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原创]故地寻梦之三:水井头 [打印本页]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6-1-9 18:54
标题: [原创]故地寻梦之三:水井头
江南多雨,江南的水井也总是充盈的,有一种似乎要溢出井口的感觉。江南的水井头总是热闹的,妇女们有着洗不完的衣服和洗不完的菜,其实她们更有着说不完的琐事,家里的或邻里的。而那些小伙子们则是打满水桶,挑着就走,小孩子总是围在井边,凑着热闹。水井头的这一生活场景现在是渐渐地远去了。
家乡的水井现在或是湮塞了,或是荒废了,真正还在用的水井大概已不多了。天台的畚斗井在江南也算是比较有特色的一种了,井壁用岩石垒砌而成,从井口到井底有数十级台阶,台阶的尽头就是水沿了,水就在沿口,一弯身就能打上一桶水。当水满的时候,也会满上石阶,如此的形状就像一只畚箕,于是,人们就称其为畚斗井。城里最有名的畚斗井就是溪头广济门内的三井了。听老年人说旧时共有三口井,筑城墙时,湮塞了其中二口,现只有这么一口了,此井传为晋阐法寺之洗菜井,名灵源井。虽然只有一口井了,人们还称其为三井,井旁有庙,称三井殿。那时三井旁边的建筑都还在,它的东西北三面都靠着民居,只有南边朝着城墙。井水冬暖夏凉,当城里许多水井都干枯了,三井的水还总是满满的,老年人都说它通东海。现在的三井已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井了,因为它早已湮塞了,那二十五级石阶还在,只是不见挑水者的身影了。四周的房子都已拆除,三井看起来有点孤单,人们似乎早已忘了当年喝这口井水时的感觉了。夏日水中的那份清凉,冬日水中的那股温暖,小城的人们真的就那么容易就忘却了?看着现在的三井,让人感到心寒。
小东门外的万家井还在,只是隐在民居之中,原先畚斗井的石阶已被填了,现在的万家井只是一个水池,水还是清澈得很,但已没有人来挑水洗衣了。乡贤陈钟琪所题的“万家井”的石碑还立在井旁,那篆字也是清秀得很,只是石碑的一半终年淹于水中,陈钟琪写下这块石碑是在民国年间的某一个月夜,井水倒印着月色,陈钟琪看着小东门内那条担水巷来往的挑水人,他趁兴写了这三个字,请石头老师打下了这块石碑,并立在井旁。畚斗井的井沿旁是不容洗衣洗菜的,旧时在万家井的畚斗口旁有一个石槽,供人洗涤,石槽一则搁一块青石板,让人刷衣,放菜篮,现在,石槽也不知在何处了。这口曾供半城居民用水的水井,现在已被人们淡忘了,那条热闹的担水巷也更名为小东门路了。万家井旁的那个古戏台还在,只是被改建成了一个庙,挂在门口的“也是园”匾额也是请人刚写的。
除了畚斗井,家乡最常见的是那种圆形石砌的水井,井口用石板构成井栏,或方形,或圆形,比起畚斗井这种圆井倒省地方得多。有的就在自家道地,或是在墙角挖一口井,如果将墙的部分往里退一点,那么水井就在屋里面了,这种不落天下的水井不但卫生,更大的好处是雨天洗涤时不受雨淋。原先县前的那口义井就是屋里井,翻开《天台山方外志》一书,有以下记载:“义井,旧传僧德韶所建,按北斗为七,此其一也。”因为井在袁氏门口,所以在井栏上刻有“袁氏义井”四字,这字至今仍在井栏上。当义井四周的民房都被拆除之后,往日的屋里井,一下子就成为了露天井。义井已湮没了,没有了水的义井,不知是否还能称水井,大概也只能称为义井遗址了。看着义井孤寂地立于中山街与劳动路口,心中不禁有着一种无法回避的落寞。路人中有许多就是当年在这儿挑水的人,或许,他们会在经过义井时放慢脚步,就在匆匆一瞥中,当年的某一个场景会在眼前闪过,或许,会在朋友们的一次闲聊中,偶尔说起当年水井头的某个故事。
