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抗战名将陈克非故居应建抗战博物馆 [打印本页]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17
标题: 抗战名将陈克非故居应建抗战博物馆
抗战名将陈克非故居应建抗战博物馆(2010-06-16 16:03:11) 转载
标签: 历史抗战抗日战争滩头阵地陈克非浙江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陈克非将军后人给我们拿出陈克非的照片

陈克非故居
陈克非家的院子

陈克非家的二楼
陈克非家墙壁上陈氏家族介绍
陈克非将军的墓碑
陈克非墓碑碑文
    国民党抗战将士,陈克非中将是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自杀的。据说,是其家属揭发他的所谓的“反革命罪行。”陈克非将军含冤去世时是63岁。
    我们一行人去了陈克非先生的故居。我是从1991年开始,在日本国采访原侵华日军老鬼子兵的。我从1998年开始,在国内,系统地采访国内亲历战争的老人。我至今已经采访500多人。我很少采访故去的人物,因为故去的人物再过若干年,还可以研究、追溯其参加抗战的历史。而今天的战争幸存者已经“垂垂老矣”是“时不我待”了。留下他们的口述史,刻不容缓。比方,这次在浙江天台县的采访。一共41名,最大的96岁,最年轻的也88岁了。抗日战争胜利65年了,再不访问这些老战士,我们将失去最后的机会。
    追根溯源,简短捷说,确确实实是没有人采访,我们才采访的。
    采访陈克非将军故居,是因为林华强先生和我说了几遍文化大革命之间所发生的故事。“一个人,曾经指挥千军万马;经历枪林弹雨、硝烟弥漫。一个人,曾经亲历无数战争考验,见过尸横遍野、血雨腥风。居然,在家人‘要揭发罪行’这件事情,能让一个人自己把自己挂在房梁上?!”——这样的人和事情,实在让人费解。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陈克非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463984.htm?fr=ala0_1_1
陈克非,浙江天台县螺溪村人。
    陈克非(1903~1966) ,别号钟灵,又名文彦、毓彦,浙江天台县螺溪村人。自幼勤奋好学。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科,次年毕业。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五期、将官训练班第二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九师排长、连长、营附,第九师第五十一团副团长、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军第九师四十九团团长、师参谋长、1938年5月,侵华日军进攻鲁南,奉命率部自徐州东调,牵制陇海路东段日本侵略军。在邳县、郯城地区与日军激战4昼夜,全力策应主力部队台儿庄战斗,取得大捷。次年末,开赴广西,率部主攻收复昆仑关,升副师长。
    立首功围歼日军于滩头阵地:
    1943年,率第9师渡过怒江,围歼日军于滩头阵地,为后续部队顺利过江创造条件。过江后,率部在滇西边境浴血奋战,率先打通中印公路,攻占芒友,与驻印新一军会师,立首功,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褒奖。接着,担任中印公路东段警备任务。
    中国远征军第九师师长:
    时云南省主席之子仗势武装贩运鸦片,陈克非派部队拦截。云南省政府要员出面干涉,亦不顾,当众将鸦片全部焚毁,百姓称快。1944年末任中国远征军第九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第二、三次长沙会战、远征印缅抗战诸役。
    任职陆大将官训练班毕业。
    1946年秋陆大将官训练班毕业,任整编第九师第九旅旅长,整编第十五师师长,1947年,升第十五军代军长。次年9月,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之后任第二兵团第五军参谋长,第二军军长。1949年,任第二十兵团中将司令官,参与内战。1949年12月24日在四川郫县率部起义。
    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o62.html) - 抗战名将陈克非故居应建抗战博物馆_方军_新浪博客     后任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高参兼第五十军副军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武汉市政府参事,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民革第三、四届候补中央委员,湖北省政协常委,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光荣的抉择》、《第二十兵团从鄂西溃退入川到起义的经过》等。

    陈克非故居在浙江天台县的县城里。故居的院子有300平方米大小,古老的建筑是清朝时代的建筑。他家的大厅里有陈氏家族的介绍,让人感到:上下数百年,陈氏祖祖辈辈都有辉煌的业绩。但是,经历改朝换代、战争风雨,陈氏家族的辉煌历史终于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戛然而止。”
    我们找到陈克非将军的家属,一对40岁上下的男女。他们好像并不愿意和我们说些什么。只是,让我们看了陈克非将军的照片。我急忙翻拍了一张。
    这让人感到陈氏故居的上空,依旧“笼罩着阴霾。”

    我个人看:“陈氏故居,不如改造成‘抗日战争博物馆’。”原因是,陈克非将军在抗日战争中,为了中国的独立和解放贡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氏故居如不改造,再过500年,依旧“蒿草凄凄、阴霾笼罩。”如果,改造成抗日战争博物馆的话,即可介绍陈克非的感人事迹,亦可弘扬我们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不畏强暴、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北京的电脑店,喷涂一张800×1000的照片50元人民币左右。有50张喷涂照片,足可以把浙江天台人民曾经无私援助过的“远征军赴缅作战”、“滇西抗战”说的清清楚楚。而陈克非将军故居恰恰是有大片的房屋空闲着。
    再说,浙江天台县,总面积1432.09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全县辖12个乡(镇),3个街道,总人口52万,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始丰新城内。居然,天台县内没有一座抗日战争博物馆。
    在抗日战争中,浙江天台县上前线与侵华日军作战的抗战将士共有7600人。
    其中,单单1939年“抗日志愿兵团”就有1365名青年踊跃上前线,参加对日作战。浙江天台县参加抗日战争的青年们,有去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的,有去国民党抗战部队的。他们之中的多数人,牺牲在战场上。
    抗日战争胜利65年了,侥幸活到今天的抗战老兵寥寥无几。

    今日浙江天台,没有一座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的纪念碑,没有一座抗战纪念馆。
    今日天台青年一代,几乎无人知道自己的长辈曾经和侵华日军作战,流血牺牲!

    如果,陈氏后人愿意的话,浙江天台县就有了场地和建设抗战博物馆的可能。如果,浙江天台县政府再愿意协助、指导的话,情况会更顺利。因为,政府可以尽地主之宜,征集浙江商界的资金援助。同时,我可以介绍云南保山市委宣传部的蔺斯英部长,云南龙陵县委的宣传部杨部长,腾冲县委宣传部部长,腾冲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段生魁,保山市文联的李义钦主席等人协助浙江天台县政府和陈克非将军家属,在陈氏故居建抗战博物馆。这些人,都是滇西抗战、远征军抗战历史的专家、学者。我本人亦可作义工,无偿提供文字、资料、历史照片、设计等劳动。
    为什么呢?
    浙江天台县至今有十几位参加过远征军,亲历滇西抗战的老兵!!
    而且,陈克非将军,曾经是:“中国远征军第九师师长。他曾经于1943年,率第9师渡过怒江,围歼日军于滩头阵地,为后续部队顺利过江创造条件。过江后,率部在滇西边境浴血奋战,率先打通中印公路,攻占芒友,与驻印新一军会师,立首功,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褒奖。接着,担任中印公路东段警备任务。”
    我是希望陈克非故居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的。因为,他是抗战中,将军军衔的天台人。
    2010年6月16日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1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o62.html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18
方军老师的博客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19
身轻如燕的陈能燕曾经是抗战士兵(2010-06-14 16:28:15) 转载

标签: 历史抗战老兵甲长陈能燕天台县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89岁的抗战老兵陈能燕依旧行走如飞、身轻如燕
照片说明:1939年浙江天台1353名青年志愿组成“天台县志愿兵团”开赴抗日前线前合影

陈能燕家的院子之大令人羡慕
陈能燕家的卧榻上也是雕龙刻凤的
陈能燕说:“我家状况和抗战初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我们去89岁的抗战老兵陈能燕家拜访,不巧,他去村头打扑克去了。有人自告奋勇到村头把陈能燕老人叫回来。于是,我们就在陈能燕家等。陈能燕家连房子带院子,足足有好几百平方米。令人羡慕。除此之外,我还羡慕浙江农村的悠闲、恬淡、安逸、民风的质朴、老人们的长寿。
    我发现陈能燕老人家根本不锁门。陈能燕老伴儿笑呵呵地说:“我家什么也没有。”
    我发现陈能燕家应该和70年前一样。老太太笑呵呵地说:“你问问他嘛。”
    我顺陈能燕家摇摇晃晃没有扶手的楼梯上楼看了看,我相信,明朝就是这样的。
    我站到门外,手搭凉棚往胡同两边看。只见一老人不急不忙,小跑过来。
    我心里一乐,这不就是陈能燕吗?他的名字里有身轻如燕、健步如飞的意思呀。
    89岁的抗战老兵陈能燕知道我们的来意后,笑呵呵地伸出右手,比划出四指,说:“我和侵华日军打了四年。因为右手食指被炸去一截,所以,让我回家了。”
    陈能燕老人补充说:“我是在1939年自愿上前线与日本鬼子作战的。”
    我也对89岁的抗战老兵陈能燕比划出四指。我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并未建立相应的国防动员机制,这导致中国在抗战期间主要只能依靠拉壮丁满足兵员需要。而让中国民众自愿上前线,起码要达到四条:一,宣传。二,实惠。三,退路。就是抚恤制度。四,国家荣誉感。”
    89岁的陈能燕想了想,笑着说:“宣传很重要。我当时听了宣传,才去当兵的。你说的其他意思,我听不明白。”
    我要捡陈能燕老人能听懂的意思说:“我了解到的情况,你参军时,是1939年11 月。之所以,天台县很多人去参军,是因为,天台县政府为上前线青年解决了一些问题。所以,天台县一下去了那么多的人。”
    89岁的抗战老兵陈能燕点头表示赞同。
    我拿出林华强给我的历史资料,指给陈能燕老人看:
    “1939年,天台县第一次接到限期征兵数额。县政府难以完成任务,就把正在集训的甲长送抵兵役。一时间社会哗然。国民党天台县县长梁济康无法收拾,只得向中共天台工委领导的‘民众抗日救国团’求救,要求给抵壮丁的甲长做思想工作。中共党员齐德夫带着王德恒,丁魁梅等部分党员干部到枫树殿溪头王村搞调研,摸清被扣甲长不愿应征上前线,主要是怕家属生活无依靠。齐德夫等人就如何安顿好家属生活和村人进行商讨。形成八条具体条款,大意是始至35 岁青年去当兵,谁先谁后,用抽签办法来确定。当兵上前线,家里生活由未去的人代做。安家费用,从村里公款中支付。商议的八条,叫做溪头王互助公约。天台县县长梁济康于是根据溪头王村的经验,把全县所有20 岁以上,30 岁以下男子,抽签定号,依保编序,造册存县政府,并对优属作了具体规定,名为‘天台县征兵优属单行法’,以县政府名义公布执行。”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m6o.html) - 身轻如燕的陈能燕曾经是抗战士兵_方军_新浪博客     89岁的抗战老兵陈能燕点头称是。
    我对陈能燕分析:“71年前,你们上前线是因为有优属政策。可是,之后,就什么优惠政策都没有了。直到今天,你们没有国家荣誉感,没有为国参战的抚恤金。”
    89岁的抗战老兵陈能燕说了一句话,让我不知所措。他说:“改朝换代了嘛。”
    我想了想,反驳他:“不改朝换代也不行。国民党抗战将士在抗日战争中牺牲321万军人,无数下级军官和士兵,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不尊重士兵,不尊重普通人,不尊重农民工;只尊崇皇帝,只尊崇长官,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恶习。”

    我们改变话题,让陈能燕带领我们参观他的家。
    从1991年开始,我在日本国参观了多位侵华日军老兵的家。我了解他们的收入分成:“年金部分(退休金)、天皇恩给部分。日本国全民强制健康保险,使他们看病负担减轻。”他们有日本国、日本军队颁发的荣誉。但是,很多日本老兵并不认同过去战争的“光荣感。”
    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战死44万人,这些人的遗属都得到相应的补助金。
    我感觉,原侵华日军老兵普遍生活得有保障。
    我感觉,中国的原国民党抗战将士生活普遍一般。
    陈能燕带着我们参观他的家,他说:“我家70年前就这样。变化不大。”
    我说:“这儿!不是有一个电饭锅吗?这儿!是电灯。70年前没有。”
    89岁的抗战老兵陈能燕笑了:“70年了,再没有电饭锅?行吗?”

    林华强先生多次采访陈能燕,他的记录如下:
    陈能燕生日:农历二月二十
    身份证号:332625192203186616
    住址:浙江天台县三合镇亭头村
    抗战老兵陈能燕老人自述:
    1939年10月我自愿参加天台抗战志愿兵团,在天台南门集训约一个月,转至江山县集训三个月后,编入79师立即开赴南昌准备参战,日本鬼子已撤。赶回浙江收复绍兴时,江西鬼子前来援助,由于敌我力量殊远,向东急行军二天撤至萧山。在萧山赤里与日军作战时右手手指被炸去一截,无法拿枪,在1942年被遣散回家。我属于79师,师长张声派,军长顾祝同。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24
不是良民﹑当然不发良民证(2010-06-13 18:24:19) 转载
标签: 侵华日军良民历史反革命陈建贤中国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采访途中在乡村中寻找

侵华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在占领区发放的良民证
四处打听:“陈建贤是不是住在这里?”

良民证里面的内容


86岁陈建贤健康状况堪忧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鬼子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
周则江、林华强正在采访陈建贤
侵华日军鬼子兵们又占领一个村庄

86岁的抗战老兵陈建贤夫妇
侵华日军鬼子兵说:“什么良民?里面尽是游击队!”

    我为什么用这个题目写86岁的抗战老兵陈建贤呢?说来也简单。
    我们在浙江天台雷峰乡石坦村里找陈建贤的家,村里的人们都说:“为什么采访他?别搞错了!他是曾经是国民党军人,以前,一直监督他劳动改造呢!我们台州地区海的对面就是台湾!蒋介石一直想光复大陆!那时,如果他不老实,就可以揍他!现在,全村就是他每月有3600!凭什么他是退休教师?其实,他一直是历史反革命、和现行反革命哪!”
    “你们是不是给他送捐款的呀?他每月有3600,为什么还捐助他?他有功吗?”
    我听了村里老人们的议论,忽然想起一件往事来。是关于“良民证”的。

    我1991年在日本国留学,利用打工,骑摩托车给饭店送外卖的机会,我采访了多位原侵华日军老兵。由于我不是记者、不是中国大使馆的外交官、不是访问学者;我只不过是一个送外卖的小厮。所以,我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们混的很熟。日本老兵一般都是以地域建制组成的部队,比方,大阪地区的,北海道地区的,分别不同的部队。战争过去了65年了,他们原来是什么部队的,至今还有那个部队的建制组织。类似中国近两年才开始兴办的老兵协会。所以,我采访一个,他还能再介绍一个来。
    原侵华日军老兵一般初次见我都很惊讶:“你是中国人?北平的?你爸是八路?”
    与日本不同,中国老兵一般没有社会团体。寻根溯源,是因为直到现在,中国人也不能随便结社、建会、组成民间法人的社会团体。中国解放后的军队建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近期老兵结社、组团,纯粹是因为电脑网络发达了。管不了了。中国的老兵协会多以兵种分;比方,原海军航空兵的。原铁道兵的,原陆军38师的。等等。
    我和一个叫小林勇的原侵华日军老兵很熟悉。我常常住在他的家,和他聊天。我们谈及各种侵华战争之间所发生事物。我家现在还有原侵华日军老兵来的200多封信件。

    我和侵华日军老兵小林勇谈过“良民证”的问题。他说:
    “不是良民,当然不发良民证。”我问原侵华日军老鬼子:
    “那么,怎么才能区分他是不是良民呢?或者,他今天是良民,明天不是了怎么办?”
    我还和一个叫盐谷保芳的侵华日军老兵混得很熟。我住在他家。我们曾经一起洗温泉。当然,我们都是脱光了的。我数过他身上的抢眼。他的部队在山东守卫泰安车站。我安排他,给中国军事博物馆、四川建川博物馆、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捐献过他们侵华日军59师团的军装、军刀、证章、水壶、军号、绑腿、等等物品。我的下一本书叫《战祸的记忆》,写得就是他。
    我和盐谷保芳也聊过关于“良民”的问题。他拿出侵华战争时期的照片给我看,说:“什么良民?里面尽是游击队!”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我估计,没有什么纪念活动。为什么呢?中国的事情太复杂,不是一句半句能说清楚的。中国和俄罗斯不一样,和法国也不一样。以采访86岁的抗战老兵陈建贤为例,现在,村里人还说他是:“曾经是国民党兵、历史反革命、监督劳动改造的对象。凭什么他有教师退休金3600?——简直是荒唐!”
    这些言论,和侵华日军鬼子兵的:“不是良民,当然不发良民证!”有什么区别吗?
    我们去采访86岁的抗战老兵陈建贤先生,还没有见到陈建贤本人,我先积累了这些新闻的素材。我前面说了,我们找86岁的抗战老兵陈建贤,听到乡亲们的议论、抱怨、怨恨、嫉妒、仇恨,使我想到了他们的话,和侵华日军老鬼子的话,有近似的地方。
    总之,说陈建贤不是什么好人;也压根儿就不是什么良民!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lb8.html) - 不是良民﹑当然不发良民证_方军_新浪博客     其实,浙江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前端的省份之一、浙江沿海地区自古就思想解放、浙江中小企业家林立、浙江大款小款云集。但是,浙江天台的乡村里还是很落后的。其表现有两个事例作为佐证存在:
    其一,在乡村的街头巷尾摆着一溜粪缸,男女老幼就在那里排泄。
    其二,说陈建贤曾经是国民党兵、历史反革命、监督劳动改造的对象。

    我了解到,因为日本国发动的侵华战争,所以,无数中国的热血青年参加了抗日军队。只不过,在田头,放下锄头,有的往东拐,有的往西拐;有的进了八路军、新四军;有的,进了国军参加抗战。谁能先知先觉:国民党抗战将士后来成了“国民党残渣余孽”了呢?
    而且,一旦成了“国民党残渣余孽”的话,从1949年到1979年30年之间,您就可以随意抽他大嘴巴,踹他屁股了。当然,他的子女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了。说是“好东西”也成,斯文一些,叫:“可以改造好的子女。”
    陈建贤和村里其他农民不同,“这老家伙每月拿3500!可气吧?”
    陈建贤是因为抗日战争才上的世界四大军事名校黄埔军校,受到的高等教育。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当然能考上浙江地区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他当了几十年教师,当然,应该有3600元的退休金。这和他曾经是国民党军官没有关系。确切地说,他这个人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的定位,是:“国民党抗战将士”范畴内的。
    你“游而不击”,我“下山摘桃”;那么,侵华日军是谁打败的?美国人?俄国人?
    我不知道86岁的抗战老兵陈建贤何时才能扬眉吐气地活着?因为,中国的城市和农村不同;中国的首都和边远乡村不同;北大、清华、浙江大学的学术氛围中和天台农村不同。
    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者;86岁的反法西斯老兵陈建贤如果在莫斯科,在巴黎、在华盛顿生活的话,他可能不会是“愁眉苦脸”的;也许,就“喜笑颜开”了呢?

    林华强一行人早就采访过陈建贤。我转载如下:
    陈建贤身份证号码:332625192504051213
    现住址:雷峰乡石坦村(原地址:始丰街道山头陈村)
    “做亡国奴最可怜,我不要做亡国奴!”在农历1941年12月底,我得知临海在招考黄埔军校学生的消息后,便赶到临海回浦中学报名考试。当时的主考官是仙居的应西少将。录取后,于1942年的正月初八从临海出发,步行到江西上饶,再走到湖南长沙;坐船经过洞庭湖到山斗坪(长江边)下船,继而坐炮艇到重庆,再徒步到成都黄埔本校。在路上花了大概半年左右时间,每个人身上都得背着10多斤米。当时在学校里条件也很艰苦,草鞋布袜穿三年,冷水剃头,且全是光头,不管有钱没钱都一个样。

    在成都草堂寺的三个月入伍生训练极其严格。训练后分科,我分到第19期特科总队辎重中队学开车(该中队就100个学员)。特科在西校场,步科在北校场,教育长万耀煌(中将),辎重科长:沙则余(黄埔15期)。
武汉保卫战指挥官之一万耀煌中将

    1945年3月份左右,军校毕业,我们25个同学被编进中国远征军,准备到缅甸去打日本人,坐飞机到昆明时,上级命令下来,说缅甸不用去了。
    没过几天,我被分到73军军部当教员,驻地在湖南新化(别的同学编进18军或74军)。时正值湘西会战期间,第73军奉命于安化、新化一带阻击日军西进。
    73军坚守新化县城,浴血苦战,使湘西会战最终取得胜利。
    日本人投降后,我们到湘潭接收日本人的车辆,车辆接收后,办理车辆驾驶训练班,我当助教,修车的任务由留下来的四个日本人担任。办了两期训练班后,专门成立73军军部汽车队,我任中尉排长。军长韩俊(中将)(该军的3个师是77师、15师、193师)。汽车队办了2期,每期3个月。之后,部队曾调到过武昌、南京、徐州、济南、青岛、莱芜等地,后到广州第九训练处担任教官。临解放时,我不愿去台湾,就跑回了老家。
    解放后考进教师队伍,教了几年书,但没能逃过政治运动。因我大哥在台湾,自己又是黄埔军官,被套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直到摘帽子后才在1986年恢复了教师的资格,并享受退休待遇。现在每月3600元人民币。
    老人在十几年前因中风而成了半瘫痪者,左手已经废了——失去知觉,右脚也已残废,在经过不懈的努力后,现能拄着拐杖慢慢的走几步了;老人还有很严重的气管炎。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6-17 13:24

方军老师的宣传效果更一般报纸强多了。
陈克非的墓,是我外祖父修的,找一些当年修墓时的照片发上来。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28
抗战、内战都打过的张守配有幸福晚年(2010-06-13 11:26:20) 转载

标签: 历史抗战老兵张守配天台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林华强、周则江在采访88岁抗战老兵张守配
侵华日军鬼子兵在我长城一线耀武扬威
张守配的身份证
“关爱抗战老兵”团体的志愿者看望张守配

    张守佩是浙江天台所有亲历过抗日战争生存至今的老兵中,生活最好的一个人。
    88岁的张守配先生是“内战”、“外战”都打过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的下级军官。
    可能和张守配先生上过黄埔军校,受过高等教育有关,他的女儿,儿子都受到过来自于他这个当教师父亲的良好的教育;后来,他的儿女都变成有学识、有胆识的人物。他的儿子是大公司的老板,他的女婿也是台州地区有名的大企业家。所以,他是有钱人。
    我们去看望他,他先叮咛:“别给我钱,我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我们去找张守配老人时,他正在临街的树荫下和一群人在玩牌。真是潇洒之极。
    张守配家请的保姆也是相貌端庄、毕恭毕敬、利利索索、诚惶诚恐的样子。我想,一个家族的钱一旦到了8位数字,得!你根本不用担心保姆的服务态度。
    我观察浙江天台的抗战老兵都长寿,这可能和浙江天台的自然风光旖旎有关。88岁的张守配老人没有白发,行走如常,谈吐清晰,思维敏捷;有些像北京市车龙水马、空气污染、人群浮躁、噪声不断中68岁的老人。
    张守配见我是生人,礼貌性地欲言又止。我观察到了。这是知识分子的习惯。
    在我拍摄他的身份证时,他充满警惕向我一瞥。那目光中的疑惑、自我维护意识,完全是自1949年以后的“镇反”、“三反五反”、“反右”、“专政地富反坏右”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等等,几十年运动中所养成的“自保”目光。我急忙递上我的名片,连说:
    “我是好人、是好人。我担心读者不相信您已经高龄了。所以,拍一张。”
    张守配老人一听就笑了。他说:“答疑解惑、顺带恭维。”
    张守配怀疑地问我们大家:“抗战胜利65年了,采访我们有什么意思吗?”
    我急忙说:“是希望2037年,卢沟桥事变100周年的时候,人们能想起你们!”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kyz.html) - 抗战、内战都打过的张守配有幸福晚年_方军_新浪博客     88岁的张守配老军官摇头,显然,他根本不相信我说的话。
    张守配漫不经心的蔑视目光、并不直接给我们难堪的话语;直接揭开我们这些老百姓无能为力改变历史的面纱。这使得我有些无地自容。
    但是,我不难堪。我不丢人。我没有犯罪的感觉。我个人改变不了政治的现状和生活的现实;我不能让一百年以后才能实现的事情在今天就实现。
    一百年以后,中国普通人的意志会受到尊重、他们的监督权、选举权会有充分的保障。
    一百年以后,为国家作战的老兵会受到关爱;而不至于死伤几百万军人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不至于没有国家荣誉感、没有为国参战的抚恤、伤残、养老的薪金。
    一百年以后,买不起房、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的人群群体会减少。
    一百年以后,不发农民工工资的主管城市的市长,会先被停发工资。
    一百年后,像文强局长这样贪污数千万,见女演员一个、干一个的官员会在腐败的“初级阶段”就受到监督和抑制。
    88岁的抗战老兵张守配是知识分子,是黄埔军校的前军官,是身经百战的士兵,是走过坎坷人生之路的老人。单单依靠蒋介石的愚民政策,就想泯灭一个人的思想、摧毁一个人对真理的信仰、消弱一个人对美和丑的判断、改变一个民族源远流长文化的理念?确实,很难了。起码,88岁的抗战老兵张守配认为自己“在日本侵华、国难当头之时,挺身而出了,”——是对的。
    甚至连这种思想,在几十年前也是不行的。国民党残渣余孽,是要被镇压的。

    林华强等人多次采访张守配老人,他们的记录如下:

    张守配身份证号码:332625192303051030
    住址:赤城街道飞鹤小区14幢204室
    抗战老兵张守配老人自述:
    1939年9月,我在报纸上看到金华在招考黄埔军校学员的消息,就邀约了4位同是天台中学毕业的同学,一行5人赶到金华报考.结果5人都被通信兵第二团附设中央军校录取,快毕业时该团番号被取消,改称陆军中央军校17期独立第二大队(通信兵),驻地在贵州麻江。
    训练一年半后毕业,我被分到通信兵第六团第三营无线电连无线电排,任该排排长。该连有16部电台,全连4个排,每排4个班,每部电台配备3至4个报务员;我们的任务是向各大战区的司令部、集团军收发电报。什么作战命令、部队给养、粮食、被服、钞票等都通过我们收发,说穿了我们就是传话筒。
    我们通信兵第六团团部在昆明,团长石俊人,营长先是陈开俊(天台人),后来是聂应。
    在贵州习水县温水镇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每天与重庆防空司令部防空电台联系,如果日本人飞机从我们这边飞过,我们马上向重庆发电报,报告敌情。
    抗战胜利后,我们通信6团被改编为通信兵第九团,1945年10月从昆明调到东北的锦州。1948年10月,锦州解放时我被俘虏,在解放军解训团学习5个多月后被遣散回家。回到家一个月左右天台解放了,我先是在村里办的小学内任教,那时算是义务教书,没有工资发,每月仅向村里领一斗米作为口粮;后到玉湖小学任教,1952年转为正式教师。那时政治运动颇多,所幸的是我都熬了过来。
    目前老人身体很硬朗,思维也很清晰,已退休在家,有三子一女,家庭条件都还可以,子女专门请了一个保姆照顾老人。
    2010-6-13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30
92岁的汤学伦亲历抗日战争至今无人问津(2010-06-12 16:40:15) 转载

标签: 历史老兵抗战抗日战争汤学伦浙江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心宽体胖的汤学伦宿命观很是严重的
1939年浙江天台1353名青年志愿组成“天台县志愿兵团”开赴抗日前线的合影中有汤学伦身影
    我很庆幸,能采访到汤学伦这样的抗战老兵。如果不是浙江天台的“关爱抗战老兵”民间团体的帮助,我能有机会采访汤学伦这样的抗战老兵的几率是0。
    汤学伦在1939年响应浙江天台县政府的号召,自觉自愿参军上前线抗日的。
    他属于国民党抗战将士,他既不是逃兵,也不是伤兵,他的部队整个被日军打散了。
    我们去采访92岁的汤学伦老先生时,他正在和街坊玩扑克牌。
    汤学伦先生笑呵呵地向我们走来,我一下就记住了这个人的特征:心宽体胖。
    汤学伦先生写得一手好字。而且,往事记忆犹新。他的家里破破烂烂的,一无所有。但是,并不妨碍他嘻嘻哈哈乐天派的性格。
    我问汤学伦对“没有抗日战争胜利证章,没有为国家作战抚恤金”作何感想?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k62.html) - 92岁的汤学伦亲历抗日战争至今无人问津_方军_新浪博客
    92岁的抗战老兵汤学伦说:“是咱自己命运不好,不能怪国家。”
    他还说:“国家也有命运不佳的时候,那,就是日本国对中国发动的侵华战争期间。”
    汤学伦老人说:“……我们连150多人,枪林弹雨几小时,几乎全部壮烈牺牲。我身上中了两枪,都是贯穿伤。我不顾一切从悬崖上滚了下来,才侥幸生存的今天。侵华日军鬼子兵给我们中国人带来无尽的灾难,罄竹难书呢!像我汤学伦这样亲历过抗日战争的人,在几十年前,还有不少人生存着。——大家都去抗日了嘛。我今天还健康地活着,我认为很好。我赶上了长久的和平时期,赶上了比较长的太平盛世阶段。”
    92岁的汤学伦老人手拢耳朵,问我:“……你说什么?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四清四不清?文化大革命?……?——嗨!还有什么社会动荡比得了抗日战争?”说完,他老人家大笑起来。
    我感觉,我这个中国作家协会的作家如果还算“媒体”的话,他汤学伦绝对是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也是最后一次接受“媒体采访。”
    ——国家不抻茬儿,没有人再能想起他。无数的抗战老兵,汤学伦。
    我希望,我们大家写的、很肤浅的、记录《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的图书,能在92岁抗战老兵汤学伦还能嘻嘻哈哈的时候,放在他的手上。对于这些亲历第二次世界大战,曾经与日本法西斯作战的国家英雄们,我们中国普通人所能做的,也许只有这么一点点了。
    浙江天台的林华强多次访问汤学伦,他的记录如下:
    抗战老兵汤学伦生日:农历九月廿二
    身份证号码:332625191911146813
    住址:浙江天台三合镇大横村
    抗战老兵汤学伦老人自述:
    1939年7月份,我志愿参加抗日兵团,当时大横村一起去的还有另外4个人,一个当时在萧山与日本人打仗时就牺牲了,一个战后失踪,另外两个回来后也已去世。我们先到江山22补训处训练,后调到江西南昌滕加铺,部队番号是79师237团3营9连,连长陈庆年(湖南人),排长姚克强(浙江人)。我们部队1940年年初调到萧山,不幸被日本人包围了。奋战了两个多小时后,部队被冲散了,战友们死伤无数,我所在的连队基本上都牺牲了,我在乱军中冲出来后,跑到诸暨。那里部队也散光了,就步行到新昌,再经过关岭头返回家里。当时所有的证件全部丢失在战场上,到家里时连衣裤都破了,很狼狈。
    老人没有儿子,就一个女儿,现在住在女婿家里。目前老人耳聋眼花,已没有精力干体力活了。其爱人今年87岁,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自69岁那年左手左脚倒边疯(天台土话,其实就是中风)后,每年都需很多钱买药。女儿在私人厂里替别人烧饭,女婿替别人打工。两位老人现全靠女婿、女儿救济,日子凄苦。
   2010-6-12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31
抗战博物馆不要﹑内战博物馆不收的老兵(2010-06-12 13:39:14) 转载
标签: 历史军事抗战抗日战争朱丰元中国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抗战老兵朱丰元夫妇在叙述多年的人生心路历程
    照片说明:1939年浙江天台1353名青年志愿组成“天台县志愿兵团”开赴抗日前线前合影
(其中就有朱丰元的身姿)
抗战老兵朱丰元给周则江指示侵华日军炮弹弹片的位置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期间在天安门城楼上挂出的标语:建设东亚新秩序
抗战老兵朱丰元小腿上的子弹贯穿伤
侵华日军抓住中国抗战士兵
祖祖辈辈在浙江天台群山之中生活的朱丰元在抗战初期自觉自愿走上前线

我非常有幸,在林华强、周则江等朋友的带领下,采访了抗战老兵朱丰元老人。
我认为,抗战老兵朱丰元老人的事例很有意思。抗日战争胜利65年了,可是,像朱丰元这样的抗战老兵成了无人问津的人物!可以说,是抗日战争博物馆不要他们,内战博物馆也不留他们。他们既没有参加抗日战争的国家荣誉,也没有为中国的利益浴血作战的任何伤残补助。如果不是浙江天台十几个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的话,他们这些国民党抗战将士会永远被人们忘记。
有人喜欢抬杠,一定会说:“他们参加抗日战争了,相关抗日战争博物馆应该拜望他们,搜集人证、物证、口述史的资料吧?”那么,您就是等到“太阳打西边出来”也不可能。
有人喜欢抬杠,说:“他们是国民党部队。”没错。可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前他们早就退出现役了。抗日战争以后,是中国的内战。内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内战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所以,我前面说:“朱丰元是抗日战争博物馆不要他们,内战博物馆也不留的人物。”
日本国发动的侵华战争,从1931年到1945年整整15年时间。当时,中国有四亿五千万人口。由于战火、战祸,有一亿人逃亡、逃荒、逃命、逃生、逃奔他乡。当时,分成“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在侵华日军的占领区,也叫敌占区。那里的我同胞也有一亿人。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一书,深刻地描写了北平在侵华日军占领时代的人间惨剧,和当亡国奴同胞们的悲欢离合。
当然,也有无数人拿起枪杆子,走上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我们采访的92岁的抗战老兵朱丰元老人就是一位。他1939年,自觉自愿参加天台抗战志愿兵团,走向抗战前线。
根据网上搜索资料,92岁的抗战老兵朱丰元只是血雨腥风抗日战争的幸存者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在华日军人数最多时有近200万,协助日军的中国伪军(包括汪伪军、伪满军、伪蒙军)最多时超过100万(整个抗战期间伪军总人数约为210万)。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军共有51个师团,39个混成旅团。其中深陷中国战场的有35个师团加38个独立混成旅团;派往太平洋战略方向的有11个师团和1个混成旅团(占地面部队总数的20%)。据日本厚生省1964年调查后统计,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死亡的人数约为44万人。(不包括印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和美英协同歼灭的约16万日军。)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革命军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28931次。国民革命军陆军死亡、失踪321万1914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灭。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不过,亦于大小会战中,让日军损失48万3708人,而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将官阵亡于与国军会战中。
除了国民政府军事力量外,在八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规军事力量还损失了584267人。其中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的损失,但不包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共武装力量的损失。具体损失构成如下:
  阵亡160603人
  失踪87208人
  被俘45989人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k1o.html) - 抗战博物馆不要﹑内战博物馆不收的老兵_方军_新浪博客
  负伤290467人
中国平民则约有900万死于战火,另有800万平民死于其他因素,9500万人成为难民。中国在战争中所承受的损失极大,按1945年货币折算,约为6500亿美金。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在25年前,也就是抗战胜利40年时,海峡两岸还在争论:“下山摘桃”和“游而不击”的论点。现在,大陆一方的“新闻导向”是坚持“中流砥柱”的学说。台湾方面可能也坚持自己的理论和学说。
中国有句谚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其实,最为高兴的还是日本右翼。他们一直在妄图抹杀侵华日军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现在,你们还都互相指责:
“——你没打!——你才没打呢!”
“好,那么。我们侵华日军也没干什么坏事,我们尽推行大东亚共荣圈啦!”
可怜,就可怜这些亲历抗日战争的国民党抗战将士了。
比方:朱丰元老人,解放初期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旗飘飘》丛书,和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星火燎原》丛书中,不可能有他们这些“国民党残渣余孽”。抗战胜利65年了,现在已经是2010年了,可还是没有文件,说:
“因为国民党抗战将士为抗战流血牺牲,所以,颁发他们‘抗战胜利证章’。”
同时,由国家电视台、报社、出版社、历史研究室、国家博物馆出面,征集他们的口述史、搜集他们的英雄事迹。当然,这些,是:根本、压根、绝对、非常、必须,不可能的!
可是,时间不等人。抗战的鸿篇巨著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看就要随着战争亲历者的离去,而永久地合上最后一页了。以浙江天台大山里的朱丰元老人为例,他1919年生人,按照天台的习惯,他虚岁92岁了。也许再过几年,他将不能完整地回忆抗日战争中的经历。
我们去采访朱丰元很不顺利。小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山区道路一片湿滑。由于一辆拖拉机坏在路中央了,我们不得不调头绕远50公里山路,再从另外的方向到朱丰元老人的家。
朱丰元老人的家状况不错。这可能和他的儿子在浙江天台县当电信局长有关系。
朱丰元老人在采访期间,非让我们大家喝他们家自己酿造的蜂蜜。其朴实无华的真情让人感动。
92岁的朱丰元没有纪念抗战胜利的证章,没有丝毫参加抗战的抚恤金。
如果,我这个中国作家协会的作家算是“媒体”的话,我应该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采访他的“媒体”了。我坚持认为92岁,亲历抗日战争的国民党抗战老兵朱丰元是国家英雄。所以,我们才千里迢迢去拜望这些无人问津的抗战将士们。
我幻想着,我们的《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一书出版的话,我能和林华强、周则江一起再去拜望他老人家;同时,把关于描写他抗战事迹的书,送给他。他能把图书,展示给他的孙子。同时,告诉他们:“你们的爷爷,在国难当头,曾经挺身而出了!”
——这,也许是最令人欣慰的结果了吧?
——我们能做的,也仅仅是这么一点点事情。
林华强多次采访朱丰元,他的记录如下:
朱丰元生日:农历八月十五
身份证号:332625191910086011
朱丰元住址:坦头镇欢岙百丘村   
抗战老兵朱丰元自述:
    1939年我参加天台抗战志愿兵团,当时我们欢岙除了我,还有其它几位,我们先在天台城里集中,后来就直接去了黄岩,在泽国接受了3个月的新兵集训。我当时在炮兵连训练,生活还真是十分的艰苦,每天的伙食都是限量的,时常吃不饱。3个月之后,我就被编入国民党313师,开赴青田。在之后的无数次战斗中,真的可以用出生入死,九死一生来形容,虽然身上多处受伤,但我还是坚强的挺过来了。其中,有两次战役让我记忆犹新:
    那是在东阳的一次战斗,我的班长是陈文林(音),当时的指挥官是三十二集团军的李默庵,我与部队的战友们守着一座山头,日本人的炮火很猛,我的任务是为轻机枪装子弹,在战场上轻机枪手的位置是最危险的,敌人的炮火都会集中在这一点上。在我的周围,许多战友都被炮弹炸得血肉横飞,突然,日军的一发炮弹击中了机枪手,我就眼睁睁的看着我的战友被炸得面目全非,飞过来的岩石也击中了我的头部,头中开了裂口,我被冲到了远处的沟中,四只牙齿当场就被敲落了。
    另外一次让我不能忘记的是在温州里村的那场战斗,当时我在国民党88军,军长为顾祝同。那场战斗,我们只有700多人,而日军有几千人,战斗打得非常激烈,从那天中午12点开始,一直打到第二天上午5点左右,双方都有大量人员伤亡。到最后我们的部队只有几十名不到的战士了。当时我已被炮弹打昏,醒来时,只感到四周都是战士的尸体,并看到日本人还用刺刀刺已死去的战士,他们大概怕还有活的人,幸好我的身上还压着几位战士的尸体。到后来,我被后勤的部队救起,这才发现左脚已中了弹,右脚与腰部都被弹片擦伤,这次真的是从死人堆里爬了回来。
    后来,我在部队的卫生处治疗,住了3个月后,身体基体康复,只是走路还有点跛。此时的我已无法再上抗日的战场,尽管对于日本军队我有着满腔的愤怒,尽管我还想着为中华民族的抗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已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带着满身的伤疤,回到阔别了5年的家乡,那是1944年,我26岁。
    在战斗中我的腰和双腿都曾受伤,现在还有弹片留在体内。现在我有高血压,体内还没取出的弹片经常作痛。
2010-6-11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33
亲历南京受降日军仪式的远征军少校袁翔彬(2010-06-11 13:18:34) 转载
标签: 历史南京受降新六军少校袁翔彬中国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范许洋、林华强和袁翔彬在袁家老宅正厢房前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使用的美军75mm大炮

