《苏三起解》他就唱,关键看你怎样引导他以及营造一个什么样的氛围。 </p><p>  王成谈的很好,作为年轻人王成他并不排斥传统文化,我们之间也不是对立的。作为中年人,我是承上启下的,我和王成是站在平等的地位来讨论问题的。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时不一样,他们可以和老师争论、辩驳甚至是反驳;而我们那时是绝对不可以这样做的。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是不能继承的;而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很美的,是急需继承和发扬的。我到过几十个国家,国外崇尚中国文化简直就和我们崇尚外国是一样的。国外也借鉴、研究和学习我们先进的东西,书法、绘画、中医药、武术、建筑、雕塑、瓷器……举不胜举。美国人对茶喜爱和拥有的程度不亚于咖啡、可口可乐;日本人至今仍在认真研究学习《孙子兵法》并将其中的成果应用于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三国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譬如小郑所举的《一骑当千》纯粹是借用三国人物名字,内容与三国历史根本毫不相干,是借三国的名为自己的商品贴标签。1998年,70多位诺贝尔奖获奖人在谈及21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动向时,不约而同地指出,人类若要在21世纪更好的生存则必须回首发端于2500年前中国的孔孟儒学。可见,即便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东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传统仍化仍然有其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p><p>  王成:现在国内有这样一种思想:我们的东西没有得到自己的认可,国外认为我们的东西是一种时尚,于是他们在继承甚至发扬我们的东西;而与此同时我们也是在盲目的追求他们的东西,这也就成为一种交流,但这种交流是中断的、不是相互的,并没有结合起来,是各自独立的。 </p><p>  黎园:说的很对。年轻人怎样认识和接受传统文化,老年人怎样和现代潮流接轨是很重要的问题。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这些各异的文化应本着取长补短的原则融合起来,以便促进各国文化的不断交流发展。比如梅兰芳、李小龙都是很时尚的人物。梅兰芳全世界都很崇拜他;李小龙在美国就是"中国工夫" 的代名词,可以与斯坦尼思拉夫司基、布来希特并驾齐驱。然而梅兰芳、李小龙不出国在国内能成名吗?王成说的好,这叫出口转内销。在国际上获奖的功夫片有几部是在国内拍的?现在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我们不重视挖掘和发展自己 </p><p>  的文化,而对出口转内销的东西却往往会大加赞赏。在国内拍的历史剧没有人看、国内传统题材的动画片根本没人注意,但美国人拍出的《花木兰》、《梁祝》等到了国内却是既叫好又叫座、日本人三国内容的漫画书被中国小孩子津津有味的争读着。其实我们有很多国人不在意甚至忘记的东西在世界范围内却非常响亮,《打虎上山》的交响乐在世界很有名、吴华的《虞美人》由西洋配乐大受欢迎、传统书画艺术作品在国际上拍卖的价格与国外同类作品的价格已经相差不远。中国许许多多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其潜在价值是无法估量的,需要我们不断的深入挖掘、大力发展。 </p><p>  当然了,要想继承的发扬传统,不了解传统不行,没有新方法新创造也不行。比如中国戏剧个个都出现了危机,就是国粹京剧,年轻人中也鲜有问津的。《苏三起解》、《铡美案》等对当今社会的年轻人早已失去了吸引力,因为这些内容离现实社会太远了,既不能反映现实,更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因此我国传统文化中虽然好东西很多,但要发扬光大,就必须要有新的思想。近些年出台的京剧《曹操与杨修》、川剧《潘金莲》、话剧《老风流镇》都曾一度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就是以新的眼光看传统的东西,从而给"旧"的传统文化以新时期的启迪和创造,焕发出新的活力。 </p><p>  王成:传统文化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理解、领悟。我们从小受这方面的教育很少,再加上市场潮流的影响,现在世面上已经很少能看到象旗袍、二胡等有真正民族特色的东西了,相反大多能见到的、四处流行的是国外的化妆品、服装等。人们现在大多在盲目的追求物质,追求精神的人越来越少了。 </p><p>  黎园:实际上这是一种观念的问题。就说化妆品吧,过去现在,其实国内的许多明星都是用国产的,比如刘晓庆。大宝是国内最廉价的化妆品,它的质量也通过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论品质绝不亚于法国、日本的同类产品,但是价格却低廉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然而人们却总是以用法国名牌、日本进口而自豪夸耀呢?其实就是由大环境的宣传以及传媒的导向而形成的一种观念问题。 </p><p>  <font color="#ff6600">小郑:这是国人缺乏自信的一种弱智心态,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就会盲目的崇拜别人。由于近代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了信心,认为现代的、先进的都是外国的东西,中国的东西就都是落后的、愚昧的。五四以来,我们的传统文化被束之高阁甚至遗忘,旗袍不太穿了,我们改穿西装,茶馆退隐了,麦当劳四处开花,斗转星移,我们渐以为西装、麦当劳为国有,旗袍茶馆为舶来品了。比如说踢踏舞吧,一般人都以为是西方的,去年还邀外国人在我们的人民大会堂大跳特跳,一时倾倒,其实我们的西施小姐早在1000多年前就会了。