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9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月二十四日 夜读•灯及其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21:4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傍晚,电用完了,银行也已下班,只好秉烛夜读。烛光摇漾,儿时的景象便似洛神转眄而逝,遗情想像,顾望怀愁。


彼时家贫,还没有电灯,即是油灯也很节省。大约在初二(96年),家里才接了15瓦的白炽灯,除了晚间招待客人才亮会儿,多半还是点油灯的。暮色渐浓,母亲把洋油灯放在灶台上,这样可使灯光照得远些,然后做饭炒菜。上学了,母亲就用墨水瓶自制油灯,油是节省了,但灯不大亮,还冒着黑烟。再大些,换美孚灯,灯焰上有金属小罩,外有玻璃罩,起拢火和上下空气对流作用,比别的灯亮。尽管这灯的火头可以调节大小,但玻璃容易熏黑,因此烦的是天天要擦玻璃罩。母亲也教过我制作油盏头,那是在小盆子里倒一点豆油,放一截灯草在里头,点着,便是诗里的“一灯如豆”了。


母亲虽吝惜灯油,见我读书,从没闲话。她或在一旁纳鞋底,或穿木珠,或脱玉米,很少闲着。自己困了,至多呼我早睡,别累神了。古人有三上(枕上、马上、厕所)读书法,我则除了将“马上”改作“路上”,还在烧镬孔时,借些微炉火,扫视几行,饭时也手不释卷,因而闹了不少笑话,一回把饭扒到衣领里,一回将筷子戳进鼻孔,幸好只流了些鼻血,从此母亲见我吃饭看书,就要唠叨。唠叨久了,耳朵顺了,我自也如常把卷,并无悔改的意思。母亲也看顺眼了,只吩咐我小心,我嗯声点头。


那时,家无藏书,除了马恩毛选,便是从舅舅那里搞来一箱诸如《薛仁贵征东》、《杨家将》之类的唐宋英雄传奇,但内容多夸乏奇谈,并未勾起我的兴致,只好掉首抄摘马恩的粗体字句,比如“我算不了什么,但我必须主宰一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等等,当时都可探喉而出,却不敢炫耀,因为墙壁上刷有毛主席“谦虚谨慎,戒骄戒燥”的训导。


世有“好书消夏”之说,但那时无空调无风扇,奈何汗流浃背,衣衫尽湿?只好房门深闭,坦胸露背,脖子上挂条湿毛巾,手摇蒲扇,簌簌翻书。某日,一女生扣门,我光着膀子迎客,被伊斥为登徒子。不过,比起顾栋高的“裸读”,却也逊色不少。顾是康熙辛丑进士,深于经学,自幼未尝一日释卷。他掌教淮阳时,夏月里闭门读书,天气闷热,索兴将衣服尽数脱去,寸丝不挂,手执一卷,高读不辍。正巧有朋俦叩访,从门缝里看到这番“裸读”的景象,不觉失声大笑。顾进士这才慌忙穿衣,倒屣相迎。兹事时人引为笑柄,但在我看来,倘若不能了“无牵挂”,何以一行三昧?


或问学问之道,我说这事非假天才,需要力学深思,愈日累积,并顺手做了篇七绝送他,说“未能舞鹤凌空去,且踞谈经夜下帏。向使狂名驴背得,任梅花笑玉山颓。”西汉大儒董仲舒“下帷讲经,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唐朝宰相郑綮,善于作诗,僚属常向他索要新作。一次,又有人登门索求,郑綮颇不耐烦,随口说道:“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北梦琐言》说“盖言平生苦心也”,但问者终究不解,不知你呢?


[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07-5-26 00:5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50 魅力 +2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50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07-5-25 21:56:46 | 只看该作者
闷夏读书,不脱光才不爽呢,哈哈
另:裸睡亦极有益健康:hug:
板凳
发表于 2007-5-25 23:20:11 | 只看该作者
我说我和楼主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原来是出在读书的姿态上,以后一定要提高境界,“裸读”万卷书。

奇怪的是楼主这样的学习方式,居然没有近视。

佩服楼主的才学,顶!
地板
发表于 2007-5-27 06:47:58 | 只看该作者
闷夏读书,不脱光才不爽呢,哈哈
'@c3L;sTYA后司街-网聚天台游子另:裸睡亦极有益健康__________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在部队时一排长就喜欢裸睡,在他的影响下,他们排许多人效仿之,我也不例外.所以军被上画得地图特多.其实洗澡后裸睡是很舒服的,大伙不妨试试!
5#
发表于 2007-5-27 06:53:08 | 只看该作者
鸣谦!《齐召南全集》搞得差不多了吧?《有竹山房诗抄》里有他的一篇序,不知你有了没有?
6#
发表于 2007-5-28 09:32:34 | 只看该作者
老郑丢了300万,正肉痛中。
7#
发表于 2007-5-28 10:02:51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偶也用钢笔水瓶自制过美油灯。
8#
 楼主| 发表于 2007-5-28 10:55: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林华强 于 2007-5-27 06:53 发表
鸣谦!《齐召南全集》搞得差不多了吧?《有竹山房诗抄》里有他的一篇序,不知你有了没有?



这篇不曾见。
上次你寄的那份,很珍贵,不知如何感谢。
9#
发表于 2007-5-28 11:57:1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东西遇到识货的才是最好的结局!
嘿嘿!
10#
发表于 2007-5-28 12:46:06 | 只看该作者
很令人感动,深厚的学术功底是靠常年的积累而成。赞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 13:57 , Processed in 1.10028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