林华强采访袁翔彬

援助中国抗战的美军军官

书法家林嶠先生给袁翔彬老兵写的墨宝

即将开赴前线与日军作战的中国军队

我和袁翔彬先生在他家老宅的大门口
在南京受降日军仪式上小林浅三郎向何应钦递交投降书

一,90岁远征军少校袁翔彬被遗忘是理所当然的

我到天台第一天,林华强先生、范许洋先生领我去采访90岁的远征军少校袁翔彬老人。我一直在思考“袁翔彬”这个人物。我后来总结这个人物,他应该是:
“我们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不屈不挠、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代表性人物。”
另外,90岁的中国远征军少校袁翔彬先生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亿万民众前赴后继、英勇牺牲,全身心投入抗日战争的象征。”
——这个人物太出色了,只能用万千中国抗战将士的“象征”来形容。
我们采访他两个小时,我记录6页纸。如果让我概况一下他的情况的话,我这样描绘:
一,大地主的儿子。自己自觉自愿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
二,作为少校军官,扬眉吐气,亲历南京受降侵华日军仪式。
三,主张“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自觉自愿不打内战。
四,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在青海监狱被关押到1989年。
五,“我没和共产党打过”为由,拒绝在黄埔军校同学会补助栏上签字。至今,没有每月541元补助款。其实,袁翔彬家贫困到“生存线”以下状态。
六,90岁的远征军少校袁翔彬亲历了中国社会巨大的变革,目睹了中国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期间,中国社会在战争的轰鸣频率之中,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进化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国家。其中,要数日本国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最为深重!为此,袁翔彬家从一个家产万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演变成了手无寸铁、身无分文的赤贫人物。袁翔彬的个人经历,应该是“沧海桑田”、“天翻地覆”社会动荡的缩影。
七,如果说“抗日战争”是一本浩瀚的战争历史巨著,那么,浙江天台县这些亲历抗日战争老兵的自然消亡将是这本浩瀚巨著的最后篇章。我们人类社会就是伴随着战争,走到今天的。抗战的胜利,不是一个党派的胜利,一部分军队的胜利,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用无数人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国家博物馆、南京第二档案馆、军事博物馆、台湾电视台、台北博物馆、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浙江档案馆、云南电视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派人前往浙江天台采访最后的抗战老兵。
但是,笔者推论:绝对不会、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国家团体会派遣一个摄制组、采访队、研究组去采访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浙江天台抗战老兵虽然还苟延残喘地活着,却已经被彻彻底底地遗忘了。原因很简单,战争历史是一面镜子;战争历史也是一部教科书:
“正因为中国人不尊重中国人,所以,日本人敢以1/400的人数比例,占领中国大好河山15年!我们中国阵亡380万军人!我们同胞死伤3500万人!”
笔者去采访90岁的远征军少校袁翔彬时,浙江天台的林华强等人已经多次采访袁翔彬了。林华强还做了详细的记录。笔者只是补充一些内容。

袁翔彬,1921年7月6日生人。农历是6月19日。
袁翔彬的父亲是大地主。这个地主有多大?笔者目睹了,袁翔彬家仅存的一片房产:就有延绵天台县城里的200多间房子。当地人告诉我一个故事,说:“抗日战争前夕,浙江天台县要盖一个图书馆,找到袁翔彬家。袁翔彬父亲当时同意拆一片房子,建设图书馆。据说,现在的图书馆还是袁翔彬家的原址。”另外,在袁翔彬家的二楼,我采访袁翔彬的时候,他手指不远的小学校,说:“那是拆我家几十间房产的基础上,建设的小学校。”我能看到小学校现代化的建筑和宽大的操场。
我采访袁翔彬时,他家的一片房是1900年建筑的。一百多年过去了,一派陈旧。
我和林华强就在他家的小楼上采访了他。他娓娓道来:“这间房子,为什么留给我?是因为抗日战争胜利,我和一个同乡在上海学习裁缝。全国解放了,这个同乡当了农会主席。我家200多间房子全被分了,这个农会主席说,给袁翔彬留一间吧,他打过日本。就是这样的理由,才有这间房子。”
刚解放不久,逮捕国民党残渣余孽袁翔彬之前,他把女儿送人了。至今,杳无音信。
现在,袁翔彬的儿子在乡里种菜,全家就依靠种菜微薄的收入生存着。举步维艰。

说到袁翔彬的祖父,袁翔彬来了热情。他说,他家是清朝末年从河南搬过来。他的祖父在上海还开了书院。他的祖父在1905年就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
袁翔彬说,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其前身是华兴会和兴中会,除此之外还有复兴会、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参加。中国同盟会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总理,黄兴为副总理。
中国同盟会与孙中山设想的一个中华民国的政府组织一致:在总理下设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这实际上是三权分立的原则。
袁翔彬说,祖父参加的中国同盟会曾试图在中国多处组织起义,试图推翻清政府,但都没有成功。所以,清政府四处追杀同盟会的成员。为了躲避,祖父把上海的书院变卖了,全家搬到浙江天台以防备不测。
袁翔彬说,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起义中虽然有中国同盟会的成员参加,但中国同盟会并未起领导作用。军阀割据,不是同盟会能左右的。
袁翔彬认为,其祖父投身孙中山的同盟会十几年,是前赴后继中国革命的一部分。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对中国国内的民族关系及同时期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袁翔彬分析:而中国抗日战争的初期阶段,中国的国情依旧是军阀割据。所以,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袁翔彬说: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战结束了,中国才初露统一端倪。
90岁的远征军少校袁翔彬强调:“抗战,是中国社会脱离封建社会,迈入近代社会的一次社会动荡、社会重组、社会革命、社会变迁和社会进步。”
笔者一边采访眼前贫困得一无所有的袁翔彬老人,一边想,英国人有一句至理名言:“一个富人可能在一个早晨就能诞生。但是,一个贵族的气质,却要三代人才能培养成。”而90岁的远征军少校袁翔彬也是如此,他虽然穷的“叮当作响”但是,并不妨碍他深受参加孙中山同盟会其祖父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在世界四大军事名校黄埔军校所受的根深蒂固的教育。
90岁的袁翔彬是十分有思想,有见地,有主见的人物。
袁翔彬坚持不在“黄埔军校”登记表上签字,是因为,他坚持:“我抗日战争胜利就回家了,我没有和共产党打一枪。我为什么承认我有过罪行?”他不签字,就没有每月的541元黄埔军校老军官的补助。可是,他确实,太贫困了。
看着眼前的袁翔彬,我不由得想起中国的至理名言:
“富以苟,不如贫以誉。富以辱,不如死以荣。”
二,1945年9月9日受降日军仪式有两次
袁翔彬给我们讲了很多故事,我摘几个,以飨各位尊敬的读者。
袁翔彬回忆:我分配到廖耀湘新六军军部。其实,新六军连一个师的兵力也没有。当时,我整天和廖耀湘军长,李涛参谋长在一起。
远征军作战胜利以后,部队回到云南曲靖。当时,把妓女都集中在一个院子里。美国兵也去。袁翔彬笑着说:“中国还真有这样的军队。太艰苦了。远征军军人经过两次赴缅作战,多数军人都牺牲了。太惨烈了……。”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ivq.html) - 亲历南京受降日军仪式的远征军少校袁翔彬_方军_新浪博客
我作为记录者,似乎不应该记录上面自然段的内容。似乎是在给中国军队、中国士兵抹黑。但是,笔者以为:“中国人应该爱中国人。中国人应该理解中国人。中国人应该首先爱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
比方:皇帝,他“三宫六院、72嫔妃”——82个老婆!可不少中国民众就认为:“他是皇帝,所以应该有82个老婆!”
比方:贪官污吏就应该七姨太、八姨太。士兵“触及”一下,就应该被枪毙。
比方:不发民工工资、民工的性压抑,从来没有一个学者研究过。农民工自杀,好多人认为“因为他是农民工。所以……”
比方:煤矿瓦斯爆炸,农民工死亡几十。有人认为:“因为他们是农民工。”
比方:从放牛娃蜕变到“五毒”县长的浙江省天台县原县长梁俊,他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被判13年。好多人默认:“因为,他是县长!所以……”
比方:北京的“天上人间”,在最严厉的专政机关眼皮子底下生存数年。贪官污吏去嫖娼,挥金如土。很多人认为:“天下,就是贪官污吏们的。所以许州官放火,不能百姓点灯。”
比方:中国共产党原天台县委书记周学锋受贿、挪用公款400万,获刑16年。可是,他和普天之下的贪官污吏一样,在腐败的初级、中级阶段,是受到保护的!因为他是书记!
比方:浙江天台这些曾经在抗日战争中流血牺牲的抗战军人无人理会,好多人会认为:“他们曾经是国民党残渣余孽。所以……”
90岁的远征军少校袁翔彬还讲了一个故事,可以填补历史的空白。
1945年9月9日,在南京受降侵华日军仪式,实际上是进行了两次。
袁翔彬回忆,在南京的两次受降日军仪式,他都参加了。
第一次,是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在南京陆军总部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受降典礼。当时的南京城一派欢腾景象。
    袁翔彬的部队是从云南乘坐美军运输机先到湖南的芷江,监督来洽降的日军。然后,再乘坐美军的运输机空降南京。当时,他的部队全部美式装备,军姿威武,百姓欢呼。
当时,我们新六军是第一批开进南京城的。我们乘坐的是投降日军的卡车!
南京的老百姓都在马路两边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往我们的军车上扔香烟!鲜花!
作为少校军官,袁翔彬按照上级指示,把他的部队部署在中央军校礼堂的门口。
  兴高采烈地重温胜利时光的远征军少校袁翔彬回忆:
8点52分,何应钦率海军总司令陈绍宽、第三战区长官顾祝同、中国陆军总参谋长萧毅肃、空军司令张廷孟入场。
  8点58分,由军训部次长王俊引导日本投降代表、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及小林浅三郎等7人入场。他们在投降席后排成横队,由冈村宁次领头脱帽肃立,向受降席鞠躬。冈村宁次解下所带佩刀,交由小林浅三郎双手捧呈何应钦,以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此时正是上午9时。
  9时15分,何应钦命冈村等人退席,历时15分钟的中国战区120余万日军的投降签字仪式,到此全部完成。
90岁的远征军少校袁翔彬回忆,第二次受降日军仪式是:1945年9月9日下午三点。地点是南京市新街口的十字路口。第二次受降日军仪式是面对南京千千万万、万万千千民众的!中国受降军官是何应钦上将。侵华日军投降代表是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在搭建的大台子上,长时间向中国民众鞠躬认罪。
中国的老百姓都海啸山呼:“——中华民族万岁!——打倒日本!”
第二次受降日军仪式刚刚完,接下来,是受降仪式主席台上的何应钦检阅中国军队。新六军袁翔彬少校遵照长官的命令,指挥他的营以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主席台,接受南京民众的欢呼。用远征军少校袁翔彬的话叫:“中国军队大游行!”
90岁的袁翔彬两眼放光地说:“自豪哇!抗日战争终于胜利了!无数人牺牲了呀!”
90岁的远征军少校袁翔彬回忆:
不久,是侵华日军的撤退。日本人走不了,老百姓围着打,往他们身上扔东西。
袁翔彬回忆,接到命令,日本军人被控制起来。他们身上所有的物品要放下。
日本人打出横幅标语:“向中华人民借路,送难民回家!”
90岁远征军少校袁翔彬说:“日本人打出这样的横幅标语,日本人很是聪明。”
袁翔彬还说:“日本人集体性很强,命令下来,马上放下枪。集体回家。”
抗战胜利以后,袁翔彬随新六军到了上海接收侵华日军海军司令部。
内战爆发前,廖耀湘将军请袁翔彬和上海煤气大王的三个孩子吃饭。其实,这三位都是袁翔彬的战友,都是自觉自愿投身抗战!都是黄埔军校毕业,都是校官军衔,还都参加了远征军第二次赴缅作战。这三位的名字叫:谢伯年,谢椿年,谢永年。
不久,廖耀湘担任沈阳东北军司令。他们四人要求退役,廖耀湘批准。
三,林华强先生采访袁翔彬记录
下面,是林华强先生笔下记录的袁祥彬资料,转载如下:
袁翔彬身份证332625210723001
地址:浙江省天台县赤城街道新华巷6号
袁翔彬老人自述:   
我天台中学初中毕业后,一直在育青中学读高中。全国抗战爆发后,天台也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我在辛亥革命志士陈钟祺(我的舅公,即奶奶的兄弟)的家里,看到了《东南日报》上刊载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招新生的广告和陈老当年同科秀才、保定军校二期毕业生、时任五省招生办主任应西少将要求协助招生的信函。我当即要求参加应试,后来闻讯一起去的有20多位青年,这年我17岁。
我们先是乘汽车到金华,然后转火车至江西上饶,在敌机骚扰高炮射击声中完成了考试。之后,我们随着苏浙闽皖赣2000多人的队伍,开始了为期数月的长途跋涉。行军队伍避开敌我交火的南昌,取道临川、新余、分宜、萍乡、醴陵,绕道至长沙,接着乘火车到广西桂林,再辗转贵州贵阳、重庆,最后到达成都。由于日军到处狂轰烂炸,一路上艰苦备尝,苦不堪言。
由于我当时年纪太轻,在军校复试后被分到学生队学习,后编入第17期第二大队。当时在成都的就2 个大队,一大队设在草堂寺,我们二大队设在青羊宫,二大队队长叫张建冲(东北人,黄埔14期)。军校毕业后,我被分到重庆防空司令部(住朝天门),长官是美国留学回来的临海人,名字记不清了。时流传“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有志青年参加中国远征军,有好多大专院校毕业或未毕业的学生响应参加,那时我也积极报名并参加了中国远征军。
我们从成都乘飞机经喜马拉雅山到印度丁江机场,每架飞机只能坐30来个人。到印度后,我被编入中国远征军新6军军部情报队,担任区队长,军衔少校,军长廖耀湘。我们情报队的任务是作战时负责侦察敌情,整训时保护军部驻军的安全。在印度作战有雨季和晴季之分,雨季时天天下雨,到处是水,还有虫子猛兽,不适宜打仗;晴季才是打仗的好时机,此时溪滩基本没水,就成了我们穿越丛林的路道,许多给养车都是沿着溪滩前进的,不过大都的给养运输,是通过美国工兵造的枕木公路运输,几十公里的路全是枕木铺成。那时部队给养实行尉兵给养制,即尉官和普通士兵的伙食一样,每天吃的是罐装的牛、羊、猪等罐头肉,蔬菜也全是罐装的干菜、白菜干、土豆干、干豆等。要想吃新鲜蔬菜,必须拿半成新的衣服、鞋子或米跟当地的野人(未开化的人,我们叫其为山头人,他们都居住在山头上)交换。说了你们可能不相信,我们都是住在树上的,每个人身上都涂满防蚊药,每个人除了一个背包外,还有一把独特的开路刀,枪是美式冲锋枪、卡宾枪或者步枪,我当时携带的是卡宾枪。特别要提一下的是每人一件的雨衣,既可以避雨,夜里宿营时可以当帐篷,还可以吊在树上当吊床睡觉。那时前边有日本鬼子,身边有毒虫猛兽,有一种吸血的蝗虫特别多,在水里追人吸血,蚊子是成群成群的,野兽就更多了。如果尸体当天没能抢回来,第二天就别想见尸首了,我们战友间都互相留了遗言,如果谁能活着回去,就是骨头也要帮忙带几根回祖国去。
我在印度2 年多时间,经常进行军事训练,主要训练森林战术。44年春天左右,我们部队从印度开始反攻,先后打下克马隐(谐音)、孟拱等地方,再打到密支那(敌军总指挥部),我们几乎把密支那炸平,日本人退走。那时重庆告急,我们被紧急召回,从印度丁江空运到云南沾益军用机场,之后再空运到湖南芷江机场,到芷江后,我们一个营奉命接防当地一个团的驻地,该团长起先不肯交出驻地,当他看到我们将装备开进去时,都傻眼了,才将驻地交接给我们。
日本人投降后,我们又空运到南京去接收南京,在南京新街口地方,举行了日本人投降签字仪式,我们部队负责警戒。在南京几个月后,部队调到上海港湾接防日本海军司令部,又几个月后,接到上级命令,说是部队要调往沈阳,那时廖耀湘被任命为沈阳集团军司令。几个战友一起商议,都认为日本人投降了,没必要再打下去。经历过那么多苦难,我也不愿再打仗了,于是就请假回家。
回家后,曾在家学过裁缝,开过裁缝店,因生意不好到上海谋生。解放后,我被套上了历史反革命的罪名,家里房产被分光,那时几乎一年一个运动,吃尽苦头。1958年我被送到青海湖农场进行劳动改造,直到89年才回到天台。
老人有一子一女,由于历史原因,两个子女不能读书,不能安排工作,现在仍靠种菜谋生。老人至今一分补助也没有。老人当时在上海告别的几个黄埔同学,现在还记得名字有:谢伯年、谢春年(谐音)……。
2010-6-10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34
机枪连上尉连长孙长春的幸福晚年(2010-06-05 18:37:36) 转载

标签: 机枪上尉迫击炮抗战长孙长春湖北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90岁的机枪连上尉连长孙长春行走不便需要搀扶
2010年4月的一天,我们拜望了黄埔军校17期步兵科学生,抗战中的机枪连长孙长春老人。94岁的孙长春老人已经步履蹒跚了。幸亏林华强等人前两年采访过孙长春老人,留下一些回忆;如果现在再采访,我估计困难了。我相信,刚刚建国的50年代时,浙江天台还有很多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生存着。随着时间的推移,50多年过去了,能生存、讲话的抗战老兵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我体会:抗战老兵的“昨天,今天,明天。”正是中国历史的“昨天、今天、明天。”
我在日本国留学时最深的体会是:“我们中国人不爱我们中国人的话,谁会爱我们?”
我现在的体会是:“数不清的国民党抗战将士口述历史已经烟消云散了、付之东流了。”
我一生扪心自问的不解难题是:“日本人为什么占领我们15年?”
我一生的疑问是:“抗日战争中,我们到底有没有英雄?是一部分人吗?”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d6v.html) - 机枪连上尉连长孙长春的幸福晚年_方军_新浪博客 我最大的疑惑是:“我们这代人告诉将来的年轻人一些什么?传承什么样的历史?”

林华强多次采访孙长春,他的记录如下:
抗战老兵,90岁孙常春
生日:1921年3月14日
身份证号码:332625192103140012
住址:浙江天台县赤城街道樟下路33号


老人自述:1939年2月前,我在天台县红十字会救护队当义务队员(那时当义务队员可免壮丁)。39年1月,在朋友们的邀约下,我们步行到金华报考考军校,结果我被陆军第75军第6师军官队录取。后来该队改为陆军第75军干训班(驻地在湖北宜昌),同年12月干训队结业后,我考入中央军校第8分校第17期步兵16总队第5中队,当时的学校领导是徐祖诒(江苏昆山人),总队长闵铭厚(四川人)中队长陈述(湖北人)。
    1941年10月军校毕业后,分发到陆军第75军参谋处第一科任少尉后勤训练员,43年7月至44年1月,调到该军搜索营第二连任中尉排长,期间曾在43年10月到湖北恩施第6战区干部训练团轻重兵器训练班受迫击炮兵器训练三个月。44年1月至4月调该军第16师特务连任中尉排长。44年4月至45年2月,任该军16师47团迫击炮连中尉排长,期间曾在44年10月被派到重庆复兴关军事委员会干部训练团步兵第二队美式武器60迫击炮火箭冲锋枪兵器训练三个月,45年2月——46年4月,任该军61师18团3营机枪连上尉连长。

46年2月至48年3月任陆军整编第75师6旅17团1营重机枪连上尉连长,请假回家3个月后,48年6月——48年12月任陆军整编第75师6旅17团迫击连上尉连长。同时任机炮队队长(由各迫击炮连和各营重机枪连迫击炮排的成临时短期集训单位)。
48年12月后脱离国民党部队,回到老家从事针灸工作。58年7月12日,因历史反革命案,被天台县人民法院判处管制三年。70年12月29日至71年2月4日参加城关派出所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79年2月13日正式宣布摘帽。
    今年90岁的孙老记忆力不大如前,行走不便,不过有少他8岁的老伴相伴,日子过得也很美满,子女条件都不错(没住在一起的)。


2010-6-5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35
94岁抗战老兵汤学川仍然生活自理(2010-06-05 17:50:30) 转载

标签: 黄埔军校大横老兵抗战汤学川建宁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汤学川家门口
汤学川的客厅兼厨房
    汤学川老人今年94岁,我们去访问他时,他在街坊家打扑克。有人叫他,他急急忙忙回来接见我们一行人。他家里黑乎乎的,坐都没有地方做。我们只好站着谈话。
    汤学川1938年上黄埔军校,是黄埔军校第15期的。如果解放后,他一直在共产党系统的话,那么,“参加革命”时间,从1938年开始。
    1941年,应该是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一年,也是侵华日军最为嚣张的阶段。此时的抗日战争发展阶段,叫“相持阶段”。在这个时期,汤学川回家了。我个人认为,他也是参加过抗日战争了。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d5k.html) - 94岁抗战老兵汤学川仍然生活自理_方军_新浪博客
    浙江是中国沿海的富庶地区,腰缠万贯富甲一方的大款比比皆是。但是,94岁的汤学川是生活贫困的人。
    林华强先生采访过他,在此,我引用如下:
    汤学川生日:1917年6月14日
    身份证号:32625191706146814  
    住址:天台县三合镇大横村
   
    我在天台中学毕业后,一直在洪畴小学教书。一天,有同学得到消息说绍兴有军校在招生,在同学的鼓动下,我们步行到绍兴去报考军校,结果我被第三军区军事委员会战干三团训练团录取了,那一年是1938年,大概是6月份左右,学校地址在江西吉安,以后该期学生都划入黄埔军校第15期。
    我学的是政治科,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建军区抗敌指挥团司令部(驻地在建宁),任少尉督练员,后升中尉,负责军事训练,专门训练民众、保长、学校,属于后方总动员类的。
别的军事科的同学毕业分配到部队后都是直接任连指导员;当时同学有3000多人。
    1941年12月,部队在建宁2年后,我请假回家,由于驻地条件太艰苦,我就再没回部队了。先是在天台县国民党县政府建设科内任科员,上了五年班后,先后在苍山小学(在坦头岩下村)、榧树小学、宝民小学(大横)等学校教书,48年12月由于局势动荡不平,物价飞涨,就回到家里务农至今。
    现有一子二女,两个女儿都远嫁他乡,一个在江西,一个在上海,几年都难得能回来一次,儿子今年也55岁了,没有固定收入,以务农为生。今年94岁的老人,目前年老多病,老眼昏花,独自一人居住,生活极其清贫。所幸县政府从92年开始每年发给其补贴100多元,现在增加到541元。这也算是让老人颇感欣慰的。
        2010-6-5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40
军统特务王贤舜东北服刑18年(2010-06-05 15:59:57) 转载

标签: 历史军统特务王贤舜上海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86岁国军军统抗战老兵王贤舜

早年王贤舜军官照片,领章被遮住了
采访王贤舜
街坊们都来看

我们一起去采访86岁的抗战老兵王贤舜老人。我听说,王贤舜老人是军统特务,为此,还进了18年监狱。我急忙先查查相关军统特务的资料。
资料显示:抗战期间,军统局的正式在册人员和学员,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者就达18000人以上,而抗战结束时全部注册人员为4万5千余。其他附属人员牺牲者更众。
即使,王贤舜老人曾经竟然是所谓的“军统”的人,我感到,他身上的所谓“英豪”之气,已经荡然无存。我观察,王贤舜老人充满了木讷,面无表情,不苟言笑,像一个关押时间相当长的绵羊。而且,坐在小凳子上的他,居然尿裤子了。老人自己还全然不知。
老人的房子是清朝时期的,从房间柱子上的花饰雕刻可以看出,300年前主人的兴盛时代。老人的儿子远远地看着我们,并不做声。他是不是不敢过来?
村子里的人都来围观了。现在,还有人说他曾经是国民党军官,要小心。
王贤舜老人的家里相当贫困,什么都没有。一片破破烂烂的。
我们去采访他,他本人既不吃惊,也不兴奋。只是机械地回答问题。
住在王贤舜一个院子里的人家我去了三、四家。家家都很贫困。

我查了一下资料:“军统”,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BIS)。其前身为蒋介石于1928年创立的
“军统”(BIS)在其最鼎盛的时期,拥有特工以及各类准军事的交通警察大队共约10.2万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势力渗透至党政、军事、教育、文化、警务各个层面。在整个第2次世界大战中,BIS一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同时也是电讯破译技术最先进的情报机关。而那时,
CIA前身美国战略情报署(OSS)不过才刚刚起步而已。
抗战中,军统特工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沦陷区,制造针对日军的打击抗日活动,而隶属BIS的各个“游击司令部”和“交通警察大队”则深入日寇占领区开展广泛的游击战,对打击日寇和汉奸,起了不小的作用。
1938年,日军占领上海后,为稳定局面,有意拉拢有影响的中国上层人物出面组织所谓的“临时政府”。经过一番斟酌后,日本人选中民国初年担任过内阁总理的
唐绍仪。唐经反复考虑后接受了日本人的邀请,晚节不保。蒋介石知道此事后,怒不可遏,着令BIS“剪除附逆”。
1938年,就在唐绍仪接受邀请出面组织“政府”后三个月,潜入上海的BIS“敌占区行动组”便用斧头结果了他。
在随后的时间里,BIS 先后策划了对
殷汝耕(组织‘华北自治政府’的大汉奸)、季云卿(上海青帮‘通’字辈大佬,汪伪‘76号’后台老板)、汪精卫周佛海等大汉奸的刺杀行动。尽管这些行动并未完全成功,但无疑有效地震慑了投敌叛变人员。

林华强先生关于王贤舜的采访记录:
街头镇埠头街村   332625192502134111
86岁王贤舜老人自述:
我在育青中学读书时,日本人已经侵略浙江,时浙东行署驻地已经移到天台县街头镇(当时叫嘉图镇)。中学毕业后,在浙东行署任职的陆佩华(平桥镇人,黄埔毕业)介绍我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东南训练班学习,校址在福建省建瓯县东峰镇井歧村。
我抱着为了参加抗日战争,多学本领,为国效力的决心,去训练班学习。
学了一年多后,日本人投降。我们这班学生一直在学校待命,1947年6月,我才被分配到上海警备司令部电信监察科工作。
当时警备司令叫陈大庆;我们的任务主要是负责接收破坏上海专做黄金和美钞的私人电台。上海战事吃紧后,该部转移到广州。
1949年5月24日夜撤退,当时长官问我们愿不愿意撤退,不愿意撤退的可以留在上海,我就留下没走。第二天我坐船到嘉兴,再到杭州老丈人家住了几晚,之后回到老家务农。
1950年年底我因历史反革命罪被捕,51年被判了15年。
先是在苏北农场服刑,二年左右后,我被调到黑龙江花园农场。十几年后,又被调到北安县新生医院,主要负责烧炉和养马,1968年释放回家。
    老人家贫如洗, 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去世,大儿媳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撞断了腿,瘫痪在床。小儿子在外打工。老人什么补助都没有,生活极其贫困。


2010-6-5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42
曾经守卫潼关与侵华日军对峙的丁宗淼(2010-06-04 16:54:38) 转载

标签: 历史抗战老兵侵华日军丁宗淼潼关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90岁的抗战老兵丁宗淼从一条狭窄的人生之路向我们走来

采访丁宗淼

抗战时的潼关丁宗淼还有有一件洗的发白军大衣

抗战时的潼关,远处是中国军人列队

老人军人出身衣服叠得整整齐齐


抗战时的潼关
老人住的房子是明朝末年的已经住了数代人

潼关对面是黄河天险


丁宗淼的身份证
照片说明:丁宗淼的家

    采访丁宗淼实在偶然得到的消息。浙江天台的志愿者周则江先生的朋友是出租汽车司机,他的街坊是丁宗淼先生。我们去采访别人时,他一边开车一边听说了。于是,我们就知道了90岁抗战老兵丁宗淼的信息。
    我想,浙江天台,是不是还有我们不知道的抗战老兵?
    我们一行人去了丁宗淼老人的家。听到消息,90岁的老丁慢吞吞地从一条狭窄的巷子慢慢向我们走来。像通过一条漫长时光隧道;也预示着他坎坷的人生之路。
    似乎,我们一眨眼,在这条狭窄的人生之路中的人影就会消失了。
    采访丁宗淼很困难。需要一个大喇叭放在他的耳朵旁,否则,他听不见。
    丁宗淼最深的记忆有三处:
    其一,日本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其二,为了保家卫国上黄埔军校的学生生涯。
    其三,守卫潼关,与侵华日军隔江相望对峙两年、战斗两年。

    丁宗淼是聪明人,解放以后,他三缄其口,绝不谈起他光荣的抗战经历。从而,保住他这条“苟延残喘”的“国民党残渣余孽”的老命。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经胜利65年了,我们是第一拨采访他的人物。估计以后,也没有了。因为什么呢?我分析:台湾同胞不会关心他,台湾地方政府早就把他忘到脑后啦!大陆这边也没有什么人关心。因为,政治不需要了;历史不需要了;经济不需要了;人文不需要了。
    中国是大陆性国家,地大物博,人头攒动;不比日本国。
    日本是船上的民族,要应付风浪、要储备“赴其它地域争夺资源”的人物。所以,要善待已往的出征者、同时鼓励未来的出征者。日本现在的捕鲸船船员受到的尊重,和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出征者所受到的欢呼如出一辙。
    90岁的抗战老兵丁宗淼今天“最大的不幸,”就是黄埔军校名录上没有他们陕西分校的名录!没有的话,他就不能每个月在浙江天台县统战部领取541元的生活补助。
    浙江天台和全国其它地域不同,凡是上过黄埔军校的,每月一律补助541元。亲历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士兵还是没有。
    所以,如果天下那位好心人能找到:
    “黄埔第七分校第17期第15中队通信队,校长蒋中正,校务主任胡宗南,中队长徐达。”的同学名录,就等于救了丁宗淼一命!丁宗淼身无分文,一贫如洗!百病缠身!
    我去了丁宗淼先生的家。他住的房子是中国明朝末年建的,距离今天已经300多年历史。可以说,丁宗淼先生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这位90岁的抗战老兵只有在日本侵华期间离开过这间老屋,上前线,去参加抗日战争。另外,是刚刚解放,老人嗅出政治气候异常,随即远走他乡,销声匿迹。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cbj.html) - 曾经守卫潼关与侵华日军对峙的丁宗淼_方军_新浪博客     改革开放以后,“国民党残渣余孽”都是平常人、平等人了,他才放心回来。
    老人身体状况很不好了,但是,他能自己走到二层卧室去。
    他的老伴早不在了。他用军人的习惯把自己的房间收拾的井井有条。
    老人和女儿、女婿、孙女一起生活。女儿做饭。他女儿的声音尖细,属于“高分贝”区域。他听了有反映。如果采访他,没有他的女儿不行。所以,采访90岁的丁宗淼必须必备三个条件:
    “带路,翻译,高分贝传导声波。”
    亲历抗日战争的90岁抗战老兵丁宗淼没有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颁发的纪念章;没有国家荣誉感;没有任何战争抚恤金;没有一分钱。只有他的女儿;在采访他的时候;为他的命运而流下的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泪水。

    林华强先生有记录。转载如下:

    90岁抗战老兵丁宗淼
    地址:天台县赤城街道坑边村
    身份证号码:332625210820071
    抗战老兵丁宗淼老人自述:
    我在浙江天台育青中学读书的时候,日本鬼子的飞机经常来轰炸,弄得我们连书也读不成,整天提心吊胆的,我恨死日本鬼子了。
    读了两年多点的时候(当时我20岁),黄埔军校到浙江来招生。我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后,赶到临海去报考并被录取。之后,到金华第五监狱通过复试。同时通过复试的天台人还有另外两个。1939年的7月份,我们从金华出发,历经7个省份,花了大半年时间才艰难到达陕西。当时铁路全给破坏了,只能靠步行。
    路上有不少体质弱点的学生病死了,真是艰苦啊!
    我被分到黄埔第七分校第17期第15中队通信队,校长蒋中正,校务主任胡宗南,中队长徐达。三年后军校毕业,我分发到第1军军部通信营无线电队。
    军部驻地在陕西华州,军长罗烈,副军长刘侃,参谋长沈策(仙居人,与天台相邻,同是台州老乡)。我们的通信营营长叫俞稍彪(中校),无线电队队长陈再颐。
    我们第1军有三个师,分别是第1师(驻潼关)、第78师(驻韩城)、第167师(驻在黄河边上,驻地叫大里)。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守黄河。我们部队基本都驻扎在黄河岸上,日本人在黄河对岸。在陕西两年多时间里,每天与军首长接触,为他们收发电报,当时我们用的报话两用机是美国货,很灵便。最终日本人也没能攻过黄河,他们投降后,我们部队参加了内战,后在四川通江县云雾山投诚。学习一个多月后遣返原籍。
    解放后,老人隐瞒了身世,一直在宁波上海等地打工,没有回家,这也使他躲过了历次政治运动。丁宗淼30岁左右结婚,爱人李金钗,岳父叶良金是抗战期间共产党天台自卫队独立大队的队长。后被特务暗杀,解放后评为烈士。抗战期间李金钗经常跟随他父亲四处打游击,她会使双枪,枪法很准,是个神枪手。解放后,李金钗在丁魁梅的介绍下,曾在杭州文化宫做过保卫工作,后因种种原因被迫回家。
    丁宗淼的妻子李金钗在世时曾为自己的身世四处伸冤,但终因缺乏证人和实物都无功而返,她去世时连眼睛都闭不了。
    (笔者认为,正是妻子为恢复共产党人的身份屡屡受挫;最终,死不瞑目。也让丁宗淼彻底寒心:共产党人尚且如此,自己是国民党抗战将士呀!还是装傻充愣、三缄其口吧!所以,丁宗淼从来都没有为自己在抗战中的表现找过谁。)
     老人的胸腔里有严重的积水,两条腿经常浮肿,走路都很艰难,每个月需要500多元的药费。老人没有儿子,有6个女儿,除小女儿留在家照看老人外,其余5个都远嫁他乡,极少能回来看看老人。
    老人曾有过一个儿子,在23岁的时候因失恋而自杀,这给老人的打击很大。
    目前老人一分都补助都没有,生活极其清贫,但老人的卧室整理的干干净净,被子衣服等叠的整整齐齐,象豆腐块似的。

    2010-6-4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43
87岁剃头匠王定溪原来是抗战老兵(2010-06-04 14:37:57) 转载

标签: 历史抗战老兵日本鬼子王定溪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王定溪老人的家
87岁王定溪的家中还养着身体不太好的儿子

    好多朋友问我:“你吃饱了撑得,天天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做什么?你脑子进水了吗?”我确实是脑子进水了。即使枪毙我,我也是脑子进水的人。
    那么,我的脑子里都进什么水呀?
    ——说来话长,还要从我的父亲说起。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侵华日军在华北为非作歹、杀人放火。我的父亲就是在那时参加八路军的。我的两个叔叔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我的一位叔叔叫方连池,八路军河北省蔚县三区的区长。五一大扫荡,侵华日军鬼子兵来了,他掩护乡亲们向山区转移,走在最后。不幸,被日本鬼子打中一枪。
    我方连池叔叔倚靠一颗大树,用尽力气大声喊:“乡亲们!赶快跑!转移!我们八路军一定会回来的!”回身,他向日本鬼子射出手枪中的全部子弹。
    日本鬼子捉住他,把他捆在那颗大树上,说:“让你喊!让你宣传!你的部队不是还能看见你嘛!让他们看看!”
    日本鬼子开始割下他的舌头,再割下他的生殖器。方连池叔叔就这样牺牲了。
    日本鬼子撤退后,“青抗先”、“妇救会”、区小队的八路把他遗体给葬了。
    听说,蔚县那个村子里的全村父老乡亲们围着他的遗体久久不愿离去。
    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曾经告诉我父亲:“日本鬼子大扫荡,我们多少同志光荣牺牲了,你的兄弟掩护乡亲们,英勇就义的事情我听说了。坚持!我们终有一天会打垮日本侵略者!到那一天,你好好葬你的兄弟。”
    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察哈尔省委通知我的父亲,取走抗战烈士遗骨。
    我的妈妈告诉我:是和我爸一起去的。打开盒子,看见里面是几块黑色的骨头。
    我从小到大,我的父亲、母亲常常给我讲这个故事。

    我父亲在抗日战争中上过抗日军政大学。解放后,我的父亲在《中国青年出版社》担任副总编辑的工作。当时,他们出版一套叫《红旗飘飘》的书籍。当时,解放军出版社也在出版一套叫《星火燎原》的丛书。我父亲的战友叫张平,他在总政当宣传部的部长。于是,张伯伯负责送我《星火燎原》。这两套丛书我看过许多本,常常被书中那些老红军、老八路、老新四军的英勇行为所感动。
    比方,《星火燎原》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c5j.html) - 87岁剃头匠王定溪原来是抗战老兵_方军_新浪博客 《    九个炊事员》,写的是一个炊事班,在长征中死了一个炊事员,过几天又死一个,过几天又死一个,到最后炊事班的人死完了,连长背起了炊事班的行军锅。
    《红旗飘飘》丛书,和《星火燎原》丛书,是建国初期的文学作品,一段中国革命口述历史的篇章。50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感觉,有所欠缺。因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国民党抗战将士的流血牺牲不能遗忘!推翻日本帝国主义这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国民党抗战将士功不可没!

