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边走边拍--------尼泊尔印象 [打印本页]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8:40
标题: 边走边拍--------尼泊尔印象
  尼泊尔位于中国与印度之间,北靠中国的西藏,南与印度相邻,地势从北部的海拔8844.43的珠穆朗玛峰到海拔百米的南部平原,有着世界上海拔跨度最大的地理特色。都说尼泊尔是个高山王国又同处在喜马拉雅山山脚下,之前总以为尼泊尔和西藏气候应该差不多,高原缺氧气候寒冷,其实不然,它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受喜马拉雅山脉影响的北部只占全国面积15%的高山冬季会达到-40度外,其它地方都由于喜马拉雅山脉这道天然屏障遮挡了来自北方的寒风,享受者来自南面印度洋的暖流而带来的温暖湿润,加上海拔都1400以下,因此不会出现寒冷和缺氧天气。都12月份了,这里的气温还在10-20之间。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8:42
本帖最后由 雪弗蓝 于 2011-2-16 18:44 编辑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作为尼泊尔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加德满都,它既是尼泊尔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所有游客赴尼泊尔各地旅游的第一站。而加德满都最值得去的就是各个杜巴广场,它是加德满都河谷旅游的精华区,今天人们所说的加德满都,实际上是指加德满都河谷,它由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这三个古城组成的一个大城市,人口占着人全国的1/6, 世界文化遗产达到了7个,是全世界一个城市当中世界文化遗产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杜巴,在尼泊尔语中意为王宫,也就是王宫广场的意思。三个王宫广场即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帕坦杜巴广场,巴得岗杜巴广场。三地曾经是不同时期的王朝所在地,建有大量各种风格的神庙和王宫,当然都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8:46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这里是帕坦杜巴广场的入口处,要不是导游招乎大家分发门票,谁也没有注意到入口处就在眼前,门票是一张直径与大小鸡蛋样的背面有胶的纸张,贴在醒目之处就可自由出入了,据说一个星期内都可使用。在这里根本就看不到国内景点所出现的高高的围墙,把守严密的出入口,以及大张旗鼓的宣传口号。售票点就在左下角的小亭里,除了立在售票亭旁的文化遗产标志外,没有其它作任何宣传标语。广场内只禁止车辆进出,当地人包括印度教徒都可以自由出入,已经习惯了国内的种种行为,这里反而让人感到意外。
作者: 一个人旅行    时间: 2011-2-16 18:46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8:47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建于公元208年的帕坦城,是尼泊尔中最古老的城市。尼泊尔的国教是印度教,这是被尼泊尔宪法所规定的,约占人口的87%,因此,各地的古建筑即世界文化遗产基本上是以印度寺庙和王宫为主,如果对尼泊尔的历史和宗教不太了解的话,根本就分不清那个庙供奉的是那方神,听过解说也看过介绍,但始终记不住。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8:49
本帖最后由 雪弗蓝 于 2011-2-16 18:51 编辑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在尼泊尔有很多动物都被奉为神,如鸽子,只要是广场,都有成群的鸽子,被奉为神灵的鸽子,自由地飞翔在天空中,成了又一道风景线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8:52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8:53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牛也是神灵之一,印度教认为牛是湿婆神的使者,所以在尼泊尔不吃牛肉,不使用牛皮制品。在大街上牛可以自由地散步不受干扰,还随心所欲享受着人们的供品。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8:56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马拉国王的雕像柱,这根柱子建于1670年,柱子上国王双手合十,盘坐在于眼镜蛇的保护伞下,身边围绕着他的两位妻子和五个孩子。蛇也神灵之一,眼镜蛇是印度教中的保护神。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8:58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在古老的建筑中,到处都能看到蛇的雕像。每年尼历的4月第5天是蛇节,家家户户都要对蛇图腾进行礼拜,祈求保佑。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8:59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据说加德满都城中拥有大大小小的神庙寺、塔近2700多个,人们用屋有多少,庙有多少;人有多少,神有多少来形容加德满都。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城中找不到一条小巷没有神庙或神龛确是事实。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01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不知何方神住的神庙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03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也不知供的是何方神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04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都说这神庙具有崇高的地位,但清晨却是小贩摆摊做生意的好地方。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05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在世界遗产上摆早点摊。想想如果在我们的故宫石阶上买早点会是怎么样?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07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在这高高的台基上晒太阳,聊天,观看市井生活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吧。这在中国肯定是无法做到的。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08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这里也是年青人约会的好场所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09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很喜欢这种光影。在尼泊尔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自助游者,或结伴或独自一人来到杜巴广场上寻找那种让时光倒流的感觉,一本书或一张地图便是他(她)们最好的导游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14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15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哈努曼猴神宫,好像是以前的旧王宫,只对印度教徒开放,还有士兵24小时看守,无法进去看看
作者: 压力山大    时间: 2011-2-16 19:16
异国情调,不错

