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31|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摩罗诗力五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14:4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摩罗诗力五说

                               题记: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
我将开口,
同时感到空虚。
——鲁迅《三闲集》
1、刚来中山的时候,有个现象很困惑:这个城市居然没有自行车道!我四处寻觅,细细踏勘,终于发现可怜的自行车道已经被压缩到与人行道合并了。是不是因为地处热带,骑车的人顶不住炎热以致少之又少?还是因为生活条件富裕,大家都有私家车的缘故?我不得其解。后来到香港、深圳、广州等地,我发现这几个城市也没有自行车道。难道这是珠三角的特色?我一直找不到答案。后来有机会向规划设计院的一位专家求教。才知道,原先路道建设的时候有单独的自行车道,但随着机动车的增多,道路不断拓宽,就慢慢就吞噬了自行车道。我苦笑。我告诉他,您如果自己骑车,就会知道,这样合并之后,骑车其实是个辛苦活,那个颠簸就够您受的。道路接驳的路口,路面与地面都有十几公分的高低落差,这里没有平滑的溜坡,骑车穿越街道,都是紧急刹车,然后慢慢一颠,滑到路上,再接着一颠,冲上另外一个道路。这是自行车该有的道路吗?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开车,转一个路口就颠簸一下,谁受得了?为什么看到那么多骑电动车的人往机动车道上走,你以为他们喜欢?
可即便如此,我依然留恋单车。开车带来了速度,可也带来了忽略;开车拥有了效率,可也拥抱了忙碌。作家韩少功曾写过:如果过于依赖汽车,我们的盲区就会逐渐扩大和蔓延,最后把视野挤成一条缝,只能看到下一个慌乱的路标,看到下一个匆忙的差事。我们看不清自己身边的街道和田野,看不清自己身边的世界。所以,要是没有急事,我宁愿选择骑单车,而不是开车。这既是因为低碳,也是为了。当然,城市要是能再重视点自行车道建设就更好。