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自信自己的民族,自豪自己的文化,而不是一看见A、B、C、D 就双腿哆索,俯首贴耳了。 </font></p><p>  黎园:时尚的东西大都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还是拿服装来举例吧,在上海的一次国际高级会议上,江主席和众多外国元首如美国总统、日本首相、新加坡总理等穿着唐装一起合影时,我们不能不被我们的民族服饰特有的魅力所感染。我们应该对自己传统文化的重筑辉煌,坚定信念、满怀信心。 </p><p> <font color="#ff3300"> 小郑:多数年轻人总是对新鲜的东西感兴趣,这就导致一种潜在的需求,因此我们在挖掘和发扬传统文化时也要充分注意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font><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黎园:在探讨传统文化与国家兴旺的关系时,王成就有些难以理解了:传统文化怎么会与国家兴旺有关呢?客观的说,文化和经济,政治是密切相关的,当然就和国家、民族利益不可分割了。如果我们再不让年轻人意识到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与国家兴旺的关系,那后果就不堪想象了。我的儿子是在戏剧学院里长大的,受到了较好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在美国受教育时,有人说他像日本人,他就非常气愤,就把中国的国旗插在课桌上,挂在宿舍里甚至挂在身上。他说我就是要大家知道我是中国人,这就体现出一种民族情怀,是传统观念本能的反应。 </p><p>  因此要给孩子们创造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不能没有精神,现在许多人都羡慕日本的大和民族精神,而大和民族的精神就来自于中国。时尚的东西我也很喜欢,但无论穿什么、带什么,我都不能忘了我是一个中国人,不能不尊重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李小龙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喜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传播的不仅仅是武术,还有一种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在打败日本人后,掉头一句"我是中国人,我们不是东亚病夫",不仅大长国人的志气,在当时还是颇为时尚的口语。 </p><p>  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既是民族历史积淀凝聚的结果,也是民族精神延展的支点。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体现时代特征的形态,她的精神影响、渗透、构筑了每一时代的意识形态、心理特征、知识结构、行为方式等,直接作用于社会的发展,是连接历史和现实的纽带,因而,她总是深深地根植于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里。我们现行市场经济的目的是强国富民,但它只是物质上的富裕,精神上的充裕呢?在重塑强健的国民精神上,我们要兼顾市场与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重估一切价值,审慎的估价传统文化的实际状况,以及她在民族复兴上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判定她的地位,进行弘扬与开发,打造我们民族文化产业。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消毒的同时,要因势利导,多层过滤,筛去粗糠,留下米粒,防范广大民众因自己民族文化的消沉和被动、以及与外来文化磨擦而导致的心理失衡、道德失范。此外,传统文化里以其蕴含的那种体现民族性的精神,是对今天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的建立及其运作方式,提供一个必要的架构,并发挥纠偏矫正的作用。综观历史,可以充分证明一种文明的存在,关键不在于外在的物质方面,而在于内在的精神方面。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社会观念;国家民族至上,先义后利、义利统一,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价值观对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有着极强的推动作用,实现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对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p><p>  王成:现在我们大力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在发行杂志时首先要考虑到效益问题。其实国内许多商家不是不爱国,不是不重视社会效益,摆在他们面前第一位的仍然是市场有没有需求、能不能创造出效益这个尽管是老生常谈但却不容回避的问题。 </p><p>  黎园:文化要有市场,传统文化也要讲究经济效益。历经千锤百炼的传统文化之精华,比流行的时尚更能经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检验。京剧的服饰、头饰就完全可以做广告;国外杂志的首页刊登的就是梅保玖扮演《霸王别姬》;川剧中传统的变脸艺术运用到了央视的广告中效果就非常不错。 </p><p>  王成:目前来看,传统和时尚是脱节的、是各自独立的、是缺乏联系的。如何将两者有效的衔接起来是一道难题。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社会大环境以及整体的共同努力,要让小孩子从小就受到优良环境的熏陶,我国的教育模式也需要改变,当然这一切做起来会很困难。 </p><p>  黎园:再难我们也要做。