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没有登顶的登顶——登Saint Victoire 山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秀拔东林
时间:
2010-3-11 19:10
标题:
没有登顶的登顶——登Saint Victoire 山有感
Saint Victoire
是
AIX
的一座地标性名山,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胜利”之山,据说是为纪念当年当地居民抵抗罗马入侵取胜而得名的。但是这山真正出名的还是当地印象派画家
Paul Cézanne
笔下有七八十幅取材与该山的代表性油画作品而闻名。
Saint Victoire
位于城市东面不远,每天上课或者去超市买菜都能目睹它的尊容,那光秃秃的充满棱角的、色彩随阳光变幻的山体,确实也吸引我们去探胜。偶尔也听有些同学和当地留学生谈起登山的感受,也充满了向往和期待。终于,昨天和
SIM
相约,
3
月
8
日
去登
Saint Victoire
山。
当我们背上行囊和干粮从
AIX
徒步向
Saint Victoire
走时,心中是充满了期待如何征服这个当地的名山呢?又会领略到什么样的南法风情呢?然而,开局就给我们除了一个难题。由于攻略中说只有
10-20
分钟的车程,于是我们没有乘公交车,也没有带地图,就是凭脑子记忆和总体方向前行。但是,错过了路口,走了远路。虽然中途有牧场可见、有酒庄可品、有乡村可摄。等到我们辗转到了山下旅游接待中心时,已经接近中午
12
点了。当雄壮的
Saint Victoire
山突兀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Victoire
,我们来了!突兀的山体不是我原先估计的石灰岩,应该是火山变质岩。那远看层次分明的岩石就是不同的时期形成的岩石由于不同的成分、不用的表面而产生不同的光折射的原因。这也许是
Paul Cézanne
喜欢画它的原因之一吧。根据接待中心提供的资料,这里有
5
条路线可以上山,分别在图上标明不同的颜色。于是,我们就近选择了一条黑色的线开始登山。
开始登山了
,
我们才感受到
Saint Victoire
山是一座充满野性的山。这里没有人工的道路,只有人踩出来的许多小径散布在你的前面,很少可以看到一条主路。真是“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就变成了路!”说是登山,其实就是爬山,是需要手脚并用的。我们把东西都往背包中装,
SIM
也把他的一只手套分享给我了!山上,有点土和砾石的地方长着满是角刺的灌木,穿过你的裤管,扎到你的腿上,有点疼。这里的植被不是家乡江南的植被的圆润和亮丽、雨水阳光调和的,一看就知道就“苦”出身。细矮的枝干、叶子没有亮泽而且还带着刺,说明它们生活在一个阳光强烈、雨水稀少的地方。而且,这里的风也特别大,呼呼地刮来,使人站不住脚,那当年这些长年在此的灌木估计也没有什么诗情画意来展示自己的“身姿”了,只能矮矮地活着表现出一付“苦苦的”样子。
Saint Victoire
的野性还表现在路的安排上。我们从最东面的黑色线开始往上爬,带着有点兴奋和刺激的心情,手脚并用通过第一陡坡,来到一块台地时,巨大的悬崖就在我们面前了。但是,来来回回却找不到登山的路,地图上的指示也不是十分清晰。好不容易看到两位登山者,过去一聊,这是一条攀岩的路,需要特殊装备的。确实这对来自巴黎的情侣身上挂满了许多扣扣和带子,而我们的装备就是随身携带的两双手和脚。哈哈,换路!
