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8月28日到富阳、诸暨寻访抗战老兵 [打印本页]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3 07:48
标题: 8月28日到富阳、诸暨寻访抗战老兵
本帖最后由 林华强 于 2011-9-3 08:10 编辑


        825深夜,飞虎队英雄吴其轺的公子吴缘大哥发给我一个趟在病榻上老兵的信息,告知在富阳市大源镇觃口村还有位92
岁的远征军老兵健在,叫赵荣惠,目前全身是病走动不得,在富阳人民医院治疗,老人的愿望是拥有一个抗战胜利纪念章。吴大哥说他已经把天台抗战老兵服务队介绍给老人了,希望我们能去探望一下,如能给老人送个纪念章更好。
        827,在深圳关爱抗战老兵论坛里看到志愿者大连老张发的《浙江远征军史耀庭\
徐有根\董观林(已故)核实结果》:浙江富阳的3位老兵确属抗战老兵,其中老兵董观林已故,老兵史耀庭身患重症,时日无多,老兵徐有根境况艰辛,急需引起大家的重点关注。
    得到这些老兵的信息后,我是既喜又忧啊。喜的是又找到了几个老兵,忧的是富阳离天台较远,来回不便。浙江的抗战老兵健在的还有不少,但浙江的志愿者还不够多,不象云南、重庆、湖南等地有那么多志愿者。天台抗战老兵服务队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更多的老兵家属、子女或亲戚朋友都打电话给我们,希望志愿者也能去看一下他们。这些抗战老兵当年上前线杀鬼子,抛头颅洒热血,哪里有鬼子就往哪里冲。他们根本不会也不可能考虑自己是天台人,就不管杭州的事,抗战是没有国界的。为了国家的荣辱,他们哪里都会去!关爱抗战老兵,不应有地域之分。
         828正好是星期天,在天台抗战老兵群里一呼吁后,折翼、高山流水、一个人旅行等马上响应,都愿意到富阳去寻访抗战老兵去。

         828,众人都起了个大早,驱车到富阳地界也才9
点多一点。我们沿320国道向富阳县城赶去的半路上竟然看到“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和千人坑遗址的路标指示牌。因路途遥远,时间紧迫,大家匆匆参观了一下“千人坑遗址”和受降厅后便继续上路了。
     因提前从吴缘大哥那里要来了老兵子女的联系号码,刚到县城便开始联系,但路况不熟悉,我们还是很难找到。幸亏高山流水的一个朋友在那里,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很快找到了史耀庭老人。前几年,史老的记忆还很清晰,可自从摔跤卧病在床后,记忆力严重衰退,甚至连讲话都很困难了,真是时不我待啊。史老的女儿很孝顺,老人卧床后,就在家里专职服侍父亲。子女孝顺,老人吃的苦也小点。我们给老人送上抗战纪念章后,平时已不大会讲话而且耳背的老人竟然激动的讲出几句话来,他问:这是中央政府送给我的啊?史老的女儿史大姐对我们说,她父亲摔跤卧病在床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现在连讲话都很困难了。今天看到你们送给的纪念章,他非常高兴,激动的很!谢谢你们志愿者啦!史大姐还邀请来富阳日报的记者董广生师傅来陪同我们.之后又带我们到富阳人民医院17楼10床去看望了生病住院的赵荣惠老人.告别赵老,我们按照史大姐给我们的指示图,很顺利的找到大源镇东升村徐有根老人.值得欣慰的是徐老还很健谈,记忆清晰,当年的远征军经历还历历在目.告别徐老后,我们又赶往诸暨,走访了两位黄埔老兵杨鸿庆(17期)、张静君(16期),这两位老人的记忆也还很清晰,身体也不错,杨鸿庆老人还亲自带我们到张老家,两位老哥难得能聚上一次,相当的高兴,当然我们的采访也就更加轻松了,基本上是有问必答的。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3 08:14
本帖最后由 林华强 于 2011-9-3 08:16 编辑