作者: 压力山大    时间: 2011-2-16 19:17
释迦摩尼就是尼泊尔的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18
本帖最后由 雪弗蓝 于 2011-2-16 19:22 编辑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这里还有世界上唯一的,真实的,有生命力的神---“活女神”存在, 活女神库玛莉是尼泊尔人所供奉的童贞女神,由十一二岁的小女孩担任,其挑选的方法十分严格,她们都是贵族释迦族4-5岁的女孩,身体极为健康,从未生病、流血,身上没有任何瑕次。此外,同时具备32种特征的女童才能进入最后的角逐。比如脖子,身体,睫毛,腿,眼睛和头发等等必须达到标准,手和脚必须修长漂亮。最后几名候选女童找到之后,还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验,如关在黑压压放满血淋淋牛头,骷髅头的神庙大殿间内,进行恐吓,而必须表现有出超出常人的冷静和无畏的,还拥有星座与国王相吻合的女童才能担当活女神。正个程序有点像西藏寻找转世灵童似的。
  这里是活女神库玛莉所居住的地方,门口这对彩色的雕像是尼泊尔式狮子,非常另类。二位妇女一个劲地向游客兜售活女神照。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23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库玛莉寺庙是一座非常漂亮精致的小庭园,四周环绕着雕刻相当精美的木柱,阳台和窗户,有“尼泊尔最美丽的中庭”之称。活女神只在重大节日里走出寺庙接见大众,平常都在寺庙里足不出门,每天在规定时间内就在庭园正中窗户里见一下教徒。直到初潮到来或者发生意外,大量失血,库玛莉女神的任期就结束了,届时她将恢复凡人的身份,人们又要开始寻找新的女神。库玛莉寺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参观拍摄庭园表面,但当活女神现身时,禁止任何人拍摄,非印度教徒也只能参观到此。那天我们也在等着一睹世界上唯一的“活女神”的芳容,窗户上出现一位老人,大概是她的爷爷吧,说要向我们每人收取100元人民币,呵呵,领队把手一挥,一声命令:L`S GO,全撒了。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25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庭园里精美的木雕窗户
作者: 寒山湖    时间: 2011-2-16 19:25
令人向往的地方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26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尼泊尔最具代表性的木雕刻作品:孔雀窗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27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巴德岗(世界文化遗产)杜巴广场,被誉为露天博物馆活的遗址,这也是加德满都三个古城中最古老、最有特色的一个。位于加德满都以东约15公里处,因为远离市区,人流量比另外二个广场少的多,显得相当的宁静值得高兴的是这儿的门票,中国人凭着护照只要50卢比一张,而其他老外买一张门票得交750卢比。真正的原因不清楚,只是听说尼泊尔的一位叫尊公主嫁给西藏君主松赞干布,被尊称为绿度母女神,同样嫁给松赞干布的中国的文成公主被尊称为白度母女神,而尊公主的出身地就在巴德岗,所以对中国人特别的优惠。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29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巴德岗的黄金门是尼泊尔最负盛名的旅游名片,又称太阳门,建与
1753年,门框及门顶上的众神像全部由黄金打造,24小时由军人看守着。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30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黄金门局部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32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这一排黑窗户就是大名鼎鼎的55格窗,建于1427年,全部是黑漆檀香木,是尼泊尔木雕工艺的代表作,据说其中的一窗为当任国王亲手所刻。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33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瓦物沙拉.难近母神庙,呵呵,这名称还是回家后在网上看到的,当时只觉得这神庙很精美,很雄伟。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36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换个角度看看也很美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37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供奉湿婆的法希戴噶寺庙,从下往上分别是大象,狮子以及公牛。反正在巴德岗这种寺庙多的是,我一个外行人也看不出啥名堂,似乎都差不都的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38
本帖最后由 雪弗蓝 于 2011-2-16 19:39 编辑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古王宫与神兽。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42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总的来说,三个杜巴广场感觉确实很古老,很精美,但作为王宫的建筑跟我国的紫金城相比,那气势还是相差的很远很远。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46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在巴德岗广场里,还有制陶广场,规模不是很大,只有少数几个老人在那里重复着古老的工艺,制作一些不知干什么用的瓶瓶罐罐,不过要是想拍他们做陶器的话,那是要给钱的。
晾晒陶器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47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东逛逛西逛逛,居然发现这三个广场,基本上没有围栏或围墙,四周全是民居和街道,如果早起或熟悉周边街道的话是可以自由进出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49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遗产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古老而精美的建筑仍然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场所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50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晒谷场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51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流浪者也把这当成家了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52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很是担心这裸露的电线,万一走火了,这精美的木窗就保不住了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54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印度教圣地帕苏帕蒂纳神庙,供奉创造之神和毁灭之神的共同体湿婆,印度教认为唯有彻底的毁灭才能带来崭新的重生。因此,这里也是加德满都城最大的印度教徒为死去的印度教教徒举行露天火化的场所,著名的阿里亚火葬台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19:56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不要以为这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它却是尼泊尔人心中的圣河-----巴格马蒂河。巴格马蒂河由喜玛拉雅山的冰雪溶化而成,经尼泊尔后流入印度就是印度的圣河------恒河。印度教徒一生中至少一次要在圣河中沐浴一次,死后能在圣河河畔火化,然后将骨灰撒入圣河是一生最大的心愿,因为他(她)们相信圣河会将死者的灵魂带入天堂。在火化前,每位死者都用圣河的水进行的沐浴,然后举行简单仪式便抬上火葬台火化,直至把骨灰撒下圣河为止。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20:01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尼泊尔人讲究静默哀悼,没有哀乐,没有哭声,更没有倍葬物,他们就这样静静地等候着尸体被彻底火化后抛入河中
   火葬场被一座奈河桥分为上,下游二处,上游只有两座火葬台,以前专属王室贵族使用,现在只要有钱当然也可以用啦

