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天台:危机向纵深发展,丧钟为谁而鸣? [打印本页]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10-12-31 00:14
标题: 天台:危机向纵深发展,丧钟为谁而鸣?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11-1-6 00:13 编辑

       如题。
       这些貌似光鲜的人物,还在垂死挣扎。
       是谁在硬撑一个个已经破产的企业?
       是谁将一个个朝阳产业,一点一点的吞噬?
       一个人倒下了,不仅仅死一个,几个,几十个人而已,而是一个县的经济。
       还记得仙居的地下六  合   彩么?或者福安民间的会吗?
       还真以为财富增长是钱生钱子?
       大家都在疯狂的博,反正也就是一博,新的楼盘开出来了,旧的楼盘急着抛手,从这边,扑向那边,
       而奸诈的中介假扮购房者,与资本合谋,意图继续推高(二手)楼市?
       而这一切,都不过是大崩溃前的自我陶醉,自我导演的一个接着一个似乎让人眼光缭乱的局而已。
       人傻钱多的,在虚假的繁荣中,被骗而入……
       你相信,做实业的纯利润能超过二分利么?
        而今,纵然台州的民间资本,因吉利那优美的一掷,而渐成奇货?
       亲爱的,你难道还真相信,现在是冬天了,春天就不会远了。
       而我要告诉你,春天还在数年之外。


————————————————————————

接着闲谈。
天台企业的失败,大抵不出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没有战略,只有投机,不论是做实业,还是投资,一般都是如此。譬如某企业,大约四、五年前,我曾与之面谈,说要调整战略,不能单纯依赖出口,要积极占有国内市场。不听。后来,其所谓核心技术,容易拷贝,不久国内同类产品出现了,价格更低,迅速挤占了国内市场,同时瓜分国际市场。这样在双面夹击下,节节败退。

二是恶劣的投资环境。古人有穷凶恶极之说。所以,大凡有好些的企业,在开始阶段,要发展,要资金,必定要政府来推动银行。所以就会出现一个怪圈。很多人利用手中的职权,以高额利息,变相到你这分利润。即使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你也不能推却。长期以往,企业的利润在日趋平均化的情况下,如何能支付这意外的利息?只能靠借钱来还钱了。


三是有些企业家始终相信,一个产品足以使企业长青百年。这个迷信,在天台普遍存在。在产品的营销策略上,有些企业,从未想过真正打市场,而是走政府、走乡情,这样的结果一是蛋糕无法做大,二是过度依赖政府。过度依赖后者,势必就会加剧第二种情况。

第四,暂略(有事先忙,有空继续,没空就不继续了)

——————————————————————————————

现在据说政府在协调,但是这种协调本身就是应急之策,必然失败。
如将债主变成股东,没有考虑到这些债主本身,大多也是借高利贷的,而非自有资金。
在这场豪赌中,该企业之债主,大多是政府官员。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该企业之速朽,固有战略之失误,更重要者还是投资环境的恶劣。
现在所谓的协调,从本质上看,并非为了解决问题,而是担心引起更大的地震。
我很同情这一位位倒下的“英雄”,也悲悯这一位位即将倒下的“英雄”。
现在继续讨论这个事件,已经无多意义。
尤让我们思考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与政府关系,尤其是某些墨吏的关系。
此外,政府也应该考虑整治这一个个嗜血的民间高利贷了。
这几年,打着投资公司、担保公司为名的高利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该整治了。




作者: 君君    时间: 2010-12-31 00:40
多年不坐沙发了,小坐下
作者: 家在天台    时间: 2010-12-31 07:11

作者: 龙头    时间: 2010-12-31 08:06
看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
作者: 锄禾日当午    时间: 2010-12-31 08:31

作者: 铁马书生    时间: 2010-12-31 08:32
深有同感.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10-12-31 08:55
还好,我家里的提前几个月拿回来了!也是看了楼主的贴受到启发的哦!
作者: 和素何    时间: 2010-12-31 09:00
那是个看不见底的深渊。。
许多人被迷惑着,自动投入。。

昨日某人也在蛊惑。三角利!
他再拿去放9角利。。。
一万一月利息9000。。。
。。
作者: AAA    时间: 2010-12-31 09:29
那是个看不见底的深渊。。
许多人被迷惑着,自动投入。。

昨日某人也在蛊惑。三角利!
他再拿去放9角利 ...
和素何 发表于 2010-12-31 09:00



晕死,还有这么高的呀,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12-31 09:32

作者: 2016_飘    时间: 2010-12-31 09:41

作者: 小梅    时间: 2010-12-31 10:16
昨天会了个高中同学
还说他亲戚放高利贷
赔了好多,人也蹲监狱了
作者: yijat314    时间: 2010-12-31 10:43
楼主陷入楼市之中?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0-12-31 11:03

作者: 一个人旅行    时间: 2010-12-31 11:33
我是穷人
作者: 和素何    时间: 2010-12-31 11:50
我是穷人
一个人旅行 发表于 2010-12-31 11:33



如今穷人最好。。。
有钱人的烦恼总比穷人的多。。。!