在小城的许多门头和墙角上,人们至今还能发现许多“井”字标记,那是旧时为消防所设立的,过去水井除了人们日常饮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消防。门头、墙角的这些井标都是告诉人们周围有水井,万一发生了火灾,那么,这些井就成了最近的水源。当旧时的水井消失了,这些井标无意间在提醒着人们,水井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旧时小城许多井都属于某一家族所有,于是,就有了小西门内的金井和桥亭坑旁的潘井,它们分别属金氏和潘氏所有。现在还在用的水井已不多了,而民井巷内的金井与桥亭坑旁的潘井则仍然是井水清澈,时而有人在提水洗衣。小时就住在潘井边上,可以说是喝着潘井的水生大,现在站在井旁都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只是那时,没有人叫它潘井,都说水井头。潘井的井口比普通的井都要宽,大概有近二米,井栏也不是通常的石板,而是圆形的水泥井栏,井壁由卵石砌成。
那时,到水井头挑水往往是孩子们的任务,挑水的工具就是二只水桶和一根两头挂着长长钩子的扁担,我们叫它水钩担。担子的长度刚好是两只手同时伸展开的长度,结实而有弹性。木桶装满水的时候挑在肩上,两手抓紧水钩担的中间,走起路来,水桶担就有节奏的跟着上下起伏,水桶里的水越满就越有弹性,也越不会溢出。如果是半桶水就容易满出,所以,家乡也就有一句土话“半桶水会当”。小孩子担不动一担水,就与兄妹一起扛一桶水,那用的就不是水钩担了,而是用竹扛了,弟弟总是在前,哥哥总是在后,好心的哥哥也往往将水桶往自己这头放,以减轻弟弟那头的重量。
小时打水一般都用小的木桶,是那种单边有把的木桶,我们都称它为凹兜,长时间不用的凹兜往往会漏水,只有放在水中泡一段时间才能用,要不然,人家会说你的凹兜与菜篮一样,要是急着去打水的话,说不定会在水井中散架,那只能用菜篮将桶板一块一块地打捞起来,再请箍桶老师将桶箍好。也有人家用铁桶打水的,那是一种用白铁皮做成的铁桶,我们都叫它铅桶。铅桶在平日要比木桶神气得多,但要是不小心落入水井,那就麻烦了。
水井头旁住着一位哑吧,这是一位善良而勤劳的人,我们都叫他哑佬。在哑佬家的厨房间的屋柱旁,总是放着一种长长的竹竿,竹竿的下方系着一只铁钩,因为铁钩四周有几个小钩,我们都称它为五爪耙。如果铅桶落水了,人们都会推开哑佬家的门,取下那支竹竿,去打捞沉入井底的铅桶。捞铅桶时总会引来许多孩子的围观,看着主人心急地将竹竿在井中来回的探着,心里却希望不要那么快就能捞上来,要不然,就没有趣了。当主人感到竹竿有点重量时,那大半是已钩住铅桶了,于是小心翼翼,慢慢地往上拉,当看到铅桶就要显出水面时,那是最令人激动的时刻,如果是钩住铅桶的把手,那就没有一点悬念,只要将铅桶钩上来就结束了,但如果是钩住的是铅桶的底部,那么就有戏了,孩子们就会兴奋中有着一点紧张,因为不小心,铅桶极有可能会再次沉入井底。就在铅桶出水的瞬间,或是出水后,当主人就能抓住铅桶时,铅桶脱离了铁钩,然后,摇晃着慢慢地沉入井底,于是只能一切重来。
在冬季,有时水井干涸了,那是清理水井的时候,人们叫作取水井。 这事通常也是哑佬义务做的,其实二米左右宽的水井,也只有他才能爬到井底,双手抓住石壁间光滑的卵石,他总能轻巧地上下。将井底的沙石放在放下的木桶里,由井口上其它人将井底的这些沙石取出。在取水井时往往能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或是一支钢笔,或是一只打火机,或是几只硬币。这些都是打水时,有人不小心从上衣口袋中落入水井的,这些东西自然属于哑佬所有。如果,有手表不小心落井中,那么,当手表的主人听说哑佬在取水井了,就在井口等待,期望着哑佬能发现那只落水的手表,一旦发现了手表,哑佬都能还给主人的。主人将表送到县前的钟表店,洗一下,还能走得很准。
遇到干旱,水井出水就慢了,有时半来个小时,才是浅浅的一潭,那就不能直接用水桶取水,我们就用铁罐头瓶做成一只小铁桶去打水,要打满一木桶水就需求不少时间了,有时,有好几只小铁桶同时放入井底那一小潭水中,那么,几只铁桶就在井底打仗了。也有不少人干脆就在半夜或是天未亮前就去挑水。
夏日的正午,当阳光照耀着潘井,井水是幽深静碧。有几条鲫鱼在井间悠闲的游逛,也有几只石蟹从石缝间探头探脑,那是只有大拇指大小的石蟹,全身红红的,在碧绿的井水中格外的显眼。那时,我常与其它孩子一起,趁正午大人都午睡了,来到水井头钓石蟹,先在毛竹竿的顶端系上一些盐菜,然后轻轻地放在有石蟹的石缝旁,一会儿,石蟹就慢慢地爬到盐菜旁,先观察一下周围的动静,然后用大蟹钳钳住盐菜,往嘴里送,此时得有耐心,等它真正钳紧了,再慢慢地往井口拖。但往往在浮出水面的瞬间,石蟹似乎感受到了某种危险,会突然放开盐菜,那只能眼看着石蟹落入井中,慢慢地沉入井底。其实,我们也知道很小有机会能钓到水井中的石蟹,因为井中的石蟹比较小心,再说,在井中钓石蟹,是要受到大人骂的,所以自己也比较心虚。