久居天台山哈,看到壮观的钱塘江大桥,众人都兴奋异常,折翼更是尖叫起来。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3 08:20
在高速上行车,看路标是非常的关键,错过这个村再找那个店就得走很多冤枉路。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3 08:27
320国道上红绿灯频频,我们生怕走错路,也是有路牌必看,很意外我们看到了一块“千人坑遗址”的指示牌,难道当年日本鬼子杀害我同胞的刑场和抛尸地就在这里?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3 08:28
本帖最后由 林华强 于 2011-9-3 10:14 编辑

千人坑遗址就静静地躺在公路旁边.除了我们四个,没有别的游客,过往匆匆的行人连回头看望一下的时间都没有,可能是习以为常,麻木了吧.
背后的碑文解释了原由:1937年12月24日,日本侵略军占据富阳县城,后以宋殿村为据点,窜犯毗邻数县,烧杀淫掠,暴行累累.其间虏我无数同胞至宋殿,或囚木笼水牢,或烫煮活埋,或枪杀刀劈,而后抛尸于此,史称"千人坑".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3 08:28
本帖最后由 林华强 于 2011-9-3 10:16 编辑

千人坑遗址远景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3 08:29
本帖最后由 林华强 于 2011-9-3 10:41 编辑

    在千人坑遗址的对面,是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简称受降厅.  
据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在富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先后有数千无辜中国同胞被残忍地杀害,并抛尸于村南大坑内,形成著名的“千人坑”。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中方指定宋殿村作为驻浙江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的唯一地点。
    “受降厅”原是浙江省富阳县长新乡宋殿村(现富阳市受降镇受降村)地主宋作梅宅院中的一个厅堂。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2月24日,富阳县城沦陷。随即日军第22师团35联队第3大队的一个中队移驻宋殿村,其中部队就设在宋作梅家里,之后宋殿相继成为日军江北指挥所和第十五军团新编第十七师团六十旅团第一〇五大队部驻地。日军在宋殿大肆修筑防御工事,在沦陷区实行法西斯统治,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在村南挖坑,把无辜遭其杀害的数以千计的中国同胞抛在坑里,史称“千人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浙江省富阳县长新乡宋殿村被指定为侵驻浙江和厦门地区日军投降的唯一洽降地点。
    1945年9月4日下午,中方代表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司令长官前进指挥所主任韩德勤中将、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主任委员罗霞天、浙江省政府主席行辕主任贺扬灵及长官部参谋长张世希等,在宋殿村原宋作梅宅第与日方代表侵浙日军第133师团参谋长樋泽一治大佐及达国雄、大谷义一、道佛正红、大下良久、江藤茂榆等举行投降前的洽降。洽降仪式由张世希参谋长主持,日方洽降代表立正脱帽向受降长官鞠躬,呈缴证明书、日军驻地表、官兵花名册和武器清单册等。之后,中方命令日军按中方制定的集中路线、地点及时间执行,并保证进驻杭州城的第三战区前进指挥所人员的安全。富阳人民将洽降说成是受降,所以因宋殿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在1946年10月的区划调整时,将长新乡改名为受降乡,以志纪念。
1995年,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富阳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了当年洽降仪式旧址,取名为“受降厅”,并在厅内举办大型图片展——《中华民族的胜利》,陈列展出200余幅历史照片和当年洽降仪式现场部分实物,同时在宋殿村南当年日军残杀我国同胞的千人坑遗址处立碑,以此向广大人民群众及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3 08:29
本帖最后由 林华强 于 2011-9-3 11:01 编辑

1945年9月4日下午,日本鬼子在这里签字投降.明天将是2011年9月4日了,也算是个小小的纪念吧。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3 08:29
本帖最后由 林华强 于 2011-9-3 11:11 编辑

史耀庭老人暂住在富阳县城的桂花路34号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3 08:29
本帖最后由 林华强 于 2011-9-3 11:31 编辑

