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天台山古刹散记——塔头寺 [打印本页]

作者: 寂然    时间: 2012-5-15 16:47
标题: 天台山古刹散记——塔头寺
本帖最后由 寂然 于 2012-5-18 18:58 编辑

天台山古刹散记
塔头寺
   
    这是一个初秋的上午,一位年轻僧人,在金地岭的石阶上缓缓地匍下身,三步一拜。
   到了山岗,一阵山风吹过,年轻的僧人起身环顾四野,心里默念:佛陇。他心里立即升起一种崇敬。这就是佛光凝聚的圣地,曾几何时,修禅寺、塔头寺、太平寺、“智者说法石”,就汇聚在这山岗上,交相辉映,佛光一片。
   年轻的僧人虔诚地拜着,走着,终于他拜到塔头寺的山门前,照壁上“即是灵山”四个字。灵山,就是印度的灵鹫山,是当年释迦牟尼佛修行的地方。智者大师创立了天台宗,开创了中国佛教的新纪元,后世尊称“东土释迦”,天台山也有了“灵山再现”之誉。
    塔头寺不大,山门也就是弥勒殿的殿门,山门的额上是“真觉讲寺”。年轻的僧人拜过菩萨,跨过门槛,只见一座幽静的小庭院呈现在眼前。院中有两颗桂花树,一颗是金桂,一颗是银桂。枝叶横钭,触手可及,金黄、淡黄的桂花,在厚厚的枝叶间开得十分的热闹。左边还有两株桃花、右边是两棵日本的樱花。
    年轻的僧人径直来到客堂,空无一人,静悄悄的。他环顾四周。只见僧人正准备过堂。一位法师见了,悠悠地起身出来迎接。帮助他安顿好行李,并吩咐即刻去过堂。
    这位年轻的僧人名叫“演如”。塔头寺每年都要接待像他这样的过来挂单的僧人。
    这是一座没有“大雄宝殿”的寺院,大殿里供奉的是智者大师墓塔。
    午斋过后,演如走进“智者肉身塔”殿。大殿里供奉的是一座二层石塔,雕刻的翘檐、斗拱、栏杆都十分的精细,下层塔里端坐的就是天台宗创立者智者大师像。隋开皇十七年,智者大师在石城圆寂,他的弟子们将他的灵骨运回天台山,安葬在这里。大殿四周悬挂着十七位天台宗的高僧,大殿里的光线有些暗淡,年轻的僧人一一合十拜谒。
    在大殿门口,有一对小石狮,匍着身,很可爱,和一般寺院门前高大雄壮的狮子不同,演如轻轻地摩娑着小石狮。相传智者大师圆寂后,曾有两只不知名的怪兽,奔至大师塔前,仰天哀号,后化为石狮,为大师守塔至今。
   塔头寺,是俗称,正名为“真觉讲寺”。最初名为“慧真身塔院”,公元597年的初冬,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者在新昌大佛寺圆寂,他的弟子们将他肉身运回天台山,葬在这里,龛前置双石塔,在塔院里供奉有智者大师的绘像、还有大师曾经身穿的袈裟。这座深藏于修篁古松丛中这的寺院始建时,附近的修禅寺已经是经声朗朗,而山脚下的国清寺正准备破土动工。
    从塔院改为寺院的,是在宋大中祥符元年,时名为“真觉寺”,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座庄严肃穆的古寺,也是几经兴衰。真觉寺后又废。明隆庆年间,一位名叫真稔的僧人重新建造了佛堂、僧房。清康熙年间。文学家潘耒到此,叹“亦浸浸为锄菜地”。清乾隆年间,观一、观月二位僧人重建,僧人定慧捐资,真觉寺又一次重兴。
    光绪六年(1880年),近代佛学大师敏曦,来到真觉寺礼拜。他曾在国清讲寺等诸大刹讲经说法,后又任华顶讲寺九年的住持,作为天台宗第四十法裔,只见眼前的一片败景,心里觉得很沉重,于是与灵虚、李宗邺等发起并主持重建智者塔院,历时10年,使殿宇焕然一新,于此开戒讲经。浙江巡抚部院阮元为寺题写的“真觉讲寺”匾额。至此,真觉寺以“讲寺”的面容,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在小院在南边的墙上嵌着一块块字迹不清的石碑,其中一块是光绪十五,敏曦大师重建时所立。在东面的天井还有一口“甘泉井”就是他当年掘下的。
   真觉寺与国清寺几乎同时创建,其命运也是相依相连。上世纪七十年代,国清讲寺修复时,真觉寺也开始整修,1982年夏,真觉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9月,时任国清寺方丈的唯觉立碑“智者大师塔院重修记”。
    午后,演如走进大殿左边的小院,天井中砌一花坛,奇石绿树相掩,在厢房里他看到了罩在玻璃柜中的“唐碑”。这块天台山现今留下的最早的一块石碑,它由行满大师唐元和六年(811年)所立,由当时右补阙翰大学士梁肃撰文,台州剌史书写,名曰: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并序。碑文记载修禅寺的,字迹却能依稀辨认,“天台山自国清上登十数里曰佛陇,盖智者在现身得道之所,前佛大教重光之地。……此山有壤,此教不极。”
    修禅寺,是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来天台山创立的第一座寺院,可是却被历史滚滚尘埃掩没了,这块天台山最年长的石碑也移到这里,向人们叙述一个久远而辉煌的历史。碑文读完了,年轻的僧人直起身,透过天井望见湛蓝的天宇,吁了一口气。这块1200多年历史的唐碑使得真觉寺也沉重了许多。
    在多数的日子里塔头寺总是这样的宁静,这里没有佛事,就是香客居士上来打斋的时候也不多。在大殿的的右边的是斋堂,紧挨着的一溜楼房,这里曾是天台山佛学院的教室,后来佛学院搬迁到万年寺,这里就成了藏书室。
    阳光缓缓在黄色的墙上无声地漫延着,竹篱的影子也清晰地映在石板路上,年轻的僧人来到石墙围拢的一块空地,中间矗立着一座石塔,塔旁的两株高高的南京椴在微风中摇曳着。
    1989年春,寂静的塔头寺又一次热闹起来。94岁的日本天台宗座主山田惠谛第四次来到天台山,在他身后是一个87人的庞大队伍,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赶来陪同,在此矗立了这座“般若心经塔”,塔里存放着的是一卷卷日本百万信众为庆祝比睿山开创1200周年大法会书写的“心经”。远在东瀛的信徒用这方式来寄托对智者大师的敬仰。当日,一名叫“怀情”的僧人作了一首诗:“遥指东土灵山在,芒鞋起步礼天台。百万写经续慧命,千秋法乳继未来。”
    黄昏时,知客师给演如送过一件黄海青。演如换上后步入大殿,晚课开始了。
    晚饭过后,演如取出随身带来的古琴。可是寮房里只有一张桌子,他只得抱着琴去客堂练琴。维那师见了他微微一笑。悠长古朴的琴声,和着浓郁的桂花香,在塔头寺里飘荡着。天色暗了下来。风吹着寺后的竹林,哗哗作响,演如停下琴,细听着风声,他体会到“塔头风”的凛然。大殿里的长明灯在闪烁着,月光静静地泻在庭院的石板上,如梦中一般。
    几天后,演如告辞寺僧,走在来时的石阶上。他仰头看了一眼蓝蓝的天宇,空气中有一阵凉津津的清新。山谷里飘浮的山岚中,隐隐现出几座殿宇,那就是高明寺。
    一只小蝴蝶,扑闪着褐色的翅膀,跟随着演如,就在演如注目远望时,它却停在他的肩膀上。演如挥了一下手,蝴蝶飞开了,几返往复,蝴蝶还是追随着他。

