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林华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战名将陈克非故居应建抗战博物馆

[复制链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02:40 | 只看该作者
从台湾回来的抗战老兵王银灿(2010-05-29 18:00:51) 转载

标签: 老兵抗战邮检部队王银灿台湾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从台湾回来的抗战老兵王银灿(右三)和本地老兵王绍裳(右四)
    浙江天台的关爱抗战老兵朋友们于2010年4月18日,带上我,拜访了从台湾回归故里的抗战老兵王银灿先生。王银灿先生今年88岁,他的健康状况我看还可以。
    他的家距离88岁的抗战老兵王邵裳家不远,相隔大约500米。我忘记问了,他们的儿童时代是不是就认识?
开始,我们去采访王银灿老人的路上,引路的林华强也心虚:“老人进城看病的话,我们就白跑一趟了。”还好,采访完王邵裳,等了大约半小时,老远的,王银灿老人回来了。
    王银灿笑呵呵地把我们引进屋里坐下,他开始慢慢地谈自己的人生之旅。他戴金丝眼镜,做派、语言,都是海外回来的模样。  
    林华强先生多次采访王银灿先生,我用用他的记录:
    王银灿的生日:农历八月初三
    身份证号码:3326192309131613      
    王银灿住址:浙江天台白鹤镇苍蒲坑村
    亲历抗战的王银灿老人自述:
    1941年4月我被抽壮丁到江西25军22师打日本人,我们部队驻守赣州,后来到了临川,我记得一个叫三江的地方与日本人打了一场恶仗。那时部队的生活实在是太艰苦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当了逃兵。没想到在半路上,我又被别的部队抓了去,后来送到南京,叫我做挑夫,干苦力,干了几天后,我又乘机溜了出来。
半路上碰到几个当兵的,一问是到浙江征兵去的,于是就跟他们到了浙江丽水。在丽水玩了一个多月后,他们完成征兵任务返回部队,我也就回家了。回家后,我到宁波做点小买卖,经常往返天台宁波。一天,从宁波返回天台,途径新昌时,再次被国民党部队抓去当兵。那时,日本人已经投降了。我被分配到国民党的208师第8团第1营第3连第3排,先是在宁海黄坦,后来转到象山的石浦,最后到舟山。1950年随部队撤到台湾。
    我一直以来,思乡心切,我无时无刻都想回归故乡,可那时政策不允许。改革开放后,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又回归天台了。目前,我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台湾那边每个月有补助的。
    我的记录补充如下:
    我是1949年去台湾的,在台湾整整39年2个月。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69x.html) - 从台湾回来的抗战老兵王银灿_方军_新浪博客
    我们老兵中传言:“蒋经国和邓小平讲,一定让我们老兵回家。邓小平同意了。”我是1987年第一次探家,1994年的年三十才完全搬回来。我1987年回家时,我的老娘刚刚去世三年。没有见着。
    我第一个老婆是浙江新昌的,漂亮。兵荒马乱,战祸连绵,她并不知道我去什么地方了。她再婚后有四个孩子。她对我说,她还想回来,可是,不行了。
    我1987年刚刚回来时,好像很有钱。那时,美圆对人民币是102元。衣锦还乡。县里来了好多干部见我。我在县城请他们吃饭,宴席。相对台湾价格,太便宜。
    我现在每个月5000上下。不是台湾给抗战老兵的“终生俸”,而是“生活费”。这生活费一年一万美金左右。
    我现在在天台看病很伤脑筋,七七八八加在一起,我的退休金还不够支付。我如果在台湾一分钱都不花。我给台湾写信:希望加点医疗费用。台湾回信说:有困难你就回来。但是,如果从台湾再回中国大陆的话,台湾就什么也不管了。
    1987年以前,台湾和大陆不许通信。邮检不许写信。我想我的太太还在等着我吧?关键是我妈妈对她好。我的朋友先回浙江天台我的家转了一圈,回台湾告诉我:“你别回去了,家里什么人也没有了。”可是,故土难离呀!我还是叶落归根了。
    我的弟弟参加陈毅的新四军,现在,还是台办的代表。
    我现在天天一个人生活。你问我为什么不找一个?嗨,这么大岁数啦。
    我采访台湾回归大陆的老兵,最大的兴趣在于研究台湾老兵的“终生俸”制度。
    我采访过几位台湾老兵。其中,飞虎队飞行员,台湾空军退役少将徐华江先生最多。他每月有几万元(相当人民币)的工资。有资料说他是中将。可是,徐华江老人笑呵呵地告诉我:是少将军衔。
    我采访过从台湾到北京定居的鲍直才老兵。他说,他开始在台湾退出现役时领取一大笔钱。现在,在北京每月只领取台湾方面给的生活费,每月3000人民币上下。我不理解,鲍直才抗日战争时就是中尉军官。退役时是少校军衔。他怎么少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能不能有尊严地生活,完全看他的经济来源。徐华江将军在大陆,时不时是地方大领导陪同。鲍直才少校在北京找了一位年轻的太太一起生活。而天台的王银灿上士也不错。他在浙江天台就是“标杆”,茶余饭后,老百姓就说:
    “——看看人家台湾回来的抗战老兵!——嘿!——那!就是不一样!”
2010-5-29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3:58:59 | 只看该作者
庞茂芳老人总说:陈明仁将军会来看我(2010-05-30 15:35:05) 转载
标签: 皇都敬老院将军兵团番号天台县白鹤镇庞茂芳长沙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庞茂芳老人总说:陈明仁将军会来看我
我对庞茂芳说:我不是陈明仁派来的
照片说明:陈明仁、程潜二将军领导的起义部队,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授予21兵团番号。21兵团在广西剿匪和荆江分洪工程中作出了贡献。照片为1949年12月1日,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黄埔第五期学生陶铸代表中共中央军委给21兵团授旗。
2010年4月,我们大家去看望庞茂芳老人。我小时候看过一个苏联电影,叫《列宁在1918》。巧了,抗战老兵庞茂芳就生于1918年,他今年93岁了。庞茂芳住在养老院,我看养老院设施还是可以。我们去的时候,看见养老院的老人们正在吃饭。林华强告诉我:“那位是庞茂芳老人。”我坐在庞茂芳身边,他并不理会,大口吃自己的饭。
华强在他耳边说:“我们来看望您啦!”庞茂芳老人好像听到了,楞了一下。他说:
“是不是陈明仁将军看我来了?我原来是他部队的。我的证件丢失了!”
我们大家急忙解释:“我们可不是陈明仁将军派来的。您老快吃饭吧。”
我听说,抗战老兵庞茂芳是丢失了证件,所以,一生无着落。感到可惜。
林华强早已有记录。转载如下: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6ya.html) - 庞茂芳老人总说:陈明仁将军会来看我_方军_新浪博客  
庞茂芳生日:农历十月十一
身份证号码:332625191811141812
住址:天台县白鹤镇下俞洋村(现住在白鹤皇都敬老院内)
庞茂芳老人自述:
    民国27年(1938年)11月初1日(冬至日)我21岁的时候,在家里被乡政府派来的人抓壮丁抓去(我19岁父亲去世,当时家里有2个弟1个娘),关在天台县城一夜后送到临海。在临海训练大约一年左右,陈诚把我们一个团调往长沙,我们从临海步行到义乌,然后上火车到江西南昌。在南昌我们整个部队被日本人包围,多亏支援部队来的很多,我们连夜突围后转到长沙,我被编入79军98师293团第三营第八连第三排。当时军长:夏楚中,师长:王甲本,团长:李义台(谐音),连长:藤(邓)玉青。
在长沙二年多,曾经和日本人多次作过战。
后来我们参加了湖北老河口战役,日本人用机关枪扫、飞机轰炸,我被日本人的机关机打中好几弹,身受重伤后返回长沙武江县住院好几年。记得当时湖北老河口山战役第五战区的战区司令员都阵亡了。
伤愈后我还参加无数次战斗,先后到过山东兰马县高庄村、徐州、陕西宝鸡,罗山县、枣阳。。。。。。49年8月4日,我们在长沙宣布起义,两年后我复员回家。
    回家后我的证件全部丢失了,两年前家里的房子也倒塌了,现在住在皇都敬老院内。我没有子女,没有什么补助,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以上,是林华强的记录。我们见到皇都敬老院的院长。敬老院是私人的,院长是一个风风火火、热情四溢的中年妇女。她笑着说:“欢迎再来。庞茂芳在这里生活得不错。”
我听说,庞茂芳在敬老院生活的费用都是浙江天台青年们捐助的,不知真假。
2010-5-30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3:57:39 | 只看该作者
习惯系上风纪扣再照相的抗战老兵金洪林(2010-05-31 13:12:39) 转载