老董先前采访史耀庭老人的记录:
1941年参军。
1942年2月被分配到远征军司令部做无线电收发报工作。
1942年4月史耀庭随司令部同第96师及炮工兵各一部经孟拱、孟关、葡萄、高黎贡山,3天后回国。
1943年3月至1945年1月,随远征军司令部做无线电收发报机要工作。
1945年9月随部队到越南首都河内市,接收日本在越南的最大无线电台。
1949年后在
富阳任教。

远征军富阳老兵史耀庭的烽火岁月
记者 董广生/文

近段时间来,云南卫视、江苏卫视正在热播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派遣的出国作战部队同日寇浴血奋战的场景。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那场战争中,富阳也有一位热血青年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参与了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他就是现今健在的史耀庭先生,大源镇史家山人,现年已93岁高龄。2002年,广生哥还专门采写了他与越南姑娘跨国联姻的故事。今天,广生哥就说说他在中国远征军里的战斗故事。
史耀庭的出身
史耀庭出生在大源史家山村的农民家庭,8岁开始念私塾,小学毕业后,他考取了杭州初级中学,读了两年初中,终因家境贫寒而辍学。但在那时的农村,史耀庭可算是知识分子了。他在家务农两年后,在杭州的大姑母有个亲戚叫朱明初,富阳鸡笼山人,是医生,还在日本留过学,此人在杭州开办诊所,当时接触杭州的上层人物比较多,在朱明初医生的介绍下,史耀庭进入了浙江省建设厅棉业改良场任文书,后来又转到省土壤改良研究所工作。

正当史耀庭工作了几个月后,日本鬼子侵占了上海,并向杭州进犯。当时的机关单位就纷纷向浙西转移,史耀庭看看形势不妙,就自动离职回了老家。

他在老家过了几天,接到了在兰溪工作的叔叔史幼春的来信,告诉他朱明初已经在金华一家医院当院长,意思是说,可以找他寻个工作做。于是,史耀庭就打算去找朱明初。这时,富阳也已经被日本鬼子侵占,不时可听到隆隆的炮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史耀庭决定去找朱明初,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家里人对史耀庭出去找工作无不担忧,而抱着胆大出将军的史耀庭执意要出去闯一闯,无奈,母亲给了他5元钱,准备了一些行囊,史耀庭就出发了。他先在章村的三姑母家住了一晚,翌日一早,三姑母又给他5元钱,他就匆匆上路了。中午时分,他走到了诸暨火车站,正遇上日本鬼子的飞机在轰炸,他慌不择路寻找躲避处,逃过一劫,好不容易鬼子的飞机飞走了。浓烟散去,人们才发现,火车头不知什么时候早就躲避开了,只有车身在站内。还好,火车没有被炸中,人们有幸乘上了逃难的火车。

到了金华,他到处找朱明初所在的那家医院,均被告知当地没有这家医院。就在史耀庭犯难的时候,在下午三点多钟时,他在街上巧逢叔叔史幼春,他大喜过望。叔叔史幼春告诉说,他是来金华买东西的,还说,朱明初的医院已经转移到了兰溪。于是,他跟随叔叔来到兰溪,终于在朱明初的医院里做了文书的工作。

工作总算有了个着落,史耀庭就写了封信给在湖南长沙的大哥史说。史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后进了黄埔军校读书,是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生,追随爱国抗日将领张治中,在司令部供职。史说在接到史耀庭的信后,叫他到长沙去一趟。就在这时,医院院长朱明初突然身亡,这时离史耀庭工作才20多天。他痛苦、惘然,于是,他去了长沙的史说处。在大哥史说家住了三天后,史说要他回老家去一趟,把史说的妻子接到长沙来。史耀庭把大哥的妻子从史家山接到长沙后,又呆了两个星期,他被史说介绍到当地的军校学习无线电技术。
史耀庭是怎样参加中国远征军的
经过半年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被分配到长沙无线电台,练习无线电收发报工作。这时,日本鬼子抓紧进犯武汉、长沙等地,史说随部队去了重庆。他也受史说委托去了贵州省贵阳市,被推荐到史说的同学沈蕴存所部陆军通信兵第三团第三营十二连任少尉班副,驻扎在遵义市。