作者: 寂然    时间: 2012-5-15 16:51
回复 寂然 的帖子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2-5-15 17:36
最清净的寺院,很安静!
作者: zhangzuoyi123@y    时间: 2012-5-15 19:41
这地方我熟,是智者大师的佛塔所在地。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2-5-15 20:48
找个秋天下午,好好躺在廊檐下睡一觉。
作者: 一个人旅行    时间: 2012-5-15 21:29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12-5-16 00:34
只在这个院子里感到某种说不出的安静平和
是呀,在廊下睡一觉多好,靠着墙坐着也不错,看流云,听山风
作者: 104354318    时间: 2012-5-16 07:53
提醒下:开光过,有香火供奉的佛像等是不可以拍照的
作者: 西乡人    时间: 2012-5-16 08:27
感受一下什么时候?
作者: 潜龙入海    时间: 2012-5-17 11:03
感谢寂然美文,如沐清风怡然~
作者: 古木    时间: 2012-5-17 16:15
文风一如古寺,淡然,幽寂
作者: 胡明刚    时间: 2012-7-2 09:44
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塔头寺是初中,当时走访塔头寺老师,夜里去办公室。要解手拉灯,结果把学校的上课铃拉响了。引发大乱。

作者: 胡明刚    时间: 2012-7-2 09:56
有老家农舍的味道。住在那里写作
很不错的。
作者: 爱嘟嘟    时间: 2012-7-21 14:50
,匍着身,很可爱
作者: 燕燕    时间: 2012-8-7 10:16
天台多古刹
作者: 、____以沫    时间: 2012-8-7 11:58
看着照片,就觉得特别安心。心境祥和。
作者: 飘无定所    时间: 2012-9-10 00:03
曾经最喜欢的寺庙,也留下很多回忆!可惜后来再去寺庙有些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让人感觉不那么亲近安静了!想念那的素斋,可惜现在不对外开放了
作者: 游弋欢歌    时间: 2012-11-2 10:11
曲径通幽处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