沿悬崖下面的小径向西走,寻求年轻情侣给我们指引的道路,寻求“褐线”道路。荆棘依然满路,双腿依旧被不停的刺激着。但是,我们的兴奋依然。前面小平地上的一段残垣进入我们的眼帘了。这是我们登山后看到的第一具有明显人工印记的建筑了。以粗砾石和粘性沙土组成的墙壁应该是原先房子的一部分,可能是抵挡不住这里的冷冽的山风而衰败了,只留下这段短墙而给人强烈的时空沧桑感。除了应有的拍照之外,我还细细触摸那粗糙的砾石,我看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力量对比。
时间也过得非常快,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褐线”的指引时断时续,“红线”却出现了。于是,在一座两米多高的小石塔前留影后,我们开始了“红线”的攀登。令人高兴的是这“红线”的指引倒是比较清晰的,基本上没有中断。就这样,我们攀过了第二陡坡,来到了第三层的峭壁前面。
SIM
有着比我更为灵巧的身段,左登右攀的上了这三四米多高的峭壁,而我挪动着肥胖的身躯,爬到一半时,却感觉心有余悸。一方面羡慕
SIM
的成功,另一方面也思索我该怎么办?长时间的攀爬,体力有点下降,峭壁下面又是陡崖,一旦下来后果不堪设想。想想出门在外,谨慎为好,犹豫再三后,我放弃了。我选择另外稳妥道路往上爬。天佑我,返回后往西行,果然还有一段斜坡在等我。踩着松散的满坡砾石、抓住石壁上那小小的石缝,我一点点往上前进,几乎不敢往下看。怕看了后,影响自己的信心。
SIM
也在上面喊,“脚踩稳,不要慌,我等你!”就这样,我攀上了至少有
50
米
高的陡坡与
SIM
回合了在第三个台地上。
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我们离山顶也越来越近了。回头望望,刚才无法攀越的峭壁已经看不见了,只有脚下的一块台地。“红线”的出发点,已是在非常遥远的地方了!登高的魅力也许就是在于这“一览无余”的感觉。山风继续刮来,我心荡漾。在稍事休息,补充能量,喝完
SIM
带来的最后一点伏特加后,我们向第四段峭壁征发了。在经过一丛一人多高的灌木林后,我们终于攀到峭壁下。在仔细观察后,刚才喜悦的心情也没有了,原来的“红线”也是这么难走的。巨大的峭壁面前,几乎高得令人窒息。来来回回找了几下,两边全是悬崖,几乎没有回旋余地,可以攀爬的只要那四五米长的陡峭的石缝,可以着一点力,其他没有任何余地。石缝的在上面夹缝中长满绿色的灌木,估计是“坦途”,关键在于眼前的峭壁。
SIM
依旧充当先锋,开始了攀越。我知道这里最艰险的一段了,也是最重要的一段,过了这段登顶在望。我细心观察着他的踩点和他的动作,体会我可能遇到的困难,我知道刚才上山不易,下山更难,只有前进一条路。
好样的!
SIM
成功了!吸口气,整整装备,我也开始攀登了。开始时石缝两侧还是可以找到踩脚和抓手的着力点的,腾挪着身体,伸长了身体,一点点地交换着手和脚,我终于爬到了
3/4
的高度,胜利在望!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找不到新的着力点,离上边只有那短短的一米距离,着力点只有那微微突起的一点,而且还是没有凹陷的地方,而且峭壁顶上也看不到可以抓的东西,一棵小灌木也没有,人就这样挂在峭壁上面。
SIM
蹲在上面,伸出手,大声鼓励,不要怕,我拉你!我岂敢被你拉啊!这么重的人,不但没有被你拉上去,还可能把你拉下来呢!抬头望望充满鼓励和期待的
SIM
的眼光,往下看看刚才走过的艰辛路,怎么办?
凛冽的山风继续刮来,似乎也在考验我的勇气和智慧。按照以前的我,那肯定是义无返顾、百折不挠的选择,不能在困难前低头。但是,这时我忽然也想到春节前对人生、对自己的思索,人到四十了,该有所放弃了!因为你已经不再年轻,因为你一直在负重前行!登山如同人生,没有顶点,只有过程,关键是在过程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登山未必终登顶!想到这里,我顿时释然了,我对
SIM
说,我准备放弃了,我也领略到了登山的味道,虽然还有点遗憾,虽然离目标就差这么短短的“一米”,虽然后面还有无限的风光。但我觉得我能这么释然感悟与抉择,是没有登顶的登顶,也值!时间也已经四点多了,
SIM
也终于没有继续鼓励了!