标签: 历史风纪扣老兵抗战金洪林天台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金洪林是老兵,他的习惯都是在军队养成的
抗战老兵金洪林对有人能想起他来很高兴
    浙江天台的关爱抗战老兵团体带我去拜望94岁的金洪林老人。
    金洪林老人生活贫困,他住在女儿家。金洪林老人看见有人拿照相机,急忙系上风纪扣。我感到,这是军人们的习惯。
    林华强采访过金洪林多次。我引用林华强的记录: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7m2.html) - 习惯系上风纪扣再照相的抗战老兵金洪林_方军_新浪博客
    金洪林生日:1917年8月7日
    身份证号码:332625191708244610
    住址:天台县街头镇雷溪片金村
    抗战老兵金洪林老人自述:
    1939年我自愿参加天台抗战志愿兵团去抗日,在江山集训半年后,也就是1940年年初,分发到江西补充79师师部。不久,又调回江山。接着在萧山、诸暨、枫桥等地多次和日军打仗。由于日军装备精良,仗着飞机大炮将我们打败。我同村一起来参军的金法云当场被炸死。接着我们退到了丽水,没想到还是日本人的飞机快,还没等我们安顿好,飞机大炮又来了,我们的营长陈善也在这次轰炸中牺牲了。那时干部领导换得很快。
    日本投降后不久,我要求回家,就一直在家务农。4年前摔倒后,我的下半身便瘫痪了。每天与轮椅为伴,生活很困难。
    94岁的金洪林有一个儿子(非亲生),在家务农。他没有国家荣誉感,没有任何补助。
    抗战老兵金洪林家什么都没有。房子盖起来不久,但是,没钱修饰。只有墙上挂着“关爱抗战老兵”民间团体制作的挂历,在房间中央。这本挂历,别具一格,独具匠心。其中,既有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牵制侵华日军有生力量的内容;也有国民党抗战部队与侵华日军在22次大战役中和血战的记录。金洪林老人挂着个挂历,表明自己在抗日战争奋勇杀敌而被少数青年认可、赞扬的欢愉之情。
2010-5-31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3:54:41 | 只看该作者
93岁娄如铁没有阳光、生气、希望的人生(2010-05-31 14:48:28) 转载

标签: 志愿兵参照物抗日战争侵华日军林华强天台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娄如铁没有阳光、生气、希望的漫长人生

见到有人来看望他,娄如铁潸然泪下
不知道93岁的娄如铁还能坚持多久
照片说明:1939年浙江天台1353名青年志愿组成“天台县志愿兵团”开赴抗日前线前合影
1939年浙江天台1353名青年志愿组成“天台县志愿兵团”开赴抗日前线前合影。这个合影中就有娄如铁的身影。当时,他像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一样,自告奋勇,走上抗日战争的最前线,与侵华日军血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枪弹如雨、硝烟如云、夕阳如血;尸横遍野、战火纷飞、抗战意志坚如铁的抗日战争中,他娄如铁就是英雄人物。