我们大家都应该努力,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来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使之能够尽快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以便形成符合新时代民族文化。然而,目前这一点我们做得比较少,效果也不理想。都说现在的孩子看韩国、日本的东西太多,可是他们不看这些又看什么呢?我本人希望全社会都能充分重视并逐步解决这一问题,我本人也将致力于这方面问题的深入研究。 </p><p>  王成:这可能是与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不象西方教育那么注重创造力、注重自己的理念有关系。如果单纯论成绩论分数,恐怕中国学生要算是"天下第一"了;但如果论到想象力、创造力、实际动手能力,中国学生就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需要改变以配合传统文化的教育,再不能只以分数论英雄了。 </p><p>  黎园: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影响深远,象孔子、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王守仁等大思想家。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今仍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2000多年前他就明确提出两个重要教育方法。一个就是要启发思维,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第二个就是因材施教,这一点尤其重要。 </p><p> <font color="#f73809"> 小郑: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才施教",的确非常重要,美国的教育就非常注意这一点。姑不论想象力、创造力、实际动手能力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国家基本上包揽了从小学到大学全部的费用,但我们呢?却搞成了教育经济,不是说"有钱的孩子怕读书,没钱的孩子没书读,会读书的没书读,不读书的抱着书",文化荒漠的出现,也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应该反思。</font><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黎园:由于我们的文化出现过断代,有一个盲点,于是导致现在的根本问题是大部分人不懂得、不了解也不能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所以就谈不上喜欢,关键是教育。我儿子虽然在国外呆了许多年,但他的根始终是在中国。回国后他就有意听中国的古典音乐、到长安大戏院听戏,后来就非常喜欢了。再比如饮食,我儿子回国后的感受是对麦当劳、肯德鸡深恶痛绝。外国人虽然嘲笑和讽刺我们吃鸡肠子,但就是鸡肠子我们却可以做出几道中国菜来,外国人绝对做不出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想传播深远、发扬光大,关键是要营造出一种氛围,创造出好的发展环境。 </p><p>  王成: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真的是非常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p><p>  <font color="#ff3300">小郑:小孩子刚生下来什么都不懂,完全受父母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和王成有所不同,我家是书香门第,所以从小受的是传统教育,《论语》等四书五经我都会背,琴棋书画也很喜欢,也会一些。 </font></p><p>  王成:呵呵,是这样的。环境的影响的确是非常重要的,我小时候受的教育就是不和女孩子说话。 </p><p>  <font color="#ff3300">小郑:我们的国家曾经也是很开放的,我们读先秦、隋唐一些文学作品,不由得被里面的自由狂放气息所感动。就是我们比较讳言的性,在两三千年前的《诗经》里就有直接的抒情,在《诗经》中有一段内容描写一个青年猎人与一个少女的郊野幽会和野合,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田野上有一头死去的獐鹿,它身上裹着白茅,有一个少女春情幽动,美健少男忙去引诱,--树林中有小树婆娑,田野中有死去的獐鹿,虽然白茅缠束,那少女美白如玉,舒松地脱去外衣,不要弄破我的内裙,不要招惹那长毛狗乱叫呀……"寥寥几十个字,用一种含蓄的象征笔法,将心情与情境描写得淋漓尽致。而这种自由的、以感受为至上的性爱抒情,谁能相信它是出自宗法主义(或说为奴隶制)的古典西周时代呢?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啊。 </font></p><p>  黎园:我虽然是研究传统文化的,但我本人也是非常喜欢时尚的,比如流行的服饰、化妆品、影视作品等,流行时尚中也有很多东西具备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 </p><p>  王成:传统和时尚本身就不是冲突的,时尚也是一种对美的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p><p>  黎园:什么是引领时尚的新潮流,由谁来引领?我的看法是:政府重视了这是一个大前提,就应由各大传媒来引领,你的时尚杂志就是专门来引领时尚的,据我所知在年轻人中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喜爱,就是我本人也很喜欢看,是你的读者之一。 </p><p> <font color="#ff6600"> 小郑:有些时尚的服装是很传统的,很民族化的,时尚服装里以民族符号加以点缀会更加完美,更有生命力。其实将时尚与传统割裂开来是一种误区,时尚只是一个名词,可以理解为某时的追求,尚就是崇尚,就是追求吗。追求的东西可以是传统,可以是新潮的。