2
、如果有个问题:这个城市的声音是什么?那你的第一反应该在哪一个空间方位驻足?哪一个时间节点回眸?静寂天地间回响的风,淅淅沥沥落个不停的雨,还有走街串巷吆喝的小贩,似乎仅仅落在童年的记忆中若隐若现。静静眺望鲁迅先生回忆中我生长在农村中,爱听狗子叫,深夜远吠,闻之神怡,古人之所谓犬声如豹者就是(《准风月谈·秋夜纪游》),已然无从溯及。我们能够想到的,竟然离不开拥挤街道上喇叭的轰鸣,那无休止的马达、刹车、启动声,把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填塞得满满当当,不管是在树荫下,还是小巷中,我们躲了又躲,但是,无法逃离注定了我们听觉最后的出路。面对声音,城市全面沦陷,只有没有汽车的黑夜,加上塞满车辆的白天。在黑白两色的背后,是我们每天匆匆的步履和忙碌的身影。速度带来了效率,速度也涂满了单一。声音,原来不过是速度在时间中的投影。那微弱手势和迷离眼神,似断非断,若有若无,以致城市生活的细节和真实大面积地被冲刷和忽略。路角的紫荆花、墙头的兰花草,统统都在声音的单调中遭受遗忘,它们每天与每一个人相逢,其实却永远相违,形同路人。我在速度中成为了一个聋子,我似乎听到了很多,似乎又只听到了一点;我似乎看到了很多,其实只看到了一点。我顾不上听、顾不上看,生活被拉成了流水线,个体被囚禁在速度的牢笼中,可我被规训了,并且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3、作家韩少功写过一篇题为《世界》的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民族是昨天长长的留影。它特定的地貌,特定的面容、着装和歌谣,一幅幅诗意图景正在远去和模糊。……当工业文明覆盖全球,故乡和祖国便在我们身后悄悄变质。他感慨,每一次回到湖南老家,哪怕是在一个偏僻的山寨,我听到立体音响里轰轰扑来的,不是记忆中的唢呐和山歌,而是我在海南、在香港、在美国和欧洲都听到的电子流行音乐,从同样的晚霞中淌出。
这种彷徨和失落恐怕不是韩少功一人独有。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不断被现代化(Modernization)胁裹,传统不断遭受现代性(Modernity)侵蚀时,记忆就开始慢慢丧失,根底就渐渐流逝了。
有学者曾将现代化比喻成吸毒,因为二者之间具有结构的相似性。一是目标和实际效果相似。现代化给人以富足物质生活的许诺,它的实践本身也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这很具有诱惑力;毒品在一开始的动因和直接的后果上也充满诱惑。二是都会让人沉溺其中不可自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惯现代化生活的人是不可能回到过去的,唯有更加现代化才能获得更富裕的物质享受,现代化因而不可逆;毒品一旦上瘾,全部的人生目标也就在于不间断地得到毒品。三是结果相似。现代化指向了对无穷欲望的满足,但这个无限性会遭遇到有限生态系统的约束,要知道,如果全世界的人民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地球上的煤和石油都将在5年内用光,同样,如果中国的农民都过着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中国自身土地上保有的能源也用不了几年;毒品也是一样,身体最终不能承受持久的毒幻作用。更重要的是,毒品不止于损害身体,它还在于使人生的意义单一化,即只为持续得到毒品,为此目的不择任何手段,不计任何后果。除了得到毒品,人生别无目的。(吴国盛,1999)而现代化造成的文化凋零不也使得我们的人生意义单一化吗?实际上,传统(文化)才是我们生活意义的源泉,是我们解答为什么活着以及怎样活着这类问题的思想库。传统(文化)被现代化粉碎之后,生活意义就只有唯一的解释,而任何唯一的解释都使得解释本身变得没有意义。