71年过去了,娄如铁躺在没有阳光、人气、希望的床上,一天天熬着。
林华强访问娄如铁已经有数年了。关于娄如铁老人的经历,他的记录如下:
娄如铁 生日:农历十二月廿一
身份证号:332625191802023419
娄如铁住址:浙江天台平镇屯桥东序娄村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7ow.html) - 93岁娄如铁没有阳光、生气、希望的人生_方军_新浪博客
93岁娄如铁老人自述:
    1939年我参加天台志愿抗战兵团到江山22部分处集训后,就到沦陷区萧山与日军作战。结果,我军大败。由于部队严重缺乏兵员,我先被调到江西乐平接收新兵,接着又转到乐清接收新兵。在温州一年后,因母亲病重。回家后我就没有回部队了,
    (那时是1943年底)。我所有参军的凭据都在文革中都被毁。
    现在我已年愈93,目前半瘫痪在床,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度日艰难。
我们去拜访娄如铁老人,他的房门居然很难打开。房间只有老人一人,儿子打工去了。他的房间内有一股很陈旧的气味,像一只放在地下室保存70多年前的一个档案袋子。他的床下都是稀泥,以至于我要小心地走,要不,滑。他身边的椅子、桌子上都是污浊的东西,说不上是什么。
他的屋内,没有阳光、新鲜空气、生机、生气、希望……。他没有抗战抚恤金、没有抗日战争胜利的证章。——什么都没有。老人看见我们去看望他,居然潸然泪下。
我问老人:“您是1939年浙江天台1353名青年志愿组成‘天台县志愿兵团’开赴抗日前线的那批兵吗?”娄如铁点头。
“多数人都牺牲在前线枪林弹雨中了。哎——,昨天还在种地,今天拿起枪杆子,和侵华日军作战,不行。”他说。
我问老人:“有没有县里领导来看您?”他摇头。
我扶他起来照张照片。我真是不知道什么好。
在回来的路上,我问开车的林华强:“知道我为什么总和抗战老兵一起照相吗?”
我当兵的时候是铁道兵。开始修湖北襄樊——四川重庆的铁路。后来修建新疆吐鲁番——库尔勒的铁路。艰苦。我们汽车营牺牲18个人。在新疆修建铁路的时候,我发现,新疆戈壁滩上的风特别大;坐在车上看不大出来。可一下车就能让风吹跑。因为。没有参照物!
比方,内地的狂风,让大树翻来倒去、迎风飞舞。这就是风力的“参照物。”
林华强明白了,他一边开车一边说:“——你,也是参照物。”
我说:“如果是电影演员孙俪当‘参照物’的话,我想,结果会更好一些。”
林华强终于有了笑模样。
2010-5-31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3:54:03 | 只看该作者
希望政府给我们一个名分、别再歧视我们(2010-05-31 16:27:02) 转载

标签: 历史名分老兵抗战陈法正日本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小河的对面就是抗战老兵陈法正的家
陈法正夫妇和小强、林华强在陈法正后阳台上
没有听说前苏联反法西斯老军人“有的光荣,有的不光荣,”

    写抗战老兵陈法正原来的题目叫《我不要你们青年们的捐款》。原因是,我们采访陈法正老人,他先说:“我不要你们年轻人的捐款,我们老头儿,老太太不缺钱。我们打日本,今天希望有个公正的评价。我们是为中华民族作战呀!”
    我是个记录者,对任何事物不加评价。至于89岁,浑身上下因为抗日战争而伤痕累累的陈法正老人的想法,正确与否,也应该由后人评说。
    浙江天台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小强、林华强他们常常拜访陈法正老人。
    他们的记录如下:
    陈法正生日:1922年11月5日
    身份证:332625192211051615
    陈法正住址:浙江天台白鹤镇左溪片二甲村
    陈法正老人自述: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7ui.html) - 希望政府给我们一个名分、别再歧视我们_方军_新浪博客
    1940年2月16日,我被抓壮丁去抗战,先到丽水龙游,补充88军79师部一营战炮连,与日军多次作战。1945年5月23日,在武康战役中,我的左手臂和左脚受伤,不能参加战斗而被遣散回家。只记得当时连长叫李连星,排长叫陈友楷(青田人)。现在我的身体比较好,家庭条件也还可以,你们这些热心人来替我募捐我不赞成。我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就是希望政府能给我一个名份,别再歧视我们。
    我们去陈法正家拜访,开始,房内没人。我发现不远处,就是村庄里的一条交通要道旁边摆了一溜大缸。大缸直径一米以上。露出地面大约50公分。有个老头儿,好像坐在上面大便呢。嗨——,那个老人,就是陈法正。
    采访陈法正的空挡儿里,我问众人:“村里人都在那里方便?”回答是肯定的。
    “可是,大姑娘、小媳妇,也在那里方便?”众人回答:“……有时也那样。”
    我大声惊呼:“——那不是都让人看见啦?!”
    我发现日本国和中国,在许多方面有“多重性”的表现。比方:
    日本人特别文雅,西服革履、鞠躬微笑、敬语连连。可是,可是“文雅”的反面就是“粗野、荒蛮。”在侵华战争年代,侵华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为了统治、占领、威慑中国,他们除了“砍头”就是“剖腹。”——这,就是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国民的多重性表现之一。
    在全国论资排辈的话,浙江人是最有钱的,腰缠万贯的比比皆是。北京阜成门旁边赫然挺立的是器宇轩昂的高楼大厦;高楼大厦的顶子上是“浙江银行”几个大字。可是,浙江的农村里,落后的景象也比比皆是。这种“多重性”的音乐,演奏在浙江人身上,就是“财富”和“贫困”的交响曲。
    日本人之间,礼貌是表面的;冷漠才是日本这个“船上民族”的习惯。比方,日本的战争孤儿,中国人养育。日本人就不大理解。我1985年在日本大使馆领事部的援护处工作。去那里办手续的多是黑龙江方正县的日本军队遗孤。我问日本人:“我们中国的遗孤,你们养不养?”日本人都回答:“不可想象!”
    另外,日本国有对待军人的“恩给制度。”凡是到海外,为了日本国的利益去烧杀抢掠的,一律终生享受良好的待遇。日本年轻人也尊重老兵,这是因为日本国尊重老兵的缘故。日本青年以群体的方式,资助、关爱老兵的事情,我还没有听说过。
    在中国的“多重性”的表现还有很多。比方,亲历抗日战争的国民党抗战将士们,他们之中几乎没有人得到抗日战争胜利证章,没有人有战争抚恤金、伤残补助。可是,人民走在了政府的前面;人民走在了历史的前面。人民大众给国民党抗战将士一份心灵的关爱,和物质的资助。只不过,有人个别;像89岁,浑身上下伤痕累累的抗战老兵陈法正不要资助;只要“名分”便罢了。
    人类的美德是共存的;源远流长的文化也是人民自己用行为书写的。只不过,好多人在自觉不自觉之中,写下高尚与丑恶、善良与冷漠的,
2010-5-31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3:51:31 | 只看该作者
机枪连长陈建达的故事似乎已经中断了(2010-05-31 17:58:35) 转载

