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4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抱朴结庐炼清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16:04: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初阳台下来,地势陡降,绕过几处平台石壁,在依稀婆娑的树丛中,我望见了抱朴道院的端倪。

石阶峰回陡转,趋于平坦,道院传来几声清脆的云磬声,在山林空谷回荡,悠远绵长。周末的上午,宝石山上游人不断,男女老少,接踵而过。虽然相比平日有些嘈杂,但在这远离尘世的山岭之上,树影摇曳,清风爽爽,能觅得如此雅致古朴的去处,也着实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

我循着磬声信步来到道院明黄色的外墙边,墙上斗大的“抱朴道院”四字便映入眼帘。抱朴道院为晋代名道葛洪在此结庐炼丹修道,葛洪,道号抱朴子,著有道家名篇《抱朴子》,道院因此得名。院前几棵百年古树枝干挺拔,金刚矗立,散开的枝叶将这外墙遮盖严实。院前有类似假山建筑,在路旁有洞口,一些孩子从洞口下去,嘻哈戏耍,不一会声音渐轻,再去寻时就看不到人影了。正在纳闷庄严的道观前怎么会有如此园林式的假山,拨开山石旁的灌木枝叶,才惊奇的发现,那假山直通到三四米之下的地面,旁边有石雕栏的水池。

再仔细查看附近地形位置,原来这道院建在一处高台之上,断层明显。再往院门走过去看,有一段下去的石阶,这样进出道院都需要上下坡,而院子正处于这上下交会的高处,地形高耸,建筑物依山而建,别有气势。相对于佛家丛林的巍峨雄伟,道教建筑和宫观,总显得有些简略和质朴。从外墙眺望院内房屋建筑,飞檐陡峭,层次分明,各殿各楼从不同角度延伸出去,造型雅致。也有向上高耸的马头墙,各建筑檐壁上五彩斑斓,雕梁画栋,在这满山青翠之间,这种鲜艳的颜色,确实格外引人瞩目。

我游览景点不喜欢直奔主题,而往往从周边入手,先了解副景,从外围观察,方才开始慢慢欣赏主体。就好比面对一道美味佳肴,我也往往先把旁边的配菜吃掉,再慢慢品尝主菜,多年来形成这种固执的毛病。从来路正对着的山门进去,来到大殿的侧面,前方有一高台,内有一口古井,被泛青的石栏圈着,上面雕刻着“炼丹古井”,相传是葛仙翁炼丹取水的地方。再往前,有一石径蜿蜒而上,直通山林深处。

从旁门退回,回到原来的路上,道院坐北朝南,唯一的通道自西向东横于院前。我在院门口朝里望,前方是一水泥平台,大殿建于这高台之上,从门口只能看见几块牌匾,看不到大殿整体。我坐在院门口的条石上休息,不停的用相机取景,这才看清楚进山时所见到的那棵大树,原来是一棵有着二百五十年历史的皂荚,树干粗壮,需二人环抱。院门上方悬一横匾,为郭仲选所书的“晋代名院”。郭乃浙江著名书法家、西泠印社常务副社长及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他的字在杭州各类宾馆、酒家和大楼屡有所见。在我的印象里,一般有点历史的寺院庙观,其匾额大多为上古流传之物,或者出于同门先师或大德之手,也许是见惯了大街上郭所提之字,总觉得眼前的这块匾有些不太合适,多少沾了些闹市商业气息,与这清幽雅致的道院不甚般配,觉得有些遗憾;由此也断定这道院重建年代不长,而且历史上曾遭彻底毁坏而全新修复。果不然,事后查阅资料,这道院乃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虽托晋代之名,然只有二十余年历史。

