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廿五日读史偶占,遥寄抗行、峭峰、松涛及王今、丁凯诸兄 [打印本页]
作者: 双岩扁灯 时间: 2006-10-26 04:08
标题: 廿五日读史偶占,遥寄抗行、峭峰、松涛及王今、丁凯诸兄
<p> <font size="5"> </font></p><p><font size="5"> 从来万事今如昨,何必窥天自戴盆?①</font></p><p><font size="5"> 向使圣心还寂寞,乘轩大笑坠骡人。②</font></p><p>按:</p><p>①王符《潜夫论·叙录》:“行汙求榮,戴盆望天。”语出《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p><p>②向使,假使。乘轩,坐车,谓滥厕禄位者。<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80">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华山隐士陈抟……常乘白骡,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中途闻艺祖登极,<font color="#000000">大笑坠骡</font></font><a name="baidusnap0"></a><font face="宋体">曰:‘天下於是定矣。’遂入华山为道士。”</font></p><p></p><p> <font color="#ff3300"> 唉。其实这手绝句是我读史的心得。</font></p><p><font color="#ff3300"> 我很佩服陈抟,虽然是隐士,也关心时政。五代时,朝代更换如走马换灯,天下苍生倍受荼毒。陈抟因此也曾起兵,有志于廓清天下。但当他听到赵匡胤做了皇帝,他认为这下天下可以太平了。于是他驱散众人,重新做回隐士。</font></p><p><font color="#ff3300"> 这份心境,不论今人,还是古人,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他之所以起兵,是为苍生,之所以退出群雄逐鹿,也是因为苍生。如果没有这份心境,而是想成就一己之功,一己之名,那么当时的局势就可能逆转,楚汉相争未必不会再现。</font></p><p><font color="#ff3300"> 不过,世俗的价值判断,总是嘲笑陈抟,谄媚权利。这些人,即使身居高位,也不过是尸餐禄位,不过却世人所推崇。这在古代,在现代,还是今天,都是极其相似的。</font></p><p><font color="#ff3300">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争持,何尝不是如此呢?</font></p><p><font color="#ff3300"> 历史总是重复的,不承认这些,无异于戴盆望天?那么,我们在个人定位及人生价值中,我们该何去何从?</font></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6 19:45:57编辑过]
作者: 水龙头 时间: 2006-10-26 04:20
<p>哈哈,诸兄……</p><p>小郑客气了,</p><p>在想念兄弟了……</p>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6-10-26 04:29
千古艰难帝王师,荣辱毁誉在一身。
作者: 老虎 时间: 2006-10-26 06:06
这个感慨好像有些“危险”的说。。。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6-10-26 06:52
<p>不好意思</p><p>哪位翻译一下</p><p>啥意思啊!</p>
作者: 向左,向右 时间: 2006-10-26 19:27
<p><font size="4">《水浒传》开章即言:处士陈抟闻艺祖(即赵匡胤,jimmy_z第N代祖先)得天下,不禁喜得手舞足蹈,从驴背上笑得跌下来——大概是认为天下从此就进入太平盛世了。</font></p><p><font size="4">陈抟,修仙人也。</font></p><p><font size="4">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民间称之为陈传老祖。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一说普州崇龛(在今潼南县境)人,又有陕西人、西洛人、四川夔州府人诸说。五代宋初著名道教、易学大师,通三教之学。陈抟好研《周易》,常手不释卷。曾作《无极图》,刻於华山石壁。又作有《先天图》,其宗教思想融儒,释,道三家学说,启宋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据传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就是由陈抟的《无极图》衍化而来,其《先天图》被邵雍演化为「象数」体系。其道教丹道思想主张性命双修,养生内炼,澄思息虑,调气入静,顺应大道,以传统的道家学说为核心,吸收儒家,佛教的思想,构成一套系统的内丹理论,为宋元道教内丹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r/> <br/>关于陈抟睡觉的传说,《山堂肆考》说他大睡三十六载,小睡一十八春。 <br/>“陈抟大睡觉”是句民间流传颇广的俗话:说他在华山云台观修道,每日总闭门独睡,一睡就是累月不起。周世宗听说他很有学问,又能睡觉,一时好奇,想看个究竟,就派人把陈抟召到他的禁中,锁在一间房子里。锁了一月多,开门看时,陈抟依然在酣睡。周世宗知他是个有道之士,召见他谈话,他对周世宗作歌道:“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鼾睡。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怎如臣向青山顶上、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且一觉睡。管甚玉兔东升,红日西坠”。 <br/> ——见(《坚瓠集续》)</font></p><p><font size="4">陈抟多次奉当时帝王之诏问,宋太宗作《诏华山处士陈抟》诗云: “华岳多闻说,知君是姓陈,云间三岛客,物外一闲人;丹鼎为活计,青山作近邻,朕思亲欲往,社稷去无因”。又作《赠陈抟》:“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再作一首《复召陈传》诗:“三度宣卿不赴朝,关河千里莫辞劳,凿山选玉终须得,点铁成金未是烧;紫袍绰绰宜披体,金印累累可挂腰,朕赖先生相辅佐,何忧万姓辍歌谣”。<br/><br/>权力对陈抟的召唤,实质是“金印作饵”,对真仙人来说是要作呕的,陈抟“无心享禄登台鼎,有意学仙到洞天,轩冕浮云绝念虑,三峰只乞睡千年”。后来他躲进华山南峰一处崖壁洞里,即今天的“避诏崖”。</font></p><p><font size="4">于民间而言,或于传统的知识分子而言,陈抟代表了某种境界——既受权力的追捧,又不丧失自我人格的独立,以致在权力面前低下“高贵”的头:挥挥洒洒,意气飞扬。<br/></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6 12:07:43编辑过]