标签: 机枪连长老兵抗战陈建达浙江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95岁的抗战老兵陈建达已经说话困难
95岁抗战老兵的身份证

2010年4月24日,抗战老兵陈建达第一次接受我们大家的采访。
95岁的抗战老兵陈建达刚刚从医院回来,他已经非常虚弱了。
我们向陈建达老人说明来意,老人说:“嗨——!你们,为什么不早来呀!”
陈建达老人说话困难,他断断续续地说:“我生于1916年1月18日。我1936年当兵。我是黄埔军校17期步兵科的学生。我当过机枪连的连长。我同侵华日军血战过……。”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7xd.html) - 机枪连长陈建达的故事似乎已经中断了_方军_新浪博客 “……,……。”
老人喘的厉害,我们不忍心,就从他的房间里出来了。
老人的三个女儿慌慌张张地来了。女儿的女儿的女儿也来了。三个女儿都说:“没有听说父亲和侵华日军作战的事情。没有听说父亲在黄埔军校学习过。没有听说父亲在抗日战争中是机枪连长。没有听说父亲在国民党军队干过的事情……。而且,我们是浙江台州地区,台湾海峡对面,就是台湾。谁敢说在国民党军队干过?”
陈建达的女儿忽然想起一个人来:“我大哥,我大哥没准知道!”
陈建达的大儿子在外地,他说:“我小时候听我父亲说过一些。有机会我回忆一下,再告诉你们?”

我心里一直有个迷,有个结。他陈建达是浙江天台县的干部,退休的。如果,他在解放以后不隐瞒历史的话,他这个“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渣余孽”、“国民党伪军官”、“地富反坏右”份子还能不能当干部?他一定是隐瞒了个人的历史?他是“逃兵”?因为,解放战争还是国民党军官的话,就很难隐藏。只有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就脱离军队才有可能安然无恙到今天。

哎,个人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组成部分。带走一份,可惜一份呀。

2010-5-31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3:50:42 | 只看该作者
王金蟹让我知道“养儿防老”重要性(2010-06-01 10:45:36) 转载

标签: 历史抗日战争老兵抗战王金蟹天台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我和94岁的抗战老兵王金蟹老人一起
    2010年4月的一天,我们去采访94岁的抗战老兵王金蟹老人。王金蟹老人让我知道一个跨越时代的硬道理:“养儿防老”重要性。
    为什么说是:“跨越时代”呢?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人永远是“有矛盾的。”我不敢说:“打”这个字。或者:“互相打”、“互相仇恨”这些词汇。但是,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个党,那个党,永远是划清界限、你死我活的。抗日战争胜利65年了,一部分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军人还是“沉浸”在已往的“区分”状态中;没有抗日战争胜利的证章,没有为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参战抚恤金”、“伤残补助”。
    俄国是政府纪念二战;法国是人民歌颂老兵;美国是人人敬重老兵。
    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的国土上,曾经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是,他们善待军人的国策依旧贯彻执行。在未来的战争中,他们兵源的补充、献身精神、自豪感、国家荣誉感依旧。
    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区,人民群众也创造了三个世界奇迹。其一,自己制造抗日战争胜利的证章,发给亲历抗日战争抗击日寇的老兵。其二,自己筹钱,发给亲历抗日战争同侵华日军鬼子兵血肉相拼过的老兵。其三,自己用行动,给予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过生命、鲜血的老军人,以心灵的慰藉。
    这三个“奇迹”现在无人关心;无人重视;无人研究。但是,若干年之后,当抗日战争的鸿篇巨制随着亲历战争老人的离去,而合上最后的篇章的时候,方显现出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文化底蕴的道德、人文的光芒。中国人民自己创造的“奇迹”,一定会充实、完善我们人类发展历史的记录。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美妙的篇章。
    一百年之后的中国历史中,一定会有这样的记录和分析。
    我们研究抗日战争,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批人,为什么?
    其一,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日本人敢以1/400的人数比例,用步枪,占领我们中国富庶的东北、华中、华南15年?
    其二,我们的军人牺牲380万人。我们的平民死伤3000万人。这么大的代价!
    其三,我们中国军队在与侵华日军作战时常常“潮水一样”的退却!为什么?
    其四,一百多年以来,日本国策中对待军人的条款是否对单兵战斗力有关联?
    其五,今后,我们中华民族是不是还要抵御外国势力的侵犯?军人的战斗力构成?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8p0.html) - 王金蟹让我知道“养儿防老”重要性_方军_新浪博客
    王金蟹老人94岁了,他什么也不想。他生活得很安逸。
    王金蟹的幸福生活是谁给的?我想了好久:王金蟹的幸福生活是他自己给的。
    台北绝对不会给王金蟹一分钱!台北是“抛弃农民工的始作俑者!”
    杭州是浙江的省会,如果说:“居住在浙江天台的抗战老兵王金蟹和杭州有关系”的话,也是“牵强附会。”
    王金蟹本人绝对没有想过什么“台北”什么“杭州”的;他有五个儿子!什么问题自己都解决了。中国有句老话,叫:“君子不党。”现在,我补充一个,叫:“老农不靠。”
    我问了王金蟹老人,他非常平和地告诉我:“一个儿子养两个月。我很好。”
    林华强一行人是填补“人类文明历史”的人。不过,这帮子20来岁的小年轻儿们一点都没有察觉便罢了。在心理学上,这叫“自觉不自觉的行为。”他们到王金蟹的年龄段里,他们一定会得意自己曾经的行为的。
    林华强一行人的记录如下:
    王金蟹生日:农历七月初六
    身份证号:332625191708233217     
    王金蟹住址:天台平桥镇下王村
    亲历抗日战争的王金蟹老人自述:
    我21岁那年被抓壮丁去与日本军队打仗,29岁回来,在部队8年多,基本上都是在战火中度过的。部队在安徽时间最长。在长沙几次会战中与日军血战2年多,在部队里我听说有我们天台一千七百多位志愿兵参加抗战,我们全体天台兵都感到非常自豪、精神百倍。
我直到抗战结束才回到家乡。其间,与日本军队打过大大小小无数次仗。
解放初期,我曾担任过区民兵队长兼村长,也打过土匪,我那时还是神枪手呢。我是79师的, 师长何叶芳,别的我记不起来了。
    我今年已经94岁了,两年前胃部动了手术。体弱多病,无力劳作。我有5个儿子,现在和儿子住在一起。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我是在一旁记录浙江天台亲历抗日战争老兵们生存状态、所思所想;同时,观察浙江天台小青年们思想、道德、行为、行踪、结果、未来的人。