与香火鼎盛的净慈寺相比,道院显得格外冷清。来来往往的游人过门而不入,朝里望了一眼便匆匆离去。从我驻足停留的半个小时,没有一人愿意花五元钱购买一张香火券,让人嗟叹。我走进道院,此时来了一个外地的老年烧香团,老太太们忙着烧香情愿,而我则倚在门前,拿着相机抓取大殿上精美的木雕和构件。大殿上挂满了各地信徒捐献供奉的匾,大殿房梁雕刻精致,许多金漆的天兵天将凌空而出,悬于檐下。葛仙殿内供奉葛仙翁神像,正襟危坐,造型高大,栩栩如生,另供奉吕纯阳仙人。大殿通体为木质结构,精雕细琢,颜色丰富,门窗图案古朴细腻,油光发亮,放佛进入一个中国木雕艺术的宝库。殿上有层次分明、做工讲究的藻井,祥云流动,恍若天庭。老太太们频繁进出大殿,在仙翁神像前倒头便拜,一副虔诚摸样。

出大殿往东,来到了供奉着慈航道人的半闲草堂。慈航道人其实就是佛教中的观音菩萨,在道家经典里,观音为大慈悲,普渡慈航的化身,因此奉其为慈航道人。左右两侧分别供奉财神和文昌君。我在殿外的平台上小憩,往墙外望,高墙下围墙内有一条小路直通另侧,圆月弯形起伏的黄色围墙蜿蜒曲折,从高处看,仿佛一条舞动的金龙,这就是道院一景,名曰龙墙。

两位道姑坐在草堂前的长椅上,气定神闲,不时交谈,或者远眺,陷入沉思。从他们讲话的口音来看应该是外地人。一位稍微年长的道姑坐在草堂门前走廊的一张桌子旁,为香客求签解疑,堂内有一位小道士,头发未盘,垂于背后,面容清秀,举止温雅。再往东去就是红梅阁,其实就是师傅们吃饭和招待香客的饭堂,墙上贴了一张纸条:素面三元一碗,这才想起自己从早上到中午,一路攀爬,竟忘了吃饭。于是跟师傅要了一碗素面,虽然简单,但是腹内早已空空,囫囵吞下,倒觉得美味。饱食后坐在草堂走廊上与解签的道姑师傅攀谈,得知这座道院有30余名道士道姑,大多来自外地。我刚才所见那位年轻的小道士,父母都在杭州,他们自愿选择深山古庙,这也需要一种人生选择的勇气。这时候,来了一位要求作法事的女施主,师傅们连忙去找人,开始准备为法事准备着。

法事在一记清脆的磬声后开始了,那位年轻的小道士竟然是一位吹笛子的高手,只见他沉心静气,美妙的笛子声便顿时围绕在这大堂之内,飘忽于外。道姑们陆续到来,总共有六名,他们来到慈航道人神仙前所设立的四个神龛面前,穿起道服,拿起法器或者响器,只等着笛子旁的那一声鼓声响起后便开始了。这是我第一次亲见道士举行宗教仪式,因此充满了好奇。道士们做法事,比和尚们多了一竿笛子。他们有两人专门演奏音乐,另外六名师傅负责吟唱经文。我很喜欢这道士们演奏的音乐,是传统的中国民乐,旋律优美,抑扬顿挫,配以师傅们吟经诵唱的声音,袅袅升腾,余音绕梁,美妙至极,看久了倒不觉得这是在做法事,而是在进行一场民乐演奏会。

俗人看道,也许只是图个新鲜和乐趣,而我多了一份欣赏和沉醉。我听完了这场法事,其中师傅们一会儿轻摇法器,一会儿双手执芴,配以宽袍大秀的道袍,加上头上的发髻,宛若古代的先人。我们从道家的穿着可以看出,他们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服饰、礼仪、言行和装束,从他们身上,能够想象古人的生活影像,这一点也是吸引我们世俗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红梅阁往上,经过厨房,需要爬一段楼梯,便来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这里有些房子是师傅们的宿舍和日常活动室,再往上便依次来到广灵殿、元辰殿,太极阁,元辰殿供奉着道家各路仙家、星宿、真人和天尊等,太极阁供奉三清。