    我1991年到日本国学习,利用送外卖打工的机会,我采访22名侵华日军老兵。回国后,我写了一本叫《我认识的鬼子兵》的书。
    我从1998年开始,在国内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批人,这其中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国民党抗战将士、侵华日军老兵、东北抗联、劳工、慰安妇、美国援华空军、等等人物。大约采访500多人。我认为,我要填补我的父亲没有做完的事情。我要写亲历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批人,写国民党抗战将士。我曾经出版了一本叫《最后一批人》的书,我认为,这是我的风格。
    在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肯定了国民党抗战将士在正面战场和侵华日军血战的历史事实。我认为,我没有错。
    我正在准备出版的书有《战争最后的证言者》、《战祸的记忆》、《最后一次集结》、《来谢罪的鬼子兵》、《占领15年》、《一个和四百个》、《战争历史是一面镜子》……等书。
    我的父亲在文革中,曾经告诉我:“国民党抗战也是非常英勇呢!”
    在那个年代,敢说卫立煌、薛岳、杜聿明、白崇禧,是很危险的。
    我确实是脑子进水的人。我想,我父亲在天之灵是知道的。

    我非常感谢浙江天台的年轻人们,他们帮助我采访41位抗战老兵。没有他们,我方军一事无成。虽然有些采访对象已经说不出什么了,但是,草草的记录也是历史的回眸。

    林华强带我去了87岁的王定溪老人家。他家的情况很不好,可以说一贫如洗。
    王定溪的儿子很是壮硕,我和和他聊了一会儿。回来,大家才告诉我,说他精神上有些不正常,我还有些后怕。87岁的抗战老兵王定溪没有抚恤金,没有纪念抗日战争的证章。他依靠剃头为生。
    林华强先生的记录如下:
    王定溪生日:1924年12月27日
    身份证号码:332625192412275316   
    住址:福溪街道马山村
    抗战老兵王定溪老人自述:
    1939年自愿参加抗日战争,是和村里的长辈王乾会去的,当时同去的有好几百人。我先被派到三门守关口,后调宁海县的桑州,接着又到象山与日军多次作战,直到日军投降后我才回家,其余已无法回忆。
    王定溪老人家庭情况:
    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大脑都有点不正常,时好时坏,都没有老婆,小儿子以前曾有过一个外地来的老婆,生有一女孩后跑了,小孩也没人管,都亏老人的女儿(已嫁到临海市的大石乡),她把这可怜的孩子带去抚养。目前老人靠替村民剃头来维持生计,没有别的补助。
2010-6-3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44
什么倒霉事儿都让83岁的叶万中赶上啦(2010-06-03 15:48:43) 转载

标签: 小肠气民政局长抗战老兵叶万中天台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浙江天台关爱抗战老兵团体的志愿者去看叶万中
病床上的叶万中感慨万千(后面是福利院院长)

    哎,浙江天台这些朋友,真是好!凡是和他们出去采访,他们都不让我花钱请吃饭。明明是给他们添麻烦!天下竟然有这样一群热情似火的年轻人。怎么办?为了让他们少花钱,我就坚持说:“我爱吃面条。”这样,这是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现在,想起来,我还是对浙江天台的青年们还是充满了感激之情。
    采访抗战老兵叶万中之前,我们大家还是吃面条。

    采访抗战老兵叶万中,让我感慨万千:“天下什么倒霉的事儿都让他赶上啦!”
    抗日战争,枪林弹雨,没有被侵华日军鬼子兵打死。
    解放以后,进28年监狱,熬铁窗生涯,耗尽青春年华。
    十年前,帮朋友担保21万人民币。人家跑了,他只能买房子抵债!
    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终于进了福利院,有个吃饭的地方。
    我采访他:“后悔进国民党抗战部队?导致后来进县大狱?”
    叶万中老人说:“参加抗日战争,我不后悔!人生不可逆转。”
    我问他:“给朋友担保不后悔?倾家荡产、居无定所呀。”
    叶万中回答:“朋友一定遇到天大的事情。要不,他会还我的。”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bav.html) - 什么倒霉事儿都让83岁的叶万中赶上啦_方军_新浪博客     “哎——,真是好样的!身陷乞丐、义气不改!”我心里说。
    我采访的时候,遇见天台县福利院院长。她知道叶万中是国民党抗战将士的一员,对无家可归的叶万中夫妇很关心。我想,如果全国的福利院院长都这样关心下属,尽职尽责。那么,全国的老百姓该多么高兴呀。都像重庆文强局长一样,女演员来一个干一个,那不麻烦了吗?

    林华强采访过叶万中老人。我转载如下:
    叶万中,身份证号码:332625192805030010
    身份证地址:天台县赤城街道民主路123号
    现住:天台福利院

抗战老兵叶万中老人自述:
    农历1944年正月20日左右,当时还在天台中学读初中的我为了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军。同时去的还有另外两个人,一个叫齐秀峰(后来听说到了上海),另一个只记得姓施。
    我们从平桥镇出发,步行至屯桥,然后翻山越岭过新昌,到上虞的丁宅街。我因年龄小,被分配到第三战区挺进第四纵队政治工作队,担任宣传员,专门向民众宣传抗日知识,那时常常见到最高长官顾祝同。我们总队长叫沈家新,还记得一个女干事叫傅文玉。整个政治工作队也就30多个人。当时上虞县城已经沦陷,但丁宅街还没有沦陷。我们部队在那里整训(集训时也叫教导团),经常去偷袭日本人。记得当时曾在一个叫浒岙的地方和日本人遭遇,同日本人打过仗。不久,我随部队到达金华的岭下朱,在那里被编进青年军102师第3营第9连,听上面领导说我们将被派往缅甸,保护滇湎公路。
    在金华上火车后,沿浙赣线一路向西南方向行进。最后到了距昆明几百里的一个地方(叫什么回忆不起来,当地方言也听不懂,我们当兵的也没有出去过,只晓得快到边界线了)。
    在那儿每天就是出操训练,大半年后,日本人投降了,部队进行整编。整编后,我调到上海,当时有几个天台老乡在上海部队里当官,我托关系调进交通部交警总队第6总队(在常州),专门负责看护铁路。
    之后,曾在交警第1总队、第18部队以及浙赣护路司令部之间频繁调换。
    49年上海解放前夕,我不愿意打内战悄悄跑回老家,那时天台还没解放。
    1951年,政治运动开始后,我因曾在交警总队当过警长,被套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判了刑。先是到苏北的滨海筑海堤,筑了一年半后,又被遣送到内蒙古布特哈旗成吉思汗农场改造。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因说农场里面毛主席塑像塑得“不好”以及说毛主席像章为“这东西!”两句话,又被判刑,被遣送到内蒙古扎兰特旗保安沼农场服刑,期间曾被关在扎兰特监狱。1979年底终于平反,但也已经坐了28年牢。

    2000年左右,因我过于好心,替朋友担保借了21万钱,没想到那人携款潜逃,害我砸锅卖铁到最后连房子都卖了还没还清账务。
    2002年,我突患中风,手脚抽筋,下身不遂,行走不便。后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现又能慢慢行走了。
由于我没有劳动力,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子女,连住房也没有,左邻右舍也看不下去了,在他们的帮忙下,我被自己户口所在地的赤城街道安排进天台福利院。现在我们老俩口都住在天台福利院,帮福利院免费看门,每月可以领到20元补助(我们住在福利院内已经两年多了)。
    叶老患有很严重的小肠气,一次性话不能讲太多,在我采访叶老的近两个小时内,老人竟上了三次厕所,都是因话多,小肠气涨得难受且痛才去的。另外老人还患高血压等许多疾病,需常年吃药,看他的药箱就令人心酸。

2010-6-3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45
86岁抗战老兵陈方年的惨淡人生(2010-06-03 13:49:13) 转载

标签: 历史老兵保安司令部抗战陈方丽水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86岁抗战老兵陈方年夫妇
86岁抗战老兵陈方年的客厅、卧室、街坊
    2010年4月的一天,我们拜访了86岁的抗战老兵陈方年老先生。
    幸亏浙江天台关爱抗战老兵朋友们的支持,要不,我两不通:语言不通,交通不通。
    我看陈方年老人生活清贫,丧失劳动能力。但是,天台老人集体长寿,值得研究。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b64.html) - 86岁抗战老兵陈方年的惨淡人生_方军_新浪博客     陈方年 生日:农历五月廿七
    身份证号:332625192507170912
    住址:始丰街道玉湖洪村 (四村)
    陈方年老人自述:
     我在天台中学读完初中后,升到本村的育青中学读高一(1941年春),读了三个月左右,学校被日军的飞机炸毁了,唐老师也被炸死。那时正好陆军暂编第32师第3团留守处(属后勤部队)驻扎在我们村,而他们正好在招文书,我深感国破家亡之耻,便自愿投入32师成为该部上士文书,积极参与到抗日队伍中来。

    那年下半年,部队转战嘉兴平湖一带打游击,10月份左右,部队搬到嵊县,我被分配到卫生队当文书,负责医药器材的保管。随后部队到江西余江整训,一年后部队返回嵊县的三界驻防。42年日本大进攻时,我们部队被冲散,所有的行李都丢失了。在丽水收容整顿好后,我们到义乌农村打了一个多月的游击,其中的义亭战役值得一提,当时我们拔掉了日本人的火车站据点,使日本鬼子大受震动。
    我们回到丽水后,没想到丽水已经失守,当时浙江省政府以及浙江兵工厂都还在云和,于是我们又被调到大江头保卫浙江兵工厂。大约在11月,由于兵员紧缺,上面又没办法补充,就把我们调到湖北秭归88师,当时团长关震东与我个人关系还不错,他被调回浙江的同时把我也带回了浙江,到浙江保安司令部报到后,我被分配到直属第一大队第三中队任少尉司务长,一直到45年7月,我请假回家。没多久,日本人就投降了,部队马上进行整编,我打报告要求复员,部队批准了我的请求。
     我参加的32师,师长黄权(广西人),3团团长关震东(广西融县人),特别党支部干事:钱济人。当时我是国民党党员,党员证号码是:00783,我的入党介绍人是周竞武(保安司令部直属第一大队长)、张胥文(保安司令部直属第一大队参谋长,杭州人)。
     我目前身体状况差,耳聋、眼花、血压很高。


2010-6-3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45
91岁抗战老兵张智暖好人好报的人生之旅(2010-06-03 10:59:23) 转载

标签: 历史人生之旅老兵抗战张智暖日本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采访张智暖在进行中
张智暖的身份证
张智暖的门口
照片说明:1939年浙江天台1353名青年志愿组成“天台县志愿兵团”开赴抗日前线前合影

2010年4月的一天,我们去拜望91岁的抗战老兵张智暖老人。在张智暖家,和张智暖聊天,我始终认为张智暖是心地善良、心平气和的人。好人当然有好报。
张智暖是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武装到牙齿的侵华日军鬼子兵们来了;杀人放火!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了。八年抗战他参加了;日本投降,他回到家乡。伤痕累累、心灵充满着创伤。可是,抗战胜利65年了,他从来没有想过“索取、”没有想过“荣誉。”这,就是伟大的、善良的、无怨无悔的中国民众。
我在日本国生活多年,无数日本国民和中国人的观念相反。比方:
日本国民都说:“我家过好了,日本国才富强了。”
中国民众都说:“锅里有了,碗里才有。”
可是,中国民众没有想过:“锅里的往往是先由文强之流先吃的。”
我在日本留学期间,遇上1995年1月17日的日本国京阪神大地震。期间,有公务员因为劳累致死。日本报纸刊登“火柴盒”那么大一条消息。在日本,日本国民都认为很平常:“他拿人民的税金,应该尽职尽责。”在中国相反,丧事喜办,又一个光辉形象又出现了;殊不知,一个“文强”诋毁了多少“光辉“的形象呀。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b1t.html) - 91岁抗战老兵张智暖好人好报的人生之旅_方军_新浪博客
在日本,唐山大地震前一天,逮捕前首相田中角荣。因为他有贪污的嫌疑。
在日本,小泉纯一郎前首相回家用私人汽车。甚至,连司机都是自己花钱雇佣。
在日本,关于驻冲绳县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宣布辞职。
在日本,侵华战争老兵有天皇恩给、有遗族会关照、有政要参拜,还不满意。
您如果问张智暖:“文强腐败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张智暖100%说:不知道。
您如果问张智暖:“您是否希望得到抗战胜利证章?抚恤金?”他保证说:没想过。
我说过,张智暖是老老实实、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的中国农民。为了国家的根本利益,他无所求、无所怨。他甚至想不起来他身上的枪伤,是和侵华日军鬼子兵什么时候作战时被打中的。张智暖真是好人好报。张智暖的夫人,儿子,也给我留下诚恳、老实、忍让、坚韧的印象。张智暖家刚刚盖了一处二层小楼,是张智暖父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打工挣来的。小楼很漂亮,我看和日本国民在农村的建筑一样。
林华强一行多次拜望抗战老兵张智暖老人。他们的记录如下:
张智暖生日:农历十月初四
身份证号:332625192011130319
住址:始丰街道官塘张村
抗战老兵张智暖老人自述:
    “1939年我自愿参加天台志愿抗战兵团去抗日。在江山22补训处第三团第一营第三连集训后,我被分发到江山县驻守,之后又补入79师一团二营驻守钱塘江,与日军作战。后日军偷渡了钱塘江,我军不敌,退去贵州与日军多次作战。待日军投降后才因病回到家乡。”
     本人目前身体还可以,家庭条件也不错的。
2010-6-3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47
范先正:中国的历史要百年之后才清楚(2010-06-02 16:40:57) 转载

标签: 历史抗战敌后战场三座大山范先正中国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范先正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历史往往要百年之后才清楚

黄埔军校名录中有范先正的名字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郑鸣谦的爷爷和范先正老人是同学
范先正夫妇和浙江天台的志愿者们

1944年侵华日军进攻陕西潼关,在保卫潼关的战斗中范先正受伤
抗日战争时期的陕西潼关,后面是中国守军
上世纪70年代我在新疆库尔勒修铁路,范先正在新疆玛纳斯服刑。
在地图在中央是新疆的玛纳斯
2010年4月的一天,我们大家去拜望抗战老兵范先正先生。范先正先生90岁,身体健康,思维清晰。他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话是:“中国的历史往往是百年之后才清楚。”
我个人认为,范先正老先生的人生体验曲折坎坷;心路历程充满辛酸和灾难。所以,他认识问题有些固执。
我想,从理论上理解90岁的范先正的话,必须先从根本上分析在他身上的具体情况。
比方说:与他相关的“推翻三座大山”可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指我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敌人,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大敌人,好比三座大山,沉重地压在旧中国人民的头上。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奋战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其中,推翻“帝国主义”这座大山国民党抗战将士功不可没!
其中,把蒋家王朝的腐败没落,由国军士兵承担罪责,这是历代垢病。
所以,范先正老人耿耿于怀,不能摒弃前嫌。
“三座大山”的第二阶段,是指如今社会存在的三大难题,即:“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这三大难题让很多人望而生畏,是如今社会的一个焦点。
90岁的范先正老人又赶上了。他就是看病难、住房难。
在范先正的漫长的人生心路历程期间,有5年是参加抗日战争;有30多年是在监狱的铁窗生涯。蒋介石的腐败政府应该被中国人民推翻;但是,让千千万万的国军士兵、下级军官承担罪责也是强人所难。
范先正能指挥蒋介石吗?显然,不能。
但是,蒋介石却下令,把千百国军家属先带到台湾去了。
目的就是,让千百范先正这样的人死心塌地“为党国”卖命。
蒋介石逃往台湾前,先把无数范先正的家属带走了。范先正刚刚结婚呀,从此,范先正夫妇再也没有见过面。当时,范先正部队在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话的意思除去赞美风景,就是赞美苏杭的美女。可见范先正老人一生的失落与惆怅。
范先正老人在新疆玛纳斯的35年,从心理到生理也都是磨砺。
心理的压力就是:“历史反革命罪,被判无期徒刑。”
生理的压力就是:范先正是沿海浙江地区人士,在新疆玛纳斯生存是考验。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a9j.html) - 范先正:中国的历史要百年之后才清楚_方军_新浪博客
玛纳斯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昌吉州最西部,准噶尔盆地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85°34′至86°43′,北纬43°28′至45°38′。东接呼图壁县、西邻石河子市,南与和静县为界,北邻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县城玛纳斯镇距石河子市15千米。全县总面积9154.48平方千米,总人口167012人(2003年)。有汉、哈萨克、维吾尔、回、蒙古族等19个民族。
玛纳斯县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具有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日照充足,干旱少雨等特点。年平均气温7.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4.4℃,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8.4℃,极端最高气温39.6℃,极端最低气温-37.4℃。让一个沿海居住的人到新疆戈壁滩旁边生存30多年,可想而知。
最让抗战老兵范先正耿耿于怀的问题,是“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了。他参加抗日战争了,他打日本了!可是,至今,没有抗战胜利证章,没有国家荣誉感。”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就是范先正先生所说的:“往往真实历史要百年之后才能清楚”的意思?其实,在抗战胜利60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已经有了讲话。
胡锦涛在讲话已经客观地复述了抗日战争的历史: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胡锦涛在抗战60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中国人民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进程中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载入了史册!

对于范先正老人的采访,林华强一行人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把他们的记录转录如下:
抗战老兵范先正
身份证号码:332625192109065113
地址:浙江省天台县街头镇圳头村
抗战老兵范先正老人自述:

    1941年下半年,我在报纸上看到黄埔军校在金华招考第18期学生的消息后,就连夜赶到金华报考并被录取,记得录取那天是民国30年农历10月初四日(1941年11月22日)。从那天开始,我们开始了将近两年时间的长途跋涉,才平安到达陕西西安王曲镇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我们接到到松阳集合的命令后,步行到松阳,在那等待了好几个月后,人员总算到齐。
先是向龙泉行进,再翻山越岭经过福建莆城,在闽北转了一段时间后,进入江西地界。
走过临川、樟树等地后到达湖南的湘潭,在湘潭等待了6个多月后,因湘北战事起,我们乘火车避往贵州。在贵州一个多星期,接到日本人撤兵湘潭的消息后,我们又乘火车返回湘潭,又一个多月后,上船到长沙,经洞庭湖到湖北的增市下船,然后走路到湖北老河口。
当时第五战区司令部设在老河口,战区司令李宗仁也住在这里。
我们在那休整了一个多星期,给养供应足临出发时,李宗仁还在欢送会上亲自给我们做了热情洋溢的报告。之后经河南邺县、南阳到洛阳上火车,那时为躲避日机轰炸,火车都是在夜间才敢走的。1943年11月26日,我们终于到达陕西西安王曲镇的军校大操场,黄埔军校七分校总部就设在城隍庙内,据说该庙是全国各城隍庙的总部。我们这批1500人先由校部进行甄别考试,结果淘汰了8人,接着国防部军训部复试时又淘汰了120人,没淘汰的都编入入伍生队学习。
    1944年春天,日军进攻潼关。校领导要我们自愿报名参加潼关保卫战,全校连我在内共有22名学生报名上前线。当时我军的阵地设施主要有战壕和陷阱,另外还有战防炮;日军早在10几天前利用飞机不停的轰炸潼关城,接着用排炮轰炸,然后再坦克上阵。
我当时也和战友们一样伏在战壕里,只觉得附近有几颗炮弹落下,爆炸声响起后我就不省人事了;我被日本人密集的炮弹炸成重伤后,被送到军校的医院内抢救,出院后返回学校,编进19期13总队步兵科。
1945年7月4日举行了步兵科毕业典礼,我留校学习电讯专业半年后,分配到31军,军长王维回,驻地在杭州;三星期后调到国防新闻局工作,不久调到苏州202师师部任三级通讯员,职务是排长,后又调青年军606团团部,最后又调回31军军部任参谋,入驻上海港湾飞机场旁边的五角场。
49年4月26日上海解放后回到天台老家务农(当时妻子被送往台湾,我们却走不了),49年12月我因历史反革命罪被判死缓,在新疆建设兵团(玛那斯)改造2年后改判无期徒刑,78年中央有令凡国民党军政人员一律赦免释放。
83年4月从新疆返回天台,但老家不容住人,就找到街头镇的表妹家,与表妹结婚,现每月有黄埔同学会发的514元补助。
    老俩口现在住在两间低矮的老房子内,家里基本没什么象样的家具。但老人的头脑还很清晰,可以很轻松的交流。老人说,现在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名分,钱已经无所谓了。
2010-6-2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49
远征军第一次赴缅作战的亲历者张良清(2010-06-01 22:12:31) 转载

标签: 历史中国远征军缅语老兵张良清缅甸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93岁张良清老人还在学习英语
周则江、林华强采访远征军老兵张良清
抗战中的中国军队

                                    张良清老人说:左脚当年全部溃烂

    1945年9月9日,在南京受降日军会场。侵华日军缴枪投降撤出中国的国土,是无数像张良清这样的中国农民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93岁的张良清老人以编草帽为生
亲历抗日战争的远征军老兵张良清挂上中国老百姓制作的抗战胜利证章
2010年4月的一天,我们采访了93岁的抗战老兵张良清先生。
我认为,张良清老人有几个“最”。其一,93岁的还学习英语。这是最罕见的“活到老、学到老”的标兵。中央电视台的《夕阳红》节目应该前往采访。
其二,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分成两次;1942年出征牺牲数万人,1944年大反攻将日军赶出中国云南、缅甸国土。在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赴缅作战的老兵中,像张良清这样身体健康、思维敏捷、记忆清楚、尚且劳动的老兵,我只见过一个。另外一位是女兵,我采访过。她是长沙的刘桂英老人,今年90岁。
我采访过的《200师的百岁老兵张家富》已经谢世了。他也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老兵。
其三,在人类历史的记载中,还没有:“人,被数百只猴围攻的记录。”而张良清老人在第一次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期间,遇上了。
我先把我的笔录写上一段,以飨各位尊敬的读者:“……我和三个战士在原始森林中艰难前行,忽然,一只大蟒从密林高处飞身而下,噼啪作响、呼呼生风。一个士兵吓坏了,抬手就给巨蟒一枪。不巧,巨蟒没有打中;倒是一枪把树书上的一只猴子打下来了。这下坏了,几声尖叫之后,来了500多只猴子围攻我们……。猴子们用石头投掷我们,我们用枪还击。三个小时之后,群猴们才悻悻离去。我们四人才得以脱身……。”
其五,93岁的张良清老人一生两次入狱服刑。第一次,是刚刚解放。国民党残渣余孽。监狱中度过五年时光。第二次,偷渡香港,被判刑十年。抗战八年,入狱15载。人生几何?
其六,我记录张良清的采访,整整7篇纸,和两小时的清晰录音。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最后一份清晰的抗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口述历史。
我个人认为,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应该来做这样的采访、研究、录音、录像。我个人认为,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云南电视台应该来采访93岁的张良清老人。当然,“来不来;能不能来?”这是个谜。最大的可能,就是不来!
其七,日本电视台最应该来采访张良清老人。原因是,许多日本青年不了解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以1/400的人数比例,用步枪,是怎么占领中国15年的?日本人叫“日中战争15年”。日本军貌似强悍,最终惨败,投降,撤回本土;原因是中国有无数张良清这样的爱国人士、青年农民们抛头颅、洒热血。
有张良清这样的人在!日本人怎么可能占领中国、奴役中国、掠夺中国、以实现他们“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呢?
写这篇稿件的时候,恰逢温家宝总理访日。笔者摘录《人民日报》的一段报道:
谈到历史问题,温家宝说,不要怕触及历史问题,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强调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说,我们绝不会延续仇恨。我们知道,造成那场悲剧的,是日本少数军国主义者,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去年,日本归国者日中友好之会,就是日本遗孤代表团,来中南海看我。他们流着泪唱了一首歌:“我有两个家,一个在东瀛,一个在中华。”他们在哭,我也忍不住落泪。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9cu.html) - 远征军第一次赴缅作战的亲历者张良清_方军_新浪博客 综合以上思想,我个人希望能邀请日本电视台、日本学者到浙江天台访问。

我本人本来准备把93岁张良清老人的抗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口述史整理一下。可是,林华强先生已经做过记录了。在此,引用他的采访记录:

远征军第一次赴缅作战亲历者张良清
身份证号:332625191804043210
地址:浙江天台县平桥镇西安村
93岁抗战老兵张良清老人自述:
    19岁的时候,在当时的乡政府的推荐下,我曾被安排到天台县抗敌后援会干部班培训了三个月。21岁那年的正月十三(农历),我离家到浙江永康战时青年工作团青工剧团工作,那时城市和公路基本被日本人占据,我们都是走山路到敌后的山区去演出。在敌后参加演出三个月后,我随剧团回到永康县方岩。一天,我看到报纸上黄埔军校在招考17期的学生,就赶到金华报了名,并在金华中学参加了考试。录取后,我们从金华出发,先到江西上饶,然后经过湖南湘潭、醴陵到长沙,在长沙坐上英国人置办的轮船,经洞庭湖到湖北宜昌;当时每天都有飞机轰炸宜昌,我们在那躲避了几天,又换乘一艘轮船到重庆,最后到了铜梁。
不久,我被编入黄埔军校第17期(铜梁分校)第8队步兵科,学习了不到2年就毕业了.那时正在组建中国远征军,我就报名参加并被编入第6军第49师第145团第2营第5连,职务是少尉见习官。当时总司令杜聿明,军长是甘丽初,师长是彭壁生(未到任),实际由副师长梁化中指挥,团长叫雷攻,营长叫罗汉杰.
    我们从铜梁乘车出发,带队的是同校第8队第3区队区队长卢又新,当时我们这些人所有的经费都由他保管。没想到,车到贵阳时,卢乘坐的汽车发生大爆炸,车上8人当场全部炸死,我们的经费也全被炸飞。没有经费就走不了了,于是我们在贵阳耽搁了一个多月,直到经费划过来才起程。接着到了云南的畹町,没几天就过年了,我在畹町曾教了半个月左右的日文。
接到往缅甸的命令后,我们乘车沿滇缅路经过缅甸的蜡戍。当时蜡戍有许多华侨出来热烈欢迎我们;我们没有停留,急行军过曼德里,最后到了孟畔(每天行程大概200多公里,用了4天时间),49师的师部就设在孟畔。我们2营被派到萨尔温江驻防,那里水流很急,天气又非常炎热,连枪都烫得没法捏。在太阳下值勤,如果不泡在水里,没多长时间好受的。
在那一星期后,我调回营部代理副营长职务(那时副营长没有到位),任务是记阵中日记、画地形图、检查过往行人。营部驻扎在一个小村里,村名忘记了,只记得同泰国交界,离营部90里左右,有个叫克尔吐的小镇。
一天,营长叫我带三个兵去侦察地形,我叫了一个土人当向导,爬到半路,我中暑了,带的水也喝光了,连走都没力气。幸亏那时对面过来5个路人,我的士兵大声吆喝上前盘查,把他们的水没收过来。补充了点水分后,我们继续前行,可惜这么点水很快又喝光,实在是渴得难受。有个士兵很聪明,在山脚下偏阴的地方,挖出湿的泥沙,然后把水分挤出来舔。好不容易走到克尔吐镇,找到当地的土司,我对他说:“从这里到XX(想不起来了)除了这条路外还有没有其他路可走?”可惜他不会汉语,我比划了很久他也没弄清我的意思。后来他找来在镇上教书的儿子,我们才用英语勉强交流。在镇上住了2天后,土司派了一个人带路,把我们带到仅有一个排驻扎的地方(地名也想不起来了),在那几天后回到营部。
期间有一次和猴子大战很意思,当时大树上突然窜下一条很大很长的蛇,一战士受了惊吓,不小心开枪打死了一只猴子,没想到一下子引来500多只猴子来围攻我们,我们开枪它们就都伏在那里,不开枪就用石头砸我们,对峙了好久才被我们的枪声震住。
在缅甸期间,由于语言不通,打探敌情很麻烦。正好部队有一缅甸籍的士兵,我就把他叫来教我缅语,然后我再转授给士兵,现在我还会讲不少缅语呢。
    日本人从仰光直冲到曼德里,曼德里是战略要点,有第5军200师驻扎在那里,他们在城市的左边,右边是英国人驻守。日本人7个师团冲进来,英国人一下子就跑光了,日本人又从右边迂回包抄,把200师包围住,200师最后伤亡惨重,连师长戴安澜也牺牲了。英国人的不抵抗政策,导致缅甸很快沦陷,日本人直接打到云南。
日本人很残忍,经常使用毒气。
接到撤退的命令后,我们第49师越过掸邦高原,回到云南,先后经过西双版纳、南桥、车里、法海、思茅。后来在思茅驻扎下来,部队刚到思茅,那里发生了小地震,当时我们也搞不清那是什么原因。从缅甸撤退到思茅,我们共用了一个月零六天;由于长途奔波劳累,部队一歇下来休息后,就开始大面积发病,最多的时候一夜就死了80多个人。
那时我负责整训少年队 (12~14岁的少年), 职务升为中尉,当时少年队的司务长也发病而死,死的那天他喝了18壶开水,可最终还是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不久,少年队就解散了,随即回到师部当参谋月余;半年后,部队整改,第49师被划到第5军,被派到云南镇康驻防,我随部队出发,途中得病,经顺宁野战医院时住院治疗。6个月后,部队奉命到元谋驻防,经过顺宁时我回归部队;在元谋一年多后,部队又移师昆明,师部驻扎在金殿,我们145团驻扎在一个叫羊肠大村的地方;又过了9个多月,我因疟疾反复发作(时好时坏,一年多了),被调到四川江津县中央陆军通讯兵学校当技术教官,此时身兼数职:迫击炮排排长、特务排排长、江津纠察队队长,军衔为上尉。
1946年,学校搬到马鞍山,我任警卫队队长。军衔少校。2年多后,因国共战争,学校先是搬到湖南耒阳,大概七八个月后,又搬回四川江津.
    1949年四川解放, 我被判了5年刑,一直在修成渝铁路,直至1956年释放。1950年时遇到过土匪,将所住营房烧毁,个人从军证明等全部烧毁。1956年到浙江上虞砖瓦厂工作,因工钱少养家辛苦,遂动了偷渡去香港的念头,谁知香港没去成反被抓判刑10年,又在乔司改造了10年。1969年邢满释放后回到家却成了历史反革命分子,饱受折磨。
邓小平复出后, 我也摘帽了,从1978年开始在全县几个学校教授英文,。1994年,因年老体弱才要求回家,前后教了16年,到76岁回家时连一分退休金也没有。现在收入只有黄埔同学会每月发的541元补助。

    老人有一儿子,对他很孝顺,这令我们略感欣慰。目前老人的身体还可以,耳朵也很灵,交流很轻松的。老人很聪明,一学就会,到现在还能用英语写日记,同时也懂缅甸语、日语、俄语,这些全是老人自学的。老人还会唱中国远征军军歌,他说在缅甸时曾教过士兵们唱,临走还给我唱了一个,可惜我没带摄象机,歌词是:

        打倒侵略的强盗,
        建立和平的阵营。
        为了民族的平等,
        为了世界和平。
        团结起来,
        我们忠实的朋友。
        力争最后的胜利,
        建立和平的阵营。
2010-6-1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50
王金蟹让我知道“养儿防老”重要性(2010-06-01 10:45:36) 转载

