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探访济公故居 [打印本页]

作者: 秀拔东林    时间: 2006-8-24 21:04
标题: 探访济公故居
神奇秀丽的天台山,孕育了一个奇特的人物———济公。浙江省天台县不久前在1927年建的小而简陋的“济佛院”旧址,重新划出大片黄金地段,投资2500多万元,复建起占地16亩、建筑面积6300多平方米的“济公故居”。殿宇巍峨,石牌坊高耸,楼阁亭榭错落,百米画廊回环,更有假山飞瀑,令人眼界大开,流连忘返。 <p>&nbsp;&nbsp;&nbsp;&nbsp;从杭州驱车只需2小时,便到了闻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区、素有仙山佛国美称的浙东天台山麓。天台有佛教八宗之首天台宗祖庭国清寺,有刘晨阮肇深山采药遇仙女结为连理的美丽传说。一踏入天台城关永宁村,两座巍峨壮丽的雕龙巨石牌坊立即扑入眼帘,前座沉稳圆熟的“永宁村”三字,系全国书协常务理事朱守道先生题写。后座雄健豪放的牌匾“石墙头”,由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挥毫。而规模宏大的大门口照壁上“济公故居”四个镏金行书大字,则是全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的墨宝。 </p><p>&nbsp;&nbsp;&nbsp;&nbsp;据记载,济公原名李修缘,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二月初八诞生于浙江天台县城关北门外永宁村石墙头,系宋太宗驸马李遵勖裔孙,祖上世代仁宦,且为将门。据浙江著名文史专家许尚枢先生考证,济公祖父李涓曾知鄂州崇阳县。北宋靖康之变,京城汴梁(开封)被围,鄂州之兵召集不起,他就出家资买牛酒激犒义士600名,引兵北上,至蔡州,大败金国游骑。后与金大军对抗,寡不敌众,血战而死。济公之父李茂春目击南宋朝政腐败,弃官隐居念佛。济公少年攻读赭溪畔赤城山,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后,出家国清寺。18岁去杭州灵隐寺落发,取法名道济,济公则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在灵隐寺,他不守佛门法规,嗜好酒肉,常身穿破袈裟,脚拖破蒲鞋,手摇破芭蕉扇,出入歌楼酒肆,世人称之为“济颠”。他以落拓颠狂的外表,幽默风趣的谈吐,救人济世,成为世人心目中大智大勇的化身、普渡众生的活佛。 </p><p>&nbsp;&nbsp;&nbsp;&nbsp;林语堂曾说:“受中国民众所爱戴的最伟大的疯和尚无疑是济颠和尚,又名济公;他是一部通俗演义的主人公,这部演义越续越长,其篇幅至今约比《堂吉诃德》多了三倍,看来似乎没有完结”。可见,济公的故事,不但在中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世界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p><p>&nbsp;&nbsp;&nbsp;&nbsp;“济公故居”,坐落在天台城关北门原云华楼黄金地段,共分三大主体。中间部分是巍峨壮丽的李府,所以屋舍为高规格的南宋天台三进九明堂结构。西面部分为“观霞阁”,5层30多米高,全部硬木结构,阁周围雕九龙和天台八景。登阁举目四望,近可看到济公出生地永宁村石墙头,读书处赤城山和出家之处国清寺,远可望见著名的天台山胜景。东面陇西园,由济佛殿、醉仙楼、济公药铺、葫芦池和假山飞瀑组成。史载济公祖上是陇西人,家有陇西园,为李府私家花园。此园西连故居,北依赭溪,是济公少时嬉戏玩耍之地。 </p><p>&nbsp;&nbsp;&nbsp;&nbsp;走进济公故居,只见亭台楼阁,湖泊水榭,回廊曲桥,假山飞瀑,布局精巧,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李府正门照壁上四个精致石雕,两侧“五老看图”、“竹林七贤”的木雕,以及“百鸟朝凤”、“九狮八骏”等,工艺精美,令参观者赞叹不已。故居周围的百米画廊,将北方宫廷之堂皇,和南方苏州园林之精巧相结合,既大气又细腻。修复工程云集了全国一流的能工巧匠:彩绘出自常年参加北京故宫、清华园、中南海施工的彩画大师之手;石雕名师,请自福建;木雕大师,邀自东阳。还有砖雕、灰雕,现在民间已很少见。 </p>
作者: 水龙头    时间: 2006-8-24 21:16