4、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世界,是一个生活空间急剧缩小,传统不断瓦解,经济高度一体的世界。信息网络、跨国公司、国际贸易,还有延伸的航线,无所不在的通讯,不断打破世界任何一个偏远角落的宁静,把形形色色的人们网进电视机里面,既成为节目的演员,又成为前排的观众,时时直面着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当西藏的小喇嘛整天哼着不怕不怕啦;当我们走到任何一个城市,遍目都是雷同的钢筋水泥;当我们叩问人生的价值,最后的结论却都是成功成功成功!;当一切器具、习俗、制度、观念对现代化的抗拒都力不从心的时候,我常常迷惑,我们的家到底在哪里?
     生物的多样性导致了物种的繁荣和稳定。文化的繁荣同样离不开多样性。文化的发展,应该偏离现代化的单向线性逻辑。只是到了今天,能否回归昨日丰富的文化图景,我有些怀疑。
5、我们现在对“发展”敬若神明。说到“发展”,就想到了技术进步、财富累积,就想到了美好新世界,但是,在这个线性概念的背后,我们有没有想过:到底要不要“发展”?这样“发展”下去,到底有没有一个“度”?(或者说,“发展”有没有“极限”?)除了“发展”,我们还有其它选择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一天的温度不可能越升越高,到了傍晚太阳终要落下,气温终要下降,然后为明天的上升再做准备。如果老是这么高下去,越过临界点,生存就必然遭受毁灭。
举个生态系统的例子,请允许我引用北大哲学系教授吴国盛的一段话:“地球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吐故纳新、自我修复的能力,在她的能力范围之内排放废物和垃圾,她可以消化接受,超出她的能力,就会损害大地生态系统(盖娅),破坏生态平衡,引发生态灾难。此外,盖娅是一个处在进化之中的具有时间性的存在,因此其生命循环有一定的节律和周期,顺从其节律,在其周期之内的吞吐行为能够被她消化,过快过速的变异则不能纳入其大循环之中。曾有人设想,按照进化的原则,我们人类可以适应被我们自己大量污染了的环境。也许若干年后,今日被视为污染了的空气和水到那时就是洁净和正常的了,而今日所谓洁净的空气和水却成了毒素,就像地球生命系统进化的早期,氧气这种今天的‘养命’之气对当时的生物‘厌氧菌’来说就是毒气一样。这个设想抽象看来是可能的,但只要考虑一下生命进化的‘时间性’和‘历史性’,它就是荒谬的。地球大气由还原大气变成氧化大气花了几十亿年,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适应今天的大气和水体环境也花了数千万年。工业化文明改变大气和水体环境却只花了几百年甚至几十年,在这样短的时间之内要让人类以及其他生物‘适者生存’下去是完全不可能的。‘发展’太快,人类所系的地球生态系统来不及适应,就可能被进化给淘汰了。”
陕西省神木县的前县委书记讲过:“我们现在的口号是——少挖一吨煤!”这令我感动。走慢点,缓一缓劲,给子孙留点东西,不要让祖宗留下的在我们这一辈手里挥霍殆尽,不挺好?
“发展”,其实只是循环的一部分。慢慢的,我想,大家会接受“科学循环观”。再走下去,如果破除了“科学主义”的迷思,意识到科学不过是一种实证和试错的方法,并非真理的代名词的时候,“和谐”的价值就会先于“科学”的执着,到那时,兴许会有“和谐循环观”的产生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3 街币 +40 魅力 +2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3 + 40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16#
发表于 2010-10-8 17:36:31 | 只看该作者
长叹一声。又能如何?弱势的总要被欺负,烦躁的世界得去适应,经济发展的污染还得存在。网络的力量是强大的,但国家机器的力量更强大。秀才与兵理论,一般情况下肯定是兵占上风。只能从自身做起,做一些是一些。
15#
发表于 2010-10-1 12:14:42 |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0-10-1 07:37:1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高尔夫球场水污染的另类思考