当城里多数水井都已废弃时,站着井水清澈的潘井旁,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看着井水中的倒影,感叹着时光的消逝,往事如梦在水中晃动。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千变万化,只有潘井的水不增不减,依然如故。
2006-1-5
经过义井时,或许会想起当年水井头的某个故事。
[attach]1120[/attach]
“万家井”的石碑在井旁清秀依旧。
[attach]1121[/attac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6 18:22:00编辑过]
[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12-13 09:16 编辑 ]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6-1-9 19:00
<P><FONT color=#0909f7></FONT> </P>
<P><FONT color=#0909f7></FONT> </P>
<P><FONT color=#0909f7>旧时的担水巷,现在是冷清得很了。</FONT></P>
<P> [attach]1122[/attach]</P>
<P><FONT color=#0909f7></FONT> </P>
<P><FONT color=#0909f7></FONT> </P>
<P><FONT color=#0909f7>三井的石碑已模糊不清了,正如人们的记忆</FONT></P>
<P>[attach]1123[/attach]</P>
<P><FONT color=#0909f7></FONT> </P>
<P><FONT color=#0909f7>
</P></FONT>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6-1-9 19:04
<P><FONT color=#0909f7></FONT></P>
<P><FONT color=#0909f7>在民井巷的某个转角处,还能寻得这口金井。</FONT></P>
<P>[attach]1124[/attach]</P>
<P><FONT color=#1111ee>潘井的水依旧清澈静碧。</FONT></P>
<P>[attach]1125[/attach]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9 11:08:47编辑过]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6-1-9 19:07
<P><FONT color=#0909f7></FONT> </P>
<P><FONT color=#0909f7>井旁石槽中晃动着你旧时的影子。</FONT></P>
<P>[attach]1126[/attach]</P>
<P> (终于贴完)</P>
<P>
</P>
作者: 且听风吟 时间: 2006-1-9 21:42
<P>共饮一口井?我也喝过潘井的水,怎么就没有沾上那水的灵气。记得井旁有户人家整天在洗面筋,有时候我去井边就是为了看人家怎么洗的,很好奇。老黄好像也住在附近。</P>
作者: 人生无止境 时间: 2006-1-9 22:05
<P>井水带给童年多少的欢乐</P><P>以前院子里的水井养着几条鲫鱼</P><P>有时候去拎水,会拿水桶拎鱼</P><P>然后又放回去,乐此不疲</P>
作者: ipsa 时间: 2006-1-10 23:23
为什么看到这些冰冷的老石物倒感觉像被温温的电熨斗熨了心似的?