<p>造假啊?那也要造得象样一点么</p>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6-8-25 04:03
<p>呵呵</p><p>还真没进去好好瞧瞧捏!</p>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6-8-25 17:45
<p>我去过了,20块钱,院子还挺大,外地人玩玩还可以,天台人去玩,好像没什么感觉。</p><p></p>
作者: 出水莲    时间: 2006-8-25 19:51
再过几百年,也是文物了。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6-8-25 19:53
<p>那些花花绿绿的苏州彩绘完全是大清的风格, 设计者在这一点上穿帮啊。</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5 11:53:08编辑过]


作者: 水龙头    时间: 2006-8-25 20:03
<p>呵呵,</p><p>这个院子本来也就是骗骗那些不懂文化的游客了.</p>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6-8-25 20:03
<p>善于宋代建筑的工匠估计也不多了;</p><p>相比起明清建筑的精致辉煌,宋代的建筑形式更加务实和简洁,不知道设计者怎么考虑的。</p><p>有时候搞得花花绿绿,确实看的有些晃眼。</p><p>杭州已经确定将城市的主色调定为“灰”,天台却明显缺少这种魄力,灰色在平常人的印象里感觉很土,但是恰到好处的灰色,也能如实和生动的反映江南水乡生活的恬静和优雅。</p><p>宋朝人并不喜欢花花绿绿,我也是。</p>
作者: 老虎    时间: 2006-8-26 23:25
<p>2500万,可以修复多少个四合院?可以保存多少弹格路(石阶子路)?可以修缮多少古街?</p><p>2500万,哪里来的?天台人民的民脂民膏!</p>
作者: 水龙头    时间: 2006-8-26 23:43
<p>哎,虎哥的叹息……</p><p>不知道是真是假?</p>
作者: tianmeng    时间: 2006-8-27 00:06
就是,总觉得看着这些建筑有些别扭.
作者: 汪秋雨    时间: 2006-8-27 03:57
<p>你可看到地下的迪吧?你可看到门旁的药店?那个位置真的是故居的位置?</p><p>天台话:挂羊头卖狗肉。</p>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6-8-27 04:30
<p>挂扁食卖馄饨!</p><p>天台话应该这么说!</p>
作者: 秀拔东林    时间: 2006-8-27 04:44
哎呀,一两百年后就是旧东西,对外地人来讲,八是文物的!
作者: 龙头    时间: 2006-8-27 06:23
等个50年后,就可以算半个文物了
作者: 出水莲    时间: 2006-8-27 07:4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褚留香</i>在2006-8-25 12:03:00的发言:</b><br/><p>善于宋代建筑的工匠估计也不多了;</p><p>相比起明清建筑的精致辉煌,宋代的建筑形式更加务实和简洁,不知道设计者怎么考虑的。</p><p>有时候搞得花花绿绿,确实看的有些晃眼。</p><p>杭州已经确定将城市的主色调定为“灰”,天台却明显缺少这种魄力,灰色在平常人的印象里感觉很土,但是恰到好处的灰色,也能如实和生动的反映江南水乡生活的恬静和优雅。</p><p>宋朝人并不喜欢花花绿绿,我也是。</p></div><p></p><p>灰调子的要求太高了,一般人难以理解和接受。</p><p>大家看看现在大街上全是花花绿绿的,基本上只有学设计的高手才能搭出灰调子的高雅。</p>
作者: 水龙头    时间: 2006-8-27 17:34
<p>杭州的新新饭店,应该是就是灰色的代表吧?</p><p>在山青水绿的地方,建立一个灰色的城市,</p><p>正好起了点缀作用了。</p>
作者: 出水莲    时间: 2006-8-27 18:19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水龙头</i>在2006-8-27 9:34:00的发言:</b><br/><p>杭州的新新饭店,应该是就是灰色的代表吧?</p><p>在山青水绿的地方,建立一个灰色的城市,</p><p>正好起了点缀作用了。</p></div><p></p>不像水墨丹青吗?