作者: 水柔    时间: 2010-12-31 12:14
好吧

我也是个快乐的穷人
作者: 家在天台    时间: 2010-12-31 12:17
如今穷人最好。。。
有钱人的烦恼总比穷人的多。。。!
和素何 发表于 2010-12-31 11:50



这话是有钱人说的
作者: 3322    时间: 2010-12-31 12:24
危机向纵深发展,丧钟为谁而鸣?

放眼中华大地 岂是天台一家
作者: 崎岖    时间: 2010-12-31 12:40
无言!
作者: 8136    时间: 2010-12-31 13:15

作者: 宏克    时间: 2010-12-31 13:41
1)高利贷是我平生最痛恨的一个行业。
2)中国最优秀的地产开发商是各级地方政府,比如:杭州,上海,北京,等等等等。
不是有句话”出来混,总归要还的!“?

另外:二分利是不是月息2%,年息24% ?
做实业要超过这个利润水平应该很轻松的。
作者: 江南游子    时间: 2010-12-31 13:52
大家买黄金吧,当下最保值的东西了,以后¥会变成金圆券的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0-12-31 13:58
1)高利贷是我平生最痛恨的一个行业。
2)中国最优秀的地产开发商是各级地方政府,比如:杭州,上海,北京 ...
宏克 发表于 2010-12-31 13:41

严重同意!
作者: 锄禾日当午    时间: 2010-12-31 15:09
我感觉好多有钱人都到外地买房去了,外地来天台打工又买不起,大有供大于求的感觉!
作者: 十二少    时间: 2010-12-31 15:47
透彻!
作者: 漫雪飞舞    时间: 2010-12-31 17:43
那是个看不见底的深渊。。
许多人被迷惑着,自动投入。。

昨日某人也在蛊惑。三角利!
他再拿去放9角利 ...
和素何 发表于 2010-12-31 09:00



一角利就不得了  还有9角利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10-12-31 19:15
祝本坛各位同志、异志,异中求同,求同存异,新年愉快,万事如意!
看好口袋。
作者: 和素何    时间: 2011-1-1 13:21
回复 漫雪飞舞 的帖子


    某些人上山放的。一万一天三百。即是如此利息。。

   道听途说的多了。也并不那么奇怪。。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11-1-2 12:30
回复


    某些人上山放的。一万一天三百。即是如此利息。。

   道听途说的多了。也并不那么奇怪。 ...
和素何 发表于 2011-1-1 13:21



上山放,肯定是聚赌。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11-1-2 12:32
1)高利贷是我平生最痛恨的一个行业。
2)中国最优秀的地产开发商是各级地方政府,比如:杭州,上海,北京 ...
宏克 发表于 2010-12-31 13:41



实业,纯利润有24%,如果不偷税漏税,这个绝对是牛逼企业。
如有他的股票,推荐下。

作者: 汤姆    时间: 2011-1-2 23:11
担心中国的楼市,何时才能走上正轨啊
作者: xu7sheng    时间: 2011-1-3 10:29
楼主有啥小道消息,好像听说有要挂的
作者: xu7sheng    时间: 2011-1-3 10:29
还好咱没钱,围观一下
作者: 二两肉醉卅年    时间: 2011-1-3 14:12
高中一同学,本名不见经传,出入利市终混了个盆满钵满。

不过这种钱本来就是来也快去也快,裤袋易破,存折易折。
作者: 老虎    时间: 2011-1-3 15:30
天台民间资本离崩盘不远了,悲夫。。。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11-1-4 17:30
危机已爆,有人已跑,负债数十亿。
作者: BELIEVE    时间: 2011-1-4 17:41
高利贷?
作者: 宏克    时间: 2011-1-4 19:02
对于资产到一定程度的,要达到24%确实很难,否则首富也轮不到巴菲特了。但对于中小企业,在我的行业里所接触到,几乎都超过了这个水平。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11-1-4 19:11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11-1-4 19:13 编辑

接着闲谈。
天台企业的失败,大抵不出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没有战略,只有投机,不论是做实业,还是投资,一般都是如此。譬如某企业,大约四、五年前,我曾与之面谈,说要调整战略,不能单纯依赖出口,要积极占有国内市场。不听。后来,其所谓核心技术,容易拷贝,不久国内同类产品出现了,价格更低,迅速挤占了国内市场,同时瓜分国际市场。这样在双面夹击下,节节败退。