高尔夫球运动,是和阳光、绿地、湖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它集运动、休闲、健身、娱乐和社交等为一体,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范围内早已盛行。中国的高尔夫最早出现在1984年。时至今日,受到欢迎的程度与遭到的抵制是同样的强烈。一方面,市场有需求,仍然刺激着很多高尔夫球场热火朝天地建设。其中不乏先建后批,抢占资源之辈;甚至有的地方官员利用对土地拥有的控制权,从农民手中非法攫取土地,随后将它们出售给开发商,并从中收取大笔回扣,直接损害农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反对者将矛头指向高尔夫球场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加之媒体的渲染:高尔夫球场加剧了绿色荒漠,是侵占耕地、破坏环境的洪水猛兽,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是权钱交易的场所,是炫耀财富的舞台。究其原因,一方面高尔夫在西方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走入中国只有二十多年,成为了一种贵族化的运动。文化差异的带来了偏见,意识形态上的抵触及社会腐败而产生了对它的怪罪。另一方面高尔夫浓缩的发展,使利益方为了减少成本,破坏当地原生态,无偿占有并耗用大量水资源,保养草皮使用的多种化学药剂对高尔夫球场本身及周边地区土壤及水的污染,至使环境问题日益突显。

     面对这些矛盾,值得反思的是政府官员一方面对打高尔夫趋之若骛;另一方面对媒体公众的反对之声时,噤若寒蝉,左右为难,相互推诿。这比鸵鸟政策还糟糕。如何正视现状,解决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对于高尔夫球场,不是不能批,而是批错了

      我国的高尔夫球场是300家左右,美国约有20000家,日本也有2000多家球场。美国的国土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但是人口密度低,没有土地紧张的问题,而在日本,人口密度比中国还大,耕地比中国还紧张,为什么还会建设这么多高尔夫球场?并且,企业和个人投资高尔夫球场受到政府的默认和扶持。高尔夫球场到底环保吗?

     首先高尔夫球场建设时所占的场地不同

     在于国外的高尔夫球场一般都选择在荒地、滩涂、山坳、垃圾掩埋场等一些不宜耕作的土地上,使之变废为宝。在这样的地方建设高尔夫球场,使环境改善、土地增值、社会获利,不会占用耕地。对高尔夫球场选址都规定严格,在韩国,森林原形保存地保有率未达到20%的特别市、广域市或道,不允许新建高尔夫球场。

     但是国内,投资者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减少成本,高尔夫球场一般选择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建设在良田上。据调查,中国的300多个高尔夫球场大多是在发达的人口集中地区,占用的几乎都是耕地。这样的高尔夫球场,大大浪费了土地资源。  