1941
年,史耀庭24岁那年,他所在的部队被改变为陆军通信兵第六团第二营第八连,开往云南昆明,准备打击日寇,此时,他被升为少尉班长,负责一个班的无线电台收发工作。1942年2月上旬奉命组建中国远征军,2月底赶赴缅甸作战。史耀庭被分配到远征军司令部做无线电收发报工作,由美国将军史迪威任指挥官。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驻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2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当时,中国是两个军即第五军、第六军入缅甸参战。结果,第六军被日寇击败。4月30日,全线撤退,不料,被日寇切断了退路,中国军队伤亡惨重。史耀庭所在的司令部不得不向北撤离,有的官兵还去了印度。此时的第200师即戴安澜将军部孤军作战,在没有援军,弹尽粮绝的境地下,仍然重创日军。戴安澜将军以身殉职。这段经历最近在电视剧《中国远征军》中得到真实的再现。

后来,组建新一军,军长为孙立人,他率部同日寇英勇奋战,得以掩护司令部撤退,史耀庭随司令部同第96师及炮工兵各一部经孟拱、孟关、葡萄、高黎贡山三天后回国。
休整后的中国远征军对日寇展开大反攻
史耀庭随司令部回到昆明后,部队进行了一年大休整,期间,他被升任为上尉排长,分派到第四方面军司令部工作,部队驻扎在云南滇西的开远一带。

1943
年3月至1945年1月期间,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入缅甸作战,对日寇奋起大反攻。史耀庭再次随司令部从事无线电收发报机要工作。

1943
年3月,新38师的114团即先行开进野人山区,掩护中英部队修筑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区的中印公路。1943年10月下旬,雨季停止,在列多的新22师和新38师主力乘车到达胡康河谷边缘,驻印军缅北反攻战正式开始。1944年10月16日,新一军与新六军开始向八莫发起进攻,1944年12月15日新一军攻克了八莫。

国内滇西的中国远征军也正式开始反攻。这些战役,自去年以来都被改编拍摄成电视剧播放。

1945
年1月15日,新一军攻克南坎,并继续前进,于1月27日与云南西进的中国远征军会师。3月30日,中国远征军攻克乔梅,与英军胜利会师。至此,中国远征军的任务顺利完成。
远征军接收越南
史耀庭喜娶美女后告老还乡做教师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史耀庭随部队来到越南首都河内市,接收日本在越南的最大一个无线电台。在接收日本的无线电台时,往日凶残的日本兵变得非常听话,对进出的中国军人都规规矩矩地敬礼。

在越南河内市工作时,由于语言不通,货币不同,中国军人都要请当地的华侨帮忙。当时,史耀庭还担负着全排的伙食要务,经常要到银行调换钱币,于是认识了在银行工作的美女洪彩芬。就这样,他和这个越南美女谈起了跨国恋爱。第二年初,部队完成了接收任务,准备回国。史耀庭就在河内市和洪彩芬完婚。婚后5天,新婚的妻子洪彩芬跟着史耀庭来到了中国,并和丈夫先后在贵州、湖南、河南、广西、武汉等地随军。

全国解放后,史耀庭回到了家乡,先后在诸暨市的丰坞、富阳的新建乡等地小学任教,直至退休。如今,93岁高龄的史老先生生活在富阳城里,身体因摔跤卧病在床,他的爱妻也已87岁高龄,每天陪伴着最后的这位远征军老兵。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3 08:29
本帖最后由 林华强 于 2011-9-3 11:44 编辑

史老的近况不容乐观,耳朵很背,连讲话都很吃力,我们不便采访,在给老人送上抗战胜利纪念章,与老人合影后就告别了老人.在史大姐的悉心照顾下,但愿老人能挺过来.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3 08:30
本帖最后由 林华强 于 2011-9-3 11:54 编辑

因进来时太过匆忙,来不及给老人买点礼品。两位女将在见了史老的面后,赶紧出去买了牛奶、八宝粥、饼干等小礼品;随后赶到的富阳日报记者老董则很详细的介绍了他采访史老的经过;史老的老伴是越南籍,现在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了,见我们这么多人到来,高兴的很!

