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9月17日钱江晚报报道了4版天台抗日老兵,请关注! [打印本页]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1-9-17 22:07
标题: 9月17日钱江晚报报道了4版天台抗日老兵,请关注!
如题
作者: 8009    时间: 2011-9-17 22:31
http://qjwb.zjol.com.cn/html/2011-09/17/node_109.htm  

请看上面这个链接,C0001--C0004 版,918的,  介绍得很详细。

华强等志愿者们辛苦了 !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11-9-17 23:47
好,继续扩大影响,
作者: 马列门下走狗    时间: 2011-9-18 00: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雪。。    时间: 2011-9-18 06:56

作者: 3322    时间: 2011-9-18 09:07

作者: 岛主    时间: 2011-9-18 10:56
寻访在浙抗战老兵
               谨以此文纪念9•18事变80周年
                      当年奋不顾身,在枪林弹雨中拼杀日本侵略者

            如今安贫乐道,默默生活。他们是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



       八十年了,你还记得吗?

  1931年9月18日晚22时20分,奉天(现沈阳)北约7.5公里处,柳条湖南满铁路一声爆炸,开始中国人14年的噩梦。14年抗战大幕也由此展开(有学者认为,抗战时间应为14年,因为不能抹杀最初六年东北抵抗组织的努力)。

  那时的中国,离甲午战争惨败不过36年,离辛丑条约签订不过30年,离张学良通电易帜、全国名义上统一不过3年。民贫国弱。

  1938年入伍的老兵、后来的大学者黄仁宇在《黄河青山》一书中回忆当年的中国军人:穿的是草鞋,没有袜子,脚常被磨破,有人因此感染;吃的是玉蜀黍,“每一粒都像是坚硬的石块”,必须磨成粉,和水吞下;只有一套军服,晴天时全连人拉到溪里,人在水里洗澡,军服在岩石上晾干,还得防备日机偷袭……

  面对装备精良、穷凶极恶的日本军队,无数中国军人以生命捍卫民族的未来。正如宁波镇海抗日老兵任根德说的:“吃的穿的、体质、训练、武器,都跟鬼子不能比,我们只有靠命去拼。仗还没打完,常常一个营几百人只剩下了十几个伤兵。”

  80年,硝烟散尽,当时的中国军人在世者已寥寥无几。

  因为各种原因,大部分的抗战老兵经济比较困难,但他们无怨无悔。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鄞州姜山敬老院一间逼仄的小屋里,92岁的吴毅一遍遍说起这句话。70年前,传令兵吴毅在第二次宁波保卫战中被流弹击中右脚,没几天整个脚发黑溃烂,当时缺乏青霉素,只有用盐水浸泡,痛得呲牙咧嘴,脚居然保住了。

  老兵何善方总是轻挠着头,仿佛自言自语地说:“那时候没办法的呀。”血战昆仑关、死守长沙,一枚子弹曾贯穿他的右小腿。何善方如今独自住在1960年造的黄泥房里。每月收入是60元的老人补贴,吃的辣椒、芋艿,吸的烟叶,也是自己种的。

  在四明山三五支队打过游击的庞新茂,说起抗战岁月仍会手舞足蹈。在与日伪军的一次交战中,一枚弹片打进他右眼。没有麻药,支队的医生用一把剪子为他取出弹片。他笑着说,当时痛得“已经没有感觉”。

  ……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18 12:10
钱江晚报的王记者在天台两天时间,走访了数位比较典型的天台抗战老兵,也花了大量的精力写成初稿,可惜被改的一踏糊涂,几次易稿后,总算审核过关.在这里得特地感谢一下王记者.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1-9-18 12:14
小王比较敬业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18 12:15
记者辛苦,辛苦走访并撰写的文章往往被领导整得不象样,但这次钱报能腾出那么大的空间给老兵,也已经是大大的突破了,我们将给天台的每位健在老兵送上一份该报,让老人也高兴一下.
作者: 清风飘影    时间: 2011-9-18 13:51

作者: 农夫    时间: 2011-9-18 23:24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