作者: 六柳    时间: 2011-2-16 20:01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20:03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下游才是普通百姓使用的地方。也许是旱季,圣河的水势不大,水流缓慢而混浊,河床里更多的是生活垃圾,脏得让人难以想象,难以接受。看来去天堂的路并没有铺满鲜花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20:04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在我们国人看来,葬礼都是隆重而严肃的,藏区的天葬更是神密而恐怖,而在这里葬礼却变成了游客参观的一个景点,有的年青人坐在那里边看火葬边谈恋爱,可见印度教把死看得很淡,以一种很坦然的方式面对。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6 20:05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一群小孩从火葬台边走过,丝毫没有慌张和恐怖的感觉。看来人还是应该有信仰的好,至少可以相信,人死后进了天堂,那里的生活会更好。
作者: 3322    时间: 2011-2-16 20:43
回复

   牛也是神灵之一,印度教认为牛是湿婆神的使者,所以在尼泊尔不吃牛肉,不使用牛皮制品。在大 ...
雪弗蓝 发表于 2011-2-16 18:53



不晓得印度教们吃牛奶吗
作者: 天色    时间: 2011-2-16 21:28
喜欢独自游走,在陌生且古老的地方;早晨迎着第一缕阳光,在石阶上,读书、发呆;让身躯远离尘嚣,让心灵回归平静。