标签: 历史抗日战争老兵抗战王金蟹天台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我和94岁的抗战老兵王金蟹老人一起
    2010年4月的一天,我们去采访94岁的抗战老兵王金蟹老人。王金蟹老人让我知道一个跨越时代的硬道理:“养儿防老”重要性。
    为什么说是:“跨越时代”呢?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人永远是“有矛盾的。”我不敢说:“打”这个字。或者:“互相打”、“互相仇恨”这些词汇。但是,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个党,那个党,永远是划清界限、你死我活的。抗日战争胜利65年了,一部分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军人还是“沉浸”在已往的“区分”状态中;没有抗日战争胜利的证章,没有为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参战抚恤金”、“伤残补助”。
    俄国是政府纪念二战;法国是人民歌颂老兵;美国是人人敬重老兵。
    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的国土上,曾经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是,他们善待军人的国策依旧贯彻执行。在未来的战争中,他们兵源的补充、献身精神、自豪感、国家荣誉感依旧。
    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区,人民群众也创造了三个世界奇迹。其一,自己制造抗日战争胜利的证章,发给亲历抗日战争抗击日寇的老兵。其二,自己筹钱,发给亲历抗日战争同侵华日军鬼子兵血肉相拼过的老兵。其三,自己用行动,给予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过生命、鲜血的老军人,以心灵的慰藉。
    这三个“奇迹”现在无人关心;无人重视;无人研究。但是,若干年之后,当抗日战争的鸿篇巨制随着亲历战争老人的离去,而合上最后的篇章的时候,方显现出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文化底蕴的道德、人文的光芒。中国人民自己创造的“奇迹”,一定会充实、完善我们人类发展历史的记录。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美妙的篇章。
    一百年之后的中国历史中,一定会有这样的记录和分析。
    我们研究抗日战争,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批人,为什么?
    其一,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日本人敢以1/400的人数比例,用步枪,占领我们中国富庶的东北、华中、华南15年?
    其二,我们的军人牺牲380万人。我们的平民死伤3000万人。这么大的代价!
    其三,我们中国军队在与侵华日军作战时常常“潮水一样”的退却!为什么?
    其四,一百多年以来,日本国策中对待军人的条款是否对单兵战斗力有关联?
    其五,今后,我们中华民族是不是还要抵御外国势力的侵犯?军人的战斗力构成?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8p0.html) - 王金蟹让我知道“养儿防老”重要性_方军_新浪博客
    王金蟹老人94岁了,他什么也不想。他生活得很安逸。
    王金蟹的幸福生活是谁给的?我想了好久:王金蟹的幸福生活是他自己给的。
    台北绝对不会给王金蟹一分钱!台北是“抛弃农民工的始作俑者!”
    杭州是浙江的省会,如果说:“居住在浙江天台的抗战老兵王金蟹和杭州有关系”的话,也是“牵强附会。”
    王金蟹本人绝对没有想过什么“台北”什么“杭州”的;他有五个儿子!什么问题自己都解决了。中国有句老话,叫:“君子不党。”现在,我补充一个,叫:“老农不靠。”
    我问了王金蟹老人,他非常平和地告诉我:“一个儿子养两个月。我很好。”
    林华强一行人是填补“人类文明历史”的人。不过,这帮子20来岁的小年轻儿们一点都没有察觉便罢了。在心理学上,这叫“自觉不自觉的行为。”他们到王金蟹的年龄段里,他们一定会得意自己曾经的行为的。
    林华强一行人的记录如下:
    王金蟹生日:农历七月初六
    身份证号:332625191708233217     
    王金蟹住址:天台平桥镇下王村
    亲历抗日战争的王金蟹老人自述:
    我21岁那年被抓壮丁去与日本军队打仗,29岁回来,在部队8年多,基本上都是在战火中度过的。部队在安徽时间最长。在长沙几次会战中与日军血战2年多,在部队里我听说有我们天台一千七百多位志愿兵参加抗战,我们全体天台兵都感到非常自豪、精神百倍。
我直到抗战结束才回到家乡。其间,与日本军队打过大大小小无数次仗。
解放初期,我曾担任过区民兵队长兼村长,也打过土匪,我那时还是神枪手呢。我是79师的, 师长何叶芳,别的我记不起来了。
    我今年已经94岁了,两年前胃部动了手术。体弱多病,无力劳作。我有5个儿子,现在和儿子住在一起。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我是在一旁记录浙江天台亲历抗日战争老兵们生存状态、所思所想;同时,观察浙江天台小青年们思想、道德、行为、行踪、结果、未来的人。

    2010-6-1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51
机枪连长陈建达的故事似乎已经中断了(2010-05-31 17:58:35) 转载

标签: 机枪连长老兵抗战陈建达浙江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95岁的抗战老兵陈建达已经说话困难
95岁抗战老兵的身份证

2010年4月24日,抗战老兵陈建达第一次接受我们大家的采访。
95岁的抗战老兵陈建达刚刚从医院回来,他已经非常虚弱了。
我们向陈建达老人说明来意,老人说:“嗨——!你们,为什么不早来呀!”
陈建达老人说话困难,他断断续续地说:“我生于1916年1月18日。我1936年当兵。我是黄埔军校17期步兵科的学生。我当过机枪连的连长。我同侵华日军血战过……。”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7xd.html) - 机枪连长陈建达的故事似乎已经中断了_方军_新浪博客 “……,……。”
老人喘的厉害,我们不忍心,就从他的房间里出来了。
老人的三个女儿慌慌张张地来了。女儿的女儿的女儿也来了。三个女儿都说:“没有听说父亲和侵华日军作战的事情。没有听说父亲在黄埔军校学习过。没有听说父亲在抗日战争中是机枪连长。没有听说父亲在国民党军队干过的事情……。而且,我们是浙江台州地区,台湾海峡对面,就是台湾。谁敢说在国民党军队干过?”
陈建达的女儿忽然想起一个人来:“我大哥,我大哥没准知道!”
陈建达的大儿子在外地,他说:“我小时候听我父亲说过一些。有机会我回忆一下,再告诉你们?”

我心里一直有个迷,有个结。他陈建达是浙江天台县的干部,退休的。如果,他在解放以后不隐瞒历史的话,他这个“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渣余孽”、“国民党伪军官”、“地富反坏右”份子还能不能当干部?他一定是隐瞒了个人的历史?他是“逃兵”?因为,解放战争还是国民党军官的话,就很难隐藏。只有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就脱离军队才有可能安然无恙到今天。

哎,个人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组成部分。带走一份,可惜一份呀。

2010-5-31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54
希望政府给我们一个名分、别再歧视我们(2010-05-31 16:27:02) 转载

标签: 历史名分老兵抗战陈法正日本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小河的对面就是抗战老兵陈法正的家
陈法正夫妇和小强、林华强在陈法正后阳台上
没有听说前苏联反法西斯老军人“有的光荣,有的不光荣,”

    写抗战老兵陈法正原来的题目叫《我不要你们青年们的捐款》。原因是,我们采访陈法正老人,他先说:“我不要你们年轻人的捐款,我们老头儿,老太太不缺钱。我们打日本,今天希望有个公正的评价。我们是为中华民族作战呀!”
    我是个记录者,对任何事物不加评价。至于89岁,浑身上下因为抗日战争而伤痕累累的陈法正老人的想法,正确与否,也应该由后人评说。
    浙江天台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小强、林华强他们常常拜访陈法正老人。
    他们的记录如下:
    陈法正生日:1922年11月5日
    身份证:332625192211051615
    陈法正住址:浙江天台白鹤镇左溪片二甲村
    陈法正老人自述: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7ui.html) - 希望政府给我们一个名分、别再歧视我们_方军_新浪博客
    1940年2月16日,我被抓壮丁去抗战,先到丽水龙游,补充88军79师部一营战炮连,与日军多次作战。1945年5月23日,在武康战役中,我的左手臂和左脚受伤,不能参加战斗而被遣散回家。只记得当时连长叫李连星,排长叫陈友楷(青田人)。现在我的身体比较好,家庭条件也还可以,你们这些热心人来替我募捐我不赞成。我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就是希望政府能给我一个名份,别再歧视我们。
    我们去陈法正家拜访,开始,房内没人。我发现不远处,就是村庄里的一条交通要道旁边摆了一溜大缸。大缸直径一米以上。露出地面大约50公分。有个老头儿,好像坐在上面大便呢。嗨——,那个老人,就是陈法正。
    采访陈法正的空挡儿里,我问众人:“村里人都在那里方便?”回答是肯定的。
    “可是,大姑娘、小媳妇,也在那里方便?”众人回答:“……有时也那样。”
    我大声惊呼:“——那不是都让人看见啦?!”
    我发现日本国和中国,在许多方面有“多重性”的表现。比方:
    日本人特别文雅,西服革履、鞠躬微笑、敬语连连。可是,可是“文雅”的反面就是“粗野、荒蛮。”在侵华战争年代,侵华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为了统治、占领、威慑中国,他们除了“砍头”就是“剖腹。”——这,就是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国民的多重性表现之一。
    在全国论资排辈的话,浙江人是最有钱的,腰缠万贯的比比皆是。北京阜成门旁边赫然挺立的是器宇轩昂的高楼大厦;高楼大厦的顶子上是“浙江银行”几个大字。可是,浙江的农村里,落后的景象也比比皆是。这种“多重性”的音乐,演奏在浙江人身上,就是“财富”和“贫困”的交响曲。
    日本人之间,礼貌是表面的;冷漠才是日本这个“船上民族”的习惯。比方,日本的战争孤儿,中国人养育。日本人就不大理解。我1985年在日本大使馆领事部的援护处工作。去那里办手续的多是黑龙江方正县的日本军队遗孤。我问日本人:“我们中国的遗孤,你们养不养?”日本人都回答:“不可想象!”
    另外,日本国有对待军人的“恩给制度。”凡是到海外,为了日本国的利益去烧杀抢掠的,一律终生享受良好的待遇。日本年轻人也尊重老兵,这是因为日本国尊重老兵的缘故。日本青年以群体的方式,资助、关爱老兵的事情,我还没有听说过。
    在中国的“多重性”的表现还有很多。比方,亲历抗日战争的国民党抗战将士们,他们之中几乎没有人得到抗日战争胜利证章,没有人有战争抚恤金、伤残补助。可是,人民走在了政府的前面;人民走在了历史的前面。人民大众给国民党抗战将士一份心灵的关爱,和物质的资助。只不过,有人个别;像89岁,浑身上下伤痕累累的抗战老兵陈法正不要资助;只要“名分”便罢了。
    人类的美德是共存的;源远流长的文化也是人民自己用行为书写的。只不过,好多人在自觉不自觉之中,写下高尚与丑恶、善良与冷漠的,
2010-5-31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54
93岁娄如铁没有阳光、生气、希望的人生(2010-05-31 14:48:28) 转载

标签: 志愿兵参照物抗日战争侵华日军林华强天台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娄如铁没有阳光、生气、希望的漫长人生

见到有人来看望他,娄如铁潸然泪下
不知道93岁的娄如铁还能坚持多久
照片说明:1939年浙江天台1353名青年志愿组成“天台县志愿兵团”开赴抗日前线前合影
1939年浙江天台1353名青年志愿组成“天台县志愿兵团”开赴抗日前线前合影。这个合影中就有娄如铁的身影。当时,他像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一样,自告奋勇,走上抗日战争的最前线,与侵华日军血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枪弹如雨、硝烟如云、夕阳如血;尸横遍野、战火纷飞、抗战意志坚如铁的抗日战争中,他娄如铁就是英雄人物。

71年过去了,娄如铁躺在没有阳光、人气、希望的床上,一天天熬着。
林华强访问娄如铁已经有数年了。关于娄如铁老人的经历,他的记录如下:
娄如铁 生日:农历十二月廿一
身份证号:332625191802023419
娄如铁住址:浙江天台平镇屯桥东序娄村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7ow.html) - 93岁娄如铁没有阳光、生气、希望的人生_方军_新浪博客
93岁娄如铁老人自述:
    1939年我参加天台志愿抗战兵团到江山22部分处集训后,就到沦陷区萧山与日军作战。结果,我军大败。由于部队严重缺乏兵员,我先被调到江西乐平接收新兵,接着又转到乐清接收新兵。在温州一年后,因母亲病重。回家后我就没有回部队了,
    (那时是1943年底)。我所有参军的凭据都在文革中都被毁。
    现在我已年愈93,目前半瘫痪在床,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度日艰难。
我们去拜访娄如铁老人,他的房门居然很难打开。房间只有老人一人,儿子打工去了。他的房间内有一股很陈旧的气味,像一只放在地下室保存70多年前的一个档案袋子。他的床下都是稀泥,以至于我要小心地走,要不,滑。他身边的椅子、桌子上都是污浊的东西,说不上是什么。
他的屋内,没有阳光、新鲜空气、生机、生气、希望……。他没有抗战抚恤金、没有抗日战争胜利的证章。——什么都没有。老人看见我们去看望他,居然潸然泪下。
我问老人:“您是1939年浙江天台1353名青年志愿组成‘天台县志愿兵团’开赴抗日前线的那批兵吗?”娄如铁点头。
“多数人都牺牲在前线枪林弹雨中了。哎——,昨天还在种地,今天拿起枪杆子,和侵华日军作战,不行。”他说。
我问老人:“有没有县里领导来看您?”他摇头。
我扶他起来照张照片。我真是不知道什么好。
在回来的路上,我问开车的林华强:“知道我为什么总和抗战老兵一起照相吗?”
我当兵的时候是铁道兵。开始修湖北襄樊——四川重庆的铁路。后来修建新疆吐鲁番——库尔勒的铁路。艰苦。我们汽车营牺牲18个人。在新疆修建铁路的时候,我发现,新疆戈壁滩上的风特别大;坐在车上看不大出来。可一下车就能让风吹跑。因为。没有参照物!
比方,内地的狂风,让大树翻来倒去、迎风飞舞。这就是风力的“参照物。”
林华强明白了,他一边开车一边说:“——你,也是参照物。”
我说:“如果是电影演员孙俪当‘参照物’的话,我想,结果会更好一些。”
林华强终于有了笑模样。
2010-5-31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57
习惯系上风纪扣再照相的抗战老兵金洪林(2010-05-31 13:12:39) 转载

标签: 历史风纪扣老兵抗战金洪林天台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金洪林是老兵,他的习惯都是在军队养成的
抗战老兵金洪林对有人能想起他来很高兴
    浙江天台的关爱抗战老兵团体带我去拜望94岁的金洪林老人。
    金洪林老人生活贫困,他住在女儿家。金洪林老人看见有人拿照相机,急忙系上风纪扣。我感到,这是军人们的习惯。
    林华强采访过金洪林多次。我引用林华强的记录: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7m2.html) - 习惯系上风纪扣再照相的抗战老兵金洪林_方军_新浪博客
    金洪林生日:1917年8月7日
    身份证号码:332625191708244610
    住址:天台县街头镇雷溪片金村
    抗战老兵金洪林老人自述:
    1939年我自愿参加天台抗战志愿兵团去抗日,在江山集训半年后,也就是1940年年初,分发到江西补充79师师部。不久,又调回江山。接着在萧山、诸暨、枫桥等地多次和日军打仗。由于日军装备精良,仗着飞机大炮将我们打败。我同村一起来参军的金法云当场被炸死。接着我们退到了丽水,没想到还是日本人的飞机快,还没等我们安顿好,飞机大炮又来了,我们的营长陈善也在这次轰炸中牺牲了。那时干部领导换得很快。
    日本投降后不久,我要求回家,就一直在家务农。4年前摔倒后,我的下半身便瘫痪了。每天与轮椅为伴,生活很困难。
    94岁的金洪林有一个儿子(非亲生),在家务农。他没有国家荣誉感,没有任何补助。
    抗战老兵金洪林家什么都没有。房子盖起来不久,但是,没钱修饰。只有墙上挂着“关爱抗战老兵”民间团体制作的挂历,在房间中央。这本挂历,别具一格,独具匠心。其中,既有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牵制侵华日军有生力量的内容;也有国民党抗战部队与侵华日军在22次大战役中和血战的记录。金洪林老人挂着个挂历,表明自己在抗日战争奋勇杀敌而被少数青年认可、赞扬的欢愉之情。
2010-5-31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3:58
庞茂芳老人总说:陈明仁将军会来看我(2010-05-30 15:35:05) 转载
标签: 皇都敬老院将军兵团番号天台县白鹤镇庞茂芳长沙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庞茂芳老人总说:陈明仁将军会来看我
我对庞茂芳说:我不是陈明仁派来的
照片说明:陈明仁、程潜二将军领导的起义部队,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授予21兵团番号。21兵团在广西剿匪和荆江分洪工程中作出了贡献。照片为1949年12月1日,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黄埔第五期学生陶铸代表中共中央军委给21兵团授旗。
2010年4月,我们大家去看望庞茂芳老人。我小时候看过一个苏联电影,叫《列宁在1918》。巧了,抗战老兵庞茂芳就生于1918年,他今年93岁了。庞茂芳住在养老院,我看养老院设施还是可以。我们去的时候,看见养老院的老人们正在吃饭。林华强告诉我:“那位是庞茂芳老人。”我坐在庞茂芳身边,他并不理会,大口吃自己的饭。
华强在他耳边说:“我们来看望您啦!”庞茂芳老人好像听到了,楞了一下。他说:
“是不是陈明仁将军看我来了?我原来是他部队的。我的证件丢失了!”
我们大家急忙解释:“我们可不是陈明仁将军派来的。您老快吃饭吧。”
我听说,抗战老兵庞茂芳是丢失了证件,所以,一生无着落。感到可惜。
林华强早已有记录。转载如下: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6ya.html) - 庞茂芳老人总说:陈明仁将军会来看我_方军_新浪博客  
庞茂芳生日:农历十月十一
身份证号码:332625191811141812
住址:天台县白鹤镇下俞洋村(现住在白鹤皇都敬老院内)
庞茂芳老人自述:
    民国27年(1938年)11月初1日(冬至日)我21岁的时候,在家里被乡政府派来的人抓壮丁抓去(我19岁父亲去世,当时家里有2个弟1个娘),关在天台县城一夜后送到临海。在临海训练大约一年左右,陈诚把我们一个团调往长沙,我们从临海步行到义乌,然后上火车到江西南昌。在南昌我们整个部队被日本人包围,多亏支援部队来的很多,我们连夜突围后转到长沙,我被编入79军98师293团第三营第八连第三排。当时军长:夏楚中,师长:王甲本,团长:李义台(谐音),连长:藤(邓)玉青。
在长沙二年多,曾经和日本人多次作过战。
后来我们参加了湖北老河口战役,日本人用机关枪扫、飞机轰炸,我被日本人的机关机打中好几弹,身受重伤后返回长沙武江县住院好几年。记得当时湖北老河口山战役第五战区的战区司令员都阵亡了。
伤愈后我还参加无数次战斗,先后到过山东兰马县高庄村、徐州、陕西宝鸡,罗山县、枣阳。。。。。。49年8月4日,我们在长沙宣布起义,两年后我复员回家。
    回家后我的证件全部丢失了,两年前家里的房子也倒塌了,现在住在皇都敬老院内。我没有子女,没有什么补助,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以上,是林华强的记录。我们见到皇都敬老院的院长。敬老院是私人的,院长是一个风风火火、热情四溢的中年妇女。她笑着说:“欢迎再来。庞茂芳在这里生活得不错。”
我听说,庞茂芳在敬老院生活的费用都是浙江天台青年们捐助的,不知真假。
2010-5-30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4:02
从台湾回来的抗战老兵王银灿(2010-05-29 18:00:51) 转载

标签: 老兵抗战邮检部队王银灿台湾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从台湾回来的抗战老兵王银灿(右三)和本地老兵王绍裳(右四)
    浙江天台的关爱抗战老兵朋友们于2010年4月18日,带上我,拜访了从台湾回归故里的抗战老兵王银灿先生。王银灿先生今年88岁,他的健康状况我看还可以。
    他的家距离88岁的抗战老兵王邵裳家不远,相隔大约500米。我忘记问了,他们的儿童时代是不是就认识?
开始,我们去采访王银灿老人的路上,引路的林华强也心虚:“老人进城看病的话,我们就白跑一趟了。”还好,采访完王邵裳,等了大约半小时,老远的,王银灿老人回来了。
    王银灿笑呵呵地把我们引进屋里坐下,他开始慢慢地谈自己的人生之旅。他戴金丝眼镜,做派、语言,都是海外回来的模样。  
    林华强先生多次采访王银灿先生,我用用他的记录:
    王银灿的生日:农历八月初三
    身份证号码:3326192309131613      
    王银灿住址:浙江天台白鹤镇苍蒲坑村
    亲历抗战的王银灿老人自述:
    1941年4月我被抽壮丁到江西25军22师打日本人,我们部队驻守赣州,后来到了临川,我记得一个叫三江的地方与日本人打了一场恶仗。那时部队的生活实在是太艰苦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当了逃兵。没想到在半路上,我又被别的部队抓了去,后来送到南京,叫我做挑夫,干苦力,干了几天后,我又乘机溜了出来。
半路上碰到几个当兵的,一问是到浙江征兵去的,于是就跟他们到了浙江丽水。在丽水玩了一个多月后,他们完成征兵任务返回部队,我也就回家了。回家后,我到宁波做点小买卖,经常往返天台宁波。一天,从宁波返回天台,途径新昌时,再次被国民党部队抓去当兵。那时,日本人已经投降了。我被分配到国民党的208师第8团第1营第3连第3排,先是在宁海黄坦,后来转到象山的石浦,最后到舟山。1950年随部队撤到台湾。
    我一直以来,思乡心切,我无时无刻都想回归故乡,可那时政策不允许。改革开放后,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又回归天台了。目前,我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台湾那边每个月有补助的。
    我的记录补充如下:
    我是1949年去台湾的,在台湾整整39年2个月。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69x.html) - 从台湾回来的抗战老兵王银灿_方军_新浪博客
    我们老兵中传言:“蒋经国和邓小平讲,一定让我们老兵回家。邓小平同意了。”我是1987年第一次探家,1994年的年三十才完全搬回来。我1987年回家时,我的老娘刚刚去世三年。没有见着。
    我第一个老婆是浙江新昌的,漂亮。兵荒马乱,战祸连绵,她并不知道我去什么地方了。她再婚后有四个孩子。她对我说,她还想回来,可是,不行了。
    我1987年刚刚回来时,好像很有钱。那时,美圆对人民币是102元。衣锦还乡。县里来了好多干部见我。我在县城请他们吃饭,宴席。相对台湾价格,太便宜。
    我现在每个月5000上下。不是台湾给抗战老兵的“终生俸”,而是“生活费”。这生活费一年一万美金左右。
    我现在在天台看病很伤脑筋,七七八八加在一起,我的退休金还不够支付。我如果在台湾一分钱都不花。我给台湾写信:希望加点医疗费用。台湾回信说:有困难你就回来。但是,如果从台湾再回中国大陆的话,台湾就什么也不管了。
    1987年以前,台湾和大陆不许通信。邮检不许写信。我想我的太太还在等着我吧?关键是我妈妈对她好。我的朋友先回浙江天台我的家转了一圈,回台湾告诉我:“你别回去了,家里什么人也没有了。”可是,故土难离呀!我还是叶落归根了。
    我的弟弟参加陈毅的新四军,现在,还是台办的代表。
    我现在天天一个人生活。你问我为什么不找一个?嗨,这么大岁数啦。
    我采访台湾回归大陆的老兵,最大的兴趣在于研究台湾老兵的“终生俸”制度。
    我采访过几位台湾老兵。其中,飞虎队飞行员,台湾空军退役少将徐华江先生最多。他每月有几万元(相当人民币)的工资。有资料说他是中将。可是,徐华江老人笑呵呵地告诉我:是少将军衔。
    我采访过从台湾到北京定居的鲍直才老兵。他说,他开始在台湾退出现役时领取一大笔钱。现在,在北京每月只领取台湾方面给的生活费,每月3000人民币上下。我不理解,鲍直才抗日战争时就是中尉军官。退役时是少校军衔。他怎么少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能不能有尊严地生活,完全看他的经济来源。徐华江将军在大陆,时不时是地方大领导陪同。鲍直才少校在北京找了一位年轻的太太一起生活。而天台的王银灿上士也不错。他在浙江天台就是“标杆”,茶余饭后,老百姓就说:
    “——看看人家台湾回来的抗战老兵!——嘿!——那!就是不一样!”
2010-5-29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4:06
抗战老兵张礼许没有任何期待的人生之路(2010-05-29 14:34:44) 转载

标签: 历史老兵抗战兵源张礼日本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我们离开时张礼许夫妇最后的微笑

抗战老兵张礼许的卧室

张礼许的身份证

采访张礼许的时刻
张礼许和父亲的区别在于年代不同服装不同而已
我和林华强于2010年4月18日,采访了抗战老兵张礼许老人。张礼许老人88岁,没有文化。所以,他很难叙述出自己的经历来。
林华强多次拜望他,所以,有简单的记录:
抗战张礼许老兵生日:农历八月初四
身份证号:332625192309140317
张礼许现在住址:浙江天台始丰街道官塘张村   
张礼许老人自述:
    1938年我自愿参加部队去抗日, 先到余姚集训六个月,之后到奉化江口、镇海等地打日本人。接着调到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与日军多次作战。
抗日战争胜利,内战开始的1945年底回家。(我参加9?军32师,师长朱欢年,团长葛飞)。
     现和老伴两人相依为命,没有固定收入,也没有劳保,家庭十分贫困,生活艰难。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年,拜访抗战老兵张礼许,笔者感到他是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中国兵源与侵华日军相比较的话:
中国士兵多数人没有文化、没有待遇。就是:死了白死;伤了白伤。
而侵华日军鬼子兵多数人都受过教育。他们有国家保障、精神满足的结局。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65g.html) - 抗战老兵张礼许没有任何期待的人生之路_方军_新浪博客
日本兵源的教育由来已久: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天皇要节约开支资助海军;而慈禧太后却在颐和园大兴土木。1894年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中国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日本利用条约中从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两银子其中的80%利用来发展军事,其余,用以普及教育。从此日本开始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以张礼许为例,中国许多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不在统计、抚恤、嘉奖、追悼、宣传之列。笔者认为:尊重士兵、尊重老兵、尊重农民工、尊重普通人、尊重社会生活底层的人,是一个国家历史的“断层面。”从这个剖析的“断层面”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往的战争历史;可以推论未来战争中士兵的战斗力。
首先,让我们看抗日战争中一个简单的事例:
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而这400多万人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革命军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28931次。国民革命军陆军死亡、失踪321万1914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灭。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
再让我们看看日本方面的情况:
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死亡的人数约为44万人。这些人的姓名几乎全部在靖国神社内。日本政要年年参拜靖国神社,是为未来战争的兵源做动员准备。
侵华战争期间,日军损失约为48万3708人,而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将官阵亡于与国军会战中。日本人为什么有这么详细的数据呢?因为,日本国给伤亡军人的天皇“恩给”制度中,是必须按照实名实施的。
未来,还会有战争。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建设、巩固、充实自己的军队。
无数张礼许曾经组成中国军队抗击日寇。无数张礼许将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个国家的军队强大与否?笔者认为,“物质”和“精神”都是重要的。
张礼许老兵虽然在1938年参加国军投入抗战,但是,他没有任何抚恤金、伤残金,没有一个国家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颁发证章。我们告别88岁的抗战老兵张礼许老人时,我看见他在极度贫困之中,毫无期待地向我们笑笑。算是告别吧?
2010-5-29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4:07
亲历杭州受降日军仪式的抗战老兵王绍裳(2010-05-28 23:32:02) 转载

标签: 历史日军黄埔军校老兵王绍裳杭州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亲历杭州受降日军仪式的王绍裳老兵坚持把我们送到村口

斑驳的桌子上是王绍裳的身份证

王绍裳的客厅和厨房在一起
在南京受降日军仪式上冈村宁次垂头丧气步入会场
抗战时期的王邵裳
王绍裳家非常不好走,崎岖的山路,路边的荆棘,要过两条河。
我们采访王绍裳,我看王绍裳夫妇都高兴。
王绍裳的狗没有见过生人,它警惕地咆哮。
王绍裳的房间里很黑,没有一件是现代的物品。
他家没有电视、收音机、报纸。我不知道黄埔军校毕业的人怎么能适应?
林华强来过好多次,他有记录:
王绍裳(在部队用名:王明石)
生日:农历三月廿四  身份证号码:332625192605051618
住址:浙江天台白鹤镇苍浦坑村  邮政编码:312700
85岁的王绍裳老人自述:
     我18岁到宁海县梁皇由俞济人办的无线电台学习班学习报务员。读了一年后,响应当时政府的号召,去参加出国远征军(当时天台有10来个人去,其中有一个范永锋,毕业后分配到南京,后来混得很好)
在江西赣州等飞机的时候,得到消息说第一营在江西大余上飞机后被日本机击落。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等了很长时间还是没办法出国。后来上面下指示把我们这批远征军全部转为青年军(中央直属军政部教导第5团),驻地在江西会昌县。
在那大概两年以后,我考入黄埔军校第三分校20期军事科。
读了一年多,抗战结束,我们接到命令到杭州接受日本人投降。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5ri.html) - 亲历杭州受降日军仪式的抗战老兵王绍裳_方军_新浪博客
王绍裳老人最为得意的是,在杭州目睹受降侵华日军仪式。他说,当时,我们的部队属于第三战区,日军投降部队为第133师,独立混成旅第62、第91旅。日军投降代表是松本太久郎中将。当时,我们黄埔军校第三分校20期军事科的同学们列队,挺胸抬头,迎接我们的顾祝同上将受降官一行步入会场。
日军代表步入会场时,我心里既高兴又沉重:侵华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杀人放火、嚣张一时的一页,终于翻过去啦!
我问王绍裳老人:“您又去过杭州吗?杭州不远呀。长途汽车两个小时。”
王绍裳老人摇头,他说:“我只在杭州受降日军仪式上去过一次杭州。”
我查了一下资料,不得了啦!杭州还有“受降乡”、“受降博物馆”呢!
资料是这样记录的: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占据杭州,长新乡宋殿村是侵华日军在杭州地区的据点之一,宋殿村周围碉堡林立,战壕纵横,军犬成群。数以千计的人被日本侵略军杀害,并抛尸于村南千人坑。民国34年(1945)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4日,富阳县长新乡宋殿村(现受降镇中秋村宋殿自然村)被指定为接受侵犯浙江地区日军投降的洽降地点。为了纪念这一有历史性事件,民国34年(1945)长新乡改名为受降乡,受降因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我个人想:王绍裳老人身体这么好,浙江天台的青年们为什么不带领老人故地重游?叫上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天台电视台。让85岁的抗战老兵王绍裳,在受降日军的原址上,指一指他的黄埔军校第三分校20期军事科的同学们列队都站在什么地方?看看博物馆里有没有黄埔军校第三分校20期军事科的同学们列队的照片?当然,再仔细看看有没有年轻时代的国军军官王绍裳?
俄国人、美国人、法国人,都在纪念反法西斯65周年的大会上出尽风头。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了吗?无疑,我们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取得决定性胜利!那么,敢不敢让85岁的天台老兵王绍裳到受降日军的故地讲一讲?时间是:
2010年9月12日,侵华日军133师等,在杭州放下手中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武器无条件投降的65周年纪念日!——王绍裳是目睹者,是亲历者,是胜利者呀!
王绍裳老人接着说:
在杭州受降日军任务完成后,我们学校并入到四川成都本校。那时第20期已经准备毕业。于是我们这一批又被延迟到第21期毕业,军校毕业那年我24岁。我被分发到河南驻马店18军11师师部,担任少尉排长,后到河南汝南参加解围,之后又转到南阳,替陈克非部解围。
解南阳围后,不久就参加徐州会战,结果部队被打垮。
那年徐州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大雪,我们部队条件很艰苦,我因此患了重病,被送到第二休养总队疗养,起初该总队还在河南的,后来该队迁到四川,我也被转移到四川。那时四川即将解放,正好第50兵工厂警卫大队有天台人在,在他们的牵线下,我转到该大队的大队部,不久该大队并到67军80师,我也调到80师师部,任参谋。当时干部紧缺,整个师部就我和另一个湖南人(只记得姓秦)两个参谋。以后部队转战陕南、川北等地,最后在三台地方向林彪的第50军投诚。投诚后,所有干部送到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军大学习8个月,毕业后我要求回家,1950年6月回到家里。

    目前,王绍裳体弱多病,有严重的心脏病,胸部经常会剧烈疼痛。爱人患有心脏病、气管炎、胃病,手脚还老是要抽筋,需常年吃药。老人需经常到医院治疗,每次到医院都是孤身一人去,没有人陪同,现在县里每月补贴541元,没有别的收入。老人没有子女,后领养了一个儿子,目前在外做小工。
我们要走了,王绍裳老人坚持把我们送到村口。我的天呀,崎岖的山间小路起码有3公里的样子。他非要送,我们也没有办法。
王绍裳送我们,我心里暗暗地高兴。身体不好怎么送?说明他身体不错!
2010-5-28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4:08
胡家中的同学在台湾有少将也有中将(2010-05-28 15:21:24) 转载

标签: 黄埔军校少将中将宪兵胡家中台湾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黄埔军校证件上胡家中的名字叫胡家骥
胡家中的战友在台湾有少将有中将

林华强、周则江、胡巧巧采访胡家中

1918年8月29日出生的胡家中原来叫胡家骥,这是我在他的黄埔军校证件上看见的。我们一行人于2010年4月24日下午,登门拜访了这个人物。
胡家中老人93岁,他肯定不知道我们一行人要去看望他。所以,他在数百公尺以外的朋友家打扑克牌。等看到老人匆匆往回走的样子,才让我感到:他93啦!身体好!
采访胡家中老人,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他的黄埔同学在台湾有一位是少将,还有一位是中将。这让我感到: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所遗留下来的噪杂尾声。不是吗?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投入战争所取得的胜利;而国内战争,是推翻蒋家王朝的腐败统治的一场席卷全国的动荡。“这场革命,涤荡一切污泥浊水!”如果还是国民政府执政的话,1938年“参加革命”的胡家中能是个一文不名的老农?他至少和他台湾的同学一样,也是少将、中将的军衔吧?
胡家中老人是在1938年考入黄埔军校18期步兵科的。他考试的黄埔军校招生校部在江西上饶,考试完毕,他们集结起来,徒步走到湖北宜昌分校校舍去上课。在行军途中,这些刚刚入伍的新兵、新学员一路劳顿,苦不堪言。快走到湖北宜昌了,日寇的飞机来轰炸,他所在的营,大部分新学员被炸死,他本人幸免于难。
黄埔军校18期步兵科毕业是1940年,他被分配到四川重庆宪兵司令部工作。之后,他再次被分配到宪兵学校学习了六个月的法律专业。法律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江西赣州的宪兵15团,任中尉参谋。当时,蒋经国是行署专员,负责指挥宪兵15团的日常事务。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5bw.html) - 胡家中的同学在台湾有少将也有中将_方军_新浪博客 抗日战争胜利,离开宪兵队。那时,中国军队军官超编,被裁员回家。
1946年,为了应付内战,蒋介石又在扩充部队。那时,杭州成立军官总队,专门招募黄埔军校毕业的;亲历过抗日战争的军官们返回部队。胡家中又回到军队,在萧山浙东四区工作。负责在宁波一线招兵买马、接送新兵、输入到各部队准备内战。
1949年,宁波快要解放前夕,胡家中所在的部队司令曹天戈到上海投诚。胡家中自己也就回到浙江天台老家。曹天戈解放以后,任浙江黄埔同学会的会长。
文化大革命因为是“国民党残渣余孽”、“反动军官”、“地富反坏右,”被关了几个月。
现在,生活很好。每月有天台黄埔军校同学会给的541元生活费。
有一个儿子,连个女儿。有孙子、孙女。胡家中一个人生活。
我们要走了,93岁的抗战老兵胡家中老人坚持送我们到村口。
村口有一条小河,阳光明媚下,那潺潺流动的河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川流不息。像浙江天台的历史,世世代代,源远流长。

2010-5-28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4:09
一个营打得剩七个人﹒还要枪毙营长(2010-05-28 10:38:52) 转载
标签: 历史营长老兵抗战许绪本浙江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浙江天台的关爱抗战老兵成员去看望许绪本

许绪本看见关爱他的青年们很是高兴
谈起战友们牺牲许绪本伤心地哭了

2010年4月的一天,我们采访了88岁的抗战老兵许绪本老人。
许绪本老人生活境遇不错,主要是他的儿子在外地搞建筑。他的儿女很是孝顺,还给他请了一位保姆。我看保姆人很好。许绪本家住在天台县的县城里,是一栋5层楼的建筑。有花园,有停车的车库。这种“小城之春”的美景让北京人赞叹不已、羡慕之极。
我想,如果大学生们毕业回到“小城之春”生活的话,他们实际享受的“幸福感”指数会提高多少倍哇。北京的贪官污吏肯定比抗战老兵许绪本有钱,可是,五层小洋楼加200平方米的花园!这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市,难了吧?
还是说采访88岁的抗战老兵许绪本先生,没有林华强的帮助,我连浙江话都听不懂哇。另外,还有周则江先生的记录、胡巧巧的翻译帮助,让我在采访范围里能“深沁其中”,真是感激之极。比方,老人说着、说着伤心了,我不明白什么意思,那不完啦。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53m.html) - 一个营打得剩七个人﹒还要枪毙营长_方军_新浪博客
林华强先生采访过许绪本多次,他的记录如下:
许绪本,88岁。
    身份证号码:332625192301240014
    家庭地址:浙江天台县利民路25号
    抗战老兵许绪本老人自述:
    1940年12月的一天,我正坐在老家水井头上玩的时候,乡公所来人把我抓走,关在县城石墙头的新兵招待所内,后被临黄师管区接收。1941年2月解送到义乌县,补充到陆军49军105师314团第一营迫击炮排,我担任炮手,师长是王铁汉。
当时一起被抓去的还有不少天台人,其中一个来自泳溪乡杨家岙村,叫许仁杨,和我同在一个排,后来在龙游战斗中被日本人活活刺死。
我跟随部队先后转战过衢州、江山、龙游、金华等地,曾多次与日本人打仗,其中最惨烈的一仗是在龙游的莲花山战役。
1943年夏令时,日军分两路分别向江西广丰、福建莆城进攻;我军一团人马在江山县莲花山担任阻击日军前进的任务。当时日本人凭借武器装备的优势,利用飞机、小钢炮对阵地实施狂轰烂炸,我们战友死伤无数;我们营实在抵挡不住,就退到莲花山的关帝庙附近;这时日军分三路包围我们,我们又退到莲花山岭头。师长命令我们不能再退,我们在那与日本人展开恶战,最后全营只剩下营长跟我等7个人,可团长还是把营长骂了个狗血喷头,那时已经杀红了眼的营长心中有气,就回应了几句,口气也有点重了,气得团长要枪毙营长,我们几个都痛哭跪求团长手下留情,才使团长收回成命。
由于我作战勇敢,被提升为一等兵上士班长;有一次部队举行射击比赛,我获得过200米步枪射击第一名。
日本人投降后,我因病请假回家。
    老人自前几年摔倒后,记忆力大不如前,耳聋眼花,交流很困难。有一儿子,在外经商,家境尚可;儿子很孝顺,专门请了个保姆照顾老人。
88岁的抗战老兵许绪本没有伤残补助金、没有抗日战争胜利证章。只有浙江天台县的青年们常常看望他的一张张笑脸,这一点,老人很是满足。
2010-5-28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4:09
守口如瓶的抗战老兵张道洋(2010-05-27 17:41:05) 转载

标签: 历史抗战老兵侵华日军张道玉环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2010年4月18日张道洋说出自己的抗战经历

89岁的抗战老兵张道洋刚刚出了交通事故,暂时不能站起来了。但是,他一生办了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都和汉语成语“守口如瓶”有关系。
我们采访他的当天,他儿子从外地来电话:“我爸爸参加过抗日战争?我怎么不知道!”
看看,厉害吧?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没有讲过。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讲60多年前的事情,应该安全可靠了吧?