站在太极阁外的平台之上,凌空飞架,视野开阔;往下看山间小路依稀可辨,行人变得微小;往前看西湖风景尽收眼底,毫无遮掩,实在是一处登高望远和俯瞰宝石胜景的绝妙之地。回头看整个道院,呈曲拱型向内凹陷,贴于山壁之上。往西是初阳高台,往东是宝石留霞,这道院竟然横亘于宝石山和栖霞岭交汇之处,地势前低后高,落差明显,悬空峙立,正南方地势呈斗字型发散,视野开阔,竟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

与佛教的昌盛与繁荣相比,道家的一切实在是过于简朴,无论从建筑物、器具、生活格调和出家人自身的精神世界。佛讲究恢弘大气,度尽万物,向外发散;而道家则崇尚自然,追求真我,收缩自己。没有寺院的热闹,没有世俗社会的尊崇和抬举,道士们谨守这块道教的最后乐土,寡淡而居,参悟宇宙真理。抱朴,是道教教义,即保守本真,不为物欲所诱惑,不为世事困扰,所谓"人行道归朴"在抱朴道院的道士道姑,生活简朴,不善言谈,但言语间透露出一股英气。他们晨吸山露,夜聚月华,吐故纳新,接受天地灵气,讲究自我内外修炼。我在观里见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师傅,上下楼梯健步如飞,为香客解签释疑,精神矍铄。这小小道院也许就是他所选择的终老之所,他们看淡生死,不追求奢华享受,也算得上是一种超凡脱俗和物我两忘。历史上的道家修炼者大多长寿,葛洪据传也活到八十高寿,这与他们勤练自身,恪守内心清净,与世无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三十个人的小观与宏大寺院确实无法相比,但是想起号称道教第六洞天的天台赤城山玉京洞,惨淡经营,寥寥数人,这眼前的抱朴道院也算是一座恢弘大观了。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将逐渐厌倦灯红酒绿和喧嚣烦躁,也会向往那些简单自由,追求生命本源的生活。现在所提倡的休闲、养生和追求自然和谐,无非也就是道家所一直在研究和参透的事情。认识自我就是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组成、元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参透自然与人之间的共存之道。

从道院出来,沿着东面的通道下去,便来到了一片开阔的平地。只见紧靠着道院的那面山体,构砌着整面的“假山”,造型奇特,无法分别是真岩还是假山。岩下有一水池,就是先前从上面俯视所见到的,石栏维护,内有许多金鱼游戏,对面山壁上刻着“涤心池”,在宗教典故里,大致类同于天台赤城山上的“洗肠岩”。山壁上有几处形状奇特,大小不一的洞穴,从外观上看,仅供单人出入,有石刻“炼丹台”,相传为葛洪炼丹的地方。

后查阅资料,这道院最初为葛洪结庐之所,后几代兴废,到南宋理宗年代,为权相贾似道所占为私家府邸。解放后政府拨款重修,现为杭州市道教协会所在地,与黄龙、玉皇合称西湖三大道院。至于那座一开始曾经怀疑的假山,当时由于时间仓促我也未作详细考察,至今也未知是贾府花园之假山,还是真正的天然溶岩,这只好待以后有机会再去慢慢细查吧。

离开炼丹台,石阶盘旋往下,路过一处歇脚的道院前门凉亭,我往东直奔保俶塔而去。行未多久,望见附近有片岩石开阔斜立,凿刻“葛岭”二字,再回首,那抱朴道庐,已被远远抛在了脑后。




图文参考请看我的空间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07-4-12 16:19:46 | 只看该作者
再次认真阅读香帅的道观之游。
板凳
发表于 2007-4-12 18:15:01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我有个哥们就在坚匏别墅里的一个房间住着,去杭州就呆那里。每天早上起来就爬宝石山,绕过去,抱朴道院是必经之地。道姑很清秀,里边还有只超肥大的猫。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09:33:43 | 只看该作者
这别墅在保俶塔山下,去保俶路必经,现在有很多小店铺买吃食,我还在那里停留吃点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6 23:21 , Processed in 1.0681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