作者: 果果小盆友    时间: 2011-2-16 21:32
这个游记写得真好

似乎回到了每个月读《易游人》的时代

安静的时光,淡然的语调,跟随作者远游。
作者: 风吹衣    时间: 2011-2-16 21:38
回复


     不要以为这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它却是尼泊尔人心中的圣河-----巴格马蒂河。巴格马蒂河由喜 ...
雪弗蓝 发表于 2011-2-16 19:56


上次我去的时候,刚刚在焚烧尸体,那种味道,一辈子也忘记不了!
高姐继续,我的片也霉了,找找跟几张

作者: 小馬    时间: 2011-2-16 23:07
很漂亮
作者: Rosas    时间: 2011-2-17 00:05
这个火葬,在电视看过,印象很深刻。
尼泊尔

神马时候,我也要去去


作者: ppkuma    时间: 2011-2-17 07:26
上游火葬,下游使用??!!!oh my ladygaga!!尼泊尔人民太淡定了,膜拜之...照片还有不??感觉寺庙的太多了,俺看来看去都觉得差不多,其他的不够丰富啊~

作者: 小咸鱼    时间: 2011-2-17 08:20
那么多鸽子,卫生还好搞伐
作者: 天逸    时间: 2011-2-17 09:43
一种感觉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结合

作者: 8136    时间: 2011-2-17 10:09

作者: 一个人旅行    时间: 2011-2-17 10:27
改天慢慢欣赏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1-2-17 10:53
相机和技术都不错,视觉也独到,喜欢藏传佛教的人,可以去尼泊尔朝圣瞻仰。

藏传佛教各系统中都有活佛制度,代表神仙下凡与世人沟通交流,弘法传教,这女活佛倒有点像《倚天屠龙记》中的波斯拜火教圣姑,古老宗教为了显示其神秘性和权威性,往往采用这种制度。
作者: TRUEawenfans    时间: 2011-2-17 10:57
这画面让我想到人与自然--挺和谐的
作者: 十二少    时间: 2011-2-17 11:42
高姐,我们等的好辛苦!
作者: 汤姆    时间: 2011-2-17 12:26
心神向往之,看了多遍,却不知用何言语表达,为表达内心情感,附以世博馆衬之
作者: 汤姆    时间: 2011-2-17 12:28
[attach]108336[/attach]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7 15:34
回复 汤姆 的帖子