既然“守口如瓶”,所以,我们大家都是第一次采访张道洋老人。
张道洋老人自述:我参加抗日战争很晚,民国33年才参加抗日战争。当时,是1944年春天,被抓了壮丁。我们的部队是国军,在浙江台州沿海等地和侵华日军作战。刚刚被抓,我们训练了三个月,然后,开到宁海和日军作战。后来,到北山岳打仗,又到梁锽镇与侵华日军作战。我们是一个营,有还几个连。1944年,国军的装备有所改善,别人用美国的卡宾枪。我用汤姆森,这种冲锋枪的弹匣很长。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我们部队在玉虎镇集结,和侵华日军作战。战斗激烈,我们的副营长被日军打死。有一个军官受伤,让我去找架子车,送他从阵地上拉下来。
我瞅着机会,逃出军队。

关于“守口如瓶”的事情,是这样的:1944年5月,几个同乡悄悄商量:逃跑!
张道洋说:我不跑。我也不说。结果,几个逃跑的兵被抓回,当场枪毙了。
第二次“守口如瓶”比较长,整整6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回到家,但是,我对谁也没用说过我被抓壮丁后,在国军同侵华日军作战一年的事情。
解放初期,镇压反革命,参加过国军的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紧接着,运动一个跟着一个。“国民党残渣余孽”、“地富反坏右”被革命群众殴打致死的案例层出不穷。我始终“守口如瓶”所以,始终安全。
我问89岁的张道洋:“您连儿子也不说吗?”
张道洋笑着说:“既然守口如瓶,就坚持到底。”

我们是怎么知道张道洋的呢?原来抗战老兵刘兆秋和张道洋认识,刘兆秋把情况告诉了村长。是村长向我们介绍的。好在抗日战争胜利了65年,现在,说什么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2010-5-27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4:11
叶良火说:救救我吧、救救我吧(2010-05-27 16:45:27) 转载

标签: 救救我侵华日军老兵中华民族利益叶良火日本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叶良火家失火之后林华强总去看望
叶良火的手指在抗日战争中打掉一截

2010年4月的一天,我和林华强去了90岁的叶良火家看望这位老人。
我一直感到很伤心,他见面就说:“救救我吧?救救我吧?”
我1984年开始在日本《读卖新闻》北京分社工作,后来在日本驻华大使馆领事部工作。我1991年开始在日本国留学。留学期间,我采访22名原侵华日军老兵。我最大的体会是:
“我们中国人不爱我们中国人,谁会爱我们?”
90岁的抗战老兵叶良火没有参加内战。可是,他没有任何荣誉、没有任何抚恤金。
我想,未来我们中华民族还要抵抗外来的侵略。要不,我们建立强大的军队做什么?
另外,我认为:我们在装备上强大了不叫强大,在心理上让现役军人、退役军人;让过去为保卫中华民族利益参加过反侵略战争的老兵们过上有光荣感、体面的生活才是强大。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4q8.html) - 叶良火说:救救我吧、救救我吧_方军_新浪博客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天皇规定军人为国作战可以享受终生的“恩给”制度。
我采访侵华日军老兵,他们说:参加前是农民,参军可以“出头。”翻译成中文就是:“出人头地。”我研究:日本兵的战斗力和日本国的国策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换成:
“抓来当兵,死了白死,伤了白伤;没吃没喝,逃跑枪毙;没有国家荣誉感,没有抚恤制度,没有国家的慰问行为,你试一试日本兵不逃跑?”
林华强多次采访90岁的叶良火老人。他的记录如下:
叶良火生日:二月廿二
身份证号:332625192103314115
住址:浙江天台街头镇叶宅村  邮政编码:327100
90岁的抗战老兵叶良火老人自述:
    1939年我为了避抓壮丁,我和同村的叶顺树等人去江西修水县第三师野战医院充当看护兵(卫生队)。后随部队调动到修水县,之后转战湖北各地,大部分时间在日本军队后方打游击。在第2、第3次长沙会战中,我随部队死守长沙,后又随第19医院去往广东乐昌,由乐昌回南昌。日本投降后,我因母亲病重返回家乡,开始务农为生。我是第8军的,军长是李玉堂,后是方天觉。师长周庆祥,团长彭文正。
    去年家中着火被焚毁,目前生活艰难。另外我患有中风症,可无钱医治。
采访叶良火老人,我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我的心情一直沉重。我一直在想:
“侵华日军为什么以1/400的人数比例,用步枪,占领我们大好河山15年?”
2010-5-27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4:12
还有一颗顽强跳动的心(2010-05-27 15:44:08) 转载

标签: 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林华强和周兆省夫妇
2010年4月,林华强带我看望了久病卧床的周兆省老人。
周兆省今年86岁。他1939年参加抗日战争。久经战火的洗礼。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参加内战,在国军与解放军作战。1948年在锦州战役被俘后,参加解放军。1955年退役。
抗战老兵周兆省没有任何荣誉,每月有400左右的补助金。
林华强多次看望这位抗战老兵,有记录如下: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4ot.html) - 还有一颗顽强跳动的心_方军_新浪博客
周兆省生日:农历四月初十
身份证号码:33262519250502601X   住址:坦头镇欢岙乡下周村
周兆省老人自述:
    1939年,我被抓壮丁到象山警察大队服兵役,在那里与日本人打过几仗后,我当了逃兵,跑回了老家。没想到次年正月初五,在欢岙大余村,我又被抓去充壮丁。我所在的部队与侵华日军进行过多次恶战,有一次与日本人遭遇,我所在的连队几乎全部阵亡,我也是钻在死人堆下才逃过这一劫的。
日本人投降后,我一直在国军。1948年正月初八,我就被送往东北77师某炮连(具体什么军什么团记不起来了)。我们在锦州与解放军曾对抗过,我记得部队曾到过锦州、锦西飞机场、葫芦岛,后来我成了俘虏。经过学习后,我们都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公安军。也曾到过南京的浦口、上海等地。1955年解放军评定军衔前,我复员返乡。
    我有2个儿子,都没有工作,靠常年在外打工来维持生计。三年前,我得了帕金森病,常年卧床不起,全身一直抖个不停,嘴巴也合不拢,一直要不停地张合,说话很艰难,想坐也坐不起来,极其痛苦。爱人也年老多病,患有气管炎和糖尿病,转氨酶也很高,一个女儿患了肝炎,估计活不过今年了。我也没有多长日子好活了。
86岁的周兆省得的病叫帕金森综合症。整个人不停地震颤,看着非常痛苦。他甚至连说话都非常困难。周兆省没有一分钱治病,就那样躺在床上挨着。
周兆省老人没有文化,所以,不能全面地说出自己的生平。但是,他艰难地告诉我:“我和日本作战多年,伤痕累累,多次死里逃生!为了国家,我尽了一份力!”
临分别,我很是难过,又无能为力。我对他说:希望他保重!参加过抗日战争,与侵华日军血战过的周兆省老人使劲握我的手。可能是表明他的坚强意志,表明他是一个老战士,表明他还有一颗顽强跳动的心。
2010-5-27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4:13
给自己树碑立传的抗战老兵朱云岭(2010-05-27 11:00:44) 转载

标签: 抗战老兵墓碑侵华日军俞济民云岭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朱云岭给自己树碑立传“抗战八年、心满意足”

我们等了半天,原来老人上山砍柴去了

周则江、林华强采访抗战老兵朱云岭
88岁的抗战老兵朱云岭老人独自生活

听说浙江天台县有抗战老兵为自己树碑立传,我感到是新闻。我和林华强、周则江一起到了88岁的抗战老兵朱云岭老人的家。老人不在,听街坊说,是上山砍柴去了。
下雨,路滑,我有些担心。88岁的朱云岭是一个人上山砍柴,行么?
朱云岭家门是关着的,门外窗子上有他弟弟的照片,和一封从台湾来的信。
我想,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再生活贫困,他的精神生活是多么的匮乏。
朱云岭的弟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了。台湾的战友在信中说:“在台湾生活很好。每月领取‘终生俸’数十万台币。参加抗日战争的老兵在台湾都有‘终生俸’,或者是退役生活补助。只是担心你朱云岭的处境。有困难的话,请说话。云云。”
朱云岭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报纸。只有他弟弟的一张照片,和从台湾来的一封信件。别在他家门口的窗子上。谁来了都可以看;也没有任何人到深山幽处他家去。门都不用锁。这是88岁朱云岭的全部“文化生活,和精神寄托。”
于是,我们先去看朱云岭给自己立的墓碑。在远处的山上。
朱云岭给自己和弟弟都立了墓碑。朱云岭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到:
“抗战八年,心满意足。”

上山打柴的朱云岭从山上慢慢地走下来了,我急忙迎上去。
朱云岭说话的口气,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遇上了个大干部。”
听说:“你们是谁呀——?采访我?那好嘛——!”
朱云岭老人自述:
1942年被抽壮丁。“抽”壮丁的意思是:家里兄弟四人,必须上前线抗战一人。
在原国军,浙江兵都受到重视。所以,他被分配到蒋介石委员长的外甥俞济民处当兵。给俞济民当通讯员。余济民1941年4月宁波沦陷后退至宁海,任国民党鄞奉游击部队指挥官,1944年任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那时,俞济民的办公室在浙江宁海县黄坛水井头村的基督教堂内。那时,属于六区专员公署的保安大队。所以,朱云岭要常常骑马给官员们送信。后来,他到国民政府财务部长杨春奎处当勤务兵。
虽然跟随国民政府要员不用上一线和侵华日军作战。但是,也常常耳闻侵华日军隆隆炮声、目睹侵华日军飞机轰炸。
朱云岭说,他抗战胜利后,一直在上海。1951年才回浙江天台。
朱云岭说,原来跟“长官”,现在,没有人理会,很是“吃亏。”

没有文化的人脑子里的事情也简单。问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忘了。
但是,88岁的抗战老兵朱云岭最大的文化,就是给自己树碑立传。
不知道数十年、数百年以后,还有没有我们中国人研究这些墓碑?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4:14
95岁的陈广土说:我活不了也死不成(2010-05-26 20:46:44) 转载

标签: 历史《论持久战》壮丁陈广土中国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去陈广土家的路上,他当年不抗日日本鬼子也到不了这个地方
一见面95岁的抗战老兵陈广土就说:我活不了、死不成
村支部书记村长闻讯都来了,刚刚知道陈广土还抗过日
村支部书记托我转告大家:谁能帮帮95岁的陈广土
2010年4月19日,我们一行人乘坐天台“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12少”的车,跋山涉水、一路颠簸前往95岁的抗战老兵陈广土的家。
12少,是退役军人,在军队时立功受奖,所以,现在,在天台当国家公务员。他用自己的车送咱们哥们前去深山老林采访,咱自然感激不尽。12少在军队学习的驾驶技术,他开车娴熟,沉稳流畅。但是,天台山区的道路也是曲曲折折、上上下下。
一路上,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当年侵华日军鬼子兵会占领这深山老林吗?”
今年是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72年。我在崎岖不平的深山里,想起伟人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书。因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了这样一句话:
“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
试想:我们采访陈广土要开车走几个小时。当年侵华日军鬼子兵如果占领这里的话,需要多少兵力呀。
其二,最为重要。他陈广土如果不去参加抗日战争,到今天他也根本看不见日本人。可是,这深山老林里的陈广土愣是因为“被抓壮丁”走向前线,去参加抗日战争了。日本人通过侵略战争,占领中国、奴役中国、掠夺中国的资源,谈何容易?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最后他得出结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有利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伟大领袖毛主席已经不在了,但是,他95岁的陈广土还在!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第二年,1939年,23岁的陈广土因为“被抓壮丁”,参加国军长沙第四军走向抗战前线。怎能说毛泽东和陈广土没有关系?他们是一个时代的人物,只不过一个是“运筹帷幄,”一个是被抓壮丁后“国难当头,挺身而出。”便罢了。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41m.html) - 95岁的陈广土说:我活不了也死不成_方军_新浪博客
毛泽东和陈广土,应该都是为中华民族的利益有所贡献的人物。
林华强多次采访陈广土先生。他这样记录:
陈广土生日:农历十一月初四
身份证号:332625191611284915   
住址:浙江天台县街头镇下金村
邮政编码:317200
陈广土老人自述:
    我是1939年,23岁的时候被抓壮丁,到湖南长沙第四军补充团第一营第二连第二排当兵的。当时部队条件极其艰苦,每人每天只能吃三小碗饭,手脚慢一点的就只能饿肚皮了。
在长沙三年左右,多次与侵华日军交战。后来,我所在的部队被日本人打散,我跑到衡阳另一部队(番号记不清了,只知道叫卫生处)当勤务兵。每天接接电话,帮卫生处主任传送文件什么的,两年后,卫生处主任调到汽车组当主任,我也跟到汽车组。
没多久,由于我思乡心切(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我是父亲含辛茹苦带大的,突然被抓壮丁后,一直想家想念父亲),要求回家,批准后返乡。
那年我30岁。抗日战争刚刚胜利。
当时我所在部队的军长和营长都姓牛,团长姓杨,连长是江西人,叫邵志康。
我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我不想提他们(提到儿女,老人直摇头)。现在我和老伴住在老房子里,靠务农为生.目前耳聋眼花,生活极其凄苦。
我们去采访陈广土老人,惊动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长,他们也都来了。
陈广土对我说:“我浑身疼,没有钱看病。活不了,死不成。”
村里的支部书记、村长对我说:“你宣传宣传?看看谁能帮帮他?”
我了解到,由于陈广土当过国民党的兵,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属于“国民党残渣余孽”。所以,子女备受牵连。子女现在不管他,大概是彻底失望所致吧?
回来的路上大家都心情沉重,没有人说话。
我也一直生气:“他陈广土是你台北的兵不是?你们不不发工资就完了?你们不发抚恤金、伤残补助就完了?难道,我们中华民族就是有这种传统不成?现在,连大陆的农民工还可以去法院起诉呢?可是,95岁,打到抗日战争胜利才回家的陈广土老兵找谁呀?”
以上这篇记录,各位尊敬的读者一定非议不少。但是,大家有一条是认可的:这是一段抗日战争历史。是一段中国历史。是不是?
2010年5月26日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4:15
徐世彻: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2010-05-26 15:40:40) 转载

标签: 历史反革命壮丁抗战军官蒲江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徐世彻一见面就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
徐世彻家门口就是会客厅
徐世彻的寝室和厨房在一起
我们去采访徐世彻老人。他一见我们的面就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
我听着这话,对是对。但是,我们不代表党、代表政府,也不代表人民。去看望他,我们只代表我们自己。
徐世彻老人94岁,身体还算是健康。
徐世彻自己解释他为什么:“感谢党,感谢政府。”的缘由是:“他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所以是历史反革命。”如果,和共产党打过的话,“那就是现行反革命!”
是“现行反革命”的话,当然,早就拉出去枪毙了。
好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的近代历史,所以,徐世彻所说的事情,可能很难理解。
但是,您看看94岁抗战老兵徐世彻诚惶诚恐的面孔,也许您会将信将疑发生过的历史。
   
林华强早就采访过徐世彻,他的记录如下:
徐世彻:男
出生年月日:1917年3月11日
身份证号码:332625191703115115
    家庭地址:浙江省天台县南屏乡杜岙村
    老人自述:
    日本人入侵中国后,全国抗战,到处在征收壮丁。我父亲不愿意我去当兵,叫我避壮丁,时有亲戚在蒲江当官,在父亲的安排下,我被送到蒲江去避壮丁。我认为这是违法的。抗战阶段,国家有难,作为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怎么能逃避兵役呢?我极不愿意也很痛苦。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3tc.html) - 徐世彻: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_方军_新浪博客 一天在报纸上看到黄埔军校在金华招17期学生的消息,我就偷偷的跑到浙江金华报考,结果我被录取了。那时我23岁(1940年左右),新婚才一个月左右。
我们步行了大半年后,到达陕西第七分校,一路艰辛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当时有许多同学得病而死在路上,我也得了大病。庆幸的是我熬到了陕西;但由于我体弱多病,一直被分在入伍生团里。后转到陕西汉中第一分校18期步科学习。
1944年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綦江202师605团任少、中尉排长。
1945年调到重庆干部训练团受训,团长为罗卓英。
抗战胜利后,青年兵复员,我们团干部奉命到江苏常州招收第二期青年兵。
解放战争时,我们青年团曾到安徽安庆、舒城、铜城、南京、常熟、泰昌、上海等地驻防,到泰昌时我的职务是上尉连长。
上海解放后,我们这些投诚的军官被送到安徽嘉山解放军解训七团学习,5个月后我要求回家,被遣送回原籍。
    回家后,因我是黄埔军官,被套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我没和共产党正面打过,要不然就是现行反革命了),饱受折磨。

文革期间,家里不知被抄了几次家,我老婆就是被活活惊吓死的。
我有四个儿子,老大在家务农,现在连他自己都没力气干活了。
一个儿子已先我而去,一个落户宁波,一个外嫁到余杭,他们极少回来。
我患有很严重的气管炎,走几步路都气喘吁吁,前些年因脑梗塞差点连命也没了;我基本上一年到头都要吃药的,三天两头得挂吊针。目前在黄埔同学会领取541元补助。

我们去采访徐世彻,一路下雨。我们采访完了,苍天还是一路落雨。
徐世彻老人给我非常诚恳的印象。他是自觉自愿走上抗日战争道路的。
徐世彻一生坎坷,妻离子散。对他个人的心路历程而言,像苍天落泪。
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我想,我们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意义何在呢?
我们是告诉未来的中国人:“蒋介石的腐败政权应该被打倒!但是,让一个普通的士兵、下级军官,承担一个腐败政府的罪责?难道历史会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徐世彻是原抗战国军军官,他没有被枪毙确实应该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
2010-5-26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4:16
收藏侵华日军军大衣的抗战老兵卢许云(2010-05-26 13:54:32) 转载
标签: 历史呢子大衣侵华日军卢许云中国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2010年4月95岁的原国军上尉卢许云和林华强
黄埔军校的学生登记字典里有卢许云的名字

抗日战争胜利前卢许云的部队分给他一只日军皮箱和日军大佐呢子大衣
侵华日军大佐军官呢子大衣的里面
侵华日军大佐军官呢子大衣的背面
95岁的原国军上尉卢许云把家谱都写在墙上
    2010年4月的一天,我和林华强,还有一位天台的志愿者,去看望95岁的原国军上尉军官卢许云。
    卢许云老人的身份证号码:332625191612281417
    卢许云老人的家庭地址:浙江省天台县白鹤镇上卢村
    林华强采访过他还多次了,所以,他们之间很熟悉。
    林华强的记录如下:
    老人自述:
    1939年12月到金华报考军校,后被四川成都黄埔军校本校录取,1943年1月15日毕业,分到江西修水县30集团军当排长。1年后参加湖南常德会战,打了大概两个月,我们部队调到浙江。我被任命为浙江保安一团百炮排(属于独立排)排长,期间多次与日军作战。
    日本人投降后,我们调到四明山参加内战。
    在余姚马珠的一次战斗中,我们大败。结果我被新四军三五支队俘虏。
    释放后,我又回到国民党部队,没想到他们说我是奸细,把我软禁起来,禁了两个多月后,由于干部紧缺,我被分配到淳安县内的浙江保安团当连长。
在一次战斗中,没有把好有利时机,上面说我作战不力,撤消了我的连长职务,给了个空头的指导员职务,负责运输留守处的东西。他们分两路(水路和陆路)撤往台湾。那时时局动荡,国民党每况愈下,我也乘机跑回了老家。
    身体状况:
    老人今年95岁了,身体还很硬朗,精神特好。但老人的前列腺不好,经常靠导尿管输尿,需要手术才能彻底治疗。老人有两个儿子,但老人喜欢独自一人生活,目前他还是自己烧饭、洗衣服、干家务。除县里每月补贴541元外,没有别的补助。
    另在采访中得知老人还有一个同村朋友叫葛定波,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他跟蒋介石到了台湾,混到了将军,现在仍居住在台湾。解放后曾回过两次老家。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3q4.html) - 收藏侵华日军军大衣的抗战老兵卢许云_方军_新浪博客
    我在卢许云家最为关心:“有没有什么文物?就是侵华日军的物品?国军物品?”
    还真是有!95岁的卢许云说他有侵华日军一大佐军官的皮箱、大衣。
    我问是怎么来的?卢许云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一次与侵华日军作战,缴获日军物资后,国军部队分的。当时,军官都有。解放之后,他担心运动来了挨整,所以,把侵华日军的呢子大衣染成蓝色。把大佐缝在军装上的白色布条剪了下来。
    我看了一下该侵华日军大衣,质地良好,裁缝优良,属于上乘军服。
    我问卢许云老人,如果有抗日战争方面的博物馆征集该物品,您是否捐献?
    前国军抗战上尉卢许云老人说:“我年纪大了,子女也年纪大了。这东西,我保留了66年,应该说是一件物证。它证明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无数罪行;它证明,咱们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牺牲、团结抗战、把侵华日军赶出中国国土的历史。如果,有战争博物馆来,可以商量。可以捐献。”
    我问卢许云老人,如果有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您?您是否愿意说一说?老人点头。我问卢许云老人:如果,有日本电视台采访您?您是否向日本国青年一代们讲一讲过去的战争?以及,您在战后的生活经历?卢许云老人大概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事情,他迟疑一下,点头称是。
    我个人认为,亲历抗日战争的前国军上尉,95岁的卢许云老人保留的侵华日军呢子大衣,中国的相关战争博物馆兴趣不大。而日本国内的战争历史博物馆、日本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兴趣要相对大得多。其原因在于:作为交战国的中国一方的荣辱观念的模糊和缺失,正是日本国研究中国的依据。一件日军呢子大衣,本可以向子女、公众、历史炫耀是战利品。可是,却因为是中国政府军的战例而成为中国一部分人的罪证;以至于非把她染成蓝色!
    95岁的前抗战上尉卢许云没有领到纪念抗日战争的证章。按照规定,不应该发他。
    我认为,浙江天台县是中国国务院规定的对外开放地区,日本学者来访、日本记者来访,没有丝毫理由拒绝。日本人研究中国的历史,应该优于中国人对日本人的研究。

    2007年4月12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时说:“中国古代先贤说,与国人交,止于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日本人也常说,无信不立。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应该以诚信为本。”“为了友谊与合作,需要总结和汲取无限岁月的历史教训。”“强调以史为鉴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更好地开辟未来。”“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温总理的讲话。表现了中国的宽容大度和高瞻远瞩。

    我认为,温总理所说:“吸取历史教训,更好地开辟未来。”也是对中国学者、中国作家、中国的抗日战争博物馆工作人员、中国的电视媒体、中国的历史学家说的。而浙江天台的四十几位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们,正是研究抗日战争历史最后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
    研究战争无外乎三个要点:“人证、物证、口述史。”这是研究战争巨鼎的三个支点,缺一不可。而这三个支点的依据在浙江天台县比比皆是、个个鲜活。

2010-5-26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4:20
住在连门牌都是民国时期老宅的抗战老兵(2010-05-25 14:07:09) 转载

标签: 历史军事长沙会战日军徐台宽衡阳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在抗战老兵徐台宽家的大门口

                                   徐台宽家的门牌是民国时期的  
                                   坐在徐台宽家门框上采访
徐台宽家门口的样子
徐台宽的床上
徐台宽家的物件
徐台宽家的客厅
范许洋给徐台宽千元人民币
淞沪抗战中逃难的中国老百姓

淞沪抗战中宋庆龄手拿侵华日军未爆炸的炮弹以示复仇决心
淞沪抗战后国民政府祭奠为了国家先生的军人们

我们大家于2010年4月18日一起采访了徐台宽先生。
徐台宽老人生于1919年,生日:农历六月廿六。今年,92岁。
徐台宽老人身份证号:332625191907235311      
抗战老兵徐台宽老人地址:福溪街道石塘徐村  邮政编码:317200
徐台宽老人自述:
我1937年5月间,经人介绍去了国军88师,当时我18岁,为了吃饱饭,还发军饷。可是随即赶上1937年8﹒13淞沪会战。我是新兵,我们几个新兵的任务是挑担子给前线老兵们送水、送饭、送弹药、送给养。8月14日开始,炮火连天!震耳欲聋!大地都在炮火中颤抖,空气都在燃烧。不久,传来消息:我所在的88师264旅旅长黄梅兴少将阵亡,我们旅伤亡1000余人,连排军官几乎损失大半。我所在的营600多人,全部伤亡。
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炮声隆隆,我们几个挑担的新兵一时无所适从,部队没有了,四处是逃难的上海市民,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东,又拥挤到西面……。我们也随着他们逃难。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之中,我随着逃难的人群往内地走。
战火纷飞中,滚滚人流多往南京方面涌去。说国民政府在那里,国军主力在那里。可是,我选择南下,浙江天台是我的老家。走了十几天,终于回到天台县家中。
我父母看见我回来很是诧异:“你不是刚刚走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啦?”
我告诉他们外面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日本鬼子来啦!上海成了炮火连天的废墟啦?我们中国的军队前赴后继、英勇牺牲!我们的国土快让日本鬼子给占了!”
我老娘鼓励我:“早年闹倭寇!倭寇坐着帆船来到咱们着,杀人放火、掳掠物资!咱们台州男人们都争先恐后参军!现在,倭寇又来了!儿子,你要是好样的,就到咱们中国军队去!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侵华日军又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杀人放火!真是让我气愤填膺!
我问徐台宽:“那么,……,你,你,你是不是逃兵?”
徐台宽很愤怒:“我是最忌讳别人这么说我!70多年啦!难道我徐台宽是个孬种不成?!部队都没有了,难道让我一个新兵拿扁担去抗击日寇不成?!”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8﹒13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6个旅30万余人,死伤7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60余万人,伤亡达15余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18岁的新兵徐台宽就是卷入了这场战争的幸存者。
徐台宽老人说:我开始参军开始是盲目的。亲历淞沪抗战的战火纷飞,难民如潮,倒是让我坚定了保家卫国的决心。我父母也支持我!呆在家里也是死!日本人早一天、晚一天要打到我们台州、天台来!我一定要回到中国军队去!
    1938年我自愿加入天台志愿军团,被编入79军89师。随即,我们师开赴前线。
徐台宽就随部队开赴江西前线,与日军作战。老人说,战斗的地点在江西一个叫尖山的地方。那次,差一点就阵亡,我从山上滚了下去。
后来在血战通城时我的左眼被打伤(现在左眼已经瞎了)。美国军医要给我换一个狗眼,我坚决不同意。
在大沙坪大战中又经历了全连覆没。在军部“如救不了第10军就全部杀头”的命令下,我也身受重伤。后在衡阳大战中我奋勇杀敌立过一等功.直到抗战结束我才回家.
    现我夫妻还有一个儿子住着一间8平米的矮屋,眼瞎身残,无力劳作。十分贫困。
徐台宽老人虽然92岁,但是记忆清澈,身体健康。
我通过林华强翻译告诉他:“你参加淞沪抗战,是大英雄!”
92岁的抗战老兵徐台宽听了说:“淞沪抗战,我认为我不是真正的参加抗战。我是观战。但是,我也不是逃兵!后来,是我自己自愿到中国军队去,和侵华日军作战!八年抗战我全部参加,浑身上下伤痕累累。你说我是英雄?那么,国家应该给我相应的补助吧?国家应该发我纪念抗日战争的纪念章吧?你是记者?还是县里的干部?省里来的干部?你帮助我反映反映?我早就失去劳动能力啦!……”
确实,徐台宽还住在清朝时代,他们家祖祖辈辈居住的老房子里。甚至,连门牌号都是民国时期的。如果不是生活窘迫,谁愿意住这种房子?幸亏抗战烈士的遗孤范许洋给徐台宽1000元人民币,要不,我们一行人真是无地自容呀。
我们走时,92岁的徐台宽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口。
看着他一脸钢针一样黑黝黝胡子,我心里讲话:
抗战老兵徐台宽先生!您一定能长寿!
因为,您是中国抗战老兵的象征哇!
我认为,我写他,还不如天台县的AB先生写得好,经过同意,转载如下:
采访七十九军抗日老兵徐台宽
作者:AB

                                 石塘徐二十四号


    钉在略显破败的大门上的门牌已经昏黄发黑,勉强可以辩认出的繁体字和从右到左的字序,让人颇感岁月流逝的无情。
    这是个典型的天台民间老宅,不大的四合院落里聚居着好几户人家,抗日老兵徐台宽和他的妻子就生活在这里。按天台人的算法,生于民国八年的徐台宽今年已是八十九岁了。他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光,都是在石塘徐村和这间祖传老屋里度过的,除了从十九岁到二十六岁从军打鬼子,转战南中国各省、最远打到广西的那七年。
    我们是在村口的小店碰到徐台宽的。老人一米七左右身高,身板硬朗,须发浓密,不难想见当年他作为一名战士的英武之气。虽然身负左眼、左肘和左脚三处伤疾,老人走路很快,除了气管炎和耳背,完全不像耄耋之年的样子。来的人比较多,他在院子里四处找椅子凳子给我们坐。
    因为老人耳背,我的问题有很多需要通过另一位同村人在老人耳边重复一遍。第一个问题自然是何时何地为何当兵抗日。老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在民国二十七年的十月,也即1938年10月。

                                 那时连子弹上膛都不会啊

    “我是志愿报名参军的!”徐台宽入伍那一年正是抗战第二年,武汉会战激烈进行的时候。天台虽然地处浙东山区,但日本鬼子在中国烧杀掳掠,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消息也传到了这里。血气方刚的徐台宽坐不住了,他要当兵,要打日本人去。是年10月19日,徐台宽和本乡五六个青年去县里正式报名,当时的县长杨济康接见了他们并做了一次谈话。
    “县长问我,为什么要去当兵?我回答:杀敌,救国,保家!”徐台宽说,当时县里给每个人发了五块银洋钱,他当天就在县前一家馆子美美地吃了一顿,花了大概四块银洋。老人对我讲到这一段的时候,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我在想,也许这一顿饭,是他这一辈子里屈指可数的奢侈举动之一吧。
    随后,徐台宽和八九十名天台青年一起到台州府即临海县集中,与台州其他五县的新兵汇合。就在临海,他目睹了战时军队纪律的严酷:五个逃跑的新兵被抓回来后,在临海新兵集合的一个大礼堂被当众执行军法。刽子手在连砍了三个逃兵的头后,手脚发软,把大刀扔到一边。监督执法的官长骂一句,一脚就把刽子手踢开,掏出手枪,当场击毙了剩下的两个逃兵,血流满地……。
夏楚中.jpg (9.42 KB)
在临海,徐台宽被编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十九军九十八师293团3营9连。六七十年过去了,徐台宽仍然清楚地记着这个自己部队的番号,正如他还同样清楚地记得部队长官的名字:军长夏楚中,师长王甲本,团长李达,营长李富春……七十九军是徐台宽入伍前一年,淞沪会战期间新组建的部队。作为该军主力的第九十八师原属罗卓英的第十八军,是淞沪会战中有“血肉磨坊”之称的罗店战场的主要部队之一;在宝山城与敌血战、全营六百将士全体殉国而名垂青史的“姚子青营”正是九十八师292旅583团3营。军长夏楚中乃抗战名将,而时任九十八师师长、后任七十九军军长的王甲本将军更是大名鼎鼎的“硬仗将军”。自此,徐台宽一生的记忆和荣耀就与这支部队、这些名字无法分开。
    在临海集合后没几天,徐台宽就随部队开赴江西前线,与日军作战。老人说,战斗的地点在江西一个叫尖山的地方,据我查找资料的结果,大概是在今天的德安一带,那应该是武汉会战尾声时的外围战斗。而此时他们连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都没有就直接上阵接敌,可见当时战事之紧,战斗的情势也可想而知了。
   “那时连子弹上膛都不会啊”,老人说,当兵后第一次战斗就是在这样毫无战技的情况下进行。在战斗中,营长战死,他从据守的山头滚下,借着满山的狼鸡头(野生蕨类)草丛掩护才脱离了险境。

                             第一次大仗就赶上了长沙会战

    第一次战斗之后,徐台宽随部队撤退到南昌附近一个叫徐家村的地方进行整训。五个月后,他成为一名轻机枪手。说到机枪,老人兴奋起来,甚至伤残的左眼都泛起了神彩:“机枪我最熟了,现在给我拿一挺来都能打!860式难打,捷克式最好用……”捷克式ZB-26机枪火力较强,射击精度高,性能优于日本的“歪把子”机枪(大正十一年式),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普遍装备的一款轻机枪。

    按抗战时国军轻机枪射手的标准配备,我们可以想象机枪手徐台宽当时的装备:除携带ZB-26式轻机枪及六个弹匣的轻机枪专用弹袋组外(弹袋的两条肩带在后背交叉成X状),还配备有如:水壶、干粮袋等个人基本装备。他除了使用轻机枪外,可能还配有一支驳壳枪自卫。这些装备的总重量应该超过15公斤。
    从时间上推算,徐家村集训应该到次年三四月间南昌会战的爆发结束。徐台宽所在的七十九军前往湘北鄂南地区薛岳麾下第九战区作战。他所经历的第一次大仗,就是第一次长沙会战。
    “五次长沙会战,四次大战,我都参加了。”徐台宽所说的四次大战,应该指正史上的三次长沙会战和豫湘桂战役时的长(沙)衡(阳)之战。至于另一次长沙之战,因为年代久远,老人没有明确说明,我们也无从考证。“第一次和第二次长沙会战打得最激烈。”老人告诉我们。