但习惯上把后者定位为时尚,其实这里还应区分时尚与前卫的界限。我觉得时尚不完全等同于前卫,前卫是时尚更前端的部分,而时尚有它主流的一面,但前卫的、个性出位的东西在某个程度上会带领时尚。市场是无限的,只要人的需求、人的欲望没有止境,人类没有失去梦想和幻想,市场就没有饱和的时候。市场,或者说消费者的需求,是可以无限开发下去的。只要你提供的产品价格足够低,就会激发起新的消费欲望、产生新的市场。所以,传统的时尚,比如京剧的时尚,也是不难预料的。</font><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王成:我们这一代人所受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与您不一样,我们也知道京剧是国粹,我们应该尊重它、喜欢它,但我们周围能看到的、听到的京剧少得可怜,对京剧几乎就没有印象了,现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流行歌曲,所以我们就只好听流行歌曲。 </p><p>  <font color="#f73809">小郑:王菲的《明月几时有》,还有《月满西楼》不是流行歌曲吗?但是词作者却是宋朝的苏轼和李清照。所以嘛,不怕传统不时尚,关键是如何切入传统与时尚的结合点。</font><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黎园:流行并不是"泛流",也应该是有引导的。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政府也发出了呼声。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来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根,五千年经受过任何冲击,怎么今天就怕了呢?我们不了解自己啊!我们讲的文艺复兴,复的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的是民族强健的精神。传统文化及文化产品、传媒和市场应该互动,不能各自为战。其实王成也不排斥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必需讲究方式方法的问题。比如:粗粮细作,大家就会抢着吃;在热闹繁华的商业区中开设一片经营传统文化的天地也会起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p><p>  <font color="#ff3300">小郑: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光大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不要幻想速成,一蹴而就,一口能吃成胖子吗? </font></p><p>  王成: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西方的东西,应该吸取其先进的经验。时尚不仅仅是服装、化妆品,包括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等高科技,各个领域都有时尚存在。 </p><p>  <font color="#ff3300">小郑:传媒不能只起到传播的作用,必需要把握市场、引导市场,包括对时尚事物的判断和导向。</font><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王成:我觉得喜欢时尚不见得就不爱国,只是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罢了。 </p><p>  黎园:我是这样认为的:喜欢时尚而不懂得自己的文化传统,你就没有甄别,没有选择。当然,既然要去选择,就有一个感情问题,对自己国家、自己的文化,你的根基是什么都不了解,你感情的天平就会胡乱放,你怎么能谈得上爱国呢?我也喜欢时尚,但同时必需知道自己的民族精神、民族根基。就拿京剧来讲,京剧是文学艺术的浓缩,很短暂的一出戏讲的就是一段历史。比如你的时尚杂志,如果加上传统文化的内容,就会赢得一大部分市场。我的愿望就是想多给孩子们灌输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强化孩子们这种意识。就现在的市场来说,值得挖掘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只有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出的精华,才是未来市场新的利润增长点。 </p><p>  </p></td></tr></tbody></table><table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编辑: 张国伟 </td><td align="right">来源: 千龙传媒 </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8 5:00:13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7-1-28 16:45:00 | 只看该作者
<p>绝对原装正版!</p><p>鉴定完毕!</p>
板凳
发表于 2007-1-28 18:16:00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1-29 20:04:00 | 只看该作者
归于宁静对小郑的所作所为很了如指掌的嘛
5#
发表于 2007-1-30 05:18:00 | 只看该作者
<p>我随口一说,你还真给找出来了。还有几期的。</p>
6#
发表于 2007-1-30 17:43:00 | 只看该作者
原来还是长期的嘉宾啊?
7#
发表于 2007-1-31 01:56:00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1-31 05:27:0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29 09:37 , Processed in 1.08136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