     其次对球场的科学养护很重要

     杀虫剂的使用、对水体和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及使用大量的灌溉用水通常是引起公众对高尔夫产业特别关注的原因。国际上球场的科学管护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美国高尔夫协会从1983年开始先后投入2000多万美元开展了125个农药化肥与球场环境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科学养护的球场使用农药化肥对环境存在“潜在” 影响,比如说德州高尔夫球场的肥料流失量较低,在13个月内,每英亩流失的氮肥为6磅,流失的磷肥为0.3磅。虽然量少,但也足以引起人们的警觉。

     国内相关专家也表明,运用科学的灌溉系统以及使用改良过的草皮品种,球场能够有效的使用更少的水资源,而达到相同水平的球场状况,同时使用周边的中水来灌溉,有效利用了水资源。而根据日本高尔夫球场的经验,如将灌溉水源经过特殊物理处理后再使用,也可以有效的降低草地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同时,日本为了防治化肥及农药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将在草皮以下铺八到十公分竹炭。

     而我国了高尔夫球场目前很多情况是无偿占有水资源,没有体现水资源应有的价值,因此也没有使用中水和相关的治理措施,管护方面也有待加强。

     由此可以看出国外很重视高尔夫球场的环境问题,并精益求精的去改善,使之成为环保的典范。

     我国早在1993年,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就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管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要求对已出现滞销的项目和赛马场、高尔夫球场等高消费项目原则上不得立项、不核发规划许可证、不供给土地、不予以贷款。但建设高尔夫球场带来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任何违背市场和社会规律的事情,单靠行政杜绝,是不会有效果的,所以问题的根源是:不是不能批,而是批错了。

     在公众的质疑中正视现状,积极改进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面对问题,不是一味的漫骂指责,更不是退缩、沉默,鸵鸟政策。而是要全面、科学、客观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一方面应该通过政策干预、职业教育和公众监督促使高尔夫球场主动致力于解决当前球场引起的环境问题。 在建设选址问题上如果在高尔夫球场选址等方面做出严格的规定,并严格审批,才能最大限度的规避土地浪费。修建在滩涂、山坳、垃圾掩埋场等一些不宜耕作的土地上,把高尔夫球场变成改善环境的场所,成为美丽的“地表封面”。

     合理有效的贯彻执行环境管理与保护。妥当使用杀虫剂和肥料;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性,利用中水灌溉;规划好其它自然区域,这些区域可以给野生动物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家,还包括了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本地植物和树木。同时也减少水土流失,吸收二氧化碳。  

      另一方面转变高尔夫球场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倡导环境保护境责任制,并将环境责任写入到高尔夫球会员规则中。

     使高尔夫球场成为对提升土地价值和增加地方税收有较大促进作用的公共设施的同时提供其它重要的生态效益和公众利益。


13#
发表于 2010-10-1 07:36: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10-10-1 07:39 编辑

顺着桑兄的尾注话题,找了些资料,以备参考。

高尔夫球场施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污染防治政策

陈娟 杨岩枫 崔英淑 慕康国 胡林

施肥是草坪养护管理中主要措施之一,高尔夫球场化肥的施用对环境的影响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高尔夫球场施用化肥对环境影响进行评述,并对加强我国高尔夫球场环境污染防治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字:高尔夫球场 化肥 农药 环境

  施肥是草坪养护管理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改善草坪质量和维护草坪持久性的决定性因素。高尔夫球场草坪养护的强度较大,养护管理者必然通过大量施肥、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获得高质量的草坪。过量施用的肥料、除草剂和杀虫剂可能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的污染,这种破坏将是持久的,而水体恢复需要很长时间。特别是高尔夫球场果领区、发球台等区域土壤经改造成砂壤土后,透水性能好,更有可能造成淋洗而污染环境。随着我国高尔夫球场数量的迅速增多,人们有理由关注高尔夫球场施用农药、化肥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本文将通过高尔夫球场施用化肥对环境影响进行评述,并对加强我国高尔夫球场环境污染防治给出了政策建议。