    1939年9月14日,时任日军第十一军(相当于中国的集团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指挥第6、第33、第101、第106师团及3个旅团约10万兵力从赣西、鄂南两个方向进攻长沙,意在消灭薛岳指挥的第九战区中国军队主力,是为第一次长沙会战。七十九军于鄂南的麦市、桃树港一带与敌第33师团激战旬月,城镇几度易手。十月初,七十九军克复桃树港、麦市、献钟、嘉义等地,迫使敌军退回湖北通城。
    激战中到处枪林弹雨,士兵们把身体贴紧地面,子弹就像刮风一样从背上扫过。“一场仗打下来,身上的军服早就支离破碎了。”徐台宽说。谈到战场上的对手日军,老人的说法是,国军的装备“和日本人无法相比,日本人的飞机大炮厉害。”
    抗战前期,日军掌握了空中优势。来自空中的打击,是造成中国军队伤亡惨重的重要原因。“他们的飞机故意飞得很低,低空扫射,光是飞机的轰鸣声就让人受不了。扔下的炸弹把人都炸飞起来。”徐台宽告诉我们,这种情况直到美国人的飞机来了才得到改善。
    日军除了重型炮火优于中国军队之外,他们的“小钢炮”即掷弹筒(六零式迫击炮)灵活轻便,总重才四公斤左右,与一枝步枪相差无几,并且普遍装备至基层作战单位。而“我们的(八一或八二式)迫击炮数量少,又非常笨重,要四五个人才能搬得动”,徐台宽说,因此中国军队吃亏很大。

                                   恶战通城,失去左眼

   “你看我的左眼,什么都看不见,把手放在前面都没感觉。”徐台宽的左眼是在1939年参加通城战役时负伤致残的。这场战役也成为他一生中念念不忘的记忆之一。
    1939年末至1940年初,民国政府为表明抗战决心,以第二、第三、第五、第九战区为主对日军发起了规模浩大的冬季攻势。湖北通城正是七十九军所在的第九战区在此期间进行的鄂南战役攻略的重点之一。
    大沙坪,胡家祠。
    也许是时间相隔太久了,徐台宽并没有跟我提及这两个通城附近的地名。然而根据我查找资料的结果,这两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却是第九战区和七十九军在冬季攻势中抹不去的伤痛。徐台宽和他所在的293团3营9连也在此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1939年12月19日,第九十八师全力猛攻大沙坪。王甲本师长集中所有迫击炮掩护293团3营攻击胡家祠据点。3营强攻冲进了胡家祠,但却遭到日军相邻据点火力猛烈侧射而被迫退出。20日午夜,夏楚中军长集中所有五个团全力对大沙坪实施向心攻击。293团3营再次攻击胡家祠据点,然而结局惨烈。徐台宽所在的9连在攻击中全连覆没,从普通士兵到排长连长几乎无一生还。
   “只有我和一个排长撤出来了。”回忆当年恶战情形,徐台宽说当时日军紧追不舍,他和那位排长交替掩护撤退。“我就端着手中的捷克式机枪,对着追上来的日本兵就是一轮扫射。”如此几番交手,方得摆脱追兵。这一役,徐台宽的左眼为弹片所伤,致永久失明。
    由于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第九战区司令部特地为徐台宽颁发了奖状。尽管历经七十年风雨,老人保存至今的这张残破不全、部分字迹漫灭的奖状大部分仍然清晰可辨: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奖状功字第*号

    陆军第九十八师二九三团三营九连一等兵徐台宽于通城战役奋发英武精神……(缺字)负伤特给奖状……(缺字)忠勇救国之功。

                                                         司令长官 薛(岳)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


    (附:通城战役背景资料)
    从12月12日起至1940年元月7日,中国军队七十九军、七十三军和七十军三个军先后三次轮番攻击作为通城门户的大沙坪。然而因为缺乏攻坚火力,加上山区地形,中国军队近一个月的攻击行动在日军的坚固工事和严密火力配备前无功而返。各参战部队伤亡惨重,仅七十九军的伤亡就在四千人以上。战况之惨烈,由通城县志与战史的记述可窥一斑:
    七十九军140师837团第一连、第三连与231团第七连跃出阵地,向日军碉堡挺身冲锋。徐家周围的日军阵地线第一圈土堡被国军炮火轰击后部份残毁,奋勇队拼死冲进这些土堡与日军白刃血战,日军抵挡不住,慌忙向第二圈核心阵地退逃。奋勇队继续冲锋,但是日军第二线早已有备,在碉堡内以优势火力向外扫射,第一批奋勇队在火网交织下全队覆没,队长姚家熙壮烈殉职。徐团长马上挑第二批奋勇队再行冲锋,前仆后继,在火网下再度伤亡全尽,队长向炯超重伤,被战士拖下火线。231团刘士伟团长见攻击不利,部队伤亡惨重,悲愤填膺,于振臂高呼,亲自拉起部队向街市冲锋。231团见团长带头冲杀,士气大振,抄起手中的步机枪、手榴弹随团长冲上日军位于街市口前的土碉堡,硬是用手榴弹将堡内日军轰毙,连续占领两座土堡。但冲到第三座砖砌碉堡前时手榴弹即失去效用,我英勇官兵的忠骸在敌碉堡前横倒一地,但日军砖碉依然在烟尘中狰立。

    注:本节部分战役背景资料搜集自网络STUKA等网友的创作。)

                     不准退,后退者杀,救不了第十军就杀头

    抗战期间,在战场上与敌人近身肉搏拼刺刀是经常发生的情况。无论中日双方军队,都十分注重刺杀训练。徐台宽虽是机枪手,但对当年的刺刀拼杀训练仍然记忆犹新。

    “左刺,右刺,直刺,偏刺……”在给我们讲述这些刺杀术语和口令时,徐台宽的声音短促有力,双手情不自禁地做起了动作,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战场。发力突刺之时,一般都会同时大喊一声增加杀气、震慑敌手的口令。“最开始的刺杀口令是‘杀’!”徐台宽说,“后来又改成了‘呀’!”在他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一次肉搏战则是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时的一次战斗。
        
    1941年9月,日本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畿(前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之父)发动对第九战区的大规模进攻,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由于日军破译了我军通讯密电码,因此在前期处处占得先机,先后突破我军多道防线,甚至占领了大部分长沙市区。七十九军从常德赶来增援,与日军展开竟日对攻。

    令徐台宽至今难忘的肉搏战就在长沙外围的朗犁一带展开。敌我双方在战场上绞成一团,杀得难解难分。“两军混战,人都混在一起,根本不能开枪,只是拼刺刀。”徐台宽回忆当时情形说,“军长王甲本(当时实仍为98师师长)亲自投入战场,吹号指挥作战。”

    在七十九军等部队的英勇狙击和第六战区等友军配合攻击下,第二次长沙会战以日军败退收场。在三个月后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七十九军亦有上乘表现。

    1944年6月底,日军袭破长沙之后,进攻衡阳。八年抗战中最为惨烈的衡阳保卫战爆发。中国守军第十军在军长方先觉指挥下,以区区一万八千之孤军对抗十万日本虎狼之师。情势十分危急,徐台宽所属七十九军急赴战区增援。

    “不准退,后退者杀;救不了第十军就杀头”。这是王甲本军长对全体七十九军将士下的严令。这些话,从八十九岁的徐台宽口中道出,仍然让我们感到1944年那个炎热的七月衡阳城下军情的危急。

    “头塘,二塘,三塘,四塘……”六十多年后,徐台宽仍然记得这些衡阳城外被鲜血染红的地名。中国第十军被包围在孤城之中,中国军队的解围部队又对围城的日本第十一军构成了包围,而日军的后援部队亦陆续赶来,“三四道包围圈啊”,徐台宽说。七十九军和其他解围部队苦战多日,虽然一度与第十军的防线距离只剩几公里,但仍然未能最终打破日军的防御圈。

    8月8日衡阳城破。“炮弹从原来第十军据守的衡阳城内打来,没办法了。”徐台宽和七十九军其他战友见此情景,知大势已不可挽回,无奈只好向外线撤离。

    (附:衡阳战役背景资料)
    衡阳保卫战是抗战8年之中,作战时间最长、敌我双方伤亡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一场城市争夺战。
     第10军只有7个团及配属的暂编第54师之1个营,共约18000人之兵力。从6月28日敌人发动对衡阳的第一次总攻,一直到7月底,经过一个月余的战斗,第10军伤亡非常惨重。军部直属部队已伤亡 2/3,预备第10师伤亡90%,第3师伤亡70%,第 190师仅剩有400余人,各部中下级军官几乎全部伤亡,每一次战斗均要连升数个营长、连长。如在五桂岭争夺战中,第3师第8团半天之内晋升5个营长,均先后阵亡。当时受伤官兵很多。因无医药治疗,不少轻伤官兵自动重返火线,即使伤不轻且还能爬行的一些官兵也都愿意留在阵地中。至衡阳保卫战全部结束时,参加守城的国民党第10军将士约18000人,死伤15000余人,其中阵亡7600人。
    围攻衡阳的日军是其第11军第68师团和第116师团,后因遭受我守城部队的英勇抗击,伤亡掺重。敌军第3、第13、第27、第34、第40、第58等师团调来大批部队增援,共计10余万人。据日军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资料记载,日军从6月23日至7月20日这段时间内伤亡军官798人,士兵19286名。7月20日以后,资料上只载有约计伤亡9100余人字样,并无确切数目,也未分别官兵。根据以上数字,得知日军攻占衡阳的伤亡人数共在29000人以上,几为我伤亡人数之一倍。
    第10 军广大官兵“完全毋视战斗之惨酷与死亡之恐怖,已发挥同仇敌忾与团结精神之最大限。”当时,无医药治疗,轻伤官兵均自动重返第一线,甚至伤虽不轻尚能勉强行动者,均自愿留在阵地中,反正只有以激烈战斗来麻木自己。真正的重伤者,必缺胳博或断腿。尚能呻吟,而创口或五官未生疽者,比比皆是。在日军发动第二总攻期间,守军炮弹及迫击炮弹已消耗始尽,除留少数火炮及最后决死之几发炮弹外,其余火炮悉数埋入地下。步机弹已耗去85%。官兵伤亡,大部人枪俱毁,无法补充。由于守军军属各步兵团之迫击炮口径不一,有81厘米的,也有82厘米的。至7月下旬,81弹已颗粒无存,而82弹库储尚有数百发。军参谋长孙鸣玉将军为求平衡第一线火力,特发动司令部幕僚,将半数的82口径炮弹“弹带”部位,以砖石磨去其中径1厘米,使能适合81迫击炮发射,作最后决死之用。许多人都磨得双手起泡,甚至流血。方军长出而慰之曰:“部队官兵每一秒钟都在流血,每一分钟都有死亡;诸君为国效命,此其时也。”此情此景,史无前例。直到敌人发起第3次进攻,8月8日城陷之时,因指挥系统瓦解,官兵只能各自为战。“斯时也,天地变色,草木含悲,人人只打算如何杀死一个敌人‘以找回本钱’;杀死两个便‘赚一个’,并无一人退却,亦无一人逃亡。直至日落时分,枪声逐渐沉寂。”
    第十军在没有任何武器、弹药、粮食、药品补给情况下,与七倍于已的日军血战47日,以已方伤亡万余的代价造成日军三万人的伤亡,最终弹尽粮绝。衡阳城下,尸山血海。
此时日军也无力再战,因此双方经过交涉后,在日军允许保持军队建制与荣誉,以及救助受伤官兵的条件下,双方订立了终战协议。事后日方指挥官横山勇出尔反尔,把原先答应第十军的“终战”礼遇,改成“俘虏”的对待,最后对外宣布攻陷衡阳,“围歼”第十军。
    战后敌方战史资料称:“衡阳之战,如欲惹人瞩目,可称之为‘华南的旅顺之战’。此种比喻稍嫌夸张,但称之为:‘中日8年作战中,唯一苦难而值得纪念的攻城之战’,则绝对正确。”战后日本的一些军人在回忆录中也这样写道:“那次激战,不分昼夜,反复冲杀,血肉横飞,持续多日,据说其惨状与日俄战争攻夺‘二0三’高地时一样。迄今为止,在我们脑子里还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广西一路追击至南京

    衡阳解围战后,徐台宽随部队转移至湖南冷水滩附近继续抵抗日军进攻。9月7日,七十九军长王甲本在一次战斗中牺牲。随着战事发展,七十九军退至桂林一带布防。

   “桂林那个地方风景真是漂亮啊,真是山水甲天下。”在徐台宽的印象里,桂林那边全是岩洞,“岩洞都有一幢屋那么大”。野战防御工事也是以岩洞为主构筑。守军把足够三个月守备之用的粮、油、水,甚至猪、牛运进几个大的岩洞里,构筑火力点,并在洞外拉上电网,准备长期抵抗。“美国人说,你们能坚守桂林三个月,我们就帮你守三年”。

    1944年10月底,日军开始进攻桂林。“那些岩洞打了十天,电网电倒了不少敌军,抓来俘虏一问,竟然全都是伪军,唉……”最后日本人没办法,就对岩洞施放毒气,岩洞中的绝大部分中国士兵抵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只有少数人压在尸体最底层,用毛巾裹鼻,伏在泥土之中才活了下来”。这些事都是岩洞中的幸存士兵告诉徐台宽的。
     
    在战事爆发前夕,徐台宽被一个叫孙天柱的营长派去后方领兵。“他是总司令外甥女的丈夫”,徐台宽说。领兵其实就是去后方征召新兵。他领了二十个新兵,在路上跑掉了五个,当然也跟着丢了配发的五个炸弹。这件事被人添油加醋诬告到上级那里,差点被军法从事。幸亏上级听取了徐台宽的辩解,才免去这一场杀身之祸。这件事对他心理刺激很大。

    在从广西向四川进军途中,徐台宽从七十九军部队掉队,后来碰到了王牌部队七十四军,经一个黄岩老乡介绍,加入了该军第五十一师152团的战炮连,成为一名火箭筒手。此时抗战已接近尾声。“我们有一次都已经在机场待命,准备去南朝鲜了。”后来又接到命令,攻击尚未投降的日本军。“坐着火车追击,一直追到南京”。南京光复的时候,全城百姓夹道欢迎,两三尺高的小孩子都挥舞着小旗子,“放的鞭炮积了足有半尺厚”。
   
    抗战胜利不久,徐台宽即自七十四军以一等兵身份退伍。在芜湖休养了近八个月后,他取道杭州返回故乡天台,此时已是1946年十月,从他投军抗日时算起整整八年。

    回顾已是遥远的八年军旅生涯,老人仍然是无限唏嘘:“那时当兵真是苦啊。”经常是一年下来,同一个连里最初认识的人没几个活的。一半战死,一半生病死。行军或宿营时经常碰到大雨大雪,根本没有房子可以遮蔽……

                                       后来的事……

    27岁解甲归田的徐台宽回家后的日子倒过得比较平安。除了临近解放前几年,他在抗战期间获得的奖章奖状之类大都被本地的“自卫团”抢走。在土改中,他作为贫农也分到了一亩多土地,靠自已劳动养活。在闲瑕的时候,或者饭前饭后,他也会讲自己年轻时候的抗日故事,石塘徐村的左邻右舍很多人都熟悉。

    也有人曾经怀疑过他的经历,说什么“你跟着国民党抗过什么日呀?”徐台宽会跟他急,他会反驳对方:“蒋介石不是我娘舅,我也不是蒋介石娘舅,我当了兵怎么可能不打仗?”对方无以应对,只好讪讪走开。
    石塘徐村是个很有文化的乡村,这里曾经出过一个举人和好几个秀才。村里的人没有因为徐台宽曾经当过国民党的兵而歧视他,当然,也没有特别地照顾他。

    徐台宽育有三子二女。女儿自然都是外嫁了;大儿子成家后家庭条件也很一般;二儿子因为家贫,至今还没有讨上媳妇;三儿子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八十九岁的老人家去年还在干一些体力活,但今年实在不行了。守着祖辈传下来的这间破败的老屋子,徐台宽一家现在就靠老伴穿一些木珠来维持生计。

    老人家的气管炎不算轻,每个月都要花钱买药吃,这对于他来说是笔不小的支出。在院子里的采访完了之后,老人家请我去屋灶间喝茶,他偷偷地问我:你们采访我后,政府会不会给我一些补助啊?

    我不敢正视老人的眼睛。望着院子里热闹的人群,那些和我一样开开心心地坐着轿车拎着一点米和油来看望老人的年轻人们,那些过来凑热闹的聊着天的街坊邻居们,我结结巴巴地说,“会给您争取的……”
   
    从钉着石塘徐二十四号门牌的老宅出来,要穿过那条狭窄而幽长的小巷才能走到村口的大路上。我想象着,也许六十九年前的那一天,十九岁的热血青年徐台宽正是从这条幽长的小巷出发,和他的同伴一起奔向抗日的战场。现在是2007年的5月,正午的阳光从天顶直射进这窄窄的巷道,我在巷子里走着,我感到一种热力,同时更感受到一种不可抑制的苍凉。


    (作者说明:徐台宽老人在七十九军参加抗日的士兵证,立功证书,都在浙江天台档案馆内收藏。可是,老人叙述参加1937年淞沪抗战的证明资料没有。特此说明。方军  2010年5月25日)
作者: 一个人旅行    时间: 2010-6-17 14:22
希望这些能为这些老人带来些许安慰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4:25
黄埔军校17期施仁政少校的猪圈余生(2010-05-24 13:36:26) 转载

标签: 猪圈黄埔军校残渣余孽抗战施仁政金华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林华强和施仁政在猪圈握手

我把施仁政的床坐塌了
给施仁政换一张床
采访在猪圈旁边的床边进行
施仁政自己家里的床完全是自己亲手雕刻的
施仁政自己修建自己的安乐窝
施仁政的自画像
施仁政双眼未失明时画的画
施仁政在黄埔军校读书时就画画
    我和林华强于2010年4月23号,采访了抗战老兵,黄埔军校17期步兵科的毕业生,90岁的施仁政先生。施仁政先生的家很远,在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前山头村。一同去的有志愿者周则江、胡巧巧、12少。
    我们先去施仁政先生家拜访,可惜他不在。他的女儿说去村头的猪圈了。
    我们问了详情,才了解到,原来,他们在村边盖了个100平米的猪圈。可是,干部说:“你们拆还是不拆?不拆?好,明天,我派人用推土机给你推平!”
    施仁政家是农民,没有生财之道。只有养猪。可是,总不能在自己房子里养。干部指挥开来推土机!威胁把猪圈推倒!或者,夜里来推!怎么办?施仁政和女儿一商量,说:
    “我见过侵华日军鬼子兵的飞机大炮,没有见过干部的推土机。这样,我以老朽之身睡在猪圈,保卫咱家猪的安全?”
    ——施仁政真是睡到猪圈去了。
    90岁的施仁政是黄埔军校17期步兵科的大学生,当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黄埔军校,在那个年代被列为世界四大军事名校之一,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同享盛名。
黄埔军校,是20世纪初中国国民党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校址最初在广州黄埔,军校因地而得名。
  黄埔军校,聚集了当时全国军界、政界的各路贤达,社会名流,还有苏联的军事专家,一时群英荟萃,叱咤世界风云。随之一大批将帅之才由此进入历史的大视野,名将辈出,战功显赫,国共两党的众多高级将领即出自于此。

    这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是与众不同:糟老头儿睡猪圈,推土机望而却步。
    施仁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他这个老头儿往猪圈一睡,还真是解决问题。
    90岁的抗战老兵施仁政睡猪圈实际解决两个问题:
    其一,解决了:干部自己盖别墅行,施仁政盖猪圈不行的问题。起码是权宜之计。
    其二,解决了一生愧对子女的问题。老了,老了,最后以老朽之身为子女办件实事。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的中国亲历战争的老兵们经历了不同的生活轨迹;有完全不同的心理历程;也给子女带来不同的“荣华富贵。”
    就像交流电的上下峰值:
    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在文革中是“下风值”,改革开放以后,变成“上风值”曲线。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20l.html) - 黄埔军校17期施仁政少校的猪圈余生_方军_新浪博客     国民党残渣余孽在改革开放前是“下风值”,改革开放以后,也未变成“上风值”。
    中国台湾省的抗战老兵由于有“终生俸”,所以,“上下峰值”曲线变化不大。

    以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先生为例,他的父亲在抗日战争中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后来在国军抗战部队中担任后勤方面的军官。在众所周知的“下风值”时期,张艺谋备受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可是,由于“人生的逆境反作用力”所暗示,张艺谋以顽强的拼搏精神跻身世界闻名的艺术家行列。但是,“国民党残渣余孽”的子女因“出身问题”多被埋么。

    我从1991年开始,在日本国采访22名侵华日军老兵。
    我从1998年开始,在国内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中国老兵。
    以国民党抗战将士为例,他们的子女都饱尝不应有的歧视和冷落。那时,“出身不好”、“地富反坏右”、“国民党伪军官”、“国民党残渣余孽”、“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等等名词、词汇,可能今天的年轻人都闻所未闻。
    90岁的原国民党抗战将士施仁政先生也是一样。他的子女入党、入团、提干、上学、招工、招干、参军都不行。这次,改喂猪了。
  

    在施仁政家里,我见到施仁政先生的自画像、自己制作的床、自己的绘画。

    我们一行人马上去猪圈。施仁政在猪圈。施仁政在为子女贡献一个父亲最后的爱。

    我们去了施仁政所在的猪圈。很是冷清。因为猪圈还没有盖好,所以,猪舍并不兴隆。
    猪圈里很冷。90岁的抗战老兵施仁政蜷缩在角落里。他双目失明多年了。耳朵很好。我们就在床边采访他。施仁政很是聪明,他什么都知道。但是,我听不懂浙江话,干瞪眼。
   
    林华强先生多次采访施仁政,施仁政听见林华强的声音就高兴。
    林华强先生以前对施仁政的采访记录如下: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靠当挑夫养家的父亲向村里的财主以及我的干爹借利息供我读书。1940年10月初中快毕业时,母亲因病重去世,我听到金华在招考黄埔军校学生的消息,就步行到新昌,再乘车到金华报考,录取后,在金华火城庙等候各地的学生。那时,金华经常遭到日机的轰炸,有一次,有两颗炮弹落在寺庙附近,一颗是个“哑弹”,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才将“哑弹”弄走。各地生员到齐后,我们从金华步行到江西陆口上火车;经过广东等地到广西宜山下火车,之后转到贵州遵义,又翻山越岭到重庆,再北上过秦岭在陕西宝鸡上火车,最后到达西安黄埔第七分校。
    我被分到17期12总队步科第三队,总队长先是刘英,后是于厚之,队长郭思义,当时一队有100多人。2年后(1943年3月左右)军校毕业,我被分发到12军22师师部参谋系通信科任少尉见习参谋,驻地在河南宝丰县大石桥,军长是贺粹之,师长姚秉勋;我的任务就是向军部或向各团部传送文件、命令什么的,当时我专门配有一匹马,到军部或团部都是骑马去的。当时部队正与日军相持,部队的方针口号为:
“部队化整为零,化零为整,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以小胜为大胜,以战养战,争取最后胜利。”有一次我奉命到第66团去传送文件,到那时该团长刚好在吃饭,见我到来,先向我敬礼,再邀我入席吃饭。饭后还一起观看部队文工团演出的京剧“打渔杀家”,现在我还会完整的唱完该剧。一年多后,我被调回到第7分校军官教育队,任中尉教育副官,队长于厚之,副队长伍子贤。抗战胜利后,伍子贤邀请我到位于浙江金华的12军步兵11团团部任上尉干事,该团为临时编制,伍为团长。约大半年后,到杭州警察学校当教育班长,当时天台的陆荣阳在该校当队长,教育长陈宜生;又大半年后,东阳李希奋先生介绍我到324师971团当少校参谋,团长于秉钧,不久部队奉命调往上海浦东驻防。上海解放前夕,在于秉钧团长的带领下,我们全团投诚,在江北浦口集训半年多,我要求回家。
    回家向区政府报到后,我曾教过书,也曾和区政府的工作人员一起搞过清匪反霸工作,抓到过台湾空降下来的大特务,当时的大特务蒋连军就是被我们仔细排摸后抓获的。
    运动开始后,我也难逃恶劫,被管制了好多年,书也没得教。
    现黄埔同学会每月发给我补贴541元,别的没有补助。
    老人在75岁时因患青光眼,眼睛瞎掉了,现整天只能与床为伴。以前老人诗书画全能,家里墙上贴的全是老人以前画的画。老人有一养女,现在和养女住在一起,全家靠女婿打工为生,养女曾带老人到嵊县眼科医院看过病,医生说没法治疗。


     我们和老人告别,90岁的施仁政不希望我们走,他紧紧拉着我们的手不松开。
     施仁政聪明过人,他说:“我会唱打渔杀家呢!”说着就引吭高歌起来。
    我对他说:“你抗战有功。同时,你尽到了父亲的义务。——给子女关爱。”
    90岁的抗战老兵施仁政笑了,我看见他还有两颗牙在他的口腔里顽强地站着。
     我知道,我们走了,就剩下他和几头哼哼哈哈的猪了。猪圈,无疑是阴冷的。

    2010-5-24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4:27
日寇用15挺机枪扫射我千余名伤兵(2010-05-23 16:36:34) 转载
标签: 历史军事常德会战侵华日军叶万火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在村口我们遇见正要出村上山放牛的90岁老兵叶万火
                               指挥常德会战的国军74军军长王耀武中将
关爱抗战老兵团体制作的挂历上有常德会战的照片
   美国报纸报道惨烈的常德会战消息又被中国报纸转载:
    常德会战,中国军队给日军重创,同时在战略上也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一只乌鸦站在一间被轰毁的货仓的焦梁上,带着严肃而满意的心情,望着已经从地面上毁灭了的常德……城东门的中国旗又在一根新的竹竿上面胜利地飘扬,两个武装中国士兵很神气地站上了新岗位。”1943年12月21日,常德保卫战后第18天,美国《纽约时报》用上述文字记录了废墟上的常德景象。
90岁抗战老兵叶万火和他家的老房子
叶万火参军时就在这间房子里和父母生活
90岁叶万火最大的悲伤是孙女被人杀害(中间)
     我于2010年4月19日,非常荣幸地采访了90岁的常德保卫战老兵叶万火。
    这一天,好不容易林华强有空,由12少(网名)开车,我们去了叶万火的家。
    叶万火90岁,常常上山去放牛。所以,大家心里七上八下:“这个老头儿千万别上山放牛,他去的话,我们就白走一趟了。”
    幸好,在村头遇见正要上山的叶万火老人。叶万火看见我们也很高兴。
    浙江省在这几年实行“水泥道路村村通”工程。这一利民工程的实施,确确实实使浙江所有的村镇都可以顺利驾驶汽车了。我们的汽车一直可以开到距离叶万火家不远的地方。
    我查了一下林华强先生的记录,他采访叶万火多少次了。

    林华强先生的记录如下:
    叶万火,性别:男  生日:1921年2月7日
    身份证号码:33262519210207501X
    住址:天台县龙溪乡柱峰村江岙5队

    1939年我志愿参加天台志愿抗战兵团去抗日,在城里住了三天后带着大红花到临海集合。接着被送到江山市22补训处集训。大概半年后,我被分到湖南战区74军57师169团(当时师长是余程万,团长是宋子玉),驻地在湖南常德。之后,部队频繁地参与战斗。先后到过湖南的许多地方、浙江的丽水、龙游、福建北部地区等地。在多次和日军争夺阵地战中,都是打了退,退了再打回来,我军死伤无数。有一次我在死难的战友们的尸体下昏迷了十几小时才醒过来,逃过一劫。最惨烈的一次战斗是常德保卫战,那时头上到处都是日本人的飞机,遍地轰炸过去,战友们的肢体被炸得四处横飞。我当时躲在一个小天井里,才躲过轰炸,可没等我清醒过来,日本人已经冲进来把我们包围了。在城墙上日本人架了15挺机关枪,把我们这些俘虏(起码有1000多人)分成两块,会走路的为一块,受伤不会走路的为一块,然后15挺机关枪一齐开火,把不会走路的统统扫射死,那些日本人实在是太凶残了。分组时,一日本人欲对我搜身,我稍一躲避,竟被后面的日本人用刺刀对着后脑勺刺过来。现在我的后脑勺还留有当时刺刀刺下的伤疤。我们这些会走路的都被拉去抬日本人的伤员,后来我们这一批又被转运到湖北沙市。往往是抬一整天,也没有什么吃的;一次,日本人叫我们8个去找粮食,在一幢木结构的三层楼房里,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每人把绑腿解下来,先到楼上,然后8人一齐将楼梯卸下来,用绑腿将楼梯拉到楼上,然后我们全部隐藏在楼上,经过两天两夜的时间,日本人才退走,期间,曾有三批日本人到楼下来过,庆幸的是他们都没有上楼来。那时,我们的部队已经把阵地夺回来了,我回到部队继续参加战斗。当时部队的后勤机关里有一位干部,叫陆梁生,天台桥上人,他正好请假送家属回家,我跟他回家后就再也没回部队去了。
    我的身体时好时坏,耳聋眼花,战争时留下的腰伤、枪伤,经常折磨着我,发作起来时,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今年以来好多了,但我血压很高,经常头昏。有一儿子,在家务农,没有什么救助。
    另今年9月30日,老人唯一的孙女(在校大学生,还是校学生会主席)被人杀害了,对老人及家人打击很大。
    我非常庆幸林华强等人采访过叶万火老人,他们以上的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这次采访,如果没有他们,我也一事无成。首先是交通,如果让我自己去叶万火家,那真是比登天还难。采访叶万火对我来说又是根本不可能,因为,浙江话我一句也听不懂。我在日本国利用六年时间采访22名侵华日军老兵,那时,我日本老兵之间还可以交流。我这个中国人在中国的浙江省天台县,可是离开翻译是寸步难行。
    我查了一下资料中的《常德保卫战》:
    1943 年中国国民党军队在常德与日寇进行了一次大会战。这次会战,其规模之大,兵力之多,战线之长,仅次于台儿庄会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相当重要地位。 1943年11月初,日寇的大本营和派遣军总司令部为了挽救起必然失败的命运,悍然把矛头指向湘西北常德这一军事要地,出动了第11军5个师团和四个伪军师在内的16万多兵力,与国民党第六,第九战区的16个军42个师约21万人,在以常德为核心的十几个县市进行了一场殊死的血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常德是湘西北门户,沅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也是川贵物资集结中心,1939年初,日寇企图南下,开始轰炸常德。1941年11月4日,日寇公然违反国际法,在常德使用细菌武器,空投了大量感染鼠疫的谷,麦,豆子,高粱等物,虽采取了紧急措施,前后仍有 600多人死亡。
    常德会战,又叫“常德保卫战”,负责保卫常德城的国民党陆军第74军57师,在易攻难守,无险可凭的情况下,以八千之师,对付装备精良的侵华日军四万之寇,孤军奋战16个昼夜,最后几乎全军阵亡,但给日军也造成了重大伤亡,在常德城郊丢下了上万具尸体,其战斗力大伤元气。
    师长余程万率部死守常德的战斗业绩,在我国抗日民族英雄的战斗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又一次证明了国民党军队的作战实力!张恨水先生据此于1945年,写成《虎贲万岁》这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这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2009年,常德保卫战被搬上银幕,根据“常德会战”改编拍摄的电影名为:“常德大血战”。
    1943年11月2日,常德会战开始,仅常德一地的保卫战,日军就先后投入约4万兵力,300余门火炮。
    中国守军仅为1个师,坚守16昼夜,予敌重创。在50余天的会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重大牺牲,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日军虽然曾艰难攻占了常德,但中国军队二线兵团随即展开反攻。日军见势不妙,仓皇撤退。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1du.html) - 日寇用15挺机枪扫射我千余名伤兵_方军_新浪博客
国民党第74军中将副军长兼57师师长余程万
    余程万在常德会战期间任国民党第74军中将副军长兼57师师长,广东省台山县人,生于1902年,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12月毕业。1927年任海军局政治部少将主任,是最早进入少将官阶的黄埔生第二人。1943年晋升中将军衔。余程万为人机智沉着,精明干练,是一个儒将,他治军严明,指挥作战的特点以“坚守著称”。因常德失守,少数没有突围的部下被迫竖起了白旗,蒋介石闻讯此事非常震怒,下令将余程万押送重庆按军法处决。后经常德在重庆的要人和王耀武的力保,才幸免一死,从轻发落,被判徒刑两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余程万刑满释放。1949年,余程万任国民党第26军军长兼云南警备总司令,1957年流落香港,被匪徒开枪击杀,时年55岁。

                                                                                                      

我画了一个草图给叶万火看,叶万火笑笑说应该请画家画更像

    叶万火回忆:
    我们陆军第74军57师,在易攻难守,无险可凭的情况下,以八千之师,对付装备精良的侵华日军四万之寇,孤军奋战16个昼夜,最后几乎全军阵亡,但给日军也造成了重大伤亡,在常德城郊丢下了上万具尸体,其战斗力大伤元气。
    侵华日军攻进常德后,把我们这些俘虏(起码有1000多人)分成两块,会走路的为一块,受伤不会走路的为一块。不会走的,他们架起15挺机关枪扫射。就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看着!真是惨不忍睹!子弹打在伤兵们的身上,“噗、噗、噗”地响。
    日军留下我们能动的是帮助他们抬伤员。侵华日军的伤员也是成千上万的。他们的伤兵码放在路边也是一排一排的。我们抬日本兵伤员时,由于几天没有吃饭,太劳累了。有人试图在路边坐一下。这下麻烦了,后面的日本兵上来就是一刺刀。再后面跟上来的日本兵再补一刺刀。我们这些中国兵都互相勉励:“再坚持一下吧!先活着!”
    我们抬日本伤兵常常遇到,我对中国兄弟说:“咱们一定逃跑!早晚也是死!”
    这些兵常常往我这里凑,他们说:“要跑一起跑啊!你别自己溜啦!我说哪能呢!”
    终于,有了机会。侵华日军鬼子兵的军官让我们8人自己去找饭吃。再不吃饭,我们连站都站不直了,更别说抬伤员了。
    我们8人走到一个三层楼下,我见有一梯子。我让大家都上去,我自己在下面把楼梯一层、一层拆了,再让他们把拆下来的木料用绑腿拉到楼上去。
    谁知,出问题了。几块木料快拉上去了,谁知,绑腿的布料太软,折啦!
    几块木料从高处“咣”的一声砸向地面!几个日本兵听见了,他们如临大敌,拿起三八大盖枪就往这里跑!
    我挥手让弟兄们隐蔽,自己也急忙藏在黑暗处。
    几个日本鬼子拿着三八大盖枪四处搜,没有发现情况,就走了。
    后来,我把梯子全部拆掉,自己也爬了上去。
    我们在楼上,大气都不敢出。四处是侵华日军鬼子兵。夜黑风高、鬼火四闪。
    我们从楼板的缝隙往下看:有三拨日本鬼子来过。其中一拨是大军官。我们都是军人,认识侵华日军鬼子兵的军衔。其中一位是少将,两位是大佐。
    就是这位一个金星领章,穿呢子军装的将军,他手摸下巴,往上看了好长时间。
    1945年3月。当时部队的后勤机关里有一位干部,叫陆梁生,天台桥上人,他正好请假送家属回家,我跟他回家后就再也没回部队去了。
    我当时穿的是缴获侵华日军的军装。所以,一进村,就让村公所的人给“缴械”了。他们说:“咱们浙江天台县时常要上演消灭日本侵略者的话剧,好动员乡亲们上前线,打日本鬼子!”没有办法,我只好脱下缴获日本鬼子的军装。
    叶万火老人说,陆梁生的儿子常常来看他。去年,还带他去天台县城去体检。
    叶万火最大的遗憾是孙女让人杀害了,这是战后65年,生活给他最大的不幸。
    叶万火对我说,侵华战争使他浑身上下伤痕累累。抗日战争胜利65年了,没有抚恤金、没有伤残补助、没有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颁发的证章。只有天台县“关爱抗战老兵”民间团体的小伙子们常常来看望他。
    我们依依不舍告别抗战老兵叶万火老人,他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口。
    我们的汽车马上就要拐弯了,我看见他还在向我们招手呢!
    2010-5-23
作者: 小狼    时间: 2010-6-17 14:31
学习了,住在隔壁村,还不知道这位将军,汗颜!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4:44
侵华日军的子弹从他右眼打进(2010-05-22 16:36:32) 转载
标签: 历史军事新四军老战士侵华日军庞新茂中国文化分类:老新四军

庞新茂手拿他的身份证给我们展示
新四军老战士庞新茂
1938年6月17日新四军在镇江--句容的公路上歼灭日军一个中队
侵华日军的子弹从右眼打进从这里出来
庞新茂最大的嗜好是喝酒,他的床前床后都是酒坛子

采访庞新茂时敬老院的老人们都来了
一起采访的周则江、胡巧巧和庞新茂及其敬老院蔡深院长
浙江天台县在中国版图的什么位置?
天台县平桥镇社会养老服务中心
    2010年4月26日,天台县关爱抗战老兵团体的周则江先生、胡巧巧带领我采访了新四军老战士庞新茂老人。庞新茂老人1925年生人,今年85岁。庞新茂的信息是林华强告诉我,可是,他没有采访过。由于他太忙,所以,周则江、胡巧巧领我采访。和我们一同去的出租车司机是周则江的朋友,他听说我们的意图后,居然少收车费。而且,又介绍他的邻居,91岁的丁宗淼。
    91岁的丁宗淼先生是黄埔军校17期的毕业生,他也是在抗日战争中同侵华日军血战过的一位国军老军官。如果不是这位师傅,丁宗淼老兵在陕西守卫函谷关,同侵华日军血战的事迹也将永远不为人知。

    我很得意,我是第一个采访新四军老战士庞新茂的人。
    我希望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也能采访在浙江天台的抗战老兵们。央视没有兴趣的话,浙江电视台应该来采访。浙江电视台没有兴趣的话,我希望日本国的NHK电视台来采访。我1979年从军队退出现役以后,到大学学习。1984年大学毕业后,被外交部外交人员服务局派到日本《读卖新闻》北京分社,给日本记者当秘书。后来,我又去日本国留学。我当然深深了解日本国民,他们非常希望了解中国的国情:
    “战争过去65年了,中国抗战老兵的生存状况?”
    “日本兵当年为什么用常规武器,以1/400的人数比例,占领中国沿海富庶地域15年的?”
    “从1931年9﹒18事变,(日本人所说沈阳事变)到今天,已经过去79年了,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对待老军人的国策是否有变化?”
    “从中国对待老军人的国策中,是否可以推论出:以往中国军人的作战勇气?以及,今后,中国军人的作战勇气?……”

    庞新茂老人身体非常好,他记忆力惊人,可以和青年人一样上楼下楼。
    庞新茂自述:
    我是1941年参军的,我一直住在天台县平桥镇沸头村居住,世世代代是农民。
    当时,是被抓壮丁抓去的。开始,被抓到前山长阳村。9月份,被带到临海的大田。一直关到1941年12月27日。上面说,准备把我们运到江南的部队和日本人打仗。
    当部队行军到温州的青田县时,我中途和三人一起,趁着夜黑风高,逃跑。当时,如果抓到后,不得了啦,会马上就地枪决。
    我回家不到一个月,又自愿去军队当兵了。原因很简单:侵华日军来了没有好。而且,中国军队也都在抓壮丁。今天,你逃出这个军队,明天,那个军队又把你抓去了。没有办法,兵荒马乱!我自愿去的是临海挺进队,属于地方队伍,不是国民党军队,也不是共产党军队。
    我们部队有1000人左右。我们开始到天台平镇下宇殿住了几个月,后来,部队又进到诸暨参战。我们开始与汪精卫的部队打仗。汪精卫的部队也都是抓来的,而且,他们给日本人当走狗。所以,汪精卫的部队没有战斗力。我们打了两个大胜仗。
    后来,我们部队开到四明山,打三五支队。三五支队是共产党新四军的部队,很有战斗力。我们一个班12人,我被俘,其余,战死、战伤。三五支队的同志们开导我: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0ph.html) - 侵华日军的子弹从他右眼打进_方军_新浪博客     “中国人不应该打中国人,我们的敌人是侵华日军。是不是?”
    我一想,对呀!于是,我就自愿参加新四军三五支队。
    但是,三五支队开始并不信任我。开始一个月的站岗放哨都不让我去,因为,夜里,发我一条三八式步枪,我携枪跑了怎么办?后来就好了,同志们看我作战英勇,信任我了。
    后来,我们几乎天天作战。频率大到一个月30天,打仗时有25天。我们天天与侵华日军和汪精卫的“和平军”作战。日本人给汪精卫的部队起名“和平军”的目的是迷惑中国人:
    “好像是当了走狗,就可以天下太平,实现大东亚共荣圈了。和平军嘛。”
    我19岁在四明山大于村受伤。侵华日军的子弹先擦过前面人的额头,又打进我的右眼。当时,血流如注。战友们背起我撤退。受伤是1942年的正月,到五月份才好。
    当时,我感到奇怪:“这子弹从右眼打进,出口在哪里?”
    可是,部队的军医哄我,说取出来了。我当时昏死过去了,就相信了他的话。
    可是,20几天后,我感到右耳根部脓肿,以至于半个脸完全肿胀起来。流脓血。我一摸,有东西。我告诉医生,说:“弹头儿在这里。”医生说:“没有麻药,怎么办?”
    我递给医生一把剪子,说:“你用这个下手吧!”
    子弹头取出来之后,我的头用破布整个包了起来。
    “你问什么?到医院养伤?”庞新茂问我:“我们三五支队就没有医院!”