作者: zhaopan 时间: 2006-1-11 00:26
<P>水井头,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名词。它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但现实生活中已几乎不再存在了。在水井头嬉戏玩耍的岁月是过去时了。</P>
作者: 江北客 时间: 2006-1-12 01:01
怀念故乡的水井头,在我现在的地方几乎找不到一口井。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6-1-12 06:31
<P>赵教兽本来一直有个愿望</P><P>想拍一系列天台古井得照片</P><P>看来</P><P>楼主已经先行一步了!</P>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6-1-12 22:58
<P>水井头就是闲聊的地方,</P><P>俺喜欢听听过路人说的话。</P><P>一诺千金所说的“赵教兽”也乐于赶热闹,那就去旧时的水井头走走,</P><P>井旁通常有老树,为你遮阳,避雨;也有老人向你讲述昨日的故事。</P>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6-1-13 08:24
小时最爱的一件事就是夏日下井摸虾,当然是在那种畚斗井里。
作者: 似水流年 时间: 2006-1-13 17:00
喜欢楼主的文字清新、素淡、质朴!很多东西都已只能留在亲切的记忆里了、、、、、、
作者: 单身情歌 时间: 2006-1-19 02:35
发现已经放在网站的首页了!
作者: zhaopan 时间: 2006-2-9 22:31
昨天拜读闲云散人的〈天台〉(百通香港出版社出版的),图文并茂,值得一看,特向大家推荐。
作者: 拉拉 时间: 2007-10-26 23:28
小时的生活,好象都烙在楼主的文字里了.
作者: shasha6608 时间: 2007-12-3 22:33
钩起儿时的回忆,好贴
作者: 我们天台 时间: 2007-12-20 12:26
我也有一本<天台>,很精彩!~~
作者: 蔚蓝的天空 时间: 2007-12-21 08:35
四小旁边还有两口井的,还有去西桥头的路上也有一口井的,楼主的贴子真是好贴子啊
作者: 东徐人 时间: 2007-12-21 10:13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07-12-21 13:34
喜欢金老师的文章!
作者: ttphc 时间: 2008-1-7 14: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8-4-17 18:23
湮塞了多年的三井近日被清理,
想不到的是井水还能不断涌出,
真是一口好井!
愿三井不再成为垃圾堆!
[attach]48345[/attach]
[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08-4-17 18:25 编辑 ]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8-4-17 19:31
感谢闲云的及时报道
作者: 紫色心情 时间: 2008-9-3 19:57
喜欢闲云老师的文章......
作者: 天上飞云 时间: 2008-9-9 12:49
历史的痕迹,越来越看不见了.
作者: 嘻嘻 时间: 2008-9-9 16:18
有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什么是畚斗井?
作者: 老式 时间: 2008-9-11 11:41
标题: 回复 27# 的帖子
畚斗井是指形如畚斗的水井,与竖井的区别在于畚斗井的一边有台阶可直通水面,有的畚斗井在水面上架有石板,担水时人可以走上去一头一桶直接打水.
作者: 我是我 时间: 2008-9-12 20:27
我记的小时候,父母老上水井边洗衣服,小时候调皮,有一次在掉进水井的霎那,给母亲提在脚上给拉回来,现在想想都是母亲的伟大,他虽然是背对着我,但随时在注意我,
作者: 天上飞云 时间: 2008-9-18 10:40
现在农村偏远地区还有存在的,不过使用的就很少了
作者: 王老吉 时间: 2008-9-29 00:56
井还是要有人气来养的~~
怀念....
夏天的"冰镇"西瓜.啤酒....
作者: 屯桥人 时间: 2008-10-5 04:24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