1. 高尔夫球场化肥、农药使用概况

  高尔夫球场常用的肥料主要为氮、磷、钾三类肥料,其中氮肥的用量最大,钾肥次之,磷肥的施用量比较小。高尔夫球场施用化肥不应盲目进行,要根据草坪生长情况和土壤养份情况按需施用。施肥前,首先应化验土壤,测定土壤中缺少什么元素,而后有的放矢地施用一些长效缓释有机肥。一般来讲,高尔夫球场在种植草坪前,都对土壤进行改造,有的铺腐殖土,有的铺垫一层好土,施肥量相对减少。

  高尔夫球场使用农药的种类多,主要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降水差异明显,高尔夫球场草坪病虫害南北差异很大,所用农药种类、用量均有差异。高尔夫球场草坪病害主要以细菌为主,所以在球场以使用杀菌剂为主。草坪需要经常修剪,叶面上的害虫随剪除草带走,而地下的害虫用杀虫剂无济于事,所以球场对害虫采用捕虫灯驱赶捕杀,这也是高尔夫球场通常的作法。在北方的高尔夫球场很少采用除草剂,主要以人工拔草为主。而我国长江流域以南高尔夫球场的杂草危害较重,需要经常除草,除草剂用量比北方多(薛光等,2003)。韩国环境部报道,2004年上半年韩国184个高尔夫球场使用农药品种有144种。

  高尔夫球场化肥、农药的确切使用量难以统计。韩国环境部报道,2004年上半年,韩国16市、道184个已建高尔夫球场使用农药总量为87.7吨,单位面积使用量4.66㎏/公顷。这个数字接近于报道的国内高尔夫球场的平均农药使用量:合肥元一高尔夫球场(有机磷农药3.6㎏/公顷)、北京国际高尔夫球场(4.60㎏/公顷)、北京窖上乡村高尔夫球场(4.17)和上海国际高尔夫球场(商品农药4.77㎏/公顷)的农药使用量。

  资料显示,高尔夫球场农药、化肥施用量低于农田使用量。1991-1993年韩国高尔夫球场年平均农药使用量为4.7㎏/公顷,低于农耕地平均使用量12.9㎏/公顷(李瑞来,1996);1999年韩国京机道内高尔夫球场平均农药使用量为4.7㎏/公顷,仅为同年农耕地平均使用量13.6㎏/公顷的35%。合肥元一高尔夫球场为例,农田的氮素流失量远大于高尔夫球场的1.5倍,有机磷农药的使用量为高尔夫球场的11.1倍。北京国际高尔夫球场2001年化肥使用量为270㎏/公顷,仅为同年农业使用量545㎏/公顷的一半。上海国际高尔夫球场1992年氮肥、磷肥使用量分别为78.45㎏/公顷和34.65㎏/公顷,而同年农业用氮肥485.25㎏/公顷、磷肥52.5㎏/公顷。

  韩国、日本的调查表明,高尔夫球场间农药使用量差异很大,有的相差30-40倍,同时球场草坪可选用的农药品种呈现多样化,使用高毒性农药的可能性在大幅减少。2004年上半年韩国高尔夫球场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最高的是44.56㎏,最少的则只有0.51㎏。

2. 高尔夫球场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化肥农药喷洒后,一部分挥发掉,一部分被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和降解;水流是农药化肥进入水体的主要载体,农药化肥的淋洗、径流可能加大污染负荷;同时,农药、化肥的污染是非点源污染,其对环境的负荷难以准确估算。

  黄承嘉(1998年)研究认为,化肥和农药使用得当与否,对水体的影响差别很大。如果施用得当,在正常情况下化肥、农药不会对下游水质产生大的影响;若施用不当,如施用后有大雨或暴雨,会使大量化肥、农药进入地面水体,并可能造成水质超标,对下游水体有潜在威胁。

  研究表明,农药化肥的使用将加大水体的污染负荷。球场施肥造成的流失及生活污水等污染物排放将增加水体的氮、磷含量。从元一高尔夫球场进入地表水体的氮素为1500㎏/a,磷为270㎏/a,这对于枯水期水质较差且部分作为饮用水源的双风湖是一个沉重负担(贾良清,2003)。春秋季节,在韩国京机道内的高尔夫球场湖泊经常发生水华。阳澄湖畔的江苏省昆山市大上海高尔夫球场位于闻名遐迩的大闸蟹的故乡,根据该球场施用毒死蜱农药后其内湖(河)及其周边地表水的检测结果,尚未造成水体的明显污染:地表水中毒死蜱浓度小于0.4μg/L,低于美国健康与福利部(MHW)制定的饮用水中允许的残留值;土壤中毒死蜱的残留除少数点有检出外,多数点均未检出残留小于0.4μg/L,表明球场内湖(河)与周边地表水均未受明显污染影响(石利利,2000)。