    我在浙江天台县采访,必须有人翻译。不然的话,我听不懂浙江话。
    庞新茂说,我继续天天行军作战。用左眼瞄准,向侵华日军射击!有几次,太惨了,部队边打边撤退。战友们没有办法,开始,背着我转移。后来,托着我跑。日本鬼子追的近了,索性,把我扔到草丛里,他们先撤退了。日本鬼子追来了,发现了杂草堆里的我。看看头上全用破布抱着,血水和泥土混在一起,整个脸还是肿胀的。日本鬼子用刺刀在我肚子上按一按,意思是说:“这个中国兵还活着?还是死了?”
    到1943年12月,三五支队的领导找我谈话。后来,我就回家了。
    抗日战争中,我的两个兄弟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中战死了。说不清他们的部队。我的老婆也在战争中死亡了。我的父母也在战火、战祸中死亡了。我没有子女。
    庞新茂说,解放以后,当了几年的民兵连长。一直是单身。
    我发现庞新茂的床前、床后都是酒坛子,他说,这是他唯一的嗜好。
    我问庞新茂,他没有抚恤金,也没有纪念抗日战争的证章。

    庞新茂所在的敬老院院长叫蔡深,他说:“这个敬老院才建起没有几年,是浙江省富民工程在全省干的实事之一。你说什么?庞新茂是新四军老战士?我刚刚知道!”

    我们临走的时候,庞新茂给我们大家唱了新四军的军歌:
    “从春天到冬天,我们打了多少大胜仗!共产党的队伍真雄壮!新四军抗击日寇就是强!三五支队分了敌人的乌龟坑!……,……。”

    85岁的新四军老战士庞新茂像个16岁的小姑娘,他羞涩地告诉我们:
    “70年过去了,我们新四军三五支队的军歌后边,我唱不下来了。”
    我们大家都热烈鼓掌,说:“没有事!那您就再唱一遍记着的歌词吧?”

    “从春天到冬天,我们打了多少大胜仗!共产党的队伍真雄壮!新四军抗击日寇就是强!三五支队分了敌人的乌龟坑!……”

    2010-5-22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4:57
抗战老兵刘兆秋的最后一口气(2010-05-21 17:41:22) 转载

标签: 老兵抗战女婿抗日战争刘兆秋宁波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2010年4月18日奄奄一息的刘兆秋刚刚从宁波回来
86岁的抗战老兵刘兆秋认出了林华强

刘兆秋的女婿把刘兆秋抱到民办敬老院去
刘兆秋老人的最后形象

    刘兆秋,1924年出生。生日:农历七月初十。
    身份证号码:332625192408105314
    身份证住址:浙江天台福溪街道马山村。
    我2010年4月18日,和浙江天台关爱抗战老兵团体的林华强一起,见到了抗战老兵,86岁的刘兆秋先生。刘兆秋先生去宁波了,因为重病在身,他的儿子、女婿,不得不把他送回家乡,浙江天台县。
    刘兆秋儿子、女婿开车从宁波一路奔波,刚刚进村,我们就迎了上去。
    刘兆秋儿子说:“为了给老父亲治病,钱全部用完了。老人自己要叶落归根。”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izw9.html) - 抗战老兵刘兆秋的最后一口气_方军_新浪博客
    我在车窗的一侧给老人拍照,我看见“关爱抗战老兵”团体给他制作的照片。
    由于林华强等关爱抗战老兵的群体总去看望刘兆秋老人,所以,奄奄一息的刘兆秋老人认出了林华强。他伸出一只手,向林华强打招呼。这种生死离别,实在让人心情沉重。
    和一家私人敬老院说好,刘兆秋的女婿把刘兆秋抱到床上。
    刘兆秋的儿子对私人敬老院的老太太说:“吃完这些药,就听天由命吧。”
    林华强曾经采访过抗战老兵刘兆秋,刘兆秋老人自述:
    1942年,18岁时参军抗日。先到福建,后到湖南,参加过长沙会战。当过班长,具体打过多少仗已记不清了。1944年,因在江西景德镇让日军弹片炸伤右脚而回到家。
    前年,在村祠堂乘凉闲谈时,突然口吐白沫昏厥过去。医生检查后,说是脑梗塞。抢救回来后,基本上回忆不起以前的事了。据村民说,他现在就像个小孩子,喜欢破坏别人的庄稼什么的,睡觉喜欢睡在铺着一张塑料纸的黄泥地上。
    家庭及身体情况:目前,老人除了大脑有点问题外,身体还算硬朗。独自一人生活,家里一贫如洗。有一个儿子,长年在宁波打工。老人儿子也曾来接过老人,想让他到宁波去,但老人不愿去。
最终,还是被儿子、女儿、女婿接到宁波一起居住。
    刘兆秋的儿子告诉我:刘兆秋生前由于参加抗日战争,伤痕累累。没有抚恤金、没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证章。
    写到这里。我相信,亲历抗日战争的浙江天台农民刘兆秋先生,可能已经……。
    2010-5-21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4:58
灯花阑珊上海人﹒勿忘淞沪抗战兵(2010-05-21 16:24:59) 转载

标签: 历史灯花淞沪抗战纪念馆陈守财浙江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灯花阑珊上海汽车展(网络下载照片)
浙江天台林华强和淞沪抗战老兵陈守财夫妇
1937年8﹒13上海在侵华日军的炮口下
我和陈守财夫妇2010年4月18日

1938年在徐州的日本鬼子左为“寺内寿一”,右为“畑俊六”

陈守财家的厨房是清朝他爷爷的爷爷使用过的

2010年4月18日,我们访问浙江天台的抗战老兵90岁的陈守财。
本来,是不应该先写90岁的陈守财老兵的。应该按顺序来。但是,我在陈守财家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馆长沈建中打了一个电话,汇报我正在采访“参加过淞沪抗战老兵”的情况。所以,先写陈守财老人。
我对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沈建中馆长印象良好。原因是,他回家开私人汽车。
我是研究日本问题的一个学人。沈建中开私人汽车让我惊讶万分;而相反,我也有不惊讶的地方:“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一天,日本国警察逮捕前首相田中角荣。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家用私人汽车。”这两条消息,就让我感到理所当然。
我在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沈建中的电话中说:“我在浙江天台采访40位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我先把亲历过淞沪抗战的老战士情况整理一下,告诉您吧?”
沈建中馆长是领导,他说:“好。其他几位浙江天台参加过淞沪抗战的老兵资料,你也马上给我整理出来。”
沈建中先生比我小17岁,他宣传“三个代表”也身体力行“三个代表。”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izv1.html) - 灯花阑珊上海人﹒勿忘淞沪抗战兵_方军_新浪博客 现在,很多人满嘴的“三个代表,”可是身体力行“一个代表。”
“一个代表”是“代表人民索取人民利益。”所以,中国人民对信仰缺失。
侵华日军当年也是“一个代表。”它是“代表中国人民索取中国人民的利益。”他们当时,满口宣传:“大东亚共荣圈。”可是,把中国的煤、钢铁、木材、粮食、矿石、棉花、橡胶、石油……,都运到日本去啦。——所以,打起来了。
他陈守财,就是在1937年8﹒13淞沪抗战爆发和日本鬼子打起来的。
1937年6月,16岁的陈守财到国军37旅当兵。原因是其表哥杨梦万在37旅当少尉排长。根据陈守财老人回忆:国军独立第37旅,为湘军,抗战前驻浙江。独37旅于1936年2月由新编第10师改编而成。1937年813淞沪抗战爆发,蒋介石命令在浙江的独37旅列为八一三沪战参战师开赴最前线。
1937年8月11日,张发奎上将致蒋电:“绍兴、余姚一带刻尚疏防,王皞南所属37旅巩固宁镇,似嫌单薄,势而再令兼顾”。所以,刚刚入伍的新兵陈守财就开拔,上了前线。
9月1日,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上将顾祝同致蒋:“陈德法少将率37旅已遵令于俭日向龙华开拔”。
9月5日,顾祝同致蒋电:“独37旅伤亡甚重,调北泗塘。归6师指挥,余在杨行”。
9月下旬,独37旅又返回浙江。9月30日,顾致蒋电“独37旅,已令开驻宁波、镇海”。
根据90岁陈守财老兵叙述,他所在的独37旅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其表哥杨梦万少尉排长在淞沪抗战中光荣牺牲。

浙江天台的林华强先生带我去陈守财的家。说他家“家徒四壁”吧?不合适。他家有电风扇、电饭锅。这是现代社会的东西。不过,他家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是清朝时代的房子。他说他家五代人都住在这间破房子里。除去抗日战争,他到前线去和侵华日军作战之外,他哪里也没有去过。抗日战争胜利,陈守财回到家乡浙江天台县,接着种地为生。
陈守财在刚刚解放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当中逃过一劫;在1967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他又被革命群众忽视了。我现在看他,左左右右、上上下下,他还是不像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渣余孽。他陈守财,确确实实就是中国的一个老农民。
亲历抗日战争的国民党抗战将士陈守财没有抚恤金,没有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证章。
和陈守财相濡以沫的是88岁的老伴儿,我在他家,闻到电饭锅里散发出来的米饭香味;看到他作为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如今能幸福地生活着,充满了羡慕。

2010-5-21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4:59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1)(2010-05-20 22:12:24) 转载

标签: 历史抗战抗日战争老兵陈守财浙江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照片说明:1939年浙江天台1353名青年志愿组成“天台县志愿兵团”开赴抗日前线前合影
照片说明:2010年4月18日,我们访问浙江天台的抗战老兵90岁的陈守财。1937年6月,16岁的陈守财到国军37旅当兵。原因是其表哥杨梦万在37旅当少尉排长。根据陈守财老人回忆:国军独立第37旅,为湘军,抗战前驻浙江。独37旅于1936年2月由新编第10师改编而成。1937年813淞沪抗战爆发,蒋介石命令在浙江的独37旅列为八一三沪战参战师开赴最前线。
1937年8月11日,张发奎上将致蒋电:“绍兴、余姚一带刻尚疏防,王皞南所属37旅巩固宁镇,似嫌单薄,势而再令兼顾”。所以,刚刚入伍的新兵陈守财就开拔,上了前线。
9月1日,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上将顾祝同致蒋:“陈德法少将率37旅已遵令于俭日向龙华开拔”。
9月5日,顾祝同致蒋电:“独37旅伤亡甚重,调北泗塘。归6师指挥,余在杨行”。
9月下旬,独37旅又返回浙江。9月30日,顾致蒋电“独37旅,已令开驻宁波、镇海”。
根据90岁陈守财老兵叙述,他所在的独37旅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其表哥杨梦万少尉排长在淞沪抗战中光荣牺牲。
浙江天台的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林华强等人协助我,在浙江天台采访40名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
一,我们为什么关心浙江天台的抗战老兵
如果说世界民族之林是由无数苍天大树组成的,那么,那颗颗苍天巨树就代表着该国郁郁葱葱、源远流长的历史。我们漫步世界民族之林,随时可以观看到这些苍天大树被压弯、折断的枝头。这,就是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所留下的痕迹和创伤。
——我们人类社会,就是伴随着战争的苦难历史步履蹒跚地走到今天的。
在我们中国历史的参天巨树上,我发现一株已经被累累硕果压弯的枝头。
最为遗憾的是:这硕果累累被压弯的枝头不但被主流媒体忽视。而且,当被地官员所疏忽。
这些硕果的成分既有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的沉重,又负重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观、文化观之中。
像烫手的山芋,台北视而不见;像70载未发工资的农民工,浙江省会杭州听而不闻。
像充满荆棘的山茶花、映山红,漫山遍野、争奇吐艳、美景怡人;却没有历史学家、抗日战争研究人员去记录、描绘。
像一本沉重的教科书,翻开就是可歌可泣、惊天动地、流芳百世。

这个被历史的沉重包袱所压弯的枝头就在浙江省天台县;枝头上这累累的硕果,就是我们天台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们。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丰硕的“硕果”呢?可能词不达意;但是,他们确实是我们中华民族苍天巨树千百年来的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果实,是我们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继往开来、勇往直前的根源。
这些压弯我们苍天巨树枝头的累累果实就是我们天台县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军人们;是我们天台县今天还幸存的四十几位老兵们。
我们为什么关心浙江天台的抗战老兵呢?因为,几乎没有人关心他们!

从1840年开始的一百年间,中国人一直是“落后挨打”除去丧权辱国,就是割地赔款。
而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战场是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重要战场之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70多年前,在武装到牙齿的侵华日军面前,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曾经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冲锋陷阵、前赴后继、英勇牺牲!而浙江天台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是中国整体抗战的部分,天台人民作出的牺牲是不可泯灭的。

如今,他们作为战争的幸存者已经垂垂老矣、仍旧贫困交加。
我们可以忽视这些累累的文化、文明、历史而结出的硕果。
作为我们中华民族苍天巨树的一个分枝上面丰硕的果实,她们终究会默默无闻、悄然无声地落下去;落在我们富饶、辽阔的土地上;落在我们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他们依旧会滋养我们的大地,护佑着我们民族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但是,我们能对他们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吗?
忘记他们,就意味着背叛!
冷漠他们所做出的牺牲,外国列强烧杀淫略当然会卷土重来!
忽视他们的存在、他们曾经的牺牲,战火纷飞就可能重演!
无视他们,就将否定我们中华民族根本的道德观、历史观!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从那一天算起,抗日战争胜利已经整整65周年了。如果那位抗战军人当年20岁,那么,今天他也85岁了。更何况,浙江天台的老兵们有卢沟桥事变之前就参军;淞沪抗战已经同侵华日军血肉相拼、浴血奋战了。
对亲历卫国战争的老兵漠视,难道是我们民族的传承?传统?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iz75.html) -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1)_方军_新浪博客 我们对抗战老兵的漠视,就是对我们自己的漠视。不是吗?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虎门、广州来犯,国人说:离我们远哩!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国人说:连慈禧太后都跑了,何况我们?
1895年,大清帝国北洋水师完败。国人互相安慰:干卿何事?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国人说:那是朝廷无能,与我们百姓有何贵干?
1905年,日俄争夺中国领土在旅顺开战,国人说:列强之争,无需光顾。
1928年,日军制造“济南惨案”、在沈阳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国人旁观。
1931年,9·18事变,东北军不战而退,让出东北三省。数千万国人逃亡。
1937年,卢沟桥事变,国民政府、国军且战且退,撤出华北、华中。
1937年,淞沪会战,还有不少地方军阀保存实力、且战且退。
……,……。
《张爱萍军事文选》中17页,张爱萍将军在题为《动员广大人民到抗日战争的前线去》的论文中,回忆抗日战争时期的征兵难。他在第一小节《动员人民到前线去,是一个艰苦的斗争》中回忆,不少人说:
“还没有打到我家来呢。”“中国人多着呢,难道我一个人不去,中国就会亡了不成?”
就在张爱萍将军发表此文的1938年6月11日,浙江天台县却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中国共产党天台委员会的大力宣传下,在当地国民政府的积极倡导中,天台县有1700多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军,走向抗日战争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最前线!
浙江天台人,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独立、自由,输送了大量兵员和经济援助,他们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918事变过去79年了!
卢沟桥事变过去73年了!
淞沪抗战过去73年了!
我们祭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亡灵,73年了!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胜利65年了!
我们不能忘记浙江天台县曾经是中国的抗战模范县!
我们不能忘记天台数千抗战老兵为保卫国家做出的牺牲!

我怀着无限的悲伤、凄凉、流着眼泪,记录如下史实:
2010年4月,我走遍浙江天台的山山水水,我看见无数金碧辉煌的庙宇,我遇见无数家产万贯的成功者;我看见天台无数穿着艳丽的帅哥、靓女;我看见柔光闪亮、车龙水马的高级轿车;我看见灯红酒绿、姹紫嫣红地掩映在天台霓虹灯中的私人会所,我看见鳞次栉比的居民楼阁;我看见灯红酒绿的饭店夜景,我看见晨雾中锻炼的人群,我看见阳光明媚下数不清天台人幸福、安详的笑脸……。可是……
我没有看见一块为抗日战争中挺身而出、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立的纪念碑。

我是一个北京人,我不知道浙江天台县的人作何感想?
我在浙江天台县关爱抗日老兵团体的协助下,在天台进行了三周的采访。我只看见一位抗战军人家属为其亲人立的碑,记录他曾经在远征军滇西抗战中,作为少将,指挥所属与侵华日军血战的历史。还有一位抗战老战士,89岁,还活着,却已经在自己的墓碑上雕凿上“抗战八年、问心无愧!”的文字。
我在前面,用了“抗战将士们”的“们”字。我希望为这个“们”字,天台政府能为抗日战争牺牲的军人们,立一块纪念碑!这个纪念碑,代表一届地方政府对于自己县光辉历史的认可,对于卢沟桥事变后天台县民众为国捐躯的颂扬。天台县抗战英烈纪念碑的耸立,是对于天台县子孙后代的交代,对于天台县在抗日战争历史中县民慷慨走向战场、弘扬张正气的褒奖,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

其实,国家历史就是一部书;前几页,有抗战老兵;这几页,就是今天!
    矿工不断死去,我们没有为他们呐喊,因为我们不用下井;
    农民工被欠薪,我们没有为他们呐喊,因为我们还没有被欠薪;
    贫困儿童失学,我们没有为他们呐喊,因为我们自己的孩子还有书念;
    穷人看不起病等死,我们没有为他们呐喊,因为我们还付得起医药费;
农民土地被强制征收,我们没有为他们呐喊,因为我们没有房子要拆;
腐败分子吃喝嫖赌、侵吞国家的资产,我们没有呐喊,因为我们苟且偷生;
抗战老兵中的原国军抗战将士们没有国家荣誉感、没有胜利证章、没有抚恤金,我们没有为他们呐喊;因为,战争的风云已经远远飘去;
我们中国人在侵华日军的屠刀下伤亡3500万人,他们的冤魂、亡灵、他们的悲愤、他们当亡国奴的屈辱、已经在我们的视线中淡去……
    等到哪天不幸降落到我们头上,谁来为我们呐喊?
等哪一天,战火重新燃起,还有多少人愿意挺身而出?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就是为我们而鸣!!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5:00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2)(2010-05-20 22:35:33) 转载

标签: 历史志愿兵抗战老兵梁济康天台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我的朋友新华社记者唐师曾在俄罗斯采访亲历二战的反法西斯老兵
1939年浙江《东南日报》对天台县志愿兵团的报道

二,历史上的天台抗日志愿兵团
在天台档案馆,保存着一幅珍贵的照片:背景为连绵的山和茂盛的林木,在静寂的旷野中,有一千多名全副戎装的战士,前排的一律盘坐着,后几排的则昂首挺立;一字排开,列成整齐的队列。整个场面极有气势,仿佛在显示一种不可阻挡的决心和力量。照片题为“浙江省天台县志愿兵团出征纪念,民国二十八年国庆日摄。”
    1937 年7 月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 月13 日,日军进攻上海,14 日下午,日本侵略军飞机袭击杭州,浙江遂成抗战前线。天台县爱国青年张子敬、丁学渊、齐树铭、朱崇奎等人,发起建立“天台民众抗日救国团伙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9 月,前中共天台县委书记齐德夫从上海回到天台,建立中共天台县工委,齐德夫为书记。从此,写下共产党领导下的天台抗日救亡运动的新篇章。
    1937 年11 月,天台县第一次接到限期征兵数额。县政府难以完成任务,就把正在集训的甲长送抵兵役。一时间社会哗然。国民党天台县县长梁济康无法收拾,只得向中共天台工委领导的“民众抗日救国团”求救,要求给抵壮丁的甲长做思想工作。齐德夫带着王德恒,丁魁梅等部分党员干部到枫树殿溪头王村搞调研,摸清被扣甲长不愿应征上前线,主要是怕家属生活无依靠。齐德夫等人就如何安顿好家属生活和村人进行商讨。形成八条具体条款,大意是始至35 岁青年去当兵,谁先谁后,用抽签办法来确定。当兵上前线,家里生活由未去的人代做。安家费用,从村里公款中支付。商议的八条,叫做溪头王互助公约。梁济康于是根据溪头王村的经验,把全县所有20 岁以上,30 岁以下男子,抽签定号,依保编序,造册存县政府,并对优属作了具体规定,名为“天台县征兵优属单行法”,以县政府名义公布执行。
     由于共产党组织帮助梁济康解决了难题,使他明确共产党是真心实意抗日的。故在次年成立战时政治工作队时。他不顾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王定锐等强烈反对把许多共产党员吸收为政工队员,任命齐德夫为干事长主持工作。
     为争取抗战胜利,1939 年7 月下旬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在省第一次党代会上指出:“针对着敌人在定海、玉环、温岭的登陆与继续进攻沿海各地。我们全浙人民的任务就在于协助政府和军队加紧动员民众,参加军队作战以武装保卫沿海并扩大开展浙西游击战争,打退敌人的进攻。”刘英又指出:“在目前形势下,一面敌人正集中力量进行破坏国共合作和全国团结的政治阴谋,因此我们的第二个任务是在于:拥护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与全民族的团结,并加紧统战工作。” 可见帮助国民党军队扩充兵员,是为了加强团结以反对分裂,是为了抗日的全国大局。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iz8e.html) -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2)_方军_新浪博客 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中共天台县委通过政工队,向梁济康提出了组织天台志愿兵营(团)的建议。因这一建议不但有利抗日,而且解决了梁济康头痛的征兵难问题。所以他立刻表示赞同,并出面主持筹划。
    是年9 月,梁济康在县政府礼堂召开全县各乡(镇)长、征兵协会主任委员会议,商定成立天台志愿兵团:实行志愿应征,集体入营,人数为1290人。发动志愿兵团的目的,在于以集团入营独立编制树立子弟兵的风尚,发挥天台人独立抗战的精神并培养自动为国服役的新风纪。
    共产党领导天台政工队首先帮助梁济康制订了《天台县发动志愿兵入营方法》九条,规定了入征标准、待遇、名额、宣传发动事宜等。《方法》虽然有了,由各乡镇公所负责落实。但民众中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做大量深入的宣传工作和努力。这时,曾参加过红军挺进师的干部,介绍了苏区扩军的经验,中共天台县委结合国统区的天台实际,确定宣传发动计划,首先在基层党组织力量较强,乡长比较开明的灵溪、下岐一带取得成果,再在基层党组织力量较强,乡(镇)长执行不得力的平镇、藤桥一带突破。在取得初步经验后,派共产党员以政工队员的身份,穿着草鞋,分散到四乡八镇,向乡保长宣传,通报先进乡镇的成绩,促使他们树立后进赶先进的紧迫感。深入到一些家庭调查研究,分析情况,解决一些具体困难,说服壮丁本人和他们的家属,逐家逐户动员,成熟一个,影响一片。待多数自然村都有一定数额愿意报名出征对象时,抓住火候,发起竞赛,保与保比,乡与乡比。比数量,也比质量,帮助应征壮丁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由于共产党组织做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党员带头报名,全县的征兵计划大大超额。月余时间,报到应征达1714 名之多,超出原定目标400余人。境内壮丁闻风而起,结队入营,有许多可以免缓服役的壮丁,仍纷纷应征。其中兄弟争服兵役,父子同时报名,独子自请投效与知识分子投笔从戎者达300 余人。
据当时纪录,在部队受伤返籍又自告奋勇报名参军者有飞泉乡卢孔彬等13 名,兄弟争服兵役经调停解决者有三山乡徐如火等18 对,独子自请投效者有107 名。待别是松关乡王绍相王季友两人,父四十岁,子十八岁,他们父子二人认识到国家目前遭受空前的外侵,愿意抛舍天伦之乐,携手上一前线杀敌,确实令人感动。值得敬佩的是:有一位老太太,途经具府门前,看到那些踊跃报名的热血青年,异常欣慰。自动掏出五块银洋钱,托人转送志愿兵做搞赏,但她一直不肯说出自己的姓氏。后来梁济康回忆这一幕时,感慨的写道:“于此证明台邑人民深明大义,爱护国家民族的热忱,诚为抗战史最光荣的一页。”对于当时天台民众踊跃从军拥军之盛况,当时的《东南日报》曾作连续报道,天台人民的抗日精神,遂为全省广知,而成全国抗战模范县。
    10 月4 日至8 日为各乡镇欢送志愿兵来县城时间。各乡镇或雇戏班子演戏,或馈赠绒衣、鞋袜、毛巾、路费、点心。每一乡镇志愿兵均举行公宴一次,再送至县府报到。沿途燃放鞭炮,鼓乐喧腾,村村户户,都像喜庆一般热闹。城区各界的悬旗表示欢迎,全体军警列队迎接。县城同时上演抗战话剧,街头巷尾,人山人海,欢腾异常。
    志愿兵来城后,共分3 营10 连,驻于国清寺、文庙、张氏祠堂等处。所需800 条被铺均由各界群众从自己家用的棉被中腾出来。政工队员,宣传队员轮流到各志愿兵连慰问和教唱抗战歌曲。征募来猪肉900 斤,牛肉1500 斤。由男女学生大汗淋漓的抬到志愿兵驻地。
    10 月10 日召开欢送志愿兵出征大会,是日早晨,天下着细雨,绵亘的街道上,彩旗到处飘扬,店铺门口挂起灯笼,“还我河山”“扬大汉威灵,恢华夏河山”等红绿标语,满街满巷张贴着。街上往来的行人,满面唯着笑容,男的女的,老的幼的,穿着新衣。好像新年一般。出征大会是下午2 时在南门外大操场上进行的,当时豪壮之气和场面令人久久难忘。
    1 0月20 日志愿兵团开拔在即,县政府和各界向每个志愿兵馈赠物品,政工队赠送印有“英勇杀敌”字样的手帕一块,战时妇女服务团赠送“美女草鞋”一双,冬界群众赠送毛巾一条,纪念章一枚,县政府送路费三元三角三分,特别装在“恭候凯旋”的钱袋里。这天天晴,政工队按原定计划组织提灯大会欢送志愿兵。当晚六时全城挂灯结彩,各界群众手拿各色彩灯。鼓乐向前,有九调新编的欢送志愿兵“莲子行”、“鼓亭十番、木人敲锣鼓,以及其他民间娱乐,五花八门。游行时,志愿兵团整队在前,各届群众执彩灯火炬鼓乐于后,宛如火龙,长达十余里。把沉沉的暗夜都照亮了。当时让22 接收处接收去1353 名志愿兵。10 月22 日天微亮,从小北门至清溪大桥,已经夹道站满欢送群众,在父老乡亲热泪抛洒的月光下,天台志愿兵团健儿,在晨光微曦中坚定地擎起战旗,奔向远方的抗日前线。从此血沃中华大地,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气壮山河的战歌。
    抗战至今已过去几十年了,我县在8 年抗战中共投入兵员7600 多位。其中包括:国民党抗战将士,和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官兵。我们趁此次抗战调研之机,向全县发出了电视、报刊征集幸存抗战老兵的告示,经我们上门逐个核对尚有幸存抗战老兵40 多位建在。可是,抗战老兵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他们有人让日军夺去了眼球,有的让日军炸残了手臂。有的身上留着多块弹片而无力取出,我们为此呈报县领导曾得县长签批请民政部门给予优抚,但民政部门因没中央优抚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政策而搁浅。


(笔者说明:以上文章,是浙江天台范许洋先生传给我的资料。)

林华强是个交警,他是浙江天台县关爱抗战老兵团体中的一个人。小林常常痛心疾首地告诉我:“每一年都有抗战老兵离去!我们刚刚和他们建立感情,他们就走了!”
我在天台采访期间,关爱抗战老兵团体中很多人都在帮助我。他们之中有国家公务员、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个体老板,有北京师范大学刚刚毕业的博士、有医生……。他们还有自己的网站,在互联网上,他们发表各种思想。他们的各种作品,应该是汇集集体的智慧和结晶;是关爱抗战老兵年轻人们认识世界、观察历史的公示。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5:03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3)(2010-05-20 22:49:11) 转载

标签: 历史志愿兵抗战政工张子敬天台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我个人收藏的滇西抗战地区当地政府出版的纪念抗战的书籍

三,浙江天台和云南保山的天壤之别
“浙江天台”和“云南保山”对于抗日战争历史认知、认可、弘扬的天壤之别令人惊讶。我1998年开始,在滇西抗战地区采访。。那时,我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部的工作人,去采集、调查滇西抗战亲历者的口述历史。
我前前后后,一共去了十几次。我2002年走下工作岗位以后,我还以抗日战争研究者、中国作家协会作家的身份,多次前往滇西抗战地区调查。
我1998年去采访时,当时的保山市委宣传部的部长叫杨文虎,他现在是云南省广播电视局的局长。天天陪同我们在滇西抗战地区游历的是宣传部干部叫李义钦,李现在是文联的副主席。天天和我们采访亲历抗日战争老兵的,还有史志办公室的主任沙珌璐、陈祖梁。我们走遍了所有滇西抗战的地区;采访记录了数百位老兵。当时,每一个经历战争烈火的村庄里还有亲历战争的老兵几十人,以后,逐年减少。
当时,对远征军抗战的调查还很不充分,各种学术成果还非常稀有。
像金字塔的构成,通过几十位学者的多年努力,近年不断涌现出闪光的研究者。

2002年,腾冲县委宣传部组织老兵祭奠抗战先烈时,还有62名远征军老兵在纪念碑前高呼口号:
“牺牲的抗战军人万岁!抗日战争胜利万岁!中华民族万岁!”
当时,纪念抗战先烈的活动在腾冲国殇墓园的抗战纪念碑前举行。有十几家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采访。
通过保山市委对滇西抗战的大力宣传,《我的团长我的团》、《滇西1944》等影视作品、文学作品连篇累牍。以至于脍炙人口的滇西抗战宣传带动了滇西地方的旅游经济的振兴,现在,每天在保山降落的航班有十架,从高速公路过去的旅游者更是不计其数。
更有甚者,在滇西抗战中,绝对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出现过,而在影视作品中,共产党的游击队已经配合国军主力部队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了。

我说这些12年前的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意图是告诉各位尊敬的读者:“云南保山”对滇西抗战的调查,早就是“政府行为”了。而且,滇西所有的政府机关都出版相关滇西抗战的图书。比方,宣传部、政协、史志办、统战部,广电部、电视台、民族委员会、组织部等等。
云南滇西抗战地区出版的介绍滇西抗战的各种图书有近100册,而浙江天台县出版的介绍当地抗日战争历史的图书,一本也没有。这就是我说的两地的天壤之别。
云南滇西抗战地区地方政府领导的要求下,我本人就为《极边第一城的血色记忆——腾出抗战见证录》、《见证历史》、《记忆的伤痕》、《南侨机工抗战纪实》等图书做过序。
而浙江天台县委宣传部里,竟然没有一位浙江天台抗战史的专家学者!
“浙江天台”和“云南保山”对于抗日战争历史认知、认可、弘扬的天壤之别令我惊讶的地方还在于:同是一个国家,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同是口径一致的宣传机构,同是一个土壤里的党政干部,同在一个时代里,怎么会有天壤之别呢?

下面的内容,是云南保山对外宣传滇西抗战的宣传辞。大家看看,字里行间,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的痕迹?这种尊重历史,如实记录历史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倡的“实事求是”作风的贯彻执行。笔者认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抗战的胜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没有在滇西抗战地区活动;但是,从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却在浙江天台县大张旗鼓地宣传抗战!并实施组织、动员行动,协助天台县地方国民政府动员了1700人放下锄头,拿起枪杆,走向抗日战争的最前线!这一“国共合作、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浙江天台县为什么不宣传?