下山的路依然艰险,依然崎岖,但是我的心还是放松的心,这野性的山也给了我一次心路的洗涤。今天的登山也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页,也许我又进步了,于是记!
http://756487325.qzone.qq.com
[
本帖最后由 秀拔东林 于 2010-3-11 19:25 编辑
]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10-3-11 19:57
喝伏特加登山,的确牛比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0-3-11 19:57
能配几张照片就完美了也!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3-11 20:19
东林兄快成法国人了
作者:
秀拔东林
时间:
2010-3-11 21:02
还是老朋友捧场!照片有,就是不会弄上去!
作者:
秀拔东林
时间:
2010-3-11 21:04
原帖由
褚留香
于 2010-3-11 20:19 发表
东林兄快成法国人了
何以见得啊!永远的天台人!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3-11 21:09
喝小酒,吃奶酪,切火腿,晒太阳,爬山,一派欧洲人的生活姿态
作者:
秀拔东林
时间:
2010-3-11 21:24
哦,还吃了生猪肉片,心里还怕着哪!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3-11 21:28
放心,法国猪应该不喂激素,不像国内,三个月出栏上市。
作者:
秀拔东林
时间:
2010-3-11 21:38
这里让让人留恋的有蓝天、安全食品和悠闲的生活。这或许是国内所一下子没有办法得到的。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0-3-11 21:57
哈,貌似舍不得回来了!
叫啥乐不思啥来着
作者:
秀拔东林
时间:
2010-3-11 22:27
要回来的。
作者:
zhaopan
时间:
2010-3-12 17:10
“人到四十了,该有所放弃了!因为你已经不再年轻,因为你一直在负重前行!登山如同人生,没有顶点,只有过程,关键是在过程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登山未必终登顶!”
这句话说的有道理,人在尘世,重要的是过程。我们往往为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作者:
佳家递
时间:
2010-3-19 11:03
登山如同人生,没有顶点,只有过程,关键是在过程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登山未必终登顶!想到这里,我顿时释然了,我对SIM说,我准备放弃了,我也领略到了登山的味道,虽然还有点遗憾,虽然离目标就差这么短短的“一米”,虽然后面还有无限的风光。但我觉得我能这么释然感悟与抉择,是没有登顶的登顶,也值
登山希望终登顶。凌绝顶的风景和感慨一定更多吧。大部分的人生是充满无奈的,登顶的只有极少数。能有登顶的心思,能领略登顶的过程,即使最终失败,这残缺的美也比居于井底来得丰富、精彩。继续攀登吧,生命不止,行程不歇。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0-3-19 11:06
不知道楼主是否被减肥了!
作者:
秀拔东林
时间:
2010-3-21 03:52
继续保持良好“身段”,下回与大家分享阿维尼翁随记!