    谢谢各位街友的支持!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7 15:35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在帕苏帕提纳神庙旁坐着许多穿着鲜艳的袍子,留着长长的胡子,额头上画着各式花纹,摆出不同姿态的所谓苦行僧,他们会主动要求游客拍照,然后伸手索取摄影费。其实他们是一群已经商业化的丐讨者,所以一定先谈好价格再拍摄,否则会漫天要价的。如果你付钱了,你想怎么拍就怎么拍,非常配合的。这几个人像啊,去尼泊尔拍过照的都少不了的,上镜量也许可以进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了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7 15:38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这种抽烟的方式有点特别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7 15:39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穿过奈河桥便到了一家老人院。在这里生活的都是60岁以上无依无靠的老人,所有生活费用全部由政府提供。这里也是游客必游之处,一是因为老人院坐落在火葬场边,好似走向落幕人生的中转站,激起无数人的同情心,据说有许多同际友人因当初的爱心来这里做义工的;二是这座老人院的建筑本身就是历史文化遗产之一部分,建筑和雕刻相当精美。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7 15:40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古稀老人的人生脚步似这西阳西下的余辉即将慢慢地消失。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7 15:42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唯一一次拍夜景,却选在火葬场,搞不明白。吓得一车22人只下来12人,走到一半路程,三位广东大男人不知是看到那熊熊大火心里发惊,还是难以承受那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焦味也打道回府了,二位领队,一位导游,三位男队友,三位女队友,继续前行。呵呵,本人也算其中一啦,胆子不小吧。亲眼目睹过藏区的天葬,那一般的葬礼也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再说了,这里的灵魂都上了天堂,当然就没啥好怕的了。只是空气污染很利害,那种焦味真的很难受。
  如果不是火葬场,应该说夜景还是不错的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7 15:43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白天苦行僧打坐的地方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7 15:45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博大哈佛塔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始建于6世纪,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称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塔,38米,周长100三层八角形平台衬托出佛塔磅礴宏大的气势。塔由下往上分五个部分,象征着宇宙的五大元素:底层为“地,半园形主体为“水”,螺旋形塔为“火”,华盖为“风”,最上面的顶尖“天”。
  有点想不明白,尼泊尔是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的故乡,而尼泊尔所信仰的却是藏传佛教,自然是从西藏传过来的佛教宗系了,为什么呢?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7 15:46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佛塔的四面都画有巨大的佛眼,这双被称为尼泊尔的智慧之眼
俯视着加德满都河谷以及芸芸众生,据说能看清世界万物,以表示佛法无边,无所不见之意。当我第一眼仰视它的时候,整个心都为之一震,那是一双仿佛直视你心灵的眼睛,太有震憾力。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7 15:47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在尼泊尔,除了国教印度教外,佛教为第二大宗教,而佛教里又以藏传佛教为主。因此,博大哈佛塔便成了藏传佛教教徒及信仰者活动和生活的集中地。有着“小西藏”之美称。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7 15:49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信仰的或不信仰的,只要来到这里无不被这双智慧之眼所吸引。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7 15:50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苏瓦扬布拿佛塔,因山上有许多野生猴群也被称为“猴庙”,已有2500年历史,也是藏传佛教集中地,除了令人震撼的白塔和佛眼外,这里拥有更多的其它宗教的塔林。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17 15:51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苏瓦扬布拿佛塔坐落在加德满都西面一座小山头上,是观看加德满都谷地城最佳的地方。那天的运气不错,通红通红的晚霞染红了雪山,也染红了加德满都谷地
作者: 果果小盆友    时间: 2011-2-17 20:08
细致的
作者: 纽扣    时间: 2011-2-18 10:15
坐等更新
作者: 大头    时间: 2011-2-18 11:23
好看,有机会,偶也去那看看
作者: ppkuma    时间: 2011-2-18 17:51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看看佛教和尼泊尔的历史就知道了~      佛教发源于尼泊尔(那时候属于古印度),一度盛行。后来,由于印度教的兴起、佛教内部的纷争,以及僧侣腐败变质之类的问题,佛教逐渐衰落,印度教成为主流。再后来,突厥人征服印度,带去了伊斯兰教(比较著名的就是莫卧儿王朝,泰姬陵就是那时候建的,伊斯兰建筑),导致佛教差点消失,到近代才逐渐恢复。而印度教因为和伊斯兰教有所融合,依然保存。现在的印度,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第二是伊斯兰教。佛教和咱道教一样,都是墙里开花墙外香~
      佛教和印度教差不多前后在尼泊尔形成。唐代那会儿,咱文成公主的老公松赞干布,在娶她的同时,还娶了尼泊尔的赤尊公主。两位公主都带去了佛教的相关经典,慢慢形成藏传佛教。尼泊尔在那时候是吐蕃王朝的附属国,自然受到很多西藏传统的影响。不过那时候,佛教方面还是尼泊尔的影响大一点,很多高僧都是从印度,经由尼泊尔去西藏传教的。
       由于差不多的原因,印度教也是逐渐成为尼泊尔宗教的主流。每一个国王都必须是印度教教徒,但是他们不打压其他宗教,所以佛教也是得以继续发展。在突厥人入侵印度的时候,大批佛教徒带着经卷去尼泊尔和西藏避难,促进了这两地方的佛教发展。
      现在,尼泊尔的最大的宗教也是印度教,第二才是佛教。据说东北山区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其他地方的不是。看了下地图,东北部,包括首都加德满都,正好是和西藏交界的地方。藏传佛教在形成完善之后,某些宗派也是逐渐传入了尼泊尔。地理上接近,各个方面都相互影响。

ps:我是不是说太多了...