    2010-6-1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3:49:36 | 只看该作者
远征军第一次赴缅作战的亲历者张良清(2010-06-01 22:12:31) 转载

标签: 历史中国远征军缅语老兵张良清缅甸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93岁张良清老人还在学习英语
周则江、林华强采访远征军老兵张良清
抗战中的中国军队

                                    张良清老人说:左脚当年全部溃烂

    1945年9月9日,在南京受降日军会场。侵华日军缴枪投降撤出中国的国土,是无数像张良清这样的中国农民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93岁的张良清老人以编草帽为生
亲历抗日战争的远征军老兵张良清挂上中国老百姓制作的抗战胜利证章
2010年4月的一天,我们采访了93岁的抗战老兵张良清先生。
我认为,张良清老人有几个“最”。其一,93岁的还学习英语。这是最罕见的“活到老、学到老”的标兵。中央电视台的《夕阳红》节目应该前往采访。
其二,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分成两次;1942年出征牺牲数万人,1944年大反攻将日军赶出中国云南、缅甸国土。在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赴缅作战的老兵中,像张良清这样身体健康、思维敏捷、记忆清楚、尚且劳动的老兵,我只见过一个。另外一位是女兵,我采访过。她是长沙的刘桂英老人,今年90岁。
我采访过的《200师的百岁老兵张家富》已经谢世了。他也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老兵。
其三,在人类历史的记载中,还没有:“人,被数百只猴围攻的记录。”而张良清老人在第一次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期间,遇上了。
我先把我的笔录写上一段,以飨各位尊敬的读者:“……我和三个战士在原始森林中艰难前行,忽然,一只大蟒从密林高处飞身而下,噼啪作响、呼呼生风。一个士兵吓坏了,抬手就给巨蟒一枪。不巧,巨蟒没有打中;倒是一枪把树书上的一只猴子打下来了。这下坏了,几声尖叫之后,来了500多只猴子围攻我们……。猴子们用石头投掷我们,我们用枪还击。三个小时之后,群猴们才悻悻离去。我们四人才得以脱身……。”
其五,93岁的张良清老人一生两次入狱服刑。第一次,是刚刚解放。国民党残渣余孽。监狱中度过五年时光。第二次,偷渡香港,被判刑十年。抗战八年,入狱15载。人生几何?
其六,我记录张良清的采访,整整7篇纸,和两小时的清晰录音。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最后一份清晰的抗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口述历史。
我个人认为,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应该来做这样的采访、研究、录音、录像。我个人认为,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云南电视台应该来采访93岁的张良清老人。当然,“来不来;能不能来?”这是个谜。最大的可能,就是不来!
其七,日本电视台最应该来采访张良清老人。原因是,许多日本青年不了解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以1/400的人数比例,用步枪,是怎么占领中国15年的?日本人叫“日中战争15年”。日本军貌似强悍,最终惨败,投降,撤回本土;原因是中国有无数张良清这样的爱国人士、青年农民们抛头颅、洒热血。
有张良清这样的人在!日本人怎么可能占领中国、奴役中国、掠夺中国、以实现他们“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呢?
写这篇稿件的时候,恰逢温家宝总理访日。笔者摘录《人民日报》的一段报道:
谈到历史问题,温家宝说,不要怕触及历史问题,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强调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说,我们绝不会延续仇恨。我们知道,造成那场悲剧的,是日本少数军国主义者,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去年,日本归国者日中友好之会,就是日本遗孤代表团,来中南海看我。他们流着泪唱了一首歌:“我有两个家,一个在东瀛,一个在中华。”他们在哭,我也忍不住落泪。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9cu.html) - 远征军第一次赴缅作战的亲历者张良清_方军_新浪博客 综合以上思想,我个人希望能邀请日本电视台、日本学者到浙江天台访问。

我本人本来准备把93岁张良清老人的抗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口述史整理一下。可是,林华强先生已经做过记录了。在此,引用他的采访记录:

