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尘埃落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台山 國清寺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17:10:00 | 只看该作者
<P></P>
<P>
</P>[MP=480,100,true]http://buddha.goodweb.cn/music/musicdownload/tianshangtianxiawurufo.mp3[/M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17:13: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在「中方廣寺」的亭台上,下瞰「下方廣寺」…
這山中的方廣寺,傳說是震旦五百大阿羅漢所居之處。

不當俠,當阿羅漢更好。</FONT></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17:16: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另一個幽谷小瀑</FONT></P>
<P>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17:23: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石梁,梁长7米,梁下洞高2.3米,桥背宽仅0.2-0.3米,桥下一挂飞瀑(第三疊瀑),落差达35米。

古人描绘石梁,“梁如卧,中凸端垂,苔藓满缀,斑似龙纹”,与石梁现状很接近。</FONT>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17:25: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也是石梁(在三疊上,二疊下)</FONT></P>

<P>
</P>
<P><FONT size=3>石梁瀑布 初疊</FONT></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6#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17:26: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二疊</FONT></P>
<P></P>
<P><FONT size=3>三疊</FONT>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7#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17:31: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要能在中方廣寺曇華亭內喝上一口上好羅漢茶,下瞰身旁的石梁飛瀑和下方廣寺,想當年蘇東坡、徐霞客、康有為等也不過如此罷了。
</FONT></P>
<P><FONT size=3>我就在片子左邊的亭軒內和一位師父茶敘,不是方丈,是雲水僧吧。</FONT></P>

<P></P>

<P><FONT size=3>說喝茶,那天,法師跟我說起石梁雲霧茶乃天下極品,自古天台僧人就擅长“分茶”艺术,是泡茶下汤時,掌中运匙,巧施妙訣,使汤纹水脉形成某種物象,有禽兽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散灭。宋.苏轼在杭州,就曾親見南屏山僧巧點分茶,曾作诗赞叹“天台乳花世不見”,又称之为“点茶三昧手”! 哇~ 真NND厲害!
原詩如下: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
东坡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詩中,可見南屏僧來自天台山中,正是天台石梁雲霧茶最有名的分茶絕藝。有人曾考察杭州「龍井茶」的茶種來源乃源自天台山雲霧茶,這,也不無可能,至少蘇東坡在杭州所見的點茶絕藝是來自天台山僧的。</FONT>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8#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17:33: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FONT size=3>說喝茶,不由得痴了,再扯吧~
中國禪宗也有「趙州茶」、「普茶」、「喫茶去」的種種典故,僧人是中國茶的先進,自古以來,茶史就離不開僧史,殆因天下名茶出名山,又「天下名山僧佔多」,中國歷代可考的諸多皇家貢茶也不少是來自山僧的種稙和炒製的絕妙功夫,皇帝喜歡了,封賞不在話下,定也要派許多人住在山中從僧人學種茶、製茶、點茶、泡茶…,起先祇是皇家御用,後來必然流傳民間。<IMG src="http://abbs.cn/images/smiles/smile.gif">

/
這中方廣寺是1981年修建的,古韻稍遜,橋卻很好。</FONT><IMG src="http://abbs.cn/images/smiles/smile.gif">
</FONT></P>
<P><FONT> </P></FON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9#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17:3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17:38: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color=#0000a0 size=3>尝喜放翁诗:“矮纸斜阳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FONT></P>
<P><FONT size=3>“分茶”巧艺的失传,直接关连于唐宋以后制茶、饮茶方法的改变。
现代人祇喝茶汤,隔去茶叶渣,从辨别茶香、汤色和入喉韵味中品评茶品高下。可唐宋时人喝茶多是将蒸碾压焙后的团茶、饼茶、锭茶…以碾茶器碾为茶末,再经过箩子筛为细末,取此细末烹煮调羹,再加上盐、椒、花…等调味,最后点入沸汤,依点汤入盏和运匙搅拌的技巧,茶汤表面能作种种乳汤脉纹的形象巧变,纤细如画。此中,若有苏大学士所遇见的“点茶三昧手”,点茶(分茶)时不祇一点,可二点、三点…,多可至七点,变化之神妙在于汤点拌调手法的精到,神乎其技,简直令人瞠目。
待点茶完毕,持盏送客人品茗,仪礼雍容,茶香郁郁,茶禅一味,尽在不言之中了。
这点茶法至明代就不再盛行了,主要是“炒青绿茶制法”的发明,“炒青法”已见于南宋,同样在放翁诗《安国院试茶》,可见端倪:

我是江南桑苎家
汲泉闻品故园茶
只应碧罐苍鹰爪
可压红囊白雪芽

【放翁自注】:自铸则越茶矣,不团不饼,而曰炒青,曰苍鹰爪,则撮泡矣。

撮泡就是流行至今最通遍的饮茶法了。不过,中国古代制茶饮茶的方法倒是有传到日本,成为日本茶道的渊源。其实,唐宋时代,茶道文化不论在皇家、民间、或佛道二教,皆有很深刻的文化底蕴。

是八○年代吧?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地宫,其中出土一套唐僖宗御用的茶具,包括茶碾子、茶箩子、茶盏、茶匙… 这让唐宋诗词中所透托出的饮茶文化,和种种茶事典籍中的记述有了直接的文物证明,而且是来自皇家的!

在台湾,或许仍可见到中国分茶文化遗痕的,是客家人的“擂茶”。擂茶是饮品,是食品,至于种种官场、文人的茶道意境,却已经不太讲究了,但可贵之处是发扬出许多客家人的采茶民歌、擂茶歌,这仍是很纯朴亲切的茶文化景观。</FONT><IMG src="http://abbs.cn/images/smiles/smile.gif">
</P>
<P><FONT size=3>喝茶最羨良辰美景。
這天台山確是好山好水好茶!</FONT></P>
<P>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6 20:08 , Processed in 1.0885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