作者: 蓝色柴爿花    时间: 2011-2-21 12:04
尼泊尔啊尼泊尔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21 20:46
回复


    看看佛教和尼泊尔的历史就知道了~      佛教发源于尼泊尔(那时候属于古印度),一度盛行。 ...
ppkuma 发表于 2011-2-18 17:51

  哦,原来是这样的,又长知识了。
   非常非常地感谢!!!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21 20:48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浏览完尼泊尔的王宫、神庙及佛塔,接下来便是欣赏雪山了。世界上一共有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上,尼泊尔就有8座,真不愧是雪山的王国。在尼泊尔最值的一提的就是乘坐小飞机观赏珠穆拉玛峰。这种小飞机只能限乘坐20人,沿着8座雪山飞一个来回,飞行一个小时,机票为每人165美元或1100元人民币左右。每个坐位都能直面观看雪山,还可以在飞机驾驶舱内观看或拍摄一分钟,那是因为驾驶舱的透明度远远高于机舱。只听每位进入驾驶舱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发出:“哇……”的声叫,然后就是一阵咔嚓咔嚓声。后来大家交流时才发现,飞机上拍的片子大部分糊了,没几个清楚的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21 20:49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毕竟这是珠穆拉玛峰雪山的南面,积雪面积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厚,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21 20:50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连绵不绝的喜马拉雅山山脉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21 20:51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纳加廓特是一个以观赏喜马拉雅日出,日落而闻名于世的小山村,海拨2000米左右,位加德满都北30公里处,是加德满都河谷观赏喜马拉雅山脉视觉最佳且最广的地方,人称喜马拉雅山的观景台。介绍说如果天气晴好的话,可以清楚地观赏到一字排开的8 座海拨8000米以上的雪山,当然这完全取决于天气,显然我们的运气不是太好,雾里看花似的只能算看了大概吧。不过这里的酒店,山庄非常多,而且位置都相当好,坐在这吃边看是很正常的事,等待的只是运气。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21 20:52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作为尼泊尔的第二大城市的博克拉,是加德满都谷地以外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尼泊尔富人的后花园博克拉的景点主要由三个湖泊和安纳普尔纳雪组成。这里除了汽车尾气,没有其它的污染,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还是不错的。但,如果没有那一排雪山的话,说实话,我们的寒出湖也不比它差。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21 20:54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鱼尾峰因其峰顶形状宛如鱼尾而得名,是尼泊尔的圣山。在费瓦湖上观看被夕阳染红了的鱼尾峰同样能让人激动一阵子。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21 20:55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路上的风景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21 20:59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在博克拉的一座小山头上等待看鱼尾峰日出,她的帽子同样吸引眼球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21 21:01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天公不作美,太阳若隐若现就是不肯把笑脸赏给大家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21 21:03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偶然晒下一缕缕阳光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21 21:05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尼泊尔还拥有亚洲最大的国家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奇特旺国家森林公园,它位于加德满都西南部,与印度一河之隔,占地932平方公里,70%的土地有森林覆盖。这里是很多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如独角犀牛,孟加拉虎等43种哺乳动物,450种鸟类。1984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里曾经是英国王室最喜爱的狩猎乐园,历史上曾记载:1911年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和他的儿子,在11天内共杀了39只猛加拉虎和11牛。
   进入公园内部探访野生动物有二种方式:一是骑大象看独角犀牛,野生鹿,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孟加拉虎;二是坐独木舟寻找鳄鱼和赏鸟。我们选择了先骑大象后坐独木舟的方式开始了探险路程,大象身高体壮四方八稳,一摇一把的步伐让人即兴奋又惊奇了好一阵子。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21 21:07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虽然我们提着大炮长枪,瞪大眼睛,妄图发现心目中的目标,可除了在向导指点下才发现的几头鹿外,什么也没看到,大概转了二个小时,便扫兴而归,也放弃了再坐独木舟的计划。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21 21:11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用长炮打到的 小鹿。如果没有向导指点,根本就看不到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21 21:12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也许导游不好意思吧,又带我们到一个小村旁,终于看到了独角犀牛,不过它不怕人,人和动物挺和谐的。
作者: 雪弗蓝    时间: 2011-2-21 21:13
回复 雪弗蓝 的帖子


    独木舟。对岸就是印度。
作者: 沧海一声笑    时间: 2011-2-24 09:29
一个没注意,高姐都从尼泊尔回来了,看来大家都该苏醒活动下了!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