作者: 漂萍衰草 时间: 2006-10-26 19:38
呵呵。还不如种地的明白。
作者: 水月 时间: 2006-10-26 23:43
左右大人这么一解释,似乎有点明白了,不读古文好多年啊,呵呵
作者: 向左,向右 时间: 2006-10-26 23:52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水月</i>在2006-10-26 15:43:00的发言:</b><br/> 左右大人这么一解释,似乎有点明白了,不读古文好多年啊,呵呵</div><p></p>呵呵,我不是解释LZ的诗,而是补充一些LZ提到的相关人物的资料
作者: 漂萍衰草 时间: 2006-10-27 00:02
到底是驴是骡?!这个问题很重要。
作者: 向左,向右 时间: 2006-10-27 00:0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漂萍衰草</i>在2006-10-26 16:02:00的发言:</b><br/>到底是驴是骡?!这个问题很重要。</div><p></p><font size="4">考证这一个?!未免太认真了吧?或者驴与骡的区别,精通动物世界的AB兄当有高论。</font>
作者: 水月 时间: 2006-10-27 00:21
<p> 左右大人过谦了,该诗典故很多,不了解典故,怎么知道楼主含蓄隐晦的意思呢?</p>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6-10-27 05:22
<p>晕</p><p>越解释越糊涂了!</p><p>算了算了</p><p>反正是一位诗人想偶了!</p><p>偶知道这么多就行了!</p>
作者: jimmy_z 时间: 2006-10-27 07:05
<p>左右怎么又扯上了偶的先辈了呢</p><p>同石头[em06][em06]</p><p>楼主高人啊,葱白几</p>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07-1-26 05:58
<p> 历史往往是重复的,因此我们不必抱今不如古,或古不如今的先见,不然就是戴盆望天。假如圣人还在孤苦心孤诣的为世俗拯救,这是因为一些职业官僚还嘲笑为苍生着想而急流勇退的陈抟之辈。</p><p> 陈抟曾经带了不少人想起义,但听说赵匡胤已登基,他高兴的从骡(一说驴)背上坠下来,说天下从此太平了。</p><p> 之后他就隐居了。</p><p></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5 22:12:05编辑过]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7-1-26 08:51
忽忽,主任今晚不惜长途电话追问此诗……
作者: 桑吉嘉 时间: 2007-1-26 16: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1-27 02:46
<p>经过大蒜的严肃认真团结活泼的解释后</p><p>还是继续迷惘中!</p>
作者: 陆歌 时间: 2007-1-27 03:28
一个人写,是一首诗;一万个人读,是一万首诗……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07-1-27 03:38
<p><font color="#f73809" size="3"> 唉。其实这手绝句是我读史的心得,写出来是想与诸兄探讨的。</font></p><p><font color="#f73809" size="3"> 我很佩服陈抟,虽然是隐士,也关心时政。五代时,朝代更换如走马换灯,天下苍生倍受荼毒。陈抟因此也曾起兵,有志于廓清天下。但当他听到赵匡胤做了皇帝,他认为这下天下可以太平了。于是他驱散众人,重新做回隐士。</font></p><p><font color="#f73809" size="3"> 这份心境,不论今人,还是古人,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他之所以起兵,是为苍生,之所以退出群雄逐鹿,也是因为苍生。如果没有这份心境,而是想成就一己之功,一己之名,那么当时的局势就可能逆转,楚汉相争未必不会再现。</font></p><p><font color="#f73809" size="3"> 不过,世俗的价值判断,总是嘲笑陈抟,谄媚权利。这些人,即使身居高位,也不过是尸餐禄位,不过却世人所推崇。这在古代,在现代,还是今天,都是极其相似的。</font></p><p><font color="#f73809" size="3">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争持,何尝不是如此呢?</font></p><p><font color="#f73809" size="3"> 历史总是重复的,不承认这些,无异于戴盆望天?那么,我们在个人定位及人生价值中,我们该何去何从?</font></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6 19:48:15编辑过]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1-27 05:43
<p>汗!</p><p>总算明白了!</p>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1-27 05:44
就是有人要做后司街,结果发现偶们已经做了,就当和尚去了,哈哈
作者: 杞人观天 时间: 2007-1-28 07:22
看来偶那晚的解释是错误的~~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7-1-29 22:23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杞人观天</i>在2007-1-27 23:22:00的发言:</b><br/>看来偶那晚的解释是错误的~~</div><p>看来偶九十六天前的解读,也是错误滴……</p>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1-29 22:51
<p>什么不好学,学陈传,哈。</p>
作者: 老虎 时间: 2007-1-30 06:44
我只一知半解,原来与现实背景有所指。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