作者: 折翼    时间: 2011-9-3 09:03
我来补张清楚的照片
作者: 折翼    时间: 2011-9-3 09:13
[attach]125675[/attach]

钱塘江

作者: 折翼    时间: 2011-9-3 09:17
[attach]125676[/attach]

花队就是这样拍照的



作者: 折翼    时间: 2011-9-3 09:18
[attach]125677[/attach]

都下来看看吧
难得在路上看见了


作者: 折翼    时间: 2011-9-3 09:20
[attach]125678[/attach]


作者: 折翼    时间: 2011-9-3 09:21
[attach]125679[/attach][attach]125680[/attach]





作者: 折翼    时间: 2011-9-3 09:23
其它的等花队发了后
我再来补充吧‘

作者: 清风飘影    时间: 2011-9-3 09:26
大家辛苦了,等照片呵呵!
作者: 高山流水    时间: 2011-9-3 13:36
你们的照片都发了,我的相机里的照片就留着私人珍藏了
作者: 一个人旅行    时间: 2011-9-3 17:19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3 17:39
告别史老,我们向赵老所住的富阳人民医院赶来.这一次,大家先买好礼物,史大姐一定要带我们去,她也买了水果去孝敬老人.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3 18:09
赵荣惠老人住在富阳市大源镇觃口村,今年92岁了,早年就读湘湖师范,抗战开始后,在福建福鼎考取黄埔军校第18期,从福鼎步行到长汀,辗转到成都,一路上倍尝艰辛.军校毕业后,因成绩比较好,分到军用通信总站化学兵总部,职务是战地记者,负责通讯报道,每天负责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战地通讯、作战情况等。当时负责编辑《东岳余声》小册子,该小册子为油印刊物,每天晚上印,然后跑到邮局邮发,当时负责该刊物的还有另外一个人,他们两个很辛苦。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1-9-3 18:31
很多老兵在世的日子已经不多  一句慰问   一份关怀   都会让老人热泪盈眶 ..............   

希望有更多的热心人士共同一起来关注这个群体
作者: 十二少    时间: 2011-9-3 21:16
向老兵致敬!

志愿者辛苦的,当晚到家都快零点了,保重身体呀!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4 08:02
赵老讲话也很困难,怕他太劳累,我们也没敢多问,但老人回忆起当年的烽火岁月时,就激动异常,说自己曾是战地记者,拍了不少实物照片,可惜绝大部分文革时毁掉了,但也还有一些幸存下来的.老人说他想编本书,把这些照片编成书.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4 08:27
密支那战役中,子弹穿过他的手臂

密支那战役中,子弹穿过他的手臂

最近,《中国远征军》正在热播,本报报道了远征军老兵史耀庭的故事。


我们以为史耀庭是富阳最后的远征军老兵,却没想到,清明假期结束后上班的第一天,编辑部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我公公也是远征军的,他看了报纸后,很想和史耀庭老人见个面,他和他的哥哥史说当年在一个部队里作战”。


老人名叫徐有根,和史耀庭一样,也是大源人。不同的是,史老当年在后方做无线电台接报员,徐有根当年则参与前线作战,身上还留有弹痕。


他媳妇说:“老人家看了报纸后,久久不能平静,希望你们能完成他的心愿。”上午接到电话,记者当天下午就到大源,见到了徐老。


手臂上至今还留有弹痕□记者 何芳芳/文讲述:从大源辗转到印度兰姆迦徐有根生于1924年,出身大源一个裁缝世家,从小就会做点缝纫活。


因家里条件尚可,他读书读到初一。


1940年3月,姐姐要远嫁绍兴,17岁的他陪同姐姐前往。到了绍兴锂渚镇,日本军打到了绍兴,此时,富阳也被日本军攻入,徐有根在锂渚,进退不得。他姐夫在当地的第十预备师司令部当干部,动员他参了军,在收发室当文书。