1942年春夏之交,日本侵略军攻陷缅甸后,立刻把战争魔抓伸进滇西,妄图沿滇缅路长驱直入,进而陷我全滇,威逼重庆。自此,“黑云压城城欲摧”,地处西南极边的保山转眼之间由抗战后方变为最前沿。
5月4日,日寇侵入龙陵,同时派出飞机54架,对保山这座毫无空防的千年古城实行了惨绝人寰的狂妄滥炸;5日,日军前锋伪装逼近战略要地惠通桥,被我守军有效阻击;10日日军侵入边城腾冲。至此,怒江以西大片田土沦入敌手。中国远征军七十一军依次天堑在北起栗柴坝、南至三江口的全长250多公里的怒江东岸设防据守,经多次交锋,挫败了日军东进企图,遂稳定了战局,并与之隔江对峙了两年之久。期间,预备二师及三十六师曾先后渡江入腾,配合民众展开游击战,并多次重创敌人。
当时,曾一度成为我国唯一的陆路国际交通大动脉的滇缅公路被截断后,大量援华军用物资只能由美军航空队通过“驼峰航线”输送,困难重重,风险极大,难有保障。为重新控制并利用滇缅公路这条战争生命线,中国驻印远征军6个师和英、印军于1943年10月下旬联合发起了对缅北日军的反攻,初获战果。次年4月17日,得到了充实和加强的中国远征军作出了渡江反攻计划,卫立煌将军遂率长官司令部立帐保山马王屯,调集并指挥第十一及第十二两个集团军16个师共16万人,分左右两翼向盘距了腾龙一线达两年之久的顽敌发起致命的攻击。
5月11日起,霍揆彰将军率右翼第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继而又经四十多个昼夜血战,终于在9月14日光复边城腾冲。是役,历大小数百战,全歼据守腾境各地日军六千多人。
5月22日起,宋希濂将军率左翼第十一集团军铁流西进发起了以战况惨烈而震惊全世界的松山战役,并于9月7日攻克松山主峰,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聚歼守敌三千余人而无一人漏网的辉煌战例。接着,该部又沿滇缅路攻击前进,扩大战果:11月3日收复龙陵,继而攻克芒市、遮放、畹町,并于次年1月27日与缅北远征部队在边境芒友会师。至此,历时8个多月的滇西反攻之役以全胜告捷,总计歼敌2.1万余人,并收复滇西全部失地。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英勇悲壮的战争中,保山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倾其所有,配合军队内惩汉奸、外御强敌,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统计,在两年零八个月的峥嵘岁月里,保山先后惨死平民9万余人;民工牺牲2.46万人;房屋被毁2.8万间;遭受日机轰炸520架次——仅“五四被炸”这一天,整个保山城除了东北一角外,所有繁华街道、居民区、机关、学校公共场所均遭日机狂轰滥炸而化为一片废墟,当场遇难10134人,3267间房屋被毁,千年古城顿时尸山血海,阴风惨烈。此后,瘟疫蔓延,又夺去了6万余人的生命(据考,此系丧心病狂的日寇投放细菌弹所犯罪行)……然而,大劫之后,保山人民依然咬紧钢牙,参军的参军,支前的支前,劳军的劳军,直至赢得最后的胜利。

我百思不得其解:
没有共产党出现过的滇西抗战地区,今天的宣传如雷贯耳、如日中天。
共产党活动“猖獗”的浙江天台,却销声匿迹、鲜为人知。奇怪!

四,抗战中中共在天台县领导抗战的史实
    我非常感谢浙江天台县的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周则江先生,他不但常常陪我出去采访,而且,他送我一本重要书籍《中共天台地方史》。
    这本1999年,由中共天台县委党史研究室编纂,由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详细记录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天台县委协助天台国民政府所作的大量抗日救亡的活动。卢沟桥事变之后,云南保山地区,几乎没有中共的组织在活动。而浙江天台中共在抗战中的作用,却是风起云涌、方兴未艾。这本书籍,详细地记录了这些历史故事。
    笔者转载该书,第93页到100页的内容,以飨各位尊敬的读者。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iz9b.html) -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3)_方军_新浪博客
第七章  天台县委的重建和抗日
      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
      第一节县委的重建和省首次党代会精神的传达
      随着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共天台县委也得到重建。

    一、县委的重建和党组织的发展
    1938年5月,中共浙江临时省委组织部长谢文清及张忍之、陈阜来天台整顿党组织,重新建立天台县委,书记齐德夫,委员有丁学渊、王德恒、丁魁梅①、丁学精(7月份以后王德恒、丁魁梅、丁学精先后调离,增补张子敬、袁华英、赵鉴源为委员)。县委工作机构及负责人:组织部长丁学渊,宣传部长王德恒(7月后张子敬),妇女部长丁魁梅(7月后王琳芳,8月后袁华英),青年部长丁学精(9月后赵鉴源)。1938年?月,县委派张子敬和宁海籍党员金良才、俞圣舟、邵全墨、童时校、邬时森去海游和前童等地发展党员,建立支部。同时,派朱崇奎等到临海大石组建支部。
    10月,县委书记齐德夫积劳成疾病逝后,根据党组织发展已超越天台县境及工作需要,天台县委改为天(台)宁(海)中心县委。丁学渊为书记,朱崇奎为组织部长,张子敬为宣传部长(1939年4月由胡其清接任),许万灿为农运部长,赵鉴源为青年部长,袁竹林为妇女部长。1939年9月,宁海县党组织分出,重新恢复天台县委,林泗斋任书记,励维豪接替赵鉴源为县委委员兼青年部长,其他人事未动。县委在城区小北门召开天台县青运工作会议,励维豪传达了省委青运工作会议精神,布置了天台青运的任务。参加会议的有大公、育青、天中三所中学的党员代表和校刊、学生自治会、剧团、读书会、同乡会的代表20多人。会议还通过给延安青运代表会议致敬电。
    这一时期,县委正确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工作成效显著,尤其是掌握了县政工队的领导权,利用这一合法阵地,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使党组织迅速发展,建立起5个区委,44个支部,拥有党员400多人。

    二、省首次党代会精神在天台的传达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阳召开,选举产生了新的浙江省委,刘英为省委书记。大会还选举了12名代表出席党的七大,原任天台县委妇女部长、后调省委机关工作的丁魁梅,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
    1939年8月底,台届特委在天台城关召开各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传达省首次党代会精神。出席会议的有特委委员和各县党组织负责人20多人,天台出席会议的有丁学渊、张子敬等,会议开了三天三夜。特委书记郑丹甫和特委委员林尧分别传达了省党代会的决议,动员党员“组织与健全各乡各区农会、合作社,以求得普遍宣传‘二五’减租与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加强扩大志愿兵的运动,动员失学失业青年,到武装自卫组织中去”,“加强军事政治训练,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战争”。会上,还讨论部署了台属今后工作。
    这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了天台党组织领导抗日救亡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二节 政工队的抗日救亡工作
    县委重建后,政工队在党的带领下,抗日救亡工作蓬勃开展。

    一、举办民众夜校,宣传抗日救亡
    在县委发动下,政工队举办民众夜校,动员工人、店员、农民及社会.亡失学、失业青年、家庭妇女参加民众夜校学习。课本是县委组织编写的,如“火!火!火!日本鬼子放的火!”“血!血!血!中国人民流的血,既能读书识字,又能宣传抗日。民众夜校教唱抗日救亡歌曲,讲解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的形势,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中国的野心和烧杀抢掠的暴行,激发民众抗战情绪。民众夜校遍及城乡各地,成为动员和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救亡的阵地。共产党员以政工队员的合法身份,在学员中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
    1938年初夏,张子敬在城关夏氏宗祠办的民众夜校上课,在学员积极分子中发展了孙伯卿、李继汉、张松志、陈建地等人为党员,成立支部。支部每周开一次组织生活会,要求每个党员在诚实可靠,有一定群众威信的人当中宣传党的宗旨,确定2至3名发展对象,使城西片党组织较快得到发展,相继建立起桥上支部、清溪支部、黄家坑支部、卢门头支部和二里许支部。1938年初夏至1939年春是天台党组织大发展时期。
    为造就国共合作、全民族共同抗战的气氛,齐德夫等还在石墙头政工队队部两厢窗台旁的墙壁上用墨煤素描了孙中山、林森、蒋介石和列宁、毛泽东、朱德的头像,书写抗日救国纲领和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在石墙头对面的窑头殿墙上,画上日军暴行漫画;在县境内公路两旁显目的村舍墙上,书写了大量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大幅标语。政工队员深入到全县各地广泛宣传中共中央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宣传政府法令和抗日前线胜利的消息;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演出抗日剧目。

    二、推动乡保长的改选
    针对乡镇各级政权中的贪官污吏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县委决心要抓住贯彻执行战时政治纲领的时机,整治不法官吏。1938年8月,乘贯彻省政府颁布的保民大会暂行规定之机,县委委员、宣传部长张子敬以政工队队员身份在横山召开保民大会,根据民众的强烈要求,撤销了鱼肉百姓的保长,民主选举出新保长。一些乡、保长向县里状告张子敬的举动超出了政工队员的权力。县长梁济康按照《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有关规定,力排异议,给新选的保长发了委任状,县委利用保民大会先后撤换了阻碍战时政令推行的乎镇镇长吴蔡兵等10人,推荐积极抗战、为百姓称道的张太华等担任平镇、丽泽、福溪、前山、藤桥、港南的乡镇长。

    三、帮助组建天台志愿兵团
    1939年7月下旬,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在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针对着敌人在定海、玉环、温岭的登陆与继续进攻沿海各地,我们全浙人民的紧急任务就在于协助政府和军队加紧动员民众参加军队作战,以武装保卫沿海并扩大开展浙西游击战争,打退敌人的进攻……必须积极动员群众参加军队……”
    根据省委这一指示,县委通过政工队向县长梁济康提出组建天台志愿兵团的建议。因这一建议不但有利抗日,而且能解决政府征兵难的问题,梁济康立即表示赞同。
   在政工队的帮助下,县政府于1939年8月下旬开始筹划。9月4日,在县政府礼堂召开各乡镇长、征兵协会主任委员会议,商定成立天台志愿兵团,实行志愿应征,甄甘人数为1290名。党领导政工队协助县政府制订出《天台县发动志愿兵人营办法》9条,规定了入营标准、待遇、名额、时间、宣传发动事宜等。
    《办法》虽然有了,但各乡镇对此举认识并不一致,民众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宣传发动。政工队在党的领导下,根据苏区扩军经验,结合天台实际,确定宣传发动计划。首先在党的力量较强的灵溪、下*发动,号召党员和积极分子带头报名,解释县政府的优待措施。取得成功后,再在乡镇长执行不力的平镇、藤桥一带突破,取得初步经验,然后深入到乡镇向保长宣传、通报先进地区情况,帮助他们调查研究,分析本地实情,有重点地深入到一些家庭,说服壮丁本人和家属,成熟一个,影响一片,待多数自然村都有自愿报名应征的对象时,抓住火候,发起竞赛,保与保比,乡与乡比。开始比数量,接着比质量。所谓质量,是指工作做的细,帮助应征壮丁解决一些具体困难。
     下乡发动宣传的除征工队员外,还有社训督导员、妇女宣传队员、战时妇女服务团团员,共分7个组,携带“宣传纲要”,于9月16日分赴各乡镇,到9月底结束。县委和所属支部深入细致进行思想发动,全县征兵计划超额完成。一个多月的时间,报名应征者达1714名,超出原定目标400余名。境内壮丁闻风而起,结队入营,有许多可以免缓服役的壮丁,仍纷纷应征,其中兄弟共服兵役,父子同时报名,独子自告奋勇与知识分子投笔从戒者达300余人。当时《东南日报》对天台民众从军拥军盛况曾作连续报道,天台策划年改为全省闻名的抗日模范县。
     10月4日至8日,为各乡镇欢送志愿兵来县集中时间。全县40个乡镇,均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各乡镇欢送都比较热烈,有雇戏班子演戏的,有馈赠绒衣、鞋袜、毛巾、路费、点心的。志愿兵到齐后,各乡镇长领队,各保长、地方绅士及志愿兵家属陪同送到县城。天台县各界为欢送志愿兵团出征,成立了欢送筹备处,下设宣传组、征募组、招待组、总务组。城区各界均悬旗表示欢迎,全体军警列队迎接致敬。县政府除设茶招待志愿兵及其家属外,还专设军乐队在大门口欢迎。政工队员、妇女宣传队员轮流到各志愿兵连慰问和教唱抗日歌曲,征募组募宋猪肉900斤、牛肉1500斤,由学生送到各志愿兵驻地。
    为了加强管理,10月4日,正式成立天台志愿兵团团部,梁济康兼任团长,下分3个营:第1营辖4个连,驻国清寺;第2营辖3个连,驻文庙、妙山头;第3营辖3个连,驻张氏祠堂和陈伯良专祠。
    10月10日,欢送志愿兵团出征大会在南门外大操场隆重举行。这天下午2时,志愿兵团以整齐的队容开赴会场,参加大会的有各机关、学校、团体的工作人员和师生及各乡镇代表、志愿兵家属,会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政工队布置的会场别开生面。会场正中设检阅台,左边设指挥台,右边为军乐台。检阅台上的横幅写着“还我河山”,两旁的对联是:“仿戚继光练兵破倭天台团刚过义乌营数”,“有终子云请缨系颈日本王可作越南王观”;“此非恶声千七百人齐起舞”,“难得猛士四万八峰为低头”。天下着小雨,台前的志愿兵昂然挺立,精神抖擞。大会开始,鸣炮三响,军乐雄壮。先进行阅兵,继而献旗,接着大会主席致词,县长梁济康代表省主席黄绍站致词,再报告发动组织志愿兵团的经过。
    大会之后,原计划将这批志愿兵如数交给军政部第二十二补训处,因该处在临海的团管区已接收了一批新兵,难以全部容纳,只接收1353名。
     10月20日,县政府和各界向已接收的志愿兵馈赠物品。县政府给每个志愿兵赠送路费3元3角3分,装在“恭候凯旋”的钱袋里;政工队赠送刺有“英勇杀敌”字样的手帕一块,并印发了《欢送志愿兵团告天台同胞书》;战时妇女服务团赠送美女草鞋一双;各界群众赠送毛巾一条,纪念章一枚。政工队组织了欢送志愿兵团出征提灯大会。晚6时,全城张灯结彩,各界群众高举各色各样彩灯,鼓乐喧天,南门大操场燃放焰火3架,游行时,志愿兵团整队在前,各界群众迤逦于后,宛如火龙,长达10余里,全城不夜,盛况空前。
     10月22日清晨,志愿兵团开拔,广大群众涌向车站和公路两旁,从小北门到清溪大桥,两旁全是欢送的民众,口号声鞭炮声连绵不断。在一片欢呼声中,天台志愿兵团健儿踏上征途,奔向抗日前线。

    第三节 党领导青年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月20日,台属特委给各级党组织的指示信指出:“知识青年、青年学生,在抗战中的确起了极大的作用。青年的民族意识、政治觉悟,都是站在最进步方面的。党必须尽一切可能,发动广大的青年群众,组织青年救亡团、青年战时服务团、学生抗日会、童军服务团等等,并在工作中吸收的大量优秀青年到我们党内来。”抗战爆发后,天台党组织对青年工作较为重视,县委建立后,专门设置青年部,分管青年工作。1938年5月青年部长由丁学精担任,1938年9月由赵鉴源担任,1939年以后分别由励维豪、许少春担任。县委的青年工作以大公中学为重点。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5:04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4)(2010-05-20 23:09:53) 转载

标签: 历史老兵抗战志愿兵范许盈天台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浙江天台关爱抗战老兵青年众生相

五,浙江天台关爱抗战老兵群体众生相

浙江天台关爱抗战老兵的群体给我深刻印象,他们每个人都是出色的,每个人都在为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们献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关爱。
我和他们接触大约有三周,我深深被他们的执著所感动。我认为,他们关爱的不仅仅是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他们关爱祖国的历史和命运,他们关爱祖国的未来和前途。
范许洋,他是关爱抗战老兵团体中年龄最长的一个人。我没有去浙江天台就听说过这个人物。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浙江天台随即组建志愿兵团开赴前线。其中,志愿兵团战士范许盈就是范许洋的父亲。而1939年组建的抗日志愿兵团时,已经有1700多人报名。
范许盈是中国政府军14师的上尉军官,1937年10月,在安徽广德的一次战役中范许盈不幸中弹负伤。侵华日军在阵地前高声劝降,上尉军官范许盈忍痛大声给士兵们鼓劲:
“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为国家死,重如泰山!”
在他的鼓励下,国军军人奋勇杀敌,几乎全部阵亡。民国26年11月26日,国民革命军第14师师长陈烈少将亲自撰写范许盈烈士证书,以示歌颂。

国民革命军14师师长陈烈少将为范许盈上尉写的抗战阵亡事略

我在浙江天台采访期间,老范也和我去了几位老兵家,一路上我们聊起许多往事。
志愿兵团战士范许盈的儿子范许洋,曾经任天台县政协委员。但是,他年轻时代很不顺利。因为出身不好,所以,备受歧视。我真是不明白,1937年,上尉军官范许盈都在与侵华日军的血战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光荣阵亡了。那时,他范许洋还没有生出来。就算他是“国民党残渣余孽”的话,他爸爸的“反动话”都没有机会传授不是?
我去了老范家,老范拿出一张珍藏的报纸,满含着眼泪念了一段母亲张玉佩在范许盈烈士追悼会时的答词:“惟范许盈与未亡人结合甫数月,即以身许国。他誓在必死,引古人泰山鸿毛之喻、虽死犹生等语相告,今检遗书,不胜涕零……。”
老范激动地对我说:“父亲是怀着必死之心报国从军的,虽然我从未见过父亲一面,但我知道,他是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死得光荣,父亲那种精神始终鼓励着我。”老范身体力行,我们一起采访,我亲眼看见他给一位生活贫困的老兵1000元钱。
关爱抗战老兵,老范精神可嘉。但是,老范太“轴”;北京土话,就是“一根筋”。谁要与他的意见相左,他马上就瞪起牛眼珠子、翻脸扒皮的;可他又改变不了社会现实。

林华强是个大帅哥,他给我印象深刻。林华强是浙江天台的交警,他工作很忙。
我去过他的办公室。刚刚一个人来电话,说:“我没有超速,为什么罚款?”
林民警急忙解释:“那个地段是闹市,超速了,监视探头自动记录、处罚。”
这个电话刚刚完,那边:“电驴子骑手酒后高速驾驶,撞死老头儿,逃逸。”
林华强都是工作之余带领我去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林民警自己有一辆破汽车,是一辆“奥迪”。别看破,这车从来不坏,性能良好。
林华强这个小年轻是退役军人。他风流倜傥、温文尔雅、磊落飒爽、利利索索、一身正气。在浙江天台交警大队,林民警同志负责宣传,他和电视台、报纸等宣传机构有很熟悉的关系。对于上级的意图,对于交通安全的宣传,他是轻车熟路。我真是希望这个年轻人将来受到上级的重用,因为,这个人物实在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郑鸣谦,这个年轻人可是不一般。小郑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他是华夏文化书院的副院长,《台州四库全书》的总纂。小郑和我一同去采访了几位抗战老兵,他由于知识丰富,所以,对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抗战局势颇有研究。

周则江,这个人的诚恳,真是让我终生难忘。多数时候,他陪同我采访。我从浙江天台去杭州的长途汽车站,是他送的我。他骑一辆旧摩托车,一早就来了。他带我去街边的小馆子,吃小包子,再我送上长途汽车。票,是他买的,77元。他坚持不要我付钱,并且说:“你自费来我们浙江天台来采访,我应该支持你!”

十二少,是退役军人。在部队曾经荣立三等功。在浙江天台当公务员。他常常开车,带我出去采访。由于我们都是退役军人,所以,有很多共同语言。

天台华夏书院的院长是个憨厚的人,他当了15年北京大学的旁听生。这个知识渊博的人物自己有88亩苹果园,让人联想到美国前总统卡特也是个农场主。

胡巧巧是个小女孩。我怎么也想不出理由来,她个学钢琴的大学生,为什么参加关爱抗战老兵的行列。小胡是华夏文化书院的办公室主任,人不大,官不小。

小强在天台供电局工作。休息的时候,他和我们出去采访。我对他憨厚的微笑充满好感。

风中劲草,是公务员。办公室主任。他显然受过高等教育。我对他的博学和机智佩服之极。我小学五年级遇到文化大革命,我在知识分子面前从不“鲁班门前轮大斧”。

豆子,绝对是可以信赖的人。他开了一间打印店,所有文字处理都是他。

浙江天台“后司街网站”的负责人叫“石头”。这个人物是上得天堂,下得苏杭的人物。他自己有庞大的公司,有数辆BMW。除此之外,这个人物还能说会写,善于宣传。关爱抗战老兵团体自己的款项,完全是大家捐助的,每一次,他都慷慨解囊。
我唯一没有见过这个人,对他的溢美之词,都是听说的。

在离开浙江天台的前一天,天台华夏书院组织了文化沙龙,由我讲“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概况”;由范许洋讲“天台抗日战争老兵现状。”听众全是天台县的年轻人们。我真是希望天台华夏书院常常举办这样的文化沙龙,让文化的五色缤纷灌入经济发达的沿海城镇。

还有多位浙江天台的青年人给我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我感到,有他们在,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抗日战争历史,始终会充满朝气。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5:06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完)(2010-05-20 23:21:23) 转载

标签: 历史军事老兵抗日战争侵华日军天台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上海骑众的成员们从上海骑车到浙江天台访问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

上海“骑众”成员向抗战老兵敬礼
上海“骑众”成员准备抗战老兵以最后的尊严,让他们体面地站在夕阳里

2010年5月欧洲的反法西斯老兵受到政府的关照民众的爱戴(网络下载照片)

1938年《东南日报》报道1700名浙江天台民众穿上军装走向抗战前线

六,采访亲历抗日战争老兵的意义何在
追访亲历抗日战争老兵的人很多,上海的“骑众”就是实例。
我们为什么追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我常常扪心自问。
我个人由于多年的采访,悟出几个道理:

其一,我越采访中国的抗战老兵越感觉:侵华日军想通过杀人放火,就想征服中国?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我非常希望日本国将来也出版我们的采访札记。
看看我们浙江天台的幸存至今、亲历抗战炮火的40位老兵吧?这些衣衫褴褛、贫困交加的老兵们,至今完全生活在与70年前相同的生活状态之中。当年,他们显然生活更为艰苦。但是,国难当头,他们挺身而出了!——无可辩驳:国家英雄!
当然,他们之中有大地主的儿子,他们曾经拥有家产万贯,却抛家舍业,自觉走向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当然,他们之中更多的是普通的农民,他们放下手中的锄头,拿起枪杆,义无反顾地走向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中。
当然,他们之中,有人可能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到了军队。但是,一看到侵华日军的膏药旗、闪光的枪刺,他们作为中国人的勇气就灌满了全身!他们随着部队冲上去,和侵华日军鬼子兵厮杀!
当然,他们有被抓壮丁抓去的。但是,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尸横遍野!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拿起手中的武器和侵华日军血肉相拼了!
仅此而已,日本占领中国谈何容易?

其二,未来还会有战争。要善待抗战老兵。我一直说:一个抗战老兵,影响三代人;儿子、孙子、重孙子。
当年,侵华日军一百万军队上下,和我们中华民族四亿五千万人打,1/400的比例。人家占领我们华夏大地沿海地域15年;侵华日军占领区有一亿同胞沦为亡国奴!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应该是记录北平市民在沦陷时代生活状况的最为真实写照的书籍。
侵华日军当年为什么能“以一当十”?是因为中国武器落后?

1931年“9·18事变”当天,挑起事端的日本关东军不到一万人;东北军有22万人。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当天,挑起事端的日本华北住屯军不到一万人;镇守北平的是拥兵十万的第29军。
抬杠的人很多,但是,必须承认中国军人,日本军人使用的都是常规武器。

下面,是关于抗战以后国内战争常规武器的调查:
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3.9万人的伤亡为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

下面,是海湾战争中,关于“常规武器”和“现代武器”较量的调查:
从1991年1月17日到2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利用自己的海空优势和高技术优势,对伊拉克进行持续38天的空中突击,使伊拉克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瘫痪,严重削弱了伊军的战斗力。伊军全线溃败,29个师丧失作战能力。
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多国部队于28日8时停止战斗,海湾战争结束。
伊军伤亡约10万人(其中2万人死亡),17.5万人被俘,损失了绝大多数的坦克、装甲车和飞机。而美军只有148人阵亡(非战斗死亡138人),458人受伤(非战斗受伤2978人)。其他国家阵亡192人,受伤318人。

抗日战争胜利65年,采访抗战老兵,反思战争。
抗日战争中,国军抗战士兵不少是抓来当兵的,没吃、没喝,枪炮弹药不足;战死的话,没名没姓;伤的话,没有很好医疗。犯规枪毙,逃亡枪毙。抗日战争胜利至今,没有抚恤金、伤残金,没有纪念抗战胜利的纪念章。没有国家荣誉感。
侵华日军鬼子兵;有武士道的宣传、靖国神社归宿、天皇的恩给、颁发各种证章、战时掠夺人人有份、战时慰安制度人人有份、遗族会的关照、年年政要的参拜……。虽然日本人之间冷漠,但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国策是:善待军人。
让我们试想:把百年来中日两国军人的待遇交换一下如何?谁更不堪一击?

其三,抗日战争胜利65年了,国家荣誉感不明确。有的抗战老兵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章,有的没有;有的有抚恤金、伤残补助,有的没有。应该有统一的“国家荣誉感。”

其四,中国自古以来是皇权社会,忽视普通人的权利、义务。其实,善待普通人、善待农民工、善待抗战老兵、善待弱势群体、势在必行。从研究抗日战争可以看出来:中国人不尊重中国人由来已久,不把士兵当人,士兵也没有士气。所以,日本以1/400的人数比例,以一当十的战况记录,武力占领中国15年。

其五,给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以最后的人文关怀,让他们体面地生存。

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意义何在呢?上面已经阐述了理由。采访老兵在于研究抗日战争的历史,推论出中日两国军人在战争中必然的表现,和战争必然的结局。
另外,温故而知新。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使我们能推测出,在未来的战争中,中国军人的作战勇气、牺牲精神及其后顾之忧。

七,最愉快的旅行·最顺利的采访

2010年5月7日的莫斯科红场上的二战老兵(网络下载照片)

参加过1937年淞沪抗战的徐台宽在湖北被日军打瞎一只眼,这是他的客厅。

浙江天台一景观:石梁飞瀑
浙江天台的佛教场所

功德会里吃斋饭
我这次长途采访时时刻刻受到“关爱抗战老兵网”各位的指导和帮助。我这次的采访旅行,是我人生生涯中最为愉快的一段体验。
四月,我先到上海采访“抗日杀奸团”的最后两名成员。接着,去南通采访一位亲历抗日战争的国民党抗战军官。调头,去南京采访七七事变中29军的一位军医。接着,我去浙江天台,采访亲历抗日战争最后的抗战老兵。
一路上,都有人在帮助我。我真是充满了幸运、幸福和愉快。
还没有到浙江天台,他们问我:“需要什么帮助?”我说:“我是自费,能不能便宜一些?但是,我天天要刮胡子的。所以,最好,能洗澡。”
天台的朋友说:“你提一个标准?我们去找这样的旅社?“
我说:“每一天住宿不能超过50元。否则,采访结束,我一路要饭,走回北京。”
天台的朋友笑着说:“——那,不要钱行不行?”我一乐,感到是开玩笑。
我到了天台,真是不用花钱,朋友们把我安排在庙里了。我住的房间大约15米,很干净。外面有洗澡间。天天和和尚们一起吃饭。
斋饭。我回北京瘦了一圈。
这个庙,属于天台某寺院的一个分支,叫“功德会”。我采访期间,刚刚好遇见青海玉树大地震。我亲眼看见国清寺的和尚们给玉树送去大量的物资。比方,纯羊毛的毛衣800件!比方,各种各样的服装几十袋。大约十几人忙活,运送了十几天!每天十几卡车物资!
庙里的吃饭时间和军队一样严格,我在中国陆军服役六年,在庙里吃饭没有问题。
不习惯的是和尚们念经,他们4:00—5:00念一次经文。22:00—23:00念一次经文。
——我的天呀!
不过,我住的某寺院的功德会周边风景极美。清晨,百鸟争鸣。这里,有在北京绝对听不到如此之美妙的天籁之音;看不到的自然风光。
一日清晨,当东方一抹鱼肚白,一缕晨光刚刚洒进的我住的房间;只见一只松鼠跳到我的窗上吃东西,我蹑手蹑脚拿出照相机,“咔”,可惜只拍摄到松鼠的大尾巴。
我在浙江天台采访了40位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他们的战绩涵盖:“淞沪抗战、南京抵抗、长沙会战、第一次远征军赴缅作战、常德会战、守卫潼关、保卫湖南芷江”等等战役。
由于天天奔波,我去了天台的山山水水。
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浙江天台的美景尽收眼底。天台像什么?
我看天台真有些像通往蓬莱仙阁、人间仙境的一个驿站。

    浙江天台人常常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
位于中国浙江省天台县城北属仙霞岭分支,呈西南-东北走向,平均海拔500米以上,主峰华顶山海拔1098米。名僧济公的故乡,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自然景观有华顶、琼台赤城山等名山;仙人洞、吊船岩等怪岩;石梁飞瀑、水珠帘等瀑布。人文景观有国清、华顶、塔头等寺庙,以及古塔、碑刻等。天台山最著名的寺庙是建于隋代、重修于清雍正年间的国清寺,有殿宇14座、房屋600余间,大殿中有明代铸造的重13吨的铜铸释迦牟尼坐像。国清寺是保存较完整的著名寺院。天台山自古闻名,王羲之、顾恺之、李白、苏东坡、陆游、徐霞客等人都在此留下足迹。天台山的景点也各有特色,可概括为古、清、奇、幽四个字。赤城栖霞、双涧回澜、华顶秀色、琼台月夜等被称为天台八景。

我从1991年开始,在日本国采访原侵华日军老兵。那时,我是留学生,我打工干活时送外卖,天天骑摩托车四处送饭。一般,11:00—13:00,是吃饭时间。13:00—17:00,是和日本国民聊天的时间。因为,我要去收回餐具。
我在日本国6年时间,采访22名原侵华日军鬼子兵。
我1997年回国后写了一本叫《我认识的鬼子兵》的书。这本书,被评为1997年十大畅销书。荣获中国政府颁发的“中国图书奖”、“优秀图书奖。”
我从1998年开始采访国内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我采访的对象有:八路军、新四军,国民党抗战将士,侵华日军老兵,美国援华空军,东北抗联,爱国华侨,被侵华日军鬼子兵强掳的性奴隶,被侵华日军强掳的劳工,战争受害者等等。十几年来,我在全国各地大约采访500多位亲历抗日战争的老人。
这次在浙江天台的采访,我以为最为重要。首先,就是采访对象:“鲜为人知、不受重视、是被社会遗忘、抛弃的一群人。”
这就是所谓的单一性、独特性、新闻性和珍贵的历史价值。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年,这样的采访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逐渐消失,最后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历史的永远,成为战争博物馆的一部分。
如果说抗日战争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部著作,那么,我们在浙江天台所进行的采访就是在翻动这部抗战历史鸿篇巨制的最后篇章。我们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伴随着战争的历史走到今天;还有伴随着战争走向未来。

我们再重复前面已经阐述过的话题:我们采访亲历抗日战争老兵的意义何在?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抗日战争的具体战况:
抗日战争期间,在华日军人数最多时有近200万,协助日军的中国伪军(包括汪伪军、伪满军、伪蒙军)最多时超过100万(整个抗战期间伪军总人数约为210万)。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军共有51个师团,39个混成旅团。其中深陷中国战场的有35个师团加38个独立混成旅团;派往太平洋战略方向的有11个师团和1个混成旅团(占地面部队总数的20%)。
据日本厚生省1964年调查后统计,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死亡的人数约为44万人。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革命军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28931次。国民革命军陆军死亡、失踪321万1914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灭。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不过,亦于大小会战中,让日军损失48万3708人,而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将官阵亡于与国军会战中。
除了国民政府军事力量外,在八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规军事力量还损失了584267人。

而战后,日本国的老兵们都有天皇的恩给、退休金,以及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每一年,日本政要不顾中国及其亚洲各国的反感去参拜靖国神社。可以看出,从精神到物质,日本国给老兵以双重的关照;给日本青年一代以无声的榜样和现实的激励。

抗日战争胜利65年了,我们不提全国的国民党抗战将士的命运;我们只看浙江天台县亲历抗日战争、为祖国的独立完整和自由,同侵华日军血战过老兵们的生活、精神状况,我们就可以推论出抗战时期中国军人的状况;以及,在未来的战争中中国士兵的牺牲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作品将成为抗日战争历史的绝唱。
在浙江天台,我受到关爱抗战老兵全体青年们的关照。所以,我希望在我新出版的图书《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中,先写上林华强先生的名字。林华强是一个代表,他代表了浙江天台年轻一代人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对祖国未来的憧憬。没有他们多年的努力,没有他们多年的心血,没有他们多年对抗战老兵的关爱,没有他们对我的鼎力相助,我一事无成。
我给浙江天台的父老乡亲们鞠躬。
我给浙江天台的抗战老兵们敬礼。

2010年5月20日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0-6-17 15:06

作者: 林华强    时间: 2010-6-17 15:07
终于转完!
作者: 一个人旅行    时间: 2010-6-17 20:30
博客里看了一些
作者: 落叶飘飘    时间: 2010-6-17 21:48
希望抗战博物馆真的能早日建起来, 因为那些老兵真的没多少时间可以等了...
作者: zhaopan    时间: 2010-6-18 14:54
支持!以史为鉴!铭记英雄!
作者: xyq12345    时间: 2010-6-18 17:58
看了两个钟头,终于看完。

一声叹息!

对后司街关爱老兵的志愿者多了一份尊敬!

这些材料可出版一部书。
作者: 岛主    时间: 2010-6-19 10:09
我一直在跟随方军老师的博客更新,尤其是写到了天台,感到格外熟悉和亲切.
作者: 一个人旅行    时间: 2010-6-19 15:29

作者: 书院在线    时间: 2010-6-20 17:48
我到了天台,真是不用花钱,朋友们把我安排在庙里了。我住的房间大约15米,很干净。外面有洗澡间。天天和和尚们一起吃饭。
斋饭。我回北京瘦了一圈。
这个庙,属于天台某寺院的一个分支,叫“功德会”。我采访期间,刚刚好遇见青海玉树大地震。我亲眼看见国清寺的和尚们给玉树送去大量的物资。比方,纯羊毛的毛衣800件!比方,各种各样的服装几十袋。大约十几人忙活,运送了十几天!每天十几卡车物资!
庙里的吃饭时间和军队一样严格,我在中国陆军服役六年,在庙里吃饭没有问题。
不习惯的是和尚们念经,他们4:00—5:00念一次经文。22:00—23:00念一次经文。
——我的天呀!
不过,我住的某寺院的功德会周边风景极美。清晨,百鸟争鸣。这里,有在北京绝对听不到如此之美妙的天籁之音;看不到的自然风光。


————

这段有些问题。方老师所住是华夏文化书院的客房,而不是功德会,更不是庙。书院在二楼办公,一楼和三楼是功德会留守人员居处(因迁址水厂路老绣衣厂),其中吃饭是一楼。可以说,方老师是住在书院,吃在功德会。
其次,功德会不是某寺院的分支,是由佛教徒发起的一个民间慈善机构,挂在台州佛教协会之下,全称 台州佛教协会护法慈善功德会,当家人是月净法师。
作者: 一个人旅行    时间: 2010-6-20 20:11
楼上细心的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10-7-2 02:16
期待方老师的天台抗战老兵新书早日面世!
作者: chendaliang999    时间: 2010-8-30 23:04
回复 林华强 的帖子


    林先生,您好!我是陈克非将军后人陈达良方便的话请您和我联系15958633069,18967637305希望和您沟通。陈达良
作者: 岛主    时间: 2010-8-30 23:36
陈先生:我已经Q上转告华强,相信华强明后天会打电话给你。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0-9-1 12:06
陈达良此举非常支持   继续关注
作者: 岛主    时间: 2010-9-1 21:05
陈先生已经见过华强,并加了关爱抗战老兵群(28817949)。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