  对上海淀山湖东岸上海国际高尔夫球场水质状况调查显示,只要高尔夫球场污染防治措施得当,可以使周边地区污染物减少,有利于环境状况的改善。该高尔夫球场污水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污染负荷比原农田径流削减73%,经球场内池塘生物降解后,进一步削减至96.26%。球场所需氮、磷肥及农药量比球场占用农田用量明显减少,减少了水体的污染负荷,同时由于球场建设撤销了沿河养殖业等农业污染源。所以,球场建设非但没有产生污染水源的负效应,反而起到了保护水源的正效应(尤政辉,1994年)。

  另外,也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报道。据1992年12月对北京5家高尔夫球场的调查显示:各家高尔夫球场对废水的治理情况较好,各球场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受区域影响,30米以上的地下水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大运河球场和京城高尔夫球场地下水总硬度和铵、氮等四项指标超过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30米以上地下水PH值高达9.44-10.81,在北京地区极为少有;深层地下水一般水质均良好,符合标准。北京国际高尔夫球场除中部和下游水内铵氮略高外,其它各项均符合标准(王晓伟 2002)。以上数据缺乏建球场前后的监测数据对比和球场周边用地的检测数据对比,难以确定实际污染源。

  高尔夫球场对环境的影响也一直是国外高尔夫及草坪界人士关注的热点问题,每个地方都存在公众对有关农药、肥料对水源的潜在影响的关注。由于水源的污染和野生动物的死亡过去就和农业应用农药、肥料有关,所以这种关注不是没有理由的。高尔夫球场已遭到提出这问题的环境组织和媒介的广泛批评,即使他们所提供的直接证据在实际中并不存在。然而,的确偶尔发生过鸟类和鱼被杀的事件,因此,如果漫不经心地使用农药和肥料,确实有可能造成水污染。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农药和肥料施用后的去向、病虫害管理的替代方法及高尔夫球场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影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高尔夫球场施用农药、化肥,对环境存在"潜在"的影响,在现实中人们所担心的污染并不存在,在大多数情况下农药化肥的含量低于美国环境署(USEPA)规定的健康安全标准。美国高尔夫球协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花费数千万美元来研究球场施肥和喷洒农药后,对土壤、水质、人类、动植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和喷洒农药对球场周围环境和动植物是有一定影响,但仍在美国允许的范围之内。在极端苛刻的假设下,在施药后的草坪上打高尔夫球时,球手体内整个一生将吸收到农药剂量低于美国环境保护署认定的最大安全剂量的1/3药量。农药挥发性研究表明,球手吸收的量低于美国环保署规定的最低无影响水平1000倍(胡林,2002)。欧洲《环境管理计划》试验结果表明,高尔夫球场肥料和农药使用一般是适度的,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但对危险产品的贮存和处置应当更加谨慎(David Stubbs,1997)。1995年以来,韩国依据《高尔夫球场准入基准及环境保护等规定》,对国内所有高尔夫球场进行每年两次的残留农药检查,结果显示:不允许在高尔夫球场草坪上使用的未登记农药在土壤和草坪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2004年上半年全国高尔夫球场排放水中未检测出残留农药,没有对下游河川造成影响。
3. 国内外高尔夫球场环境污染防治政策
  韩国政府在高尔夫球场农药污染防治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制定了较为详细的防治对策。根据韩国《水质环境保存法》、《体育设施的设置及利用法律》及实行令、实行规则、《高尔夫球场准入基准及环境保护规定》、《农药污染环境防治指南》、《农药管理法》及其实行规则等,高尔夫球场必须每半年向政府报告农药的种类、购买量及使用量;由全国各市、道的保健环境研究院,负责对高尔夫球场草坪、土壤、球场排放水中农药的残留情况进行每年2次以上的检查;限制高尔夫球场草坪及树木养护中使用高毒性农药;要求高尔夫球场必须设置沉淀池,污水经沉淀池停留一段时间待分解或稀释后方允许排放。《污水粪尿及畜产废水处理法规》实行规则专门提出了高尔夫球场污水排放标准,即为BOD10mg/l,悬浮物10mg/l以下。韩国政府于1992年制定了环境部《高尔夫球场排放水农药残留指导标准》,不同成分农药标准不一致,大体标准是杀菌剂0.5-3mg/l,杀虫剂Fenitrothion 0.4 mg/l ,除草剂1-7 mg/l。在高尔夫球场土壤中农药残留标准的研究过程中,理论值曾定为杀菌剂12~30mg/kg,杀虫剂1~30 mg/kg,除草剂10~60 mg/kg。目前,韩国没有按农药成分制定残留农药基准值或规定值,仅处于检测有无阶段。韩国政府注重高尔夫球场管理人员培训,发布文化体育部告示,委托高尔夫球协会对高尔夫球场相关人员进行强制培训,重点是草坪及树木的栽培、病虫害防治、农药安全使用、保存及污染防治等内容,同时发放合格证书,进行持证管理。持证人员还须接受每两年8小时以上的继续教育。韩国政府还积极推进《高尔夫球场农药使用改善及管理方案》,指导高尔夫球场合理、科学地使用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依托法规的支持,韩国研究机构关于高尔夫球场农药污染方面的研究非常活跃,尤其对高尔夫球场草坪、土壤及排水中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持续而规范,收集了较详细的基础性科研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有说明力的依据。高尔夫球场污染防治方面,韩国也存在不足问题。一是相关法规中没有明确规范对农药残留的取样点、滴定方法、检测项目及检测限值,达不到较集中的管理。二是高尔夫球场排放水标准仅设定BOD、悬浮物,而没有制定对氮、磷等引发富营养化的营养物质标准,很多球场没有对污水进行更进一步的处理,到了春秋季节在高尔夫球场湖泊中经常看到水华。