徐有根个子高大,样貌俊俏,加上有初中文化,文书当了一个月,就被师长选中做了警卫员。他的主要工作是保护师长唯一的儿子的安全,但在战争时代,保护一个人的安全责任重大,徐有根怕担当不起,偷偷报考了防空学校。


8月份,他到湖南省沅陵市就读防空学校。


1941年,他在贵阳市防空学校学生队受军事训练及照测器材技术训练。


1942年,他在防空学校一年半期满毕业,分配到四川重庆照测第五队当操纵仪下士,听测上士。


1943年10月,他由防空学校抽调人员加入中国驻印军队,至印度兰姆迦整训。由于当时日军空中势力已经局部削弱,同盟国军占据空军优势,所以他们这批防空人员被编入其他各兵种。徐有根分配在陆军新编30师89团3营7连2排当上士副排长。


他回忆说:“当时,总指挥是美国着名将领史迪威,英国方的总指挥是蒙巴顿,中国的总指挥是郑洞国。武器由英国人提供,吃穿住由美国人出钱,装备比较先进。”


历史:密支那战役驻印军伤亡最大的一次战斗密支那战役为中日战争中驻印远征军反攻缅甸战役中进行的一次城市进攻作战(1944年4月29日—8月4日),以奇袭开始,以消耗战结束。中美混合支队历时近100天,以伤亡60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3000余人,并迫使剩余的日军800人退出。


讲述:南坎,最后的作战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部队乘雨季进行休整扩编,徐有根所在的30师被编入着名将领孙立人率领的新一军。


1944年10月,他们沿密支向南八莫进攻。11月,他所在部队向南坎进攻。在南坎再一次遭遇惨烈的战况。在南芋山头,他们遭遇北上增援的日军,第一次进攻,2个排长、一个连长全部阵亡。徐有根当时是副排长,他用对讲机向营长报告战情,后方派出增援部队,再次进攻。经苦战,最终夺回山头。


之后,他们一路挺进,最后攻打到腊戍,参与驻印军取得胜利的最后阶段战役。


1946年3月,徐有根由缅甸班师回国。


历史:会师芒友,缅北会战胜利1944年10月,中国驻印军由密支那、孟拱分两路强渡伊洛瓦底江,展开反攻缅北的第二期战斗。


1945年1月16日,新38师主力沿芒友公路进击,新30主力围攻老龙山地区之敌。1月27日攻破芒友,滇缅公路全部打通。3月27日,缅北会战胜利结束。中国驻印军完成了消灭缅北日军,打通中印公路的历史使命。


结语:淡忘往昔峥嵘岁月回国后的五年间,徐有根跟着大部队,辗转贵州、广西、广东、长春、吉林。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徐有根转入佳木斯一个农场任农机具及油料保管员。1951年转入北安赵光红星农场道路工程队任施工员。


1953年辞职回家,1954年,31岁的徐有根娶了比他小10岁的老婆,1955年开始务农。


在文革期间,因为曾经的身份,被打入“反革命分子”,吃了不少苦头。他说,晚上,别人都在睡觉,他要干活,还连累老婆一起受苦。旁人都劝他老婆跟他离婚,她不离不弃。所以,两口子感情特别好。


这么些年,徐有根过惯了小老百姓的生活,也已淡忘往昔的峥嵘岁月,到今时今日,四个子女都过得很好,老两口身体健康,儿孙满堂,他别无所求。


儿媳妇说,老爷子的心态特别好,从来不抱怨。平日里,看报纸是他最大的爱好,坚持运动是他的口头禅,身上拾掇得干干净净,有修养有素质,家族氛围很和谐。他一直坚持洗冷水脸、冷水澡,自己衣服自己洗,极少生病,就算非要挂盐水,最多挂一瓶,马上见好。最让家人称奇的是,88岁高龄了,他不用眼镜,不用放大镜,轻轻松松地就能将细如发丝的线穿过针孔。