作者:
秀拔东林
时间:
2010-3-23 05:27
标题:
阿维尼翁游记
来AIX不久就听到游览阿维尼翁城回来的同学对它的盛赞,认为这个城市值得一去。今天,我们同学一行六人也踏上西行的汽车,去朝圣这座久负盛名的城市。
阿维尼翁(Avignon),中文又称亚维农,其实是同一座城市,其法文意思是“河边之城”和“大风之城”。它位于法国东南部罗讷河畔,沃克吕兹省首府,人口不到10万。出发前做的功课,使我知道这座城市有三个看点:教皇宫、圣贝内泽断桥和戏剧节。
十四世纪时,由于罗马政教各派之间的斗争,在法国腓力四世的支持下,1309年,教皇Celement五世将教廷从梵蒂冈迁至这里,从而使这里成为了当时的宗教中心,直至1378年为止。从而在市中心高处逐步兴建了具有意大利风格的教皇宫。教皇宫外观雄伟庄严,带8座塔楼,内部似一座迷宫,大殿小厅相连,廊道迂回曲折。新宫最大的厅堂是二楼的克雷芒六世礼拜堂,长52米,宽15米,高19米,象征教皇在阿维尼翁的权威。1995年以老城区为核心的历史城区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圣贝内泽桥则是横亘于罗纳尔河上一座古老的桥。相传为公元12世纪初,15岁的牧羊少年贝内泽受到神灵启示而兴建。大桥有21座桥墩,22个巨大的拱洞,如今只剩下4孔,长900多米,是欧洲中世纪建筑的杰作。据说大桥是当时法国南北之间的交通要道,也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正因为它的重要,才有了阿维尼翁城市的兴起。法国民歌《在阿维尼翁桥上》据说就来源于此。
也许是受歌曲《在阿维尼翁桥上》的影响吧,阿维尼翁艺术节也久负盛名。艺术节创办于1947年, 是法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艺术节 之一。每年七八月举办,显然我们是没有机会去感受了。其实,在艺术方面还有一个与阿维尼翁有联系的就是毕加索的《阿维尼翁少女》。据说这画是毕加索个人艺术风格的里程碑,标志着他立体主义风格的开始。说实在,我看不懂这些印象派的油画,也不喜欢它们。总觉得这些夸张的手法无法让自己欣赏到艺术的那种美感。就如前面所说的作品,那扭曲的脸是没有办法给我美好的想象的。
来到阿维尼翁后,你还可以发现这里的老城区是被一条建于公元十四世纪的,总长5000米的城墙包围。城墙基本完好,城垛、城堞、城门还是可见。但是,从军事角度看,它的造诣和我国的西安城墙和长城比,那根本不是在同一个级别上。我们国家的城墙的军事功能和结构设计显得要丰富许多,而且这里的城墙也只有3层楼那么高,也不显得宏伟。
当我在贝内泽断桥的尽头尽情享受这清澈的河水、微微的轻风和放松的心情时,西西品位这座古老的城市带给我的感受时,脑海里突然冒出“悲剧之城”这四个字。阿维尼翁“悲”在何处呢?首先,悲在它的自然条件,这点在城市的名字中可以得到印证了。烈风之城、河畔之城就已经点出它的主要特征了。由于位于罗纳尔河河谷底部,也是平原与河谷之间的一个豁口上,所以每年冬天这里的风非常的大,据说可以吹得牛发疯。今年冬天的依次冷空气来临,与它直线距离只有70公里的AIX只是零星下了点,而它这里据说雪有40-50公分厚。同样,桥上的讲解器也告诉我们这里的大水经常泛滥,多次冲跨这座桥,有几次还淹没了整个城市。在城市的旅馆内,也有多处警告标志和发洪水时的逃生路线的箭头。其次,在于它的政治历史。罗马教皇的迁居的历史,也使这座城市成为了宗教势力和国王势力角逐的地方。一个贵族为了还债将阿维尼翁买给教皇或许也能说明它的“悲”。教皇宫那宏伟建筑下的空洞的内部陈设,或许也是这个“悲”体现吧。
可喜的是,这里的人们却没有过多的“悲”此地,相反是更多的热爱。法国众所周知的民谣--《在亚维农桥上》或许就是因为体现了他们对城市和生活的热爱而更加闻名遐迩。艺术节或许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人们的乐观。我们没有碰上艺术节,也没有看见桥上的歌舞,但是我们却在桥下遇见了一群中年妇女在那边开心的聚会。经过交流后,才知道她们是一群网友,相约在桥下聚会。当得知我们来自中国杭州时,又有一翻欢快的交流。其中一位老太居然在1984年时去过杭州,还记得一种特殊的鱼的味道。
阿维尼翁就是这样一座一下子说不清楚的城市!你来说吧!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31720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