二是恶劣的投资环境。古人有穷凶恶极之说。所以,大凡有好些的企业,在开始阶段,要发展,要资金,必定要政府来推动银行。所以就会出现一个怪圈。很多人利用手中的职权,以高额利息,变相到你这分利润。即使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你也不能推却。长期以往,企业的利润在日趋平均化的情况下,如何能支付这意外的利息?只能靠借钱来还钱了。

三是有些企业家始终相信,一个产品足以使企业长青百年。这个迷信,在天台普遍存在。在产品的营销策略上,有些企业,从未想过真正打市场,而是走政府、走乡情,这样的结果一是蛋糕无法做大,二是过度依赖政府。过度依赖后者,势必就会加剧第二种情况。

第四,暂略(有事先忙,有空继续,没空就不继续了)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1-1-4 22:28
如果单论房地产,这个就不是天台一个地方的事情,到处都差不多
但是民间的高利贷盛行
的确很危险很危险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11-1-4 22:31
房地产现在是最后的避风港。
我所说的,并非单指房地产,而是某些实业。
不久,你们就会确证。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11-1-5 00:16
我们都在观望,小至一个县城大至一个国家,大崩盘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会在何时何处倒下。
作者: 九九九九    时间: 2011-1-5 00:25
1)高利贷是我平生最痛恨的一个行业。
2)中国最优秀的地产开发商是各级地方政府,比如:杭州,上海,北京 ...
宏克 发表于 2010-12-31 13:41



传统行业盈利要获得2%很难、很难、非常难!
作者: 九九九九    时间: 2011-1-5 00:37
昨晚,和一个处境艰难的朋友聊的几句话:[attach]106369[/attach]

我 20:11:20
我说了,是喝盐卤。
但(你)没有别的选择?
他20:11:29
我都走投无路了
我20:11:45
我们都能理解的。
我 20:12:10
我还能帮你做点什么?
我 20:12:33
我不想你倒下。
他 20:12:52
你帮不了的
我 20:13:04
是的,我知道我实在没有能力。
我 20:13:18
有什么小的忙需要我,说一声吧。
他 20:13:37
明白


作者: 九九九九    时间: 2011-1-5 00:39
毕竟是朋友,说起来,我都很心酸。

他现在还在硬撑,不知道能维持多久。希望老天开眼保佑他……
作者: 紫气东来    时间: 2011-1-5 08:18
凡事随缘!  为什么要把世界扛在肩上 .  .  .
作者: fanchaodan    时间: 2011-1-5 08:18

作者: 紫气东来    时间: 2011-1-5 08:27
依靠策略  很难走向长久
作者: 3322    时间: 2011-1-5 12:36
危机已爆,有人已跑,负债数十亿。
郑鸣谦 发表于 2011-1-4 17:30




作者: 宏克    时间: 2011-1-5 13:06
传统行业盈利要获得2%很难、很难、非常难!
九九九九 发表于 2011-1-5 00:25

我不知道您从事什么行业。
但是我对我自己从事的行业,非常了解。

作者: 和素何    时间: 2011-1-5 13:25
危机已爆,有人已跑,负债数十亿。
郑鸣谦 发表于 2011-1-4 17:30



脓包终要溃烂。。!
某企业主已经需要政府干预强撑,近日报道:**企业是天台人的企业!双关语。。妙哉!



作者: 大园蜂场    时间: 2011-1-5 14:35
[pb17]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1-1-5 17:34
这几天某位借高利贷的企业家很难过关了
政府在协调
估计比较难
作者: 宏克    时间: 2011-1-5 18:40
做人有两样东西不能碰,一毒品;二高利贷。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11-1-5 19:50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11-1-5 19:55 编辑
这几天某位借高利贷的企业家很难过关了
政府在协调
估计比较难
一诺千金 发表于 2011-1-5 17:34

这种协调本身就是应急之策,必然失败。
如将债主变成股东,没有考虑到这些债主本身,大多也是借高利贷的,而非自有资金。
在这场豪赌中,该企业之债主,大多是政府官员。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该企业之速朽,固有战略之失误,更重要者还是投资环境的恶劣。
现在所谓的协调,从本质上看,并非为了解决问题,而是担心引起更大的地震。
我很同情这一位位倒下的“英雄”,也悲悯这一位位即将倒下的“英雄”。
现在继续讨论这个事件,已经无多意义。
尤让我们思考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与政府关系,尤其是某些墨吏的关系。
此外,政府也应该考虑整治这一个个嗜血的民间高利贷了。
这几年,打着投资公司、担保公司为名的高利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该整治了。

作者: 小哥    时间: 2011-1-5 21:36
年关,年关,一到年底就是关,不知道今年有多少人能过关哦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1-1-5 21:50
整治不是一个县级政府能做的到的事情
唉,惨烈的很!
作者: 宏克    时间: 2011-1-5 22:19
2011年的银根会紧一点,这样的故事还会继续发生的。
作者: 台州死佛    时间: 2011-1-6 14:48
沈Y新?
叶Y仙?