就是这么一个老人家,如果不是《中国远征军》这部电视剧,不是史耀庭的故事见报,恐怕徐有根自己不会谈起往事,身边人,哪怕最亲近的人也不会了解他还有这般不寻常的经历。


儿媳妇说:“这张报纸我们会珍藏,让子子孙孙都记住,他们的祖辈曾经是参加了抗日历史上最惨烈最悲壮的一场战争的远征军老兵。”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4 08:28
远征军老兵相见


记者
徐健辉
董广生
朱啸尘



  “老哥,早点认识你就好了。”在本报牵线下,昨日,88岁的徐有根(图左)和93岁的史耀庭(图右)这两个远征军富阳老兵终于见面了,徐有根看着躺在床上的史耀庭感叹不已。


因为严重白内障和精神状态不佳,史耀庭老人说得并不多,但他的手却始终紧紧握住了徐有根的手。
驼峰航线的颠簸、密支那的硝烟、拉姆加的苦练、南坎战场的残酷……当两个富阳远征军老兵的手在百大1302室紧紧相握时,70年前那一幕幕烽火场景似乎再次“展现”在了现场所有人的面前。
老兵们坚强而开心地活着

史耀庭年初在街上摔了一跤后就一直躺在床上,由家人照顾。一进史耀庭的家门,徐有根先伸出手一把握了过去:“老哥,你还好吧?我是新一军30师的,打仗时我叫徐宏强,你是38师的吧?咱们可算见面了。”

    史耀庭睁开了眼,也把手握紧,然后喃喃道:“好,好的。”徐有根笑了起来,“当时在缅甸,我师和他们师,那可是打鬼子的主力。”爽朗的笑声活跃了现场的气氛。

    “我们家这位在后方,做无线电工作,不像您是在前线出生入死。”史耀庭的妻子越南华侨洪彩芬笑呵呵地说。
握着史耀庭的手,徐有根饶有兴致地说起缅甸,说起新一师,说起现在的快乐生活。史耀庭从头到尾只说了“好的”、“很好”等几句话,可他的眼睛始终没有从徐有根的身上挪开过。
参观了史耀庭的家后,徐有根又乐了起来:“我在大源农村活得很开心,现在看到老哥家里条件也很好,照顾的人也很多,我更开心了。”

找到了缺席的第三位老兵    “你们好,我是帮家里的老人来的。他也是远征军。”谈话间,一位女士拿着一叠材料走进了房门:“老人叫董观林,新义人,已去世,留下了这些材料。”

“我知道的,和我老伴一个营的啊!”一听这个名字,史耀庭的妻子洪彩芬喊了出来。
这位董观林又名董昭,1938年因为富阳被日寇侵占,他逃难到了武汉,随后加入了宪兵七团。1942年,董观林随远征军通信兵五团经驼峰航线前往印度,并一直在缅甸战场待到日军失败为止。在1943年,他还和史耀庭一起到越南河内接受日军的投降。
面对又一位逝去的战友,徐有根边看材料边念叨:“可惜了、可惜了!”

    这次聚会,把老兵们的心里话和那些惊心动魄的回忆都发酵了出来。临走前,史耀庭的家人如亲人般握着徐有根老人的手说:“有空就来玩,把我们当亲戚好了。”徐有根连声笑说:“好,要来的!”

老兵诉说当年的烽火岁月
在徐有根、董观林、史耀庭老兵的眼里,远征军,是胜利者。缅甸不是悲苦牺牲的地方,而是中国军人扬威外域,取得胜利的宝地。

驼峰航线    1942年,中国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日军已经占据全部沿海港口,滇越和滇缅公路全面被切断。中国只有靠驼峰航线来接受盟国的援助。董观林老人当时正是坐飞机从这条世界著名的航线到达印度。老人在材料里回忆:“当时要飞越喜马拉雅山才能到达印度。路上还好有部队发送的鞋袜和军毯,不然肯定冻坏了。”
   