作者: tianmeng    时间: 2006-8-27 22:46
<p>能还原历史当时的面貌那是最好不过了,现在这样不伦不类的,骗骗外地佬还行.时间长了,可不行哦.</p>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6-8-28 16:58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出水莲</i>在2006-8-26 23:46: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褚留香</i>在2006-8-25 12:03:00的发言:</b><br/><p>善于宋代建筑的工匠估计也不多了;</p><p>相比起明清建筑的精致辉煌,宋代的建筑形式更加务实和简洁,不知道设计者怎么考虑的。</p><p>有时候搞得花花绿绿,确实看的有些晃眼。</p><p>杭州已经确定将城市的主色调定为“灰”,天台却明显缺少这种魄力,灰色在平常人的印象里感觉很土,但是恰到好处的灰色,也能如实和生动的反映江南水乡生活的恬静和优雅。</p><p>宋朝人并不喜欢花花绿绿,我也是。</p></div><p></p><p>灰调子的要求太高了,一般人难以理解和接受。</p><p>大家看看现在大街上全是花花绿绿的,基本上只有学设计的高手才能搭出灰调子的高雅。</p></div><p></p><p>嘿嘿,杭州都把它当成城市的主色调了。像安徽的传统民居,苏扬一代的水乡民宅,大多以灰色为主调,而且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享誉国内外。杭州运河两岸的建筑物,包括我们小区,不临河的,也都慢慢漆上灰色调了。</p><p>北方因为气候的因素,一到秋冬季便灰蒙蒙白惨惨,所以需要红墙绿瓦来点缀,不至于失去色彩和活力。</p><p>南方气候宜人,就算到了秋冬季,红绿也能遍布城市乡野,所以对于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这种景色,由此用灰色来点缀民宅和建筑,更能纯托城市的和谐之美,达到色彩层次丰富之感觉。</p><p>其次,灰色也是古代老百姓区别于官宦王侯建筑物的显著特征,更能代表原汁原味的本土原生态面貌,反映社会和百姓的真实生活场景。</p><p>杭州近来大搞运河文化和旅游城市建设,可谓用心良苦。</p>
作者: 出水莲    时间: 2006-8-28 17:08
<p>看来香帅和我的想法比较谋和。</p><p>我的父母家修房子,我们姐妹要求刷水泥外墙。这栋房子在左右邻居那些红红绿绿的映衬之下,显出烟雨般感觉,看起来很安静。</p>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6-8-28 17:09
是啊,朴素一点好,红红绿绿如果运用不恰当,反而俗气。
作者: 水龙头    时间: 2006-8-28 17:19
<p>灰色,是成熟的颜色喽.</p>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6-8-28 17:21
大胆而明智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6-8-28 17:37
<p>汗</p><p>都是高人啊!</p><p>&nbsp;</p>
作者: 秀拔东林    时间: 2006-8-28 21:24
<p><b><font color="#ff3300">济公建造利济桥</font></b>
        </p><p>天台古城小西门外有座奇特的石桥,哪怕一个人踏上去桥身也会摇动,可是载千走万它照样受得了。据说,这是因为它是"活 佛"济公建造的缘故。</p><p>那时候,百姓再三要求官府在赭溪上造座便民桥,新来的杜知县充耳不闻,却对国清寺里的金木鱼垂涎三尺,死皮赖脸地要方丈 送给他。济公决定治他一治。</p><p>杜知县捧着这金光闪闪的镇寺法宝,坐着八抬大桥,前呼后 拥,吹吹打打,好不威风。突然桥前来了个小和尚济公,旧僧帽,破蒲鞋,说要跟县太爷讲话,杜知县嫌他这身打扮倒了自已的雅兴, 一声吆喝,水火棍劈头盖脑地落下来,谁知济公竟若无其事。等他 们一个个打酸了手,才笑呵呵地说:"这回该轮着我了!" </p><p>只见济公把芭蕉扇一扇,顿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赭溪浪涛滚滚,杜知县和衙役们被风刮得东倒西歪,跌着鼻青眼肿,倒在水沟里,成了落汤鸡。不久,这贪官污吏因为名声太臭被撤了职。</p><p>济公又朝金木鱼一扇,说声"变",木鱼越变越大,变成了一座扁圆的小山丘,后人就叫它"木鱼山"。那棍木鱼柄呢?它随着溪水流到小西门外,济公朝它轻轻地吹了口气,就变成了一座石拱桥。 因为济公俗姓李,老百姓就叫它"李济桥"。后来叫别了音,就成了现在的"利济桥"。</p>
作者: 出水莲    时间: 2006-8-28 22:15
呵呵。
作者: 添添    时间: 2006-8-29 05:10
还没去看过也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