 韩国高尔夫球经营协会在高尔夫球场管理方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高尔夫球经营协会负责统计每年全国高尔夫球场现状(数量、分布等),协会负责会员管理,还为球场开发者、经营者提供高尔夫球场开发程序、法律法规的指导,负责培训高尔夫球场管理人员等。
  在日本,高尔夫球场使用农药问题也一直是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日本环境局报道,高尔夫球场年平均农药使用量为1.9吨,变化幅度在0.6-3.1吨之间,同时发现高尔夫球场使用大量未曾注册过的农药。在高尔夫球场经常使用的农药属日本《农药管制法》中所列农药,但TPN等农药在美国则禁止在高尔夫球场使用。随着高尔夫球场使用农药反对声音的高涨,高尔夫球场方面也积极致力于减少农药使用,相关研究机构从事减少农药使用方面的指导,并成功地将某个球场的农药使用量从年均近2吨减少至70㎏,取得了相当实效。与此同时,碳、珊瑚在吸附能力和抑制病菌方面的功效突然被发现,引起日本林业厅及研究机构的关注,考虑应用到高尔夫球场。日本各地方政府也积极致力于高尔夫球场农药污染防治。Chiba道制定新政策,于1990年4月起新开的高尔夫球场严禁使用任何农药。1990年5月,日本健康福利部公布了饮用水中21种杀虫剂的试行标准(6种驱虫剂,8种杀菌剂,7种除莠剂),其中个别指标的限值在0.03 mg/l以下。据日本环境局对全国高尔夫球场地下水的监测结果,只有6%的样品中含有农药,其中三例超出了饮用水试行标准。然而没有地下水严重污染的报道(《北京地质》,1992,第2期)。日本农水产省坚持"只要坚持农药使用方法及使用量,就不会造成污染"。目前日本现行法律没有对高尔夫球场农药使用的方面制定更详细办法。
  发达国家制定有饮用水中农药残留标准。但对于环境因子的河川水、土壤中的残留农药标准方面,各国的农药种类和标准没有统一。美国公共水源地面水质标准中有农药标准,美国环境管理机构(EA)还专门制定了"高尔夫球场防止农药残留污染水域标准",美国健康与福利部(MHW)制定了《高尔夫球场饮用水标准》。这些标准是以对人类健康完全无不利影响的最低限量进行制定的。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农药污染防治提出了严格要求。《环境保护法》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水污染防治法》及实施细则规定,"使用农药,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和标准","应当采取措施,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防止造成水污染","向水体排放污染物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标准就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农用灌溉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还有国家《农药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农药安全使用标准》、2001年颁布的《国家禁用、限用农药》等。但这些法规中,没有对高尔夫球场使用农药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农药登记制度也仅限于新品种农药及进口农药,高尔夫球场农药化肥的使用、管理处于"无序"状态。而在国外,高毒性农药是禁止在高尔夫球场使用的,同时高尔夫球场普遍实行农药登记制度。北京市高尔夫球场调查中,污水经处理后排放的仅占56.67%,有的则自然排放。上海环保部门对现有高尔夫球场和练习场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要求所有高尔夫球场做到三点基本环保要求:一是球场实施雨、污水分流,废水应进二级污水处理设施达到排放标准后才可进入水体;二是球场都应建人工水塘,并在水中种植水生生物,让带有肥料及农药成分的水,经水生生物吸收、分解,以阻止污染物直接排向场外;三是球场应采用人工清除杂草,禁止使用除草剂、杀草剂,而杀菌剂应采用低毒性的并控制用量。浙江省《适度建设高尔夫球场项目的指导意见》规定,"选用国家检验合格允许使用的农药及化肥,严格控制施用量",但如何控制施用量没有明确规定。
  高尔夫球从业人员素质也是影响球场污染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我国草坪业发展时间短,专业人员少,专业知识有限,草坪管理水平低,亟待改进。 
参考文献
  [1]胡林等.2001.草坪科学与管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边秀举,2000.北方地区冷季型草坪草养分需求特性与施肥策略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李明胜.2004.缓/控释肥料在草坪重的应用研究概述.四川草原.102(5):53-55.
[4]张新民等.2002.草坪专用肥的应用状况与发展趋势.草原与草坪.96(1):3-15.
  [5]黄承嘉. 高尔夫球场农药化肥对水环境的影响和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1998,14(1):35~38
  [6]薛光,马建霞. 南方高尔夫球场草坪杂草防除的现状与对策. 草业科学,2003,20(1):65~ 71
  [7]尤政辉、张彦. 淀山湖高尔夫球场地区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 净水技术,1994,48(2): 3~5
  [8]石利利、林玉锁、徐亦钢等. 高尔夫球场土壤中毒死蜱农药残留的测定. 农村生态环境, 2000,16(3),35~38
  [9]王晓伟. 关于北京市高尔夫球场绿色经营问题的研究. [硕士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2002
  [10]常智慧、韩烈保. 高尔夫球场施用农药化肥对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草原与草坪, 2002 (4):6~10
  [11]Anonymous.1996.Turf acreage. Grounds Maint. 31(5): 10.
  [12]Shuman.L M.2002.Phosphorus and nitrate nitrogen in runoff following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o turfgrass. Journal of Environment Quality. 31(5): 1710-1715.

12#
发表于 2010-9-30 08:53:18 | 只看该作者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23:1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路人丙 的帖子


    诸位大哥。别忘记了网络的力量。………………
10#
发表于 2010-9-29 22:28:0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官员只对上级负责,不受民众监督,GDP是最好的向上级轻工的
9#
发表于 2010-9-29 20:57:25 | 只看该作者
桑塔纳自己是政府里的
连这个都不懂么
对政府来说
这么大的一个项目
会带动多少GDP
至于环境和子孙后代
跟他们有何相干
8#
发表于 2010-9-29 18:23:38 | 只看该作者
绿城要在石梁开发旅游地产,这是事实。
楼上桑吉嘉君所虑甚是,但不管这个项目对天台的生态造成什么影响,天台县人民政府要支持的,你我他纵使反对,能改变的了什么?恐怕连一块石头都搬不动。
别忘了,大政府,小社会,几乎可以忽略的个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 10:12 , Processed in 1.0611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