远征军第一次赴缅作战亲历者张良清
身份证号:332625191804043210
地址:浙江天台县平桥镇西安村
93岁抗战老兵张良清老人自述:
    19岁的时候,在当时的乡政府的推荐下,我曾被安排到天台县抗敌后援会干部班培训了三个月。21岁那年的正月十三(农历),我离家到浙江永康战时青年工作团青工剧团工作,那时城市和公路基本被日本人占据,我们都是走山路到敌后的山区去演出。在敌后参加演出三个月后,我随剧团回到永康县方岩。一天,我看到报纸上黄埔军校在招考17期的学生,就赶到金华报了名,并在金华中学参加了考试。录取后,我们从金华出发,先到江西上饶,然后经过湖南湘潭、醴陵到长沙,在长沙坐上英国人置办的轮船,经洞庭湖到湖北宜昌;当时每天都有飞机轰炸宜昌,我们在那躲避了几天,又换乘一艘轮船到重庆,最后到了铜梁。
不久,我被编入黄埔军校第17期(铜梁分校)第8队步兵科,学习了不到2年就毕业了.那时正在组建中国远征军,我就报名参加并被编入第6军第49师第145团第2营第5连,职务是少尉见习官。当时总司令杜聿明,军长是甘丽初,师长是彭壁生(未到任),实际由副师长梁化中指挥,团长叫雷攻,营长叫罗汉杰.
    我们从铜梁乘车出发,带队的是同校第8队第3区队区队长卢又新,当时我们这些人所有的经费都由他保管。没想到,车到贵阳时,卢乘坐的汽车发生大爆炸,车上8人当场全部炸死,我们的经费也全被炸飞。没有经费就走不了了,于是我们在贵阳耽搁了一个多月,直到经费划过来才起程。接着到了云南的畹町,没几天就过年了,我在畹町曾教了半个月左右的日文。
接到往缅甸的命令后,我们乘车沿滇缅路经过缅甸的蜡戍。当时蜡戍有许多华侨出来热烈欢迎我们;我们没有停留,急行军过曼德里,最后到了孟畔(每天行程大概200多公里,用了4天时间),49师的师部就设在孟畔。我们2营被派到萨尔温江驻防,那里水流很急,天气又非常炎热,连枪都烫得没法捏。在太阳下值勤,如果不泡在水里,没多长时间好受的。
在那一星期后,我调回营部代理副营长职务(那时副营长没有到位),任务是记阵中日记、画地形图、检查过往行人。营部驻扎在一个小村里,村名忘记了,只记得同泰国交界,离营部90里左右,有个叫克尔吐的小镇。
一天,营长叫我带三个兵去侦察地形,我叫了一个土人当向导,爬到半路,我中暑了,带的水也喝光了,连走都没力气。幸亏那时对面过来5个路人,我的士兵大声吆喝上前盘查,把他们的水没收过来。补充了点水分后,我们继续前行,可惜这么点水很快又喝光,实在是渴得难受。有个士兵很聪明,在山脚下偏阴的地方,挖出湿的泥沙,然后把水分挤出来舔。好不容易走到克尔吐镇,找到当地的土司,我对他说:“从这里到XX(想不起来了)除了这条路外还有没有其他路可走?”可惜他不会汉语,我比划了很久他也没弄清我的意思。后来他找来在镇上教书的儿子,我们才用英语勉强交流。在镇上住了2天后,土司派了一个人带路,把我们带到仅有一个排驻扎的地方(地名也想不起来了),在那几天后回到营部。
期间有一次和猴子大战很意思,当时大树上突然窜下一条很大很长的蛇,一战士受了惊吓,不小心开枪打死了一只猴子,没想到一下子引来500多只猴子来围攻我们,我们开枪它们就都伏在那里,不开枪就用石头砸我们,对峙了好久才被我们的枪声震住。
在缅甸期间,由于语言不通,打探敌情很麻烦。正好部队有一缅甸籍的士兵,我就把他叫来教我缅语,然后我再转授给士兵,现在我还会讲不少缅语呢。
    日本人从仰光直冲到曼德里,曼德里是战略要点,有第5军200师驻扎在那里,他们在城市的左边,右边是英国人驻守。日本人7个师团冲进来,英国人一下子就跑光了,日本人又从右边迂回包抄,把200师包围住,200师最后伤亡惨重,连师长戴安澜也牺牲了。英国人的不抵抗政策,导致缅甸很快沦陷,日本人直接打到云南。
日本人很残忍,经常使用毒气。
接到撤退的命令后,我们第49师越过掸邦高原,回到云南,先后经过西双版纳、南桥、车里、法海、思茅。后来在思茅驻扎下来,部队刚到思茅,那里发生了小地震,当时我们也搞不清那是什么原因。从缅甸撤退到思茅,我们共用了一个月零六天;由于长途奔波劳累,部队一歇下来休息后,就开始大面积发病,最多的时候一夜就死了80多个人。
那时我负责整训少年队 (12~14岁的少年), 职务升为中尉,当时少年队的司务长也发病而死,死的那天他喝了18壶开水,可最终还是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不久,少年队就解散了,随即回到师部当参谋月余;半年后,部队整改,第49师被划到第5军,被派到云南镇康驻防,我随部队出发,途中得病,经顺宁野战医院时住院治疗。6个月后,部队奉命到元谋驻防,经过顺宁时我回归部队;在元谋一年多后,部队又移师昆明,师部驻扎在金殿,我们145团驻扎在一个叫羊肠大村的地方;又过了9个多月,我因疟疾反复发作(时好时坏,一年多了),被调到四川江津县中央陆军通讯兵学校当技术教官,此时身兼数职:迫击炮排排长、特务排排长、江津纠察队队长,军衔为上尉。
1946年,学校搬到马鞍山,我任警卫队队长。军衔少校。2年多后,因国共战争,学校先是搬到湖南耒阳,大概七八个月后,又搬回四川江津.
    1949年四川解放, 我被判了5年刑,一直在修成渝铁路,直至1956年释放。1950年时遇到过土匪,将所住营房烧毁,个人从军证明等全部烧毁。1956年到浙江上虞砖瓦厂工作,因工钱少养家辛苦,遂动了偷渡去香港的念头,谁知香港没去成反被抓判刑10年,又在乔司改造了10年。1969年邢满释放后回到家却成了历史反革命分子,饱受折磨。
邓小平复出后, 我也摘帽了,从1978年开始在全县几个学校教授英文,。1994年,因年老体弱才要求回家,前后教了16年,到76岁回家时连一分退休金也没有。现在收入只有黄埔同学会每月发的541元补助。