密支那战役
时任新编30师89团3营7连2排的副排长徐有根带领着第六班和小炮班空降密支那温毛机场,配合友军,顶住了日军的两轮反扑。战斗中,一颗日本人的子弹在战场上穿过了徐有根的小臂。“我们顶住了,日本人丢掉了机场,也就没了希望,很快就溃败了。”说起这些,徐有根至今仍一脸自豪。
横渡伊洛瓦底河    24天后,徐有根重返战场。当时经历机场保卫战的空降部队只剩他为首的18个士兵。连长就派他们18人横渡伊洛瓦底河,去对岸侦查日军是否已经撤离。徐有根回忆说:“那个河比富春江还宽,我们乘着小皮艇就过去了,结果到离对岸还有几百米的地方时,日本人的机枪响了。”皮艇瞬间被打破,同伴纷纷落水。徐有根知道往回游根本不可能,他就索性向日军阵地游去,最终在一处岸边和几个战友躲过了日本人的机枪。在后续部队的支援下,他们最终又回到了友军营地。
南坎战役
南坎战役时,缅甸日军已成强弩之末。徐有根所在的30师进攻南坎,为的是截断被38师击溃的日军退路。徐有根所部一直在南芋山头坚守阵地,堵截日军。当时,日军已成困兽,更加疯狂强悍。而徐有根等中国远征军也要为胜利做最后一搏,战况很是惨烈。徐有根回忆:“有一次打日本人冲锋,一下就死了两个排长,一个连长。”日军的冲锋虽然凶狠,但此时的中国远征军早已今非昔比。徐有根说:“我记得,当时日军有营地在山下,我们就招呼榴弹炮,飞机狂轰滥炸。等我们打赢后下去一看,到处是日本人的尸体。还有的日军僵硬地坐着,活生生被火炮给震死了。”

越南受降    1945年9月,日本已经投降。史耀庭和董观林一同到越南河内接受日军投降。他们当时接收的是日军在越南最大的一座电台。他们所在部队还负责接收其他大型通讯设备和汽车。在此期,史耀庭结实了越南华侨洪彩芬,两人喜结连理。
抗战胜利后,老兵几乎都回到了富阳,史耀庭、董观林当起了老师,徐有根则选择了务农。他们平静地生活着,对于自己的往昔历史,只有在和子女的逗乐中会有只言片语的提起。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1-9-4 21:48
辛苦你们了!

作者: 岛主    时间: 2011-9-5 12:59
“赶往诸暨,走访了两位黄埔老兵杨鸿庆(17期)、张静君(16期),这两位老人的记忆也还很清晰,身体也不错”
————两位老兵的情况详细介绍一下啊。
作者: 岛主    时间: 2011-9-5 13:06
徐有根老人的相片也没有
作者: 折翼    时间: 2011-9-7 12:16
照片在我这,我会上传的
岛主稍侯
作者: 8136    时间: 2011-9-7 15:33

作者: 折翼    时间: 2011-9-8 11:27
本帖最后由 折翼 于 2011-9-8 11:37 编辑

[attach]126446[/attach]


在大原找到了徐有根老人的家

[attach]126447[/attach]
华强递上了名片并说明,老人很仔细的看了哦

[attach]126448[/attach]

给老人送上了纪念章

[attach]126449[/attach]

老人的思路很清晰,说的也很详细

[attach]126450[/attach]

徐老近照








作者: 折翼    时间: 2011-9-8 11:43
[attach]126451[/attach]

富阳结束了,赶往诸暨



作者: 折翼    时间: 2011-9-8 11:46
[attach]126452[/attach]

先来到了杨鸿庆老人家

作者: 折翼    时间: 2011-9-8 11:48
[attach]126453[/attach]

杨老说换件衣服再陪同一起去张老家

作者: 折翼    时间: 2011-9-8 12:04
[attach]126454[/attach]

杨老陪同前往张老家
[attach]126455[/attach]

张老家到了

[attach]126456[/attach]

正在采访中

[attach]126457[/attach]

张老



[attach]126458[/attach]

合影



作者: 岛主    时间: 2011-9-8 16:45
华强,你还有纪念章啊?有人在寻找一枚纪念章,为老兵圆心愿。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1-9-8 21:16
远征军的可以不
作者: 顺子    时间: 2011-10-6 12:24
你们真是辛苦啊!!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