作者: 铁马书生    时间: 2011-1-6 15:54
S?
作者: 佳家递    时间: 2011-1-7 15:08
唉,跳不出这个怪圈啊,过个7、8年就会爆发一回!
作者: 沙一把    时间: 2011-1-7 17:16
资本趋利,别怪企业家!
高利贷要么是诈骗,要么就是黑社会,要么就老鼠会,您觉得这些个所谓的企业家这么干是为了做善事?但不干这样的善事,企业家们能干什么?再投资?那是巴菲特的事情。

环境恶劣,别怪县政府!
天台县人民政府要是能解决国祸,那就神了。

战略缺失,别怪没意识!
辛辛苦苦三十年攒下三千万,一个战略转移花去三个亿,怎么办?当老板需要远见,也需要钱,钱哪里来?还真没有免费的战略。

这么一看,摆在老板面前的除了钱,以及钱的问题,其他什么也没有了。
中国企业家冤!

能够平稳发展三十年,这在全球,也是难得。但真的平稳吗?中国能免俗吗?
只有一句话,中国别太自信,中国人别太天真。如果凭一个所谓的世界工厂就能自信,谎称民族复兴,那是死期不远了。光鲜之下是炭疽。

不管高利贷,还是小企业贷款,有关于钱的问题,引用一句话——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钱用来干什么?
投资?做实业竞争惨烈,利润低。做了一辈子实业,不如炒房十年。
投资?修高速,组银行,做天使.....文化水平确实是低了点,眼界确实是窄了点,有钱也自信不起来。
投资?还是买房子吧。中国人的惯性思维就此出现——靠,13亿中国人,每人一套房,那就得13亿套,这市场真是贼TMD大,中国房产一定好,一定好!但,这道算术题其实没有正解。
类似的课题,不妨这么看,房子不过是个可以重复用,可能用上70年的避孕套,其市场巨大,因此,避孕套行业不死是真的,但避孕套企业不死,却是未必。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家如今挨骂,是在替避孕失效背罪,这看起来很奇怪,两者有什么关系呢?但如果认清他们真正的罪恶,您就顿悟了。
原本,一个月,刨去不方便的那几天,一个月有N次X生活,每个家庭一个月以至一年的避孕套需求是有限的,但如今的房产企业(也包括国家机器)在共同谋划一件事,就是夸大需求。
好比说,饱暖思淫欲,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一步深化,中国小康社会到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那形而下的器用问题,于是,这套套的需求必然增长;这是其一,阳谋的第二步是,挑逗。电视里如果每天晃荡的是朝鲜电视台的那样的主持人,那么也就望丑止渴的,但现在到处都是美女,美房,那叫人心痒,不来一个真是枉为人了;这也仅是第二步,第三步,也就是天剑绝刀倚天屠龙谁与争锋的一步。您哪,您不是伟大的人民吗,您不是创造历史吗?咱先把您的历史给创造了。一,您不得超生,所以必须要套,要么绝育断子绝孙;二,您尽管是中国主人,但您没地,甚至没立锥之地,没地当然就没得造房;你想弄个气球上天,航空管制把你打下来;怎么办?买房咯!怎么办?买套咯。怎么办?买房买套。
恭喜,您中了!
作者: zhaopan    时间: 2011-1-7 22:42
虚名所累。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11-1-15 20:39
今天赞成房产那里人山人海,买房子比买大白菜的人还要多!房价能跌吗!还有怎么有钱的人那么多呀!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11-9-15 10:44
此文依然见时效,
新一轮泡沫又将开始挤破。
银行没钱,企业缺钱,民间资本拆借成潮,高利已为常态。
作者: 紫气东来    时间: 2011-9-15 20:44
放弃逐利  只求保本
所谓放下  才能自在
作者: 天他爷爷    时间: 2011-9-15 21:32
全民放高利的时代才开幕,前仆后继死不怕的,不怕死的。。。。
作者: 家在天台    时间: 2011-9-15 21:52
偶农民自己种点粮食,种点菜还能对付着过日子
作者: ttwyf    时间: 2011-9-16 10:01
原来关于高利贷这里还有更早的贴子。前边提到的企业好象说是托管了。
现在关于借高利贷跑路的新闻全国各地都在燎原,相反本地情况倒是不很明朗,不过也陆续道听途说一些开煤矿失败跑路的。
作者: xjh760120    时间: 2011-9-17 14:09

作者: 度予亭    时间: 2011-9-25 17:23
想不到鸣谦弟一个文化人竟有如此经济头脑,可敬可敬!同时也折射出问题已如此明显,难道政府部门没有察觉,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挽救呢?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