    老人有一儿子,对他很孝顺,这令我们略感欣慰。目前老人的身体还可以,耳朵也很灵,交流很轻松的。老人很聪明,一学就会,到现在还能用英语写日记,同时也懂缅甸语、日语、俄语,这些全是老人自学的。老人还会唱中国远征军军歌,他说在缅甸时曾教过士兵们唱,临走还给我唱了一个,可惜我没带摄象机,歌词是:

        打倒侵略的强盗,
        建立和平的阵营。
        为了民族的平等,
        为了世界和平。
        团结起来,
        我们忠实的朋友。
        力争最后的胜利,
        建立和平的阵营。
2010-6-1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3:47:21 | 只看该作者
范先正:中国的历史要百年之后才清楚(2010-06-02 16:40:57) 转载

标签: 历史抗战敌后战场三座大山范先正中国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范先正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历史往往要百年之后才清楚

黄埔军校名录中有范先正的名字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郑鸣谦的爷爷和范先正老人是同学
范先正夫妇和浙江天台的志愿者们

1944年侵华日军进攻陕西潼关,在保卫潼关的战斗中范先正受伤
抗日战争时期的陕西潼关,后面是中国守军
上世纪70年代我在新疆库尔勒修铁路,范先正在新疆玛纳斯服刑。
在地图在中央是新疆的玛纳斯
2010年4月的一天,我们大家去拜望抗战老兵范先正先生。范先正先生90岁,身体健康,思维清晰。他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话是:“中国的历史往往是百年之后才清楚。”
我个人认为,范先正老先生的人生体验曲折坎坷;心路历程充满辛酸和灾难。所以,他认识问题有些固执。
我想,从理论上理解90岁的范先正的话,必须先从根本上分析在他身上的具体情况。
比方说:与他相关的“推翻三座大山”可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其中,推翻“帝国主义”这座大山国民党抗战将士功不可没!
其中,把蒋家王朝的腐败没落,由国军士兵承担罪责,这是历代垢病。
所以,范先正老人耿耿于怀,不能摒弃前嫌。
“三座大山”的第二阶段,是指如今社会存在的三大难题,即:“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这三大难题让很多人望而生畏,是如今社会的一个焦点。
90岁的范先正老人又赶上了。他就是看病难、住房难。
在范先正的漫长的人生心路历程期间,有5年是参加抗日战争;有30多年是在监狱的铁窗生涯。蒋介石的腐败政府应该被中国人民推翻;但是,让千千万万的国军士兵、下级军官承担罪责也是强人所难。
范先正能指挥蒋介石吗?显然,不能。
但是,蒋介石却下令,把千百国军家属先带到台湾去了。
目的就是,让千百范先正这样的人死心塌地“为党国”卖命。
蒋介石逃往台湾前,先把无数范先正的家属带走了。范先正刚刚结婚呀,从此,范先正夫妇再也没有见过面。当时,范先正部队在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话的意思除去赞美风景,就是赞美苏杭的美女。可见范先正老人一生的失落与惆怅。
范先正老人在新疆玛纳斯的35年,从心理到生理也都是磨砺。
心理的压力就是:“历史反革命罪,被判无期徒刑。”
生理的压力就是:范先正是沿海浙江地区人士,在新疆玛纳斯生存是考验。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a9j.html) - 范先正:中国的历史要百年之后才清楚_方军_新浪博客
玛纳斯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昌吉州最西部,准噶尔盆地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85°34′至86°43′,北纬43°28′至45°38′。东接呼图壁县、西邻石河子市,南与和静县为界,北邻
玛纳斯县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具有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日照充足,干旱少雨等特点。年平均气温7.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4.4℃,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8.4℃,极端最高气温39.6℃,极端最低气温-37.4℃。让一个沿海居住的人到新疆戈壁滩旁边生存30多年,可想而知。
最让抗战老兵范先正耿耿于怀的问题,是“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了。他参加抗日战争了,他打日本了!可是,至今,没有抗战胜利证章,没有国家荣誉感。”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就是范先正先生所说的:“往往真实历史要百年之后才能清楚”的意思?其实,在抗战胜利60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已经有了讲话。
胡锦涛在讲话已经客观地复述了抗日战争的历史: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胡锦涛在抗战60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中国人民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进程中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载入了史册!

对于范先正老人的采访,林华强一行人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把他们的记录转录如下:
抗战老兵范先正
身份证号码:332625192109065113
地址:浙江省天台县街头镇圳头村
抗战老兵范先正老人自述:

    1941年下半年,我在报纸上看到黄埔军校在金华招考第18期学生的消息后,就连夜赶到金华报考并被录取,记得录取那天是民国30年农历10月初四日(1941年11月22日)。从那天开始,我们开始了将近两年时间的长途跋涉,才平安到达陕西西安王曲镇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我们接到到松阳集合的命令后,步行到松阳,在那等待了好几个月后,人员总算到齐。
先是向龙泉行进,再翻山越岭经过福建莆城,在闽北转了一段时间后,进入江西地界。
走过临川、樟树等地后到达湖南的湘潭,在湘潭等待了6个多月后,因湘北战事起,我们乘火车避往贵州。在贵州一个多星期,接到日本人撤兵湘潭的消息后,我们又乘火车返回湘潭,又一个多月后,上船到长沙,经洞庭湖到湖北的增市下船,然后走路到湖北老河口。
当时第五战区司令部设在老河口,战区司令李宗仁也住在这里。
我们在那休整了一个多星期,给养供应足临出发时,李宗仁还在欢送会上亲自给我们做了热情洋溢的报告。之后经河南邺县、南阳到洛阳上火车,那时为躲避日机轰炸,火车都是在夜间才敢走的。1943年11月26日,我们终于到达陕西西安王曲镇的军校大操场,黄埔军校七分校总部就设在城隍庙内,据说该庙是全国各城隍庙的总部。我们这批1500人先由校部进行甄别考试,结果淘汰了8人,接着国防部军训部复试时又淘汰了120人,没淘汰的都编入入伍生队学习。
    1944年春天,日军进攻潼关。校领导要我们自愿报名参加潼关保卫战,全校连我在内共有22名学生报名上前线。当时我军的阵地设施主要有战壕和陷阱,另外还有战防炮;日军早在10几天前利用飞机不停的轰炸潼关城,接着用排炮轰炸,然后再坦克上阵。
我当时也和战友们一样伏在战壕里,只觉得附近有几颗炮弹落下,爆炸声响起后我就不省人事了;我被日本人密集的炮弹炸成重伤后,被送到军校的医院内抢救,出院后返回学校,编进19期13总队步兵科。
1945年7月4日举行了步兵科毕业典礼,我留校学习电讯专业半年后,分配到31军,军长王维回,驻地在杭州;三星期后调到国防新闻局工作,不久调到苏州202师师部任三级通讯员,职务是排长,后又调青年军606团团部,最后又调回31军军部任参谋,入驻上海港湾飞机场旁边的五角场。
49年4月26日上海解放后回到天台老家务农(当时妻子被送往台湾,我们却走不了),49年12月我因历史反革命罪被判死缓,在新疆建设兵团(玛那斯)改造2年后改判无期徒刑,78年中央有令凡国民党军政人员一律赦免释放。
83年4月从新疆返回天台,但老家不容住人,就找到街头镇的表妹家,与表妹结婚,现每月有黄埔同学会发的514元补助。
    老俩口现在住在两间低矮的老房子内,家里基本没什么象样的家具。但老人的头脑还很清晰,可以很轻松的交流。老人说,现在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名分,钱已经无所谓了。
2010-6-2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3:45:59 | 只看该作者
91岁抗战老兵张智暖好人好报的人生之旅(2010-06-03 10:59:23) 转载

标签: 历史人生之旅老兵抗战张智暖日本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采访张智暖在进行中
张智暖的身份证
张智暖的门口
照片说明:1939年浙江天台1353名青年志愿组成“天台县志愿兵团”开赴抗日前线前合影

2010年4月的一天,我们去拜望91岁的抗战老兵张智暖老人。在张智暖家,和张智暖聊天,我始终认为张智暖是心地善良、心平气和的人。好人当然有好报。
张智暖是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武装到牙齿的侵华日军鬼子兵们来了;杀人放火!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了。八年抗战他参加了;日本投降,他回到家乡。伤痕累累、心灵充满着创伤。可是,抗战胜利65年了,他从来没有想过“索取、”没有想过“荣誉。”这,就是伟大的、善良的、无怨无悔的中国民众。
我在日本国生活多年,无数日本国民和中国人的观念相反。比方:
日本国民都说:“我家过好了,日本国才富强了。”
中国民众都说:“锅里有了,碗里才有。”
可是,中国民众没有想过:“锅里的往往是先由文强之流先吃的。”
我在日本留学期间,遇上1995年1月17日的日本国京阪神大地震。期间,有公务员因为劳累致死。日本报纸刊登“火柴盒”那么大一条消息。在日本,日本国民都认为很平常:“他拿人民的税金,应该尽职尽责。”在中国相反,丧事喜办,又一个光辉形象又出现了;殊不知,一个“文强”诋毁了多少“光辉“的形象呀。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b1t.html) - 91岁抗战老兵张智暖好人好报的人生之旅_方军_新浪博客
在日本,唐山大地震前一天,逮捕前首相田中角荣。因为他有贪污的嫌疑。
在日本,小泉纯一郎前首相回家用私人汽车。甚至,连司机都是自己花钱雇佣。
在日本,关于驻冲绳县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宣布辞职。
在日本,侵华战争老兵有天皇恩给、有遗族会关照、有政要参拜,还不满意。
您如果问张智暖:“文强腐败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张智暖100%说:不知道。
您如果问张智暖:“您是否希望得到抗战胜利证章?抚恤金?”他保证说:没想过。
我说过,张智暖是老老实实、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的中国农民。为了国家的根本利益,他无所求、无所怨。他甚至想不起来他身上的枪伤,是和侵华日军鬼子兵什么时候作战时被打中的。张智暖真是好人好报。张智暖的夫人,儿子,也给我留下诚恳、老实、忍让、坚韧的印象。张智暖家刚刚盖了一处二层小楼,是张智暖父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打工挣来的。小楼很漂亮,我看和日本国民在农村的建筑一样。
林华强一行多次拜望抗战老兵张智暖老人。他们的记录如下:
张智暖生日:农历十月初四
身份证号:332625192011130319
住址:始丰街道官塘张村
抗战老兵张智暖老人自述:
    “1939年我自愿参加天台志愿抗战兵团去抗日。在江山22补训处第三团第一营第三连集训后,我被分发到江山县驻守,之后又补入79师一团二营驻守钱塘江,与日军作战。后日军偷渡了钱塘江,我军不敌,退去贵州与日军多次作战。待日军投降后才因病回到家乡。”
     本人目前身体还可以,家庭条件也不错的。
2010-6-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8 06:10 , Processed in 1.0873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